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积极心态的论文2000字

发布时间:

积极心态的论文2000字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应该具备的内涵之一,是素质教育的奠基工程。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心理健康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关键词]心理健康 自杀 心理素质 潜能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心理健康是指身体、智力、情绪调和;适应环境,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彼此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长期以来,我国学校教育中只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国社会调查所的调查显示,26%的受访大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仅在2009年的上半年,北京市共发生了14例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件。有关数据表明,自杀已经取代突发疾病和交通意外,成为大学生意外死亡的第一大原因。而抑郁、悲观、自卑、成功焦虑是大学生自杀、他杀的几个重要原因。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当代大学生尤为重要。一、心理健康的重要性1.心理健康是形成良好品德的基础。据国家教委1989年对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目前我国大学生中存在明显心理障碍者达。学生精神失常、非正常死亡现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正常的学习生活。2.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协调发展,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积极、热情的情绪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动力。”3.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心理素质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和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它素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求知和成长,实质上是一种持续不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给学生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内化,才能渗透于他们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他们心理素质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心理素质的影响。因此,保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是抗拒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节的关键。2.心理健康教育是驱动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动力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并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接受的道德规范、行为方式、环境信息、社会期望等逐渐完善自身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念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一种衡量、评价和调控也影响着主体人格的发展,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使人格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消极地附属于这种转化,而是在转化过程中能动地引导受教育者调整方向,使个体把握自我,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认识评价,以达到心理优化、健全人格的目的。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互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他们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我,从而实现角色转换,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最终使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三、误区目前,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首先,是对健康定义的片面理解。学生往往没有认识到心理健康也同样是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重要内容之一,很多学生只注重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其次,是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片面理解。学生通常认为只有患精神病的人才是有问题的;此外,是对心理健康水平的片面理解。有的学生自认为没有什么心理烦恼和心理困惑就是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人。这种错误的认识使学生在遇到情绪不良、心态失衡或是压力过大等情况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健康正面临着心理疾患的威胁。缺乏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使很多学生错过了避免形成心理问题的最佳时机。四、主要措施1.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可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让学生充分了解有关专业知识。也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工作,让学生找到倾诉的对象,受到正确的引导,及时走出心理误区。2.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之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只要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深入挖掘知识内在的教育意义,就能够把人类历史形成的知识、经验、技能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即内化成学生的思想观点、人生价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3.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学校可以对新生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普查,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进行专门辅导,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4.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可以组织观看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电影,听讲座,出板报等,给学生提供互相交流的活动平台。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使学生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总之,在目前社会迅速发展的形式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益增多,因此,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治标治本的作用。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说,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如何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健康不只是身体的健康,心理健康同样很重要。心理健康是现代人的健康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在这个压力剧增的年代,有不少人患有心里疾病。近几年娱乐圈因抑郁症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不在少数。所以对于现在的人们心里健康是十分重要的。那么,什么是心理健康?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认识、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生活实践中,能够正确认识自我,自觉控制自己,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使心理保持平衡协调,就已具备了心理健康基本特征。在当今社会人不可能没有压力。那么显得尤为重要的是要保持一颗平静的心, 懂得如何面对压力,化解压力。心里要健康就需要保持正确积极的态度—乐观一个人领有乐观的心态不必定会取得胜利,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必定少不了积极、乐观心态的陪同。普希金说过“假如生活欺你,不要心焦,也不要烦恼,阴郁的日子里要心平气和,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就会来到。”身在沙漠 ,你就剩下最后一口水。那你是感到难过,还是为你还有最后一口水感到开心。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选择前者而抛弃后者。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也不乏会遇到诸类事件,那么此时此刻就需要你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顺。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生活给予你了阳光,给予你了风儿,给予你了小溪,给予你了…当你感到心情愉悦的时候,你看到的花儿会明丽,你看到到小草会更有生命力。相反,如果你心境烦躁,漂亮的花朵、绿色葱葱的小草都会失去色彩。美妙的生活在阳光的的普照下更有光荣,幸福的人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更有活力。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用阳光个别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如何抉择变决定你会生活的快乐还是难过。善待生活,生活也会善待你!做一个拥有爱情的人。古人云: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可见即使在千万年前,人们都把爱情看的十分重要。那么爱情跟心里健康有什么关系了?其实不然,那关系可大了。爱情对于心里健康是万分重要的,再说说娱乐圈,同样是患有抑郁症的陆毅,在妻子鲍蕾的悉心照料下,成功走出抑郁的阴霾。众所周知,陆毅和妻子鲍蕾在大学相识相爱到现在已是二十二年!所以拥有一段真挚唯美的爱情看来是十分靠谱的。据调查在拥有美好爱情的情况下比没有爱情的人患有心里疾病会少很多。即使患有了心里疾病的状况下,在有另一半的鼓励和照料下,康复率也会大大体感。最后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大家都拥有强健的身体和健康的心里!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的品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快乐氛围;潜能;幸福感;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他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即如何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赛林格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H=S+C+V 。可见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科学证实:一部分来自遗传,大约占48%。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人的体力、智力、气质、疾病是有一定影响的。

其次来自于模因(早期生活经历)。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品格特征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这是第二种遗传,即父母以及环境的“模因”给你的“天赋”。家庭是个性形成的根源,“制造人格的工厂”,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生命初期,儿童对世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无需经过正规教育――我们称之为自然或者“本能”的理论。这些理论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显然是错误的,早期形成的理论、观念都抗拒改变。可见,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对一个人积极地心理品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积极的个性。因此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所以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会忘记:台湾作家三毛,人生那么成功,为什么却最后走向不归路?是少年时代深深印在脑海中的不快乐,给她的人生奠定了灰色的基调。那时因为她的数学功课不好,老师经常言行侮辱,画黑眼圈,罚站、罚跑等,使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地伤害,反抗的结果是被教师赶出学校。后来是妈妈的家教,让她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感受到一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见教师的不慎,一旦给学生人生的底色涂上了灰暗的色彩,人生就会至此不再亮丽。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关注积极心理学。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导向的能力。他们期待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等。教师在授课和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让学生充满正面的期待。例如同一门课,我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个人和小组的智慧,教师积极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眼神和行为中感受被重视、被赞许、被肯定,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主观幸福感、成就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一种需要不断被欣赏和认可的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正面期待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不难看到,近几年高校扩招,视野开阔、思维和行为难控制的学生多了。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场景:老师在台上口干舌躁,而学生或者酣然入眠,或谈笑风生,或津津有味地听随身听,或者心无旁骛地看闲书……

网络使他们获取信息轻松,且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给教师造成教学的压力,再加上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都是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难题。讲浅,不屑一顾;讲深,不可理喻。人在课堂,心已飞出很远。教师该怎么去做才能创造使学生积极向上、愿意合作学习、能够互相鼓励和互相肯定的课堂氛围呢?

1. 教师要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教育心境,积极地爱学生。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是教育的幸运。教师要在积极的的状态中,在显示出对所有学生高期望的同时,也要相信自己是个好老师,而且以身为专业的教育者而自豪,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敏锐的观察力,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的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能面对现实,勇于打破舒适圈,接纳新思想!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3. 教师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营造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对所处环境人的适应,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试想,你把班级空气搞成了“毒气”,你怎么去呼吸?一个过分和学生较劲的老师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教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其实反过来学生也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身心健康。教师心理支撑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是你价值的体现,学生需要你,是老师内心莫大的安慰。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与消极态度。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让环境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4.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传统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位尊而权威,师道尊严。知识的占有者,具有权威性、控制性、管理性和人格的优越性。课堂成了“教堂”而非“学堂”。

课改赋予的教师的新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航者、促进者,是储存特定知识的硬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练,积极的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师生互动学习,形成一个共同体。我们熟知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上课时指定一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分析、措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气氛热烈,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以使讨论能够继续进行下去。难怪哈佛会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3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竺可桢、杨杏佛、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等。由此我想到了蝴蝶效应:人的变化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5. 教学评价要完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和评价中。例如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通过推销你自己、公关专题演讲、危机处理、我喜爱的一座建筑、参观分析企业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建设等大量的实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磨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实力;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我的创业计划”专题活动,我班同学作品在参赛中获得自治区“创业杯”二等奖。一位学生当自己的成果被肯定,感受到被关怀重视,就会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会不期而遇,即在生命的每一天,遇到最好的自己。(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企业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简要的叙述,并以企业管理方法应用实践为讨论方式,说明其在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积极心理学;应用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这个心理学研究分支所关注的是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结论认为积极情绪来源于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的认知,包括满足、幸福快乐的体验以及希望;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则以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为前提,培养积极情绪体验是获得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积极环境则包含了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中的那些刺激性因素,既包括主观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了客观的物质环境。

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倡导现在的企业应该是以相互欣赏、合作、充满活力为特征的,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和积极敬业,希望企业的成员处在信任、关爱、谦逊和积极的高水平状态中,组织人际关系以友好忠实、诚实、尊重和宽容为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明显作用,也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企业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一项管理行为或者管理模式的应用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的变革,应用于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管理效力。

2.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在员工激励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性理学研究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来源以及保持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人的主观意识更加积极,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主观意识积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必然能够使企业运营得到全面的改善。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能够使员工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是员工激励工作。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是以工作报酬的形式来鼓励员工并以各种奖励式行为来对员工的积极工作行为进行强化;而积极心理学则重视员工需要的满足、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工作能够获得的报酬的希望。在这样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员工激励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应实现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员工的需要与他们的年龄、个人生活实际有很大的相关性,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或者不同职位部门的员工选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奖金激励、提成激励、职位晋升等多种激励方式,以员工投票的方式对激励方式进行选择;其次,对员工进行职业满意度管理,管理者应该实施个性化的员工沟通,通过心理量表测量和日常工作总结,了解员工的个性,分析最适合与员工进行有益交流、能够使交流的内容真正被员工认可的方式,例如,对内控型员工进行积极自我的鼓励,帮助外控型员工建立工作信心等;再次,为员工提供促进他们职业成熟度发展以及与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可以收集全体员工的职业规划书,分析其中与职业报酬相关的内容如晋升、涨薪水、获得休假等,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其对自身的价值希望相符合的时候,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报酬,使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情绪能够得以巩固。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并重视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上下拥有统一的价值观,试图通过共同的企业心理模式的建立来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展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达成,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更加顺利。按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文化是小部分员工的积极品质扩大到整个员工群体,进而成为企业心理特征的一个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使员工的工作情绪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使企业环境对员工的情绪能够产生影响,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倾向于主动调整自身的生理唤醒节奏,在处理危急事务时,保持语言的语调和语速,进行深呼吸,以免情绪化表现造成矛盾激化,这些都是通过个人情绪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不仅是企业领导个人积极人格发展的必须,也是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必须;第二,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照顾员工在工作中的细节需要,如设立单独的吸烟室和饮水机、美化办公室环境,不使员工在拥挤和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些能够刺激负面情绪的情景出现,如此,员工的身心舒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工作也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第三,管理者应该拥有积极管理理念,以彼此信任和高社会支持感的员工团体建立为管理目标,这些特点能够导致较高的员工士气和工作幸福感,促进无障碍的多向交流氛围,也可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受到普遍重视,而与风险有关的管理被作为每个管理分项目中的管理要点而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营销中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流失风险应对等。对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形成是有一定共性的,风险通常来源于管理能力与需要处理的管理事务之间的不平衡,换言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使管理问题恶化,从而形成风险。实际上,企业风险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为企业的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困境中发掘个体的自身力量,研究其走出困境的过程,能够发现其中有助于进行风险防御的积极品质,一旦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够达到较好的风险预防效果。这意味着,无论在企业管理的哪一个管理项目中,要进行风险管理就不能单纯地关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是要从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加以强化,使企业整体的风险防御能力提高。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加强营销工作人员的能力,努力扩大市场、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并进行客户分析,较之“堵漏”型的风险规避更能够保证企业营销的效果;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富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员工忠诚度管理,比“缴纳违约金”的聘任合同更能够留住员工。

3.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总结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积极心理学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并非无限制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缺点和漏洞,因而,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从宏观的角度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一旦整个企业都在积极的状态下成长,即便是存在管理问题,也能够得以迅速解决。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较之其他管理模式,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心理学能够使企业员工整体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的企业管理策略也能够有效地推行开来,企业的日常运营更科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需要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与企业管理中较为新颖的一种理论,与其说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管理理念。在不同的企业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管理,其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管理行为的能动力,都影响着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以便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真正推动企业管理活动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分支,将个体心理发展中最正面的行为以及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不但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改善,也能够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其管理价值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崔颖.积极心理学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123-124.

