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中英文) 科学通报(中英文) Cell Research,植物学报,药学学报遗传学报,动物学报,生态学报,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微生物学报,自然科学进展(英文),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高技术通讯,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昆虫学报,海洋与湖沼,水生生物学报,水产学报,生物物理学报,生理学报,畜牧兽医学报,病毒学报,草业学报,兽类学报,解剖学报,海洋学报,中国药理学和毒理学报,中华病理学杂志,遗传,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肿瘤学杂志,中华内分泌杂志中华血液学杂志,畜牧兽医学报,海洋与湖沼,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中国农业科学,中华肿瘤学杂志(中英文),高校化学学报,化学快报(英文),造纸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1 、特点⑴学科性、专业性、代表性;⑵受众面窄,主要消费群体是图书馆、科研机构、教育机构。2 、分类⑴以行政区域来分(一级、二级)⑵以地理位置来分 (中央、省级)⑶以核心、 CSSCI 来分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办,每四年评一次,1996 年推出《中文核心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 年推出第三版,2004年推出第四版,有 1000 来种,评定高级职称参考较多,影响广。CSSCI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教育部委托南京大学与香港大学共同评定,每年评一次。2003 年评出来的有 418 种,是较高水平的代表,教育界较认同。3 、学术期刊中文数据库⑴万方数字化期刊是万方数据资源信息系统之一,由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属万方数据公司开发研制,收纳了理、工、农、医、人文等五大学科 12个大类,70 余个类目的 2500 种期刊,应用方便,但缺刊延误现象严重。⑵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由重庆维普科技公司开发,全文数据库包含了 1989 年以来的数据。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农业、医药卫生、经济、教育和图书情报等学科 8000余种期刊刊载的 660 余万篇文献,并以每年 100 万篇的速度递增。⑶中国期刊网目前国内最大型的学术期刊数据库,原为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共收录有国内 6,600 余种期刊的题录、摘要以及 3500 种期刊的全文。中国期刊网收录的期刊均已有印刷版,电子版的速度要晚于印刷版。全部期刊分为 9 个专辑:理工 A、理工 B、 理工 C、农业、医药卫生、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热带海洋学报 海洋科学进展 海洋通报 海洋科学 海洋工程 海洋环境科学 台湾海峡 海洋技术 海洋地质动态
视情况而定。1、在海洋与湖沼投稿后,稿件在收稿邮箱里放着,还没有进入审稿阶段,是可以联系相关的人员说明情况,这样是可以退回的。2、如果文章已经被海洋与湖沼杂志社接收并且开始进入审稿环节,这样的稿件是无法撤回的。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1. Liu Qinyu,Qin Zenghao(1986),Dynamics of Nonlinear Baroclinic Ekman Boundary Layer,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3⑷,424 –4312. 秦曾灏,刘秦玉,封少林(1986),海洋大气边界层风场的非线性动力诊断模式的数值试验,海洋学报,8⑹:678--6853. Qin Zenghao,Liu Qinyu,Feng Shao lin(1987),Numerical Experiments of Winds over the Northern Pacific Ocean with Nonlinear Diagnostic Dynamic Model,ACTA OCEANOLOGICA SINICA,6⑵: 196 --2044. Liu Qinyu,Qin Zenghao (1988),The Nomogram for Numerical Predicting Landfalling Typhoon Surges along the East Coasts of Zhejiang and Jiangsu Provinces,ACTA OCEANOLOGICA SINICA,7(): 14--225. 秦曾灏,刘秦玉(1988),摩擦和β效应对地形拦截波的影响,海洋与湖沼,19⑴:8--176. 刘秦玉,秦曾灏(1990),正压海洋地形拦截波的不稳定,海洋与湖沼,21⑷:301-- 3107. Liu Qinyu,Qin Zenghao (1990),Nonlinear Waves and their Barotropic Stability in the Tropical Ocean and Atmosphere,ACTA OCEANOLOGICA SINICA,9⑶: 363~3718. 刘秦玉,秦曾灏(1990),江浙沿海登陆台风暴潮数值预报的诺模图方法,水利学报,8:29 -- 359. Qin Zenghao,Liu Qinyu (1990),Frictional Effect up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Waves on a Beta- plane,STORMSURGES: OBSERVATIONS AND MODELLING,China Ocean Press,143--15710. Liu Qinyu,Qin Zenghao (1990),Instability of Barotropic Coastal Trapped Waves,STORMSURGES:OBSERVATIONSANDMODELLING,China Ocean Press,35--4811. 刘秦玉,秦曾灏(1991),热带海洋和大气非线性波动及其正压稳定性,海洋学报,13⑴:35--4212. 刘秦玉,秦曾灏(1991),热带大气边界层的动力学特征,海洋气象导航论文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99--10713. 王景明,刘秦玉,杨振忠,刘世歧,彭凯平,方修佩(1991),海洋气象导航试验和应用,海洋气象导航论文集,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1014. Liu Qinyu,QinZenghao(1991),Nonlinea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tmospheric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in the Tropics,CHIN.J.OCEANOL.LIMNOL,9⑶: 240--24615. Liu Qinyu,Qin Zenghao (1991),Nonlinear Rossby Waves in the Inertial Boundary Current and their Possible Relation to the Variability of the Kuroshio,Oceanography of Asian Marginal Seas,ELSEⅥER,49--6116. 刘秦玉,王建国,徐启春(1992),北太平洋风海流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2⑵:1--1217. 胡瑞金,刘秦玉(1992),台湾海峡地区地面风场数值试验和数值模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2⑴:19--2818. 