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啊.请问下.你的论文写完了吗?还有没有底呀.发一份给我好吗?我现在也在写这个题目,到处找不到资料,可否借参考下呢?我的邮箱是
就找到这个物流论文,你看看参考一下吧!第四方物流是指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又称之为"总承包商"或"领衔物流服务商"。当第三方物流刚刚被世界物流界普遍认同时,一种全新的物流理念“第四方物流”又已在业界备受瞩目。因为它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中国的物流要想快速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一、为什么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 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第三方物流的不足呼吁第四方物流。我国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缓慢。我国现有的运输企业或仓储企业无论规模有多大, 都体现不出应有的规模效应,相反,这些企业经营效率低下、利润空间窄小。原因就在于企业都在单兵作战,无序竞争,不能整合力量,为客户提供规范的、全程的、一整套的物流管理和服务。如果中国单纯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话, 必然会有很多障碍并会形成许多弊端。如果有第四方物流介入中国物流业的发展,那将整体提升中国的物流发展水平,迅速缩短与外国物流业的差距。因此,我国要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决定发展第四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的局限是:一是我国工商企业长期形成“大而全”格局或者说,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背上了沉重的包袱,重复建设不仅不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已成为物流发展的障碍。二是我国的绝大多数物流企业存在“小”(经营规模小)、“少”(市场份额少、服务功能少、高素质人才少)、“弱”(竞争能力弱、融资能力弱)、“散”(货源不稳定且结构单一、网络分散、经营秩序不规范)等问题。三是有些企业想涉足第三方物流,也只是功能单一,管理水平不高,并不能适应第三方物流的要求;四是第三方物流受自身能力的限制,在物流信息、技术不可能满足整个社会系统物流需要,更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五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面对的将是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很难短期内在技术服务方面达到与对手匹敌的综合竞争能力。这就需要一个具有领导力量的第四方物流提供商,提供综合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以整合社会物流资源,形成中国物流产业的综合协同能力。 此外,第四方物流优势决定我们大力发展第四方物流。第四方物流优势在于: 1、具有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优势。第三方物流的优势在于运输、储存、包装、装卸、配送、流通加工等实际的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在综合技能、集成技术、战略规划、区域及全球拓展能力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特别是缺乏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而第四方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对整个供应链及物流系统进行整合规划的能力,也是降低客户企业物流成本的根本所在。 2、具有对供应链服务商进行资源整合的优势第四方物流作为有领导力量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可以通过其影响整个供应链的能力,整合最优秀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管理咨询服务商、信息技术服务商和电子商务服务商等,为客户企业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为其创造超额价值。 3、具有信息及服务网络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的运作主要依靠信息与网络,其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能力和广泛的服务网络覆盖支持能力是客户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降低物流成本所极为看重的,也是取得客户的信赖,获得大额长期订单的优势所在。 4、具有人才优势第四方物流公司拥有大量高素质国际化的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专业人才和团队,可以为客户企业提供全面的卓越的供应链管理与运作,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在解决物流实际业务的同时实施与公司战略相适应的物流发展战略。发展第四方物流可以减少物流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通过第四方物流,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在物流设施(如仓库、配送中心、车队、物流服务网点等等)方面的资本投入,降低资金占用,提高资金周转速度,减少投资风险。降低库存管理及仓储成本。第四方物流公司通过其卓越的供应链管理和运作能力可以实现供应链“零库存”的目标,为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降低仓储成本。同时,第四方物流大大提高了客户企业的库存管理水平,从而降低库存管理成本。发展第四方物流还可以改善物流服务质量,提升企业形象。 二、第四方物流在国内的发展现状和障碍 目前,第四方物流在中国还停留在仅是“概念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南方的一些物流公司、咨询公司甚至软件公司纷纷宣称自己的公司就是从事“第四方物流”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将没有车队、没有仓库当成一种时髦;号称拥有信息技术,其实却缺乏供应链设计能力;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当作一种商业炒作模式;还有的直接将咨询公司等同于第四方物流公司。 总的说来,国内还没有一家严格意义上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概念阶段。大多数是被庸俗化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真正认识什么是第四方物流,没有深入调查、分析中国目前是否真的需要第四方物流,只是将第四方物流停留在商业炒作的阶段上。现阶段中国第四方物流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障碍,而这些障碍在短时间内是难以克服的。这其中最主要的障碍在于以下几方面:(1)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市场需求不足;(2)第四方物流在中国的基础不足;(3)缺乏客户的认可和信任;(4)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落后(5)人才匮乏。 三、中国如何发展第四方物流 中国发展第四方物流任重道远,必须统筹规划,循序渐进。下面是一些物流权威物流专家的建议: 1.发展第三方物流,为第四方物流提供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第四方物流才有发展的基础,我国还处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初始期。国际上第三方物流公司在我国尚未被允许经营真正的第三方物流业务。国有的以物流为主体的公司也尚未完成经营机制的转换,民营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虽在崛起却还没有羽毛丰满,同时制造企业把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尚未形成气候。因此,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当前提高我国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最重要的措施,也是发展第四方物流的必要前提。 2.建立全国性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我国目前正在推进信息化进程,同时物流业在我国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把当前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产业结合起来的最佳途径就是建立全国物流行业的公共平台,通过国际互联网形式整合物流企业(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资源,使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有质的提高,也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跨国物流公司的竞争。目前我国利用互联网运行业务的物流企业很多,但是能够整合一定社会资源的和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并不多,所以目前的任务是重点培育已经具有第四方物流的雏形、在整合物流资源方面有一定基础的物流信息平台,使其发展成为第四方物流。 3.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加大物流人才的引进力度。我国目前通晓第四方物流的人才匮乏,因没有对物流资源进行有效管理而使其利用率低下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为此,有必要改变当前物流系统中的人才机制,大力引进和培育掌握第四方物流知识的物流人才,形成一支适应现代物流产业发展的企业家队伍和物流经营骨干队伍,以促进和保障未来第四方物流在我国的顺利实施,提升我国物流产业整体水平。 4. 革新物流企业,适应现代物流发展新趋势。第四方物流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物流企业的革新势在必行。首先是观念的更新和对现代物流的正确理解。其次是应注重研究开发物流配送技术和装备,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最后要重视物流理论的研究与交流,加快推动物流的合理化、现代化进程。 5.政府统筹规划,搞好物流基础建设,我国物流产业真正提升,必须通过第四方物流来完成。政府加强统筹规划、注重物流设施的投资建设、打好物流配送基础,是第四方物流成长的必要条件。第三方物流企业本身是物流业的“利润点”,可以靠企业自身发展规律就能生存,而第四方物流对整合社会资源、物流产业的提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发展状况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和大众消费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为此,在物流产业政策上,应重点放在物流基础建设方面。 6.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任。在中国,连第三方物流都还没有普及,作为物流新兴概念的第四方物流,很多企业可能还不清楚,根本就谈不上认可和信任。因此现阶段推广第四方物流的概念是首要任务,让国内企业理解,了解第四方物流,以便取得他们的认可与信任。 第四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在我国虽然才露“尖尖角”,但是在未来一定能够茁壮成长,参天凌云,为我国物流的快速健康发展,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贡献出巨大的力量,让我们翘首以待这一天。资料来源:
低碳经济下的物流发展[摘要] 自2009 年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世界各国纷纷提出低碳、绿色、环保等概念,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的决议,但毋庸置疑的是低碳经济已经开始深入人心。于是,各种低碳经济发展理论与低碳相关概念如雨后春笋涌现。我国政府也做出了降低碳排放的庄重承诺,发展低碳经济成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个严峻挑战。低碳经济的概念,也不可避免地传递到物流行业,从而演变而来了一个新生词汇低碳物流。[关键词] 低碳经济;低碳物流;节能减排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酸雨、化学烟雾、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等由于能源使用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不断的被人们所认识和了解,人们开始寻找一条适合全球人类发展生存的道路。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在2010 年召开的两会上,九三学社代表委员的关于推动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提案被列为一号文件,一时间,两会上也刮起了低碳之风。其实早在两会之前,《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中国特色低碳发展道路》、《关于推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提案》等众多有关低碳的提案议案也纷纷被提出,至少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还没有引起决策层、媒体的广泛重视。然而,伴随着全球经济的缓慢回暖,为了经济的发展模式、新的经济增长点、可持续发展等有关经济增长模式的话题,摆着了决策层的案头。低碳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到底什么样,能否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平衡点,我们都在思考。相关数据显示,全世界的能源消耗中,交通运输占四分之一。这就表示,如果要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中之重。对于汽车对环境的污染,曾经有环保专家专门做过测试得出相关结论:一辆货车每发动一次,其尾气所释放出来的污染物至少需要用五到八棵树来平衡。作为能源消耗大户、碳排放量大户的物流行业,在国家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同时,也要将发展低碳物流作为当前物流行业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方便的支持。我国的物流业发展相对于国外来说,无论是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发展模式还都比较落后,正在经历由传统物流向现代化物流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国外的物流行业倡导低碳物流时间较早,发展起来相对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套成功经验,各项法律法规比较健全,行业内也形成了一个共识。就已经积极投身于低碳物流事业当中的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物流而言,由于碳排放量和客户的运营成本直接挂钩,企业本身就会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然后才能最终确定哪种经营成本对企业自身更有利,就倾向采取哪种运营方式。就同样一批货物而言,如果通过不同企业运送到同一地点,转运次数过多,碳排放量必然会增多。因此,马士基物流专门单独设置一个部门,向客户介绍最节约,能源消耗最低的运输方式。尽管为了减少碳排放,企业的运营成本相对之前大概提高了15%左右,但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却大大降低,这种运行模式也开始也运输行业流行。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国际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和家乐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进行竞争。如果在同一个城市里,在给每个厂家进行货物配送的时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交通压力,并且也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目前,世界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于近日宣布,希望到2015 年底,沃尔玛供应商能够减少2000 万吨的温室气体排放。在持续不断的扩张中沃尔玛深知,未来能源的成本会越来越高,减少供应链中的碳需求将日益迫切,在环境污染和生产成本之间,沃尔玛将与供应商一起合作努力,共同减少排放量,降低成本,实现低碳物流,建设绿色供应链。一个企业的发展,常常要考虑的就是成本问题,只有降低成本才能有效益。假如发展低碳物流不仅企业成本能降低,并且对环保也起到很好的效果,那么企业将会有很大动力去推动低碳物流的发展。而目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而实现低碳物流却又需要提高成本,那么,物流行业走这条低碳之路就会相当艰难。在这方面,就需要国家制定一定的标准,并且将一些指标进行量化,制定优惠的政策,鼓励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更换符合环保的机械设备,在物流流程的运作方便,建立一套低碳环保、科学合理的制度,同时,企业自身也要逐渐树立环保思想,使企业自身能够对低碳经济有很深刻的认识,自主自发的加入到低碳物流行列中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技术毫无疑问的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而在低碳技术上,不管是国家,还是企业自身,都必须要提高研发能力,从而在技术上取得优势,这样才能推动国家经济发展,提高企业效益。并且将其落实在行动上,大力优化企业软硬件设施,选择低碳减排的技术设备来进行物流服务。从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的目标看,发展低碳物流,不仅需要考虑正向的物流环节低碳化,也要考虑相关供应链上逆向的物流体系低碳化。物流企业可以通过整合现有资源,优化资源配置以及对运输的线路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通过缩短运输路线,节约运输时间,来提高车辆装载率等措施,真正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将物流企业的仓库选址布局合理化,节约运输成本,减少仓储成本;提高一些包装等材料的回收利用率,有效控制资源消耗,避免环境污染等相关举措,国家对于扶持实行低碳物流企业的相关政策正在积极制定中。当能源、经济与价值观进行碰撞的时候,擦出的将是不一样的火花。当曾经的传统增长模式已经无法适合现代社会的发展时,我们应该果断的创新技术与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低碳物流在我国并未形成一个完整全面而系统的概念。如何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物流,这将是未来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
摘要:运用决策树的方法,通过对企业物流方式的阐述,说明了企业物流自营与外包问题的决策分析过程。首先论述了企业物流自营和外包各自的优势;给出了物流外包决策的三个基本准则;并对企业物流外包进行决策分析;研究了安治化工实施物流外包的实际案例,详细地分析了物流外包的动因及产生的经济效益。最后,进行了总结。关键词:物流自营;物流外包;决策分析目前国内外关于自营与外包的研究绝大多数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较直观,但缺乏系统性和精确性,特别是对于比较复杂的决策问题,其决策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决策结果的使用性较差。本文采用决策树的方法对物流自营与外包进行详尽分析,这种方法能够更加准确揭示企业物流运营模式内在机理,给出的企业物流自营与外包问题的决策分析过程更加接近实际,并还以安治化工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1.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分析物流外包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决定是否将企业的物流业务外包,哪些项目外包,采取多大程度的外包?都是企业进行物流外包决策所面临的问题。企业物流外包决策影响因素分析在供应链构建中,具体企业应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是否将物流业务外包。笔者认为从分析每一项物流功能的战略性、企业针对此项物流功能的运作水平、运作能力这三个因素来分析是比较合理的。具体因素的意义如下:(1)系统战略性。即判断物流功能是否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整个企业来说是否具有战略意义。(2)物流运作水平。主要指企业物流运作能力和管理控制能力,即是否具有成熟的物流经验,能否提高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3)企业物流能力。主要指企业开展物流业务的硬件能力,即是否具有设施、资金和人才能力。企业物流外包决策树依据以上三个决策准则,画出物流外包的决策树,如图1所示。其决策结果如表1所示。(1)当物流子功能具有战略重要性,对企业的重要程度大时,一般将采取物流自营;而当物流子功能不具有战略重要性,对企业的重要程度不大时,一般考虑外包,使用第三方物流。针对自身的弱点,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提升竞争力。(2)物流子功能不具有战略重要性,对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作用不大,且企业缺乏开展此项物流业务的设施、资金、人力,也没有相关运作经验,运作水平比较低时,就应该选择此项物流功能完全外包,这将有助于企业培养自身的竞争优势,提高客户服务水平。(3)当物流子功能具有战略重要性,对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很大,且企业具有开展此项物流业务的实施、资金、人力,而且具有成熟的物流运作经验,能够实现成本领先时,就应该自营物流。 物流外包的实施策略分析随着外部环境和企业自身资源条件的发展变化,物流地位和物流能力等因素发生变化后,企业的物流策略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但通常情况下将不会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对企业重要性低且企业本身缺乏物流合作的资金、设施和物流运作能力的物流功能,选择优先外包。随着控制物流外包风险的能力和管理控制第三方物流的水平提高后,逐步扩大外包的程度(如图2);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完善,第三方物流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单一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物流服务和物流解决方案,一方面便于双方的信息沟通和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第三方物流服务绩效的评价、监控,能够更加有效地改进合作关系,提高服务水平,供应链管理下的企业物流战略将有新的发展。2.安治化工物流决策分析安治化工简介安治化工NCH CHEMICAL是1919年成立的全球性跨国企业,总部设于美国,于1981年进入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到现在为止,销售服务已遍布全国各大城市。近几年迅速扩张,业务量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以至于原来的物流体系已经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物流运作的瓶颈凸现出来。因此优化价值链、提升企业物流运作水平成为安治化工的战略性选择。安治化工物流外包决策过程原有物流系统运营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1)物流活动自营比重大,分散了企业核心业务的精力。从生产厂转运至各办事处及办事处直接发往客户的货物都是由办事处自备车辆完成,因而车辆空返率极高。各办事处为了完成各自的收、发货等服务职能,皆配备有18~20名工作人员,在当地自建或租赁仓库。大量的自备运力和仓储增大了企业物流费用。 (2)运输费用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由于管理缺乏力度,各办事处有独立的运输成本核算方法,一味的追求及时送货,因此不能做到批量送货,形成没有必要的迂回,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由于部分员工乘送货之机办私事也影响了工作效率,增加了运输费用。(3)存在负利润物流。各办事处的销售量各不相同,大的业务量上千万,小的业务量只有几十万。而各办事处物流费用却相差无几,以至于有的办事处物流费用大于其销售收入,形成负利润物流。(4)顾客服务的满意度低。由于办事处过于分散,顾客订单满足率非常低,造成客户流失率升高。因为当同样的库存满足同样的市场需求的时候,库存越集中其满足度就越高。(5)为了提高客户满意度,整个系统库存过高。随着销售额的扩大,各地仓库的要货量也在上升,为了防止大面积缺货,并维持各个仓库的安全库存,从而保证客户满意度,各办事处向总部订货的数量更被放大,这就导致了牛鞭效应———分公司仓库的库存额大幅度增加,因此也就要求租用更大的仓库。(6)物流管理系统不完备。虽然上海总部有订单处理及库存管理系统,但各办事处的电脑、网络与软件基本上处于初级应用阶段,经常帐实不符。有时由于销售员在没有订单的前提下直接私自提货或由于库管人员疏于管理,导致与总部帐实不符情况频繁出现。上述物流活动问题的存在,分散了企业的总体精力,增加了物流费用,降低了生产利润率,严重阻碍了公司的发展。因此,该公司要重新进行物流系统规划,考虑是否将物流业务外包出去,并且如何进行外包。利用决策树进行物流外包决策分析根据前面给出的三个决策准则来判断安治化工究竟要采取哪种决策路径来解决上面出现的种种问题,分析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从表2可以看出,物流子系统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重要性,且企业既不具有物流运作水平,又没有物流运作的硬件设施,那么企业就应该寻找强有力的合作伙伴,通过建立战略联盟的伙伴关系来共担风险,共享收益,即选择决策路径4。针对目前物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2006年开始,公司决定将运输和部分仓储外包于宅急送。安治化工问题解决方案安治化工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改革,逐步解决以上一系列问题。(1)物流系统重构,建立直达配送体系;(2)实行商物分离,办事处只负责市场推广,取消各自的小仓库;(3)全国设4个区域配送中心,分别设在北京、上海、深圳、武汉;(4)产品从上海工厂经干线运输直接运至4个配送中心,各配送中心只负责本区域的产品配送;(5)与宅急送结成战略联盟伙伴关系,由其负责对安治化工产品的全部配送服务;(6)偏远地区存在的库存盲点以及受季节性波动导致的仓库资源不足,由宅急送负责存储、配送,并且从生产厂下线后直接运到宅急送的仓库。物流外包实效分析实践证明,宅急送在资源管理、生产保证、优化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宅急送作为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通过高水平服务,物流成本最低,生产不停产,满足了安治化工的发展需要,分析如下:(1)建立了高效的、以条形码为核心的物流系统。安治化工投入了近百万元购买了设备和软件系统,实现异地配送中心和总部物流系统形成点对点的对接。一方面是企业决策层可以随时了解总部物流中心和异地配送中心的实时库存,从而保证了库存的最小化,降低库存资金积压;另一方面最大程度缩短了信息交流时间,减少了信息交流成本。(2)物流效率提高。对所有客户基本可以实现自确认客户订单后2天内到货的承诺,部分客户甚至可以实现当天到货,这将大大有利于企业的销售,有利于缩短资金周转周期;同时,有效提高了对高频率、小批量的零散订单的履行能力。原来产品送货单是手工填写,容易出现错误,而且工作量大,现在采用电脑打单,统一了格式,容易跟踪、结算方便。(3)仓库成本下降。首先,由于配送中心减至4个,仓库租金可以大幅下降。再者,由于进出库作业都是在条形码管理基础上完成,所以工作量大幅下降,营运人员由原来全国超过400人,减至现在不足170人,随之产生的人事费用也有显著下降。仓库总成本一年可节约200万元。(4)运输成本总体下降。由于安治化工将配送统一外包给宅急送,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管理难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实现了规模经济,也降低了物流成本,仅运输成本每年可节约100万元左右。(5)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推行ISO9000族标准管理模式。打破旧的思维模式,输入强烈的市场经济观念,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代替旧的管理模式,规范每一个作业环节、程序和责任人。3.结束语企业物流的外包与自营并不是绝对对立的,两者可以优势互补,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另外,企业在选择物流方式的时候,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身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有物流状况和物流外包市场的成熟程度等内外部因素来确定物流外包的范围和程度。一定要视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既不可盲目地仿效大企业投资于自身物流建设,也不可忽视自身物流管理经验的积累和物流人才的培养,以符合企业长远发展的要求。
比较论文写法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原始论著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同时对如何做好学术报告也谈一些经验。在讨论原始论著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我主要谈的是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文章结构的顺序依次叙述。
(一)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署名
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引言是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材料与方法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处理方法等。
这些按杂志规定办即可。(五)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叙。
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取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
【个案研究】(case study)对于一个或多个个人、团体、社群、企业或机构之背景、现况、环境和发展历程予以观察、记录、分析,就其内部和外部的诸种影响而言得出某些阶段性的变化模式来。【比较研究】(comparative study)比较两个或多个情况之间的异同。【相关与预测的研究】(correlation-prediction study)求得一些因素之间在统计上有显著意义的相关系数,并且加以诠释,以作为预测未来类同情况之参考。【评估研究】(evaluation study)判断某种计划或安排是否遵循预定的程序并且达成其明说的目标。【设计与展示的研究】(design-demonstration study)建构、测试和评估新的体系或新的程序是否可行。【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对控制其中一项或多项变异因素所求得的结果加以分析。【问卷调查研究】(survey-questionnaire study)以问卷方式对某个特定团体的行为、信念和意见予以确定、报导并诠释。【状态特性研究】(status study)对于一个或多个现象之代表性案例或者取样案例加以观察检验,以确定其特殊性格。【理论建构研究】(theory construction study)寻找或描述一些可解释事物之所以如此运作的原理。【趋势分析研究】(trend analysis study)分析目前事件之动力结构以便预测或预断事件之未来走向。【概念分析研究】(concept analysis study)对于某些学术上使用的关键性概念作语意方面或逻辑方面的分析。以上就是论文写作研究类型的相关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哦!更多大学生论文相关内容,请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会做及时的整理并发布在平台上,请大家记得到时候查看哦!