[2]于兰芳.论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制度)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J].现代商业,2013(12):108-109.

[3]孙玉平.积极心理学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2-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论文3000字

积极心理学论文1000字

一个人领有乐观的心态不必定会取得胜利,但是,一个成功的人必定少不了积极、乐观心态的陪同。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这样说:“在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在,就是抉择自己的心态。”身处沙漠,干渴的你面对最后半杯净水的时候,会作何感触?是为只剩下半杯水而难过,还是为还有半杯水留下而开心。面对这样简单直白的选择,相信大局部人都会取舍后者。但是,在生活中当问题略微变得庞杂一些时,我们就会辨不清方向。其实,选择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驱动我们作出挑选的心态。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人生多一些快乐与成功,少一些扫兴和难过,就要学会用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生机成为成功者,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幻想成真,毕竟起因仍是心态问题。人与人之间才能上的差距并不可怕,因为,勤可以补拙。所以,真正恐怖的是心态上的差距。一个人如果能占有积极的心态,乐观面对生活,大胆地接受挑战与挫折,那么他离成功就不远了。当我们激励一个潦倒、不得志的人时,我们会告知他一切都能够重新开始。其实,,将一切归零,重新开始,对成功的人同样主要。由于,一个理解在得意时归零的人,人生不会真正归零,而那些志得意满就乐不可支,守着成绩坐吃山空的人,注定只会退回起点。如果说失败时成功之母,那么,在成功时将自己归零,就是为迎接下一个成功谱写的序曲。对智者来说,成功代表的只是过去,将来的愿望才是更值得等待。相反,如果陷溺在成功的回想中不能自拔,为过去一点点的成绩沾沾自喜,则只能获得一时的成功,而不能失掉最后的成功。同是星球,一个抱着以前的成绩缓缓沉溺,一个想着如何让下一个进球更出色。是什么让他们如斯不同,谜底很简略——心态,面对成功时将成就归零的心态。如果你不想让自己成为一颗一闪而过的流星,那就要学会在自得时将一切归零,重新开端接受新的挑战,迎接新的胜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也都有获得成功的经历,就像水杯中已有的水。当我们接收新的工作和挑衅时,是否成功就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倒空杯中的水,潜下心来从头做起。不管一个人经由怎么的辉煌,也都是临时的光环。只要做到忘却过去,将成绩归零,才能锻造新的光辉。一个人只要解脱了过去成绩的约束,忘记过去的成绩,漠然面对现在,才会在当前的能源中一直进取,获得更多的知识与财产。昨天的成绩放下了,就不会让自己膨胀;昨天的失败放下了,就不会斥责自己;昨天的愿望放下了,就不会压迫自己;昨天饿仇视放下了,就不会有更多的恼恨折磨自己.........没有了这么多的膨胀、自责、压迫、折磨,你就能获得更多快乐。从前的教训跟知识贮备,如果没能发生新的常识增加点,如果不能与今天的实际相联合,就是累赘或者包袱,不把它扔掉就不会有新的成绩。所以,零点就是出发点,不将所有归零就不会翻新,就不能在新的一天晋升本人。一个人只有学会坚持能力博得终极胜利。有了一颗保持的心,我们才干废弃过去累赘,英勇面对事实。摔倒了站起来,失败了再从新来,坚持下去就会成功。我们总会很轻易被成功冲昏脑筋,那么,如何才能在成功面前沉着地将成绩归零呢、首先,客观冷静地对待过去,要准确意识过去与现在与未来的关联。清楚过去的声誉与挫折都已成为过去,如果躺在光坏里停止不前,就会不进反退。其次,将心态归零,还要懂得爱护现在,其实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只要信任自己当真、尽力,就会有所播种。一个酷爱生活的人生活必然是丰盛多彩的,而一分颜色斑斓的生活必然少不了阳光般残暴的心态。当你感到心情愉悦的时候,你看到的花儿会明丽,你看到到小草会更有生命力。相反,如果你心境蹩脚,漂亮的花朵、暮气沉沉的小草都会失去色彩。美妙的生活在阳光的的普照下更有光荣,幸福的人生在快乐的心态下更有活力。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当用阳光个别的心态积极乐观地面对一切。巨大哲学家亚历士多德说:“生命的实质在与寻求快乐。”想要拥有快乐的生活,一定少不了一份积极乐观的阳光心态。生涯中不可能不阅历挫折与崎岖,当面对这些性命中必需面对的考验时,如果咱们只会抬头呜咽,那么心里就会阴云密布。然而,假如我们在苦楚眼前昂首微笑,那心里就会升起盼望的光辉。心中充斥快活的人老是憧憬光亮,实在,只有我们在心中保存一份阳光般的心态,暖和与晶莹就会永远与你同在。望采纳,谢谢您!~

~~~做个参考~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整体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关注着心理健康,作为天子骄子的大学生也不例外。现今的大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活跃的思维,追求个性化的生活方式,充满着色彩浪漫的情感,但同时也面临着新的心理问题和冲突。 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对作为天子娇子的大学生来说,心理健康更是学业成就、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 心理健康是由心理卫生的概念延伸过来的。心理健康通常是指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卫生则是指一切维护心理健康的活动及研究心理健康的学问。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作为基础的,一个人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大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生活的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都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选择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大学生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拔出来的佼佼者,在心理上有很强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但是与此同时,大学生则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大学生往往自视甚高,很容易受挫折,并随之发生一系列心理卫生问题。从外部环境看,当前不断变化的思想观念、社会生活环境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学生必须快速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就业竞争的加剧所带来职业选择的提前以及与之相关的高强度的心智付出等也使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进一步加大。从大学生自身看,大学正是人生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化的协调发展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往往会发生矛盾。面对这些问题,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解决问题,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所以大学生要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没有意志,没有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于社会的人生观作为自己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内驱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而且有益于终身的发展。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培养不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要求,而且也是大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四有”人才的重要保证和基础。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的新星就有可能升起。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一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理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10月12日起,打造"五个一心灵工程",共建阳光心情--河北大学第五届心理健康月活动已全面展开。为倡导同学们在活动月中"写一篇心灵告白",河北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特举办以"回眸岁月历程,告白心灵感悟"为主题的征文比赛。本次比赛分为网上投票评论及专家审核环节,最终决出班级及个人一、二、三等奖,优秀学院组织奖。

时间的问题,我有一篇,你要吗,采纳我最佳,我给你

乖乖,我就一高中没毕业的小孩,写大学的,东西,,有点..........关于第二个题目,应该很好写啊,人家都说大学很轻松的,但其实不是,,还是要抓紧时间的.............