徐启春,王志联,刘秦玉(1993),北太平洋风应力场变异规律及其与黑潮大弯曲和El Nino的联系,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3⑶:21--2819. 王志联,徐启春,刘秦玉(1993),北太平洋SST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黑潮大弯曲和El-Nino的关系,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3⑶:1--820. Liu Qinyu,Xu Qichun,Wang Zhilian,Qin Zenghao (1993),The Meander of Kuroshio and Oscillation in a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Model,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7⑶:338--34621. 刘秦玉(1993),TOGA-COARE强化观测期间热带太平洋的海气特征,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3(增刊):33--4022. 端义宏,秦曾灏,刘秦玉(1993),台湾岛对气流扰动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36⑶:287--29623. 刘秦玉,贺先明(1994),九十年代初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的若干特征,海洋湖沼通报,2:76--8324. 刘秦玉,秦曾灏(1994),三次El-Nino事件的海气耦合特征,海洋与湖沼,25⑹:636--64225. 刘秦玉,徐启春,秦曾灏(1994),大气环流对冬季黑潮蛇动响应的数值研究,大气科学研究与应用,7:1--726. 李薇,刘秦玉,徐启春(1994),黑潮弯曲时的北太平洋冬季海温异常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4⑷:447--45527. Liu Qinyu (1994),Response of the Ocean Upper Mixed Layer to Atmospheric Forcing,CHIN. J. OCEANOL. LIMNOL.,12⑶:280--28328. 刘秦玉,王启(1995),“暖池”表层对大气局地强迫的响应特征,海洋与湖沼,26⑹:658--66429. Qinyu Liu and Jilin Sun (1995),The Mechanism of Mixed Layer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Warm Pool Are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cientific Conference on the Tropical Ocean Global Atmosphere TOGA Programme,WCRP-91-WMO/TD,: 761--76530. Cho-Teng Liu,Yih Yang,Shih-Pei Cheng,Chengsung Wang and Qinyu Liu (1995),The Counter Current Southeast of Lanyu Island,ACTA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34⑴: 41--5631. 孙即霖,刘秦玉,朱抱真(1996),热带海洋对大气季节内时间尺度动力强迫的响应------Ⅰ:静止海洋的响应,实验力学,11(增刊):16--2032. Sun Jilin and Liu Qinyu (1996),Characteristics of Intraseasonal Variations in the Mixed Layer of Warm Pool Areas,CHIN. J. OCEANOL. LIMNOL.,14⑷: 367~37233. 刘秦玉,刘倬腾,郑世培,徐启春,李薇(1996),黑潮在吕宋海峡的形变及动力机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6⑷,413-42034. 刘秦玉,徐启春,许乃猷,李江龙,王韶霞(1996),初夏东亚季风环流系统的两类异常过程,“八五”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气象出版社,138-14235. Li Wei,Liu Qinyu and Shih-Pei Cheng (1996),The Effect of a Break in Western Boundary on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ACTA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35⑵:141-15336. 李薇,刘秦玉(1997),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7⑶,277-28137. 刘秦玉,李薇,徐启春(1997),东北季风与南海海洋环流的相互作用,海洋与湖沼,28⑸,493-50238. 孙即霖,刘秦玉,朱抱真(1997),海温异常东向传播-El Ni?o事件发生的可能机制,应用气象学报,8(增刊),201-20839. Qinyu LIU,Link JI and Ping CHANG,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of Sea Surface Height in Tropical Pacific,TOPEⅪPOSEIDON SCIENCE TEAM MEETING,15-17 Oct.,199740. Sun Jilin,Qinyu LIU,and Baozhen Zhu.(1997) The Anomaly in Tropical Pacific and its effect on El Nino. RECENT ADVANCE IN MARI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96,PACON INTERNATIONAL,239-24841. He Liangbiao and Liu qinyu (1997),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lay minerals in the sediments from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Changjiang River,Chinese Science Bulletin,42⑹,488-491,(SCI收录)何良彪,刘秦玉(1997),黄河与长江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化学特征,科学通报,42⑺,730-73342. 孙即霖,刘秦玉,朱抱真(1998)分层热带海洋模式中的Rossby波和Kelvin波,青岛海洋大学学报,Vol.28,No.1,11-1643. Haiyan Wang,Shiji Song and Qinyu Liu,1998,On the basic solutions to (DG)Fuzzy Integral Equation ,The Journal of Fuzzy Mathematics Vol. 6,No. 1,75-8244. Wei LI andQinyu LIU Barotropic,steady solution to the gap boundary current on oceanic western boundary,in Proceedings of PORSEC’98-Qingdao,1998 528-53145. Qinyu LIU,Link JI and Ping CHANG,Spatial distribution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ropical Pacific,in Proceedings of PORSEC’98-Qingdao, 532-53646. Haijun YANG,Qinyu LIU and Xujing JIA,On the upper oceanic heat budg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nual Cycle. in Proceedings of PORSEC’98-Qingdao,1998 291-29547. FU Gang,LIU Qinyu,ⅡNO,R. KIMURA and Wu Zengmao,A Case study of Polar Low over the Japan Sea –Part One: The analyzed results. ACTA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1998 ⑵:111-12448. 