在法学领域中,比较法(Rechtsvergleichung)是不同国家或地区法律秩序的比较研究。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比较法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什么是比较法
一、 比较法的研究对象
一般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是对不同国家的 法律 进行比较研究。如对中美、中德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从特定意义上说,比较法的研究对象也包括同一国家不同地区的法律的比较研究,如对美国不同的州之间的法律进行的比较研究、 中国 大陆与两个特别行政区之间的法律制度进行的比较研究,又如对我国加入WTO后法律与国际接轨、相适应 问题 的研究等。
比较法的研究可以是双边的,即在两个国家或特定的地区之间进行比较研究;也可以是多边的,即对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的法律进行比较研究。
比较法的名称容易引起误解。一般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都有特定的研究对象、调整规则,而比较法谈不上特定的调整对象、调整规则。它是法学的一个学科,而不是一门具体的法,但法学界对“比较法”一词沿用已久,一般不会引起歧异。 目前 这么学科的名称还有如“比较法学”、“比较法研究”、“法律的比较研究”等。
对一国法律之间的比较,不属于比较法学的 内容 。如对一国的民法和刑法间的比较研究、一国的民法和行政法之间的比较研究,均不属于比较法学的范围。
比较法学课一般分一下几个层次:一是基础训练,如现在讲的比较法总论;二是部门法的研究;三是专题训练、
下面我想举一个案例来说明比较法这门学科的重要性。
甲是R国人并居住在R国,生前是美国纽约州一公司在R国的代理人。在其生前所立的遗嘱中声明,在5他死后,全部财产由其女儿继承。其女也是R国公民,已成年,居住在R国。根据R国的法律,这一遗嘱是有法律效力的。R国的法律属于西方国家的民法法系。甲死后,其女在纽约州法院向该公司起诉,要求后者支付其所欠甲的薪金和佣金。被告的律师提出,根据纽约州的法律,遗嘱的效力必须警告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而且,遗产应首先由遗嘱执行人管理并作为遗产的代理人,由遗产执行人提起诉讼。而本案中,遗嘱未经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甲的女儿也不是遗嘱执行人,因而,甲的女儿无权起诉,请求法院撤销其起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甲的女儿按纽约州的条件重新提起诉讼,容易导致时间、金钱的浪费,还可能发生过期的问题。这时原告的律师以R国的法律进行抗辩,他提出,本案应适用R国法律。而按R国法律,遗嘱的效力无需经遗嘱检验法院的证明;甲死后,其财产所有权即行转移给其继承人而无需遗产执行人。因而,甲的女儿有权根据所有权起诉。最终,甲的女儿胜诉。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对纽约州法院来说,遗嘱要由遗嘱检验法院证明,遗产的处分需要遗嘱执行人,这是本国法。原告方提出适用R国的法律,这是外国法。本国法与外国法发生冲突怎么办?这里又涉及到国际私法或者说冲突法。根据纽约州的冲突法,涉外遗产案件适用法院地法(即纽约州法)或死者住所地法(即R国法);动产继承案件,应适用死者住所地法。同时,如果我们假定甲的女儿委托其在纽约州的代理人起诉的话,就要涉及到国际公法的问题。我们看到,该案件涉及本国法、外国法、国际私法和国际公法,我们不可能熟悉所有外国的法律,但通过比较法的 学习 ,大致了解两个法系间的冲突法,我们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就能游刃有余。这时比较法学的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二、 几十年来比较法学的 发展
比较法学十九世纪在欧洲大陆兴起。二战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研究的内容也从大陆法系扩展到英美法系,还包括了二战后大批新独立国家法律的研究。
九十年代以来比较法研究取得了更为巨大的发展,我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美国法律思想在西方取得了主导地位。十九世纪上半期是法国占主导地位,十九世纪下半期是德国占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获得了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为以下的美国法律思想、制度的盛行:(1)美国意义上的司法审查制度,即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审查联邦法律和各州宪法、法律是否违背联邦宪法。现在,法国有宪法委员会,德国和俄罗斯联邦有宪法法院,而日本直接仿效美国由普通法院行使司法审查权。(2)联邦管理商务的法律。(3)有关隐私权、反性骚扰的法律。(4)对抗制的庭审模式。(5)法律 教育 中的判例教学法。
2、欧盟法律的兴起、欧盟法律的特点是:(1)它不是独立的法律,其效力比成员国法律要高;(2)它不仅适用于成员国国家,还直接适用于成员国的公民。所以,有人称欧盟的法律不是联邦法,也不是国际法,而是超国家的法律。北大设有欧洲法研究中心。
3、两个法系融合的加强。现在,大陆法系也更多地使用判例。这与欧盟的发展有关。欧盟原来是以法国、德国为中心的,七十年代后英国的加入,加强了两个法系的融合。
4、前苏联法律的解体,俄罗斯联邦的兴起。
5、东德的法律由联邦德国的法律所替代。前苏联和东德解体的形式是不一样的。苏联解体以前的法律与俄罗斯联邦现在的宪法不抵触的,由俄罗斯联邦继承沿用。东德的法律则是完全由西德法律所代替。
6、伊斯兰法的改革。这有两个方向,一个是逐步向传统西 方法 律靠拢的方向,一个是更为宗教化的方向。
7、当代中国法律的巨大变化。
8、一国两制的实现。我认为这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事件。
三、比较法 研究 的 方法 论
这是根据西方比较法译著加上我个人看法的一些 总结 。
(一)、宏观的比较和微观的比较
这里有不同的理解。法国比较法学家达维认为,宏观比较是研究具有很大差别的 法律 制度;微观比较是同一个法系的法律比较研究。莱茵斯坦认为,宏观比较是对整个法律制度的比较;微观比较是具体法律制度和规则的比较。瑞典的波格旦认为,宏观比较是形式的比较,如法律结构和渊源的比较;而微观比较是实体的比较,集中在法律规则、 内容 的比较。我个人倾向于第二种理解。对不同的 社会 制度,即不同法系或同一法系不同国家的比较,是宏观比较;具体法律规则的比较是微观比较。
我们看法学 教育 中经常提到的案例,西瓜皮案件。老太太在商场购物时滑倒,我们可以看到不同国家的不同处理办法。在法国,人们径直查法国民法典1382至1384条;在德国,人们认为还没有成立契约,属于缔约过失 问题 ;而在英国,人们则认为这属于占有问题,或者说实际控制的问题。
(二)、功能比较和概念比较
功能比较强调各种不同的法律解决同样的对象即具有同样的功能,就是可以比较的。功能比较时比较法的基础和出发点。概念比较强调法律概念、法律的形式、结构、渊源的比较。我个人认为功能比较时重大的突破,是比较高层次的研究,但并不排斥概念、规则、形式的比较。
(三)、 文化 比较
这是美国法学家埃尔曼等提出来的。文化比较强调法律本身是一种文化,应比较不同民族的文化。我个人认为,文化和法律文化究竟指什么,模糊不清。文化对法律有积极 影响 也有消极影响, 传统文化 与法律紧密联系,但法律的决定因素毕竟不是文化。
(四)、静态比较和动态比较
静态比较是指法律法规条文的比较;动态比较除法律条文外,还包括法律的产生、 发展 、作用、形式以及制定和实行的比较。我个人认为这两种比较应该结合起来。
(五)、法律比较的步骤
1、找出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法律共同遇到的问题(共同的起点);2、比较各国的解决办法;3、研究各国所采取的办法的理由;4、研究这些异同及其产生原因的可能趋势;5、进行评价;6、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四、比较法的作用
一是在立法方面。比较法从欧洲兴起,特别是从比较立法兴起,在立法方面作用巨大。我曾 作文 《当代 中国 借鉴外国法律的实例》对此进行论述。
二是在法律执行和司法行政方面。例如,《民法通则》中有一条关于涉外合同发生纠纷适用什么法律的条文。一般当事人可以自行选择适用的法律,当事人没选择的由与案件发生地具有最密切联系地法院管辖。这里就产生了“最密切联系”的解释问题。通过比较法研究我们会找到比较适当的答案。
三是当代世界呈现出 经济 全球化和 政治 多元化的趋势,法学界如何适应这一趋势的问题。个别西方法学家(主要是美国的法学家)提出“法律全球化”的 口号 。我个人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经济全球化是客观事实,是必然,在经济贸易方面的法律我们应该积极与国际接轨。但法律不同于经济,法律是不会全球化的。其实,一些美国法学家也承认,他们提出的“全球化”是倾向于“美国化”的。
四是在法学教育和法学研究方面。这就不用多说了。
五、不同法系和不同社会制度的法律
不同法系是指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不同社会制度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它们的概念是有区分的,是不可混同的。苏联解体前,有的法学家称有三个法系,即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社会主义法系,这就混淆了概念了。有一种理解是认为有一“远东法系”,还有人认为有一“中华法系”。苏联法学家也曾提出对内比较和对外比较的概念。对内比较是指同一法系的国家间法律的比较,对外比较比较是指社会主义法律与资本主义法律的比较。苏联解体后,比较法学界对此并没有定论。我个人是按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划分的,“社会主义法系”我作为 历史 资料来讲解,其他的我作为专题讲。
法学理论中法的作用
[摘要]法是人类 社会自我 管理的最伟大创造。在漫长的人类文明 发展过程中,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语言、概念、逻辑和体系。立法是一项严肃的 政治活动,也是一门政治 艺术。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应该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结合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 实践,探索法律科学,掌握法的原理,将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贡献。
[关键词] 法学理论 法律 政策 管理
现在世界上关于法的定义五花八门,有几十种之多。对法律是什么的回答既体现不同的价值观,也体现不同的认识论。马克思主义法学把法定义为: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的、体现国家意志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由国家以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法律的生命在于实行。尊重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应该是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我国社会主义法学理论和其他各种各样的法学理论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作为上层 建筑的法律是一定发展水平的 经济基础的产物,法的发展必须同整个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发展相适应,法律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经济条件所提供的范畴和结构。二是坚持统治阶级意志与人民意志相统一的观点。法律是一个社会中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超然的、抽象的法律是不存在的,法律是统治阶级调整社会关系的手段。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立法者由人民选举产生并对人民负责,最大限度地表达人民的意志是我国立法的宗旨。三是坚持发展的观点。法一定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基于新的社会现实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范是法律生命力的源泉。
作为一种社会治理方式,法具有多种社会作用。我国古代思想家管仲把法的作用概括为“兴功惧暴、定分止争”。现代社会的法的作用显然不止于此。在政治领域,法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第一,法确立掌握政权的阶级的统治地位,为国家政权的存在、结构和活动提供法律依据。
“要立国,先立法”,国家的产生和存在必须具备合法性。在国际法上,合法性表现为获得国际法上的主体资格,在国内法上,合法性表现为合宪性。在这里谈一谈宪政的问题。近年来,我们听到很多关于宪政的讨论。宪政的含义,有不同解释,有人认为宪政就是“限政”,就是“分权制约”,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理论认为,宪政的核心是一部好宪法切实得到遵守。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必须成为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的行为准则。对执政党来说,宪政就是依宪执政。
法也是凝聚国民精神的政治符号。很多国家的学校要求学生向宪法致敬,公民进入法庭要对法律宣誓,掌握国家政权的政党和领袖表示对国家宪法和法律的忠诚最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
第二,法确认和维护国家政权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
经济基础既包括物质财富的生产,也包括经济制度。任何社会的立法者都把维护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作为重要任务。法对经济基础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保障作用。通过设定权利和责任,鼓励、支持符合法定经济制度的行为,惩治违反和破坏法定经济制度的行为;
(2)规范作用。通过制定 公司法 、 合同法、税法、企业法等规范经济活动,将其纳入健康发展的轨道;
(3)指导作用。通第三,确认和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和与同盟者之间的关系。统治阶级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层和不同成员的意志和利益是有差异的。把这些差异统一到统治阶级整体利益之下,规定他们的权利和责任,确定共同的行为准则,使个别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个别主张服从统一意志,以维护统治阶级整体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利益。统治阶级与其同盟者的关系也需要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
第四,通过立、改、废为社会变革提供法制保障。
改革通常被称为“变法”,其含义是对现有法律中阻碍改革和社会进步的规定及时修改或者废除,并且把改革的成功 经验 及时地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在社会变革的条件下,法的制定、修改、补充经常是先通过政策指导的方式进行探索试验,取得经验,在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大体定型化之后再制定法律。在政党政治中,把执政党的政策通过立法程序转化为法律是实现执政目标的重要手段。实践表明,现代国家立法的绝大部分以执政党的主张为背景或者是由执政党自己动议的。
在我国,党的治国主张是集中了党和人民的智慧而形成的,通过立法程序,进一步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将其转化为法律,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我国宪法的四次修正分别是在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之后,为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要求,以宪法修正案的方式把党的代表大会的政治决策宪法化的。
在这里谈一下法和政策的区别。
(1)政策,顾名思义,是政治决策。政策可以是临时的,也可以是针对具体问题和特定人群的。法则是普遍的规则。只有那些成熟的、具有全局性和普遍性意义的政策才需要上升为法律。
(2)政策可以很具体,也可以比较原则,执行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导向性强,规范性弱,而法则具有明确的规范性。
(3)现实生活中政策和法律经常配套使用,但二者的实施方式不同。在实施遇到障碍的情况下,法具有相应的制裁手段,而政策的执行则主要靠行政 措施 和纪律手段。
(4)政策可以是探索性的,可以在一定时间、针对特定问题有效,法则调整稳定的、明确的社会关系。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看,某些重大的改革总是先通过政策来实施,有了必要的实践经验后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为制度。
法的社会作用主要表现社会事务的管理。
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必须承担社会管理功能,主要表现为管理社会生产、维护人类基本生活条件,如 环境保护、管理自然资源、维护生产和交换秩序等规范。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国家时指出,它既“执行由一切社会的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法的社会作用的范围取决于政权的性质。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我国法的社会作用是非常广泛的。
法是人类社会自我管理的最伟大创造。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概念、逻辑和体系。立法是一项严肃的政治活动,也是一门政治艺术。结合建构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践,探索法律科学,掌握法的原理,将有助于提高立法质量,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1. 法学毕业论文
2. 比较法学论文
3.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浅谈法律毕业论文范文
5. 大学法学专业毕业论文大纲