积极心理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企业管理中积极心理学应用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积极心理学进行简要的叙述,并以企业管理方法应用实践为讨论方式,说明其在员工激励、企业文化建设以及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企业管理的发展以及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应用研究提供帮助。

关键词:企业管理;积极心理学;应用

1. 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含义及研究范围

积极心理学是一门从积极角度研究传统心理学研究的东西的新兴科学,它采用科学的原则和方法来研究幸福,倡导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对积极心理学研究结果进行总结不难发现,这个心理学研究分支所关注的是积极主观体验、积极人格特质、积极社会环境。研究结论认为积极情绪来源于个体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体验的认知,包括满足、幸福快乐的体验以及希望;积极的人格特质研究则以自我管理、自我导向和适应性为前提,培养积极情绪体验是获得积极人格特质的最佳方法;积极环境则包含了个体积极情绪体验中的那些刺激性因素,既包括主观的人际关系,也包括了客观的物质环境。

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积极心理学倡导现在的企业应该是以相互欣赏、合作、充满活力为特征的,强调员工的自主管理和积极敬业,希望企业的成员处在信任、关爱、谦逊和积极的高水平状态中,组织人际关系以友好忠实、诚实、尊重和宽容为特点,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企业与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这是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的最明显作用,也是积极心理学应用价值的表现形式。然而,企业管理是一个连续性的、相互作用的整体,一项管理行为或者管理模式的应用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整体的变革,应用于企业员工管理中的积极心理学,必然会带动企业管理的整体发展,从而使整个企业管理呈现出更加强大的管理效力。

2. 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的实践

在员工激励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性理学研究的第一项重要内容,是关于个体的积极情绪体验的来源以及保持形式,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够使人的主观意识更加积极,更能够发挥自身的潜力,在企业管理中,员工的主观意识积极,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潜力,必然能够使企业运营得到全面的改善。而在实际管理工作中,最能够使员工体验到积极情绪的,是员工激励工作。传统企业管理中的员工激励是以工作报酬的形式来鼓励员工并以各种奖励式行为来对员工的积极工作行为进行强化;而积极心理学则重视员工需要的满足、目前的工作满意度以及对未来工作能够获得的报酬的希望。在这样的管理理论指导下,员工激励的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应实现多种激励方式并存,实现激励机制的多样性与层次性。员工的需要与他们的年龄、个人生活实际有很大的相关性,企业应针对不同年龄层或者不同职位部门的员工选用不同的激励机制。在企业中可以采用物质激励、奖金激励、提成激励、职位晋升等多种激励方式,以员工投票的方式对激励方式进行选择;其次,对员工进行职业满意度管理,管理者应该实施个性化的员工沟通,通过心理量表测量和日常工作总结,了解员工的个性,分析最适合与员工进行有益交流、能够使交流的内容真正被员工认可的方式,例如,对内控型员工进行积极自我的鼓励,帮助外控型员工建立工作信心等;再次,为员工提供促进他们职业成熟度发展以及与职业规划发展相关的帮助,企业管理者可以收集全体员工的职业规划书,分析其中与职业报酬相关的内容如晋升、涨薪水、获得休假等,在员工的实际工作与其对自身的价值希望相符合的时候,给予他们所希望的报酬,使员工对工作的积极情绪能够得以巩固。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获得,并重视积极的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要求企业上下拥有统一的价值观,试图通过共同的企业心理模式的建立来巩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并展示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这需要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建设才能够达成,在实际工作中,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使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更加顺利。按照企业文化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企业文化是小部分员工的积极品质扩大到整个员工群体,进而成为企业心理特征的一个过程。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应做到以下三点:第一,使员工的工作情绪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使企业环境对员工的情绪能够产生影响,许多企业领导者在进行事务处理的过程中倾向于主动调整自身的生理唤醒节奏,在处理危急事务时,保持语言的语调和语速,进行深呼吸,以免情绪化表现造成矛盾激化,这些都是通过个人情绪影响他人情绪的过程,不仅是企业领导个人积极人格发展的必须,也是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环境的必须;第二,重视企业环境的建设,照顾员工在工作中的细节需要,如设立单独的吸烟室和饮水机、美化办公室环境,不使员工在拥挤和潮湿、阴暗的环境中一些能够刺激负面情绪的情景出现,如此,员工的身心舒畅,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各种工作也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第三,管理者应该拥有积极管理理念,以彼此信任和高社会支持感的员工团体建立为管理目标,这些特点能够导致较高的员工士气和工作幸福感,促进无障碍的多向交流氛围,也可增加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在企业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组织建设以及经营管理受到普遍重视,而与风险有关的管理被作为每个管理分项目中的管理要点而进行处理,例如,企业营销中的风险管理、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控制以及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员工流失风险应对等。对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管理行为进行总结不难发现,企业管理各项内容中的风险形成是有一定共性的,风险通常来源于管理能力与需要处理的管理事务之间的不平衡,换言之,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缺乏应对困难的能力,使管理问题恶化,从而形成风险。实际上,企业风险可以作为一个系统性的管理项目进行统一的管理,积极心理学研究为企业的系统性的风险管理提供相关的建议。积极心理学认为,在困境中发掘个体的自身力量,研究其走出困境的过程,能够发现其中有助于进行风险防御的积极品质,一旦能够加以有效利用,就能够达到较好的风险预防效果。这意味着,无论在企业管理的哪一个管理项目中,要进行风险管理就不能单纯地关注管理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而是要从管理工作实际出发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优势,将这些优势加以强化,使企业整体的风险防御能力提高。对于企业营销来说,加强营销工作人员的能力,努力扩大市场、掌握竞争对手的信息并进行客户分析,较之“堵漏”型的风险规避更能够保证企业营销的效果;而对于企业财务管理来讲,完整的管理制度以及富有责任心的工作人员,能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以企业文化建设为主的员工忠诚度管理,比“缴纳违约金”的聘任合同更能够留住员工。

3.对积极心理学应用于企业管理的总结

积极心理学能够帮助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

积极心理学从正面的角度看待企业管理,并非无限制地分析企业管理的缺点和漏洞,因而,更能够潜移默化地、从宏观的角度解决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一旦整个企业都在积极的状态下成长,即便是存在管理问题,也能够得以迅速解决。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能够提升企业竞争力

较之其他管理模式,积极心理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能够迅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积极心理学能够使企业员工整体都处于积极的状态,员工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其他的企业管理策略也能够有效地推行开来,企业的日常运营更科学有效,这实际上就是企业竞争力提升的一种表现。

积极心理学的应用需要企业管理者自身管理能力不断提高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与企业管理中较为新颖的一种理论,与其说它是一种管理方法或者管理模式,不如称之为一种管理理念。在不同的企业中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管理,其具体方法是不一样的,管理者对积极心理学的理解程度、将理论转化为实际管理行为的能动力,都影响着积极心理学的应用价值发挥,因此,企业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能力,以便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能真正推动企业管理活动的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研究中兴起的一个分支,将个体心理发展中最正面的行为以及心理特征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结果可以应用到企业管理当中,不但能够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改善,也能够应用在企业风险管理当中,其管理价值是值得我们重视的。

参考文献:

[1]崔颖.积极心理学对企业管理的几点启示[J].东方企业文化,2014(02):123-124.

[2]于兰芳.论企业员工激励方法(制度)研究――以积极心理学为基础[J].现代商业,2013(12):108-109.

[3]孙玉平.积极心理学在企业员工管理中的运用探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2-14.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论文3000字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兴起的一种心理学研究思潮,积极心理学 教育 理念是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学生,重视学生潜能的激发,重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积极心理学15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

[摘要]阐述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主要观点,并从三个方面探讨积极心理学在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首先,在分析读者心理学边缘化状态成因的基础上,指出图书馆心理学通过吸收和借鉴积极心理学的观点与 方法 论能丰富自己的理论内涵;其次,通过对图书馆制度的剖析,得出建立积极的图书馆制度是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必由之路的结论;最后,阐明积极心理学关于幸福获取途径的观点是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基础等重要观点。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制度建设心理教育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世界著名作家博尔赫斯如是说。可见人们对图书馆期望之高,因为天堂可以理解为幸福的代名词。图书馆是这样的地方吗?图书馆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吗?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幸福是什么?

1积极心理学概述

积极心理学的定义

幸福是一种主观精神层面的情绪体验――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这是积极心理学给幸福下的定义。积极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幸福的科学。它通过定量定性的研究幸福、快乐、满意等人类一切积极情绪体验产生的生理机制及人类积极品质和社会制度的形成过程,来探索人类获得幸福的途径,最终目的是帮助所有人最大限度地获得幸福。

在20世纪,许多心理学家发现传统心理学研究中忽视了对个人的积极品质的研究,其研究的焦点过分地集中于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故而被称为消极心理学。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些心理学家开始探索人的积极层面。继之大量的研究发现,对幸福、发展、快乐的追求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要素,心理学需要研究人的光明面,需要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发展人性的优点比修复疾病更有价值。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消极心理学,把这门学科命名为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积极心理学提倡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并着力研究每一个人所具有的积极方面,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内容①主张心理学要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在对待过去方面,主要研究了满足、满意等积极体验,在对待现在方面,主要研究了幸福、福乐(flow)和身体愉悦等积极体验;在对待将来方面,则主要研究了乐观和希望等积极体验。②主张心理学研究积极人格。人格研究是积极心理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格中所包含的积极方面和积极特质,并对它们的形成过程作了具体的实证研究。③主张研究积极的组织系统。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了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组织系统,提出这些系统的建立都要以人的主观幸福感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虽然积极心理学的历史极其短暂,但科学家却在该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开始被应用到管理、教育、临床医疗等多个领域,而且效果显著,潜力巨大。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欣喜地发现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2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有自己的心理学,众所周知的是读者心理学。读者心理学作为图书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于20世纪70年代出现,80年代成为研究 热点 ,90年代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但至今没有重大突破,已处在边缘化的状态。笔者认为读者心理学的发展之所以停顿,原因有三:①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尚处在初级阶段,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图书馆硬件及图书馆技术的建设上,对人的作用重视不够,因而以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心理学便自然得不到应有的关注;②读者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被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较少,致使人们觉得用处不大,所以渐渐被淡忘,这是宣传问题;③从事读者心理学研究的人员数量太少,有心理学专业背景的人更是有限,使得读者心理学的研究不够深入,较难取得重大突破。另外,近年来人们的目光转向了对图书馆员心理的研究,即分析馆员心理现象、阐明其心理特征、心理活动、心理发展对图书馆工作的依存关系,引导馆员在心理上与图书馆工作在更高层次上的相互协调。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零碎分散,尚未形成体系,但在图书馆领域,读者心理学却因此扩展成为了图书馆心理学。

图书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进展

图书馆心理学是研究图书馆文献资料交流中人们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内容包括:读者阅读需求心理的研究、馆员的心理对策研究、领导者心理研究和图书馆环境与心理研究4个方面。目前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馆员的心理与图书馆环境心理两个方向上,特别是图书馆员心理研究方面,近期取得了重要进展,代表性的成果是南开大学徐建华教授的“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这是近年来图书馆界第一次从实证角度,运用心理测量手段,大样本量地探究图书馆员主观生活质量,测算我国当代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的尝试,得出了一系列极具说服力的调查结论,科学而准确的描画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的心理状态。笔者认为这是中国图书馆心理学里程碑性的研究成果,它使图书馆心理学摆脱了纯感性推导的初级阶段,对图书馆心理学今后的研究方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心理学的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急待发展与壮大。而积极心理学作为现代心理学的重要力量,既反映着时代的要求,又代表着心理学发展的方向,通过研究与学习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与主要观点,图书馆心理学可以从中获得以下启示: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来看待人的观点,相信每一个人天生便具有许多优秀品质。着力研究每一个图书馆员和读者所具有的积极方面。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吸收积极心理学强调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或是看到问题的积极方面来使自己获得积极意义的观点,因为积极的理解能充分调动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会更有助于问题本身的解决。

・图书馆心理学应加强对传统经典心理学的研究和吸收,以提高自己的理论深度,并关注现代心理学的最新成果,并及时的运用到自己的研究领域,为自己注入新的活力。

・图书馆心理学应该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验证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并把积极心理学的具体成果创造性地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从而形成图书馆心理学自己的理论,使图书馆心理学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发展。徐建华教授的“图书馆员快乐指数研究”,正是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徐教授的工作实际上是在图书馆领域验证着积极心理学的思想观点,即通过研究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主观体验,来发现影响主观幸福感一即快乐指数的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影响权重与形成原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目的是使图书馆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受。

随着整个社会对“人”的作用的认识与关注,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图书馆心理学也将迎来黄金的

发展时期。只要我们以满足人们的需要为研究出发点,以为人们创造幸福生活为最终目的,图书馆心理学将拥有美好的明天。

3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制度建设

在开篇提到的 名言 中,博尔赫斯为什么愿意把图书馆比做“天堂”呢?这是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图书馆有丰富的馆藏信息资源可以自由获取;有秩序井然、幽雅舒适的环境可以安坐;有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享受;人格得到充分的尊重,权利得到有力的保护,身临这样的“仙境”,怎么会没有“一种称心如意的主观体验”呢?所以图书馆应该成为天堂,必须成为天堂,否则就会在网络时代遭受淘汰的命运。

图书馆员的从业状态

读者的需求我们已经了解,图书馆员的感觉又如何呢?那就要看图书馆的工作是否发挥了馆员们的才干,图书馆的收入是否令馆员满意,图书馆的同事关系是否温暖团结,一句话――图书馆员们是否体验到了幸福感?这对提高图书馆的工作质量,实现图书馆的即定目标,保持图书馆员队伍的稳定性方面意义重大。但实际情况不容乐观,2004年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工作满意度指数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自己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不合理,超过50%的人对直接上级不满意,超过50%的人对自身的前途缺乏信心,接近40%的人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人对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不满意。图书馆又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呢?

