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得问导师和相关工作人员1.考生需于2021年5月29日前登录《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为)》,按照要求进行实践课程(论文)报名,逾期不予受理,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2.考生需于2021年5月29日前(以邮戳为准)将两篇新闻作品原件(新闻作品必须刊登在有正式刊号的报纸上,题材、字数、时间和作者先后顺序不限)、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书复印件(切勿寄原件)、《新闻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申请回执》、报考课程截图等材料,用挂号或EMS特快专递(不得用平信,以免遗失),寄交南京市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办公室鄢放老师收(电话:, 邮编:210097),请详细、工整地填写本人的姓名、详细通讯地址、联系电话、邮政编码等内容。逾期或书写差错不予受理,后果由考生本人负责。3.考生需于2021年6月16日-18日,登录“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网上信息系统”(网址为),查看论文报考审核结果,审核通过的考生请于6月18日前将论文指导、答辩费200元通过报名网站电子支付系统进行支付(支付过程出现问题请联系银行电话)。考生必须同时履行以上3项手续,报考才算成功。
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论 文 选 题 数码影像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与对策 当前新闻摄影记者工作状况调查与研究 新闻摄影记者职业特点研究 新闻摄影的内容与形式研究 当代政治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经济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体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文化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娱乐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当代教育新闻报道的弊端及对策 试析报纸发行量的信息不对称性 浅论报纸发行定价与发行量的辨证关系 对《环球时报》经营模式的一些思考 地市级党报的广告经营初探 试论电视新闻的传播符号 网络新闻传播中的图片 论新闻传播者的现代意识 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探析 我国数字电视发展的盈利模式探析 我国动画产业发展思路探析 中国媒介购买公司发展历程探究 电视公益广告的创意分析 “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分析 直接引语在新闻写作中的作用分析 细节对导语写作的重要性探析 我国党报生存策略分析 梁启超新闻思想对当今传媒的启示 中外讣闻报道的对比分析 从"超级女声"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定位 从"制播分离"看电视媒体的经营策略 我国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梁启超(或其他名报人)办报思想研究 网络新闻目前发展中的瓶颈及对策 试论时评的发展脉络及趋势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改革研究 中国电脑游戏产业运营前景探析 博客现象研究 中国网络知识产权现象及前景分析 网络新闻编辑与报纸编辑比较分析 网络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中国网络电视的现状及前景分析 网络流媒体技术发展研究 报纸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电视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网络媒体受众心理研究 媒体受众心理的比较研究 针对受众的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等个人特征的传播效果研究 论我国农村文化市场的构建与培育 对新闻娱乐化的辩证批判 专业频道细分化与反细分化的竞争对策研究 论我国传媒集团的产业与发展对策 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论方言电视节目的兴起 报纸经济报道的可读性研究 科技报道中存在的非科学现象研究 《南方都市报》时评版研究 论网络传播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新时期典型报道发展研究 国内报纸新闻报道中的女性歧视问题研究 党报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专业期刊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电视栏目营销的问题与对策 "超级女声"营销得失论 试析经济新闻的"物化"与"人化" 谈新闻采写中的人本理念 试析解读新闻中的"解" 论工作通讯的"研究性"趋势 新闻发现与综合新闻 工作报道与时政新闻 电视新闻评论的媒介特征与体裁特征 试析生活服务类报纸的"看点"与品位 谈文学期刊的时尚趋势 论后发都市报竞争战略 传媒发展与媒介经营管理人才 大众化报刊的定价策略分析 频道品牌战略与电视发展 网上消费群体和购买行为分析 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互补与整合 论采访的技巧 评析新闻娱乐化现象 新闻标题中的语言艺术 新时期新闻评论的文风 本专业选题要求紧靠新闻学专业课程体系,选择本专业或者相关专业进行论文书写。以下选题供参考,希望大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选题与写作,特别强调的是本科选题不要太大。 001 记者社会责任论 002 评“用事实说话” 003 当前经济报道得与失 004 论报刊的市场化 005 谈报纸的批评报道 006 试论新闻的真实性 007 论新闻的指导性 008 试论报纸的服务功能 009 舆论引导之我见 010 试论报刊的舆论监督 011 新闻传播效果论 012 马恩新闻思想研究 013 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014 刘少奇新闻思想研究 015 近代新闻思想研究 016 晚报与日报比较谈 017 论当前我国新闻记者的素质 018 中外新闻思想之比较 019 论新闻客观性 020 新闻传播技术和新闻报道 021 《都市快报》之我见 022 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023 邵飘萍研究 024 韬奋研究 025 范长江研究 026 旧中国的百科全书??《申报》研究 027 浙江新闻史研究 028 建国以来新闻史专题研究 029 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研究 030 邸报、京报、小报的研究 031 近代外报研究 032 维新报刊研究 033 近代新闻业务研究 034 五四“四大副刊”研究 035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研究 036 《申报》、《新闻报》、《大公报》研究 037 鲁迅、邹韬奋、范长江、斯诺现象研究 038 中共各个时期新闻事业研究 039 国民党各个时期新闻政策研究 040 略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深远意义 041 大众化报纸研究 042 十九世纪廉价报纸成功的原因 043 美国著名报人和报纸研究 044 客观报道、新新闻主义和精确新闻学评析 045 西方著名新闻媒介研究 046 略论西方报刊自由主义理论 047 简评社会责任理论 048 《纽约时报》(《泰晤士报》)的走向 049 西方报纸商业化(或垄断化)之我见 050 试析鲁珀特.