比较文学之课程心得体会 这学期,《比较文学》这门选修课讲的主题是“性而上的寻求: 《围城》与《简·爱》 对读”。对于《围城》,我的了解并不多,这 本书我没有通篇读过,只是读过有关于它的书介 和书评,小说的主人 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方鸿 渐 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 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 子 (主要是部分欧美留学生、 大学教授等等) 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 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 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 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 暴之 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 职业和婚姻恋爱 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 是场战争, 虽然不见硝烟, 却处处闪 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 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 亡,却时时 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 那恶浊的空气又 是怎样腐 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 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 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 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 路上,哪里是这些 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 主义 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至于《简爱》,很幸运的是高中在旧书店徘徊时无意中 看到了并 买了回去,因此, 《简爱》我读过,也看过一些有关于它的书评, 《简 爱》是 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 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 求铸炼成的一本书, 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 一片灿烂的天空。“你以为,就因为我穷, 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 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 帝也 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 开你一样!”每次 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 这是两本不同国度的作者写的书,一个男人和一 个女人的心路历 程,挣扎与奋斗,徘徊与盲目,《围城》里主要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 写的, 写他的历程。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 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 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 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 方鸿渐和苏文 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 渡 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 鸿渐和赵辛楣,从“爱 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 正的挚友, 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 第六、 七章是第三个单元, 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 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 个单元 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 至还有家属, 都 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 职业上的排挤, 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 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 计, 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 第八、 九 章是第四个单元。 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 令 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 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 家庭和亲族的介入, 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 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 纷。 而《简爱》主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的心路历程,简对于女性精神 追求的历程,控诉男 性的压迫,塑造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大胆坦率 地描写妇女的感情生活。在 19 世纪的男性 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天 使般的纯洁、美丽、甜蜜、是被动的、玩偶式的、无自我的尤物。 然 而,就在这天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怪物:具有破坏性的、冲动的、疯 狂的女性,她使男 性感到恐惧,正如《简·爱》中疯女人时时威胁罗 切斯特一样。男性出于对女性既渴望又恐 惧的心理,才创造出天使与 恶妇的形象,后者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貌,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 统治 的竞争性力量。从伯莎烧掉桑菲尔德即可看出这一力量的威力。女性 主义视野中的伯 莎,成了简爱的另一重自我,女性的反叛者。盖茨海 德是她旅行的起点,家的丧失,寄人篱 下;劳渥德学校是她受教育和 精神成长的地方。 在此, 简的“狠狠地回击”与海伦·彭斯 的“以德抱怨”,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 的。” 简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归向上帝的历程。桑菲尔德是简的乐园, 在这儿也失去了快乐,后来又 回到了乐园, 简的出走到荒原,再到 沼屋,再到回归,最后与罗切斯特走向他们永远的家。 旅游管理学院 08 级人力资源管理 3 班 陈美七 2008190711 浅谈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 摘要: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虽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学 科之一,但对全国 众多本科生而言却难以达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要求,只是在研究教学中有相对较高的成 就而已。作为本科阶段的比 较文学教学,我想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主要 从教 学目的,课堂讨论形式,如何提高学生兴趣,如何布置作业几个方面 来谈谈,希望对 本科阶段的比较文学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比较文学 目的 课堂讨论 兴趣 作业 比 较文学是我国教育部于 1998 年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 录和专业介绍》中将其作为汉 语言文学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的,至今 已有二十余年。有人认为,比较文学在全国“大学本 科教学中形成遍 地开花的局面”。但对于此,笔者是持有一些怀疑态度的,这主要 是因为它 的知识理论性强,开课时间短,而且开课时间安排在本科生 开始着手找工作的大三、大四阶 段。 作为一名大四的学生,我对上述怀疑依据是深有体会的,但是这 里我不谈这种怀疑是 否正确,因为我没有经过精细、全面的调查,因 此不能给出结果。我只是根据自己的体会, 针对于以上我所提的几点 比较文学的教学阻碍,提出几点对比较文学教学或许有一定用处的 几 点建议。 针对于上述问题,我想从教学目的,课堂教学形式以及如何提高 学生情趣和有 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四个方面做一个简单的论述。 一、 教学目的 大学是走向研究生的 过渡阶段,已经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 识,从大多数科目的结课方式——写论文这一点 就可以看出,它并非 还像中学那样完全以掌握基础知识为主。但是,对于《比较文学》这 一 门课程,笔者却以为应当从实际出发,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 的要求,主要以中学那种 教学模式为主,给学生讲解一些比较基础的 知识,不同的只是可以教给学生一些学习该门学 科的方法等。 大学虽然是走向研究生的基础,但我们毕竟还是本科生而不是研 究生,因此, 笔者认为以培养“精英”为目的的教学方法是不容采取 的。如果非要以此为目的的话,我想 结果只能是失败。对此,我们可 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它的不可实施性: 首先,从开课时 间来看。比较文学开课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大三、 大四时期。笔者认为,对于这种理论性的知 识,应该在大一、大二就 传授给学生。因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也应该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 过 程。大一、大二以学习理论为主,到大三、大四时,学生才有更扎实 的基础进行自学,这样也是一个从实践中加深对理论认识的过程。并 且,大四的学生已 经开始为找工作而忙碌,此时,实用性成了学生们 选择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在他们开来, 学习这种没有实用性的课 程近乎于浪费时间,因为工作的压力实在太大,他们已把大部分时 间 放在了找工作上,而无暇顾及对于他们来说无实用性的过程。 其次,从课时的长短来看。 以本班学习《比较文学》这门课程的 课时为例,总共约四十个课时,听起来似乎很多,但要 学习的内容却 相当繁杂,况且此门课程理论性强,学习难度大,要求学生用与以往 传统思 维不同的思维方式来学习,这就有一定困难了。难以理解,就 会使得课程进度慢下来,这样 在有限的时间既要学生全面掌握,又要 老师如期完成教学任务就成了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针 对于以上情况,我想我们摒弃培养“精英”的目的应该是一个 相当明智的选择。大学里开了 很多课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不同的 爱好,我们没有必要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把精力放在比 较文学上来。 当然,这并不是说《比较文学》这门课程就不值得学习了。对于 那些感兴趣 的学生,教师可以重点培养,满足他们在这方面的求知 欲。而针对于另一部分对这门课程不 是那么感兴趣的学生,则只需让 他们常识性地了解,以此开阔文学视野等就足够了,也可以 教会他们 初步运用研究的方法而并非要求他们必须全然弄透。 这样明确了教学的目的,才 能有的放矢,使教学过程进行得更加 顺利。 二、课堂教学形式 课堂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教学的形式主 要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讲授法。教师拥有一桶水的知识, 倒给学生一 杯水的知识。 在比较文学的教学这方面,教师讲解不可能完全被排除掉,但也 不 能一味的由教师讲解。 笔者认为,教师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起着一个引导性的作用。因 为 是初次接触这门相对较新的课程,因此学生在某些术语等理解方面 肯定会存在很多问题,这 就需要教师在这一方面多下功夫,仔细耐心 地给学生讲解,要争取讲得透彻。 教师讲解只 是学习这门课程的教学形式的一个很小的部分。相对 来说,笔者更倾向于设置课堂讨论的形 式。大学生已经不像中学那样 以死记硬背接受知识为主了,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而且有很大 一部分 即将走向社会,因此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等应该得 到应有的训练。 这样可以提相处大学教学的互动性,而不至于使得课 堂变得沉闷、枯燥。 对于课堂讨论的问题,可以由学生提出,也可以有老师提出,但 主要以教师提出为主, 因为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储备相对来说还比较 欠缺,因此需要教师来引导。而且,教师最好 提前不知题目,这样学 生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找需要参考的资料,做好精心的准备。否 则, 如果学生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比较陌生而又未做准备时,就可能出 现“疆场”现象,使得讨论 开展不下去,从而影响教学计划。 三、提高学生情趣 “比较文学课程理论性强,学科跨度 大,不比文学史课程可以 以史为线,以作家作品为点,从文学思潮、文学流派到经典的作家 作 品分析,有许多动人的故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趣,吸引学生入境, 产生强了的共鸣。 比较文学一定意义上讲是抽象的、枯燥的、不易消 化的。”从这一点上讲,学生学习这门课 程是比较吃力的,往往很 少会产生强烈的兴趣,这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难题。因此, 教 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则需要充分考虑一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情趣。 在这一点上,我想谈谈自 己在两个方面的提高学生情趣的看法: 首先,在对一定的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时, 可以渗透在具体 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中去讲解。例如在讲解母题与主题的区 别时, 就可以以分析伊索寓言 《农夫和蛇》 的母题和主题为例子。 《农 夫和蛇》主要讲了这样 一个故事:一个农夫在路上看见了一条被冻僵 的蛇,他见蛇可怜,便用胸膛的体温来救蛇, 可是蛇醒了却咬了农夫 一口,农夫因此而死去。故事的母题就是“农夫被蛇咬”,但是它的 主 题却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对恶人绝不能怜惜”,“恶人的本性难 改”,“盲目行善是愚蠢之举” 以及“凡怜惜恶人者将遭恶报”等 等。这样一来,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而且还会特变感兴 趣,这就避 免了抽象引起难以理解带来的枯燥乏味。其次,还可以在教学中采取 使用多媒 体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情趣。对于那些学生原本不是很感兴 趣,却又相对具有代表性,且比较 重要的内容,能用多媒体教学时尽 量用多媒体教学,以音、画、像的结合效果来提高学生的 感知能力, 以此提高他们的学习情趣。雷马克在《比较文学的功能》中曾说过: “比较文 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 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 艺术(如绘画、雕刻、建筑、音乐)、 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 科学、宗教等 等。因此,我们就可以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一些绘画、雕刻、建筑 等等,让 学生结合具体形象进行思考。 四、有针对性的给学生布置作业 由于比较文学的理论性较强, 学生学后特别容易遗忘,因此这门学 科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给学生布置一些作业。在布置作 业的时候,教师 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而不至于使学生处于不知从何下手的情况中。 具体来说,布置作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首先,可以针对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 作业。这是一个督促学生进 行实践的过程。当堂课结束后,布置与之相关的作业可以达到这 样一个 效果:使学生在印象的加深中对刚刚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的理解与掌 握。 其次,可 以提供给学生相关的范文或专著,由学生完成阅读后进行 评论。比如在讲到平行研究的时候, 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阅读钱钟书先 生的《管锥编》中的某一部分内容,让他们进行评论。 对 于我自己来说,我更倾向于后一种布置作业的方式,这还是由比 较文学这门课程比较难以理 解并且自己对于知识掌握的狭隘性来决定 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会更有目的性一些。 由 于自己对比较文学了解的欠缺,我只能根据自己在学习这门课程 时遇到的困难提出以上四点 教学方法上的看法,希望能够给这门新兴学 科的教学提供一点帮助。 参考文献:1、曹顺庆 比较文学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3 月 2、蒋芳 明确定位:本科生比较文学教学的当 务之急 中国比较文学 2005 年第 4 期 第 28 页 3、 张翠萍 比较文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百 家论坛选粹 第 142 页 4、吴超平 浅论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方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年 8 月 第 7 卷 第 8 期 第 181 页引 浅谈《夜宴》与《哈姆雷特》中的两后形象 浅谈《 夜宴》 哈姆雷特》 2009 级文学院 中文 3 班 张亚男 200900110024 《夜宴》被很多人称为冯小刚式“中国版哈姆雷特” ,冯 小刚自己也这样承 认过。该片把故事发生的背景定在五代十国,那时战乱频繁,宫廷斗争残酷, 皇上、 母后、将军、太子、公主各自心怀鬼胎,母后暗中联合公主和朝廷重臣,借为太子 谋 位之名,密谋篡夺皇位,而太子也欲借母后的势力夺取皇权。在一场晚宴上,他们 都企图在这 场鸿门宴中消灭对手,影片的高潮部分是母后联合起来的势力大胆灭 王,王子也终于向所有 人复仇了,宴会最终结束了无休止的争夺战,但王子也无法 逃脱命运的桎梏,他们最终都成为 这场残酷人性斗争的牺牲者,无一幸免。 那么,从这样的情节安排表层结构上, 《夜宴》对 《哈姆雷特》仿佛采取了 全盘复制: 国王暴毙—太子回宫—母后改嫁—双方试探—戏中戏 —谋害与反谋害 —伪装自我—毒计圈套—复仇行动—血溅皇宫。而在人物形象设置上,两部 作品 也交相呼应:厉帝与克劳狄斯,无鸾与哈姆雷特,婉后与乔特鲁德,奥利菲娅与 青女, 莱欧提斯与殷隼,殷太常与波洛涅斯。 《夜宴》中的婉后与《哈姆雷特》中的乔特鲁德有着 一样的身份,即都是一 女侍二夫的王后。