如何找出你的人生追求 长大了你想做什么?这是个烦人的问题。但是即使到了20多岁,30多岁或是30多岁以上,我们会发现自己还在问这个问题。 在还不到10岁时,我就带着几分幼稚地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到了我20岁的时候,我已经在自己10年前就选下的事业中有一定的成就了。不久后,我的生活有了进展,我也赢得了我想要的一切. 有了长期的事业目标,它可以给你以安慰和确定性,让你可以继续前行。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一个起步点。有了它,你会知道自己走到哪一步了;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也知道要怎样去做好这些事。 另一方面,在决定自己要选哪条职业道路,哪份工作或选择接受什么培训时,犹豫和善变会让你更难以下决定。如果在事业上没有一条确定好的路的话,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像一条缺了锚而在海上飘荡的船,只能在无定向地胡乱飘往四面八方。这些人也无法拥有一定的成就。 这还只是事业一方面而已。 人生是极为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的不确定性,只有我们的创造力和勇气才能限制这些不确定性。或许,你是不是想要组织一个家庭,买个房子?或者,你想要去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去认识不同的人?还是你两样都想要?想要开创一翻事业?或者你可能想隐居山林,在安静的小农庄中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想学武术?学画画?想每天都冥想?想写部小说? 事实上,你可能会模模糊糊地认为上面的都是想要做的事。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你要... 按优先顺序处理 有些时候,有一大堆的选择和完全没得选一样让人气馁。第一步当然是要给自己那一大堆的追求、兴趣和可能走的人生道路排一下序。如果你现在没什么约束,也还没结婚的话,你会有相对多的选择。但如果你现在有各种责任和义务要背负的话,在面对自己的选择时就必须要考虑到这写责任和义务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你应该放弃任何一个你的梦想。能同时做好想要做的事和履行自己的责任也是有创造力的表现。 在我看来,这个步骤很像是在玩“脑力风暴”。首先,在不附带任何其它思考时想出所有潜在的解决办法,然后把它们写出来。这样,你才能开始给它们排序。但要怎样排序呢?首先你需要有一些... 远见 有远见决定着一切。你的远见就是你的一切。一个人如果从没离开过他出生的小镇,他的远见会受到限制。如果一个人忽视物质存在的有限性,那么他也会缺少远见。 很多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对于他们的选择会有全新的轻重排列。他们的生活从那之后会大不一样。一方面,物质财产对于他们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相比之下,爱、怜悯、友谊和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显得重要得多了。 在你给它们排序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时间去尽量地放宽和弄清晰你的见解。回想一下在这之前你的生活,听听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像一下在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时,你会认为什么是才是生命中重要的。 现在,是时候去... 经历 和有些人所希望的不同,人生并不是一场智力的辩论。 人生就是就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所发生的一切。我们是生命—[B]—-[/B]我们是活着的。迈出你的步伐,去生活吧。尝试去经历一下下,这样你会知道如果你以后一直都那样做,真的那样做,会有什么感觉。 举个例子,如果你认为去教授一些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武术)是你想要的生活,那就先尝试一下。从做教练的助手开始,然后看看自己会不会喜欢做这些。你可能会发现教别人武术和你所热爱的自己练武术是很不一样的。也可能,你会发现自己既有教人的天份又喜欢教别人,而且在教其他人的同时你的功力有增无减。 只有试过才会知道您到底行不行。在你真正去尝试之前,你的人生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推测。选一条可能走的道路走下去,先去尝试,看看结果在决定是要去追求还是要放弃。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一定要记住... 人生的本质 即使有了最周详的计划和目标,一切还是会变的。人生不是静止的,它不会跟着我们的意愿走。这就像音乐有它的摇摆起伏一样,静止的音乐不是好音乐。你要记住,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行。困难、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前所未见的境况迎面扑来时,你也无法向后退了,过去的那个门已经关上了。关上了就由它去吧。此时你要做的是去找到那刚刚为你开启的另一扇门
《德与得》 德行是什么呢7德行就是对别人好。除了做好事之外,还有别的什么东西可以叫做德行吗? 我很穷,你便慷慨解囊,在我危难之际,你来鼎力相助,别人欺我,你却把真实情况告诉 我:别人怠慢了我,你却来安慰我;我不知道怎么解决的问题你来帮助我,给我解答,我自然毫无疑问地称你为有德行之人。但是勇,义、节、智四枢德和信、望、爱三起德又怎么样呢7有些个还未出学校的大门。 你有节制,这与我有什么相关,这是你奉行的养生之道,你会身康体泰,我庆贺你。你有信仰和德望,我更要祝贺你,你将因此得庆永生。你的这些神德是天赋的你的四枢德是指导你行为优良的同品质,可非对别人的善行。谨言慎行的人自然会心身安康,品德端正的人却能造福人类。圣保罗对你说得好,他觉得慈善比信仰和希望还更重要。 但只许有益于他人的品德吗?当然,我们怎么能够承认其他品德呢?我们生活在社会里,只有有益于社会的事才是好的。一个独善其身的人可能饮食有节,信心虔诚,他也许穿的只是一身破衣服,那么,他也许是个圣徒。只有当他做了一些善事,别人受到恩惠之后,我们才可能说他德高望重。一个孤独的人,既不为害于人,但也不对人有益,他对我们来说是无所谓的。 人间的德行就是彼此为善,没有为善于人的人就不算是有德的人。倘若一个圣徒生活在人间,必定会造福于人的。但是他若远隔人世,人也就有理由不给他德高望重的称呼,只对自己好的人,对于我们没有什么好处。 可如果一个人关起门来,大吃大喝,荒淫无度,他便是个无德行的人了,那么反过来,他若有相反的品质,也就是个有德行的人了。这却是我不能同意的。倘若这个人具有您说的这类缺点,这是个很坏的人;但是这些丑事既然无害于社会,对于社会来说,也就无可非议了。 可是设想一下,若他到社会上胡作非为,则是作恶多端了,但如能说这个荒淫无度的人却很可能是个坏家伙,则不可以说,那个饮食有节清洁干净的隐士一定是个好人,因为社会上恶德有加无减,美德却日见稀少。
如何找出你的人生追求 长大了你想做什么?这是个烦人的问题。但是即使到了20多岁,30多岁或是30多岁以上,我们会发现自己还在问这个问题。 在还不到10岁时,我就带着几分幼稚地确定了自己的人生目标。 到了我20岁的时候,我已经在自己10年前就选下的事业中有一定的成就了。不久后,我的生活有了进展,我也赢得了我想要的一切. 有了长期的事业目标,它可以给你以安慰和确定性,让你可以继续前行。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人生的一个起步点。有了它,你会知道自己走到哪一步了;知道自己要往哪个方向走;知道了自己要做的事,也知道要怎样去做好这些事。 另一方面,在决定自己要选哪条职业道路,哪份工作或选择接受什么培训时,犹豫和善变会让你更难以下决定。如果在事业上没有一条确定好的路的话,有些人会觉得自己像一条缺了锚而在海上飘荡的船,只能在无定向地胡乱飘往四面八方。这些人也无法拥有一定的成就。 这还只是事业一方面而已。 人生是极为复杂的,它有着无数的不确定性,只有我们的创造力和勇气才能限制这些不确定性。或许,你是不是想要组织一个家庭,买个房子?或者,你想要去旅行,去看看这个世界,去认识不同的人?还是你两样都想要?想要开创一翻事业?或者你可能想隐居山林,在安静的小农庄中过著自给自足的生活?想学武术?学画画?想每天都冥想?想写部小说? 事实上,你可能会模模糊糊地认为上面的都是想要做的事。面对那么多的选择,你要... 按优先顺序处理 有些时候,有一大堆的选择和完全没得选一样让人气馁。第一步当然是要给自己那一大堆的追求、兴趣和可能走的人生道路排一下序。如果你现在没什么约束,也还没结婚的话,你会有相对多的选择。但如果你现在有各种责任和义务要背负的话,在面对自己的选择时就必须要考虑到这写责任和义务了。 当然,这也不是说你应该放弃任何一个你的梦想。能同时做好想要做的事和履行自己的责任也是有创造力的表现。 在我看来,这个步骤很像是在玩“脑力风暴”。首先,在不附带任何其它思考时想出所有潜在的解决办法,然后把它们写出来。这样,你才能开始给它们排序。但要怎样排序呢?首先你需要有一些... 远见 有远见决定着一切。你的远见就是你的一切。一个人如果从没离开过他出生的小镇,他的远见会受到限制。如果一个人忽视物质存在的有限性,那么他也会缺少远见。 很多曾经和死神擦肩而过的人对于他们的选择会有全新的轻重排列。他们的生活从那之后会大不一样。一方面,物质财产对于他们来说不再那么重要了。相比之下,爱、怜悯、友谊和尽情享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显得重要得多了。 在你给它们排序之前,一定要给自己时间去尽量地放宽和弄清晰你的见解。回想一下在这之前你的生活,听听自己心里是怎么想的。想像一下在花甲之年回首往事时,你会认为什么是才是生命中重要的。 现在,是时候去... 经历 和有些人所希望的不同,人生并不是一场智力的辩论。 人生就是就你一生中所做的一切,所发生的一切。我们是生命—[B]—-[/B]我们是活着的。迈出你的步伐,去生活吧。尝试去经历一下下,这样你会知道如果你以后一直都那样做,真的那样做,会有什么感觉。 举个例子,如果你认为去教授一些你自己喜欢的东西(例如武术)是你想要的生活,那就先尝试一下。从做教练的助手开始,然后看看自己会不会喜欢做这些。你可能会发现教别人武术和你所热爱的自己练武术是很不一样的。也可能,你会发现自己既有教人的天份又喜欢教别人,而且在教其他人的同时你的功力有增无减。 只有试过才会知道您到底行不行。在你真正去尝试之前,你的人生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推测。选一条可能走的道路走下去,先去尝试,看看结果在决定是要去追求还是要放弃。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你一定要记住... 人生的本质 即使有了最周详的计划和目标,一切还是会变的。人生不是静止的,它不会跟着我们的意愿走。这就像音乐有它的摇摆起伏一样,静止的音乐不是好音乐。你要记住,人生有着无限的可能行。困难、无法逾越的障碍和前所未见的境况迎面扑来时,你也无法向后退了,过去的那个门已经关上了。关上了就由它去吧。此时你要做的是去找到那刚刚为你开启的另一扇门
有什么样的决定,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命运,而主宰我们作出不同决定的关键因素就是个人的价值观。一个人之要想成为社会上的领导人物,他就必须清楚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同时确实按照这个价值观过其人生。 如果我们希望做出不凡的成就,只有一个方法,先找出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价值观是那些,然后确实遵照这些价值观去过每一时。每一刻。 当你知道了自己最重要的人生价值所在,那么怎么下决定就易如反掌;反之,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对你是最重要的,那么就很难作出决定,往往成为痛苦的折磨。 人生要过得快乐,就一定要按照自己最高的价值标准过日子,每当你能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内心就会充满欢乐 当我们说到什么东西有价值,那表示它对我们有某种程度的重要性,当你喜欢某样东西,那就表示它在你的心中具有一定的份量。 在这里我要跟各位谈谈人生的价值观,因为那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东西。 在你价值观里的那些有价值的“东西”可分为两类,一种是实质上的,另一种则是工具上的,譬如说我问你:“在你心中认为对你最重要的有那些?”你或许会这么回答:“亲情、家庭、金钱……” 这里面像亲情就是你所追求的实质上的价值,因为它能挑起你的情绪,至于家庭和金钱便是工具上的价值,它们只是一个帮助你达成“亲情”这个情绪的管道而已。 许多人之所以在生活中走偏了路,归究原因乃是没有弄清楚“实质价值” 和“工具价值”这两者间的差异,常常耗费心力于那些并非真正想要的工具价值上,因此才会遭受那么多的痛苦。惟有实质价值才能使你的心灵得到满足,让你的人生更丰盛、收获更多。今天我们的社会中会有那么多的问题,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家每天汲汲营营,一点不晓得生命中真正对他们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无怪乎他们在得到所追求的东西之后内心依然空虚,叹道:“难道人生就是如此?” 追求的价值能激起我们“渴望去拥有” 的情绪。请问在你人生里最渴望去经历的情绪是那些? 1.爱、2.成功、3.自由、4.亲密、5.安全、6.冒险、7.力量、8.热情、9.舒适、10.健康
人生观: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人生观是一定社会或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生观的形成是在人们实际生活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们世界观的制约。不同社会或阶级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人生观。 在人类历史上曾出现过以下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生观:①享乐主义人生观。它从人的生物本能出发,将人的生活归结为满足人的生理需要的过程,提出追求感官快乐,最大限度地满足物质生活享受是人生的唯一目的。②厌世主义人生观。宗教的厌世主义认为,人生是苦难的深渊,充满各种烦恼与痛苦,唯有脱俗灭欲,才能真正解脱。③禁欲主义人生观。它将人的欲望特别是肉体的欲望看作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灭绝人欲,实行苦行主义。④幸福主义人生观。一种观点是强调个人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另一种观点是在强调个人幸福的同时,也强调他人幸福和社会公共幸福,认为追求公共幸福是人生的最高目的和价值所在。⑤乐观主义人生观。它认为社会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社会的文明和进步,在于追求真理,对人生抱着积极乐观的态度。⑥共产主义人生观。它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人生观。它把人的生命活动历程看作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 ,把消灭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看作是人生的崇高目的和最大幸福。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社会所尽的责任和所作的贡献,人生的最大价值和意义,在于努力为人民服务,无私地把自己的一切精力贡献给共产主义事业。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内容包括幸福观、苦乐观、生死观、荣辱观、恋爱观等。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各种人生观都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产物。由于各个时代的各个阶级所处的社会地位不同,生活经历和境遇不同,对人生的意义和目的认识不同,人生观也就必然不同。评价一种人生观是进步的、革命的,还是落后的、反动的,根本标准就是在于看它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资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个人主义,一切从自我出发,一切以个人为中心,把剥削他人和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视为人生的根本目的。无产阶级是人类历史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它代表着广大被压迫被剥削者的利益,担负著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因此,无产阶级的人生观是革命的、科学的人生观,它与历史上一切剥削阶级的人生观根本对立。无产阶级人生观的特点是集体主义,一切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把大公无私、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视为人生的根本意义和价值,把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视为人生最高的目标。
同学你好,如果不会写先不要着急,我告诉你 企业的税收筹划这个我擅长的
我学过也写过,不过忘了自己怎么写的了,大致就是抄些书里的主要段落,主要是思想活动,再加上自己的观点吧。
如下,请采纳! 历史的点点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滩上的沙石贝壳,我悄悄走过,贪婪地看着这些晶莹宝贵的财富,时而拾起一两颗打动心灵的贝壳,寄出一份梦想,蹲下投放。中国梦,流淌在岁月。 沙滩上有一颗饱经沧桑的贝壳,那是中国遥遥五千年的故事。从黄帝开创历史到如今的我们诵读历史,我看到太多太多的事迹,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梦的口号在继续。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不管有多大的困难,地震、泥石流、洪灾,还是会有饱经沧桑后成功的微笑。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收藏岁月流淌过的每一个中国梦,战于世,立一生之梦 沙滩上有一颗闪亮的贝壳,那是中国奥运会、世博、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故事。当一阵阵掌声雷鸣般响起,当世界举目投足于中国时,我知道,中国的光芒已散发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中国梦还在继续,我们的视线还在执著,默默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梦,一个叫作中国梦,一个被每一个中国人所深呼的梦。我以心的维度仰视奖牌下每一个奋斗的身影,倾听每一声临近中国梦的足音,俯身捧起岁月流淌过的荣誉,扬手敬礼,大声喊出自己的中国梦。 沙滩上有一颗铭记的贝壳,那是羁旅在外的中国人的故事。我清楚的看到,有人客于异国,却随身带着中国的泥土,有人在奥运会直播前呐喊中国万岁,有人在参加外国记者采访时说:“我是中国人,我们都共有一个梦,她叫中国梦!”是的,那就是我们的中国梦,一份信仰,一份怀念,一份奋斗,到处都迷漫着中国梦的味道。就算在异国他乡,我们都还能轻哼著国歌的旋律,心怀着祖国,铭记着中国梦,力创美好未来。 潮起潮落,我坐在偌大的沙滩上,看着眼前正在富强的中国,阳光透过云彩照射在我身上。我站了起来,嘴角轻轻咧开,怀着一份坚强,一份荣耀,一份铭记,轻轻拾起几颗贝壳,珍藏在身,勉励自己,心中已准备好,种下中国梦,创造美好的未来。 中国梦,我的梦!
