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关于陆犯焉识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陆犯焉识论文题目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陆犯焉识读后感800字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故事走过漫长的五十余年,焉识从提篮桥监狱辗转来到大西北的某片草漠。他从监狱逃出了回到上海,被释放了回到上海,最终却一样地又回到那片西北草漠。西北的一片草原对于陆焉识来说究竟是什么呢?文中说一句婉喻是他寡味的开端,却是他完美的归宿。西北的草漠折磨着他,困住了他,使他从富家公子沦为老乞丐,最终却成为了他眼中的遍地自由。自由对于陆焉识来说究竟是什么? 在劳改农场生活多年的焉识熟识人情,即便是对于他起初厌恶与鄙夷的人,在与他们共生的多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揣摩着他们的心思。他过于旺盛的脑力其实除了帮助他存储想要写下的文章,还使他过分理性地、清楚地看透这人类情感。 在劳改农场生活多年的焉识熟识人情,即便是对于他起初厌恶与鄙夷的人,在与他们共生的多年中,他无时无刻不在揣摩着他们的心思。他过于旺盛的脑力其实除了帮助他存储想要写下的文章,还使他过分理性地、清楚地看透这人类情感。 二十二岁时候的陆焉识正处在机会、勇气、动机合而为一的不多时刻,是焉识少年不知岁月长的时候,他以为自己对于妻子的情欲是可以平等给予这世界上所有可怜女人的同情与怜悯。她们的可怜让他充满怨毒地、充满鄙夷地把自己给她们。在他这里,恋爱是一回事,和谁去熬完一生是另一回事。与之去熬完一生的女人,必定引起他的无限怜悯。他看到冯婉喻对待他的种种周到细心,在他心里她就只剩下可怜的姿态。婉喻在他眼里是锁着他的单薄的微小的锁,全靠着他的温和不争才活得安安妥妥。他对家庭关系的忍耐和对家中女人的宽和与体谅成为他让自己失去自由的原因。 因而在彼时,焉识的人生岁月里结识了种种女性,除去已为家人的两个,或许都可以让他体尝到他以为的自由没有错综复杂,需要他小心翼翼维护着的家庭关系,也没有他自己以为需要担着的责任。他与韩念痕生活时的精打细算、小心提防是他不受愧疚情感的束缚,也不受爱情蒙的时候,此刻的焉识有了他真正的自由。 在劳教农场中除去稀缺的粮食、御寒衣物,还有一样东西是可望不可求的,那便是情感。 陆焉识知道孩子的本性是寻找温情,然后投身进去。没有温情就寻找温情的代替品,找貌似温情的东西。他太清楚地知道葫芦对他的感情只是一时的依赖,焉识不是葫芦的亲人,葫芦也不将他看做应该保护的老大爷。劳教犯的生活这样无可撼动地进行下去,他们保留着精神气力挣扎着生活,与天地自然抢夺维持生计的食物,与劳教指挥员与劳动队长,与自己的`同伴争取活下去的机会,情感成为他们最不能奢望的东西,也成为他们最不需要的东西。实在奢望的时候也尚可以拉个同伴来假装维持一时最真切动人的人间情感,如同焉识和梁葫芦一样。或是将施于同伴身上的残忍来填补温情的欠缺。 梁葫芦在焉识身上寻找温情,将他看做温情的替代品而不敢奢求他真正的关心时,他以为要怪世界这么大却没有给过梁葫芦一份纯粹、无贪图的好。焉识原本没有体会过爱就要怪他的既往人生这么长,没有一刻让他勇敢地放下自己思索人情的智慧,放弃他的淡泊、他的特立独行、他的自由。 焉识本可以成为和他的同伴们一样不需要人情温暖的人,原本在他过往的少年时光里,他傲慢地不愿俯身屈就于婉喻奉献给他的感情中。其实他的高贵、清淡、智慧与细心,只有在面对韩念痕的时候才显得捉襟见肘的藏不住他的薄情寡义。当他知道自己辜负一个女人的情意时,他感到畏惧与愧疚却不会付出相等的爱报答她。陆犯焉识读后感范文 自由是陆焉识一辈子的追求,即使是接受劳教,最后获释回到儿子家也一样对执政的政党或领袖不说半句奉承话。焉识的儿子受够了革命运动带给他的打击和恐惧,从此要屈服于这些恐惧的支配,坐了二十二年牢与死亡擦肩而过的陆焉识却不受革命运动的恐吓。他这么坚强固执地捍卫精神自由,而年轻时候的焉识以为的自由也不会受女人感情的影响。 其实生活中有太多的机会让一个人从理想的万丈高台跌落,也有太多的人会因为朝夕渲染的人间烟火而放弃了自己轻狂高傲的自由。政治的残暴能使人失去身体的自由,能泯灭知识和真理,能消磨人的高贵与矜持,也能代替陆焉识本应该会经受的烟火洗礼,使他知道全心全意的爱是怎样的。于是恰恰在陆焉识失去包括着他学识的价值,他的清高与骄傲,甚至随时可能失去自己性命的时候,一无所有的陆焉识,体会到成为没有用场者的挫败感的陆焉识感到了唯一留下来的,反而是他对人情的珍视,对爱的尊重。在最难以得到它的时候他才懂得情感的珍贵,这也正是焉识悲剧结局的根源所在。 最后的焉识应当会发现,无论怎样,狱中的生活应当有着它的一份独特意味。当人们承受着随时可能死亡的恐惧或是已知了生命的框定时的痛苦,他们原本在俗世养成的眼光和认知发生着改变。在等待生命结束的日子里,人会变得残忍冷漠,碍于人伦道德而不敢做的事情那时做起来却无所顾忌。同样他们也会更加努力、费尽气力去实现自己头脑中那些遗留不散的愿望。对于这样活着的焉识来说,自由成了他每日心头的牵挂,他不怕去往礼堂的路途有多远,不怕越狱的艰难和风险,更不怕等待婉喻答复的漫长时间。他看荧幕上会说会动的丹珏觉得日子是值得熬的,命是值得保的,假如这时毙他,他甚至会不知廉耻地跪地求饶。 好比平常油滑无耻的梁葫芦,他年轻的生命早已被指定了结束的日子,他对这个不曾施舍一点善意给他的世界也许早就失去了热爱。他的残忍无惧原本不需要任何人或事的促成了,然而临到了生命的结局,原来梁葫芦的身体也会本能地向后缩,他也会在生命的最后积攒起自己的一点善意。刑期将近,他每天都少吃一口,用一个馒头或者一碗小米饭换一个帽子或一双袜子,再把手套帽子集中起来换成一件单衣外套一截截地交换,最后给所有弟妹们都换上了棉衣棉裤。所有生命都有一些难以被磨灭的本性,比如对死亡的畏惧,比如内心有一片柔软。 像翻倒在雪地里,望见礼堂灯光的陆焉识,他激动地在雪地里打起滚,一片灯火倒着进入他的眼帘,成为了他眼中的天上盛世。他在绝望痛苦的境地中感受到喜悦与温情,比婉喻体会到的晚了大半生时间。当焉识回想起婉喻为他做的事情、为他献出的心思时,心里是幸福的,他尚有等待着与她见面的决心与勇气。可是婉喻对焉识的等待却是无力的,婉喻和他之间相隔着焉识的恩娘、焉识的情人、焉识所求的自由婉喻等了焉识一辈子最后等到自己的记忆也离她而去了。对于婉喻来说,和丈夫的相伴不必要他全须全尾、活生生地待在她身边,一生对陆焉识的等待,就好像他们相伴的一生。对陆焉识来说是痛苦一瞬或是美好一瞬的事情,对她来说是日日都要经历的平常事,是她自己平平无奇的生命。等待的辛苦日日堆积起来,对平和地承受痛苦的人来说是却不足为道,对焉识来说,他们两人的重逢经历了千难万险,对婉喻来说却是她日日背负的心事忽然消失得无影无踪,所以到最后岁月在她脸上倒流,就像等待是她过往生活中的一切,等待的痛苦消失,连同着过往的生命痕迹也一丝丝抽离最后消失地无影无踪了。 如果岁月有情,应当为他们倒流。 他们枯守着岁月,寄希望于时间。时间却不予同情,空耗着他们的热情与欢乐。时间到了,剩下不知所措的留在原地的人。时间是什么?是人们为自己或别人划定的刑期,是填充在一刻刻美好乐事或灾难痛苦之间的不痛不痒的等待,是人人都会守着的一坛酒,向里面投进感情、忍耐、重复的练习以为只要等着再次打开它,理想中的美好就会安安稳稳在其中等着你了。其实这像是孩子对于神奇魔法的期待,时间像幕布掩盖住四分五裂的生活,藏起我们的失败、软弱,我们一厢情愿地以为等到一段时间过去我们会等来想要的结果,破碎的生活会变得完满起来。 等到我们将死之时,回望一生经历,回想起一生中的等待。发现漫长的一生,令我们受尽辛苦受尽煎熬的一生,画上一个圆圈就足以将其概括。阿Q临终时想到自己画的圆圈不够圆,曾国藩以盈满为戒,将自己的书房取名为求阙斋。原来人生不仅是个圆圈,磕磕绊绊走完全程回到起点,还要坦然接受这个也并不圆满的圆圈。其实无论经历了多少,生命将尽之时,我们照样会失望、会惊惧,露出丑陋的姿态向时间乞求,那时我们也许会想能多活一秒也好。让我们自己都觉得难堪。能够勇敢面对时间的又有几人? 过完一生,饶了个圈子,其实哪儿也没有去过。等了一生,谁也没等到谁,依旧是错过了。焉识的自由还在曾经困住他的荒漠,婉喻也没有等来心里那个人。人本就是脆弱无比的,时间一个圈圈就能圈住人命,我们汲汲一生最后揭开时间幕布,又能得到些什么?村上春树写过《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虚构的世界可以一个人孤独地一直走到尽头,而后碰上一堵高墙再前进不了。如果世界有尽头,能把我们无尽的渴望、慌乱连同痛苦一起堵在世界终止处的一堵墙内就好了。可是世界没有这样的终止之墙,终日不止的风啊,为何而吹?