杨海军,刘秦玉,南海上层水温分布的季节特征,海洋与湖沼,1998,,。501-50749. 杨海军,刘秦玉,南海海洋环流研究综述,地球科学进展,1998,,,364-368。50. 李 薇,刘秦玉,杨海军,吕宋海峡海洋环流的基本特征, 青 岛 海 洋 大 学 学 报,1998,. 李 薇,李立,刘秦玉,吕宋海峡及南海北部海域的水团分析, 台湾海峡, 1998, 207-21352. 杨海军,刘秦玉,李 薇,An influence of bottom topography on the western boundary current,ACTA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1998 ⑴:77-88。53. FU Gang,LIU Qinyu,ⅡNO,R. KIMURA and Wu Zengmao,A Case study of Polar Low over the Japan Sea –Part Two: The Numerical OCEANOGRAPHICA TAIWANICA,1998 ⑴:61-7554. Liu Qinyu,Zhang Dongsheng,Xu Qichun and Wang Qi,On the Relation between Tropical Cyclone in July-August and SST at the West Part of the Subtropical Pacific Gyre,Proceedings of Japan-China Joint Symposium on Cooperative Study of Subtropical Circulation System,1998,Nagasaki,Japan,243-24955. 孙即霖,刘秦玉,张秀芝,1999,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海气热通量主要特征,“南海季风爆发和演变及其与海洋的相互作用” 气象出版社,152-156 (375-380)56. Song Shiji,Liu Qingyu,Disturbance evolution and the nonlinear stability to the basic flows for two-dimensional quasi-geostrophic motion,Chinese Science Bulletin,1999,44⒀,1179-1184. (SCI收录)宋士吉,刘秦玉,二维准地转基本流的扰动发展与非线性稳定性,科学通报,1999,44⑹,597-60357. Song Shiji,Liu Qingyu,On disturbance evolution and nonlinear stability of the multilayer quasi-geostrophic basic flows,Science in China,1999,42⑵,160-171. (SCI收录)宋士吉,刘秦玉,多层准地转基本流的扰动发展与非线性稳定性,中国科学,1999,29⑵,163-17458. 李永平,端义宏,刘秦玉,秦曾灏,热带海洋SST与北半球大气环流的低频振荡特征. 海洋与湖沼,1999,30⑴ 97-10359. Song Shiji,Liu Qinyu,Xu Qichun (1999),Existence and comparison theorems to Volterra fuzzy integral equation in (E n,D),FUZZY SETS AND SYSTEMS 104,315-321. (SCI收录)60. Yang Haijun,Liu Qinyu and Jia Xujing,1999 On the upper Oceanic heat Budge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nual Cycle,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Vol. 16,. (SCI收录)61. 刘秦玉, 王启,1999,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季节内振荡的空间分布特征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9⑷:549~55562. Fu Gang,Liu Qinyu,Wu Zengmao,1999,General Features of Polar Lows over the Japan Sea and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CHIN J. Oceanol. Limnol. 1999,. 4,. Wang Qi,liu Qinyu and Qing Zenghao,An ENSO-like Oscillation System,CHIN J. Oceanol. Limnol. 1999,. 4,. 王启,刘秦玉, 太平洋副热带经圈环流的研究,中国科学基金,2000, 14⑴1-565. 王韶霞, 刘秦玉, 徐启春,2000,夏季影响105°E越赤道气流变化的环流系统,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0⑴:22~2866. 王韶霞, 刘秦玉, 徐启春,2000,热带东印度洋-西太平洋海域OLR季节内振荡空间分布特征,海洋与湖沼,31⑴78-8367. 刘秦玉 杨海军 鲍洪彤 李薇,2000,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的气候特征,大气科学,24⑶,363-37268. Song Shiji,Liu Jiaqi and Liu Qinyu,2000,Disturbance Evolution and Nonlinear Stability of the General Multiayer Quasi-Geostrophic Basic Flows,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 1 宋士吉,刘家琦,刘秦玉,2000,一般多层准地转基本流的扰动发展与非线性稳定性,大气科学,24⑶,412-42669. Liu Qinyu, Yang Haijun and Wang Qi,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seasonal thermocline in the deep sea reg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CHIN. J. OCEANOL. LIMNOL,2000,18⑵104-10970. Wang Qi,Liu qinyu,Li Li2000,A Coupled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System,CHIN. J. OCEANOL. LIMNOL,2000,18⑶,. 刘秦玉 杨海军 李薇 刘倬腾,2000,吕宋海峡纬向海流及质量输送,海洋学报,22⑵1-872. 刘秦玉,杨海军,刘征宇,2000,南海Sverdrup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自然科学进展,10⑾1035-103973. 刘秦玉,王韶霞,2000,印度尼西亚群岛邻近海域SST对越赤道气流的影响,大气科学,24⑸634-64074. 贾英来,刘秦玉,孙即霖,2000,南海暖水的季节变化特征及数值模拟,海洋与湖沼,31⑷,354-36275. 刘秦玉,贾旭晶,孙即霖,张秀芝,2000,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混合层的特征及成因,气候与环境研究,.⑷,469-48176. 