默多克的经营特点 051 竞争中的美联社(或路透社) 052 报纸与网络 053 新闻记者的调查研究 054 新闻采访与一般调查研究异同论 055 记者的新闻敏感 056 试论记者的观察 057 记者的道德修养 058 记者的知识结构 059 采访心理学研究 060 试论记者工作的任务 061 采访技术初探 062 略谈采访如何深化 063 记者的资料积累 064 名记者采写经验探讨 065 略论新闻导语 066 新闻背景初探 067 新闻结构探讨 068 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艺术 069 略论人物通讯 070 工作通讯写作与创新 071 浅谈通讯中的情节和细节 072 试论人物通讯中的情节与细节 073 试论新闻特写 074 调查报告的特点和写作研究 075 信息与新闻写作 076 试论新闻语言 077 略论通讯的特征及表现手法 078 新闻报告方式演进分析 079 科技新闻与人文关怀 080 通讯写作新样式初探 081 批评性事件浅议 082 试论“倒金字塔”结构在当今新闻写作中重要作用及改进思路 083 重视自身规律,把握社会对信息需求的丰富性??对短新闻报道方式改革的一点思考 084 试探阐释性报道中动态信息的契机作用和强化方式 085 发挥栏目优势,“短、精、快”写述评新思路初探之一 086 专业知识、思辩能力、人情味??试论体育新闻的深度报道 087 科技报道主体的受众意识对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 088 对新闻背景的哲学思考及背景材料运用方式初探 089 试论访谈式报道之“观点与材料结合”的独特性 090 不同专业报道之背景材料运用原则比较谈 091 复合型人才、专业化文笔??对首届“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重要成功点之理解 092 专栏记者的哲学修养和政治品位??由李普曼想到“政治家办报” 093 穆青“时代典型采写思路”给今日记者的思考和启示 094 访谈式专题报道发展前景及隐忧 095 试论评论的选题 096 评论写作的情理与文采 097 谈小言论的特点与写作 098 报纸短评初探 099 报刊署名评论特色小论 100 试论评论语言的形象化 101 评论写作论证的技法 102 略论杂文的形象性 103 王韬政论的特色 104 梁启超的“时务体”风格刍议 105 试论新闻评论的历史沿革 106 广播电视评论专题研究 107 新闻编辑的功能 108 近几年报纸版面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109 新闻编辑与受众心理 110 集纳专栏研究 111 试论编辑技巧 112 新闻标题制作的原则与艺术 113 编辑与作者关系研究 114 新形势下新闻编辑素质的嬗变 115 网络传播对新闻编辑的影响 116 编辑策划研究 117 编辑与受众关系研究 118 略论广播新闻的优势和弱点 119 试论广播新闻的语言 120 采编播合一是广播新闻改革的趋势 121 电视新闻如何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122 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初探 123 试谈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主持人节目 124 电视新闻的声画合一与解说词写作 125 广播电视舆论作用初探 126 广播电视新闻现状与趋势 127 电视对社会文化与心理的影响 128 分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29 电视隐性采访的是与非 130 电视评论节目的特点 131 论“焦点访谈”的权利与权力 132 广播电视受众观念变化之我见 133 网络传播对传统媒介的影响 134 电视该如何加强节目的互动性 135 电视谈话节目的人际性问题 136 形象性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137 电视评论节目的主客观兼容性问题 138 广播电视新闻导语写作特点研究 139 爱德华.默罗与现场直播 140 BBC的体制改革对公共广播电视的意义 141 CNN对我们的启迪 142 广告学原理研究 143 广告传播研究 144 广告运动研究 145 广告策划与创意 146 广告心理学研究 147 广告文案写作 148 广播电视广告制作 14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规 150 消费行为学研究 151 市场营销与广告 152 广告效果调查与测定 153 公共关系学专题研究 154 名牌战略研究 155 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56 中国广告市场法要素关系现状分析研究 157 21中国广告发展趋势研究 158 老年消费市场研究 159 广告管理与广告法制建设 160 公共汽车上的平面广告研究 161 广告中商品文化的传承研究 162 从“不买的消费者”一说看广告产品的定位 163 广告内容的编排与人们的认知规则 164 阈下广告的原理与应用 165 消费者的决策研究 166 广告人的情感体验与广告作品的情感诉求 167 广告效果测量方法之我见 168 自我意识与人际交往 169 群体压力与采访报道之方法 170 从众心理与逆向思维 171 媒介公共关系研究 172 媒介受众调查研究 173 公益广告研究 174 媒介全员公共关系 175 新闻媒介形象的传达 176 媒介形象的确立与塑造 177 报业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178 广播电视业经济现状研究 179 传媒集团化研究 180 传媒组织管理研究 181 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182 传媒领导人类型研究 183 我国媒体经营特色研究 184 西方传媒集团发展历史研究 185 中西媒体经营理念研究 186 媒体的垄断与竞争 187 发行研究 188 媒体整合营销战略研究 189 传媒现代化研究 190 中国传媒大扩版、改版机制分析 191 产业化研究 192 媒介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 193 媒介定位与细分市场 新闻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参考选题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2、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3、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4、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5、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7、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8、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9、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10、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11、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12、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13、浅谈工作通讯的指导性 14、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15、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16、新闻评论的社会作用 