到万方瞧瞧,我去那里找过论文,可惜没下载下来,在淘宝上看到了《翰林书店》店铺,店主帮我下来的,第一次这样操作,不错。
采纳后我发给你
《中国科学论坛杂志》
一、范例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也不等同于一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第二,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二、 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三、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人生观1、 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努力做自己的本职工作。2、我们应该努力,幸福,快乐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平平淡淡,知足而常乐,保持一颗博爱的心,与世界同行!3、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只有为了这个目的,去不断努力中找到乐趣,人生才有意义。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说:人活着就必须要传承文明,承担责任。4、为自己构建一个清晰和自信的道德框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一定要有为大众服务、为社会献身的精神;要时时处处想到别人,想到国家和社会,从而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服务他人,体现自己人格的魅力;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和遵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根本准则。大学生要做有道德的人,就要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标准与要求,要学习做有道德的人。这将使你在面临两难处境时能果敢抉择。而不必每次遇到令你迷惑的道德决定就束手无策。它将使你战胜可能经历的道德失落,砥砺你高挚心中指路明灯,照亮自己,辉映他人。四、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当代大学生大多求实务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大,受到金钱的迷惑致使他们失去理智看待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感受人情冷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行动敏捷、最少传统观念的知识阶层群体,自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敏锐的感受力,并相应地逐步调整、更新自己的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他们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担负着未来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学识、能力、作风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因此,一定要牢记使命重托,加强修养历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通过长期实践先进性要求的努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人的正确的世界观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这样循环、形成人们对世界的总认识和总看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理性认识的提高重在教育,开展廉政教育,是我们执法人员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每个执法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2、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3、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4、要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我们当前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5、牢固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人民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励志国强、创建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6、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7、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8、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有了科学的目标,再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大学生就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的喜悦会促使我们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 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 10、爱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而论。爱一个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径,不会付出、不愿付出的人无法经由爱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样,你的爱大抵就会怎样。 11、坦然自若地活着。天不会塌下来,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没有人会妨碍你,选择是你自己的——千万别为自己的选择为难。 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让自己安静一会,考虑一下自己现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13、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尽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生命就是一场能量衍化的短暂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着必须为什么。14、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他人,尝试着尊重他人——他们一般愿意成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设定的对象。 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经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聊天、吃饭,不需要主题。 16、包容很重要。不需设定功利性的目标说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短暂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错过对他好的机会。爱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17、忘记要忘记的,记住要记住的,找寻你需要的。 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顺利与困顿,勇于承诺也还有些隐忧,勇敢与怯懦集于一身,徘徊在欲望的边缘却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决心也可能反复,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愤怒而后感恩,喧嚣归于宁静……
正方一辩:中学生可以追求时尚,首先要分析时尚的定义,时尚是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有着很强的生命力。这就像中学生一样,处于人生事业的初期阶段。其实从另一角度分析,青春也是一种时尚。是追求时尚的根本条件,所以追求时尚不只是那些工作了的人才有的权利,中学生也有!为什么人们要去美容?就是因为想要自己年轻些同时也会使自己变得时尚。时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指肤浅的盲目的流行,并不是奇装异服,娇媚妆容就是时尚,相反时尚是在我们的价值观之内的。在正确的指导下,这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之处,所以在正确的指导下,追求时尚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作为21世纪的“新新人类”,我们不难发现,同学们都追随着时代的脚步,随着千变万化、日新月异的新世纪往前走,例如:追星。在当今社会恐怕已经少有学生崇拜李世民、秦始皇了。人们更多地是去追求明星,如:林俊杰、周杰伦等。在不影响学习的前提下,适当的追求一下有助于陶冶于自己对美的观念与看法。21世纪的学生,不只是单一的学习成绩好。对于时尚的东西没有自己的理解与追求的所谓的“好学生”,成绩再好,也只是闭门造车。难道只有“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教科书”的学生才能立足于社会吗?我敢大胆肯定地说:不是。我们运用电脑的能力大大提高,眼界也开阔了。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充分说明我们青少年有追求时尚的权利,并且可以在这份时尚中健康地成长。不追求时尚,就代表跟不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当年的清王朝就因为跟不上时代的脚步而使政治腐败,试想:当外国人举枪、中国人拿剑、矛,两国开战时,中国军队将会是如何不堪一击。谁都不想让国家重蹈清王朝的覆辙,因此,中学生应当追求时尚,在社会上立足。因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担负着建设祖国的使命。热爱生活,就应该追求生活,作为中学生,更是如此。不断的接受新的事物,才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进步,成为栋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不应该是如此吗?二辩(攻辩精选)1、人人都知道我们生活在社会之中,追求时尚是在紧跟社会的脚步。2、学习固然重要,但也需要学习社会知识。3、追求时尚是一种追赶时代步伐的体现。4、时尚有很多好处,可以开阔视野,对成绩也有好处。难道上网不可以帮助我们吗?我们只要不玩游戏和QQ,正确上网就是一种好时尚。5、时尚在价值观内。6、时尚与时髦是不一样的。7、时尚可体现自己的个性。8、社交礼仪的改变也是一种时尚。9、中学生应追求时尚,否则我们为何不穿古装。10、追求时尚可使我们较早地掌握生活技巧,为以后的独立打好基础。11、学校制定的一些规定不是不鼓励我们追求时尚,而是让我们能正确地追求时尚,紧跟社会潮流。12、时尚存在是因为有人追求,否则不为时尚,所以我们应追求时尚。13、青春期的我们可塑性虽很高,但在家有父母,在校有老师都可帮我们塑造正确的价值观。总结:各位同学,经过刚才激烈的辩论,我方仍然认为,中学生是应该追求时尚的。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姹紫嫣红,争研斗艳,把校园点缀得像个大花园,可沉闷的学习使我们感受不到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看不到灿烂的七彩阳光,我们的心情沉闷,我们的生活单调,我们需要追求时尚,跟上时代的脚步,让校园充满活力,这样的学习环境,同学们的学习劲儿也会越来越大,现在到公司应聘,穿着打扮,仪表风度是很重要的“综合素质”之一,而我们从小被就是只会穿校服,不知道时尚,更不知道格调,将来怎么会穿着得体,风度翩翩地走向社会呢?这不正说明了时尚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并不仅仅指肤浅的盲目的流行,并不简单地代表奇装异服,娇媚妆容,高消费等现象。时尚是一种意识形态,和追求美是一个性质,它是一种审美的发展,不追求时尚是一种对美的认识的不健全,而且在新的时代下,时尚在社会的发展举足轻重,中学生的追求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时尚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那么追求时尚也应该是一种必然,热爱生活,就应该追求生活,作为青少年,更应该如此,不断接受新的事物,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节奏,不断进步,成为栋梁。追求时尚是年轻人与生俱来的叛逆本能所驱使的,我们从中发现,开始以前没这个意思,从青少年开始,我们开始成熟半成熟的时候,我们开始发现这个世界牢牢地同在成年人手里,年轻人永远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个社会,哪个国家都一样,总是控制在成年人手里。所以年轻人不甘心自己处于弱势的这种状态,所以他们产生强烈的反叛心理,这种心理总以某种形式发泄出来,追求时尚是其中的一种,是叛逆本领驱使的,前卫新潮是时尚,稀奇古怪是一个标志。它丰富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促进着经济的发展,时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 人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中学阶段是树立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重要的时期,时尚也是在价值观之风的,不过不能盲目地追求时尚,要有正确的指导,这也是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关键之处,所以,在正确的是,追求时尚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一辩:现在,我们身处一个不断发展、日新月异的先进社会中,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应时代的潮流,在事物都飞速发展的同时,充分展示我们非凡的创造力,让这个时代因为我们的存在而大放异彩。所以:1、我们不能单一地只做“学习好”的学生,学习是一个综合的观念,不仅包括学习好,也包括能跟上时代的脚步,做当今人类的领头人。所以,我们应该开阔自己的视野,不断增大我们的所知所学,做祖国的合格的主人,努力建设祖国,相信,在座各位都不想让祖国因为我们缺少对时尚的追求而重演清王朝的历史。2、我们应追求健康的、积极的时尚,而不能去追赶那些落后的、害人的时髦。因为追求时髦会大大改变中学生对美的正确认识,因而起到使学生盲目追求流行的不好的作用。但追求时尚不但能陶冶中学生对美的认识与追求,树立正确的价值关,还有助于丰富中学生的课外生活。反方反方我们是21世纪的中学生,太浪费时间,也浪费金钱,现在的社会只看你的文凭, 工作职位的高低由此而来,中学是个很重要的转折点,追求时尚,务必会耽误学习的。如果一味的追求时尚不仅在金钱上难于承受,而且还会造成物质和精神上的攀比,不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还会造成过大的心理压力。时尚应该属于成年人,特别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中学生在衣着,打扮,用品等方面都不要花精力刻意打扮追求时髦。!一身运动装,配一张清纯可爱的脸,健康矫健的身姿,就是我心目中最标准的中学生!本来青春无敌的年纪非把自己打扮的不合年龄,看起来也怪怪的,干净就可以了!朝气蓬勃就是最时尚的!这就是时尚。不管你怎样穿,怎样打扮自己,只要能SHOW出自己的个性就是时尚。(配合演唱一下《我要秀出自己》)1、真正的个性就是做回自己穿名牌的劲头不如放到学习上来赞同穿校服,穿校服一方面不会引起攀比,另一方面能够时刻提醒自己的身份是中学生。中学生应该有最纯真、最自信、不做作的“个性”,朴素整洁才是中学生的。我认为现在的中学生喜欢新鲜的东西和另类的形象很正常,因为中学生不喜欢循规蹈矩。但是真正的个性就是做回自己。看自己的性格、爱好、形象,不要去模仿别人,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觉得追求外表时尚的行为是愚昧的,在我看来我们只有做自己,穿自己合适的衣服才是最明智的。有句话说‘我不追求时尚,我要让时尚来追我’,我认为很对。中学生只要穿着大方整洁就可以了 中学时代本来就是纯洁的 花季雨季听上去多么的有朝气 如果去追求了时尚 把自己弄的怪里怪气 这就不像中学生了。2、青春就是美中学生真正的个性应该是做你自己,拥有最纯真的个性。崇拜时尚,会导致思想腐朽 不思进取 拜金主义而失去社会道德 学生应该懂得怎样爱美,追求美不应该盲目,其实青春就是中学生最好的打扮。 对时尚的追求驱使他们互相攀比,加重了家庭负担。一部分学生上课发短信、下课聊天,更有甚者课堂上的手机铃声引起秩序混乱。3、时尚永远是看得见摸不着的。改革开放时,牛仔裤成为时尚的标志。当你穿上牛仔裤,配上耐克鞋时,你猛然发现城市中,不分男女老少,一律打扮得好像要去西部一般。你当然不甘心和别人一样,于是你开始捕捉新的时尚。你发现,城市里的亮点已经有了。男青年是一身的鳄鱼T恤。这令人咋舌的价钱,无疑使这一群人成为时尚的先锋。你的羡慕是不言而喻的。当然了,一年以后,当你用省吃俭用赞下的积蓄换来一身名牌时,你很开心。可好景不长,当你还没来的急买第二套名牌时,时尚开始从雅皮风变成了休闲风。天啊!满大街都是休闲服!于是,你觉得无所适从,你迅速从商店里捧回一堆“休闲”,当你正跃跃欲试时,时尚又变了。你怎么甘心落伍呢?你立刻从头到尾如法炮制一番,在照镜子时,却发现自己的脸上有了很多皱纹,这才发现自己失去了最美丽的东西——青春!时尚,是永远走在时间之上,——你有本事吗?否则,你就永远别想抓住它。一辩:从现实以及长远角度考虑,中学生还是不应追求时尚的。第一,从历史的角度看:从“楚王爱细腰,宫女多饿死”到国粹“三寸金莲”,从拿破仑时代欧洲妇女兴束腰到今天一些人在耳朵、鼻子甚至嘴唇上钻眼,这些我们都应提倡吗?是不是我们都应学习这些追求所谓的时尚呢?第二,从社会角度看:现在的社会时尚已经独挡半边天,时尚的追随者无不为社会的流行而牵动,我们不得不承认时尚失去社会的发展,而今天,我国正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作为中学生,21世纪的青少年,将来要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难道不应响应政府的号召吗?第三,从学习角度看:学生追求时尚会使学习成绩有相应的影响,使们分散学习精力,无心学习,中学生应该以学为本,素质教育为辅,而不是一味去搞些和提升自己学业无关的事,花的是宝贵的时间。学校是一个大集体,要给人整齐划一的感觉,才能体现出一个集体的模样,体现出学校的教学规范,有些老师也不禁感叹:“随着时尚的蔓延,越来越多的中学生的穿着打扮,思想趋向于个性化,有损校园形象。第四,从个人角度看:我们没有经济能力,过分追求时尚会加重父母的负担,难道我们真的要用父母血汗钱来追求这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时尚吗?更重要的是,中学生处于生理心理发展尚未成熟的阶段,可塑性太大,自制力太弱,审判意识较朦胧,盲目追求时尚,既有碍于自己的形象,也不利于培养自己的健康个性,失去自己的独特性和审美价值。总而言之,无论是从哪方面来看,中学生都是不应该追求时尚的,请大家不要被时尚迷惑,掉进“时尚的漩涡”中。二辩(攻辩精选)1、现在中学生的任务是什么?