徐建华教授的研究 报告 中指出当代图书馆从业人员快乐总指数为,这表明当今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整体快乐水平处于中等偏上的水平。然而被调查者自我评测的结果却只有,自评结果低于客观测量结果,这表明整个图书馆行业人员的 自我评价 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这与图书馆行业公众关注度不高,行业形象不明晰,社会评价偏低的行业特征密切相关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制度建设的启示

那么图书馆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达到读者对图书馆的期望,又使员工在工作中保持愉快与自信呢?答案是建立积极的图书馆制度。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的社会制度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建构积极人格的支持力量,而且是个体不断产生积极体验的最直接的来源。积极的社会制度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国家、工作单位、家庭、学校等是几个重要的方面。

图书馆本来就是一种制度产品,即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保障公民平等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自由权利而提供的制度产品。图书馆制度又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国家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宏观制度),是国家及其各级政府的图书馆制度安排;行业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中观制度),是图书馆行业制定的有关规则;机构层面上的图书馆制度(微观制度),就是各实体图书馆自己制定的管理与服务规则。我国图书馆界对微观制度的研究已形成了较完备的成果,但对宏观和中观制度的研究却很少,而目前图书馆在这两个方面的缺位却比较严重,表现在图书馆立法缺位、职业自律制度缺位、职业权益保障制度缺位、职业准入制度缺位等。制度的缺位已经严重制约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因为制度缺位必然带来职责的缺位和功能的缺位。

积极心理学认为,国家层面的积极社会制度的建立,需要国家在各种方针政策的制定、社会舆论的营造、在国家发展计划等方面体现出积极的意义,即要以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为核心。然而我国长期存在的“GDP崇拜”现象,把国家发展理解为一种物质的堆砌,造成了国家公共事业投入不足,与广大民众生活质量息息相关的 文化 、教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保障等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图书馆作为文化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一部分,其发展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所以造成了目前制度缺位的严峻现实。要想彻底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必须加强对图书馆行业的重视,继续增强对图书馆事业的投入,从根本上提高整个行业的社会地位。在行业层面,主管部门与行业学会应该加强责任感与凝聚力,完善行业的制度建设,加强公共关系意识,展现当代图书馆的明晰形象,争取更多的社会关注与认同。在机构层面,一个单位或团队的工作制度是否积极,则是通过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来反映的。首先,员工的被期望成功的需要和与工作有关的物质设备的需要是否满足;其次,员工在团体中的重要性是否满足,第三是员工的归属或参与的需要是否满足;最后是员工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是否满足。当员工有了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任务的目标也就自然地达到了,这是一种双赢的局面。

图书馆只有在宏观、中观、微观都建立了积极的制度,图书馆的事业才会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所以加强制度研究已是图书馆界时不我待的任务,而在这个领域蒋永福老师提出了制度图书馆学的概念,韩继章先生呼吁建设包括技术图书馆学、人文图书馆学和制度图书馆学内容在内的完整的新图书馆学理论体系。这充分反映了图书馆人的使命感和时代感。然而,现实情况不容乐观,图书馆人在制度建设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

4 积极心理学与图书馆的心理健康教育

高质量的生活不仅仅只是指健康的身体和丰富的物质,还包括健康的心理。具有健康心理的人才能体会到更多的幸福感。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心理健康的情况令人担忧。以美国为例,20世纪末美国患抑郁症的人数是40年前的10倍多,而且心理疾病有低龄化的趋势,国内调查显示,大学新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比率约为10-40%,主要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怖、抑郁、神经衰弱等症状。这些消极情绪在心中久居不散,势必形成严重的心理疾病。

积极心理学的主观幸福感研究

积极心理学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研究表明快乐和不快乐的情绪是相互独立的,也即快乐情绪的增加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减少,快乐情绪的减少并不意味着不快乐情绪的增加;反之亦然。所以传统的诊疗性心理学把研究重点放在问题的研究上,期望通过解决问题来获得幸福,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类不能借助去除社会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来建设一个幸福社会,同样,人类也不能通过消除人类自身存在的问题而获得幸福,幸福的获得必须踏上获得幸福的正确途径。只有通过培养积极力量才能真正阻碍和预防个体心理问题的产生。

积极心理学对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启示

在过去的日子里,人们认为图书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因为图书馆既没有专业设备、也没有专业人员,怎么辅导那些心理病人呢?这显然是传统病理心理学的观点,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少数有心理疾病的病人划上了等号。他们不知道,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内涵还在于告诉大众寻求幸福的方法和途径,那才是预防心理疾病的最佳途径。高校图书馆由于其在大学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更应该把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图书馆实施心理教育与教学部门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与技巧。图书馆首先要加强心理知识方面书籍的宣传力度,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来提高心理素质,将引导读者的心理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其次,可以举办心理学讲座、活动日、座谈会、展览会、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此来强化心理教育作用的效果。还应该开展图书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开拓心理咨询等新的服务领域。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建立问题学生的心理档案,甚至建立心理治疗室,针对学生的具体问题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加以实施。

追求幸福是每一个人的生活动力,在我国建设和谐社会进程中,应该把全体人民的幸福作为奋斗的终极目标。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人人幸福的社会,一个和谐的图书馆,必然是能为读者带来更多幸福感的图书馆。

谈积极心理学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摘要:积极心理学作为一股全新的研究力量,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积极因素,强调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主张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以帮助所有的人获得幸福为目标。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更新观念、开阔视野,用开放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努力促进学生认知情意的统一,达到增强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高校大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高等院校所肩负的使命越来越艰巨,大学生这一先进群体在面对生活中各种复杂的事件表现出来的状态也是不尽相同的。近年来在大学生这一群体中不断出现用硫酸泼熊事件、研究生虐猫事件,以及大学生自杀事件等,这些悲剧的出现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不断地 反思 、探索心理学学科,这时一种主张引导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进而获得更好的、积极的心理品质的学科应运而生。以积极心理学的理念重新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各种要素,形成新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领域新的思潮与趋势。

一、积极心理学基本内涵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西方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积极心理学与传统心理学的不同之处是它主张用一种更加开放的、欣赏性的眼光去看待人的潜能、动机和能力。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以积极心理学为导向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就是如何全面提升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发展,帮助受教育者走向幸福。

二、积极心理学与消极心理学的区别

传统的消极心理学主要是以研究人类的心理问题、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为中心的,更多的是关注人类一些消极的表现特征,着重于自杀的预防、心理问题的矫正以及心理问题的预防,把心理健康教育简单的规划为疾病的治疗,而对于心态积极的人如何使他们变得更优秀则没有具体的做法和 措施 ,总是在想如何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对如何提高自己心理素质缺乏必要的思考和探究。这种模式往往导致人们认为有病的人才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本能的拒绝心理咨询和治疗,而积极心理学更多的是关注人类能力的提升和素质的培养,着重挖掘人类的积极品质,对人性进行积极的评价,以使人类学会分享快乐、创造幸福、保持生命的乐观向上的积极状态,从而提高人类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素质。

三、积极心理学发展的意义

积极心理学在立足于研究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通过激发人类的潜能,释放自身的积极品质达到治疗心理疾病的目的,进而发现和培养人类的卓越才能,使人类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积极心理学有着传统心理学所没有的优势,它将人的主观幸福作为关注的核心,以积极的主观体验、积极的人格特质和积极的社会体系为框架,研究人的力量和美德,通过积极的人格特征促进个人的发展进步,为建设积极的公众品质和良好的社会系统提供坚实的后盾。

四、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的必要性

(一)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是人类发展的需要。

积极就代表着“正向的”或“主动的”意思,大学生的培养应该注重积极的人格的塑造,通过获得人类的积极的品质和特征,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抵制消极情绪的能力,同时提升大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维护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积极心理学引进校园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广泛干预的作用。通过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助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互动多维的交叉网络,帮助学生建构积极的自我概念、希望和生活满意度。

(二)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不仅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与提高,但生活质量与精神追求并没有与此保持同步。相反,人们的生活压力与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各种心理问题随之产生。消极心理学的研究理念与研究手段是难以发挥更大作用的。而积极心理学以人为本、提倡积极人性、注重研究人的优点与价值的思想理念,正满足了当代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积极心理学的出现,恢复了心理学本来应有的功能与使命,它有助于帮助人们在良好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生活得更幸福。

(三)积极心理学引进大学校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发。

积极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都肯定人、重视人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积极心理学同思政教育结合,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可以借鉴积极心理学的积极思想,把积极心理学重视人本身的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主体性相联系。通过为大学生营造积极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形成好学修德的和谐校园文化,同时高校应该发挥其舆论宣传的作用,善于运用各类传媒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在积极的校园文化中培养积极先进的思想。

五、积极心理学下大学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一)培养大学生的积极认知能力。

悦纳自我是自我意识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悦纳自我首先要接纳自己、喜欢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快感和满足感。其次是理智与客观地对待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冷静地看待得与失,在生活中注重自我发展和完善自我。

(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塑造积极的人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依据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理论,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利用积极心理学着重于关注和挖掘个体和群体中最积极的品质和潜能,努力创造有利的环境使个体最大化地发挥出积极的品质。

(三)多 渠道 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开设包括学习心理指导、生命教育、情感教育、性格教育、 人际交往 关系指导、挫折教育、爱情教育、创新教育、就业教育和性心理教育等课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娱乐、主题团队日、 野营 、拉练、 军训 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训练,特别要注重快乐、尊重、感激关心、赞赏、宽容等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在参与积极心理教育的过程中获得心理学知识、掌握科学的心理方法、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自身潜能得到开发,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四)强化教育工作者的心理理念。