最近,看了一本被改变成电影《归来》的小说《陆犯焉识》,深深得被焉识跌宕起伏的一生吸引,被婉喻真挚长久的爱感动。当然,更多的是被作者直逼人心的种种启示触动。1、焉识想,假如自己的虚荣心是痒处,大卫的夸奖句句都没有挠偏。焉识知道虚荣心可悲,但他没有办法。人人都有虚荣心,人人都没有办法。    也许轻微的虚荣是可取的,我把它称之为自尊,自尊这东西是好东西,可促进一个人激情的生活和工作。但是,过强的虚荣心会带来怎样的后果,我不太清楚,因为没有经历过。我想,按《易经》阴阳思维来考虑,太过的东西,总会招来些祸害。焉识年少轻狂,意气风发的时候也有虚荣心,虚荣给他带来了灾难。人人都有虚荣心,人人都没办法,看各自悟性,各自造化吧。总要经历些坎坷,才会明白这东西是好是坏。 2、老几在入狱的头几年就明白什么都可能给其他犯人拿去立功,所以他用自己的沉默和结巴筑起一圈隐形城堡,谁也别想让他打开城堡的大门。   《道德经》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焉识的沉默和结巴也是不争的表现吧,在当时当下,不争就是最好的保护方式。《朱子治家格言》说: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少说话,少纰漏,就能避开很多的是是非非。焉识的入狱是书读的多,焉识的自救也是书读的多,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啊。 3、从干部们给刘胡子自杀的总结里他明白自杀是一种对抗性行为,是示威,是敌意的最后表白。一切敌意都可能给婉喻和孩子们招来进一步的麻烦。他看到她们生活得还不错,虽然离报上说的社会主义幸福生活比较远,但天伦之乐还可以尽享,小笼包子还有得吃,他一对抗,她们连那一点享受都没了。 焉识是真正爱婉喻和孩子的,因为他们,连死亡这种最后的自由都没得选择,他宁愿选择痛苦,都不愿让他们因他而受到牵连。这世上有太多的抑郁症患者,为了责任,放弃死亡。人生很无奈,现实很残酷,要么接受,要么改变。 4、他怎么能让大卫这样的人明白,他做什么事,写什么文章,都是出于他自己的道德审美。或者说出于一种道德趣味。各人有各人的趣味,不符合他的趣味的,他就会觉得不适,或者恶心。对,就是恶心。凌博士跟他的观点不同,他们辩争的怎样激烈,那不妨碍他尊重凌博士的趣味。    尊重这两字,这两年,在我的世界里出现多次。以前总是不太理解尊重的具体含义。曾经,提出自己观点,有人反驳时,心底总会涌现出极度的不满,并对此进行攻击,不仅仅对观点攻击,有时是人身攻击,威胁到了双方的感情。现在,慢慢了解到,她反驳的不是你这个人,而是针对你的观点,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是正向的思维和行动,对自己的成长有利。希望我的朋友能感受到,我在提出不同的观点的同时,同样尊重你的观点,愿我们友谊长存。 5、“人活着就好。”恩娘把她老丑的手向焉识的方向伸了伸,焉识马上轻轻把它握住。“人活着需要几样东西呢?需要没几样的。”恩娘反而来劝慰焉识,手在焉识的手心里坦荡荡摊着。   恩娘活着的时候什么都要争,争得最多的就是焉识的宠爱。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死,恩娘才觉得,人活着需要的没几样,何必争来斗去。我觉得,这个死也是看个人造化的,也许很快会到来,也许还很遥远,说不准。要开始觉悟、践行起来,人活着需要的没几样,人死了什么都带不走,得到或得不到都该放下些。 6、从邓指家回到号子里,老几想到男人对女人的爱也是一场病。各种病状都是爱。邓指有点好东西都让他媳妇挂上、戴上;她所能得到的好东西是他的爱,拔出手枪也是他的爱。 心疼邓指这样的男人,他爱老婆爱地发痴,把最好的东西给她,最温柔的内心给她。但是,那女人还是背叛了他。他把抑郁和焦虑放在心里,临死都没有戳穿她。人或许就是这么贱吧,“得不到得永远在骚动,被偏爱得有恃无恐”。 7、人一老,对于自己是不是被别人多余最为敏感,他们整天都在看儿女们甚至孙儿孙女们的了脸色,看看自己在他们生活里的定位错了没有,错了就是多余。没有比发现自己多余更凄惨的事。    原来,人老了是害怕多余的。现在终于明白母亲为什么总说:养了你们三个白眼狼,让我一个人住在这里,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但是,三个女儿喊她一起住,她就是不愿意,大概是害怕不能融入我们,害怕多余。我严肃的让她不要再管我的事,她寻死觅活,大概是觉得自己多余了,小时候的我是多么依赖她。还是要多读点书,积累人生经验,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8、你觉得你可憋屈够了,他觉得憋坏了的正是他。这就是女儿和母亲都觉得生不如死的时候。 读到这里,我笑起来了,原来这世上不仅仅我们这对母女有冤家情节。我和母亲经常游离在这样的状态中吵吵闹闹。母亲觉得为我付出许多,总该听她话,总该为她做出些牺牲。而我,觉得自己被母亲絮絮叨叨的“付出”绑架了那么多年,我受够了,我要抗争,我要自由,我不需要你为我付出。吵过闹过之后,母亲依然心甘情愿的为我付出,我依然亲密的叫着妈妈。世上的母女真的都是冤家。 9、阅读海明威和福克纳也是这样,他并不讲翻译家的坏话,一个贬低的词都没有;他只是从译本上转开目光,再把两束浑浊的目光放远,有点拿腔拿调地背诵着原文。这样,他也就成功地离间了我对于翻译家的信任,我开始写信请求大姑母替我在美国买原著,再海运到上海。 焉识没有辜负教授的教养,对于自己不认同的翻译家没有贬低,只有尊重,并且成功的把孙女的注意力转向了原著。这让我想到了老生常谈的一句话“想要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父母就去成为什么的人”。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自己就不要整天拿着手机。想让孩子勇于上台发言,自己就不要畏畏缩缩。 10、焉识已经是她离不开的伴儿,每天早晨天刚亮她就会在阳台上等他,下雨刮风都不例外。    婉喻是幸运的,一辈子对焉识得不离不弃,终于让焉识意识到婉喻得可贵、婉喻得美。在婉喻失去记忆的时期,焉识对她不离不弃,那种疼爱,那种纵容,那种眼神宛如热恋中的男子。少年夫妻,老来伴是多么奢侈的事物。我的母亲丧夫之痛的伤口还没愈合,又面临着孤独地侵袭,现在的种种不理智语言,我想我应该原谅。 11、焉得认为天才的哥哥和福气应成正比,“福气”是由房子、汽车、吃的、穿的拼装的。太有趣了。焉识想这样告诉焉得,他的福气不小:饥饿一场,遭罪一场,生死一场,结果领略了真的福气是什么。福气是他知道自己是个有福之人,因为他有冯婉喻这样的女人爱他,为他生养了三个孩子,并让他亲自见证了她怎样苦等他。冯婉喻对他焉识的情分,就是他的福气。 焉得的经历的太少,书读的太少,所以他至始至终认为丰沛的物质才是福气之人。焉识从富贵到贫穷,从风流到安静,从单纯到圆滑,经历了多少沉沉浮浮,是是非非,终于意识到冯婉喻的好。有这么一个爱他爱得如此痴迷的女人,爱他爱得超过爱自己孩子的女人,真正是这一生最大的福气了。我被冯婉喻对焉识至深的爱感动,被陆焉识在牢狱中对婉喻的思念感动。其实,我身边也有很多爱我的人,只是没有这么深切的爱罢了,没有满足。我想,再多给我些时间,多经历、多感悟,会明白福气是什么。 12、冯丹珏认为,婉喻和焉识微妙复杂的关系别人不懂的。不懂得而同情比什么都可怕。    我第一次看到“不懂得而同情比什么都可怕”这句话,给我带来的震撼和思考是极大的。我们没有了解自杀背后的真相,没有了解车祸背后的真相,没有了解离婚背后的真相,没有了解孩子愤怒背后的真相……,我们妄加评判,妄加同情,真正是十分可悲和可怕的事情。你觉得对方正在用错误的方式处理事情,想要去帮助他,殊不知很多事情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感悟,帮他就是害他。有些人、有些事是永远都没法了解的,放下评判、放下同情,过好自己就好。 13、终究要失去的东西,不如主动失去。能够主动地丢失便是施者。 再深的爱情,如果看不到结合的曙光,不如主动分离,对己对他都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让对方寻找真正的美好生活,是伟大地施予者;再深的舐犊情,孩子长大了终究要离开母亲地呵护,不如主动离开,不以爱的名义绑架孩子,给予充分的自由,便是对孩子最深的爱;面对临终的父亲,你深深的不舍,他强忍的病痛,只会带给他生不如死的感受,所谓的不舍其实是被高尚掩盖的极度自私。不如早点让他离去,抛下这可恶的病痛,还他自由。 14、我猜想是邓指的小儿子给了他启发,让他意识到,草地大得随处都是自由。他把他的衣服带走了,还带走了我祖母冯婉喻的骨灰。 陆焉识因为自己的政治因素,被子女推来推去。他已失去了最爱、最放不下的女人,如今连子女也放下了。物质对他来说,没有比自由来得重要。没有任何人和事可以牵绊他,他可以无牵无挂地去寻找自由。陆焉识,终于可以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过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活了。我想,这世上,大概没有多少人是自由的,或为家人,或为物质,苟且的做着违背自己意愿的工作,苟且的适应嘈杂的社会。所谓的梦想,所谓的自由,如海市蜃楼般近在眼前,远在天边。 这本书富含人生智慧和哲理,欲要经历更多精彩,请亲自翻一翻吧。