既然是学习,为什么要追求所谓的时尚。2、时尚与自尊心扯不上关系。3、追求时尚是不是就是追求流行?流行的就能说明利大于弊么?比如流行感冒,那也是追求时尚吗?怪不得我们学校有那么多流行感冒在,原来是你们带来的。4、我们现在是中学生,可塑性很强,其它方面不应追求时尚,中学生追求时尚只能腐败我们。5、追求时尚好处少,坏处多,不能使我们健康成长。6、难道不追求时尚,就是社会的最底层吗?7、学习社会这门课一定要追求时尚吗?8、你们追求时尚时,拿父母的血汗钱去花,却还在这津津乐道,!本人可真是佩服你们啊,可真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等你们自己挣钱了,才知道拿父母的血汗钱去追求什么所谓的时尚是多无聊啊!对方辩友,你们醒醒吧,难道,这就是所谓的“视金钱如粪土”吗?可真是得感谢你们又给我上了生动地一课啊。9、追求时尚的确有一定的利处,但请对方辩友不要忘了,我们还只是中学生,我们在身心上都还处于发育期,各种想法都还不全面,所以在追求时尚时,不免有不少的盲目性,这些盲目性带给我们的难道是利大于弊吗?10、中学生对流行的东西极具好奇心,但中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因此很容易误入歧途,对方辩友难道能否认这一事实的存在吗?11、既然对方辩友口口声声说中学生应追求时尚,那么,为何对方一辩的头发不竖起来展现个性的自我,跟着潮流走,对方二辩又为何不去染发呢?对方三辩、四辩的女生又不去美容院做美容、护肤呢?这不就从侧面说明对方辩友是赞同我方观点“中学生不应追求时尚的”。看来,对方辩友并不是无药可救,为了拯救对方辩友,我劝对方辩友还是坐到我们这边来吧!我们大家快给对方辩友点掌声,欢迎他们过来。总结:中学生有自己的社会形象和学校规范,不是社会流行什么,就可以随意追求。中学生的时尚追求是受双重规范制约的,即社会和学校。比如,化妆、染发、早恋等,虽然社会盛行,但中学生就不能热衷此道。回顾历史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哄而起,一哄而散的事情还少吗?而这追求时尚,仅仅是头脑发热,缺乏理性的行为,给中华民族、百姓苍生造成多大的灾难啊!如今倒好,人们似乎走出了过去政治的狂热,走入了经济的“冷静”,但扪心自问,我们真正冷静了吗?不说其它,单就流行,我们依然处在非理性状态。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华,自有风采。请相信,青春最自然,展现心中的真善美,热爱生活,别让“追求时尚”蒙住双眼。四辩:经过一番口舌之战,我方依然坚信“中学生不应追求时尚”的观点。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我们的物质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在对于理想的追求也不同。因此,时尚潮流就进入我们的生活视线,影响着我们的方方面面。首先,我方认为,追求时尚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让消极因素压抑了积极作用,有时完全抵消了积极作用。这是因为时尚既带有一时的狂热,就不免伴有一定程度的非理性成分,带有一定的盲目性,时尚的东西会掺杂一些消极与颓废,有时以改头换面的形式欺幼稚的人;更有些荒诞淫秽的垃圾也在“时尚”中腐蚀青少年的身心。对于正在成长的中学生,是塑造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黄金时段,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自身条件和因素,不能盲目地去追随时尚与潮流。其次,我方认为,因为中学生社会经验不足,根本不知道什么东西适合自己,什么东西才是真正的时尚,只知道随着社会的潮流随波逐流,有的甚至提出“不是名牌就不穿”的口号,导致青少年不顾家庭实际过度消费,更为严重的是某些人会因为家庭无法承担,迈出使其后悔终生的一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把有限的精力投错了地方,荒废了学业;没有意识到自身优势,追求时尚的结果会令他们体验不到本该属于孩子的那份纯洁与舒适带给他们的快乐。古时的“城中好广袖,四方全匹帛”告诉我们潮流与时尚的兴起,往往前有引领,后有推动,中国大多为身不由己,言不由衷,随大流而矣,没有自己的个性,但相互激荡,推波助澜,来势其汹,去势之猛,超乎人们的想象。同学们,请记住:流行时尚,皆为过眼云烟,唯有学业事业,长留世间。有志的年轻人,不要自轻自贱,没有主见,莫为流行所动,方能立足人间
《中国科学论坛杂志》
人生哲学这个2000字的论文,你可以从什么是人生,我们的一生的目的是什么为出发点进行论述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谈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一:《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 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发掘其背后潜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原因; 措施 从大学生激进反钓鱼岛事件到热议复旦大学投毒案,从扶不扶老奶奶到“东莞挺住”,高校大学生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象,正通过网络媒体制造属于当代人的风云变幻。但是,在这自由的针砭时弊中,在这张扬的愤世嫉俗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跟风倒”、功利化、信仰缺失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地来说,就是大学生群体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观。到目前,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社会的公开透明化及社会舆论的自由化,高校大学生愈发重视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热衷表达社会观点。但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中,部分大学生是不以事实为基础、证据为基准的实事求是性评价,而是以自我为基础、利益为基准的自我维护性评价。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中,某些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导向是这个现象与我自身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则淡然处之,跟风亦然。如若有关,则判断现象关乎自我利益的利弊何方。最终,常出现仅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出发,大放言辞,在根本上扭曲真实评价的现象。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正确、全面、独立、体系化的价值观,部分问题上存在着唯利是图、人云亦云的错误价值导向。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存在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固然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但也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社会伦理道德、家庭与高校教育、自我认知偏差、网络新媒体等多重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功利化的社会影响。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机制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公平进取,营造了比较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在社会舆论导向上强调个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形成个体本位观念和利己观念,对世界和自我产生错误认知。这些让大学生在进行某项行为时,总是最先考量自我利益,如高校大学生热衷研究各项考核评定 方法 ,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内部成员习惯性以“学生官”自诩。这一切正如毒瘤般在高校中恶性生长、快速繁殖,影响到高校 文化 环境的营造,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温室 家庭教育 与高度自主的高校教育落差。自21世纪起,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日趋增长。这些大学生多生长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温室花园”中。其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等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的 口号 也应运而生。一方面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逐渐社会化,环境逐渐公开化,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判断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当面对现今高度强调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高校环境时,两相对比,落差极大,大学生极易失去心态平衡,感觉到失去了家庭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中心地位,出现对高校教育环境迷茫无措时一无所靠的困顿感,因而他们中的少数人会选择性地自我封闭。在与他人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常引发矛盾、冲突;对待他人的批评,好采取逃避或者过激的行为。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约束其形成体系化的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艾利斯的ABC理论最早提出了主体自我认知,该理论说明:当人们遭遇事件A(activating events)而造成不安的结果C(consequence)如焦虑及抑郁时,大部分是由他们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s)与事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大学生自我认知定义为:当大学生面对诱发事件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在现今的高校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所面对的困惑或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如遇到分歧问题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应该认同”;看到社会黑暗,便一贯哀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构建,更制约着高校大学生青春梦想的实现。 4.公开化网络新媒体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国民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精彩。与此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自由化、公开化的特征,大学生易受到不良事件、环境的影响。如继马加爵案件在网络曝光之后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全国东莞扫黄案件的网络实时跟踪之后的“东莞挺住”跟帖,这一切表明大学生正通过网络新媒体关注社会时事,表达自我观点。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系统、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会出现错误的、极端的认知。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完善中,我们需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力量,灵活运用媒体宣传。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措施 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文化环境构建、信息 渠道 传播及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多重交叉问题。我们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完善其核心价值观,更要不遗余力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其成长成才。 1.“青春梦,中国梦”为理念的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样的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理念引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先进思想结晶,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社团建设、素质讲座等途径鼓励大学生畅想青春志,共筑中国梦;通过 社会实践 、基地见习、课堂讲授等途径倡导大学生凝心聚力,毅行青春,激发其不断挑战自我、发掘潜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汇聚正能量。 2.“体系化和定制化”有机结合的高校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虽然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但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各异。因此在现今阶段,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要追求“体系化和定制化”的有机结合,即在教育指导体系建设中,要以“多力量、细步骤、深发掘”为理念,不断完善工作。首先,要充分调动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课堂教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同学等多方力量,建立高效畅通的横向沟通渠道,确保大学生信息传达。其次,明细大学生心理指导教育流程,公开透明化咨询业务,做到大学生“有处可求,有求必应”。最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进行深入了解、细致发掘之后,再进行系统疏导教育。总之,在高校教育指导中,要追求“点面结合”,鼓励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共同指导。 3.巧妙运用新媒体,创造活力E文化。网络新媒体、移动SNS平台,这些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主阵地,更是其表达自我的主舞台。因此,在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我们要以“创造文化,宣传思想”为理念,在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宣传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创造活力E文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大学生自主进行网络环境管理和社交互动。同时,更倡导大学生依托网络新媒体,自主开展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负责地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人生价值。 4.“常省己身,三思后行”的自我体验式成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习惯性照搬他人观点,易出现“跟风倒”“绝对化”等错误认知,影响其对周边事物的正确评判。因此,在完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中,更需要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反省与提高。如面对自由公开化的网络新媒体,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待外界的不同声音,要三思后行,忌轻信权威、大众等。只有“常省己身,三思后行”,才能不断成长,思想方能愈发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 [3]郭韶敏.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2). [4]张艳鄂婷.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5]焦翠丽.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 [6]董冰,唐秀明.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7]黄国成.浅议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7).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二:《浅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 【摘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三:《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 经验 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帅之外,还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虽然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我们家长还应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要让孩子学会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许多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说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所以,要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要增长孩子的智慧,也要丰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养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会变得日益功利和短视,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放松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或为了逃避学习,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沾沾自喜,造成学习退步。也会被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而耽误学习。还会出现遇事不能冷静、客观,缺少理智。生活便会失去应有的宁静与从容,甚至很少有朋友。当孩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时,当家庭教育管理适合我们的孩子时,孩子不但听从于客观规律的指引,也听从于内心灵魂的召唤。就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人生观论文 2.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3篇 3.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4.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5.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6. 浅谈人生价值观的文章