17、无产阶级新闻评论的特点 18、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19、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20、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21、著名女记者节目主持人法拉奇成功奥秘探析 22、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23、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24、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25、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26、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27、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28、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29、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30、四个媒介的广告特性比较研究 31、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32、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33、谈广播节目设置 34、关于广播语言特色的探讨 35、广播节目编排艺术 36、论广播(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正是由于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议论,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在1996年引起学界高度重视。李启在《试论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定位》中作了专门探讨,认为“大众传播学、传播学和新闻学都是独立的学科,它们在研究的重点(对象)和研究方法上都有所不同,提供的知识和理论也不同,因而相互之间不可能取代。”“传播学同新闻学的关系,可以定位为传播学是一门同新闻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科学。”[9] 1996年5月8日,《新闻大学》编辑部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部分师生与上海外国语大学新闻系教师,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举行专题研讨会。“会议在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研究作了一番简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区别,着重探讨了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并预测中国新闻学发展的前景,就如何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传播学提出建议。”不过,对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会议“没有得出统一的结论性意见,但是,从中大家都感觉到传统新闻学教学与研究的困境,更看到传播学在我国已站住了脚跟。” [10] 由于“传播学会不会取代新闻学”这个问题悬而未决,学界在如何对待传播学的问题上先后产生了对立的看法。一种是倡导主张借鉴、吸取传播学来改革、发展传统新闻学;一种则是强烈批评传播学对新闻学的“侵占”乃至“一统”天下。 1998年,李良荣、李晓林在《新闻学需要转向大众传播学》一文中提出:“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不单是一个理论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新闻学的发展与借鉴大众传播学的要求愈来愈紧迫”,“借鉴大众传播学的优秀成果是新闻学的当务之急。”对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哪些内容”来“为己所用”,文章说:“首先,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核心内容受众理论”;“其次,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的效果理论”;“最后,新闻学需要吸收大众传播学中有关媒介经营理论”。[11] 从字面上看,“新闻学转向大众传播学”这一表述很容易被解读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然而,作者的本意是吸取大众传播学的有关理论来改革和发展传统新闻学。应当说,这种思路是从80年代中期以来就有的一种主流思路。正如吴廷俊所说:“1984年至1988年,中国传播学出现一次高潮。‘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导入西方传播学,吸取传播学中的合理内核,改造中国传统新闻学,这是当时大多数研究传播学人士的想法。” [12] 2001年,李希光在一篇文章中慷慨激昂地发问:“新闻学教育是培养埃德加·斯诺还是培养施拉姆?是培养一个健全的民主法治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家和舆论监督者还是培养象牙塔里的传播理论家?……”李希光认为,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的前途不是掌握在新闻学专家和学者的手中,而是掌握在传播理论家手中,其结果是用理论传播学抹杀新闻学的特点和价值,使新闻学枯萎下去”;而“用传播学那种经院式的教育模式一统新闻传播院系,将会影响新闻院系与主流媒体业界的关系”。“但是今天,不幸的是,新闻传播学教育正在掉进传播学的理论陷阱里”。[13] 李希光的这些批评,点燃了新世纪以来国内学界 “声讨”传播学的炮火。后来有论者呼应说:“传播学成为了近几年来新闻界最为时尚的新闻术语,以至于一些年轻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断言道:未来的新闻将是传播学取代新闻学。这种新闻学消失论乃至于成为了一种时髦,在许多人的嘴里传播着。”“在这样的学术理念下,新闻学渐渐模糊着自己的本质,甚至有被传播学所取代的趋势。”[14] 有学者认为,李希光的文章“失之偏颇”,“但问题却很尖锐,可惜没有形成讨论”[15] 。其实,回应是有的,不过没有指名道姓。2002年,张骏德发表《简论中国传播学与新闻学关系》一文,认为传播学的引进“对中国的学科建设尤其是中国的新闻改革”产生了“两大方面的积极影响:一是促进了中国新闻观念的更新与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的新闻改革”;“二是促进了新闻学的学科建设”。“因此,在新闻院系中设立传播学课程很有必要。有人担心,目前的新闻教育中出现了‘用传播学统一新闻教育天下’的倾向,担心‘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会导致新闻教学的失败。这实际是一种杞人忧天现象。目前教育界确实存在某种一哄而起办传播学系(专业)的泡沫现象,但这与用‘传播学代替新闻学’是两码事。正规的新闻学教育仍坚持着它的传统特色,而加进了传播学教育的内容,更有利于新闻人才的全面发展。”[16] 这些论述,显然是针对李希光的。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看下(新闻传播科学)期刊里面,看下别人是怎么选题的,你参考借鉴下
你应该说一个大概想写的方向哦!!例如直播、新媒体、自媒体、短视频、网红、网红经济、突发新闻报道、热点新闻事件(当年比较热议的事件)等等,这样我可以针对每个方向再给你量身定制题目!!!!!