但如果说莎剧中的王后只是一个陪衬的话,那么冯 剧中的婉后 则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 《哈》中女性形象几乎都是中心人物王子哈姆雷特 的 陪衬,乔特鲁德头脑简单到有点傻,奥菲莉娅则纯真痴情到有点傻。哈姆雷特有 一句著 名的台词: “脆弱啊!你的名字叫女人。 ”这似乎是王后乔特鲁德的真实写 照。在国王死 后,她一直生活在哈姆雷特对她的责骂声中,在王子的羞辱与挖苦 中,王后的尊严被彻底摧 毁,她的内心被撕伤得鲜血淋漓。就这样,哈姆雷特把 一个无地自容、羞愧难当、生不如死 的乔特鲁德惨不忍睹地扔给了观众。至此, 哈姆雷特也很好地完成了父亲教给他的“伤其心 而不能伤其身”的复仇使命。剧 终王后喝下毒酒身亡,很多人认为是为救哈姆雷特,但如果 仔细阅读原著你就会 发现,这是一个意外或者说是莎士比亚的刻意安排,这样一个内心罪孽 深重的女 人,唯一求得解脱的方式便是死于非命了。这一形象虽然单薄,但却传达了莎士 比 亚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男权中心主义思想, 同时也反映出他在创作悲剧的时期对 女性的认知 困惑。 在《夜宴》中婉后与乔特鲁德截然不同。她成了无鸾的爱人,而不是他的母 亲,也只是伦理学意义上的母后。影片在开篇就通过旁白交待了人物关系,即第 一,婉后 与无鸾的情感关系;第二,婉后被无鸾的父亲所娶;第三,厉帝害死了先帝而 霸占了婉后。而在 残酷的宫廷政变面前,婉后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镇定和冷酷,而 她对于权力也有着火一样的热 衷。 冯小刚说《夜宴》 ,不是讲述一个女皇的故事,而是讲述一个女人被欲望所 毁灭的悲 剧。剧中的每个人代表着一种色彩,婉后肆意铺张的红,王子寂寞未知 的白,青女透明纯真 的青,厉帝残酷压抑的黑。 而作为演员, 章子怡是幸运的。 在她的身上, 三种色彩都有 着强有力的表现。 但无论是脆弱到不堪一击的白色,还是邪恶残酷的黑色,都不及绚烂燃烧 的红色 所传达的人性解读意义深刻。这样的话,不如说《夜宴》是对《哈》的取材和提 炼, 最明显取的就是《哈》里的“欲望”和“命运选择” ,而最能表现欲望的就 是婉后的红妆、 红服,床第间的红闺、浴池以及腥味的血红。 “你给了我先帝没 有给的。 ”而婉后是茜素 红的最佳代言人。 婉后出场的那一幕很有寓意。白色的素服,苍白的面容,白灯,白蜡,白 布。 在黑色的地板上,黑色的帏布为底色的映带下,婉后那回首一望,牵带出她内心 的挣 扎并非如同她表面那样平静。这是故事的开端,一个绷紧了气氛的开端,画 面中上下的压迫 感,暗示着婉后终将要以绚丽的红色破茧而出。当那道火燃出她 身穿丧服的背影时,在婉后 身上我感到除了不安、迷茫之外,更多的是期待和欣 喜。 那身素色的丧服根本无法掩饰她 眉眼间的红色, 她已经无法再掩饰她的压抑, 这也是她最终选择将毒药喂尽厉帝口中的原 因。 通过婉后的形象刻画, 冯小刚事实上也成功解构了 《哈姆雷特》 的复仇主题, 而代 之以欲望为核心的崭新主题。 《夜宴》的编剧曾公开宣称: 《夜宴》的主题就 是“欲望” 。 而冯小刚说的更为具体:这是一部与欲望有关的电影,每个人都是 因为欲望才参与到这个事 情里的,欲望不是指他一开始就要做这件事,而是说他 是在不断地膨胀和变化,是被这个欲 望驱动着,一步一步走向深渊的。 为了把“欲望可以毁灭一切的同时又能创造一切”表达出 来,冯小刚大胆地 将世界经典名剧中的人物、情节元素重新洗牌,把乔特鲁德脱胎而来的角 色婉后 打造成一张王牌, 《夜宴》真正的主角,而哈姆雷特脱胎而来的王子无鸾则变成 了 配角,而红、白、黑的碰撞便是电影的矛盾冲突所在。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中国计量学院 学期期末论文 创作无意识, 不能无阐释 创作无意识, 学生姓名 程 仕 海 汉语 学院 学号 090120 2125 学生专业 对外 二级学院 外语 班级 09 对外汉语 1 班 指导教师 梁 晶 中国计量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11 年 12 月 17 日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题目: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1 摘要: 创作是无意识的,是非自己的行为,作品不 是作者巧思妙想后的结果,一切作品在创作 之前毫无征兆,没有合理的推测及预算,而是天 才一时之灵感使成,灵感和天才的结合是创 作得意进行,使得作品得以出现,然天才于其自 身著作却不能给予合理或较好解释,不能让 人们明白其所言所指,任何别人都能更好言说其 内容、其思想、其所指,遂需天才以外的他 人助之解释释,因此阐释和阐释学以及阐释者得 以出现,也必须出现,无阐释,一切作品将 不为别人所解,一切经典之作将不为后人所晓所 指。故我言: “创作无意识,不能无阐释” 。 关键词:创作、无意识、阐释、非自觉、理 解、阐释学、天才、灵感。 正文: 自古以来,创作盛行,有诗人创作的诗歌、小说家创作 的小说、散文家创作的散文、戏 剧大师创作的戏剧、 寓言理论家创作的寓言等等。 如中国 唐代大量的古诗、 鲁迅的著名散文、 中国以及欧洲戏曲等。在常人的印象里,创作需要的 是苦思冥想,需要的是完整的构思。事 实上更需要的是灵感, 即所有创作都来自于创作者 突然的灵感, 并非有了苦下功夫就可以创 作出佳作。而我们对大家的崇拜,通常也是认为 他们是天才,自己望尘莫及,这里所说的灵 感以及天才说明的就是创作的无意识,即创作是 天才的非自觉行为! 那么,什么事天才的费自觉创作呢? 正如柏拉图所言, 苏格拉底曾经 向与他同时代的诗人展示他们写得最好的作品, 并向他 们询问这些作品的意思,结果发现, 与实际的作者相比较,任何一个旁观者都可以把这些诗 解释得更好,当时,苏格拉底用此话 证明他的论点:在对自己的认识方面,没有谁能真正称 得上聪明。2 如何理解这一论点呢, 这其实说明的就是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任何人都显得很 愚 笨, 也就是无法全面认识自己, 对自己的认识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在别尔嘉耶夫所 著 《自 我认识》中把自我认识定义为“自我认识是自我意识的认知成分。它是自我意识的 首要 成分,也是自我调节控制的心理基础,它又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观察、自我 分析 和自我评价。自我分析是在自我观察的基础上对自身状况的反思。自我评价是对自己能 力、 品德、行为等方面社会价值的评估,它最能代表一个人自我认识的水平.”当然,这里 所指 1 本人为了使其押韵,故这样书写,意思是创作是没有意识的,是不自觉的,创作只是天 才的灵感使然,然 天才却不能对其著作进行较好解释,故需别人对其阐释,此言不能无阐释。 2 此段摘自张隆溪《道与逻各斯》之天才的非自觉创作 1 8 3/30/2012 《比较文学》期末论文 的自我认识包括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那么,也就是说天才在对自己进行认识的时候, 在对 自己的作品进行认识的时候,他们显得不如别人,显得愚笨而并非聪明! 在古希腊关于诗人与灵感的思想里有这样的说法: “
在全球化的时代,民族文学的趋势是走向世界文学。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以它特有的研究对象及开放性和包容性的特征,对研究世界文学并对抑制 文化 霸权起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比较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比较文学论文 范文 一:浅谈“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的文明相通性
异质性包括文明原生性、独立性,只有明确意识到这种特征的存在,东西方对华才能得以进行,东西方文学才能实现互补。作为东西方不通文化代表的老庄学说“天人合一”同希腊神话中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的“人天合一”同样具有相通的跨文明异质性,只有认识到了这一点,才能在坚持传统老庄学说中的同时还能不断接受西方文明中的合理成分。然而,虽然这两种精神具有异质性而同时他们又是各自独立的。
一、“天人合一”中的“天”与“人天合一”中的“天”
老庄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是“天”。“天”的概念最早出自于远古时代的神话 传说 “盘古开天地”和“女娲补天”,《千字文》开宗名义: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时的“天”是一个浑沌不清的大园筒,先民们把“天”看成一种绝对的力量来崇拜;到了周朝,对“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周文王作《易经》卦一:“乾。元享,利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里“天”是一个相当于河图、洛书的天园地方的宇宙,相当于“太极”阴阳两极相抱旋转的球,是一个造生万物的主体“一”。所以古人造字的时候,把“天”写作'天'就是一人头顶“一”,“一”就是“天”,“天,颠也。至高无上”;老子庄子则把它与“人”联系起来,多指是人意志之外的客观存在,老庄的“天”多指与人类共存的自然,按造字会意拆字讲“天”字可有二种理解:(1)“一大”就是“天”最大;(2)“一人一”就是“天人合一”之意。“人”,按文字学看它由一撇一捺组成。按《易经》的观点这一撇一捺就是一阴一阳、一男一女的相互支撑与相互抵抗,它是阴阳相斗相和的产物。按现在观点讲人是自然界中有智慧有意志的高级主体。在老子、庄子思想中“人”是相对于“天”的一个概念,还有很多新的意义,《庄子·逍遥游》提出了道家的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就有“人”意义的延伸。
按现代的理解则是,老庄中的“天”是至高无上的代表,人应该顺应而存在,自然万物皆是一样,要按自然规定的天命运转。
然而,与老庄不同的是,在希腊神话中,“天”并不是最至高无上的。或者也可以说是“人”与“天”有着同等的地位。希腊神话精神强调“人天合一”,强调人本主义,认为人即是神,而神即是代表天,神拥有非常高的地位,主宰着一切生灵的地位与命运。希腊神话体现了一种尚武的精神,崇尚力量,它更加侧重以自我为中心,鼓吹冒险、占有、自我满足的思想,所赞扬的是一种个人英雄主义以及人天合一的本位主义。原始幻想中最有力者是希腊的天神,是创造一切支配一切的能者。希腊崇拜力量和知识的精神最初表现为崇拜最有力的天神,希腊神话是以利作为推动历史的杠杆的。天并不代表一切,也并不是天主宰人,人与天地位相同,甚至可以说是忍有时还能控制天。
二、关于“人”的地位
老子庄子认为,在天、地、人的相互关系上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自然,杜绝人们自以为是,和“不知常,妄作凶”的行为。反对将个人的意志强加于他人的人,更反对那些将政治强人与圣贤将主张、教条强加于社会与自然的主张。这是老庄“无为而治”、“ 大道自然”的“天人合一”。人应该要顺应自然而发展,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都同时要遵循天的规则。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低也不存在任何人比别人高一等,每个人都是顺应天命的个体,每个个体都是地位一样的不同个体,不能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
也许仅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到,老庄强调的是“天人合一”,是将“天”放在首位的,天就是一切,人必须要顺应天命。而在希腊神话所体现出来的“人天合一”精神则是将“人”凸现出来的,“人“与”天“同等重要,甚至超越了”天“而存在,它是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的。
希腊神话充分肯定个人的权利、利益和个人的价值,理解人的自然性和自由性,甚至认为为了获得功名利禄,为了个人尊严,可以不择一切手段,甚至走极端的做法。古希腊神话,因为它的肯定人欲,所以就非常注意个体的独立,个体的利益,所以就非常多的宣扬个
体性。希腊神话就向一出正在上演的社会剧,活灵活现,有立体的真实感,如对宙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等行为描写的欣赏笔调;如赫拉克勒斯完成了12件大事,最后被宙斯接纳成了永在的天神,终于成就了辉煌的人生业绩。正因如此,赫拉克勒斯在西方文化中成了个人奋斗的典型。而在《奥德修记》中,更加侧重对冒险、征服和占有的赞美,充满了来自金钱、美女、奇珍异宝的诱惑,这类 故事 在希腊神话中大有文化原型的意义,如阿伽门农率众从遥远的希腊千里迢迢奔赴特洛伊,除了复仇和征服,更重要的目标则是珠宝财富和俘虏,以及能带来更大财富的东方贸易市场。借助神的形象,表达“人定胜天”的思想。
总之,在希腊神话中,回荡着一个由奋斗指向占有的主旋律,那就是对自我中心的推崇,对冒险占有的肯定,对物质利益的关注,这可能也是西方社会个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理念的最早根源。
这也许就是老庄学说和希腊神话各自所代表的东西方文明差异最大的一点。
三、文化相通性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尽管东西方文明有着千差万别的差异,而她们同时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也就是比较文学中常说的跨文明的异质性。
首先在于对人的价值的认同上。老庄学说虽然是把“天命”看得高于一切,但他同时也充分尊重个人的权利与利益。比如他们的“无为而治”。老庄的"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并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于人。希腊神话所体现的“人本主义”精神更是对人的利益的维护。只是两者维护人的利益的程度不同而已。
其次在于对天的权利的肯定上。老庄哲学主张顺应自然变化,人不能试图去强行改变自然,而是应该在自然所赋予的权利下生活,天道自然才是一切。希腊神话中,将天的权利赋予到了神的神上,而神具有着不可亵渎的权利,其实他也只是天的权利的一种变异而已。
四、小结
无论是老庄学说中的“天人合一”还是希腊神话体现的“人天合一”的人本主义都具有着不可否认的长处与有点。我们应该在遵循天道自然的同时,充分保护个人的合理利益。在坚持老庄“无为而治”、“天人合一”的基础上,辩证地学习希腊神话中对人的价值的肯定精神。“天人合一”与“人天合一”有着相通的跨文明的异质性,只是双方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将东西方文化实现互补,辩证吸收精髓,这样才更有利于人类文明的进步。
比较文学论文范文二:比较文学之课程 心得体会
这学期,《比较文学》这门选修课讲的主题是“性而上的寻求:《围城》与《简·爱》对读”。对于《围城》,我的了解并不多,这本书我没有通篇读过,只是读过有关于它的书介和书评,小说的主人公方鸿渐一踏上阔别四年的故土,就接二连三地陷入了“围城”。方鸿渐旅欧回国,正是一九三七年夏天。小说以他的生活道路为主线,反映了那个时代某些知识分子(主要是部分欧美 留学 生、大学教授等等)生活和心理的变迁沉浮。他们不属于那个时代先进的知识分子行列,当抗战烽烟燃烧起来的时候,他们大都置身于这场伟大斗争的风暴之外,先在十里洋场的上海,继在湖南一个僻远的乡镇,围绕着生活、职业和婚姻恋爱等问题,进行着一场场勾心斗角的倾轧和角逐。这也是场战争,虽然不见硝烟,却处处闪现着旧社会你抢我夺的刀光剑影,腾跃着情场、名利场上的厮杀和火并;虽然没有肉体的伤亡,却时时看得到灰色的生活是怎样蚕食着人们的年华和生命,那恶浊的空气又是怎样腐化着人们的操守和灵魂。自然,这里也有真诚的友谊,善良的愿望;但这些在那个强大的旧社会壁垒面前,是显得多么软弱和无力。在那随处都可以陷入“鸟笼”或“围城”的人生道路上,哪里是这些还没有消磨尽人生锐气的知识分子的出路呢?这是这部深刻的现实主义小说留给人们深思的一个严肃问题。
至于《简爱》,很幸运的是高中在旧书店徘徊时无意中看到了并买了回去,因此,《简爱》我读过,也看过一些有关于它的书评,《简爱》是一部带有自转色彩的长篇小说,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三姐妹作家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所著。这是一本用自己的心与强烈的精神追求铸炼成的一本书,含着作者无限的情感和个性魅力,为女性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你以为,就因为我穷,低微,不美,我就没有心,没有灵魂吗?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要是上帝也赐予我美貌和财富的话,我也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每次读《简爱》的时候,都会被这段话所震撼。
这是两本不同国度的作者写的书,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心路历程,挣扎与奋斗,徘徊与盲目,《围城》里主要围绕男主人公方鸿渐写的,写他的历程。长篇小说《围城》共分九章,大体可以划做四个单元。由第一章至第四章是第一个单元,写方鸿渐在上海和家乡(江南某县)的生活情景,以写上海为主。在这个单元中,方鸿渐和苏文纨的“爱情”纠葛占了重要的分量。第五章可以算作第二个单元,是“过渡性”或“衔接性”的。在这个单元中,在个人生活上分别吃了败仗的方鸿渐和赵辛楣,从“爱情”牢笼中冲了出来,他们由假想的情敌变为真正的挚友,共同到湖南平成三闾大学谋事。第六、七章是第三个单元,主要描写三闾大学里的明争暗斗。我们这里所选的第六章是这个单元之中的重场戏。上自校长、训导长、各系主任,下至职员、学生、甚至还有家属,都卷入了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人事纠纷。职业上的排挤,情场上的竞争,堂而皇之的例行公事,见不得人的谣诼诽谤、阴谋诡计,一时间三闾大学成了竞相逐鹿的舞台。第八、九章是第四个单元。方鸿渐和孙柔嘉在返回上海途中结了婚。这对双方来说,都不能算做令人激动的结合,加以失业造成的对于前途的焦虑,使他们婚后不断发生争吵。这种争吵在返沪途中还较为单纯,定居上海后,由于双方家庭和亲族的介入,矛盾更复杂了;在婆媳、翁婿、妯娌、亲朋、乃至主仆之间,一度曾发生了一系列龃龉和纠纷。
而《简爱》主要写的是女主人公的的心路历程,简对于女性精神追求的历程,控诉男性的压迫,塑造作为强者的女性形象,大胆坦率地描写妇女的感情生活。在19世纪的男性心目中,理想的女性是天使般的纯洁、美丽、甜蜜、是被动的、玩偶式的、无自我的尤物。然而,就在这天使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怪物:具有破坏性的、冲动的、疯狂的女性,她使男性感到恐惧,正如《简·爱》中疯女人时时威胁罗切斯特一样。男性出于对女性既渴望又恐惧的心理,才创造出天使与恶妇的形象,后者充满了女性自身的原貌,代表着一种颠覆男性统治的竞争性力量。从伯莎烧掉桑菲尔德即可看出这一力量的威力。女性主义视野中的伯莎,成了简爱的另一重自我,女性的反叛者。盖茨海德是她旅行的起点,家的丧失,寄人篱下;劳渥德学校是她受 教育 和精神成长的地方。在此,简的“狠狠地回击”与海伦·彭斯的“以德抱怨”, “我还是觉得海伦·彭斯是借着一种我的眼睛所看不到的光亮来看事物的。”简的人生是一个逐渐归向上帝的历程。桑菲尔德是简的乐园,在这儿也失去了快乐,后来又回到了乐园, 简的出走到荒原,再到沼屋,再到回归,最后与罗切斯特走向他们永远的家。