教育者要坚信大学生具备积极潜能和美德,这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从而通过咨询与辅导发掘他们的各种积极品质和美德。积极心理学的理念不仅有助于人们重新审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更为重要的是积极心理学能够推动心理学本身发挥其积极作用,帮助人类及社会健康、良性、和谐地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燕,谢钢.积极心理学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

[2]钟暗华.积极心理学的意义及发展趋势[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张忠宇,夏宝慧.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王进.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积极心理学论文

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能使个人和社区繁盛的力量和美德”。下面我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积极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论文

一、积极心理学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新理念

首先从教育对象着手,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象则应该是个体与整体的结合。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强调的是高校大学生已经存在的明显具有心理疾病的指导和解决,而其他学生则属于心理健康教育系统外围,但是纵观我国高校大学生整体的发展趋势,其发展前景依旧令人担忧,对生活的茫然、对学习的漠不关心以及对幸福和快乐的感知缺乏等等。所以,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解决个体学生所存在心理问题,也要兼具对全体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趋势的引导。也只有做到对整体与部分的统筹兼顾,积极整合,才能真正在心理健康教育上收获到最大的成效。其次从教育内涵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要转消极为积极,加强对大学生健康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当前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的教育内涵基本上仍是集中在对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的分析辅导上,大学生过多地接触这些消极案例便会造成心理上的阴影,更甚至会对一些学生形成心理暗示,对自身正确的行为产生曲解,加重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压力。以积极心理学来解读现如今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减少学生的消极情绪,还要有效增加学生的积极情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发掘自身的潜能、提升积极的品质。再次从教育措施着手,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就不应该仅仅只是局限于一种教学方式,而是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措施来对大学生的心理进行辅导。

除了现如今较为普遍的一对一的专业性矫正、治疗外,还可以通过团队活动的形式,例如演讲、辩论赛、讲座等等,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不自觉中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增强社会责任感、家庭责任感、职业道德感。最后从主客观关系着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的主体地位再次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也不例外,教师应该要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自身对健康心理塑造的积极性,摒弃传统心理学中片面强调教师教育、指导功能错误观念,将高校中的每一人都视为健康心理的教育者,尤其是大学生自己。让学生对自身的潜能进行挖掘,做自我心理的调适者和积极情绪的培养者,同时还要减少心理辅导对学生的消极影响,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则要以客体的身份去协助、引导学生积极人格的发展。

二、构建积极心理学视阈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明确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指出,健康的心理并不是一时的表现,而是一种长久且持续发挥作用的状态,既表现在对环境的良好适应性上,更能表现出人自身的生命活力以及发展潜能。如果能够一直以积极心理学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为发展,那么心理上存在的疾病也就可以有效避免。在积极心理学认为,任何人都应该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去看待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出现、形成的心理现象,这种对健康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过程,也正是高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因此,学校在课程教育目标的设立中,就首先要积极建立起一套预防机制,以在最大化程度上减少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或者减轻因为心理疾病而造成的后果。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要将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作为首要目标,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识,及时疏导、帮助那些存在心理问题或者具有心理疾病隐患的学生,从而保证每一个个体潜能的充分发挥,促进学生健康、积极、向上人格的'发展。

(二)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虽然只是心理学的一部分,但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十分广泛,分别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对心理健康教育者提出了要求。例如心理健康教学要加强对大学生个人主观情感上的积极情绪的培养以及积极人格的形成,更应该包括对社会整体积极环境的建设。所以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在未来的工作中就不能只是将精力集中在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分析上,而应该从各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详细的分析,发现每一个学生存在于身上的个性化积极品质,并针对这些品质实行差异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实现学生对自我的完善和积极人格的塑造。

(三)拓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

发展至现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也都基本上还保持着“有病治病”的想法。在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上,其重心也多集中在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身上,而将其他心理状态良好的学生排除在外。其实,通过对高校在多年的教学实践可以发现,任何一个学生都需要不断地对自我心理进行完善以及对心理调适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要将所有的学生都视为被教育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素质的提升,全面实现大学生对健康健全人格的培养。

(四)有效利用高校的各种教学资源

首先,高校心理健康相关教师要积极通过与其他部门的合作组织一些具有健康积极意义的文化活动,以此来实现对校园优秀文化的有效构建,也让大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提升自己的素质修养和对自我积极品质的塑造。除此之外,大学生积极品格的形成还必须要有健康、和谐的校外环境,即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而当这三个积极组织系统相结合时,其便形成了最有利于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完整环境,再加之对积极心理学的深入落实,学生便可以体验到更为丰富而多样的积极情绪,最终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一个有序的保障系统和支持系统。

(五)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的素质

传统心理学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师只能算是一个普通的医生,因为他们一般只会在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正确分析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疏导,但是却不知道如何帮助其他心理状态表现优良的学生避免心理问题的滋扰或者促进其更好地心理品质发展。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存在于传统心理教师身上的通病,可以通过积极心理学来加强对教师的指导,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学生的立场来增强自身的积极情感体验,从而彻底抛除传统思想观念中的消极因素。在积极心理学的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同样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发展启示:

一,当人的心理充满积极因素时,消极、负面的东西对其产生的影响就越小;

二,人存在和发展的意义并非是要从痛苦中解脱,而应该是为了寻求更加美好的生活;

三,不应该对任何存在心理问题的人产生歧视,他们的心理和正常人一样,都拥有积极品质,通过有效地咨询也就一定能够获得“新生”。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努力发掘每一个学生存在的潜能和美德,从而更好地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有效地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视角。也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向积极取向进行转变,才能够克服并解决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不足,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形成健康积极的人格,从而在最终意义上实现学生的成长成才。

积极心理学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强调教育并不只是纠正错误、改造问题、克服缺点,而主要是发掘、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品质,并在实践中扩展和培育这些积极的品质。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积极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体验成功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地位,以此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快乐氛围;潜能;幸福感;方法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末在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他主张心理学应研究人类积极的品质,即如何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使人类走向幸福。赛林格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总幸福指数=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环境+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其英文的表达:H=S+C+V 。可见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那么我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科学证实:一部分来自遗传,大约占48%。遗传学的研究结果表明:遗传对人的体力、智力、气质、疾病是有一定影响的。

其次来自于模因(早期生活经历)。早期生活经历对个人性格、品格特征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这是第二种遗传,即父母以及环境的“模因”给你的“天赋”。家庭是个性形成的根源,“制造人格的工厂”,来源父母对子女的潜移默化。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指出:生命初期,儿童对世界形成了根深蒂固的理论。这些理论的形成无需经过正规教育――我们称之为自然或者“本能”的理论。这些理论中有些是正确的,有些显然是错误的,早期形成的理论、观念都抗拒改变。可见,先天遗传、后天环境和你能主动控制的心理力量对一个人积极地心理品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强调环境的影响,认为个人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可以塑造人积极的个性。因此在后天环境的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影响重大,所以教师要努力创建积极快乐的氛围,帮助学生发挥自身的潜能,使其在课堂上充分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让积极的情绪占据主导,以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调查显示: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身边的长者(老师和家长)。我们不会忘记:台湾作家三毛,人生那么成功,为什么却最后走向不归路?是少年时代深深印在脑海中的不快乐,给她的人生奠定了灰色的基调。那时因为她的数学功课不好,老师经常言行侮辱,画黑眼圈,罚站、罚跑等,使她的自尊心受到极大地伤害,反抗的结果是被教师赶出学校。后来是妈妈的家教,让她发挥出了自己的特长,感受到一些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可见教师的不慎,一旦给学生人生的底色涂上了灰暗的色彩,人生就会至此不再亮丽。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关注积极心理学。树立这样一个理念: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积极的人格品质,具有自我管理、自我导向的能力。他们期待有积极的心理体验,包括主观幸福感等。教师在授课和对学生的评价过程中,应让学生充满正面的期待。例如同一门课,我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提供合适的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训等多种教学手段,展示个人和小组的智慧,教师积极恰当的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教师期待的眼神和行为中感受被重视、被赞许、被肯定,在积极的参与中获得主观幸福感、成就感的积极的情绪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因为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是一种需要不断被欣赏和认可的社会性动物,任何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正面期待在心理学上也称为“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它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

不难看到,近几年高校扩招,视野开阔、思维和行为难控制的学生多了。我们经常目睹这样的场景:老师在台上口干舌躁,而学生或者酣然入眠,或谈笑风生,或津津有味地听随身听,或者心无旁骛地看闲书……

网络使他们获取信息轻松,且易接受新鲜事物,容易给教师造成教学的压力,再加上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厌学情绪、较差的学习成绩以及对教师的不良态度都是教师每天要面对的难题。讲浅,不屑一顾;讲深,不可理喻。人在课堂,心已飞出很远。教师该怎么去做才能创造使学生积极向上、愿意合作学习、能够互相鼓励和互相肯定的课堂氛围呢?