现在我就给你推荐几个吧:
城市品牌的电视传播,以《魅力中国城》为例
报纸经济报道的瓶颈与突破初探
碎片化传播对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
党报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具体党报为例
浅析电视纪录片的平民化和故事化创作趋向
电视媒体媒介融合研究——以某一电视台为例(从芒果TV的崛起看电视媒体与网络媒体的融合)
群体性事件中基于新媒体的流言传播现象考察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1、文艺学美学方法论视角下的电视新闻节目研究2、自媒体新闻传播对传统新闻传播的冲击及影响3、民生新闻报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4、浅谈中美新闻教育的源流关系--以“密苏里模式”对中国新闻教育的影响为例5、“互联网+”时代新闻档案管理与创新6、勇于担当 坚持创新--浅谈市县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创新7、小议电视新闻制作的逻辑结构8、从两张新闻图片的热转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9、浅谈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的情绪管理素质10、如何把好手机报新闻的采写关11、新闻采访写作课教学改革初探12、新闻传播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13、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4、新闻真实性受到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影响略论15、农村广播新闻节目的采编概论以上新闻学的毕业论文题目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提供一些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选题其实可以从它研究的三大板块来看,其次新闻学不止新闻,还结合了传播学、广告学、电影学、公共关系等学科的知识,也可以从这些方面入手。新闻理论创新,新媒体时代,许多传统的理论都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急需创新和改进,对于本科生而言,创造一个新闻理论显然太难了,但是你可以看别人的理论啊,比如沉默的螺旋理论,它的主要基础就是出于恐惧心理做出的选择,但是新媒体时代还这样吗,这个理论有哪些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都可以来写文章。其次新闻史,这方面有两个写作方法,一是用史料堆积,然后提炼观点发现创新点,这需要很大的阅读量。或者是带着主观思想去研究,比如陈力丹老师的《外国新闻史》就提出了十个问题来研究,带着问题去研究历史。最后是新闻操作,这方面就是业界,新媒体时代肯定传统的编辑操作不能满足了,那有什么改变吗,这就需要去探索和总结了。
个人认为,论文的选题应注意这么几点:选择自己的专业领域或熟悉的领域进行选题,这样你才有话可说且得心应手。论点要新颖,要有自己的观点,并且观点必须明确,不可含糊不清。作为新闻学,可以写当下的热点啊。
新闻学的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20字,应以最恰当、最简洁的词语反映出新闻学论文的主旨。下面我将为你推荐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一) 1. 中原摄影与中原 文化 2. 广告 摄影表现的难点与攻克途径 3. 广告摄影与新闻摄影异同 4. 论灾害报道的社会功能 5. “虚拟世界”与媒介环境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6. 英文报刊的特点分析(或相关研究) 7. 解读虚假广告现象 8. 古文基本功与新闻学子的发展“后劲” 9. 呼唤绿色收视率 10. 论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区别 11. 谈采访中提问的技能与技巧 12. 旅游广告策划 13. 招商广告策划 14. 服务广告策划 15. 汽车广告策划 16. 地产广告策划 17. 化妆品广告策划 18. 饮品广告策划 19. 食品广告策划 20. 服装广告策划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二) 1. 论隐性采访的优势 2. 传媒中健康资讯对女性的负面影响 3. 广告创意中的幽默表达 4. 广告中的“性”诉求 5. 访谈节目在我国的发展及走向 6. “假日报纸”新闻误区浅探 7. 论科技新闻报道的贴近性 8. 论广电从业者的角色错位 9. 中外言论写作风格比较 10. 社会阶层与广告、产品定位 11. 路透社成功运作之探析 12. 新闻集团媒体经营之探析 13. 权威信息来源初探 14. 谈“问题竞争谋者胜” 15. 消费角色与广告策略 16. 消费者态度形成和改变过程中广告的作用 17. 信息时代的公众媒体素养 18. 浅谈学习型媒体的建构 19. 学习对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影响 20. 对报纸版面设计趋势的观察与思考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三) 1. 节目主持人的的文化素质问题研究 2. 节目主持人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3. 我国主持人的优势及劣势 4. 节目主持人与主持人节目的问题研究 5. 发展主持人节目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6. 我国节目主持人素质的现状及发展的方向 7. 节目主持人应具备的素质 8. 网络广播与传统广播的比较问题研究 9. 当代广播传媒中发展新闻广播的重要意义 10. 广播传播中的文化问题研究 11. 我国广播节目和传播特色及未来趋势 12. 广播节目编辑艺术的探讨 13. 试论当代广播媒介中广播节目现代及发展变化 14. 试论广播宣传的“符号”特色 15. 中国电视频道专业化的现状和问题 16. 论主持人在名牌栏目形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17. 《百家讲坛》与《世纪大讲堂》比较研究 18. 电视民生新闻现象探析 19. 电视新闻隐性采访 方法 的运用 20. 天下风云—报人——XXX的记者生涯 21. 采访中的情感因素探究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四) 1. 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 新闻标题 3. 晚报“早”出现象 4. 都市类报纸的娱乐化倾向 5. 都市类报纸的“价格战” 6. 都市新闻的叙事 7. 报纸的扩版 8. 版面编排 9. 新闻策划 10. 深度报道 11. 经济新闻 12. 法制新闻 13. 新闻时评 14. 报纸广告 15. 记者的职业道德 16. 媒体的社会责任 17. 报纸的新闻舆论监督 18. 隐性采访 19. 新闻摄影 20. 虚假新闻 2017新闻学论文题目(五) 1、我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的缺失和复位 2、毛泽东新闻思想研究 3、邓小平新闻思想研究 4、刘少奇新闻思想对当代新闻改革的启示 5、中国最近十年的新闻改革 6、新闻失实的原因和新闻失实的防范 7、我国当前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表现和症结所在 8、略论我国当前的新闻舆论监督 9、论都市报新闻与党委机关报新闻的区别 10、论新闻媒体的负功能 11、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 12、论新闻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13、汶川地震报道研究 14、新闻类博客研究 15、发展新闻广播必要性的现实意义 16、邹韬奋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探讨 17、中西新闻评论风格之比较 18、后奥运时代的央视体育报道 19、地方新闻网站的发展策略研究 20、网络新闻标题与传播效果研究 猜你喜欢: 1. 有关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 2. 新闻学论文题目参考目录 3. 新闻系毕业论文题目 4. 传播学论文选题参考题目
亲亲 这个在百度上面搜索高考作文就会显示的哦