日本是一个重视商业和非常奴性的社会,武士道其实也是一种交易,结合了商业和奴性的两大特点,因势利导形成的一种为了维护王权的教育宣传手段。武士道的核心教义:“无条件服从主人去死,死后可以进入神社,成为神。”这是一个交易,而且很划算,死亡是容易的,却可以得到成为神的巨大福利,并且服从主人也是容易和符合本性的。
曾经看过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翻开第一页赫然写着“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书的第一页会写着这样令人费解的话,直到将整本书看完。作者用无比细腻伤感的情怀,对生与死进行了诠释—— 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 书中直子姐姐的死,木月的死,初美的死,绿子父亲的死,最后直子的死无不反映了日本社会的生命逻辑——不为生死问题所束缚,死时要敢于舍弃对生的执著痛痛快快地去死;活着便要每时每刻尽全力彻头彻尾地去活。 这样独特的生死观要追溯到日本置于武士阶级统治之下的时期,那时武士道可是特别受推崇,并成为具有日本特色的武艺。日本也有“武士道,是死亡为等闲之道也”的名句,它启示人们,投身于死,便可以造就完美的生。 当然,恐怕日本的樱花也有同样的精神呢,它们骤然开放骤然凋零,盛开之时,一经风吹,樱花树下便落花缤纷,宛如花瓣的地毯,一夜之间,花儿落尽。要说果断干脆得如此,也不免令人大失所望。樱花雨固然美丽,但这种美丽一定是生命坠落时的那种凄美。短时间之内,花瓣纷纷落地,树枝上仅剩下花心与花梗,粉红色花瓣飘散殆尽,不剩一片…… “花数樱花,人惟武士”,所以日本人才这样喜爱樱花吧。 当武士已成为遥远的过去,日本人那种将希望与梦想寄托于死后世界的生死观,却并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日本的自杀事件才层出不穷,死亡人中自杀者的比例居世界首位!! 日本人还嗜好“玉碎”。二战后半期,日本军陷于要么投降要么死亡的孤立无援的境地,当时部队的指挥官竟作出全体自杀的选择。后来,日本人将此看成是崇高的壮举,并用“玉碎”这一词进行美化,所以日本人认为:“无论罪恶多么深重,死后也就没罪了,人死了就都变成了神佛”。在日本,即使是罪大恶极之人或被民众憎恶的历史上人物,也放在神社中祭奠,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所以许多日本人在做了错事,造成巨大损失时,往往采用以死谢罪,以死换取人们对他的原谅。这也是造成日本人自杀率高的原因之一。 然而,死对于死者来说也许并没有什么可怕,那不过是一死罢了,没什么要紧,也不会感到孤独。但对于活着的人来说,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因为活着的人,感觉得到孤独和痛苦! “我们通过生同时培育了死,但这仅仅是我们必须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而直子的死还使我明白:无论谙熟怎样的哲理,也无意解除所爱之人的死带来的悲哀。无论怎样的哲理,怎样的真诚,怎样的坚韧,怎样的柔情,也无以排遣这种悲哀。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从这片悲哀中挣脱出来,并从中领悟某种哲理。在继之而来的一位悲哀面前,又是那样软弱无力——我形影相吊地倾听这暗夜的涛声和风鸣,日复一日地如此冥思苦索。我喝光了几瓶威士忌,啃着面包,喝着水桶里的水,满头沙子,背负旅行背囊,踏着初秋的海岸不断西行、西行。”题记:日本人喜欢樱花,是因为樱花象征着生命刹那间的美丽,刚刚盛开,倏而凋谢。日本的文学作品很多赞美死亡,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集体自杀,因未死亡在此意味着“清洁”,“超脱”,和“干净”。 &日本作家为何对表现“死亡”如此的感兴趣呢?为何有那么多的作家“以身试死”呢?其实,在日本人的观念中,生与死这种人的能力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的截然对立的限界变成了一个变化过程中相互衔接的两和阶段。在这里,死不是通往永恒的沉寂,而是走向了流转的生。日本人最崇拜的观念是“无常”,死在他们眼里也是无常的,没有死的流转,就没有生的勃发。日本人的思想,尤其是“虚无”、“万物如一”、“轮回转生”这样的传统观念对日本作家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深蒂固的。正如小松伸六所指出的,在日本作家的传统中似乎有一种透过死亡和黑暗来观察人生的佛教思想。透过死亡和黑暗来思考人生的传统,可以上溯到歌唱“诸行无常,盛者必衰”的《平家物语》、把世俗的人和家庭喻为“河中流水”的《方丈记》、强调“人世无常”的《徒然草》和出家人西行,游吟俳人芭蕉的无常感文学。川端康成在这一方面是一位最具代表性的作家。他的作品始终贯彻着日本文学传统的美的意识,他笃信佛教中的禅宗,对禅宗的教典推崇之极。他在《文学自叙传》中写道,我相信东方的古典,尤其上佛典. 川端康成对“万物如一”.“永生不灭”、“轮回转生”这样的一些传统的佛教思想尤其崇拜。在他看来,人世间万物的生与死是无常的,,生为死之开端,死为生的开始,甚至视死亡为完美,是一种高尚的艺术。日本评论家山本健吉研究川端康成时说, 川端康成面对死者的世界,不知何时产生了生的感情,死中的生、生中的死,总是深深地潜藏在他的作品中。 &徇情——日本人正面歌颂的情死 “殉情”是对日语“情死”的翻译,而“情死”在日语中有一个专门的词“心中”,这是日本大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将汉字“忠”字分解开,将其上下部首调换一下就成了“心中”,原意为“相爱的男女向对方表露心迹的证据”,有切指甲、文身、断发、断指、情死等。后来,“情死”就成了真正的“心中”,进而“心中”成为专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体自杀。日本人一向对殉情有特殊的迷恋,日本许多电影和文学作品中都有“情死”和“心中”的情节,而不同文本对殉情往往均有正面的歌颂。近年最成功的例子无疑是渡边淳一的小说《失乐园》。一对恋人把情死作为获取“来世”爱情幸福的途径,梦想着借情死使他们的爱情永恒化。他们怀着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向往,为情而死,双双自尽以实现最终的结合,这在日本文化传统中是根深蒂固的。对于重人情、重人性的日本民族来说,没有比死亡、比双双情死更能引起人们深切的感动和崇高的审美享受了,情死都在自尽的刹那,心中涌动着寂灭的哀伤,感情得到了升华和宣泄。 &牺牲——武士道提倡的最高境界武士道提倡“轻生死重然诺”。日本人甚至认为“武士道既是死”。日本武士道的开山鼻祖山鹿素行吸收了中国儒教的孔孟思想,认为武士道的最高准则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他的弟子大道寺友山则将这种尚死观念进一步发挥,主张“武士临战场,决不当顾家室。出阵应有战死之心,以生命付诸一掷,方得名誉。与敌骑决胜负,将被取首级之时,敌必正色问我姓名,即应朗报己名,莞尔授颈,不可有懊丧萎缩之态。”据本尼迪科特所著的《菊与刀》记述,出身于武士家庭的日本政要家胜海舟幼时曾被狗咬伤睾丸,当医生为他做手术时,身为武士的父亲用刀戳着他的鼻梁说:“一声也不许哭,要是哭,我就叫你死,要不愧为一个武士。”在日本历史上流传的赤穗四十七浪人(古代把失去主人的武士成为浪人),在为主人成功复仇后,也选择了集体牺牲,并且是剖腹自杀的方式。二战中,日本武士道异变为促使日本侵略军进行对外屠杀的精神武器。看电影《偷袭珍珠港》,一些年轻的士兵,念着忠于天皇的誓言,奋身不顾地钻进轰炸机,以自我牺牲的方式,换取战争的胜利。战后,随着日本政府被迫进行政治改革和人民对侵略战争的反省,日本武士道文化一度成为日本社会的禁忌,除了极少数右翼分子仍念念不忘外,大多数日本人对其嗤之以鼻,长期兴盛的武士道最终走到了穷途末路。但是,作为长期流行于日本社会的武士文化,尤其“轻生死,重然诺”的思想,对日本民族心理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 &剖腹—— 一种日本人独有的自杀方式剖腹是日本人所独有的自杀方式,日文汉字写作“切腹”。剖腹不同于一般的自杀,有比较正规、严格的方法和程序。有条件的话,往往要先沐浴净身,然后才开始切腹。按体位区别分别为“立腹”、“坐腹”;按方法区别,分为“一字型”、“二字型”、“三字型”切腹和高级的“十字型”切腹,而且一般要由“介错人”“帮忙”从旁边用武士刀斩下自杀者的头颅以实现死亡。历史上的剖腹者中主要是武士和有地位的人。剖腹的原因有的是作为或最后的惩罚和自己引咎自杀,如日本历史上茶道的创始人千利休;有的则是为了表示效忠或徇死,如日本历史上流传的赤穗四十七浪人。也有其他的原因,如日本文学家三岛由纪夫战后曾煽动日本自卫队举行叛乱,以复活军国主义,失败后剖腹自杀。当然剖腹是事关性命的大事,即使作为武士也只在战斗失败、事关自己荣誉或责任的极端情况下选择剖腹自杀。特别是在战败时,由于日本武士把被俘或被敌人杀死视为一种某大德耻辱,往往选择自杀,而剖腹则被看作最为体面的自杀方式。这也是我们在抗战题材的电影、电视上熟悉的场面。但随着历史向前延伸,日本的剖腹自杀数量在经历了二战历史高峰后开始直线下降。由于日本国民对这一充满血腥味的民族自杀习惯开始有所反思,这一行为逐渐减少,最终也必定成为日本文化的历史化石。 剖腹,原本是一种血腥的残忍的自杀方式,却被日本人发展为一种崇尚的死的仪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人在剖腹自杀这一行为上看到的不是死的血腥、恐怖和残忍,而是尊严、气节和壮美。 &日本生死观: 文化影响着人的观念,而人的观念又推动着文化的发展。那么,尚死的文化又形成了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而日本人独特的生死观又促成了日本人的自杀情节。1、死是生的一部分,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这和日本人的自然观相连。在日本人看来,人与自然之间并没有绝对的距离,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没有绝对的距离,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一个人从生到死不过是自然的简单轮回,就像是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生与死的界限并不像其他民族那样泾渭分明。《挪威的森林》中,木月,直子,初美的死对于他们来说并没有中国人感觉中的不可理喻。他们觉得死亡是生活的一种选择方式,是一种无法摆脱生活痛苦的最后选择。是一种自我的解脱,是生存的另外一种形态。书中反复出现的:“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就是对日本文化中的那种生死观念的最好注解。2、死是对集体责任的承担和忠诚。这和日本人的集体观念相连。日本人一向把个人的价值维系于其所存在的团体价值之上,为了团体(甚至是国家)的利益,可以抛弃个人的一切,这样为团体而献身就成为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在古代这种对团体的负责主要表现为对封建藩主的忠心,而现在则表现为对国家和对团体的忠诚,这种以自己的生命为团体乃至国家殉节的精神非常强烈,时至今日虽然有所削弱,但仍顽强地保持着。3、死是一种律己的行为,应该被宽恕。这和日本人的善恶观念相连。日本人认为死亡是道德的自我完善,是一种律己的行为。所以不管生前犯过多少罪行,一旦死了他的罪孽也就消失了。无论他们生前做了什么,死了的人都应该获得平等的尊重和礼遇。所以,日本人认为,一个人不论生前是善还是恶、是是还是非,死后都变成了佛,其牌位也理应放入神社,受后人供奉。在这方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石川五右卫门,该人是日本 16 世纪有名的盗贼,按理说是个坏人,但在许多地方的神社中,都有该人的牌位。这也是尽管一再被全世界人民尤其是东亚人民的强烈反对,依然有一些日本政府要人屡次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的原因。日本人的这种生死观,是一种不分善恶、不分是非的世界特有的生死观。这和绝大多数国家有善恶、有是非的生死观不同。也必定会继续遭到全世界人民的抗议和唾弃。 4、自杀是维护个人尊严的一种行为,是个人自由的权利。日本人把“自决的权利”看作“自由的权利”。日本宪法第13条就“尊重个人”规定“任何国民都应该被尊重。关于国民追求生命、自由、幸福的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祉,在立法和国政上都应该给以最大的尊重”。关于这一点,日本法学界以及日本民众都解释为这是宪法赋予给人“自决的权利”,认为自杀是基于个人自由的意志,是一种权利。时至今日,西方社会仍然把自杀作为一种禁忌,而日本人却还经常在津津乐道剖腹、徇情等自杀行为。 总的来的说,日本人看轻生死、宽容生死、尊重生死。这是一种独特的生死观。
从樱花看日本人的集体主义与生死观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樱花是日本文化的图腾。在日本人的血液中无时无刻的涌动着粉红色的樱花情节。樱花作为大和民族的象征,已然扎根到名族文化的象征,已然扎根到民族文化的深处。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日本人喜爱樱花,不但因为樱花很美,更因为樱花盛开时那一团团、一簇簇的情形影射了日本人的集体主义。而樱花凋谢时的灿烂与绚丽还影射了日本人的生死观。 【关键词】樱花,集体主义;生死观;武士道 一、樱花的有关知识 樱花啊,樱花啊 暮春三月晴空里 万里无云多宁静 快来啊,快来啊 快去看樱花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日本民歌。讲的是暮春三月,樱花盛开了,叫人们快去看樱花。 早在远古时代,日本人就将樱花看作是春天的化身,是花的神灵。日本语中的出现的“樱时”(古语),意思就是“春天的时节”。每当春天来临,人们最关注的就是樱花一年一度的花开花落。花蕾结得多少好坏,开花时能否躲过春雨的淋洗,开得灿烂,凋谢时能不能遇上春风,落瓣洁净。樱花是否开花顺利,在古代日本人看来,意味着这一年是否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所以每当花开时节,人们就聚集在樱花树下,放歌畅饮,用整个的身心去赞美春天,祈祷神灵的保佑。 每到樱花时节,皇室和内阁总理都要在皇家花园奉行盛大的“观樱会”,宴请并表彰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一般的企事业单位,不管工作多忙,都会放假半天,或提早下班,并为员工们准备好各种饮料、小吃,让员工们去附近公园的樱花树下欢聚一堂,开怀畅饮。每到这时,平时安安静静的日本会突然闹腾起来。不论城市、乡村,樱花树下总是挤满各种各样的人群,吃的、喝的、唱的、跳的、哭的、笑的,千姿百态、无奇不有,人们在一起尽情宣泄春的激情与欢乐。 樱花是日本民族的骄傲,它同雄伟的富士山一样,是勤劳、勇敢、智慧的象征。所以在每年的三月十五日,即日本的樱花节,在这一天,日本的男女老少都要到公园或野外赏樱。 樱花一直来与日本人民的生产、生活和感情融合在一起:花开花落,预告着春播、秋收时令的到来;樱汁、樱叶、樱花、樱木是常见的药材、食品、家具和木雕的上好原料。 樱花通常会在日本的暮春四月,冬寒未尽,春风渐暖时开放。白、浅红、粉红、梅红各色都有。望去如轻烟浅雪,似白云红霞,而且她们似乎并不在意自己小无香味。她们团结一心,重重迭迭把她们伤感悲壮的美丽铺满城市的大街小巷,铺满山野,小径和溪边…… 二、樱花与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一)日本人喜欢樱花的一个原因 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有久远的历史。日本人偏爱樱花,是因为樱花的集合美是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的最佳象征,一株开满了花的樱树纵使美,给人的感觉也是单薄的,惟有一座开满了花的樱林,才能让人感觉春意逼人、美不胜收。日本文化和日本精神亦是如此,它不推崇独立、自由,因为单个日本人是不成气候的,它推崇的是协调、合作,这样集合的力量才是最强大的。 (二)日本人集体主义的表现 日本文化所塑造的日本人的价格观念与精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日本人认为压抑自己的个性是一种美德,人们要循众意而行。日本的文化教人们将个人的意愿融于和服从于集体的意愿。所以,日本人认为,寻求人们之间的关系和谐是最为重要的。 如何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的利益?本人早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在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用自律来服从群体利益。日本人之间也有竞争,他们的竞争是当身边有比自己强的人,首先是敬佩,然后学习他,最后超越他。使自己成为最强的人。在大多数日本人的心中没有嫉妒,这种良性的竞争,带来的是更加团结,更有活力。 有人曾说:“日本人几乎是完美无缺的有组织的人。”他们无时不在集团中生存。日本人的集体主义特征如同思想家加藤周一所说,在日本,“超越集体的价值决不会占统治地位。”在行为方式上,日本人与别国的人最大的不同莫过于喜欢合群和重视集团的共同行动,他们总是自觉地把自己纳入某一集体之中。一位西方评论家表达过这样的看法:日本人就像池子中的一群小鱼,秩序井然地朝着一个方向游动,如有一块石子投入水中,搅乱了这个列队,它们就转变方向朝相反的方向游去,但仍然队列整齐,成群游动。在思维方式上,日本人具有强烈的集团归属意识,人们时时意识到自己属于集团的一员,“自我”是以社会群体方式体现的。个人应该属于某一集团,集团成员由一种共同命运和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这种集团的概念,对现代日本人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所供职、求学的企业、机关、学校,乃至于整个国家。在日本,几乎所有的集团与个人的关系都不像西方社会那样冷淡和疏远。在价值观念上,相比于个人的天赋和作用,日本人更多的是重视集团的作用。日本人所奉行的原则是:只要我认准社会的主流,坚定不移地把自己汇入社会的洪流中去,就一定会成功。日本人还千方百计地证明自己与大家一样。日本人与中国人都一样,强调人的能动作用,都认为在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最宝贵的。但中国人与日本人强调人的价值在实现方式上有相当大的差别。日本人个人价值的实现途径主要是服从集体,具体通过年功序列表现出来。日本的集团内部反对个人竞争,人们相信“あまりの釘は打たれる”(出头的钉子要挨敲)。日本人认为鼓舞大家工作热情的动力是集团主义精神。 日本人从小就强调集体教育和团队意识,以便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与其他人合作。为此,在日本,需要个人之间密切配合的“ドミノドミノ遊び”(多米诺骨牌游戏)是一个很流行的项目。中学生很热衷于“二人三脚”(两人三腿)的比赛,即两个人将左腿与右腿绑在一起,跑步前进。另外,一个“タンブリング”(水中叠罗汉)的集体游戏也是很流行,就是在各学校的男生在游泳池中层层往上站,以层高数多少决定胜负。大学生们则每年都要在从东京到箱根的公路上举行往返接力赛,这项200公里长的比赛,由10名选手接力完成,每年都会上演许多感人的故事。 三、日本人的集体主义 (一)日本人集体主义形成的原因 都说“一个日本人一条虫,三个日本人一条龙”,何以至此?在日本,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集体主义呢?可以说这跟日本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不无关系。 1、首先是始于远古弥生时代的稻作文化的影响。在一部分农村,至今在插秧及割稻季节,近邻们有相互帮助、共同协作的习惯。这种习惯与狩猎文化不同,需要集体作业和共同的秩序,是一种生活共同体。 2、也不能无视儒教思想的影响。重视忠孝的道德从江户时代以后广为普及,跟“家族”制度也紧密结合起来。家长具有绝对的权威,家属必须服从“家族”的决定。尤其是武士阶级,一旦出事就会断绝世袭,全家都要受到株连。在日本人的人格形成过程中,从小就受到家的影响,非常重视家族整体的利益与统一。如果破坏了这种统一,要受到“勘当”与“义绝”——与其断绝家族关系的制裁。在村落共同体内,也流行着“村八分”的制度,即所有村民与破坏村内秩序者断绝一切往来,逼得他难以生存。所以要想避免“出局”,就得和大家抱成一团。可见,“和”是贯穿于家和社会集团的基本理念,培养了日本人的协调精神。在长期的家族生活的熏陶下,使他们习惯于以家族社会的价值观念处理社会事务。人们在家族内部必须奉行的准则,也成为在家族以外的社会里奉行的准则。再者,模拟血缘关系是贯穿集团社会关系的重要支配原则。日本人的家实际上是一个以家业为核心的家族经济共同体,家族关系带有明显的主从关系的色彩。在这个意义上说,“集团就是家族的扩大”,即家族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集团,家族的社会集团化与社会集团的家族化是互为表里的,人们可以轻易地将日本独特的家族关系移植到家族以外的社会机能集团当中。日本人无时不在集团中生存。除此以外,日本国土狭小,人口众多,这也是产生这一习惯的原因之一。