1. 教师要具有积极而稳定的教育心境,积极地爱学生。因为只有幸福的教师,才是教育的幸运。教师要在积极的的状态中,在显示出对所有学生高期望的同时,也要相信自己是个好老师,而且以身为专业的教育者而自豪,把工作当作一种快乐。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2.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如敏锐的观察力,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的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能面对现实,勇于打破舒适圈,接纳新思想!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

3. 教师要掌控好自己的情绪与情感,营造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人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对所处环境人的适应,能正确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重要的是师生关系。试想,你把班级空气搞成了“毒气”,你怎么去呼吸?一个过分和学生较劲的老师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教师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性格的养成,其实反过来学生也影响教师的职业态度、身心健康。教师心理支撑的力量,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学生,是你价值的体现,学生需要你,是老师内心莫大的安慰。教师要具备健全的人格,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多与消极态度。永远不要做气氛和情绪的污染者,让环境因我的存在而更加美好。

4. 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

教师传统的角色是传道、授业、解惑,位尊而权威,师道尊严。知识的占有者,具有权威性、控制性、管理性和人格的优越性。课堂成了“教堂”而非“学堂”。

课改赋予的教师的新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导航者、促进者,是储存特定知识的硬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是教练,积极的参与其中,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师生互动学习,形成一个共同体。我们熟知的哈佛案例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带着问题走。”上课时指定一学生说明案例,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手段,或者指出实现公司目标的方法和途径。然后其他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来分析同一个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分析、措施。学生们为了能争得发言的机会,往往是唇枪舌剑,互不相让。教室里经常气氛热烈,教授则努力控制局面,引导发言。有时教授不得不采取强硬手段,以使讨论能够继续进行下去。难怪哈佛会培养出8位美国总统,34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和32名普利策奖获得者。此外,还出了一大批知名的学术创始人、世界级的学术带头人、文学家、思想家如杰罗姆・布鲁纳、乔治・梅奥等。著名外交家、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也出自哈佛。我国近代,也有许多科学家、作家和学者曾就读于哈佛大学,如竺可桢、杨杏佛、林语堂、梁实秋、梁思成等。由此我想到了蝴蝶效应:人的变化过程虽是渐进的,效果却是革命性的。

5. 教学评价要完善。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要予评价;评价的方法与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过程和评价中。例如在公共关系的教学中,通过推销你自己、公关专题演讲、危机处理、我喜爱的一座建筑、参观分析企业形象塑造以及文化建设等大量的实训,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一次次的磨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综合实力;特别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的“我的创业计划”专题活动,我班同学作品在参赛中获得自治区“创业杯”二等奖。一位学生当自己的成果被肯定,感受到被关怀重视,就会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这种成就感、幸福感会不期而遇,即在生命的每一天,遇到最好的自己。(作者单位: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论文1500字以上

企业员工积极心态构建研究论文

员工心理健康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幸福指数》

摘要:在新形势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关心、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在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能科技公司”)工作的实践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关键词:心理健康;幸福指数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pay attention to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enhance the level of employee's mental health and happiness, become the enterprise leadership concern, at all leve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a real problem. The author in guangxi guangx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cassia c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any") work practices and the electric power enterprise's reality, to employees some beneficial discussion on the mental health management.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happiness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党的报告强调:“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群众心理健康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巨大转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来自社会、事业、家庭、婚姻等各个方面的压力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产生越来越多的影响,也影响到企业的安全、稳定与和谐。在新形势下,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提升员工心理健康水平和幸福指数,成为企业各级领导关心、重视的一个现实问题。笔者结合在广西桂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桂能科技公司”)工作的实践和电力企业的实际,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探讨。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作用

员工心理健康是企业员工有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五大心理状态:职业压力感、职业倦怠感、职业方向感、组织归属感、人际亲和感都是积极、均衡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目的是促进员工心理健康、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组织文化、提高企业绩效等。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减少人才流失。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企业能使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心,使员工更有归属感和工作热情,由此降低重大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核心资源。

(二)提高工作满意度。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的忠诚、责任、敬业、奉献等意识有所增强,减少自私心态,降低抗拒心理指数,提升企业的凝聚力。

(三)提高劳动生产率。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使员工压力处于最佳水平,身心更健康,经历更充沛,由此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预防危机事件发生。通过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实施,对员工的压力水平进行即时性监控,并对推荐适当的指导建议,促进员工随时调整身心状态,预防员工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员工的幸福指数和员工的心理健康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关系。要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劳动生产率,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要降低员工的流失率或者潜在流动率和减少预防危机事件发生,就必须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而员工的幸福指数的提高,依赖于影响心理健康因素的改善和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带来的益处。

二、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

目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工作现状和处境,导致他们极易产生心理波动、造成心理偏差。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环境封闭,青年员工找对象难。广大员工每天工作时只能在厂区或相对固定、封闭的工作地点内打转,与冰凉的设备为友,与嘈杂的噪音为伍,工作内容繁重,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另外,企业青年员工占很大比例,大多青年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由于与外界的沟通少,很多难找到适婚对象。

(二)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工作压力大。电力新技术、新设备的广泛应用,对员工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学习压力明显增强。安全生产责任重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酿成重大的安全责任事故,因此员工工作时常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心理压力较大。

(三)作息时间不规律,业余生活枯燥。电力企业生产岗位易造成人体生物钟紊乱,情绪失调,长此以往会造成身体机能逐渐下降,心理疾病也会逐渐增多。同时,异地工作的员工在往返途中要耗掉大量时间,休息时间相对短缺,而且很多员工每天过着厂房、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日子,加之特殊的工作性质,员工分布较分散,组织集体活动很困难,导致业余生活单调乏味。

(四)长期出差在异地,两地分居问题亟待解决。由于员工来源的多地化或工作服务地点的不确定性,很多员工常年两地分居,一方面经常体会不到家的温暖,另一方面因为对家庭、对子女照顾不周会产生愧疚感和自责感,都对员工保持平稳心态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上述种种,加之现实生活中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住房、医疗、养老、人际、职位变迁、福利、薪酬的差异、家庭的和谐等都会直接影响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

三、企业开展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员工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员工的幸福关系到企业的和谐稳定发展。为此,重视和关注员工心理健康,改善员工心理健康状况,对员工进行职业心理健康管理,进一步提升员工幸福指数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做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五个方面的措施:

(一)加强与员工的沟通,扩大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

沟通是企业在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过程中,有效地沟通能打通人们的才智与心灵之门,调动员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管理层与各级员工之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更能激励人,挖掘人的潜能,更好的为企业创造价值。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各级主管应与下属积极沟通,倾听员工对自己能力、需要、价值观的述说,对员工的工作状态、绩效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对比,对业务差错较多、心理波动较大的员工给予关注,全方位了解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并给予尽可能的安慰、帮助。促进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平行沟通,通过团队学习、对话等形式加强交流,协助员工学会改进人际关系,全面、客观、公正地认识和评价他人,增进员工的理解与合作,减少矛盾与冲突。还要建立员工与直接主管、员工与人力资源部的沟通制度与渠道,为员工提供精神上支持与关怀。除正式沟通方式外,还可以通过电子邮件、餐桌交流等非正式的方式,从而有效释放员工的压力,使紧张工作和生活着的人们找到一个适合的借口彼此交换信息,彼此释放幽怨,彼此汲取理解和温暖,从而获得一种热情洋溢的生命情调。建立员工申述制度,设置意见箱或网上论坛等让员工公开谈论工作问题,给员工一个心情释放的空间。

扩大员工对企业管理的参与程度。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包括企业决策的参与、企业制度制订的参与,特别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一些决策,建立于管理者对话的制度。通过各种手段使员工充分获得各种信息。包括市场、政策、企业决策、领导意图、职业信息,角色职责以及相关的社会信息,减少企业制度、政策的含糊性和工作角色的模糊与冲突,从而减少员工由于不可控、不确定性带来的不安全感。

(二)拓宽员工的学习渠道,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

作为企业员工,劳动技能的提升可以直接带来薪酬、社会地位的提升,进而提升幸福指数。而拓宽员工学习渠道,则是提升员工劳动技能、提高待遇最重要的途径。

增加员工的培训机会。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自信,增强对社会的适应,降低知识更新带来的压力。据某人才市场在招聘会上,对5500为应聘者中的1000人所作的随机问卷调查显示,的人表达了对于知识更新过快的担忧。这说明自我的工作压力不是竞争对手所致,而是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企业要谋求长远发展,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员工队伍。桂能科技公司每年主动了解员工的知识需要、掌握技术状况,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不同的培训计划,逐年加大培训力度和经费的投入。通过系统培训,不仅是员工学到了新知识、新技能,更提高员工工作的适应能力,极大地促进员工和公司共同发展。此外,公司还努力为员工开拓学习渠道。如:到各兄弟单位开展业务交流学习活动;组织员工参加安全规程考试及培训;参加同业学习、交流活动;到对标企业进行学习考察等。

提高一线员工的待遇。从根本上提高员工的收入,有助于提高员工对其职业的认同感,使员工从精神上和物质上得到满足,从而提高员工在社会上的地位。近年来,桂能科技公司通过加强内部人才培养,提拔业绩较为突出的一线员工到管理岗位工作,从而提高他们的地位和待遇。还结合公司实际,修订、出台《差旅费管理办法》、《员工资格考试取证管理办法》等与一线员工待遇密切相关的制度,实行“差旅标准”与“职称级别”挂钩,“资格证书”与“奖励金”挂钩,不仅提高一线员工的收入,也促进员工业务素质和能力的提升,在公司内部营造了一种促学习促进步的良好氛围。

(三)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搭建青年联谊桥梁

良好的工作软、硬环境,能满足员工体面劳动的心理需求。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千方百计提高员工生产、生活的舒适度,让员工工作起来无后顾之忧,身心愉悦,幸福指数提升,是企业在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方面的重要举措。

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企业需努力减轻或消除恶劣工作条件给员工带来的不适,可根据市场物价指数来适当提高差旅费、高温补贴标准,改善生产一线员工食宿交通等条件;关注空气、噪音、光线、整洁、绿化、装饰、拥挤度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悦目、爽心、舒适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工作时可以播放一些轻松、舒缓、优美地背景音乐,可以达到减压目的。