觉醒年代讲述的是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期间的事情,整个电视剧大概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相约建党。这部剧只要通过主人公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中国的先进思想分子,为中国的思想崛起所做的一些努力与奋斗。
刚开始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中国,他看见满目疮夷的中国,提出了20年不谈政治的口号,他认为从政治上来解决中国问题是不可行的,必须从国民的思想性,从根源性来解决问题,因此他在上海创办了《新青年》,唤起国民的觉悟,让国民从思想上认识到,我们要拯救这个国家,必须要改变思想,倡导民主与科学。《新青年》的影响极大,在中华民国迅速掀起了一股狂潮,知识分子争相购买他的报刊,阅读他的精彩的文章,一大批优秀的知识分子李和胡等也纷纷加入,进行《新青年》的同人编辑,将《新青年》不断的发展壮大。
但是在五四运动的时候,陈独秀逐渐意识到,仅仅只是从思想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20年不谈政治是不可行的,要想改变国民的思想性,必须要和政治所挂钩,只有人民大众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都参与到这个国家的改变之中来,才能真正的改变国家。前者是思想启蒙,后者是从行动上拯救国家。五四运动时期,先是学生崛起了,继而是工人,农民,全体人民联合起来,国民的民主觉悟提升了国民的爱国热情,空前高涨,因而我们说五四运动是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一个飞跃。
在第三部分相约建党中,因为逃避政府的追杀,陈李二人共同前往上海,在路途中,他们不断的看见从各个地方来的难民,他们被这个满目创意的国家逼迫的无法生存,看着他们满是沟壑的脸,陈独秀和李大钊流着泪相互约定,一定要建立一个属于我们自己的人民的党,让我们自己的人民能够有所庇护。正是在这一群有大爱的,有爱国之心的先进者的引领下,现在的我们才会拥有一个如此和平美好的社会。
电视剧《觉醒年代》于2021年2月1日首播,由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和安徽省广播电视局联合摄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承制,由北京北广传媒影视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传媒投资有限公司、优酷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和上海克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出品。
影视海报
《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历史必然性。
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杂志刊发了署名“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这部作品,在日后普遍被认为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篇巨作,同时,“鲁迅”这一笔名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
2021年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40周年。为纪念鲁迅先生,中国教育报特别邀请北京鲁迅博物馆常务副馆长黄乔生、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王涧、北京市语文教研员连中国3位嘉宾畅谈“语文课中的鲁迅”。
语文课本中的鲁迅
“100多年来,对中国文化有最深入理解的,鲁迅是第一人。”统编版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总主编温儒敏曾在采访中这样评价鲁迅。
编研教材是教材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育人育才的前沿关口,教材是很多人对世界认知的最基本途径。在统编版语文教科书中,鲁迅的文章入选篇目之多也是无可争议的“第一人”。
从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到小说《社戏》《故乡》《孔乙己》《祝福》《阿Q正传》,到杂文《拿来主义》……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历久弥新。
“青少年时期是人成长最快的阶段,我们需要用教材给学生的人生打下思想基础。鲁迅对中国文化的观察和思考,不是书斋里隔岸观火的学问,而是痛切的感受,是从生命体验中总结出来的人生智慧。”王涧深情地说。
“鲁迅是中国人无法回避的作家。”连中国认为,在迅速成长的青少年时期如果错过鲁迅将是一大憾事。而不关注文学家的鲁迅,学生无法步入思想家的鲁迅。连中国认为,鲁迅其实是一个有趣味、有童心的人,是骨子里充满幽默感的人。如果说鲁迅的杂文展现的是其作为战士批判性的一面,那么初中语文指定必读名著《朝花夕拾》让学生们看到的就是一个真诚、质朴、柔软的鲁迅,是鲁迅童心、好玩的一面。
“鲁迅有太多的好文章,教材要选择适合特定学段学生阅读的篇目,这对孩子们理解是很重要的。”黄乔生表示,过去大众熟悉的更多是鲁迅“横眉冷对”的斗士形象,现在教材中选入多种风格的鲁迅作品,让鲁迅的形象更为立体鲜活。
“教材编纂需要围绕课标,鲁迅的优秀作品很难做到一一收录。”王涧介绍,为弥补遗憾,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了高中选修教材《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其中为鲁迅先生的作品单独开设一章,选取了《狂人日记》《铸剑》《过客》等篇目,拓展学生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与探究能力,为对现当代文学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向更深处探寻的机会。
青少年为什么要读鲁迅
随着《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面世,“鲁迅热”又在当代年轻人之间流行起来。鲁迅的文字为何有着超越时间的魅力?百年后的今天,为何我们仍需阅读鲁迅?
“鲁迅是旧时代文学的结束者,新时代文学的开创者。”黄乔生说。鲁迅是中国古典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时期出现的大文学家,一生在写作和翻译事业上都有突出贡献。其文章中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学素养,同时也广泛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成果。黄乔生认为,《拿来主义》等文章是鲁迅留给社会的文化遗嘱,是对后来人的教导。我们把鲁迅的文章作为国民必读,是希望一代代孩子认识到,中国在文化艰苦转型的时代,像鲁迅这样的先贤们用他们的肉和血写就的文字弥足珍贵,无比感人。
王涧表示,鲁迅的作品始终关注着民族命运,这是其入选教材的首要原因,也是过去学鲁迅、现在学鲁迅、将来仍要学鲁迅的重要原因。“鲁迅先生是穷人和不幸者的代言人。”王涧说,从阿Q到祥林嫂,鲁迅作品中的主人公多是最贫困、最痛苦的底层劳动人民。鲁迅始终坚守着平民的立场,为中国寻找出路。1936年,鲁迅逝世于上海,成千上万的民众自发为先生送行,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书“民族魂”3个字。一颗公心和为国为民的担当,是鲁迅作品永恒的意义所在。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思考力是独一无二的。如何突破自己的局困,如何揭开意识层面的遮蔽,如何将认识推向更高的境界,鲁迅为我们做了很重要的表率,其深度和独到之处是其他作家不好取代的。”连中国说。在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下,当代青少年需要更加深刻地思考,鲁迅的精神营养可以帮助学生磨砺认识社会现象的眼光,引导青少年不断深入思考。
怎样给青少年教鲁迅
“鲁迅不是优雅、平和、休闲的,而是真实、严峻、深邃的。阅读鲁迅是‘思想爬坡’,并不轻松,甚至费力、难受。”温儒敏在《鲁迅作品精选及讲析》中写道。“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虽是部分中学生的调侃,但却提出了时代命题——今天我们应该怎样教鲁迅?