樱花热烈、纯洁、高尚,代表命运的法则就是循环。严冬过后是它最先把春天的气息带给日本人民,每年3月15 日至4月15日为日本的“樱花节”。日本人认为人生短暂,活着就要像樱花一样灿烂,即使死,也该果断离去。 樱花凋落时,不污不染,很干脆,被尊为日本精神的象征.
一、范例摆正金钱在人生追求中的位置,这是当今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第一,金钱获得的再多,也不等同于一个人价值的完全实现。第二,一个人如果把金钱的获取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就会失去理智,从而走向自我毁灭的深渊。二、 人生观的含义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路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是人生航船的罗盘导航器。它是世界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世界观的制约。人生观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个人发展同社会进步的关系,即私与公的关系问题。三、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正确的人生观1、 要学会谦让,学会关爱,要学会用一种博爱的心胸去对待宇宙的一切。所以,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思考,努力做自己的本职工作。2、我们应该努力,幸福,快乐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平平淡淡,知足而常乐,保持一颗博爱的心,与世界同行!3、人活着是为了让别人活得更好,只有为了这个目的,去不断努力中找到乐趣,人生才有意义。用国学大师季羡林的话说:人活着就必须要传承文明,承担责任。4、为自己构建一个清晰和自信的道德框架。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就一定要有为大众服务、为社会献身的精神;要时时处处想到别人,想到国家和社会,从而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与人为善、服务他人,体现自己人格的魅力;要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和遵守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为根本准则。大学生要做有道德的人,就要学习和深刻领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标准与要求,要学习做有道德的人。这将使你在面临两难处境时能果敢抉择。而不必每次遇到令你迷惑的道德决定就束手无策。它将使你战胜可能经历的道德失落,砥砺你高挚心中指路明灯,照亮自己,辉映他人。四、当代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的人生观指引人走人生的正道,用自己的劳动去创造人生业绩,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高尚的人。错误的人生观将导致人背离人生的正道,走到邪路上去,甚至成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当代大学生大多求实务虚,在中国社会转型时期他们受到的影响最大,受到金钱的迷惑致使他们失去理智看待社会和人生的能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应该多接触社会,感受人情冷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代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行动敏捷、最少传统观念的知识阶层群体,自然对市场经济的发展有着极敏锐的感受力,并相应地逐步调整、更新自己的观念系统和行为习惯,他们是一个国家的精英,担负着未来领导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水平和人生境界,学识、能力、作风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兴旺,因此,一定要牢记使命重托,加强修养历练,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当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必须以观念的更新推动实践的创新,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通过长期实践先进性要求的努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人的正确的世界观是从哪里来的,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经过理性认识,再上升到实践,这样循环、形成人们对世界的总认识和总看法。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人的理性认识的提高重在教育,开展廉政教育,是我们执法人员树立正确世界观的前提,是一项经常性的基础工作。最根本的就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每个执法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要认真学习。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矛盾。还要学习经济、政治、法律、科技、历史、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学习主要靠自学,当然,必要的灌输也是不可少的。2、要认真进行思想改造。除认真学习外,最重要的是要经常进行自我改造,这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而这个改造最主要的在“内因”。要想认真地自我改造,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标准,不断检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必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克服任性和偏私。还要敢于向一切错误的思想观念、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要勇于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改造的目的。象周恩来同志那样“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3、要善于区分观念的正确与否,把握好自己的言行。比如享乐主义,这种人生观认为“人生在世,吃喝二字”,因此贪图安逸,追求吃喝玩乐。对诸如此类的观念,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区分,对错误的东西必须要坚决抵制,否则,你原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会被这些所谓的“新观念”所替代。4、要提高认识水平,重建认知结构。我们当前正处于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同时并存。大学生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而且也要掌握必要的哲学、逻辑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的思维方式建造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自己认识水平,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把握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正确辨识社会现象中的是非、善恶、美丑,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5、牢固树立回报社会、服务祖国人民的科学高尚的人生观。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自己的行为,自觉把个人价值追求融入民族振兴,国家发展的伟大实践,把个人理想抱负化为励志国强、创建崭新业绩的实际行动。6、强化个人能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不但要认真地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当积极地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和操作能力,特别是创新和科研能力,对大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工作和环境、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7、加强自身修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人生观,形成允公允能、勤学善思,奋发进取、乐观坚毅、忠实执着的良好风貌。8、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把自己的人生价值目标建立在正确把握当今中国社会发展所提供的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充分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树立科学的目标,制定合理的计划。有了科学的目标,再制定出合理可行的计划,大学生就可以按照正确的方向坚定不移地努力,奋斗的喜悦会促使我们走向人生的成功之路。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谈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一:《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 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发掘其背后潜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原因; 措施 从大学生激进反钓鱼岛事件到热议复旦大学投毒案,从扶不扶老奶奶到“东莞挺住”,高校大学生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象,正通过网络媒体制造属于当代人的风云变幻。但是,在这自由的针砭时弊中,在这张扬的愤世嫉俗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跟风倒”、功利化、信仰缺失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地来说,就是大学生群体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观。到目前,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社会的公开透明化及社会舆论的自由化,高校大学生愈发重视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热衷表达社会观点。但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中,部分大学生是不以事实为基础、证据为基准的实事求是性评价,而是以自我为基础、利益为基准的自我维护性评价。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中,某些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导向是这个现象与我自身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则淡然处之,跟风亦然。如若有关,则判断现象关乎自我利益的利弊何方。最终,常出现仅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出发,大放言辞,在根本上扭曲真实评价的现象。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正确、全面、独立、体系化的价值观,部分问题上存在着唯利是图、人云亦云的错误价值导向。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存在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固然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但也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社会伦理道德、家庭与高校教育、自我认知偏差、网络新媒体等多重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功利化的社会影响。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机制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公平进取,营造了比较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在社会舆论导向上强调个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形成个体本位观念和利己观念,对世界和自我产生错误认知。这些让大学生在进行某项行为时,总是最先考量自我利益,如高校大学生热衷研究各项考核评定 方法 ,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内部成员习惯性以“学生官”自诩。这一切正如毒瘤般在高校中恶性生长、快速繁殖,影响到高校 文化 环境的营造,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温室 家庭教育 与高度自主的高校教育落差。自21世纪起,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日趋增长。这些大学生多生长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温室花园”中。其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等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的 口号 也应运而生。一方面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逐渐社会化,环境逐渐公开化,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判断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当面对现今高度强调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高校环境时,两相对比,落差极大,大学生极易失去心态平衡,感觉到失去了家庭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中心地位,出现对高校教育环境迷茫无措时一无所靠的困顿感,因而他们中的少数人会选择性地自我封闭。在与他人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常引发矛盾、冲突;对待他人的批评,好采取逃避或者过激的行为。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约束其形成体系化的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艾利斯的ABC理论最早提出了主体自我认知,该理论说明:当人们遭遇事件A(activating events)而造成不安的结果C(consequence)如焦虑及抑郁时,大部分是由他们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s)与事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大学生自我认知定义为:当大学生面对诱发事件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在现今的高校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所面对的困惑或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如遇到分歧问题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应该认同”;看到社会黑暗,便一贯哀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构建,更制约着高校大学生青春梦想的实现。 4.公开化网络新媒体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国民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精彩。与此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自由化、公开化的特征,大学生易受到不良事件、环境的影响。如继马加爵案件在网络曝光之后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全国东莞扫黄案件的网络实时跟踪之后的“东莞挺住”跟帖,这一切表明大学生正通过网络新媒体关注社会时事,表达自我观点。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系统、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会出现错误的、极端的认知。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完善中,我们需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力量,灵活运用媒体宣传。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措施 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文化环境构建、信息 渠道 传播及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多重交叉问题。