一位知识分子前半生的辉煌和后半生的凄凉,令人唏嘘,使人感慨。陆焉识,家境殷实,留洋海外,学识渊博,向往自由。但一生命运却由不得自己。留学归来,无力反抗家人,不得已接受了包办婚姻,娶了一位旧式女子。从自由开阔的世界回到琐碎狭小的家庭,只有白天出外教书写作,才能找到一些自由的感觉。他虽受了多年海外教育,但思想其实依旧传统保守,内心深处仍是文人心性,单纯随性,清高孤傲。遇事不会考虑太多,看到不平便想振臂一呼,实则是以卵击石。一次次知识分子式的碰壁让他最终流落到了西部大漠黄沙地,完全变成了另外的一个人,失掉了尊严,没有了清高,所有的傲气全部消磨殆尽。恩娘说:“焉识,真没想到,你读书读得这么没用场。老早呢,觉得你没用场好,心底里不龌龊,人做的清爽。现在看看,没用场就是没用场。” 知识分子总是难以融入社会。他们和现实总是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难以消除的隔阂。 知识分子是直率的、简单的、理想化的;而现实是复杂的、阴暗的、难以琢磨的。所以二者无法相融,只会相互折磨。像陆焉识这样的人,注定是痛苦的。他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差距太大。他想要改变,却又无力改变。想要融入,却又无法融入。 他希望自己的声音被听到,希望以一己之力改变周围环境,可最后发现,毫无用处。在那样一个时代,他的学识和信念并未带给他有保障的生活。他无力保全自己,更没有为家人带来安全。反倒是身边的女子,看似文弱,却总能在关键时刻救他于危难,为他保住了家庭。 陆焉识是不幸的,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他又是幸运的,有始终爱他等他的妻子,还有许多美好的回忆。享过了人间福,也尝过了世间苦。 他是那个时代千千万万知识分子的缩影。一生都在追寻。陆焉识前半生的潇洒风流和后半生的潦倒凄惨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命运弄人?还是性格所致?他似乎并没有什么错,又似乎全错了。也许,无关对错,当理想遭遇现实,结果就是如此。 很多时候,我们身不由己;但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选择,正视自己,善待他人,把握住眼前的幸福。尽力去做自己能做的,坦然接受自己无法改变的!