不可能给你做作业吧,论文这东西还得自己写才行,给你一些资料,你参考一下,3000字不算多,拼拼凑凑就完了,毕业论文还要5000字呢。这些资料没有发完,有字数限制,你给个邮箱,剩下的发在你邮箱里 ,对你很有帮助的,随便润色一下就可以交了。比较文学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及文学与其他艺术门类和其他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的文艺学分支。它包括影响研究、平行研究和跨学科研究。作为一门学科,它兴起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1816)中,但该著作未涉及它的方法与理论。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 ,是法国文学批评家、巴黎大学教授维尔曼 (1790~1870)。1827年他在讲授中世纪和18世纪法国文学课时,曾几次使用“比较文学”和“比较分析”等术语,两年以后他将题名为《18世纪法国文学综览》的讲稿出版。1865年后,“比较文学”作为专门术语而被普遍接受。19 世纪70年代后,比较文学在欧美各国有了很大发展,其中心在法国。1931年法国保罗•梵•第根的著作《比较文学论》,第一次全面总结了近百年来比较文学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主张把文学研究划分为国别文学、比较文学、总体文学三大范畴。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中心。1952 年《比较文学与总体文学年鉴》在美国创刊,按年总结比较文学发展的成绩与问题。比较文学研究,不同国家的学者强调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以第根、伽列等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影响研究,以韦勒克为代表的美国学者强调不同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以阿历克谢耶夫和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罗斯学者则认为影响研究和平行研究不可分,应该同时并重。在中国,鲁迅、茅盾、郭沫若等曾广泛比较研究过各国文学的发展,如鲁迅的《摩罗诗力说》、茅盾的《俄国近代文学杂谈》等。20世纪30年代中国开始介绍外国比较文学的历史和理论 。陈铨的《中德文化研究》 、钱钟书的《 谈艺录》、朱光潜的《诗论》等,在某个方面对中国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了奉献。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在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成绩斐然。产生于19世纪的比较文学,是专指跨越国界和语言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即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文学与文学,或者文学与其他的艺术形式、意识形态的关系的新型边缘学科。从世界文学的角度着眼,充分揭示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各个民族文学所持有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索文学发展的内在规律乃至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规律是比较文学的任务。歌德是比较文学的先驱。世界上目前主要有法、美两派。前者注重研究一国文化对另一国文学的影响;后者注重研究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不同民族文化的比较,找出异同及缘由,以找出共同的规律。什么是比较文学呢?让我们先从发生在中国文学史上并持续达千年之久的一桩“公案”谈起,并循此步步走近并认识比较文学。远在唐代,就有人对南朝时吴均在《续齐谐记》中所写的“许彦鹅笼”故事的来源作过研究。“许彦鹅笼”故事说的是,阳羡(即今江苏宜兴)地方一个名叫许彦的人,在途中遇到一位十七、八岁的书生,这位倒在路边的书生声称脚痛,要求坐进许彦的鹅笼里。许彦以为是说着玩的,谁知书生真的入笼与双鹅并坐,而许彦提起鹅笼竟不觉得重。等走到树下休息时,书生出了鹅笼,说要设宴答谢许彦,说完就从口中吐出美酒佳肴来款待许彦。过了一会,又从口中吐出一位芳龄十六的美女来陪伴宴饮。又过一会,书生酒醉睡着后,此女子竟从她口中也吐出一个二十三、四岁的男子来作伴。许彦正同此男子寒暄之际,书生却象要醒的样子,美女忙又吐出丝绵屏风来遮住,并同书生一道睡了。可那男子却从他口中也吐出年约二十的女子一道饮酒嬉戏。过了许久之后,听到书生响动声时,此男子忙将二十岁的女子吞入口内;年方十六的美女醒后,也忙吞入那男子,并独对许彦而坐。书生起来后,就次第吞下美女与各种餐具,然后留下一个大铜盘给许彦留作纪念,并告别而去。晚唐时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的诗文家段成式,在他于九世纪中期写成的《酉阳杂俎》一书中,通过与印度佛经《譬喻经》中的“梵志吐壶”比较后就曾说过:“释氏《譬喻经》云:昔梵志作术,吐出一壶,中有女子与屏,处作家室。梵志少息,女复作术,吐出一壶,中有男子,复与共卧。梵志觉,次第互吞之,拄丈而去。余以吴均尝览此事,讶其说以为至怪也。”后来,还有多人提及此事,直到鲁迅,才对这一“公案”作了透彻明断。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然此类思想,盖非中国所故有,段成式已谓出于天竺(即古代印度)……当又为梵志吐壶相之渊源矣。魏晋以来,渐译释典,天竺故事亦流传世间,文人喜其颖异,于有意或无意中用之,遂蜕化为国有,如晋人荀氏作《灵鬼志》,亦记道人入笼子中事,尚云来自外国,至吴均记,乃为中国之书生。”鲁迅说得极对,这一故事源自印度,随佛经传入中国后,开始还说这是外国道人,如晋代荀氏所作的《灵鬼志》中说:“太元十二年,有道人外国来。”到了南朝吴均手里,就被吸收消化成了纯为中国的人、事与地点了。当然,这种“蜕化为国有”的过程,一直绵延到现当代。1981年台北出版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小说《人环》,就进一步将许彦鹅笼的故事,演变为有心理活动、环境衬托与细腻描写的当代小说了。然而,其题材、基本故事情节与主要人物关系,依然如故。象鲁迅与段成式二人,对中印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学作品进行的这种研究,比较其相似,追溯其渊源,探究其联系与原因,实际上就是一种比较文学的研究。由于各民族的文学之间,在历史上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交往的联系,因此就出现了如下文学现象:日本的古典小说《源氏物语》中,就运用了不少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我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能七十二变,就吸收了印度佛经中神猴哈奴曼会三十六变的成分,孙悟空大闹天宫又发展了印度佛经《贤愚经》中顶生王闹天帝宫殿的故事;相传李白首先创作了《菩萨蛮》,但据考证,《菩萨蛮》是古代缅甸的乐调,经云南而传入中原;更早的《楚辞•离骚》,开头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维庚寅吾以降”。这难以理解的“摄提”、“孟陬”等词,有的专家研究认为,它们是从国外传入的星座译名,极可能是希腊文,也可能是撒马里亚语等。这类研究,由于主要是寻溯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交往联系,研究其渊源、媒介、流传、翻译、接受等等的影响事实,所以就叫它为比较文学中的“影响研究”。这一类研究,一百年前兴起并盛行于法国、德国,并一度还曾主宰了比较文学的全部领域,因此“影响研究”的成绩可谓硕果累累,有关“影响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也较成熟完备。凡着重这方面的研究,因其主张研究各民族文学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的影响事实联系,因此对持有这一观点的学者及其方法,大家习惯称之为“影响研究”学派。又因为在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争论中,其争论的一方多是法国学者,故又被称为“法国学派”。这一学派对比较文学的认定,可以梵•第根和基亚对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为代表。梵•第根在1931年的《比较文学论》一书中说:“真正的‘比较文学’的特质,正如一切历史科学的特质一样,是把尽可能多来源不同的事实采纳在一起,以便充分地把每一个事实加以解释;是扩大认识的基础,以便找到尽可能多的种种结果的原因。”而基亚于20年后出版的《比较文学》中说得更明白:“比较文学就是国际文学的关系史。比较文学工作者站在语言或民族的边缘,注视着两种或多种文学之间在题材、思想、书籍或感情方面的彼此渗透。”然而,无论在中外文学还是各国文学之间,也无论是诗歌、小说、戏剧、散文,还是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或是文艺思潮、流派和运动之间,都还存在着众多的并无影响事实联系却又十分相似的情况。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过无声之美:“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情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无独有偶,英国诗人济慈在他的《希腊古瓮颂》中也写道:“听得见的声音固然美,听不见的声音则加倍幽美。”同为抒写对意中人的倾慕之爱,明代《乐府吴调》中有一曲写道:“变一只绣鞋儿,在你金莲上套;变一领汗衫儿,与你贴肉相交;变一个竹夫人,在你怀儿里抱;变一个主腰儿,拘束着你;变一管玉萧儿,在你指上调;再变上一块香茶,也不离你樱桃小。”而欧洲的诗歌、小说也常有这类描写,古希腊的诗人写过:“愿变为心上人的口边之笛。”西班牙十七世纪剧作家罗哈斯民剧中也写过:“愿变为意中人腰间之带。”甚至在德国文学中还写过:“愿变为心上人身边的跳蚤与虱子。”还有一些作品,不仅人物性格相似,连反映性格的细节也几乎一样。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家莫里哀的名作《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同中国古典小说《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都同样爱钱“胜”命,悭吝而无情,如阿尔巴贡要掐掉两支蜡烛中的一支,才称心如意;而严监生要灭剩油灯芯中的一根,才咽气罢休。在白居易与济慈、明代《乐府吴调》与欧洲古代戏剧、《悭吝人》中的阿尔巴贡与《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等之间的异同,并非彼此有过“影响联系”,而是作家们在各自民族的现实生活中观察、体验与加工塑造的结果。要说受到“影响”,倒是在东西方各自文化体系与文学传统中可追溯到各自的源头。如严监生之前的元杂剧《看钱奴》中的贾生,就同严监生临死前的吝啬劲十分相似,不同的是贾生要儿子舔尽沾了油渍的手指方肯咽气;更早的可追溯到北魏《笑林》中的“俭吝老人”,甚至战国时《商君书》中的“东郭敞”,都是以爱物胜过爱人的吝啬与贪欲而影响后世。同样,莫里哀塑造的阿尔巴贡,可上溯到古罗马剧作家普拉图斯的喜剧《一罐金子》中的守财奴,和更早的古希腊作家西俄夫拉斯培斯的论文《性格论》,因为论文里勾勒出了吝啬人的性格类型。崇尚古典主义并又热衷于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汲取创作题材的新古典主义作家莫里哀,受其欧洲文学传统的影响,连他本人也直言不讳。因此,在研究这二者相似的问题上,就要撇开影响研究而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历史等方面去探索其“文心相通”的规律。通过对阿尔巴贡与严监生这组中外文学形象的比较,可以更清楚地发现:贪欲与吝啬尽管古已有之,然而到了资本降世之时,由于金钱渐渐成为取代封建社会等级与特权的一尊“至圣”,于是在市民中最早出现的那批商人资产者身上,吝啬就是他们积累财富与货币的一种手段,又同他们拼命猎取剩余价值的贪婪与世俱存,从而构成了他们性格习惯与心理状态的一大特征:吝啬到将一钱一物都视为一本万利的万能之神的典型性格,才各自成为中外文学史上的不朽艺术形象。这种对各民族文学所作的比较研究,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彼此之间并无直接影响交流的各民族文学,恰如互不相交的平行线,因此,被称为比较文学中的另一大类——“平行研究”。又由于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美国学者首先提倡与实施的,故又被称为“美国学派”。20世纪60年代,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雷马克教授,其给比较文学所下的定义最被学界称道:“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这一定义,除了强调对并无相互影响或联系的各民族文学的平行研究也是比较文学外,它还提出了比较文学还应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或信仰等“表现领域”的关系研究,即被学界称之为“跨学科”研究,也属比较文学。如将心理学、生理学的“通感”说来研究文学创作中的修辞手法,就可视为一种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了。对事物的繁多,如何描写?无声的景物又如何描绘?夜空的星星够多也够亮晶晶的了,诗人们又作过什么出色的抒写?而一般的批评家又作何评说?宋代诗人宋祁写的《玉楼春》中有“绿阳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用一“闹”字形容无声杏子的茂盛。但明代的李渔却批评道:“此语殊难著解。争斗有声谓之闹,桃李争春则有之,红杏闹春,余实未之见也。闹字可用,则炒字、斗字、打字皆可用矣!”而宋代的大诗人苏轼则更进一层,他在《夜行观星》中写无声的星星也说“小星闹若沸”。同样,清代的大学士、总纂了《四库全书》的纪晓岚也说此句不好,还批注为“似流星”。无独有偶的是,这种把无声的事物写成有声的佳句,在西方文学中也有:19世纪意大利诗人巴司古利(Pascoli,Giovanni,1855—1912),有句写星星的名句:“碧空里一簇星星啧啧喳喳象小鸡儿似的走动。”18世纪的圣•马丁(Saint Martin)也说:“听见发声的花朵,看见发光的音调。”以李渔、纪晓岚之见,这些写法都违背了常识,因为无声的繁星怎么可能有声呢?是写错了。但是,心理学与生理学告诉我们,人的感觉会有“感觉挪移”的现象,叫“通感”。即视觉、听觉、嗅觉、触觉与味觉往往可以打通、相交。颜色似有形象,冷暖会有重量,气味变有锋芒。如:臭气刺鼻,高音区响亮,颜色有冷色热色之别等。这些不是比喻,比喻是同类特征的扩大与缩小,而且不发生“感觉挪移”。同样,星星太多,此闪彼闪,影闹如沸水;红杏盛开在枝头,你红我更红,似乎在争闹一样。从通感来说,这正是作家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感知通感规律的记录,因此才成为千古流传并魅力不减的修辞佳句。无论是影响研究还是平行研究,或是跨学科研究,它们都是不同于通常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或文学理论的一种文学研究。这种被称作为比较文学的文学研究新兴学科,有其自己的研究对象,即都是以不同国家与民族的文学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是一种更注重打破地理空间与学科界限的文学比较研究,这种研究不是为了比优劣、赛高低,而是以世界文学与总体知识的视野,来参照比较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学和他者的外国文学,以构建更为科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体系。因此,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顺应当今全球化进程的认识新天地。我国比较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季羡林教授,在20世纪80年代曾在《人民日报》上著文,对什么是比较文学作过准确而又精当的回答:“比较文学就是把不同国家的文学拿来加以比较。这可以说是狭义的比较文学。广义的比较文学是把文学同其他学科来比较,包括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在内。”而到了20世纪末,英国女学者波斯奈特博士,在她《比较文学批评导论》一书的开头也说:“对什么是比较文学的简明回答是,比较文学是关于跨越两个以上文化的文本的跨学科研究,也是对跨越了时空的两个以上文学相关模式的关系研究。”可见,跨国族界、跨语言界和跨学科界的比较文学,是一门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兴人文学科,它有自己的历史,自己的体系,自己的任务,自己的特点与要求。它是产生于各国文学文化交往的基础上,随之发展而成熟,并与当今全球化时代认识同步的文学研究综合性学科。“比较文学”这个说法是法国的学者在一百多年前提出来的。在当时的欧洲,由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各国学者都致力于各自民族文学的整理和研究,研究的方法,是从社会背景,作家生平来诠释作品,也就是所谓“知人论世”的套路。后来,法国的学者却认为仅仅对国族文学的整理和研究是不够的,文学的研究应当跨越国族的界限。德国的大诗人歌德(J.W.Goethe)支持这种超国界的视野,晚年甚至提出了“世界文学”的概念。然而不管是法国学者的“比较文学”还是歌德的“世界文学”,着眼点都在欧洲,这是需要说明的。法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者从事的是一种“影响的研究“,关心的是一个国族的文学怎样被另一个国族的文学家接受,模仿和创造性地转化,追溯和清理文学跨越国族疆界旅行的轨迹。本世纪三、四十年代,留学西洋归国的作家学者如梁宗岱、钱钟书、陈铨等人都曾努力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的研究,遗憾的是四九年以后中国大陆比较文学研究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停滞,直到七十年代末才重新有了拓展,幸亏台湾和香港的学者不曾因政治的负面影响而使研究有所中断。二战以后,美国的比较文学学者提出了所谓“平行的研究”,即国别文学之间即使没有发生过关系,照样可以进行比较研究。所以莎氏比亚可以和汤显祖比较,《红楼梦》可以和《源氏物语》比较。比较文学研究甚至可以跨越学科,比如文学与音乐、与哲学、与宗教、与心理学甚至数学,都可以进行比较。中国的古诗中的一些名句中的美丽意象,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据说无非是在用文字图解几何学中的诸如“垂直”、“相切”的概念,而“骚人遥驻木兰舟”和“万户捣衣声”都可能在暗示性活动,所以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等等。近一、二十年来,比较文学研究又开始朝比较文化研究转向,比如所谓后殖民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性别批评等等。一、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学理1、定义:比较文学是一门将研究对象自觉地由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文学扩展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民族和地区文学中进行“跨文化的”综合性考察和研究的学科。简而言之,比较文学是在文学研究领域中对要素A和要素B 之间关系的研究。所谓“自见者不明”(《老子•二十四章》),认识“自我”需要借助将“他者”作为参照,才能更好地把握事物。2、“比较”的意义: 比较文学学科中“比较”的意义具有特定的并且确切的学理内容,它是一种旨在把握“双边”或“多边”文学的内在关系,并进而认识它们的本质的具有特定内涵的思维形态、思维过程和方法论。 这里的“比较”是指“双边”或“多边”的“跨文化(跨文学)”研究,这里说的“跨文化思维”,指的是“比较文学”学科对于“文学”的思考,必须是从“超越一种文学”,“超越一个民族”,“超越一种语言”和“超越一种文化”的视角考量面临的学术问题。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最基本学理。 因此,比较文学是与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最贴近的边缘学科,能够最迅带地感知和接受各方面的最新信息,将触角伸向国际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比较文学尊重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强调在“和而不同”的基础上,实践东西方、中外关系上的平等对话,进行双向阐释,以达到互证、互补、互惠的新人文主义目标。………………注:(1) 布吕奈尔等著《什么是比较文学》第22页,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2) 转引自孙景尧《简明比较文学》第65页,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年版