我们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完善其核心价值观,更要不遗余力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其成长成才。 1.“青春梦,中国梦”为理念的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样的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理念引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先进思想结晶,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社团建设、素质讲座等途径鼓励大学生畅想青春志,共筑中国梦;通过 社会实践 、基地见习、课堂讲授等途径倡导大学生凝心聚力,毅行青春,激发其不断挑战自我、发掘潜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汇聚正能量。 2.“体系化和定制化”有机结合的高校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虽然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但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各异。因此在现今阶段,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要追求“体系化和定制化”的有机结合,即在教育指导体系建设中,要以“多力量、细步骤、深发掘”为理念,不断完善工作。首先,要充分调动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课堂教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同学等多方力量,建立高效畅通的横向沟通渠道,确保大学生信息传达。其次,明细大学生心理指导教育流程,公开透明化咨询业务,做到大学生“有处可求,有求必应”。最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进行深入了解、细致发掘之后,再进行系统疏导教育。总之,在高校教育指导中,要追求“点面结合”,鼓励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共同指导。 3.巧妙运用新媒体,创造活力E文化。网络新媒体、移动SNS平台,这些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主阵地,更是其表达自我的主舞台。因此,在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我们要以“创造文化,宣传思想”为理念,在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宣传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创造活力E文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大学生自主进行网络环境管理和社交互动。同时,更倡导大学生依托网络新媒体,自主开展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负责地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人生价值。 4.“常省己身,三思后行”的自我体验式成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习惯性照搬他人观点,易出现“跟风倒”“绝对化”等错误认知,影响其对周边事物的正确评判。因此,在完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中,更需要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反省与提高。如面对自由公开化的网络新媒体,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待外界的不同声音,要三思后行,忌轻信权威、大众等。只有“常省己身,三思后行”,才能不断成长,思想方能愈发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 [3]郭韶敏.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2). [4]张艳鄂婷.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5]焦翠丽.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 [6]董冰,唐秀明.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7]黄国成.浅议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7).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二:《浅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 【摘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三:《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 经验 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帅之外,还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虽然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我们家长还应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要让孩子学会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许多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说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所以,要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要增长孩子的智慧,也要丰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养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会变得日益功利和短视,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放松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或为了逃避学习,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沾沾自喜,造成学习退步。也会被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而耽误学习。还会出现遇事不能冷静、客观,缺少理智。生活便会失去应有的宁静与从容,甚至很少有朋友。当孩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时,当家庭教育管理适合我们的孩子时,孩子不但听从于客观规律的指引,也听从于内心灵魂的召唤。就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人生观论文 2.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3篇 3.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4.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5.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6. 浅谈人生价值观的文章
我的人生观所谓人生观,也就是我们处理自己与这个社会关系的准则。由于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等不尽相同,人生也不相同。当然也有人说我没有人生观,那我只能说你说对了一半,你可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但你一定有自己为人处事的准则或对这个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只不过并不明确或并不完整。人生,一个古老而又沉重的话题,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倾尽自己的一生去领悟它的真谛.作为无名小卒的我,本不该在这个血气方刚的青春年华大谈特谈人生。倒不是因为无名小卒的话平平淡淡,而是因为人生这个话题向来就是成年人的东西,我自认自己还是一个乳气未干的小小男生,不过既然已经对它产生了一点关于它的不太正确的想法,也就不得不一吐为快,算是给我这个特定的年龄留下点什么吧。理想总是完美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所以有了王勃的“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有了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因此,不妨将人生想像得痛苦些.我不否认现实中也有美好的事物出现在我们面前,也不否认每个人的人生道路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同的对人生的看法,但我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我觉得我有必要将覆盖在生活表层那不堪一击的美好面纱撕掉,赤裸裸地直面人生,直面自我,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珍惜所有出现在我面前的美好事物。承认人生的痛苦性的同时,也是为了使自己在困难与挫折的打击下不致于一下子就消沉下去.突然想起一个外国名人的话:"难道痛苦是白忍受的吗?不,它应当使我们伟大起来!”既然人生是痛苦的,我也就没必要对自己抱太多的的希望,对生活怀太多的梦想,但我又会尽我所能地去追求属于我的东西,这是不是很矛盾?现实的残酷逼迫我变得对自己残酷,而这种残酷又是一种对人生的高度负责.我想,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所以我必须对我的人生使命负责任。我不愿意我以一堆烂肉的形式存活于人世间,那样无异于行尸走肉.没有意义的生活对我而言就是一种对人生的浪费,我不喜欢浪费,所以我选择有意义,选择充实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现在的很多人尤其年轻人对自己的人生很迷茫,或是悲观,不知自己应在社会中扮演怎样一个角色,树立什么样的目标,目标又该如何去定,美好的人生到底应该是怎样的,人生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正确的人生观又应是什么呢。在这里我简单谈一下子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人生并不完美很多人都追求完美的人生,但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完美呢?每个人的标准却不同,如果用所有人的标准去衡量,人的一生不可能达到完美,那么我们各自的理想人生是否就能够达到完美呢?这也不一定,因为如果你对自己的理想人生要求比较低的话,那么你的人生可能是完美的,但如果你的要求比较高,那么它也并不会完美,我们的人生中并不只有我们自己,社会的法则、他人的行为并不会都符合你的要求,所以常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而很多人却将人生中这些不顺之事过分夸大,认为社会一片黑暗,人生到处是艰难险阻,从而形成一种悲观看世的心态。当我们幼年蹒跚学步时经常会跌倒,而社会在发展并不完善的今天,每个人都会跌倒,甚至有些人跌得很惨,但从世界范围内看,从社会发展的整个进程上讲,社会一直不断向完美发展,虽无法到达但永远趋近。二、认识你自己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作为社会一员的我们又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谈到理想,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理想的产生是因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过得比目前要好,也正因为如此理想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成为社会进步的助推器。然而目标也有高有低,有的人将人生目标定得过低只要以后能在社会上生存就行,有的人则认为“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然大部分人还是想做个普通人或者比普通人好一点。其实所有的这些都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为了生存,二是为了生存的更好。其实第一类早已不是我们重点考虑的对象,那是在生产力极低的时候我们所追求的最基本的目标,而现在的我们大都不用为生存而发愁,至于家长们常对孩子们说的不好好学习就不能在社会上生存之类的话其实也大都属于第二类,而第二类目标是没有尽头的。还有很多人想成为英雄,名垂青史,那么我想在这里解释一下我对“英雄”的理解。其实英雄之所以被称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实际上做出突出贡献的不一定都被称为英雄,大家看到的往往只是最耀眼的那几颗星。这个世界不推崇英雄主义,但却需要英雄。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人生目标都必须有一个依据,那就是自己的能力和潜力。很多人具备能力和潜力却缺少魄力和自信选择的人生目标过低,这是一种悲观也是一种懒惰,注定一生碌碌无为;也有很多人单纯看到自己的某部分优点,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忽略了能力的不足,最终失败,这是一种狂妄也是一种无知。三、人生本意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见解,马克思将其概括为贡献与索取,人们的各种定义从根本上说只是二者程度的不同而已。有的人偏重贡献,甘为人民奉献一生,有的人则偏重索取,贪图人生享乐。当然其他的表现还有很多很多。无论你如和定义自己的一生都必须符合一个要求,那就是贡献必须大于索取,否则社会无法存在于发展。这是社会对我们提出的最基本要求,我们也必须服从这一点,因为我们是社会的一员,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存。当一个人真正看到他身上肩负的社会责任时,他也就达到了“大我”的境界。然而要获得幸福快乐的一生仅达到社会的基本要求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获得就必须付出,而我们最重要的资本就是自己,每个人都可以看作是一块巨大的矿石,开发的越多价值也就越大,人只有实现了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才有资格索取,有能力贡献。这样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和赞扬,这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人生。不过,要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并不容易,他需要许多主客观的条件,更需要一颗百折不挠的心。只有怀着积极向上的心态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价值,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享受人生的美好,达到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大我”与“小我”的统一。
在孟子看来,要想成为圣人就必须“保养本心”、善养“浩然之气”。孟子说这种“浩然之气”“至大至刚”,能够“塞于天地之间”,听起来似乎充满故弄玄虚的神秘色彩,实则仍以保养本性和加强仁义道德修养为旨归。纷繁世间,酒色财气,人生总是充满了欲望和诱惑,要想学做圣人就必须摆脱这些干扰。孟子认为,人们的差别不在于富贵贫贱,而在于能否保持高尚的道德,即做“仁人”。君子“以德服人”,“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抵御外在物欲干扰,保养良好天性,既需要好的环境,更需要个人持之以恒的努力。因此,孟子更强调个人的立志和坚持,强调君子必须“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谈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一:《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问题》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普及、 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如何构建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本文深入探索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发掘其背后潜在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构建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原因; 措施 从大学生激进反钓鱼岛事件到热议复旦大学投毒案,从扶不扶老奶奶到“东莞挺住”,高校大学生正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现象,正通过网络媒体制造属于当代人的风云变幻。但是,在这自由的针砭时弊中,在这张扬的愤世嫉俗中,我们却发现大学生“跟风倒”、功利化、信仰缺失等问题也在逐渐凸显。如何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成为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问题。 一、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况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是指大学生群体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大学生群体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大学生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代表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特征,体现着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倾向,统率并约束其他处于非核心地位的价值观。具体地来说,就是大学生群体关于好坏、得失、善恶、美丑等价值的根本立场、根本看法和根本态度。 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每个时代的大学生都有属于自己时代的独特的价值认同观。到目前,随着新媒体的普及、社会的公开透明化及社会舆论的自由化,高校大学生愈发重视社会现象,关注社会问题,热衷表达社会观点。但是,在对社会现象的观点表达中,部分大学生是不以事实为基础、证据为基准的实事求是性评价,而是以自我为基础、利益为基准的自我维护性评价。对某一社会现象的评价中,某些大学生思考问题的导向是这个现象与我自身有没有关系?如果没有,则淡然处之,跟风亦然。