关于校园犯罪的论文题目

写作思路:题目可以写《校园欺凌》、《让学生们感受最纯净的“爱”》等等,可以从校园欺凌的危害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

正文:

在美丽的校园中,历来都是书香四溢,朝气蓬勃。但近年来,校园中却滋生出一种“黑恶势力”,不断压迫着学生们。它,就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就在我们身旁,而我们却无能为力。在校园欺凌事件中,绝大部分“参与者”都是围观的学生,但他们只有极少数伸出了援助之手。剩下的同学呢?他们都选择了沉默。

虽然他们并没有直接受到欺凌者的肢体伤害,但由此而生的恐惧与压力,并不亚于被欺凌者。他们有的害怕学校,师生,每天逃学,逃课,有的性格软弱,往往没有朋友,有的因压力太大而自残,自杀……

他们之中还有些为校园欺凌懊恼,他们往往沉浸在无限的自责当中,仿佛觉得自己是一个千古罪人,得罪了不少无辜的同学。也正是这样,他们才说出了一句让人颇为愤怒,但又让人觉得惋惜的话:“那时恐惧吞没了我,不由得让我加入了欺凌者的团队。”

再来看看欺凌者和被欺凌者吧,他们也像旁观者一样,人生都会发生“变故”。但他们会比旁观者更加严重,不仅仅是对学习,同学的厌恶,甚至会对社会,人种的歧视。在校园欺凌中的欺凌者,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中心,不在乎别人的感受,他们一般会不断压迫弱小者并从中“获利”。他们还十分暴力,遇事鲁莽,想必也成不了大事。

而那些被欺凌者却正好相反,他们做事小心翼翼,逐渐变得胆小,也开始变得内向。他们与其他同学相比往往更喜欢独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忽略了团结的重要性。

如果你还不知道校园欺凌的严重,我就说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在李响五年级开学的第一天,他把作业装进书包,便兴致勃勃地上学去了,正当他推开教室门的刹那,一盆水便从天而降,他看向黑板,黑板上大大地写着:“李响是个‘娘娘腔’。”这时,李响哭着跑向操场,打开书包一看,作业全粘在了一起。

从那开始,欺凌者变本加厉,不仅让李响帮他写作业,买早点,还给李响起了个“娘娘腔”的外号,代替他的名字。老师却不以为然,说李响不团结。根据李响所说,从那以后,每要进一扇门,都心生恐惧,不敢开门。

我想象李响这样的同学一定不在少数,但是有个好老师,也许会“拯救”不少学生。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李响的故事中,他的班主任不仅没有惩罚带头同学,反而说李响弄湿了作业,和同学不团结。也正是有这样对校园欺凌事件不重视的老师,才让被欺凌者的自尊与心灵受到了创伤。所以我才觉得校园欺凌,并不错在学生。

为什么我说校园欺凌不错在学生呢?是因为根据对欺凌者家庭情况的调查可得知,他们的家庭一般都是问题家庭,他们往往受到过伤害,给他们的心灵留下了伤痕。他们由此愤愤不平,便把感情释放于欺凌之中。他们看到被欺凌者痛苦的样子,便想起了自己的遭遇,不由得加大力度,得寸进尺。

因此家长和老师的疏导,对被欺凌者和欺凌者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就像枝干和叶一样,只有枝干倾听叶的感受,给予它最需要的营养,叶才能变成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实。人不也一样吗?只有受到关心与重视,才能“种下梦想,收获希望”。

既然校园暴力不是无缘无故发生的,那么预防就变得格外重要。对于我们来说,在日常中,不要去招惹别人,也不要去激怒对方,因为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在学校不主动与同学发生冲突,一旦发生冲突,就及时找老师解决。