刘秦玉,杨海军,李薇,Katsunobu Nishiyama,2000,Subtropical Countercurrent and Intraseasonal Oscillation in the North Pacific,Proceedings of China-Japan Joint Symposium on CSSCS. . Liu Zhengyu ,Haijun Yang and Qinyu Liu,2001, Regional Dynamics of Seasonal Variability in the South China Sea, J.P.O.31,272~284 (已被SCI收录)78. Liu Qinyu,Haijun Yang and Liu Zhengyu,2001,Seasonal Features of the Sverdrup Circulation in the South China Sea. Progress in Natural Science,11⑶,202~206 (已被SCI收录)79. 贾旭晶,刘秦玉,孙即霖,2001,1998年5~6月南海上混合层,温跃层不同定义的比较,海洋湖沼通报,No. 1,1~.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2001,春季南海南部上混合层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青岛海洋大学学报,31⑵,149-157。81. 刘秦玉,杨海军,贾英来,甘子钧,2001,南海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数值模拟,海洋学报,23⑵,9-17。82. 刘秦玉,刘鹏辉,贾英来,王韶霞,确定南海夏季风爆发时间的指标,(南海夏季风建立日期的确定与季风指数),气象出版社,2001.4,71-76。83. Liu,Qinyu,Sun Jilin and Jia Xujin,2001,Dynamic Feature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upper mixed lay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1998 Summer Monsoon onset. Proceeding of the 11th Conference on Interaction of the Sea and Atmosphere,American Meteorological Society,. Liu Qinyu,Jia Yinglai,Wang Xiaohua and Yang the Annual Cycl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a Surface Height in South China Sea,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Vol 18,613-622 (已被SCI收录)85. 刘秦玉,杨海军,贾英来,2001,南海上层海洋环流和热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综述,南海环境与资源基础研究前瞻(海洋出版社),22-31。86. Shang-Ping Xie,W.Timothy Liu,Qinyu Liu,Masami Nonaka,2001,Far-Reaching Effect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on the Pacific Ocean-Atmosphere System,SCIENCE,,(),2057-2060 已被SCI收录87. 刘秦玉,王韶霞,刘征宇,杨海军,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长Rossby波动力特性,地球物理学报,2001 Vol. 44,增刊,28-37。已被SCI收录88. Qinyu Liu,Yinglai Jia,Penghui Liu,Qi Wang and Peter Chu,2001,Seasonal and Intraseasonal Thermocline Variability in the Central South China Sea.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28(23) 4467-4470. 已被SCI收录89. 孙即霖,刘秦玉,2001,赤道西太平洋上层海洋季节内振荡的特性和机制,海洋和气候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论文集(海洋出版社),16-2290. 李永平,端义宏, 刘秦玉, 秦曾灏,2001,热带海气耦合系统年际振荡中印尼-西太平洋暖池SST的作用,海洋和气候的变化及其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论文集(海洋出版社),. Cai Shuqun,Gan Zijun,Su Jilan and Liu Qinyu,2001,3-D Baroclinic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Ⅰ.Upper Circulation,Chinese Joum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潘爱军,刘秦玉,胡瑞金,王韶霞,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区海流的准90天振荡,青岛海洋大学学报,2002,32⑴,18-24.93. 刘秦玉,贾英来,杨海军,刘征宇,南海北部海面高度季节变化的机制,海洋学报,2002,24(增刊1),134-141。94. 胡瑞金,刘秦玉,2002,热带太平洋海平面高度年变化与季节内变化特征,海洋与湖沼,33⑶,303-313。95. LIU Qinyu,PAN Aijun,2002,Recent Advances in Studies on Formation Mechanism of Subtropical Mode Water and Its Climate Features in North Pacific.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Vol.1,N0.1,1-7.96. Haijin Yang,Qinyu Liu,Zhengyu Liu,Dongxiao Wang and Xiongbin Liu,2002,A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 study of the dynamics of the upper ocean circula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VOL,107,NO.C7,10.1029-1043.(已被 SCI收录)97. Wang Qi,Liu Qinyu,Hu Ruijin,Xie Qiang,2002,A possible role of the South China Sea in ENSO cycle,Acta oceanologica Sinica,VOL.21,NO.2,217-226.98.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2002,春季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海洋与湖沼,33⑸,526-535。99. Liu Qinyu,Wang Dongxiao,Jia Yinglai,Yang Haijun,Sun Jilin and Du Yan,2002,Seasonal variation and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arm water,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Peter Chu . Qinyu Liu,Ying Lai Jia and Chenwu Fan 2002 Evidence of a Barrier Layer in the Sulu and Celebes Seas,J. Physical Oceanography,32 ⑾ 3299-3309 (SCI收录)101. Xie S-P,,Qinyu Liu,Masami Nonaka and Jan Hafner,2001,Long-Range Effects of the Hawaiian Islands on the Pacific Ocean-Atmosphere System,IEEE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Symposium,Sydney,Australia,July.102. 