如若有关,则判断现象关乎自我利益的利弊何方。最终,常出现仅从自我利益的角度出发,大放言辞,在根本上扭曲真实评价的现象。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缺乏正确、全面、独立、体系化的价值观,部分问题上存在着唯利是图、人云亦云的错误价值导向。 二、大学生核心价值观问题存在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部分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固然有其自身认识上的偏差,但也不可否认市场经济、社会伦理道德、家庭与高校教育、自我认知偏差、网络新媒体等多重影响因素。 1.市场经济功利化的社会影响。市场经济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与此同时,市场经济机制也对大学生带来了双重影响。一方面,加强了大学生的竞争意识,促进了大学生公平进取,营造了比较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另一方面,由于市场经济本身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在社会舆论导向上强调个体利益,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大学生形成个体本位观念和利己观念,对世界和自我产生错误认知。这些让大学生在进行某项行为时,总是最先考量自我利益,如高校大学生热衷研究各项考核评定 方法 ,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学生组织内部成员习惯性以“学生官”自诩。这一切正如毒瘤般在高校中恶性生长、快速繁殖,影响到高校 文化 环境的营造,制约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2.温室 家庭教育 与高度自主的高校教育落差。自21世纪起,高校在校大学生独生子女所占比例日趋增长。这些大学生多生长在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温室花园”中。其所生活的环境,父母、祖父母、外公外婆等长辈围着一个孩子转悠,一切以孩子为中心,“一切为了孩子”的 口号 也应运而生。一方面他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另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逐渐社会化,环境逐渐公开化,环境适应能力、自主判断能力的问题日益凸显。尤其当面对现今高度强调自主性,鼓励学生自我学习与成长的高校环境时,两相对比,落差极大,大学生极易失去心态平衡,感觉到失去了家庭的呵护,失去了自我中心地位,出现对高校教育环境迷茫无措时一无所靠的困顿感,因而他们中的少数人会选择性地自我封闭。在与他人相处中,以自我为中心,常引发矛盾、冲突;对待他人的批评,好采取逃避或者过激的行为。这些都影响着大学生独立自主核心价值观的形成,约束其形成体系化的核心价值观。 3.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的影响。艾利斯的ABC理论最早提出了主体自我认知,该理论说明:当人们遭遇事件A(activating events)而造成不安的结果C(consequence)如焦虑及抑郁时,大部分是由他们的信念系统B(belief systems)与事件相互作用所导致的。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把大学生自我认知定义为:当大学生面对诱发事件时,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会对自身状态和周围人群以及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进行判断和评价,从而对与周围环境相处的融洽程度得出自己惯性的结论,这个结论会导致自身的情绪反应,进而强化已有的判断和评价。在现今的高校中,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自我所面对的困惑或问题,经常会出现各种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在对于自己、他人、周围环境及事物的“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等认知偏差。如遇到分歧问题时,他们总认为“自己的就是绝对正确的,别人都应该认同”;看到社会黑暗,便一贯哀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健康向上的价值观的构建,更制约着高校大学生青春梦想的实现。 4.公开化网络新媒体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网络的普及,国民视野更加开阔,生活更加精彩。与此同时,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一方面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另一方面由于网络的自由化、公开化的特征,大学生易受到不良事件、环境的影响。如继马加爵案件在网络曝光之后的复旦大学投毒案、全国东莞扫黄案件的网络实时跟踪之后的“东莞挺住”跟帖,这一切表明大学生正通过网络新媒体关注社会时事,表达自我观点。但是由于他们缺乏独立、系统、健康的核心价值观,总是会出现错误的、极端的认知。因此,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与完善中,我们需要积极发挥网络新媒体的力量,灵活运用媒体宣传。 三、构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措施 目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问题是一个关乎社会文化环境构建、信息 渠道 传播及大学生自身成长的多重交叉问题。我们需要大学生自身不断完善其核心价值观,更要不遗余力为大学生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推动其成长成才。 1.“青春梦,中国梦”为理念的高校文化环境建设。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样的阶段需要正确的思想理念引领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党的先进思想结晶,在指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道路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高校文化环境建设中,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活动、社团建设、素质讲座等途径鼓励大学生畅想青春志,共筑中国梦;通过 社会实践 、基地见习、课堂讲授等途径倡导大学生凝心聚力,毅行青春,激发其不断挑战自我、发掘潜力。这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养,更能为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构建、汇聚正能量。 2.“体系化和定制化”有机结合的高校教育指导体系建设。虽然高校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存在问题,但追本溯源,我们可以发现其产生的原因各异。因此在现今阶段,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指导要追求“体系化和定制化”的有机结合,即在教育指导体系建设中,要以“多力量、细步骤、深发掘”为理念,不断完善工作。首先,要充分调动高校行政工作人员、课堂教师、心理咨询师、家长、同学等多方力量,建立高效畅通的横向沟通渠道,确保大学生信息传达。其次,明细大学生心理指导教育流程,公开透明化咨询业务,做到大学生“有处可求,有求必应”。最后,针对性地解决大学生的问题,对不同学生的问题在进行深入了解、细致发掘之后,再进行系统疏导教育。总之,在高校教育指导中,要追求“点面结合”,鼓励高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共同指导。 3.巧妙运用新媒体,创造活力E文化。网络新媒体、移动SNS平台,这些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周边环境的主阵地,更是其表达自我的主舞台。因此,在推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中,我们要以“创造文化,宣传思想”为理念,在进行积极健康的思想宣传的同时,鼓励大学生创造活力E文化。在一定限度内,允许大学生自主进行网络环境管理和社交互动。同时,更倡导大学生依托网络新媒体,自主开展创业实践、社会服务等活动,让大学生能够积极负责地承担社会责任,创造人生价值。 4.“常省己身,三思后行”的自我体验式成长。由于缺乏独立思考,大学生习惯性照搬他人观点,易出现“跟风倒”“绝对化”等错误认知,影响其对周边事物的正确评判。因此,在完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中,更需要大学生本身的自我反省与提高。如面对自由公开化的网络新媒体,要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评价标准。对待外界的不同声音,要三思后行,忌轻信权威、大众等。只有“常省己身,三思后行”,才能不断成长,思想方能愈发成熟。 参考文献: [1]杨业华,湛利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研究意义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岳宝华.大学生自我认知发展和完善的途径探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5). [3]郭韶敏.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研究[J].新乡学院学报,2010(12). [4]张艳鄂婷.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模式与途径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2(6). [5]焦翠丽.构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J].世界教育信息,2008(10). [6]董冰,唐秀明.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中国电力教育,2008(9). [7]黄国成.浅议大学生自我认知障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1(7).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二:《浅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意义》 【摘 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每个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一个人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关键词】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人生就是一次旅行。在这次旅行中,有些人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所以在确定目标后,他可以披荆斩棘一路向前,最终到达他所预期的人生目的;而有些人从一开始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走向哪里,所以在没有目标的情况下,他盲目向前,一路走,一路蹉跎,甚至撞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而结果却是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为什么会有这样完全不同的两种人呢?我觉得这和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的。 所谓人生观,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什么。具体来说就是指一个人对人生的根本态度和看法,这其中包括对人生价值、人生目的和人生意义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人生观基本包括幸福观、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道德观、审美观、公私观恋爱观等等。一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生活环境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一系列内外因的共同作用形成了这个人的人生观,也就决定了他是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还是卑鄙、狭隘、自私的人。 所谓价值观,就是每个人做任何事都有一个基本准则,这个基本准则决定你做还是不做,而这个做还是不做的界定线就是这个人的价值观。说白了,价值观就是一个人关于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的一种取向和选择。价值观是一个人世界观的核心内容,是促使人们做事的内部动力,它决定一个人在做一件事上所花费的精力的多少。如果一个人认为权力高于一切,那么追逐权力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核心动力;如果一个人认为金钱高于一切,那么一切向钱看就是这个人做事的标准;如果一个人认为快乐高于一切,那么是否有能够获得愉悦感就是这个人的行为准则。这个行为准则决定了一个人做不做这件事,和这个人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 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是在社会化的生活中逐渐培养、发展形成的。一个人所处的的社会环境,包括家庭、学校等对其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作用,它是一个人在知识不断积累和经历不断丰富的情况下逐渐形成确立的,一个人的价值观一旦确立,就具有了相对的稳定性,所形成的这种价值取向和行为定势,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但是就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人类的繁衍生息,社会生活中的人的价值观也会不断的变化着。但总的趋势是新的价值观挑战传统价值观,而在各种内外因的共同作用下,新的价值观战胜传统价值观,价值观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所谓世界观,就是一个人对世界的总体的、根本的看法。世界观的基本问题就是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根据对这两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我们把世界观划分为唯心主义世界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世界观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任何新世界观的形成和确立都是建立在旧的世界观的基础之上的,是对旧的世界观的继承和发展。一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有的态度和采用的方式是由这个人的世界观决定的。正确、科学合理的世界观可以为这个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正确的方法,而错误的世界观则会把这个人的实践活动带上歧途。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三者是辩证统一的,它们三者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宽度和深度,一个人有怎样的世界观就有这样的人生观,有怎样的人生观就有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决定你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世界观决定了你对世界的认识,从而促进你对人生的认识与理解,与此同时它决定了你对人和社会的认识,也就确定了你的价值观,而价值观则直接影响到你做每件事,这种行为准则决定了你做还是不做一件事,以及你在这件事上所付出的努力。所以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观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巨大的,人生观决定了一个人的人生追求,世界观决定了一个人的思想高度,价值观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准则。 所以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在面对现在这个充满了各种诱惑的世界时,更应该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的基本原理,具体问题具体具体分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来解决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其次,要树立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和成功的权利,但无论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首先是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做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作为一名教师教书育人;作为一名军人保家卫国等等只要自己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自己的责任,然后通过正当合法的手段取得自己预期的社会地位,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再者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常说死有重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其实生也有终于泰山和轻于鸿毛之分,有些人活着只把利益放在首位,他做所有事情的评判标准只有一个就是对自己是否有利,只要有利他就不择手段,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的利益,这样的人即使最后取得成功,他的生也是轻于鸿毛,也是被世人所唾弃和不齿的;而有的人即使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也在默默无闻的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散发着人生的正能量,这样的人即使他平凡无奇,他的生也是重于泰山,也是值得被世人所尊重和敬仰的。 所以说一个人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他的人生旅途才有远处的灯塔,手中的指明灯和脚下延伸的路以及披荆斩棘的勇气,才有可能成为一个高尚的,脱离了低级趣味的,有益于人民的人。 