这篇是网上的,你要是用的话,记得把句子改一下哦。中西方美术的主要差异摘要:美学和哲学有密切关系,中国美学深受儒道思想的影响,可以说儒道思想是中国艺术所依存的美学基础。西方受基督教的影响,认为神圣的价值在人和世界之外存在,需要去看,去听。根据基督教义的理解,艺术家对外在美的准确、完美的体现,是想完成对上帝的靠拢,是对上帝的一种贡献。这些美学思想体现在西方不同文化领域,具有不同的美学价值。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正是这些差异才让我们感受到了不同风格美术带给我们的震撼和美的感受。通过中西方美术在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到中西方美术各自的魅力。关键词:美术 差异 绘画 建筑 园林正文中西方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中西方美学是屹立在世界艺术史上的两坐不同的高峰,他们之间没有根本上的谁高谁低之分,只是由于观念上的不同造成美学的差异,但这也更好的给了我们多样的选择。我再次选取了三个方面。从绘画、建筑、园林三个方面谈谈中西方美术的差异。绘画方面的差异中西方美术的最主要差异就在于透视,这是最根本的,中国绘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在透视上将焦点(一点)透视与散点(多点)透视结合;而西方绘画着重于焦点透视,比较客观科学地体现了物体的外观,真实客观是其特点。绘画风格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同时整个社会所形成的文化底蕴也同时反哺给了绘画。举例来说,从建筑上来说,人文,天气和建筑材料以及建筑工艺都对其有很大的影响,同样是巴洛克风格,每个地方都有些细微的变化。西方人文在文艺复兴时期,思想波澜起伏,海纳百川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功不在风格多少,而在于这一风气带动了人们的思想,不段的创新;反观中国古代,由于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思想统治,迫使人们在一定框架中,不对君王,只对青山绿水,千年时间造就了中国画的辉煌,但也限制了中国绘画新时代的发展。当然在明清两代发展起来的工笔绘画,在一定意义上也偏重了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工笔建筑要稍少一些)。绘画工具的不同也造就了中西方绘画的差异。毛笔,纸张,绘画颜料可谓独树一帜,更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当然整个当时西方社会的工艺水平也是很高的。总的来说,中国绘画讲究的是意境,画面的构图可以北地之山,南河之水,成竹在胸,山林水楼,人物花鸟,增减不在话下,而西方绘画造型严谨,焦点透视决定了其在构图上有所限制,但也更体现了西方绘画方寸之间的精工细做,用现今意义上来说就是中国画在于细细品味,西方画细部则更加耐看。绘画方面的其他不同点:1、材料工具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使用油画颜料,油画笔,以木板油画布为载体中国传统绘画使用墨,植物色矿物色,毛笔,以宣纸和绢为载体2、题材重点不同西方古典绘画最强调的是人,人物画十分兴盛中国传统绘画强调天人合一,人物画从唐以后变成配角,山水画十分兴盛。3、观察方式不同西方古典绘画从文艺复兴开始,和科学紧密结合,强调透视比例关系,画家的观察方式采用焦点透视。中国传统绘画采用散点透视,没有西方那种特别完善详细的美术理论著作,只有一些画论流传,如“三远法”“六要”等等建筑方面的差异1. 建筑材料的不同,体现了中西方物质文化、哲学理念的差异。从建筑材料来看,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唯有我国古典建筑(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是以木材来做房屋的主要构架,属于木结构系统,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中西方的建筑对于材料的选择,除由于自然因素不同外,更重要的是由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导致的结果,是不同心性在建筑中的普遍反映。西方以狩猎方式为主的原始经济,造就出重物的原始心态。从西方人对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强调人是世界的主人,人的力量和智慧能够战胜一切。中国以原始农业为主的经济方式,造就了原始文明中重选择,重采集,重储存的活动方式。由此衍生发展起来的中国传统哲学,所宣扬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天人合一”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揭示,自然与人乃息息相通的整体,人是自然界的一个环节,中国人将木材选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视了它与生命之亲和关系,重视了它的性状与人生关系的结果。2. 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反映了中西方制度文化、性格特征的区别。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中国建筑的美又是一种“集体”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宫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庙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构成规模巨大的建筑群,各种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宾合乎规律地排列着,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形态的内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礼教制度。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以相近年代建造、扩建的北京故宫和巴黎卢浮宫比较,前者是由数以千计的单个房屋组成的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建筑群体,围绕轴线形成一系列院落,平面铺展异常庞大;后者则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垂直叠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而且,从古希腊古罗马的城邦开始,就广泛地使用柱廊、门窗,增加信息交流及透明度,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以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这与西方人很早就经常通过海上往来互相交往及社会内部实行奴隶民主制有关。古希腊的外向型性格和科学民主的精神不仅影响了古罗马,还影响了整个西方世界。同时,如果说中国建筑占据着地面,那么西方建筑就占领着空间,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米。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这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3.在建筑造型方面,中国古典建筑的屋面一般都做有明显的曲线,屋顶上部坡度较陡,下部较平缓,这样既便于雨水排泄,又有利于日照与通风。在歇山顶与庑殿顶的建筑中,屋檐都有意做成微微的向两侧升高,特别是屋角部分做成明显的起翘,形成翼角如飞的意境。对比西方古典建筑的典型实例帕特侬神庙,它的檐部则是做成中央微微凸起的曲线,正好与中国古典建筑屋檐曲线相反。西方这种凸曲线产生了一种挺拔平整的艺术效果。西方古典建筑柱式有明显的收分和卷杀,希腊古典建筑的柱子还有侧脚和角柱加粗的手法;对比中国古典建筑,尤其是唐宋时期的正统建筑柱子的卷杀与侧脚也极常见,这反映了对审美手法的共同性,只是柱子由于材料的不同而在比例上有所不同。另:东西方建筑差异新实例分析1、西方建筑西方建筑每每以巨大的体量和超然的尺度来强调建筑艺术的永恒与崇高。它们具有严密的几何性,常常以带有外张感的穹隆和尖塔来渲染房屋的垂直力度,形成傲然屹立,与自然对立的外观特征。古代埃及建筑文化的代表——金字塔与神庙,便突出表现了这一特点。金字塔是埃及法者或贵族的陵墓,古埃及人信奉灵魂不死的观念,认为死后永久保存肉体,便可在天国求得永生。由此,埃及法老在世时均要为自己营建代表永恒信念的金字塔。金字塔与我国古代王陵绝然不同,它不带有“入土为安”的阴柔之美,也不在深埋地下的地宫中去创造宛若人世间的富庶华丽生活的地下天堂,而是以最简明有力的几何形式,集中表现出一种与世长存的永恒主题。从艺术哲学观念来看,位于尼罗河西岸开罗近郊的吉隆金字塔群,正是以其巨大、单纯、简洁、稳定的造型,在广阔、原始、浑朴的大漠中,表现了一种超自然的纯阳刚之美,而产生了强烈的纪念性——神圣,永恒,庄严,崇高。古埃及的神庙也一样,例如位于卡纳克的阿蒙神庙,建筑巨大而沉重,威严而神秘,完全显现了一种阳刚的崇高之美。阿蒙神庙最著名的是大殿,又称“多柱厅”,其面积达5000平方米,密密层层排列着十六行,一百三十四根高大粗壮的石柱。它们的底径比柱间净距还要大。这种处理,显然是追求压抑,超感性的艺术效果。马克思在论说西方宗教建筑时曾说过:“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以宛若天然生成的体量,物质地影响着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感正是崇拜的起始点。”阿蒙神庙建筑所夸张的正是这种纯物质的重压,旨在引起人们惊愕和震撼的观感,在这里,秀丽,含蓄的阴柔之美已完全被排斥了。2、中国建筑中国建筑体系是以木结构为特色的独立的建筑艺术,在城市规划、建筑组群、单体建筑以及材料、结构等方面的艺术处理均取得辉煌的成就。传统建筑中的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供彩画、朱柱金顶、内外装修门及园林景物等,充分体现出中国建筑艺术的纯熟和感染力。七千年前河姆渡文化中即有榫卯和企口做法。半坡村已有前堂后室之分。商殷时已出现高大宫室。西周时已使用砖瓦并有四合院布局。春秋战国时期更有建筑图传世。京邑台榭宫室内外梁柱、斗供上均作装饰,墙壁上饰以壁画。秦汉时期木构建筑日趋成熟,建筑宏伟壮观,装饰丰富,舒展优美,出现了阿房宫、未央宫等庞大的建筑组群。魏晋、南北朝时期佛寺、佛塔迅速发展,形式多样,屋脊出现了鸱吻饰件。隋唐时期建筑采用琉璃瓦,更是富丽堂皇,当时所建的南禅寺大殿、佛光寺大殿迄今犹存,举世瞩目。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风格秀丽,明清时代的宫殿苑囿和私家园林保存至今者尚多,建筑亦较宋代华丽繁琐、威严自在。近现代中国建筑艺术则在继承优秀传统相吸收当今世上建筑艺术长处的实践中,不断发展,有所创新。园林方面的差异综观中国的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别。前者强调:自然、野趣;后者强调统一、讲究几何等等,二者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中国山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丽融于一体,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这种美表现的直白,很显露。1、中西方园林差异的历史渊源要了解中式园林和西式园林,我们首先比较一下东西方城市布局:在欧洲,城市是曲折的,而花园是方正整齐的;在中国,城市是方正整齐的,相反花园是曲折,甚至是曲径通幽的。为什么东西方城市布局和园林正好相反,我们可以追溯到二者城市历史的发展史:欧洲的几何式花园,形成于封建制的晚期。当时,新兴资产阶级和国王一起,正力求摆脱几百年的封建分离和混乱,建立统一的、集中的、秩序严谨的君主专制政体。而欧洲的城市,大多是从中世纪的商业、手工业和水陆交通发展起来的,中世纪城市的曲折,本是封建分裂和混乱的产物。中国的自然式花园,形成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政的统治之下。为它服务的政治斗争和僵硬的意识形态,压抑一切生机。尚有灵性的社会知识阶层,希望在这个僵化的社会中寻找透气的孔洞,因而他们向往自然和自然中的生活。而这个中国历史的城市发展,在大多数的年代,都是官僚体系的行政中心,城市的方正,都是历史中那些专政政权的产物,这方面在皇帝定都的城市中特征尤为明显。如北京的城市布局:整个城市是典型的棋盘式布局,但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中却处处体现小桥流水的自然情趣。从上面比较可以得出:几何式的西式花园和自然式的中国花园,在他们形成的时候,都反映着当时在思想文化上影响最大的人们的愿望:他们要摆脱什么、向往什么。当时的城市,反映着他们要摆脱的,当时的园林,反映着他们要追求的,所以,园林和城市、风格上形成对照。2、两者的具体区别在欧洲,建筑统率着园林。这从某种程度上意味着秩序和纪律统帅一切。不但建筑物在布局里占主导地位,而且它迫使园林服从建筑的构图原则,使它“建筑化”。不但花园,甚至连林、木都建筑化了,道路、水池和小建筑物把几何格律带进了园林。在花园里,人们并不欣赏树木花草本身的自然情趣美,他们只不过是有各种颜色和表质的材料,用来铺彻成平面的图案,或者修剪成圆锥形、长方形、球形等等绿色的集合体。花园的美,是这种图案和几何体的建筑美。所以,绣花植坛里用染过色的沙子和石头做底,他们的作用和花草差不多。这种园林,只有借人工的喷泉来给他一股生气、一股活力。在中国,建筑格律并不统率园林布局,而在园林里,是园林的构图规则统率着建筑,迫使建筑“园林化”,随高就低,打散体形,并且向自然敞开。自然本身还随着湖石、竹树、流水等等渗透到建筑物里去。人们欣赏的是树木花草本身的美,不但欣赏它们的形态,还欣赏他们的“生命”和“人格”。岁寒不凋的松柏,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劲节虚心的竹子,刚正坚贞的石头,他们和人们有感情上的联系。甚至象晋简文帝那样“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于是,人就融化在自然之中,率性适情,暂时忘掉尘世的烦恼。中国的造园艺术因此是抒情的,出世的,人们在自然山水中恬谈隐退,连皇帝都要自比为与世无争的樵夫渔翁。沉思默想,抚琴吟诗,感情磨练得十分敏锐细腻。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露光荧光,茶香药香,都能引起心头的微澜和想象力。一片石、一池水,不但可以幻成江湖丘壑,还代表着一种生活理想,一种文化精义。所以,从园林的定名到题建筑物的联额都成了风雅的事。把文学引进到造园艺术中来,园林的精神容量就扩大了。而这文学,大多是描绘没有人间烟火气的自然风光之美,抒发蔑视名缰利锁、礼法名教的疏狂之情。园林里演出过多少浪漫故事,西厢记里的主人公也要到园林里才发现自己的青春。西式园林的造园艺术是理性的,入世的,在筑就的平平的台地上推敲着均衡、比例、节奏。他图解君权,而君主在这里仍然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人们在里面交谊、歌舞,举办大型节庆活动,甚至放烟火,热热闹闹。连造园要素也有热闹的:大量喷泉、水风琴等等含有很多机械元素的东西。许许多多的雕刻把古代神话带进了园林,题材不外乎感官的享受。从来没有定园名、题联额这类风雅事情发生。所以西式园林不但在布局上是一览无余的,它的意境也是比较粗浅的,体会不出多少深永的生活滋味。3、东西方园林的审美差异两者的审美差异我们可以做一个形象的比喻:如果说中国的园林像一杯充满清香的茶,需要我们细细品尝,然后用心去体会的话。那么西方的园林就像一壶浓郁香气的咖啡,给你以直接的享受。中国园林艺术的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讲究自然天成,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中国古代向来把园林看成是一首诗或一幅画,而不是单纯的土木工程。它巧妙地将诗画艺术与园林熔为一炉。诗画与园林作品不仅赞美自然本身的形态美,而且更注重自然的内在美,将自然“人格”化。认为松柏延年,荷花廉洁、翠竹虚心、崖石坚贞、兰花品高等,这些都是和人的情感相联系的。因此,竹影花影,风声雨声,阳光月光,茶香花香,都能激起人们的情感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中国古典艺术园林艺术的独特风格。西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你会发现人工雕琢的迹象到处存在,到处都是散布着集合图形,在这里,园林已经不是园林本身的自然美,他是建筑的一部分。从两者的比较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人更注重个性的充分发挥和自我理念的完美结合,不过欲拘泥小节,张扬且十分大气,但有时他们的园林会给人一种与环境极不协调的感觉,身处其中有一种矛盾、冲突的体验,能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而我们东方园林,造园处处体现“和谐”,注重人与景的和谐、景与景的和谐,而“个性”二字是很难以展现的,许多大胆的创新都因为会破坏了这份“和谐”而难以实现。因为和谐,东方的园林不免有点小家子气,因为和谐,带给你的宁静而安详的心境,所以中国的园林是修心养性的好地方,尤如世外桃源。就如吃饭,萝卜,青菜都有才好,园林建设不妨中、西的都有,中西合璧也是一个上佳的选择。人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时候往往又有不同的心境,不同风格的园林恰与之相应。结束语由于中国传统美术自成体系和中华民族特定的审美意识,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中国美术理论和西方美术理论有一定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理论形态上看,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多为感受性和经验性的评议,多结合对具体作品的品评,进而涉及作者的个性品格;西方美术理论的理论性较强,多是侧重作品形式的抽象分析和阐释。②从哲学基础上看,中国传统美术理论崇尚和谐、中正,其范畴多为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如形与神、情与理、虚与实、刚与柔、正与奇等;西方美术理论,偏重从科学的角度寻究造型艺术形式美的依据,从而,其传统的理论一直以模仿说为主导,并产生了透视学、艺术解剖学、色彩学等学科。西方现代美术理论因强调个性和意志的自由,而有极端化和绝对化的倾向。③从社会学意义上看,中国美术理论注重美术同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关系,注重美术的社会功能;西方美术理论更多地强调对作品形式美的自由观照,强调美术的无利害和非功利性。当然,这种比较只是从整体上相对而言,随着中西美术交流和文化相互影响的加强,中西美术理论也相互产生影响,出现一定程度的相互吸收和融合现象。然而,与此同时,在理论上所表现的差异增大和多元化倾向也更加明显。在今后的发展中,随着美术理论自身的觉醒和自身价值的加强美术理论将出现由愈来愈强的独特性、科学性、严整性和丰富性所构成的空前繁荣。中西方美学比较,不仅要向我们传统美学提问,也要向西方美学提问。不仅研究它们的历史,还要促进解决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思考在美育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美,是思辨的哲学、最微妙的心理学、最情感的艺术。美是文化精髓的集焦点。参考文献:[1] 顾铮 著 《自我的迷宫》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版[2]贺西林 中国美术史简编 成 [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3]《黄昏后的契机——后现代主义》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4] 『美』劳丽•S•亚当斯 著 时易 译 《 艺术鉴赏讲座》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5] 列•斯托洛维奇 《审美价值的本质》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6] 托马斯•门罗 《走向科学的美学》 中国文艺联合出版公司[7] 阎增武 《美学原理导论》 黄河出版社[8] 张樟。住区过渡空间的探讨[J].中国园林,2002(3):19-22.