刘秦玉、潘爱军、刘征宇,2003,太平洋北赤道流区上层海洋季节内振荡及斜压稳定性,海洋与湖沼,34⑴,94-100.103. Liu Qinyu,Sun Jilin,Jia Xujin and Zhang Xiuzhi,2003,Dynamic features of the heat flux and the upper mixed layer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summer monsoon onset in 1998,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201-212.104. Liu Qinyu.,Shaoxia. Wang,Qi. Wang and Wei Wang,2003,On the Formation of Subtropical Countercurrent in the west to Hawaiian Islands,J. Geophys.Res.108,C5,3167~3175 (SCI收录)105. Yang Haijun and Qinyu Liu,2003,Forced Rossby wav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Deep Sea Research I 50,917-926 (SCI收录)106. 高留喜 刘秦玉,2003, 山东省春季旱年与涝年对应的大气环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3⑷ 512-518107. 杨海军、刘秦玉,2003, 缓变风场驱动下正压环流中的多涡结构,热带海洋学报,22 ⑷51-59108. 李薇、刘海龙、刘秦玉,2003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区的两支东向逆流, 大气科学, 27⑸811-820109. Pan Aijun,Liu Qinyu,2003,Subtropical Mode Water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J. of Ocean University of Qingdao,2 ⑵ 134-140110. Cai SQ; Su JL; Gan ZJ; Liu QY,2002,The numerical stud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upper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ynamic mechanism,in winter,CONTINENTAL SHELF RESEARCH 2002,Vol 22,Iss 15,pp 2247-2264 (SCI收录)111. 高留喜 刘秦玉 吴洁晶 杨晓霞, 2003, 山东春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8⑷ 50-54112. 刘衍韫,刘秦玉,潘爱军,2004, 太平洋海气界面净热通量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34⑶:341~350113. Qinyu Liu ,Xia Jiang, Shang-ping Xie and W. Timothy Liu 2004 A gap in the Indo-Pacific warm pool over the South China Sea in boreal winter: Seasonal development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VOL. 109,C07012,doi:,(SCI收录)114. Sun Jilin,Chu Peter and Liu Qinyu,2004,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undercurrent and temperature in the equatorial Pacific Jointly derived from buoy measurement and assimilation analysis.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2004,. 1,51-60(SCI收录)115. 孙即霖,刘秦玉,2004,南海夏季风爆发时期的大气环流变化特征,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4⑸,727-736116. 刘秦玉,2004,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中国海洋大学学报,34⑸,689-696117. Liu Wei,Liu Qinyu and Jia Yinglai,2004 The Kuroshio Transport East of Taiwan and the Sea Surface Height Anomaly from the Interior Ocean,J.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3 ⑵ 135-140118. Liu Wei,Liu Qinyu,2004,The “von Karman Vortex street” to the west of Big Island,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收录)119. 贾英来,刘秦玉,2004,台湾以东黑潮流量的年际变化特征,海洋与湖沼,35⑹ 507-512120. Jia Yinglai,Qinyu Liu,2004,Eddy shedding from the Kuroshio bend at Luzon Strait,Journal of Oceanography,60⑹,1063-1069 (SCI收录)
不好。《海洋与湖沼》创刊于1957年,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双月刊物。据2018年3月《海洋与湖沼》编辑部官网显示,《海洋与湖沼》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有编委34人,名誉编委13人。据2018年3月中国知网显示《海洋与湖沼》出版文献共4509篇、总下载758976次、总被引75192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何小燕,胡挺,汪亚平*,邹欣庆,施晓钟,2010。江苏近岸海域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科学,34(9):44-54。(*通讯作者)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淤长型潮滩剖面形态演变模拟:以江苏中部海岸为例。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5(4):542-550。刘秀娟,高抒,汪亚平,2010。倚岸型潮流脊体系中的深槽冲刷——以江苏如东海岸为例。海洋通报,29(3):271-276。闵凤阳,汪亚平,高建华,刘运令,张志林, 黎礼刚,2010。长江口北支的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通报,29(3):264-270。徐志伟,汪亚平*,李炎,马菲,张凡,叶长江,2010。多元统计及物源分析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输运趋势。海洋学报,32(3):67-78。(*通讯作者)邢飞,汪亚平*,高建华,邹欣庆,2010。江苏近岸海域悬沙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海洋与湖沼, 41(3):459-468。(*通讯作者)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夏小明,2010。胶州湾铅-210比活度的分布模式及百年尺度的沉积速率。