在放学途中,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如果有人招惹了你,不要动手,要用一颗谅解别人的心去原谅别人,如果他做的实在过分,我们可以告诉老师,告诉家长,让他们来解决。

那如果校园欺凌发生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采用迂回战术,尽可能拖延时间。必要时,还可以向路人呼喊求助,采用异常动作,引起周围人注意。如果附近没人,我们应该要顺着对方的话去说,并从中找到可插入的话题,分散对方的注意,同时获取他们的信任,为自己争取时间。因此时间对于校园暴力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争取时间,才能逃出他们的魔爪。而不是一味的一忍再忍。

不要以为校园欺凌以后什么事也没有了,因为这段时间是恢复被欺凌者心灵最重要的时刻。对于我们来说,安慰被欺凌者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们的心灵受到了摧残,需要我们的关心与关怀才能逐渐修缮。不然他们将永远生活在恐惧之中,憎恨着社会。

校园欺凌,是学生们的“天敌”,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要帮助他们,让学生们免受校园欺凌。我们可以向周围的同学科普法律知识,告诉他们防身秘诀,举行有关“校园欺凌”的演讲,在同学伤心时嘘寒问暖……这些都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但你想过没有,这也许可以抵制一次又一次的校园欺凌,让同学们免遭皮肉之苦,心灵之痛。

校园,本应是学习的天地,知识的海洋,但却混进了一丝污浊,让天地不再分明,海洋不再澄澈。青春的花朵,在言语与手脚中,破败不堪。蓦然间,“死亡”涌上心头,但还有人仍然不闻不问。世间的黑暗,涌入书香园,让它不再芬芳。

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拂去光明上的黑暗,抹去美丽中的丑陋,感受这世间的美好。校园欺凌,犹如一把匕首,深深的刺进学生们的心灵,将“死亡”注入学生们的骨髓。但把这把匕首拔出,只有认可和同情。让我们祈祷,在不远的将来,校园将会趋于平静,让学生们感受最纯净的“爱”吧。

校园欺凌作文800字 2016-9-28 编辑:佚名 查看次数:645 手机版栏目:作文通过必要的法律惩戒,才能对家长、老师和学校应担负的责任予以明确,从而将校园欺凌问题提升到全民重视的高度,德法并举,社会共治。校园欺凌作文800字一最近,西单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校园欺凌杀人案,使我有了很大感触。校园是我们增长知识、接受教育的地方,本不该为欺凌事件的阴影笼罩,可据有关方面统计,全国绝大多数地区未成年人犯罪增多,有些地区年增幅在30%以上,作案者和受害者绝大多数为像我们这样的在校学生。从80年代末到现在已出现了一个未成年人犯罪高峰,我国出现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是孤立的。由于影视业的商业化,欺凌恐怖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充斥我们的视野,许多作品中对于犯罪过程细节的描述,成了不少青少年模仿的根源,而校园又成了他们“付诸实践“的理想场所。校园欺凌事件的存在,受影响的绝非个别学生,我们全体青少年都会受此不良影响。校园本应是我们学习的净土,但屡见不鲜的校园欺凌却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花季少年身上的欺凌倾向十分令人担忧。说来说去,就是一句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校园欺凌同时也体现出人际交往问题,人际交往需要风度,风度就是用温柔去对待倔强的人,用宽容去冰冻苛刻的人,用热情去融化冷酷的人。儒家学说认为,人心固然有善端,但它一开始只是一个萌芽,而且它随时会遭到私心杂念和外界诱惑的摧残。这萌芽要成熟、长大,就需要特别的守护和滋养。提高德性是一个十分艰难的修养过程。游戏人生,看起来固然潇洒,可如此泛泛而过又能找到什么样的人生感觉?生命是单程线,没有回头的机会。我们青少年共同生活在一起,就应当互相帮助、互相谅解、互相包容。仇恨的种子,长不出和平的芽,单纯的冤冤相报不能解决任何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在校园里出现了校园欺凌,闹的同学们都人心惶惶。影视作品、书刊对我们青少年犯罪的诱导作用十分严重,在我们身心发育过程中,自制能力一般较弱,是与非的界限比较模糊,很容易在觉得新奇好玩的心态下去模仿一些作品中的人和事,这是极需引起全社会关注并着手解决的。校园欺凌事件虽然发生在学校里,发生在我们这些学生身上,但这也是社会大环境的一个缩影,全社会都应引起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共同努力,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在校园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校园欺凌问题引出一个问题,就是人生处处是选择。选择,一次生命的郑重承诺。人生是一次选择,选择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顺流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航船则能勇往直前,鹏程万里;而逆流的航船只能是你举步艰难,欲步不前,甚至被猛浪或漩涡永远打翻而深沉海底。选择,是一次对人性的不断完美。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拒绝校园欺凌!

全校师生们:现在校园里蔓延着一个恐怖杀手——软暴力,相信每个学生都会亲身体验到这个杀手的恶杀,也看到过杀手侵蚀着其他同学吧,而软暴力是肉体之外的暴力,是对每个同学心理造成的重大杀害。更是一种同学间的歧视,语言上不经意的杀害。同学之间口角上的不文明,老师对同学偶尔的忽视,也是不可谋略的软性暴力。在此,我向全校师生提出几条预防软暴力和面对软暴力的办法!一、我们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做个讲礼仪,讲文明的好学生!二、面对软暴力的时候,要乐观对待,保持开朗自信的心态,不要很额外的注重别人的话语。三、换位思考,调整好心态,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四、多与人沟通,心谈心,做个大家心目中的好同学,好朋友,好学生。五、大力宣传软暴力的危害和及时制止软暴力的行为。同学,老师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消除软暴力,创建和谐的校园而努力吧,让我们的校园更美丽,更和谐,更有欢声笑语吧!”