关于中外美术院校之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周浩然黄婵(四川师范大学四川·成都610101)摘要中外当代美术高等教育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学校与社会、社会与艺术本质的关系等方面的探索和研究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文章通过比较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的现状, 尤其是俄罗斯美术教育,对我国美术高等教学进了改革的设想,期望能给予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关键词中外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文章编号1671-0703(2010)10-198-03由于我国“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现代专门的艺术教育机构,无论是从其名称还是其制度来看,都属于西方的“舶来品”。自上世纪50 年代以来,我国的美术教育长期受苏联契斯恰科夫体系影响,虽然在美术改革期间,我国美术高等教育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进行了相关的改革,但是大部分高等美术院校的美术教学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等方面仍因循守旧, 学生依然在进行所谓的技术、技巧方面训练,很少地从艺术本质上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来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生活的艺术成了少数人的“技巧”,这种趋势不容乐观。本文通过对中外最著名的一些美术院校的研究,试图通过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的比较、分析,为我国美术高等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一、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我国的美术院校从八大美院到综合性大学的美术学院或者美术系,美术课程的设置大同小异,除了必修的政治理论以及外语等,在专业课上主要开设艺术史论、美术学、各种设计专业,包括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等课程。如上所述,技法、技巧的训练以及计算机的运用依然是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安排上,前一到两个学年主要是基础课,以素描、色彩为主,同时开设国画、油画、设计辅修,目的是学习巩固一些基础知识。后两个学年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一般分为美术学、设计、史论三个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专业能力自主选择。创作课几乎没有作系统、整体地安排,大多数学院只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段里进行毕业创作,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创作少之甚少。当然比较可观的是创作形式现在相对比较自由。古典、现代、抽象、具象乃至装饰画、多媒体可以全面地运用。优点是相比以前丰富了形式,但是缺点依然存在:对于审美规范、审美的标准莫衷一是。对于中国传统的、民间的艺术几乎在学院难以推广,这是中国美术教育的一大憾事,学院派排斥民间艺术,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艺术史论等课程普遍开设, 但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开设时间过短,教学模式的僵化等原因,一般每门课程只开一个学期,每周一到两节,学生囫囵吞枣,浅尝辄止,仅仅记住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名字,对艺术品的美学内涵和文化脉络缺乏明确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深刻领会作品所传达的艺术精神,甚至只是简简单单地应付考试,所以面对艺术以及艺术作品常常感到茫然,言之无物甚至不少学生感觉到自己只能机械地做选择题。加之学生亲临美术馆、艺术博物馆的机会非常少,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艺术品原作。同时学生外出写生、实践的机会非常少,缺乏文化内涵、缺失艺术标准、匮乏源于生活的元素是高等美术教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所谓的到实践中去,也成了一种简单的形式。本应该是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有的照本宣科,有的敷衍了事,甚至有的直接弄虚作假,从而实习失去了实践的真正意义。虽然有关部门意识到了这点,集中安排学生实习,但由于实践基地匮乏,实习学生过多,部分学校老师的片面追求完成任务,最终也没有取得好的成效,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二、俄罗斯美术高等教育现状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国立美术学院是俄罗斯最好的美术学院,它们的美术系代表了俄罗斯美术的最高水平。美术学院最主要的教学任务是:从事严格的美术专业教学活动和培养俄罗斯一流的美术家。主要有绘画系、建筑系、雕塑系、版画系和美术理论系。主要开设素描、色彩、装饰艺术、金属工艺、陶艺、雕塑、造型艺术教学法、电脑绘画、俄罗斯美术史、外国美术史、俄罗斯历史、哲学等课程。在教学安排上,素描和色彩教学(主要指油画)是最主要的学习任务。从大一到毕业都有。一般是早上9 点至11 点进行素描教学,在短暂的午饭时间后,接着进行色彩方面的教学,下午3 点至5 点又是再次素描教学。素描教学活动主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199要在室内进行,因为在圣彼得堡漫长的冬季使得他们不得不选择室内教学。解剖课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安排在一张纸上画同一个人头部的正面、侧面和3/4 面,或者在一张头像边上画骨骼和肌肉。学校有一个专门的解剖教室,陈列着人体骨骼的各个部分以及一部分动物骨骼,学生可以随时来此写生,有专门的教师指导,素描作业一般都用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做底子,做成各种深度的灰调子,人像与环境融为一体,空间感极强,这也是为了与油画课程进行很好的衔接。而在绘画材料上也非常广泛:从炭笔、木炭条、炭精棒到俄罗斯特有的索斯、歇比亚、桑基那,包括色粉笔、蜡笔等。美术教学对构图课极为重视,构图要符合美的规范,反复权衡修改以求获得最佳效果。创作课从大一开始设置,方式是课上辅导、课下画构图、期末总评,手法要求用现实主义方法,题材范围是现实生活、个人生存体验、普希金诗歌、卫国战争、俄罗斯历史与宗教,绝对不允许进行现代艺术以及一些“非艺术的艺术”尝试。教学大纲是高等美术教学的“最高准则”,教学中出现偏差,马上就由教学大纲来纠正,学生学习也有矩可循,老老实实按教学大纲学就是了,可叹的是这种大纲几十年不变。这也和俄罗斯这个民族的传统息息相关。学校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美术系设有工业造型、陶艺、雕塑、木工等实习车间,从图纸设计到制作完成都一丝不苟,从中可以看出俄罗斯学生严谨、扎实的学风,这种对学生严肃认真作风的培养不仅仅是为了制作一两件作品,更是为了让学生形成优良的工作品质与生活品质。其中,他们对中国这种绝大部分的室内教学也曾提过建议,因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有充足的阳光照射,而不同于俄罗斯。所以他们建议我们国家的美术院校学生,应该把素描、色彩教学更多的集中于室外,感知大自然最纯真的艺术。每年6 月,是毕业生的答辩时间,学生作品分成两部分:一是自己的毕业创作;二是在教学实习中收集的中小学生完成的作业。这是对创作能力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估。列宾美院还和各地美术院校进行交流,互派学生,反馈毕业生的工作情况,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计划进行改进和调整。三、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为世界美术最高学府,始创于1339 年,是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开创世界美术教育先河,1562 年正式建立。他们在学院门类较多,有艺术视觉学院、应用美术与设计学院、交流与教育学院、裸体学校。意大利佛罗伦萨国立美术学院上课是丰富多样的。学院安排的课程宛如宴席,学校会统计学生的“消费”,如果达到学校的标准,就准予考试和毕业。学校平时上课时间很多,艺术形式已经不局限于传统,当代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有表达和涉及。学校会安排很多活动、画展开幕、电影会、讲座,等等。作为一个学生,必须除去上课之外还得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各个场所里,这些场所里面有学校的签名单,签名表明学生参加了,然后一块汇总到学院或老师,然后老师和学院再评估学生吸收的养分够不够,作为依据评判、考核学生。表达形式也是各种各样,有动画设计、行为艺术、灯光、理念。在这里一切都是开放的,当然日常的固定上课也是必须的,不过课程会分布在佛罗伦萨各个地点,如博物馆、当代艺术馆、画廊等等。在考试上,每次考试大概有3 名以上的教授在场,然后出示作品、问答、表达观念,教授再讨论、评估、给分。主要考察各个方面,如学生参加课程以及活动次数的多少,学生艺术作品的层次,对艺术作品理解的观念等。另外,学院的老师也非常严谨,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让学生很难“走后门”,蒙混过关。四、法国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国立高等美术学院是法国在美术界最知名的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该校除了美术、油画之外,还开设有雕塑、计算机图像与录影图像等专业,学制5 年,学生毕业时可以获得DNSEP,国家承认大学四年级文凭(homologubac+4)。学校里传授传统和现代艺术的技巧与理念,目的是培养高水平、多能力的艺术家。学校有1/3 的学生是外国学生,这使得各国的艺术得以充分交流,并积极地影响着学生的艺术水平。学生在画室中工作,每个学生都有专门的教授指导。学生在素描、油画和多媒体3 个方向中选择1 个或多个专业。第一年学生要完成4 个学分,其中一个由教授指定,两个是绘画技术,另一个是艺术理论。学生在5 年内要修完12 个学分才能毕业,其中包括1 篇论文和答辩。同时学校招生非常严格,700 名考生中只有150 人被录取。要求上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8~24 岁之间。首先要提交自己的作品集,作品应在20 份左右,其中至少10 份为原作。在通过对作品的选拔后,学生还要经过3 个考试:实物素描、对一件作品的文字描述与评论、面试。学校接收资格入学,如果考生不到26 岁而且已经完成了大学二年级的学业,那么可以向招生委员会提交自己的作品集,学校根据学生作品的水平在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中选择一个适合的年级。五、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自从1768 年成立以来迄今已有237年,与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法国巴黎美术学院,俄罗斯列宾美院并称世界最杰出的四大美术学院。皇家美术学院表示有意申请的国内外学生必须具备绘教育广角2 0 1 0 年第10期安徽文学200画、雕刻、数码印刷或摄影专业的学士学位。该校是英国提供这些领域三年进修课程唯一的艺术学院。有数据表明目前该校仅有一名华人学生就读。进入的难度可想而知。这所学校所开设专业几乎涵盖了所有美术以及相关门类。他们追求在于不同寻常地表现在它的艺术并置在一个特定的设计环境和设计在艺术环境。艺术和设计的原则,是对知识的进步,他们的关注到工业和商业的具体流程并认为知识可以产生信念。他们的学生通过分析和问题回答获得奖学金。在学校里,他们不断试验和艺术品和设计创新例子,注重发展的基础项目的研究,鼓励跨学科学习,以促进了快速增长的研究实效。以上是该学校的总体理念。学校的师资要求也很高,绝大多数全职教师,在大学里首先是专业艺术家和设计师。正是这种高要求,在他们学校,作为艺术和设计工作的专业人士认为,只有不断拥抱和不断发展的新思路,才能够将他们的学术工作向前推进。学校每年提供各种讲座,研讨会,大师班,以及个别辅导。他们包括前著名艺术家,设计师,来自在国际舞台的全国知识分子和商界人士会来到大学,因为他们喜欢分享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他们认为学生会从中找到灵感,并受益匪浅。这所学校正是采用这种高强度,同时也是高度自由的学习、教学模式。使得他们学制成为世界上最短的。六、我国美术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设想了解中外美术高等教育现状,旨在为我国美术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推进我国美术高等教育。针对我国当前美术高等教学存在的问题,作者认为可以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改革:1、文学修养的培养。对于艺术史、文化史,尤其是中国艺术史、中国文化史的学习,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应该让学生对人类各种视觉艺术语言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知晓”这个表面层次上,而是深入了解它的社会背景,分析它的艺术时代语言、造型特点,分析画家的思想,为什么要这样创作,懂得这些造型语言在表达现代人的精神感受上的潜在价值。应该鼓励学生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修养,经常阅读文学作品和哲学著作,理解并欣赏音乐、舞蹈、戏剧等各种艺术。2、关于绘画题材、内容,我们更应该关注画面所应达到的精神高度,人类艺术从诞生发展到现在,风格手法层出不穷,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根本的东西没变,那就是质朴、大方、纯正的品格,这种品格在不同的时代通过不同的形式得以体现,每一种形式都烙刻着深深的时代印迹。无论是造型艺术还是非造型艺术,这是一个真理性的共性。3、美术基础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把视觉艺术史上的一切经验和创造全部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看到造型艺术的多元性。应试教育下的考试制度,使学生过早地甚至一味地陷入单一化、重复化的教学模式中,他们虽然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但通常是闭门造车,形成一种人为的封闭环境。写实造型训练依然是今日艺术院校美术基础教育的最主要内容,这种严格的规范性教学是必要的,通过写实的训练,培养学生把握控制造型语言的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能厚古薄今,但也不能反之。我们应该用更宽泛的眼光审视造型的基础教学,把注意力从准确地再现转移到现代造型语言的认识和掌握上去。对于诸如素描、色彩、速写等,我们除了关注其本身的语言外,更应该注重其精神表达。这些应该不只是是在大学低年级反复强化训练的东西。基本功训练不仅仅是能够准确地再现物象,还应包括结构画面、结构色彩、经营材料的能力,这是当代美术工作者必备的基本能力。比如,作为油画专业的学生,坦培拉技法、古典油画技法、直接画法等专业语言更是必须了解和掌握的。自由开放的造型训练,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逐步摸索适合个人精神表达的语言手段,把学生潜在的艺术想象力诱发出来。又如雕塑、建筑等,我们除了掌握最基本的手法、技巧外,应该鼓励学生走出去,学习国内外好的范本,去粗取精,而不是一味地走“样式主义”路线,同时也不是盲目的创新。应该体现民族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内涵。正是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总的说来,作为美术专业大学生应该掌握以下三种能力:(1)一般具象造型能力,这是指有价值的具象——真正能反映生活的,有价值的特性。(2)对造型中的抽象规律的掌握,严谨、准确地抽出最基本的绘画语言规律。(3)认识当艺术世界的能力,通过学习艺术史了解艺术家如何认识他所处时代的社会生活,又是怎样表现那个时代的生活的,并把这种规律运用到认识当代生活中去。(4)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将文化和艺术高度统一。4、应把传统民间艺术列入必修课程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劳动生产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5、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使美术高等院校与各种艺术单位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及时了解中社会的艺术需求,相应调整学习的教学思路和方向。6、提升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只有老师有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熟练的美术技能,才能将其所学传道授业。只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参考文献:[1]邢莉.自觉与规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李平.俄罗斯学院派素描技法.江西美术出版社,2008.[3]孙韬,叶南.涅瓦回望.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4]常锐伦,唐斌.美术学科教育学.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5].