【参考文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年修订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刘同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人生观价值观的大一思修论文篇三:《中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摘要】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学生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关键词】人生观; 价值观; 学生 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孩,宁愿走路回家,而不愿坐爸爸的自行车回家?宁愿花一个小时弄一个所谓的发型,而不愿花一点时间到学习上?动不动就是骂人的话,和他们聊天听到的大部分都是谁家有钱,过生日买高档礼品,双休日或假期往休闲娱乐场所跑――他们注意的就是谁家有钱,谁穿得时尚,有钱就是最好,没钱就什么都不是,喜欢攀比。现实让人可怕,我都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在他们心里有一个怎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什么本该纯净的心灵有了这么多世俗的东西? 原因是社会上一些人当中,出现了盲目追求物质享受的“世俗化”的倾向。他们把高消费的物质享受看作最大的幸福与乐趣。这种人生价值上的“世俗化”,对年纪尚小,社会 经验 不足的中学生来说会产生不良影响。除此,社会上流行的“做人要活络”,“要讲实惠”,“老实人吃亏”等小市民处世哲学的影响,使有些青少年都变得不那么纯真了。 中学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价段,这一时期的学生有两个明显特点,一个是排斥心理较强,对正统的思想教育有逆反心态;另一个是主体意识较强,以我为中心。易产生自满情绪,社会和家庭学校等方面不良因素的影响都会在他们的心灵产生不同程度的折射和反映。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学生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1 加强理论指导,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发挥政治课在人生价值观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政治课教师要有效地联系学生实际,进行人生观基本理论教育。使学生明白人生观是关于人生目的、态度、价值和理想的根本观点。它主要回答什么是人生、人生的意义、怎样实现人生的价值等问题。其具体表现为苦乐观、荣辱观、生死观等。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及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是世界观的核心,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既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中学学生虽然在心理上开始具有独立意识,但缺少分辨是非的能力,行为上开始模仿成人。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生活条件优越,自我约束力较差,这不仅仅表现在学习上,而且在生活、纪律上尤为突出。不少学生还表现出道德观念淡薄,不知互相谦让、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为此,我们必须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发展趋势,认真分析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新变化,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划分一些是非界线,让学生明白、懂得、学会分辨是非,懂得礼让在先,明白主动关心集体和别人的重要性。既要大力提倡乐于奉献的价值观,又要尊重学生正当的个人追求。 2 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不能光讲大道理,空动的说教,必须坚持联系实际,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了联系英雄模范人物的实际进行教育外,还要注意通过联系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疏通障碍学生形成正确人生观的关节。比如在改革的的大潮中,社会上难免会出现某些消极的现象,不可避免地影响着中学生正确人生观的形成。一名学生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课下与这名学生在交流时,他还列举了一些腐败现象的实例,论证他的看法,还说跟他有一样看法的同学不在少数。针对这种状况,专门拿出一节课列出以下专题:[1]有钱就有一切吗?[2]不义之财要不得![3]从某些大款、富翁看拜金主义。[4]不要让他人贿赂你自己。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联系社会现实和自己的思想表现展开争论。我结合教材内容用正确理论对学生的争论进行综合评述和正面分析开导,从而澄清了学生的混乱思想,提高了学生对社会上某些人投机倒把、偷税漏税、缺斤少两、掺杂使假坑害消费者利益等不良现象的辨别能力,扭转了学生的错误认识。 在此基础上,我们应重视学生家长对学生的影响,通过家长会等多种渠道,与学生家长交流,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转变了某些家长“以钱奖学生”的认识和做法,进而在学生的思想中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此可见,在加强对中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过程中,必须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不能把个别的局部的问题看成是普遍的全局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片面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3 充分发挥父母的引导管理作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让孩子学会正直、善良、真诚、勤奋。学会善待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除了做好孩子的表帅之外,还应当告诉我们的孩子:老祖宗早就说过:“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与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成天想着算计别人的人,他必定成天想着如何防止他人算计,因此,他的人生之旅,一定是“苦海无边”,暗无天日。一个正直、善良、真诚的人,多数人也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他。虽然不能保证他永远不会受伤,但在多数时候,他是幸福的、快乐的、无忧的。我们家长还应经常提醒孩子:要学会勤奋,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立足,踏实和勤奋便是最起码的美德,学会勤奋,就是拒绝好逸恶劳,就是学会自食其力。要让孩子学会富有爱心和勇于承担责任。 现在的家庭教育管理中,许多家长把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说教上,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了孩子的逆反,使得我们的孩子越来越冷漠,越来越缺少爱心。所以,要建议我们的学生家长,学习一些现代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学会用现代的教育管理理念,去教育管理我们的孩子。使我们的教育管理,成为这样一个理想状态:不但要增长孩子的智慧,也要丰富孩子的感情;不但要培养孩子追求理想和自由的愿望,也要提升孩子承担责任的信心和勇气。要让孩子有远大的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就得让孩子知道:一个没有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追求的人,会变得日益功利和短视,精神世界越来越荒芜。会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放松学习,甚至厌恶学习,或为了逃避学习,找种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在学习生活中,也会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沾沾自喜,造成学习退步。也会被青春期的冲动陷入早恋,而耽误学习。还会出现遇事不能冷静、客观,缺少理智。生活便会失去应有的宁静与从容,甚至很少有朋友。当孩子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的精神追求时,当家庭教育管理适合我们的孩子时,孩子不但听从于客观规律的指引,也听从于内心灵魂的召唤。就会把有限的时间和生命,真正用在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上来。孩子就会不断进步,健康成长。 总之,学校和家庭只有切切实实地加强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全面地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用人才。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如何确立正确人生观论文 2.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3篇 3. 大学有关道德的思修论文1500字 4. 大一思修论文范文 5. 大学有关理想的思修论文2000字 6. 浅谈人生价值观的文章
世界观是人们对于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它是一定世界观在人生问题上的表现。那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什么样的呢?我想起了高中时的一件事,这种影响可能在我一生中都无法抹灭,那是在我高三的时候,那个晚上刚下完小雨,我们寝室的一个同学并没有回寝室,我们也没当回事,还以为他又出去通宵了,凌晨三点左右,班主任突然打电话到寝室问那个同学晚上回来没有,我们当时还有点犹豫,要不要出卖他,想一想,我们已经是高三了,学校也基本上不管了,也管不了啦,就告诉班主任,他并没有回寝室,第二天他依然没回来,我们也没在意,认为事情没有那么严重,可是连续好几天,还是没有见到他,我们才有点着急,想肯定是出事了,偶然从校门口经过的时候,听到保安聊天说我们学校有个同学被绑架了什么的,我们站在那准备听下去的时候,那保安们又什么都不说了,这次可能事情真的出大了,然后全校都传遍了我们学校有个学生被绑架了,学校老师不得不出面说是谣言,这时我们心里面才松了口气,可以事实证明往往小道消息是正确的,他不见后大约四五天吧,班主任突然表情黯然地对我们说,他被绑架已经撕票了,尸体在一个河旁边被发现了。这时我并没有感觉到特别伤心,只是感觉到吃惊,我们那个小市,虽然有偷鸡摸狗的现象,也有大街上持刀砍人抢钱的现象,但还没听说过绑架的,再加上,我们从小都是受到比较正统的唯物主义教育,人的生老病死是正常现象,身边突然少个人也得正常生活,知道他已经死了的第一天,我也没有感觉到害怕,晚上回来寝室看到他的床,我也没想什么,更没有做什么恶梦。那时候我特喜欢踢球,照样中午晚上踢球。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白天上课看到他那个空桌子,晚上回寝室看到他的空床,突然感觉到,原来人死了什么都也没有了。我想到以前,冒着被学校处罚的危险,和他一起翻墙到网吧去;还嘲笑过他踢球没力气,踢球还没有女生踢得远;在他出事的前一个星期我还帮他递情书给邻班女生;我帮他借的本黄XC色XA小说还在他人已空的课桌里面……他的优点他的缺点他担心的他的追求都随着他的死去而变得不重要了或者是也没有了我的人生观。人生是什么了??我有时也在想,那人生又要以什么的方式对待了。是用人生去谱写交响曲吗?还是平淡过一世了。我有时在想我的人生要什么走法了???头脑里有二种,一种是积极对待了??还是消积极了,也不能说是消极吧。有是在想赚很多钱建高楼大厦了,这样人生才有意义。但我也在想,两手空空来到世上,那大厦你能带走吗?有时在想名和利,有了名和利,在世上就有地位了,我也在想,人在地上有多久了,何况今天不知明天事。有时也在想平平淡淡过一世吧,但回头想,这样你的周边的人什么看你?什么说你了?又想有时在想拼命赚取世界?但主又说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
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1、幸福依赖两个因素:肉体的健康与灵魂的宁静——后者更甚于前者。 2、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则保持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即为人生的基本目的。 3、让人生变得更简单,因为你的目标很简单,身体健康与灵魂宁静——身体健康有赖于经常锻炼,灵魂宁静有赖于相信真理、相信真善美。 4、既然相信真理与真善美,则无须做作、无须牵强、无须虚伪、无须为难、无须担惊受怕,可以坦然、可以自然、可以自由自在。还是简单。 5、简单与责任感不冲突。责任感是强调人的主观态度要科学、客观,还是真理与真善美。 6、对别人一定要心存善念,对别人一定要和颜悦色,对别人一定要顾及其当下的感受,对别人一定要宽容,对别人一定要理解;但一定不能要求别人这样对待自己。这就是双赢理念。 7、无条件的信任他人,这是唯一的赢得他人信任的方式,尽管我并不刻意需要别人的任何信任;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要不容置疑的信赖自己。 8、相信人生有时就是处在矛盾、波折、不如意、晦暗,甚至重大的挫折、打击与痛苦的际遇的阶段——这就是人生,没有这些点缀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 9、凡事总会有代价。代价越大,获得越大,大凡如此。 10、爱一个人不能以成败而论。爱一个人是自己成熟的唯一途径,不会付出、不愿付出的人无法经由爱而成熟。付出的是你的心。你的心怎样,你的爱大抵就会怎样。 11、坦然自若地活着。天不会塌下来,地球不会停止转动。没有人会妨碍你,选择是你自己的——千万别为自己的选择为难。 12、自己渴求的往往就是自己所缺少的。但需要让自己安静一会,考虑一下自己现在成天忙碌的是否就是自己所渴求的,是否是自己所缺少的13、经常问自己活着是为什么。尽管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尽管生命就是一场能量衍化的短暂旅程、生活就是能量衍化形式的堆砌,活着必须为什么。14、不要轻易尝试改变他人,尝试着尊重他人——他们一般愿意成为你所尊重的人,而非你所设定的对象。 15、越熟悉的人越容易疏忽。经常和家人、朋友、同事打电话、聊天、吃饭,不需要主题。 16、包容很重要。不需设定功利性的目标说服自己;只是希望自己不要因为他人身上短暂存在的某些天真的不成熟而错过对他好的机会。爱一个人比什么都重要。 17、忘记要忘记的,记住要记住的,找寻你需要的。 18、成熟就是知道黑白,接受顺利与困顿,勇于承诺也还有些隐忧,勇敢与怯懦集于一身,徘徊在欲望的边缘却知道自己的方向,下定决心也可能反复,痛哭流涕笑面如花,愤怒而后感恩,喧嚣归于宁静……
我的人生观 人生的价值;在我看来,那是一种自我实现,自我满足。价值这个东西,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也许某些人有些看法酷似接近,但是却无法统一。人生的价值也是这样;你有你的,他有他的,要做到统一是可能的。我们只有经过不断地完善自己,不断地思考,领悟,最后挖掘出自己的价值。 成长的代价 成长的代价是有着非常巨大的意义的,它也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如果一个人明白了成长的意义,明白了人生的意义,那么这个代价就是值得的。成长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人成人的标志,是一种象征,是一份宝贵的财富。这份财富将伴随人一身,一直到他深埋黄土中。 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也许,许多人会说是父母、朋友、爱人或者其他,我觉得这种说法欠实在。在我看来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是自己。其他人只是你感情上的一种寄托。只有在拥有了自己的前提下,你才有权力说谁对你重要,只有自己才能伴随着自己一生,善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当然要做到这点太难了,我们都被自己的感情左右着,所以我们一直在帮自己找借口,所以许多人都不觉得自已才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人。 思想 如果我的思想为社会所不容许时,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否搞笑了一点。正确地说:应该是我的想法如果无法被这个社会所接纳,我该怎么办?我想我会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只要不给社会带来麻烦,不给自己带来麻烦,我坚持走自己的路。但是如果自己犯规在先,那么接受惩罚也是理所应当的。 爱情 我也曾经为感情苦恼过,但是最终我还是摆脱了。感情是美好的,需要玫瑰和面包的共同滋润。在我还没有搞定面包之前,我会先栽种好自己的玫瑰,等到有一天都齐备了,再去寻找我的那份感情。至于永恒,相信只要有双方的真心,一定能换来那一份永恒的爱。 生与死 在这个问题上我徘徊了许多年,却发现是在与自己过不去。生死由命,由天定。你既然来了,就难免得走。这是注定的,是这个游戏的规则,谁都无法改变,你也摆脱不了。只是自己一直在想着如何去摆脱,结果陷进去了。在这个问题上,我朋友说的比较简单:活着的时候对自己好一点,因为我们只有那么仅有的一次生命。 今天的我不再是昨天幼稚天真的孩子,而是一个正在前往20岁大门的高中生。虽然我现在才十几岁,虽然我吃的饭仍比长辈们吃的盐少,然而对于人生,我也有着很深的感悟。 “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人生短暂!”、“人生少年须立事,生我不应负天地”等等之类的话虽然听多了,但“保质期”却很短,只能在我的内心瞬间充电,即使产生极大的电流,那也只是一瞬间,只是暂且丰富一下我的精神世界罢了。我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我自己也不太清楚,或许是正所谓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庐山中”吧! 人生的滋味并不是关凭三言两语就能道清楚的。人生真的好比是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它没有任何标准,也没有任何限度,它的价值掌握在拥有者的手中,如何使用好就是一门大学问,唯有真正明白它的用途的人,才能体现出它的无限价值,才能显耀出它的光芒万丈 ,才能演绎出它的精彩丰富。所以,人生需要我们用一生去谱写,需要我们一生去品位。 但是,现在的我,对于现实生活,真不知说何是好!现实总是残酷的,曾几何时,我总会幻想拥有一笔巨大财富,可以拥有一所华丽的大房,家人们衣食无忧,可以轻松自在,不必为生活忙忙碌碌,而我自己,可以毫不计算开支,在购物时,不必去顾虑自己有多少钱,可以花多少钱,不必为钱而苦恼。当然,我自己清楚,目前的这一切只是空想,但庆幸的是我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可以穿梭自由去,我不会因从幻想回到现实而忧愁。活到现在,我真的是由衷地感叹到:“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如果没有了钱,就什么也不能做。”我的物质生活虽然不富裕,但是我在精神生活中却家财万贯,我的幻想虽然只是白日梦,但是我坚信总有一天我的幻想也将变为现实,我将会拥有数不尽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只要我自强不息,刻苦奋斗,努力读书。我的人生也将会像是春天里的森林,生机勃勃。 我的人生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