论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近几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在校生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率居高不下;大案要案多;犯罪主体低龄化、团伙化;犯罪手段成人化、智能化、暴力化。因此,正确分析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寻求解决的对策,是全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一、青少年违法犯罪现状(一)从犯罪性质看,盗窃犯罪最为突出。有些青少年贪图吃、喝、玩、乐等物质享受,又想不劳而获,从小偷小摸走向盗窃犯罪;其次是抢夺、抢劫、寻衅滋事等犯罪人数众多;再有者,就是模仿电影电视中的作案手法,呈“英雄”,无所顾忌,不顾后果挥刀作案,以致犯故意杀人或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等严重罪行。(二)从犯罪形式看,两人以上共同犯罪人数增多。一些青少年由于过早辍学,无所事事,浪迹街头,便三五成群,拉帮结伙,经常聚集在一起吸烟、酗酒滋事、交流作案经验。有的模仿影视片中的黑社会组织,成立帮派或团伙。值得重视的是,有的青少年深受黄色、淫秽音像制品的毒害而不能自拔,为了寻求精神刺激,而持刀、持械拦截少女实施暴力。(三)从犯罪年龄看,现在青少年犯罪大多在15~22岁之间,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思想最活跃,最好动,模仿力最强,探索欲最旺盛,主观意识最不坚定,是违法犯罪的高危阶段。(四)从犯罪身份看,辍学少年人数居多。(五)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原因:一是思想认识渐成熟,敏感好奇,富有想象力,喜欢模仿,但辨别是非的能力差,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差,以致在追求新奇刺激时,极易受不良影响而违法犯罪;二是自我意识至于增强,对成年人的依赖心理减弱,形成“自我中心”倾向,渴望独立,但往往不能如愿,使其理想和现实脱节,以形成善恶颠倒的心理倾向;三是情绪情感不稳定,易于冲动,特别是狂暴的激情,往往使青少年不能自控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客观原因:一是家庭方面的原因。家庭教育的不当是导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而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良的家庭影响对青少年的心理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过分溺爱、打骂体罚等。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一些书刊、音像制品充斥着大量的凶杀、暴力、色情以及其他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一些不健康的电子游戏厅、网吧、影视厅等全天开放,致使一些青少年放弃学业,终日为此着迷,从而使他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三是学校方面的原因。就教育现状来看,不少学校并未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片面地强调和追求升学率。教育工作者往往重视向学生传授传统的、陈旧的、死板的书本知识,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教育、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对“学困生”进行冷落和歧视,挫伤了他们的上进心,极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二、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方法和对策针对青少年犯罪这一严峻的社会现象,建立一个自我预防、学校预防、家庭预防和社会预防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相互监护、共同教育的工作网络和预防机制,是有效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本措施。(一)自我预防。对于青少年来说,正是成长阶段,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的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过渡阶段,其特点是可塑性大,自我控制能力差,好奇心强,遇事只凭直观印象而不加判断,办事不计后果,争强好胜的行为极易导致犯罪。所以为了更好地预防犯罪,必须从自我做起,力行“十戒”。什么是“十戒”?第一是戒“贪”、第二是戒“奢”、第三是戒“骄”、第四是戒“假”、第五是戒“黄”、第六是戒“毒”、第七是戒“赌”、第八是戒“惰”、第九是戒“散”、第十是戒“妒”。这十种需要“戒”的,都是青少年容易沾染的不良习惯,不好的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这些不良的习惯、性格或不健康的东西如果让它在青少年身上滋长、蔓延,不能有效地远离它,那么就会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就可能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成为人民所唾骂的阶下囚。人们常说“科学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违法犯罪与否我认为也只是一念之差,两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但是这个犯罪之“念”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多方面,多层次的原因,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只要青少年加强自身的修养,理解并确实做到“十戒”,时刻预防犯罪之“念”的产生,自然就能够预防犯罪。(二)学校预防。学校是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校生是青少年的主流,学校是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教育中一要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不断加强对教师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培训,让每个教师都深刻认识到,不懂法律、不依法执教是不合格的教师。二要针对青少年的思想情况和表现实际,安排专门时间,加强对理想、道德、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邀请校外法制辅导员区司法局同志举办法制报告会,向师生们介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青少年维权法》等相关的法制法规。使师生及时了解当前违法犯罪的状况,让青少年明确自身的具体权利和义务,知道法律禁止什么,懂得如何保护自己。通过引导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帮助其提高依法自我保护的能力和明辨是非、抵制诱惑的能力,掌握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技巧。三要在各门学科教学环节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教育青少年遵守国家法纪和社会公德规范,树立自尊、自律、自强意识,进一步增强辨别是非和自我保护的能力。四要注意遵循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循序渐进,组织参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增长社会知识和经验。五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但教师应善待学生的“错误”。据调查,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训斥、责骂,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自暴自弃,甚至产生不良后果。作为教师只有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博大的爱,才是最有号召力的,才能使学生立志立德、学会做人,感恩社会、感恩父母。(三)家庭预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一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形成的发源地,尤其是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素质优劣起着关键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础所在,也是青少年成人成才的摇篮。因此,家庭教育具有任何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优越性。我们可以建立“家长学校”,利用周末时间对家长进行培训充分发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相沟通和家庭教育能力培训的双重作用。学校将家长会的召开制度化,指导和鼓励他们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树立现代家庭教育观,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必须确立三个新观念:一是新成才观。当今最宝贵的财富是人才,未来的人才素质要求是: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二是新责任观。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将其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人才,是家长的应尽职责。三是新权益观。未成年人从法律角度上看属于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但他们与成年人一样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同时引导家长规范自己的行为,对子女的行为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这样一来,通过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净化家庭环境,构筑起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第一防线。(四)社会预防。切实加强社会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管理,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一体化工作格局的基础上,全社会齐抓共管,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1)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整理。学校应和政府职能部门配合,强化学校周边环境的整治,改善校园周边环境状况,净化学生成长的环境氛围。(2)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一些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音像、书刊的制品,网吧等是诱发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整治力度,坚决打击制黄、贩黄、制毒、贩毒的犯罪分子,清除精神污染,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犯罪。(3)在各类建设规划中加大青少年活动及社会教育功能,使青少年在体验中学习,体验中感悟和成长,把孩子们从网吧中吸引到社会活动中来,如建立科技馆、博物院、儿童活动中心等,并免费开放使之发挥作用。(4)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制教育。镇预防工作小组因地制宜地把握禁毒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纪念日、法制宣传日等有利时机,有针对性和侧重点地成功举办系列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如在“普法宣传日”镇预防工作小组要组织人员走上全镇各主要街道,张贴挂图、发放宣传单,向每位社会成员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知识,并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服务;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综治办等部门进行反邪教警示教育活动,号召学生做小小宣传员,与家长、邻里进行交流;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活动,向未成年人宣传毒品危害,普及毒品预防知识,还在各中学开展“手拉手”系列活动,并组织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知识竞赛。营造法制氛围,取得良好效果。(5)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据调查,很多走上犯罪道路的都是待业的,整日无所事事,生活无来源,势必去偷、抢等。因而在扩大就业机会的同时,地区间应加强对就业信息的沟通、协调,政府有关部门应对务工人员的流动进行调配、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岗位与务工人员数失衡,造成务工人员的盲目而无序流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关注、关心、支持并切实做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关系到亿万家庭的团结、和睦与幸福。他们除了需要成年人所需要的关切外,更需要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关心和关爱。只要全社会每一个人都认识到这一点,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工作就会更上一个台阶,取得更显著的成效。参考文献:[1]胡安平.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J].2004,(2).[2]吴启和.关于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分析与对策[J].2004,(3).