写作思路:确立中心,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由于中西美术各自民族特色、地域环境和历史人文背景的不同,因此中西各自美术创作理念不同。正确认识中西美术理念差异,有利于提高人们文化修养和审美水平,从而理性看待中西美术差异,纠正对传统美术的轻视或对西方美术的排斥等观念,引导美术朝着兼收并蓄的正确方向发展。
西方美术类型多样,我们仅以西方绘画来探究西方一般的美术理念。总体来说,西方美术理念有两大显著特征:
第一,主题上以征服自然和以人为本为主。西方绘画受到西方传统哲学影响,西方哲学认为人能够征服自然进而改造自然,因此注重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而到了15世纪文艺复兴,在人本主义思想指导下,绘画表现更多地突出以人为本。
西方绘画以人物画为主,反映内容多描写世俗生活,而对人物的刻画着重表现男性的雄壮的肌体和英勇的身姿,勾勒女性的优雅与健康,表达对人性解放和自由的渴望,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而西方的山水画的表现,则严格地遵循客观如实地表现自然的原则,同时利用光学,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以达到模仿、再现、复制自然的效果。由此看出西方美术一般理念师法自然,战胜自然的塑造艺术理念和以人为核心的原则。
第二,手法上注重写实并且引用科学技术。西方绘画的手法注重写实。以人体画为例,为了创造人体画,西方画家必须有标准的模特作为对象,同时必须了解相关的光学、色彩学、几何学等知识,为了了解人体结构,必须亲自学习和实践人体解剖学的知识。
在绘画创造过程中,用透视学的技术构造焦点透视,使目之所及的图画有层次感和真实感,画中事物比例恰当;构图上,利用几何学原理构图,以营造三维立体画面和动静的画面感;
在色彩上,注意利用色彩学,光学等知识,通过明暗的对比塑造人物形态,用合理的色彩搭配在反映真实的客观对象同时渲染画面基调。可以说西方的美术理念中处处渗透着科学的意识和求实的理性精神。
偷鸡摸狗, 狗咬,多管闲事。 落地凤凰不如鸡。。到处都有。 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懒羊嫌 甘心做绵羊,必然喂。 孤燕不报春。 一燕不成夏。 。 不能请羊管菜园,不能请狼管羊圈。 和狼在一起,就会学狼叫。 人对人是狼。(人心狠,人吃人) 狗咬,多管闲事。 落地凤凰不如鸡。 。 到处都有早入林.比喻人不聪明的话,可以用勤奋来补偿。 .比喻做事时要抓住时机,认准目标。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比喻没有平白无故出现的事情,任何的事情都是有原因的。这句话和这句话的意思 都是贬意的 得志的猫欢似虎.比喻小人当了官,。 .比喻有志气的人立志别图,即使遭受挫折,也决不走回头路 不要教鱼去游泳(不要) 不入虎穴, 海里的好鱼多的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笨鱼才会咬两次钩(智者不上两次当) 咆哮的水中无鱼(的人没有真才实学) 猫有九命() 猫总是藏起自己的爪子() 黑暗处的猫都是灰色的(人未出名时看起来都是差不多) 戴手套的猫抓不到老鼠(不愿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业) 猫偷吃奶油时总是闭着眼(,) 杀死猫的办法不仅仅是用黄油噎死它(达到目的的途径很多) 爱叫的狗不 狗见了叫的不一定都是贼(不要) 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
那就写日语和中文的相同相否之处。
“猫”和“鼠”,可谓是家喻户晓的一对“天敌”,也是时下倍受人类欢迎-的宠物。尤其是鼠,更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名列榜首,叫做“子鼠”(Mouse & Rat)。 因此,“猫”、“鼠”作为一种喻体,在东西方的成语和谚语中扮演了十分活跃的角色,这些丰富多彩的表达法,往往用来形容人类及其活动,被赋予了各自民族的历史文件和民族心理特征的色彩,更扩大了成语的意义和内涵,使汉语和英语语言愈加绚丽多姿。 今年恰逢鼠年,我们就来说一说“猫”和“鼠”在中西方文化中的不同含义和象征吧。 在汉语中,有关“猫”的成语典故或谚语却很少。然而,汉语中有关“鼠”的成语却不胜枚举,而且以贬义者为主。比如“獐头鼠目”(with the head of a buck and the eyes of a rat — repulsively ugly and sly-looking ),用来形容“相貌丑陋、神情狡滑的人”。 在英语中,涉及“猫”、“鼠”的成语典故太多含有特定的文化背景,感情色彩也褒贬不一。譬如,在英语俚语中,cat的含义为“a spiteful or unpleasant woman”(心狠手辣或令人厌恶的女人);而mouse却可喻指girl & woman(姑娘,女人),rat(比mouse体形更大)在美国俚语中可代指freshman(大学新生)。当然,cat有时也可包含中性感情色彩,喻指fans of Jazz(爵士乐迷);而rat还可指代varmint,snitch,traitor(讨厌鬼、告密者、叛徒)等等。 下面,笔者搜集了一些常见的相关成语典故和谚语,并对其来龙去脉及历史文化背景作了简要介绍,以期能够为广大英语学习者了解西方文化,理解和应用英语成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有所裨益。 (一)“猫” 语篇 killed a cat. [文化溯源]语出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无事生非》(Much Ado About Nothing)第5幕第1场。培尼狄克(Benedick)为给了恋人贝特丽丝(Beatrice)的堂妹报仇,不得不向好友克劳狄奥(Claudio)挑战。当克劳狄奥看到培尼狄克心情抑郁、面色苍白时便对他说:“喂,拿出勇气来,朋友!虽然忧伤能伤人,可你是条好汉,会把忧愁赶走的。”(What! Courage, man! What though care killed a cat, thou hast mettle enough in thee to kill care)在英国人看来,猫是最具生命力的动物,而却会因忧伤而丧命,可见“忧愁能使人丧命;忧虑伤身”。 [例句]Don't be so worried about such meaningless things; care killed a cat, you know.不要为这种无意义的事担心了,须知忧愁大伤身。 cat has nine lives. [文化溯源]典出英国习俗。在众多动物中,猫素以机敏轻盈、善于跳跃而超然不群,又因足底生有厚软的肉趾,因此即使从高处路落,也不会受丝毫伤害,甚至在使用某种药物能使大多数动物死亡的情况下,猫也能奇迹般地活下来。旧时的英国人迷信猫的顽强生命力,故有猫有九命之说。该谚语又作:A cat with nine lives. 后来,此语转喻“富有生命力的人”。 [例句] ①The baby fell from the roof of the house, but nothing went wrong with him. His parents called him a cat that has nine lives.这孩子从房顶上掉下来居然没摔坏,他的父母说他命真大。 ②One of the most striking differences between a cat and a lie is that a cat has only nine lives.猫和谎话之间的一个最显著的区别是:猫只有九条命。 cat's paw [文化溯源]源自这样一则伊索寓言。故事说:一只狡猾聪明的猴子想吃火里的栗子,却怕烫着自己,就哄-单纯的猫从火灰里取栗子,并答应取出后二人平分。结果猫把栗子取出来,猫爪子却烫得稀烂,当它转身想分吃栗子时,栗子已被猴子吃个精光,因此该习语便用来喻指“作他人工具者”或“被人利用和愚弄者”。 [例句]①The stupid fellow never realized that he was a mere cat's paw in the hands of his enemy.这个笨蛋从未意识到他只不过是掌握在敌人手中的一个工具罢了。 ②You have been used as a cat's paw by that woman; she only wanted you to help her get into local society.你被那女人利用了,她只是要你帮助她进入当地的社交界而已。 to made a cat speak [文化溯源]源于英国作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的小说《尼古拉斯·尼克尔贝》(Nicholas Nickleby)。该小说对当时残酷的学校制度和严厉死板的教师进行了讽刺与鞭挞。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只要看她抬头的样子,连猫也会谈起法语语法来。”意谓女主人公抬头的样子让人吃惊,此语即由此而来。现在,enough to make a cat speak常被用来形容事物“与众不同;令人惊讶;十分出奇”。 [例句]The plot of the novel is enough to made a cat speak.这部小说的情节出奇的令人惊讶。 like a Cheshire cat [文化溯源]源出英国作家卡罗尔(Lewis Carroll)的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该书第6章中有如下内容:爱丽丝在公爵家中看到一只会笑的猫,就问公爵夫人为什么这只猫一直在莫明其妙的咧嘴笑,夫人告诉她,那是一只“柴郡猫”(Cheshire cat),由此产生该语,后人就用它来喻指“咧嘴傻笑”。 [例句]I wish you'd stop grinning like a Cheshire cat and try to be serious.我希望你不要再傻笑了,要认真严肃些。 room to swing a cat [文化溯源]该成语的来源说法不一。一说源自古代的一种体育游戏。人们将一只活猫装在布袋或皮袋里,挂在树上作箭靶。猫在袋子里挣扎,袋子便摇晃不定。射手需要站在一定的距离外射箭。二说来自旧时英国海军中盛行的鞭刑。这种鞭由9根皮绳组成,人称“九尾猫”。抡这样的鞭子打人需要一定的空间才行。不管源于哪种说法,no room to swing a cat“空间极为狭小;没有活动的余地”。 [例句]At London I am pent up in frowzy lodgings, where there is no room to swing a cat.在伦敦,我闷守在肮脏的住所里,那地方窄-得没地方转身。 附: 与“猫”相关的英语谚语: ①Cats hide their claws.知人知面不知心。 ②All cats are grey in the dark.黑暗之中猫都是灰色的。(人未出名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③A gloved cat catches no mice.戴手套的猫抓不到老鼠。(不愿吃苦的人成不了大事业。) ④When the weasel and the cat make a marriage, it is a very ill presage.黄鼠狼和猫结亲,不是好事情。 ⑤The cat shuts its eyes when stealing cream.猫偷吃奶油的时候总是闭着眼睛。(掩耳盗铃) ⑥There are more ways of killing a cat than by choking it with butter.杀猫的办法很多。(达到目的途径很多。) 关于“东西方斦飧龃视锓段Ш芄?东方包括很多国家,这里我想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拥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文化,即使是相隔很进的日本文化也与中国有着不同之处,但作为亚洲这个整体,他们与西方有着很大的区别。这也就是它们的共性。西方相对于东方文化起步比较晚,但在他们内部之间,比如:南欧和北欧,西欧和东欧,就是英国,德国内部也有着异处,然而体现着本质差异的无疑还是东西方文化间的差异。〔本站论文由中国论文联盟收集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论文联盟〕龙和凤在中国,龙是图腾的形象,在图腾发展的进一步神圣化之后,形成了龙,凤等具有多种动物特征的综合性图腾形象,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龙是一种能兴云降雨神异的动物。因而,在我国龙凤指才能优异的人,龙虎比喻豪杰志士。“龙”在成语中也被广泛的利用,如、“龙飞凤舞、藏龙卧虎”等。汉民族素以“龙的传人”自称,以“龙的子孙”自豪。我国的传说中,凤凰是一种神异的动物,与龙、龟、麒麟合称四灵。凤在中国还指优良女子,还有太平昌盛之意,旧时,凤也为圣德。"凤毛麟角"指珍贵而不可多得用来比喻有圣德的人。在西方龙和凤完全不是这个意思, 在西方,龙是罪恶和邪恶的代表,西方的凤,是再生复活的意思.在西方传说神话中,龙是一种巨大的蜥蜴,长着翅膀,身上有鳞,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 ,能够从嘴中喷火 。到了中世纪,龙演化为罪恶的象征,要不Diablo(西方的著名电脑游戏)中的魔鬼diablo是个长得很像龙的怪物, 在英语中,龙所引起的联想与“龙”在中文中所引起的联想完全不同。要是对西方人表示赞美千万不可用龙凤等。中华民族是一个渴望安定祥和的民族,因此,就想象龙、凤是一种福音。从文化的角度上看,西方长期受宗教的影响,我国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受封建思想的统治。西方人信仰上帝,与上帝作对就是过错,就是罪恶;而我国人民信仰上天,佛祖,祈求上天能给我们带来好运,神把龙作为自身的代表降到人间,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东西思维方式的冲突在欧洲工作生活了26年,现在是中国驻德国大使的卢秋田老师说一个德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在临死以前,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又问德国人,你死前有什么愿望?他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作一次报告。这就是德国人,喜欢作报告。我想这也许就是思维的不同,这还只是在西方内部,要说到东西方的差异,我想就更大了.对于思维方式的特点,主要有四点:第一,思维的广泛性.我曾看到过这样一篇文章, 一个美国人给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一看就发火,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开门见山,后面才讲些客套话。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 把美国人的来信先看后面。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么问题,到信的末尾有几句才是他要说的问题,前面说的都是客套话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写法反映出不同的思维方式。第二,民族思维方式形成以后,有相对的稳定性。一个人,不论他是东或西方人,形成一种思维后相对比较稳定。 一个德国人,一个日本人,一个中国人,三个人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三个人坐在一个车厢里。突然上来一位客人,因为车厢有4个位子。这位客人拿了一个鱼缸端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上来,放在空座上,德国人开始问端鱼缸的人,撃�芨嫠呶乙幌拢�庥闶鞘裁疵�疲�谏�镅�嫌Ω萌绾喂槔啵�心男┨匦裕克�窃诳蒲�嫌惺裁匆庖澹繑这是德国人向这位客人的发问。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以后就问,撉胛收馕幌壬��飧鲇阄颐侨毡灸懿荒芤��咳绻��菸颐侨毡镜钠�蚝退�隆⑺�剩�飧鲇隳懿荒苌�ぃ繑问完以后,轮到中国人来问了,撜庵钟闶呛焐蘸贸曰故乔逭舾�贸砸坏悖繑这表明三种不同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的特点。在下愚见,这也是不同社会的反映。第三,思维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的。我们年轻一代的思想变化也正是如此。我们已经与50,60,70年代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第四,思维方式的差异有时感觉得到但很难说清楚,也不容易反馈给对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第一,是义利关系问题。一般来说,西方人重利轻义,东方人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东方人的意识就是义字当先,古时的关羽不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义气英豪.也被当时的人们大加赞赏,我想这也是由于古时的多方思想而造成的一种文化意识.5000年的文化也是造成这种重礼的不可忽视的原因.相对而言,短短的西方文化更注重利益,这也正是现实主义的表现,从侵华战争及西方的一切生活都可以看出他们的自我意识,也可以称为不虚伪,实事求是的作风。当然,这也只是针对东方的绝大多数而言的。在东方比如中国人的生活中,谦让是一种美德,而西方人对此不知如何是好。西方人在多数时候为了利益可以牺牲自己的义。第二,是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东方人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而西方人则重视个体性。比如中医和西医,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西医不一样,从解剖学的角度来说,它重视整体中的局部。整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之间差异还表现在交往中,比如在很多报导中,一为中国人到西方人家吃饭,当主人问今天吃中餐还是西餐时,客人很客气的说道:“随便。”“客随主便。”西方人对这样的答复难以理解,他们说一听到撍姹銛这个词就头疼,不知道怎么弄好,不好操作。我们思维方式深处,认为客随主便是礼貌的表现,是对主人的尊重,可西方人不这样看,这就是区别。反过来看看,欧洲人到中国来,你问他今天干什么,他一定不会说“随便”,一定会明确表明自己的愿望。今天就吃西餐,或者就吃中餐,而中国人往往较少表示个人的愿望,当我国代表团出访时,外方接待我方代表团,对方问,各位想喝什么?如果团长说喝茶,后面几位可能也都说喝茶。人家奇怪,怎么一个说tea,就tea,tea全下去了。第三,是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的问题。我们中国人总是强调“和为贵”,“天人合一”等,而西方则讲究多样的标立新说。我们在感谢对方接待时往往是这样几句话:你们国家很美丽,你们人民很友好,你们接待很周到,等等。他们认为万里迢迢从东方到西方,难道没有任何一点不同的感觉,为什么一律都是这么三句话呢?后来有一个代表团走的时候,除了三句话以后,他说,我现在想提点建议。这几个人马上很认真听,想听听代表团离开前的建议。第一条建议是希望你们介绍材料能译成中文。第二条是你们这个牛肉能不能煮得烂一点,血淋淋的实在受不了。第三点希望你们对中国历史和文化能有所了解。他们听了感觉特别好,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表示,能做到的我们一定做到,做不到的我们也知道你们喜欢什么了。第四,是东西方感情表达方式的差异。在很多问题上中西方的差异是的,我敢打赌西方人看《梁山伯与祝英台》一定看不懂,这里头最大的问题就是中西方文化间的差异,从而造成了中国人细腻含蓄的倾情和西方人的直接表露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国古代的大家闺秀想必西方人一定毫无想象,更不必说中国古代的“男尊女卑”及古时的家法等一切束缚主义的思想。第五,是我们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他们是一种直观性。比如我们有些文章或在生活中喜欢用暗示,或者喻古论今。这种含蓄需要你去意会,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这与西方人的直观性不太一样。像钱钟书先生的关于西方与中国文化方面的对比里,更是谈到了中国诗的长处,它虽然只有寥寥数十字,但表达比西方的长诗更有意境。但对西方人来说,这又是很深奥且难以理解的东西。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济慈名句所谓:听得见的音乐真美,但听不见的更美。还常常用问句作回答,以问为答,问而不答,让你对下文有着无限的憧憬和想象。造成的教育差异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从小时就锻炼他们自己的生活能力,在国际夏令营中明显看出他们的孩子比我们的要坚强的多。我想,这也有着一定的环境因素吧。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造成文化差异的原因周老师说:“中国是陆上文明,而西方是海上文明。” 这话很有道理。一个是东西方社会发展的道路不一样,中国长期农业社会和小农经济造成我们大陆文化的民族心理。这种心理的特点很大程度上是强调一种乡土情谊,一种乡邻的情谊。我们不是说,人生有四大喜事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他乡遇故知”这在西方国度一定很淡漠,他们如果在国外遇到一个同乡,不会很激动,而我们的华侨,在外面有很多同乡会,西方人一般没有同乡会。我们经常讲本土本乡,甚至讲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等等。这些跟我们的长期农业社会都很有关系。还有落叶归根的思想,这都带有很浓厚的情,这种情的因素恰恰在西方很淡薄。另一个是中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多民族的国家。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是以儒家为主、兼有诸子百家各学派的文化。这种传统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强调整体的定性思维方式,这与西方文化强调个体局部的实证思维方式大不一样。西方主要是基督教文化。儒家哲学体系里强调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是修身第一位,也就是讲究道德文化;西方的哲学思想强调的是分析,就分别形成了侧重整体思维或个体思维的差异。中西方的文化有着很多的差异,也存在着很多分歧,其中的很多习俗也产生了很多笑话。但是,不同的文化中的相同点就是这些都为人类的文化发展历程,这些东西文化的差异不能说谁优谁劣,这是客观形成的,它们的存在必将引起人类文化的继续发展,在当今世界,任何民族和国家都不可能丢掉或摆脱自己的传统文化。因此,来自外部的强加或内部的叛离,都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来维护各种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的安定,东西方的文化互相促进,互相学习,这样,我相信,人类的文化历程会走得更好。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猫抓糍粑——脱不了爪爪!狗吃屎——死性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