“鲁迅走入孩子心中并不是容易的事,两者之间会有一个客观存在的隔膜。隔膜恰恰反映出了人的自然成长状态。”连中国建议,教师讲解鲁迅的文章时,首先需要把自己内在生命体验赋予其中,将自己理解的鲁迅与学生进行沟通,这有助于学生更接近鲁迅。
“鲁迅是读出来的,不能猜,不能套。”连中国认为,带领学生找到自己和鲁迅的内在机缘对理解鲁迅至关重要。部分教师无法放下心中思想家的鲁迅,而如何讲出鲁迅的童心、鲁迅式的幽默是值得思考的。连中国建议教师应首先导入文学家的鲁迅,再逐步引领学生深入探寻到鲁迅思想家的一面,对文学家的鲁迅关注不够,就容易将鲁迅空洞化。
“北京鲁迅博物馆不怕热闹,怕冷清。”黄乔生介绍,北京鲁迅博物馆在布展时也会考虑与中学语文课本的设计相配合,将教科书中的鲁迅、博物馆中的鲁迅和学术研究中的鲁迅有机结合起来。“如今我们馆很重要的参观群体就是中学生,很多学生跟着教师和家长来到北京鲁迅博物馆参观。”黄乔生表示,博物馆可以帮助中小学生尽早深入、全面、愉悦地步入鲁迅的精神世界。
回顾语文教材编写过程时,王涧提出:“我们不一定非要板着脸才能学鲁迅。”中小学教材编写过程中也考虑引导学生们认识一个生活化的鲁迅。例如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通过记录鲁迅的吃穿住行和生活习惯,拉近了鲁迅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连中国表示:“教科书是凝定的博物馆,博物馆是生动的教科书。”带学生走进鲁迅故居、走过鲁迅的足迹,进入鲁迅先生的生命信息场,更能发现阅读鲁迅的趣味。
9月25日上午10点,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出版社联合出品的视频特别节目“语文课中的鲁迅”将在“中国教育报好老师”等多个移动端平台播出,敬请关注。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25日第2版
作者:本报记者 任赫
看你写的是什么类的文章。
给你的建议啊,我感觉你应该: 一、报纸方向 1. 报纸新闻的语言要求 2. 新闻标题 2. 沉默的螺旋 3. 受众分析 4. 传播效果分析 5. 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 6.网络等方面去想,就好着手了。中国主要英语新闻网站的特点及局限性分析 论文[内容摘要]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充分认识到互联网在新闻报道中的巨大优势,并大力通过其开展对外宣传活动,其中各大英语网站成为对外传播信息的重要渠道。如今它们已形成一定规模,成为中国外宣工作的主渠道和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本文在对中国几大英语网站进行简介的基础上,对这些网站的特点进行探讨,并分析它们在对外传播上的局限性。[关键字] 中国;英语网站;特点;局限性Abstract: As Internet has risen as an important media since1990s, China fully recognized the great potential and advantages of the Internet in news coverage, it strengthened propaganda of China to the outside world by taking the advantage of the Internet. China’s English websit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porting and introducing China to foreigners. The article gives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websites and tries to analyze the features and limitations of the words: China, English websites, feature, limitation一、前言:目前我国网络媒体的对外传播已形成6+3新闻网站的局面:即六大中央级网站和三大地区性网站。六大中央级网站包括人民网英语版,新华网英语版,中国日报网站,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英语网站,中央电视台英语网站和中国网英语版。三大地区性英语网站分别为北京的千龙网,上海的东方网和广东的南方网。本文将主要就中国日报网站(),人民网英文版(),新华网英文版()和中国网英文版()这四大英语网站进行简要介绍与分析。二、几大网站简介1. 中国日报网站,隶属于《中国日报》社,是中国最早的英语网站。每天除提供权威的、时效强的有关中国与世界的新闻之外,还致力于各种信息的提供,同时开辟了服务性与教育类的栏目。新闻包括英语新闻与汉语国际新闻。此外,该网还向在华商人提供各种经济信息。2.人民网英文版,隶属于人民网。以报道国内重大新闻事件,热点问题为主,政治性,宣传性较强。该网除了使用新华社通稿外,人民网英文版区别于其他几大英文网站的特色在于其对人民日报的社论、评论的翻译,表达中国政府对国际、国内重大问题的立场,观点与主张,同时该网加强了国计民生问题的报道。3. 新华网英文版,该网依托新华通讯社强大的技术、人才、信息优势,拥有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多手段的报道方式,在新闻报道上具有较大灵活性。网站内容丰富,报道全面,形式多样,图文并茂,新闻分类较细,并设有滚动新闻。4.中国网英文版,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与中国国际出版集团合办。该网提供了有关中国的最新信息,对中国历史,政治,经济,文化都做了全面的介绍。其特色栏目包括《学做中国菜》,《中国饭店介绍》,《中国驻外使馆简介》,《中国电影》,《文化遗产保护》等。页面设计简洁,清晰。上述几家英文网站均由政府投资创办(中国日报网站实行自主经营),依托原有传统媒体。在报道国内外新闻事件,介绍我国政府方针政策的同时,对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的变化做了比较全面的报道。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行广泛的宣传报道,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加大了“向世界说明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力度,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我国开展国际新闻报道竞争和争取舆论的阵地之一。三、几大英文网站特点探讨1. 涵盖的内容全面几大网站主要承担中国对外传播的任务,报道内容以国内为重,同时加强国际新闻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报道。总体上包括了国内,国际,评论,财经,文化,教育,科技,娱乐,体育,都市生活等各方面的新闻报道,在报道国内外形势与重大新闻事件的同时,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百姓生活、民俗风情等也做了详实的介绍,基本反映了中国几年来方方面面的变化,并就中国政府对国际国内问题的看法,主张,政策,立场发表评论,阐明中国在重大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等问题上的见解。