海洋学报,32(1):83-93。(*通讯作者)许炯心,周立旻,李炳元,杨小平,周力平,师长兴,高抒,郑祥民,熊康宁,汪亚平,朱秉启,2009。中国地貌与第四纪研究的近今进展与未来展望。地理学报,64(1l):1375-1393。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环境科学,28(6):648-651。李婧,高抒,汪亚平,2009。长江口水域含沙量时空变化卫星遥感定量研究方法探讨。海洋学报,31(4):167-175。闵凤阳,汪亚平*,左平,刘运令,吴祥柏,2009。深圳湾西北部海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待刊)(*通讯作者)程珺,高抒,汪亚平,闵凤阳。苏北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粒度及其对环境动力的响应。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9 (1):7-12。闵凤阳,汪亚平,2009。江苏淤泥质海岸入海河道闸下淤积研究。海洋科学,32(12):87-91。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9。深圳湾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评价。海洋通报,28(1):50-54。吴祥柏,汪亚平,潘少明,2008。长江河口悬沙与盐分输运机制分析。海洋学研究,26(4):8-19。马菲,汪亚平*,李炎,叶长江,徐志伟,张凡,2008。地统计法支持的北部湾东部海域沉积物粒径趋势分析。地理学报,63(11):1207-1217。(*通讯作者)左平,汪亚平,程珺,闵凤阳,2008。深圳湾海域表层和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特征。海洋学报,30(4):71-79。张瑞,潘少明,汪亚平,高建华,2008。长江河口水下三角洲137Cs地球化学分布特征。第四纪研究,28(4):629-639。贾建军,夏小明,汪亚平,2008。美国岸线现状调查30年进展综述——以美国弗吉尼亚州为例。海洋学研究,26(2),53-58。龚文平,汪亚平,王道儒,陈斌,2008。海南新村港潮汐汊道波流联合作用下的动力特征及其沉积动力学意义。海洋学研究,26(2),1-12。刘运令,汪亚平,高建华,夏小明,贾建军,2008。胶州湾沉积物的时空分异特征及运移趋势。海洋通报,27(3):57-66。白凤龙,高建华,汪亚平,程岩,林天岩,2008。鸭绿江口的潮汐特征。海洋通报,27(3):7-13。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8。近50 年来长江入河口区含沙量和输沙量的变化趋势。 海洋通报,27(2):1-9。杨旸,高抒,汪亚平,2008。杭州湾北部潮流深槽区细颗粒物质输运与再悬浮过程。海洋学报,30(2):80-91。张 瑞,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张志林,2008。长江口泥质区垂向沉积结构及其环境指示意义。海洋学报,30(2):92-101。(*通讯作者)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张瑞,李军,白风龙,2007。长江口外海域沉积物中有机物的来源及分布。地理学报,62(9):981-991。汪亚平,高抒,2007。胶州湾沉积速率:多种分析方法的对比。第四纪研究。(待刊)杨旸,高建华,汪亚平,潘少明,王爱军,2007。长江口南港底部边界层特征的观测与分析。海洋科学(待刊)谢东风,高抒,汪亚平,2006。砂质底质潮汐水道均衡态模拟初探。海洋学报,28(6):86-93。杨旸,汪亚平,高建华,贾建军,王爱军,2006。长江口枯季水动力悬沙特征与再悬浮研究。南京大学学报,42(6):643-655。杜晓琴,高抒,汪亚平,2006。潮滩水流加减速阶段边界层流速剖面的比较。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6(5):37-44。张瑞,汪亚平,潘少明,2006。长江大通水文站径流量的时间系列分析。南京大学学报,42(4):423-434。汪亚平,高建华,潘少明,2006。长江河口区边界层参数的观测与分析。海洋地质动态,22(7):16-20。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6。浪流联合作用下潮滩沉积动力过程的高分辨率数据采集与分析。科学通报,51(3):339-348。汪亚平,潘少明,. Wang,高建华,杨旸,王爱军,李占海,吴中,2006。长江口水沙入海通量的观测与分析。地理学报,61(1):35-46。贾建军,汪亚平,高抒,王爱军,李占海,2005。江苏大丰潮滩推移质输运与粒度趋势信息解译。科学通报,50(22):2546-2554。李占海,高抒, 柯贤坤, 汪亚平,2005。江苏大丰海岸碱蓬滩潮沟及滩面的沉积动力特征。海洋学报,27(6):75-82。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枯水期最大浑浊带形成机制。泥沙研究。5:66-73。高建华, 汪亚平, 潘少明,王爱军, 杨旸,2005。长江口悬沙动力特征与输运模式。海洋通报。24(5):8-15。王爱军,汪亚平,高抒,潘少明,2005。长江口枯季悬沙粒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海洋科学进展,23(2):159-167。王爱军,汪亚平,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碳酸盐的沉积特征。江苏地质,28(2):90-95。王爱军,汪亚平,高抒,2004。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盲区数据处理及其在长江河口区的应用。水利学报,10:77-82。高建华, 汪亚平,王爱军,李占海, 杨旸,2004。ADCP在长江口悬沙输运观测中的应用,地理研究,23(4):455-462王爱军,汪亚平,杨旸,2004。江苏王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特征及输运趋势。沉积学报,22(1):124-129。李凤业,宋金明,李学刚,汪亚平,齐君,2003。胶州湾现代沉积速率和沉积通量研究。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29-33。汪亚平,高建华,2003。河口海岸区悬沙输运量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ADCP)观测技术的初步研究。科学技术与工程,3(5):469-472。王爱军,汪亚平,2003。江苏王港地区现代潮滩地貌发育特征。资源调查与环境,24(1):38-44。杨旸,汪亚平,高抒,2003。江苏王港盐沼潮沟的水动力及悬沙输运过程。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3(4): 23-28。王爱军,汪亚平,柯贤坤,李占海,2003。潮间带水沙多层位同步测量系统应用的初步研究。海洋通报,22(3): 61-68。高抒,汪亚平,2002。胶州湾沉积环境与潮汐汊道演化特征。海洋科学进展,2002,20(3):52-59。汪亚平,高抒,2001。胶州湾沉积动力学及相关领域研究进展。海洋科学, 25(2):26-28。汪亚平,高抒,贾建军 ,2000。海底边界层水流结构及沉积物搬运研究进展。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8):101-106。汪亚平,高抒,贾建军。2000。胶州湾及邻近海域沉积物分布特征及运移趋势。地理学报,55(4):449-458。贾建军,高抒,汪亚平,2000。人工示踪沙实验的原理与进展。海洋通报,19(2): 80-89.汪亚平,高抒,李坤业,1999。用ADCP进行走航式悬沙浓度测量的初步研究。海洋与湖沼,30(6): 758-763。汪亚平,张忍顺,1999。江苏弶港盐沼风车河潮沟的地貌与动力演化。海洋科学集刊 ,41: 40-50。高抒,程鹏,汪亚平,曹奇原,1999。长江口外海域1998年夏季悬沙浓度特征。海洋通报。18(6):44-50。高抒,汪亚平,贾建军,1999。“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科学问题。科学,51(6): 8-11。汪亚平,张忍顺,高抒,1998。论盐沼-潮沟系统的地貌动力响应。科学通报。43(21) :2315-2320。汪亚平,张忍顺,1998。江苏岸外沙脊群的地貌形态及动力格局。海洋科学。(3): 43-47。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你问倒我了,有省一级和国家一家的,你是要哪类