努力搭建青年联谊桥梁。高度重视单身青年的婚恋问题,并将其作为稳定员工队伍,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 桂能科技公司工会、团支部发挥各自优势,多渠道搭建联谊桥梁,积极开展单身青年交友联谊活动,在Q群上创建青年交友联谊群组,帮助解决单身青年交友难、婚恋难的问题,受到公司广大青年员工的好评。

(四)实施本地化招聘制度,建立亲情“互联网”

稳定的员工队伍能对企业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人才引进过程中,对部分岗位可适当考虑本地化招聘,减少员工的流动率,以促进队伍的稳定。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步入以数字化和网络化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时代,发挥网络优势,建立亲情“互联网”,给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实行本地化招工制。桂能科技公司在每年的员工扩充计划中重点考虑本地籍或者是愿意在本地安家落户的应聘者,通过采取本地化招工方式,公司新进员工很多来自本地或者附近地区,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员工在本地购房。这样一来可以节省较多的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二来可以从长期解决分居问题。

开设企业通信网和增设网络设施。为方便与相隔两地的家人联系,桂能科技公司帮助员工及其家人办理基于免费通话的企业通讯网。尽管有些工作环境艰苦,只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公司调试项目部在员工宿舍区安装网络硬件设施,供一些员工在下班后与家里视频联系使用。这无疑可以缓解两地分居的压力,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以人为本的企业关怀。

(五)发挥思政工作作用,做好员工心理疏导

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创新载体。企业各级管理者与员工敞开心扉、平等交流,了解员工诉求、所思、所想,帮助员工思想上解惑、精神上减负、心理上减压。对员工进行心理疏导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可促进心灵融合,维护企业和谐稳定。

大力发挥思政工作在调节员工心理健康中的作用。大多数的员工并不把自己的心理疾病表现出来,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工作积极,但内心的心理隐患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近年来,桂能科技公司通过采取思政工作开展了一系列员工身心关怀行动:一是加强“员工之家”建设。为帮助员工实现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强化“娘家人”的特殊角色;为员工提供如休息室、活动室等可以舒缓紧张情绪的场所;开展一些文体娱乐活动,使员工容易找回往日的激情和活力;组织员工健康体检、开展访贫寒等活动,让员工感受到企业对他们的关爱和重视,从而得到自我满足,促进心理健康。二是贯彻劳动保障制度。合理安排员工休息,让大家有必要和充分的休息时间,与家人团聚,放松身心;鼓励员工利用年休外出休假等,这些作用都有效缓解员工精神压力,促进其健康心理的成长。

创新推进员工心理辅导。当发现有员工出现应急心理问题时,如家庭变故、恋爱失败等,要立即对其进行心理帮助。当由于重大事件引发员工大面积群体性心理问题时,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引进外部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帮助心灵失衡的员工进行情绪释放、宣泄和重新调整,减轻焦虑、痛苦、孤独和耻辱感,并尽快回复正常的心理状态。在危机期间还要适当调整绩效考核目标,为压力提供释放的渠道。桂能科技公司在有一位新进员工性格内向、工作勤恳。试用期间的工作出现几次工作失误,甚至有客户的投诉,他产生了波动情绪,消极工作。了解到他的情况后,公司管理层通过对话形式,营造一种轻松的对话疏导氛围,将其心理防线慢慢打开,实现了顺畅沟通。了解他对工作及生活的顾虑,引导他克服不良的情绪和不必要的焦虑,并根据他的期望和专业特长,调整了他的工作岗位。经过多倾听,多关心,多鼓励,他不断进步,得到了部门员工和公司领导的肯定,并被评为公司年度先进个人。

桂能科技公司实施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至今,公司人性化的管理制度,让员工获得应有的尊严;人性化的后勤保障,给员工以家的感觉;人本化的激励机制,为员工开辟了自我实现的通道,公司员工身心健身与幸福意识得以提升,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增强了对企业的认同。除这些主观指标有较好的改善外,还有力推动了企业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公司连续多年实现安全生产“双零”目标,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经营指标,员工的收入连年稳定提升,员工的流失率逐年下降。

综上所述,纵观当今一些优秀企业,能吸引住他们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原因是企业除了给员工经济收入报酬外,还满足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感受到的尊重、友谊、关怀、个人价值及获得的学习机会、发展空间等。由此可见,关爱员工、理解员工,帮助员工缓解心理问题,强化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员工满意度,提升员工幸福指数,已成为当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的相关论文

一是建立团队间的互信。如果管理者想让团队有效,首先需要在团队成员之间营造相互信任和尊重的氛围。管理者需要认真的询问自己“我相信他们吗?他们相信我吗?我们如何建立互信?”管理者需要反思的是,当前组织中的各种文件、规章制度,是为了推动发展制订的,还是因为对他人缺乏信任而为了约束他人行为而为?信任不是口号,它更像一朵娇弱的花朵。团队内的信任需要花时间、精力去培养。建立很难但摧毁它却非常容易。伟大的团队中,所有成员都会彼此信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人还会发现彼此的优点和弱点,这将帮助他们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开展既定的行动。二是相互主动支持。在团队中,当你彷徨无助的时候,有人主动站出来伸出援手。团队合作、亲密关系由此开始发芽。在有效的团队里,团队成员间相互之间包容各自的不同,并且愿意支持、保护其它成员、维护各自的自尊,是很好的粘合剂。管理者需要学习的是,可以做什么使得这种氛围得以建立并长久发展。三是让组织与个人目标合二为一。管理者的责任之一,就是让组织与个人目标合二为一。所以,为了让大家有目标感,必须要和团队成员说清楚做什么、如何做。甚至在有些关键时刻,还要说清楚为什么做。因为只有团队成员清晰共同目标时,才能够保证团队在具体的挑战下存活下来。如果目标本身是模糊的,团队就很难形成推动目标达成的动机和承诺。在这里还要注意到目标的本质。管理者要思考,目标背后要传递什么信息?这个目标是能够鼓励团队成员发挥潜能的吗?还是会让大家觉得失望与不安全?这将决定着团队成员的投入。

现如今,社会各行业企业对员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经济体系,人们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上需要变化,内容上需要丰富, 方法 上需要改进。由此,从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角度去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上的必要就凸显出来。

关键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员工 心理健康教育

一、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分析

“日前,由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生命时报社主办的‘2011 中国企业员工健康行’活动,该活动从5 月6 日启动,历时136 天,由来自营养、心脑血管、心理和急救等领域的百余名专家,走进北京、武汉、上海等30 座城市的50 家全国500 强企业,面向企业员工开展了 健康知识 讲座以及健康调研活动,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企业员工身为家庭和社会的双重支柱,压力使其身心受到很大的影响。身体方面,员工最大的困扰来自‘疲劳’和‘失眠’。心理方面,的员工有过‘烦躁’情绪,的人感受过‘焦虑’,的人觉得‘抑郁’ ”,这些反应出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格局不断调整,各种社会思潮风起云涌,价值观念日益趋向多元化,这些社会发展的变化,使得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节奏明显加快,竞争的日趋激烈导致员工的压力增大,各种心理问题也大幅度增加,在这样的情况下引起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策因素

外部大环境

金融危机后企业面临的挑战,部分员工对市场竞争感到畏惧和害怕,从而影响工作状态和情绪。如今全球化经济背景下,企业面临着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想立足,就必须面对行业竞争,这一竞争压力当然会转嫁到企业员工心理上,员工表现出对企业发展自信心不足。在其他很多发达资本国家,市场转型花费了300 多年的时间,而我们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的这仅仅三十几年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的变化,人们的心理不适是可想而知的。

内部小环境

随着大环境变化,企业重组改制是大势所趋,部分员工因为改制认识模糊不清,出现失落感和忧虑感。企业整体改制,员工从“国家的主人”变成企业的雇员,工龄没有了,待遇没有了,心理失落感油然而生。企业中部分管理制度改革如企业薪酬制度,上岗制度等,按岗定薪,竞争上岗这些给企业员工的利益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样的反应在国有企业的老员工中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是家庭的顶梁柱,肩上的担子很重,心理的压力就会导致员工在工作中的积极性迅速降低。

在新兴的非国有企业中虽然很少出现像国有企业那样的心理落差产生的心理问题,但是它也有其不同之处,很多员工大多数是80 后甚至是90 后,他们是企业的中坚力量,多数是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轻松,思想更加活跃,在家庭里备受宠爱,在学校里备受呵护,具有很强的个性,而且刚踏入社会不久,在理想与现实有很大冲突时,他们没有很好的抗压能力,如富士康公司出现的“十三”连跳,全部是青年员工,企业中青年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一时之间成为关注。

2.个人因素

员工的一些个人问题,如恋爱、婚姻家庭、子女教育、个人心理及生理问题。虽然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却是影响员工心理健康的和情绪的重要因素。诸如员工因为身体原因,在工作中可能就会相应出现违章、违纪,我们不能发现其真实原因,不能及时了解情况时,仅仅就是直接这种行为进行追责,员工就会因为被领导批评而产生情绪低落,倘若该员工本身是性格内向型,他也不予沟通,就容易性格更加孤僻,如不及时调整,则容易酿成大祸。

3.其他因素

如员工与他人人际关系因素、员工工作安全因素、员工工作突发问题影响因素等。员工因为某种冲突和矛盾造成紧张关系,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员工因工作环境是否安全矛盾心理影响工作精力,员工因各类社会问题,临时突发各种问题也容易导致精力分散。特别是工业企业的一线员工,担心出现事故影响企业形象,这种紧张的情绪往往更加容易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这种心理很大程度地影响工作精力和注意力。这种情况会让员工紧张情绪产生,还有员工因为某种原因,与服务对象、同事、领导发生了矛盾和冲突,造成某种紧张的关系,这也会产生心理问题和压力,导致工作受到影响。

二、员工心理健康教育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缓解员工的心理压力、促进员工的心理健康、实现员工的心理和谐成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向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搞好企业经营活动的有力保证。在以往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在教育内容上注重政治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当成对员工进行教育的一种政治手段,在教育的方法上,主要采用宣传和“填鸭式”灌输手段对员工进行说教,在一定时期内的确发挥过重要的作用,但是在面对社会各方面的改革的展开,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方面的激烈竞争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思想压力和心理压力,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改变以往旧的方式方法,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改革和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朝着加强员工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去转型,这样才能符合时代的发展。

2.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需要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量大量增加,原有的价值观念被不良信息迅速渗透侵蚀,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的就是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适应新形势,现代社会员工面临利益问题时,更加容易趋利避害,及时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就变得尤为重要,可以使员工的道德观念从扭曲的边缘和功利化的趋势上回转。再者,伴随着企业改革发展,由于制度上漏洞和实际操作中的不公平做法,导致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存在收入不公的现象,人们产生极大的不公平感,甚至是愤怒。如果对企业中这些“相对弱势群体”关注不够,各种心理不良心理情绪不能得到正确的心理健康教育时,势必会影响企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引进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把工作的触角伸向被教育者的心灵,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积极化解他们内心的心理困惑,同时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像最近几年时有发生的上访事件,诸如“企业、事业单位军转干部退休待遇不公平”事件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就提出新的要求。

三、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改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1.转变思想观念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范畴。在日常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合理的安排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对员工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或者咨询,对重点员工进行重要援助,及时主动的给心理困惑的员工以必要帮助,建立员工心理帮助计划。

2.转变工作方式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氛围,密切联系员工,虚心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分析员工的心理需求,与员工产生共鸣,达到工作的目的。传统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以座谈、会议、 报告 等形式,先进这种“大而统”空洞式的经常被排斥,大多数员工渴望理解与被尊重。

3.引导正确宣泄

合理宣泄可以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形成健康心态。引导员工把受挫原因,痛苦等通过倾诉表达,或者企业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开通交流平台,让员工能有处探讨和交流,帮助员工解疑,这样的互动能让员工与企业领导者之间沟通增加。

4.普及心理知识

让员工把握基本的心理学科知识,基本原理,把握健康标准,提高自身认知能力,增强自我调试能力。思想政治教育者也可以根据不同员工的心理状况,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要深入员工的内心,才能个好的了解和理解员工的思维活动。

建立心理档案

定期开始心理健康测评和问卷调查,及时了解掌握员工的心理状态,解决心理和行为问题。建立员工心理档案时将每名员工的家庭情况、工作情况、收入情况一一记录在册,解决员工信息不畅的问题,及时观察员工的心理活动,根据员工表现出来的个性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周评. 心理资本视角下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02:40-43.

[2]蒋明全. 企业心理健康教育探索[J].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学报,2008,03:102-104.

[3]吉明明. 员工心理健康教育是 企业 文化 的基石[J]. 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12:396-398.