随着这几大网站的不断发展,在新闻信息和服务方面,不但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而且各具特色,影响力逐渐扩大。在页面设计上都突出了各自的特色,版面设计日趋成熟并试图与国际接轨,各网站加强了图片新闻的报道,以更直观的方式让外国人了解中国,更加形象,可以消除语言障碍,在对外宣传上有着独特的魅力与特殊的效果。此外,交互性栏目也逐渐增多,这些栏目加强了读者与网站的互动与参与。如人民网英文版开设的“强国论坛”(),该论坛政治性较强,既有国外读者也有国内读者广泛参与,表现形式自由,以网友在论坛上贴帖子的方式表达观点。 新华网的“读者之声”()” 以国内读者表达意见为主,例如,网友就关于每年春节期间买票难问题发表了看法,表达了对铁道部在售票方面的不满。还有读者就政府对中国人民解放军裁员是赞成还是反对的问题表达了不同的意见。2. 设立专题进行追踪报道每个网站都根据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与重要程度设立了相应的专题以便读者更详细,全面,及时的了解新近发生的事实,比如今年的两会报道,韩国总统弹劾案,俄罗斯选举,禽流感专题,六方会谈,美国选举等。此外,还有一些常规性的专题如每年的两会报道,中国的外交,人权,台湾,西藏等问题,这些专题集中阐述了我国政府的立场和观点,使海外读者较为细致,准确,全面地了解这些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我国有关的内外政策,加强了沟通和理解。一些大型专题如香港,澳门回归,中国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上海申博等有纪念意义的事件更成为各大网站的宣传之重。同时各网站还设置了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等面的专题性栏目如环境保护,三峡工程, 青藏铁路,西部开发,南水北调,西电东送,西气东输等,这些栏目虽然不象时事新闻那样直接宣传我国的政策,但可以让外国人对中国的各个领域的发展有个大体的了解,同时各网站还加强了经济领域的报道,在吸引国外投资方面提供了信息渠道。3.服务性栏目逐渐增多一些服务性栏目在各个网站上逐渐增多,可分为几类,有常识性的如介绍中国地理,历史,文化方面的,让国外读者对中国有个整体的了解。有介绍中国政府机构,国家构成,人大,政协,国家领导等方面的栏目,读者对中国的组织机构有可以有个大概印象。此外,各个网站根据自己的特色设立了不同的服务性栏目,如中国日报网站的《留学中国》,《每日经济电讯》,《翻译点津》,《短信》,《漫画》。人民网的《历史上的今天》,《邓小平文选》,《政府机构一览》,新华网的《英语沙龙》,《经济统计数字》,《中国重大工程项目》等。中国网的《学做中国菜》,《中国饭店介绍》,《中国驻外使馆简介》,《中国电影》,《文化遗产保护》。这些栏目相对更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天气预报,股市,汇市则是各个网站的常规性服务栏目。四、几大英文网站在对外传播上的局限性应该承认,这些英语媒体的建立本身已说明我国在对外传播事业上取得了巨大成绩。不过,我国英语媒体还存在一些问题,不仅总体规模相对较小,其影响力也有待于提高,现有的英文报道水平不太符合我国正在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还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权导致内容设置趋同几大英文媒体网站尽管在内容范围上涉及比较全面,但在具体内容上几大媒体存在趋同问题,即相同或类似的新闻报道较多,新闻报道缺乏深度,缺乏创新,由于目前我国规定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权,几大网站除了采用新华社通稿外,主要以翻译国内外媒体新闻为主,具有鲜明特点的独家新闻和自主评论并不多见,虽然在国内几大媒体相对形成各自特色,但总体上无法与国外大媒体相提并论。图片、声像等具有视觉效果的新闻报道形式相对缺乏,尤其视频新闻更是少之甚少,不能让外国人对中国有一种更加直观的了解,不能给读者以更强的视觉冲击力,只有每年两会报道中的国务院总理答记者问或者世界杯,奥运会之类的新闻才能成为各个网站的“宾上客”。虽然同海外媒体的汉语对华报道相比,我们的英语新闻从数量上来说并不逊色,但缺乏找到吸引读者的“亮点”,换句话说,国内的英文站点似乎不太了解国外受众的心理需求,就无法吸引外国人的“眼球”,也就使传播效果受到极大的影响。2. 以“正面报道为主”的方针不符合境外受众心理由于几大媒体基本上均由政府投资创办,他们都基本依托原有传统媒体,因而必须坚持国家新闻宣传政策导向,内容上以正面报道为主,硬新闻相对较多,传播内容一般较严肃,政策性,指导性较强,依旧沿袭国内中文媒体的传播方针,负面报道和软新闻少,给海外读者一种典型的“政府代言人”印象,这样就让我们很难进入普通外国百姓的视野。由于我们的新闻报道风格过分强调正面报道而缺乏针对性,或者过分强调宣传纪律而缺乏时效性,失去先入为主的导向机会,同时让国外读者认为不真实,缺乏可信度。一些外国友人说:“看了中国媒体的报道,感觉中国似乎到处都是莺歌燕舞,其实哪一个国家都不会是如此的。”新加坡《联合早报》不久前刊登的一篇评论说:“中国发生了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变化,但中国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外国人既不应该只挑中国的毛病而抹杀它的成就,中国也不应该只炫耀自己的成就而不让外国人讲它的缺点。’①3. 服务性栏目相对缺少尽管在多样化方面各个网站已经各具特色并在不断改善,但比起西方大媒体在服务性及栏目多样性方面仍旧十分欠缺,对某些外国人感兴趣的中国文化,旅游,经商,留学等方面的服务性信息缺乏全面,详实的介绍与实质性的服务,纵观国外新闻站点,其服务性项目主要集中在诸如网上订票以及各类在线金融服务等实际化的电子商务内容,这方面国内站点是个空白。“美国的政府网站不但内容丰富及时,而且还提供电子订阅服务。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订阅政府发布的新闻信息。而我国的政府网站目前内容还比较单薄,主要以静态新闻为主,适合来华游客查询,对想及时而深入了解中国的外国机构和记者则显得太浅。可为外国读者提供定向的个性化电子信息服务,在网站上配置外国记者关心的不同领域的网页等。”②4.宣传力度不够由于这几家英语网络媒体是依托其隶属的中文网站而创立,媒体运作基本依靠政府投资,因而资金会相对短缺,而资金短缺会制约网站的全面发展,也会大幅度降低它们在国际新闻传播领域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当然,另一方面,目前不合理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也制约了我国新闻媒体的传播效果)。虽然目前这几大英语媒体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其真正的目标受众是国外读者,可知道这几个网站的国外读者并不多。因此,这几家英语网站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加大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仅仅让中国人自己知道它们的存在,更主要的是要让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们更多的了解中国,充分发挥窗口作用。