国家一级期刊目录如下:财贸经济 半导体学报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材料研究学报(材料科学进展)地球科学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低温工程 低温物理学报地质学报 地球物理学报 地震学报 地质科学电子科学学刊 电工技术学报 电子学报 电信科学动力工程 动物学报 法学研究 分析化学复合材料学报 钢铁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高分子学报(中英)高能物理与核物理 高等学校化工学报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国际问题研究光电工程 工程热物理学报 固体力学学报 管理世界国际贸易 光学学报 光子学报 硅酸盐学报航空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化学学报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化工学报(中英) 化学物理学报会计研究 计量学报 经济研究 机械工程学报计算力学学报(计算结构力学及其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文版) 教育研究(中央教育研究所)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计算数学 建筑结构学报金属学报 近代史研究 金融研究 建筑学报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科学学研究 科学通报 科研管理矿物学报 空气动力学学报 控制理论与应用 历史研究力学学报 马克思主义研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煤炭学报磨擦学学报 内燃机学报 内燃机工程 汽车工程情报学报 软件学报 热力发电 燃料化学学报日语学习与研究 社会学研究 社会科学战线 水力发电学报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声学学报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生物工程学报实验生物学报 生物化学杂志 生物物理学报 生理学报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世界经济 世界历史 世界宗教研究水利学报 石油学报 数学年刊(A、B辑) 数学学报数学进展 太阳能学报 体育科学 天文学报通信学报 土木工程学报 外国文学研究 外国语外语界 外国文学评论 外语教学与研究 文学评论文艺理论研究 文艺研究 文艺遗产 物理学报物理化学学报 微波学报 微生物学报 无机化学学报无机材料学报 现代外语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细胞生物学杂志心理学报 学术月刊 应用数学学报 仪器仪表学报遗传学报 有机化学 岩土工程学报 哲学研究自动化学报 振动工程学报 植物学报 自然科学进展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 植物生态学报(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报) 新化文献收录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中国法学 中国翻译中国机械工程 中国工业经济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 中国环境科学中国农村经济 中国激光 中国科学(A~E辑) 中国劳动学中国体育科技 中国社会科学 中共党史研究 中国史研究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中国图书馆学报 政治学研究 中国音乐中华医学杂志(中英) 中国语文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自然辩证法研究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 《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1977年创刊。及时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和新进展。尤其对重大科研和应用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登海洋生物、海洋水产生产、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文章。《海洋科学》 是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科学院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该刊已被中国国外数据库如美国的《化学文摘》( CA)、英国的《剑桥科学文摘》和联合国的《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被中国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等十几个数据库收录。《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一级学报类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该刊主要刊登内容为海洋湖沼科学及相关的生物、水产养殖、物理、气象、化学、地质、水文、地貌、工程、环保、遥感、仪器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简报,综述等。该刊已被SCI-E、CA、AJ、BA、OA、ASFA、BIOSIS、CBA、南非NISCS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台湾CEPS等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海洋与湖沼》学报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湖沼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基础性综合学术刊物之一。该刊创办于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担任主编。刊物以报道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刊载有影响的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的论文。刊物内容涉及水圈范围内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形式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高水平综述、学术争鸣等。自 2002 年起,《海洋与湖沼》是中国水科学领域唯一受中国科协择优资助的期刊,同时也是受中国科学院择优资助的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所资料显示,1996—2006年《海洋与湖沼》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中国水科学领域期刊首位,其中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 (他引率为), 总被引频次为 1772次。《海洋科学集刊》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呈奎先生创办,系海洋科学领域综合性刊物,以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特别是以生物学的分类学科为重点,并已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光盘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1994年及1995年该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被引频次最高期刊前500名之一。