摘 要 电力企业作为我国最重要的企业之一,其发展的水平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员工作为企业中的重要一员,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又直接影响到电力企业能否正常运行。近些年来,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也就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员工心理健康的安全隐患,员工一些不健康心理会对国家电网的稳定运行造成重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探讨,分析对电力企业发展的影响,旨在使电力企业能够更加稳定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关键词 电力 企业 员工 心理健康

前言:

通常所说的心理健康就是指员工的身心和社会等各方面都处于最好的状态,由于电力企业属于一种特殊的企业,尤其对于安全的要求非常高,加强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随时可以应对突发事件。所以,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加强管理,使员工能够处于心情舒畅和轻松的环境下,这样可以增加员工的工作兴趣和积极性,从而也能大幅度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文章 中重点介绍了当前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状态、加强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 措施 。

一、电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现状

(一)员工的幸福感指数降低

幸福感指数指的是一个人的身体和心理的满足程度。当前在我国电力企业中存在着员工幸福感指数降低的现象,也就是员工感觉到身体和心理都比较疲惫,这样一来就会出现许多员工的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较差,不能够很好的适应岗位的需要,严重的还会给电力的运行带来安全隐患。身体的疲劳会使员工出现体力透支的现象,从而不断衍生出来各种疾病,这严重影响到了电力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样,员工心理对于工作不满意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效率,对于企业的发展也会造成很多不利的影响。

(二)员工存在抑郁的倾向

据不完全统计,在当前的电力企业工作的员工部分出来了出现了抑郁的倾向,而且这个比例在不断扩大。通常抑郁倾向主要表现为员工的睡眠效果较差,缺少了工作的积极性,食欲不振,对于事物的兴趣渐渐减少,对于生活和工作失去了原有的信心,没有了希望,情绪出现严重抑郁的现象,与同事的沟通也变得越来越少,这样长期发展下去,既会对员工造成伤害,也会对企业造成影响,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三)员工出现职业倦怠的状况

部分员工由于长期从事某一职业,非常容易出现消极倦怠的情况,员工在工作中难以找到对自己的认同感,使员工缺少工作的兴趣,对于工作最大的感觉就是疲倦。同时导致心理压力过大,由于某方面的责任和生活因素的影响,需要员工时刻保持警惕的状态,因为稍出差错就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这样长期下来,员工就会对于电力企业的这个岗位出现倦怠的心理,对于电力企业的工作环境比较反感,长此以往,不利于员工的自身发展和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增加企业的效益

做好对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有利于帮助员工树立健康的意识,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使员工的心理压力能够得到有效的缓解,让员工能够保证以最充沛的精神面貌和健壮的身体素质来工作,有效地提高工作的效率,使企业的效益得到最有效的提高。同时也能够也能够消除不安全的因素,保证企业安全稳定的发展,企业的员工凝聚力也能够有效得到提升,员工齐心协力,就会提高企业的综合能力,使企业具备更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加强对于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也能够使员工的心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员工会逐渐在工作中找到自我,找到时间人生价值的目标。企业的这些做法会让员工增强对于企业的归属感,有利于企业更好的留住专业的人才,保证了企业的人力资源正常运行。有利于增强企业的信誉,减少员工对于企业的不满意程度,使企业走上人文化的道路,逐渐树立起企业的良好形象。

(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加强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管理,一方面,能够让员工心理压力减小,达到心理上的基本的和谐,让员工有精力和能力去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家庭的不和睦,避免了员工的心理迷失,预防了家庭不和谐事件的发生,对于家庭的团结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另一方面,员工受到了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导,员工就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投入更多的热情和精力到工作当中,使电力企业稳定安全的运行,同时提高了生产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社会的不安全因素,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保证了电网的正常运行。

三、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具体措施

(一)公司应该加强对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解答

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的管理,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培训和讲座,或者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员工的心理状况,同时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估,对于存在问题的员工进行科学的疏导。企业最好经常开设相关方面的专题讲座,让员工的心理能够经常得到正确的指导,同时也使员工加强对于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公司也应该设立专门的部门,有专业的人士来为有需要的员工进行心理上的问题的解答,使员工不必为了心理问题而犯愁,保证员工的心理问题能够有效和及时的解决。只有企业考虑周全,使员工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时候能够有效解决,才能够使企业的员工心理健康管理更加有效,从而真正做到企业和员工的共赢。

(二)公司应该加强员工工作环境建设

员工工作的环境对于员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加强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应该注重对于员工工作舒适度的改善,企业可以增加对于员工工作环境的投入,优化环境,对于工作环境的装饰、空气和绿化等都应该进行提升,让员工能够在舒适和温馨的工作环境中完成每一项工作。同时企业应该加强对于员工休息的环境的建设,比如一些咖啡室或者阅览室等,让员工在工作之余可以放松自己的神经,从而使员工的大脑能够得到有效的缓冲,以全新的面貌投入到工作中。公司也应该提倡和谐、快乐和包容的理念,让员工都能够以和谐、包容的态度去互相面对,增加企业的和谐。

(三)加强对员工的心理援助工作

企业中的员工心理健康存在着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员工平时缺少必要的心理援助。企业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来帮助员工,比如企业可以更多的提供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制定相应的关爱员工计划,比如定期为员工开一个问题解决会、发放节日福利、对生病的员工进行关怀等,这样可以让员工的心理压力大大减小,同时有了企业的心理援助,能够让员工能够更加健康的去面对生活和工作。企业帮助员工去解决更多的问题,解除了员工的后顾之忧,这样,员工也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到企业的发展中。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种种原因的限制,所以当前许多电力企业的员工在心理健康方面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既影响员工自身心理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于电力的稳定安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很容易危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所以,这就要求各部门要引起对于电力企业员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对于存在问题的员工应该加强对于心理的疏导,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对于员工心理素质的培训,使全部员工能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更够更好的为电力企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慧林.提高企业员工心理管理的质量和效果[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08).

[2] 周廷操.浅论员工心理健康保健[J].商场现代化,2006(13).

[3] 梁金浚. 企业管理 中的心理管理[J].经营管理者,2009(16).

摘要:健康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正常、关系协调,内容与现实一致和人格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本文论述了心理健康管理的意义,分析了现代企业员工当前面临的心理问题,归纳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提出了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心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

0引言

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主要是为了帮助员工排遣心理情绪,缓解工作压力,改善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积极性,有效处理同事关系。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通过对员工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以最健康的心理状态工作。

1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意义

长久以来,人们往往关注生理上或躯体上的疾病,而忽视了人作为社会主体,对社会的适应和感知。随着社会发展,环境的不断变化,竞争和压力增加,个性张扬得不到释放,加之企业、单位的改制,员工心理承受已到了极限,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员工心理表现为紧张、压抑、没有信心、缺乏斗志、意志力薄弱等不良心理状态,由此产生的后果为工作效率下降、事故增加、企业成本增加。因此,舒缓员工的心理压力、实现心理畅通,已成为现代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工作的新内容。第三届国际卫生大会认定心理健康标志是:“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做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对企业员工作进行心理健康管理总的目的是:疏导和帮助员工树立良好心理、提升企业文化、提高企业效益等。有效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能为企业和社会都带来效益。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使员工心理压力处于最佳状态,身心健康、精力充沛、士气高涨、干劲十足;通过对员工进行心理辅导,摸清员工心理状况,人力资源管理者及时处理员工心理死角,消除可能防碍员工绩效的因素,提高企业劳动生产效率,进而增加企业内部凝聚力,推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保护企业人力资源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可以直接和员工沟通,了解员工心理动态,引导员工心理方向,解决心理矛盾,帮助其激发潜质,实现自我,强化员工敬业精神,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员工感到企业对他们的重视和关心,使员工心灵有归属感,吸引更多的优秀员工,留住人才,减少人才流失,从而降低人力资源风险,保护企业的人力资源。

减少社会负担,保护家庭幸福通过对员工实施心理健康管理,达到缓解心理压力、促进心理健康、实现心理和谐。通过心理健康辅导,使员工意识到自己社会成员的身份,担负起社会、家庭责任,能及时阻止员工心理方向迷失对社会和家庭造成伤害的发生。

2员工的主要心理问题

员工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管理因素、人际因素、工作因素、生活因素等。如不及时对心理问题科学疏引,不仅对个人心态产生影响,还会影响到个人事业,而且对企业的效益产生很大影响。①管理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在国企改制的大潮中,多数职工能够追赶社会发展的步代,认识到改制势在必行,积极乐观对待。但也有职工认为原来的工作岗位没了,待遇变了,身份置换了,“优越性”、“稳定性”不存在了,他们迷茫,不知所措,失落,愤闷,严重影响他们的工作情绪和思想动态。②人际关系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通过调查发现,单位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上下级的沟通等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首要问题。有调查表明,在现在白领 离职 原因中有75%与人际关系压力有关。③工作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工作本身会给员工带来紧张和压力感,还有对职业生涯前途的担忧以及对工作环境变化的适应,以及家庭矛盾等所导致的负面情绪而引发的烦躁、顾虑重重等心理负担和压力。此时员工对工作远景失去信心、对工作缺乏热情、工作效率低,只是为工作而工作。加之晋升遥遥无期,前途迷惘,表现出懈怠、沮丧等情绪。④生活因素带来的心理问题。员工家庭负担过重,对某些社会现象不理解,会导致他们出现偏激行为,心灵扭曲、抑郁、不满,造成不应有的财产损失、身体伤害和家庭解体。员工处于这种状态,势必会造成工作质量低下,办事效率降低。

3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内容

目前员工心理健康与企业效益二者的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开始采用人本管理。与企业实际相结合,实施的心理健康管理工作大致可分为:①采用专业的心理健康调查方法了解员工心理现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②通过张贴印刷资料、讨论、讲座等形式宣传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使员工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③改善员工工作环境,丰富员工的工作内容,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加强团队建设,消除问题产生的诱因。④通过职业心态、情绪管理、协调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培训,帮助员工学会自我解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管理者提高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技术,协助员工解决心理困扰。⑤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4员工心理健康管理的措施

①加强人力资源培训。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员工工作技能,使员工工作能得心应手,减少工作能力带来的压力;聘请资深心理专家现场讲座,普及 心理健康知识 ,使员工学会运用心理学知识化解不良情绪,自我调整。②提高员工待遇,提供生活保障。企业要完善薪酬制度,为员工提供有竞争优势的薪酬,增强员工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功的成就感,真正起到薪酬的心理激励功能。在员工遇到生活困难和 其它 特殊情况时给予额外的带薪假期等。③改善工作环境。1)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给员工提供优美的工作空间,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在工作当中,插播背景音乐,给出员工工间操时间,可以达到减压目的。2)组织集体活动,举办全员运动会、歌咏比赛、书法绘画展等,在企业成立员工娱乐 爱好 团体。企业领导参与集体活动,与员工进行面对面的互动,谈心,使人文关怀深入人心,让员工快乐的心情延续到工作中。④增加员工心理收入。在工作中,增加员工精神奖励。一声问候,一次握手,一句祝福,都会对员工产生心灵的振动,达到细流无声的激励效果。从而员工的心理得到安抚,工作情绪高涨,工作效率提高。

5结语

以人为本已写入我国宪法,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更是深入人心,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必须从关心员工的心理开始。员工健康就是企业的财富,企业关注员工职业心理健康是一种新的“精神福利”,这样做不仅给员工带来好处,也会增加凝聚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1. 谈企业员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 公司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3. 企业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初探论文

4. 员工心理健康论文

5. 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6. 浅议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1、充分了解企业的员工。了解员工的出身、学历、经验、家庭环境以及背景、兴趣、专长等。同时还要了解员工的思想,以及其干劲、热诚、诚意、正义感等。知人善任,能使每个员工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给自己的员工足以考验其能力的挑战性工作,并且在其面临此种困境时,给予恰当的引导。2、聆听员工的心声。在企业的管理中,聆听员工的心声,也是团结员工,调动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一个员工的思想除了问题,会失去工作热情,作为管理者,应耐心的得去听取员工的心声,找出问题的症结,解决问题或耐心开导,才能更有助于管理目标的实现。3、淡化权利,强化权威。对员工的管理最终要落实到员工对管理者,或下属对上司的服从。这种领导服从关系可以来自权利或权威两个方面。管理者地位高,权力大,这种服从来自权力。管理者的德行、气质、智慧、知识和经验等人格魅力,使员工自愿服从其领导,人格魅力形成的权威比行政权力更为重要。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