关于犯罪研究论文的题目

法学毕业论文题目:1. 论犯罪的基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2. 我国犯罪成立理论的体系性特点及其缺陷3. 论犯罪成立要件与犯罪构成要件的异同 4. 犯罪本质特征新说 5. “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 6. 关于犯罪客体的若干问题思考 7. 论法益侵害说与规范违反说之争 8. 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关系的新解读 9. 论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 10. 试论不法侵害的认定 11. 现代刑法中报复主义残迹的清算 12. 我国法治视野下刑罚目的的理性选择 13. 报应主义与目的主义之对峙及调和 14. 论刑法中危害结果的概念 15. 论刑法中的行为对象 16. 试析刑法中行为对象与犯罪对象 17. 刑法中的因果关系和客观归责论 18. 论犯罪构成的情节要求 19. 关于刑法情节显著轻微规定的思考 20. 我国刑法中犯罪概念的定量因素 21. 我国刑法第13条但书研究 22. 论定罪情节与情节犯 23. 刑事政策视野中的情节犯研究 24. 量刑情节适用的若干问题研究 25. 论刑法适用中的隐性不平等:以刘海洋案为视角的考察 26. 罪刑法定原则与刑事司法 27. 罪行法定原则下的刑法解释及其发展趋势 28. 罪刑法定原则在实践中的得与失 29. 罪刑法定原则与社会危害性的冲突 30. 善待罪刑法定原则 31. 罪刑法定与自由裁量权32. 犯罪“故意”的学理分析 33. 从主观要件中对“明知”的认定问题的探讨 34. 明知必然发生能否放任? 35. 违法性认识在我国犯罪成立中的地位 36. 违法性认识在故意犯罪中的地位 37. 复合罪过形式理论之合理性质疑 38. 判断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时不应考虑主观要素 39. 论刑法适用解释 40. 司法解释之刑法谦抑性的背离41. 狭义刑法解释若干问题探析 42. 刑事政策在刑法有权解释中的功能 43. 中国刑法司法解释体制演进过程之检视与反思 44. 论司法解释的法律监督 45. 我国刑法立法解释性质问题初探 46. 刑法有权解释主体辨析 47. 间接故意犯罪的中止 48. 犯罪中止若干问题思考 49. 论犯罪预备行为的处罚范围 50. 论我国刑法中犯罪未遂立法的缺失、成因及其完善 51. 结果加重犯基本理论研究 52. 结果加重犯刑事责任根据及其合理性问题探讨 53. 论我国刑法中共同犯罪人分类的完善 54. 共犯的停止形态研究 55. 共同正犯的若干问题研究 56. 实行过限问题研究 57. 共谋共同正犯问题研究 58. 片面共犯若干问题思考 59. 过失共同犯罪若干问题思考 60. 共同过失与共同犯罪 61.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构造及其适用 62. 激情犯基本理论研究 63. 过失危险犯基本问题研究 64. 中国刑法上的新类型危险犯 65. 论危险犯的危险状态66. 危险犯犯罪形态研究 67. 刑法中的危险及其判断:从未遂犯和不能犯的区别出发 68. 数额犯中“数额”概念的展开69. 犯罪数额研究70. 不纯正数额犯略论 71. 单位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72. 关于“单位累犯”问题的思考 73. 单位犯罪自首制度初探 74. 论单位犯罪停止形态 75. 论单位犯罪主体消亡后刑事责任之承担 76. 试论单位犯罪的主体结构——“新复合主体论”之提倡 77. 论单位实施自然人犯罪的刑事责任 78. 单位共同犯罪的几个疑难问题探究 79. 关于被害人承诺的若干问题思考 80. 事后承诺与阻却犯罪成立 81. 被害人的宽恕与死刑适用 82. 被害人承诺成立要件比较研究 83. 建立“受害人谅解”相关制度的设想 84. 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的制度构想 85. 试论刑法中的被害者过错制度 86. 被害人有过错的故意杀人罪的死刑裁量研究 87. 试析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立法之不足 88. 对弱势群体中犯罪现象的观察与思考 89. “亲亲相隐”刑事立法化之提倡 90. “不认为是犯罪”司法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91. 对不能犯处罚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 92. 论未遂犯的处罚范围 93. 《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若干问题思考 94. 论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刑事立法的若干规定 95. 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及其制裁的新理念 96. 青少年违法犯罪原因浅析 97. 完善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刑事司法制度 98. 将未成年人责任规则扩大适用于青年人 99. 身份犯研究 100. 共同犯罪与构成身份新论 101. 论胁从犯不是法定的独立共犯人 102. 吸收犯之生存空间论 103. 论想象竟合犯——兼与法条竟合犯相区别 104. 再论牵连犯 105. 我国刑法溯及力若干问题研究 106. 完善我国刑法空间效力立法的思考 107.我国刑法属人管辖权存在的缺陷和立法完善:兼论海外华侨的刑法保护 108. 浅析刑法条文中涉及的暴力犯罪 109. 刑法上的不作为研究 110. 不作为犯罪的行为性 111."重大"道德义务应当成为不作为犯罪作为义务的来源 112. “见死不救”行为定性的法律分析 113. 刑法因果关系研究——兼评不作为犯的因果关系 114. 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 115. 先行行为可以为犯罪行为 116. 法益状态说——作为犯与不作为犯的区别标准新探 117. 论作为犯罪客体的法益及其理论问题 118. 针对网络犯罪之认定探讨——兼评刑罚相应立法的完善 119.网络中虚拟财产的法律性质及其刑法保护 120. 计算机犯罪之犯罪客体再研讨 121. 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界定:兼论我国网络犯罪的立法现状 122. 论计算机网络犯罪 123. 试论网络共同犯罪 124. 关于网络空间中刑事管辖权的思考 125. 论“黑哨”的立法定性 126. 我国刑法中无限防卫权的再思考 127. 我国刑法未设立无限防卫:对新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定性 128. 论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的界限 129. 论“假想防卫” 130.业务过失犯罪研究 131.依命令之职务行为正当化研究 132.论家庭暴力中的正当防卫 133. 刑法竞合论 死罪、死刑与期待可能性 134. 论死刑的具体适用——兼对新旧刑法中的死刑适用作一比较 135. 论死刑罪名与死刑限制 136. 试论死刑适用应设年龄上限的合理性 137. 死刑不引渡原则探讨——以中国的有关立法与实务为主要视角 138. 关于社区矫正若干问题的思考 139. 行刑社会化及其理论基础探讨 140.试论非监禁刑及其执行体制的改革 141.保安处分的理论与实践 142.保安处分在防治未成年人犯罪中的运用 143.大陆、台湾刑法中保安处分制度比较 144.大陆与台湾刑事责任年龄之比较 145.教唆犯罪的理论与实践 146.论未遂的教唆的可罚性 147.陷害教唆若干问题研究 148.间接正犯研究 149.论转化犯 150.我国刑法中的转化犯及其价值趋向 151.转化犯与结果加重犯——兼论刑讯逼供的立法完善 152.犯罪集团首要分子的刑事责任 153.原因自由行为理论的困境与诠释 154.期待可能性事由在刑法规范中的具体适用 155.认识可能性与期待可能性 156.特别自首若干问题思考 157.对“以自首论”的理解和适用 158.余罪自首成立要件解析 159.单位累犯、数罪累犯及未成年人累犯问题 160.论量刑中减轻处罚和免除处罚的适用 161. 论剥夺政治权利刑内容的改革 162. 附加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间重新犯罪如何处罚 163.减刑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64.我国假释制度的理论与实践 165. 论我国的缓刑制度及其立法完善 166. 论累犯制度的立法完善 167. 论我国短期自由刑的改进 168. 浅议我国刑法中的财产刑 169. 刑法中没收财物之分类研究 170.论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171.论死刑缓期执行变更为死刑立即执行若干问题探讨 172.论数罪并罚的根据:兼论我国数罪并罚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173.论酌定从轻情节 174.刑法中关于保护国有资产的立法不足与完善 175.惯犯问题研究 176. 初犯的刑法学界定 177.论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178. 紧急避险限度条件的追问—兼论为保全自己生命而牺牲他人生命的行为 179. 浅析避险过当中的几个问题 180.论对向犯 181. 《刑法修正案(五)》的立法缺陷及理解 182. 《刑法修正案(六)草案》评析 183. 刑罚与损害赔偿之关系新探 184.论事实错误案件的归责原则 185.重复评价禁止与想象竞合犯 186.论未遂犯与不能犯之区别 187.自救行为论 188.过失实行行为研究 189.试论诱惑侦查在我国的法律规制 190. 论刑法中的被胁迫行为 191. 论刑法中的威胁行为 192. 沉默权的立法思考 193. 醉酒人的刑事责任 194. 关于刑法第17条第2款的思考 195. 以“严打”为视角审视刑事政策的趋势 196. 有关安乐死的立法问题的几点思考 197.事实上的非犯罪化与期待可能性——对安乐死出罪处理的路径及其法理解读 198. 浅谈刑讯逼供产生的原因及现实对策 199. “严而不厉:为刑法修订设计政策思想 200. 女性犯罪原因及预防