一般认为的一级学报有 水产学报 水声生物学学报 海洋学报 海洋与湖沼 其它都是核心期刊 像是水产科学、淡水渔业、海洋水产研究、海洋科学等等,再有就是科普类的水产类杂志,科学养鱼啥的 中国水产,还有地方类杂志就不一一举例了
是的,海洋学报海洋与湖沼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热带海洋学报海洋科学进展海洋通报海洋科学海洋工程海洋环境科学台湾海峡海洋技术海洋地质动态这些都是海洋类国家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链接: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研究所在为国民经济服务方面,开展了海洋经济动植物的生物学和人工养殖原理研究,先后进行了海带、紫菜、中国对虾、贻贝、海湾扇贝等人工养殖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做出了许多开创性和奠基性的工作。据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网显示,海洋所共取得900余项科研成果,其中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24项,全国科学大会奖15项,山东省科技最高奖3项,中科院和省部委重大成果奖、科技一等奖127项,国际奖16项。共发表论文94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600余篇),出版专著210余部;共获国际发明专利授权7件,国家发明专利授权27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40余件,外观设计专利50余件。 《海洋科学》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期刊, 1977年创刊。及时报道海洋学及其分支学科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新工艺和新进展。尤其对重大科研和应用研究成果特别予以优先报道。主要刊登海洋生物、海洋水产生产、海洋活性物质提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物理、物理海洋、海洋地质、海洋化学、海洋工程、海洋仪器研制等方面的文章。《海洋科学》 是 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科学院获奖期刊、山东省优秀期刊。该刊已被中国国外数据库如美国的《化学文摘》( CA)、英国的《剑桥科学文摘》和联合国的《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SFA)收录;被中国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等十几个数据库收录。《中国海洋湖沼学报》(英文版)是由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承办的一级学报类学术期刊,1982年创刊。该刊主要刊登内容为海洋湖沼科学及相关的生物、水产养殖、物理、气象、化学、地质、水文、地貌、工程、环保、遥感、仪器等方面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论文,简报,综述等。该刊已被SCI-E、CA、AJ、BA、OA、ASFA、BIOSIS、CBA、南非NISCS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C)、中国学术期刊文摘、海洋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以及中国台湾CEPS等文摘杂志及数据库收录。《海洋与湖沼》学报是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湖沼科技领域最有影响的基础性综合学术刊物之一。该刊创办于1957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所长担任主编。刊物以报道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为主,特别重视刊载有影响的重要技术研发成果的论文。刊物内容涉及水圈范围内的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等学科及其分支学科,形式有论文、研究简报、高新技术、高水平综述、学术争鸣等。自 2002 年起,《海洋与湖沼》是中国水科学领域唯一受中国科协择优资助的期刊,同时也是受中国科学院择优资助的刊物。据中国科技信息所资料显示,1996—2006年《海洋与湖沼》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居中国水科学领域期刊首位,其中2006年的影响因子为 (他引率为), 总被引频次为 1772次。《海洋科学集刊》系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1959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曾呈奎先生创办,系海洋科学领域综合性刊物,以报道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特别是以生物学的分类学科为重点,并已作为核心期刊被联合国《水科学和渔业文摘》、中国海洋文献数据库、《海洋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清华光盘版)和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 1994年及1995年该刊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列为被引频次最高期刊前500名之一。
爱格杂志可以在爱读掌阅中阅读,共有120期,可免费阅读6期,其他的需要会员才能免费阅读,非会员只能使用阅饼购买
操作步骤:
2.打开书城
3.搜索爱格
4.开启爱读掌阅的会员,即可下载全部120期爱格杂志
五花八门,PDF之家,读者免费在线,读亦行,若蓝格,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数据库,读也不免费的,下载更是收费的。
名刊会app,龙源网app,Viva畅读app,红板报app,博看书苑app,麦格。
名刊会app是一款非常实用的手机阅读应用软件,它内容丰富全面,号称是杂志种类最全的杂志软件,在线随时阅读杂志文章!软件包含了多本杂志资讯,随时随地,想看就看,让你轻松享受阅读生活!
杂志种类最全的手机阅读软件,正版授权,每日更新,注册就能免费阅读所有杂志!这里包括《三联生活周刊》、《财经》、《看天下》、《中国企业家》、《科幻世界》、《第财经周刊》、《创业邦》、《南都娱乐周刊》、《读者》、《意林》等众多线杂志品牌。
viva畅读
viva畅读是一款非常好用的高品质阅读app,这里汇集了丰富的杂志资源和新闻资讯,板块内容丰富,更新速度快,还可以根据平常的阅读习惯精准推送感兴趣的内容。
畅读是全数字杂志阅读平台,覆盖所有主流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操作系统,集合了国内600家左右主流报刊杂志及图书。截止2014年上半年,畅读月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
凭借在产品技术上的创新,畅读颠覆了传统手机媒体的广告形式,已经成为各行业新媒体合作的首选伙伴。通过畅读还可以免费阅读1000余种杂志。
人民日报和东方日报这两款电子杂志刊期的阅读平台是比较不错的,因为我们能够从这样的一个平台之上去关注自己国家的一些大事,并且呢是能够去看到一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能够让我们很有效的跟现在的这样一个社会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