由于海外读者习惯于西方世界所推崇的“新闻自由”,对我们自己网站进行的新闻报道长期实行“有色眼镜过滤法”,因此,扩大同西方主流媒体的新闻交换,向深度报道和评论发展才是当务之急。同时,必须努力丰富自身的报道内容,在遵循新闻传播活动的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抓住外国读者的心理,满足他们的信息需求。5.“中国式英语”味道浓重在语言表达上,中国英语媒体的“中国式英语”也就是带有中国味的英语新闻报道比较厚重,“中国式英语”是指书写正确,语法通顺,但带有中国味的英语。即使非常精通英语的中国人讲英语或用英语撰写文章,也会或多或少使用这种“中国式英语”。这种“中国式英语”的形成并应用有其有利的一面,外国读者只要一读到中国式的英语,就知道这是中国的声音。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尤其对那些不那么了解中国,对中国有偏见的读者来说,他们会觉得这些新闻报道有些“另类”,并自觉不自觉地排斥这样的新闻写作。在语言表达上缺乏西方媒体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政治性新闻报道包括领导人活动等以客观叙述为主,语言特征具有一定的模式,依旧沿袭汉语新闻的模式:“他说”,“他指出”,“他强调”,“最后他又说”等等。长期以来,各级党和政府主办的权威性传媒在一些稿件中带有官方腔调,“要怎样”,“不要怎样”,“应该”,“必须”等的提法,居高临下,发号施令会使人感到传者与受众是不平等的,这种说教式的传播方式不仅达不到好的传播效果,反而会令人反感。6.既懂英语又懂新闻的人才缺乏人才危机是国内英文媒体面对的共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这些英文媒体缺乏复合型专业人才。仅仅懂英语或新闻的记者还不能成为适应我国英语媒体发展的需要,一个合格的英文媒体的新闻记者必须既精通英语又熟悉英语新闻业务,还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如经济和金融等方面。二是人才队伍不稳定,新闻单位培养好的或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跳槽现象严重。据调查,相对低廉的待遇是他们不断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因如此,英语媒体的编辑和记者都相对较年轻,平均年龄都在30岁以下,从事英语媒体工作的经验相对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媒体自身的发展。就整体而言,我国的网络英语媒体在国际和国内的影响力仍处于弱势,尤其是一些地方性的英语媒体的影响力基本上还是局限在有限的区域范围内。但随着互联网成为日益重要的对外传播渠道,我国英语网站将充分发挥其优势,整体实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注释:① ,②《专题:提高对外宣传的有效性》,《中国记者》,2004年第2期参考书目:郭可,《当代对外传播》,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出版参考网站:中国日报网站,人民网英文版,新华网英文版,中国网英文版
毕业论文选题的第一步要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研究方向一定要贴合社会发展趋势,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以下毕业论文题目,适用于广播电视编导、新闻学、传播学等专业。 VR新闻发展趋势探析;场域视角下精英文化的传播策略 ———央视《朗读者》大众化路径探析弹幕视频网站中受众互动模式研究、网络舆论助力下的新闻反转事件 等等吧,我朋友就是学新闻的,她是写了一个当下新闻的热点。
提供一些新闻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4、新闻特写研究5、深度报道研究6、新闻叙事研究7、网络新闻研究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18、记者的修养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25、网络“暴力”初探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41、论新闻报道失实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56、 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57、 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58、 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59、 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60、 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61、 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62、 浅谈新闻导语写作63、 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64、 消息中的现场描写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103、 广告创意理论研究104、 广告诉求理论研究105、 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106、 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107、 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108、 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109、 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110、 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111、 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112、 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113、 如何看待名人广告114、 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115、 报刊广告文案创作116、 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117、 广告中的女性形象118、 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119、 试论广告创意技巧120、 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134、浅析民生新闻在现代化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135、《新闻调查》中的采访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