【题目】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比较研究 【题目】减刑制度比较研究 【题目】侵占罪比较研究 【题目】数罪并罚原则研究 【题目】抢劫罪研究 【题目】累犯制度比较研究 【题目】绑架罪研究 【题目】论立功 【题目】强奸罪研究 【题目】中外刑法自首制度比较研究 【题目】故意杀人罪研究 【题目】论我国刑法中的自首制度 【题目】合同罪研究 【题目】刑罚载量情节研究 【题目】侵犯商业秘密犯罪研究 【题目】刑罚载量的原则研究 【题目】侵犯著作权犯罪研究 【题目】自由刑发展趋势研究 【题目】取出口退税罪研究 【题目】罚金刑制度研究 【题目】偷税罪研究 【题目】死刑威慑效果的实证研究 【题目】保险罪研究 【题目】刑罚威慑机制研究 【题目】信用卡罪研究 【题目】重刑主义与传统法律文化 【题目】贷款罪研究 【题目】刑罚机制研究 【题目】集资罪研究 【题目】刑罚功能研究

最贴近时代的就是——关于刑法修正案(八)的思考

关于金融犯罪的论文题目

刑法学以世界各国刑法为研究对象,是随着刑法的产生而出现的,是研究犯罪和刑罚、刑事责任及其罪刑关系的科学。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一) 1. 论信用卡罪 2. 集资罪研究 3. 论保险罪 4. 论合同罪 5. 取出口退税罪研究 6. 论偷税罪 7. 走私罪研究 8. 论虚假广告罪 9. 缓刑适用实证研究 10. 论网络虚拟财产的刑法保护 11. 监督过失责任论 12. 刑法学视域下的克隆人及其立法 13. 应设立“性贿赂罪” 14. 食品安全犯罪的行政刑法责任--以三鹿奶粉事件为例 15. 重刑化的弊端与我国刑罚模式的选择 16. 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期待可能性理论命运之反思 17. 网络流行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及其对策思考 18. 我国恐怖主义犯罪的成因与防治 19. 在押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心理救助 20. 社会化与社会控制视角下的青少年犯罪 21. 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原因探析 22. 虚假诉讼罪:概念界定与学理分析 23. 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二) 1. 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 论医疗事故罪 3. 论抢劫罪 4. 贷款罪研究 5. 《刑法修正案(九)》中“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 6. 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 7. 企业犯罪预防中国家规制向国家与企业共治转型之提倡 8. 从《刑法修正案(九)》看我国死刑制度的进步 9. 论危害药品安全犯罪的刑法解释 10. P2P网贷与金融刑法危机及其应对 11. 《刑(九)》有哪些变化 12. 大数据技术在预防官员贪腐犯罪中的应用 13. 民营企业民间融资法律风险探析--以“刑民界分”为切入点 14. 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以美国法为范例的借鉴 15.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查处工作的几点思考 16. 网络金融犯罪及有效的防控策略研究 刑法学毕业论文选题(三) 1. 缓刑制度研究 2. 论假释制度 3. 论数罪并罚制度 4. 论罚金刑 5. 死刑问题研究 6. 持有型犯罪研究 7. 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交通肇事罪的区别 8. 论洗钱罪 9. 论非法经营罪 10. 奸淫幼女类强奸案中主观“明知”的审查认定 11. 利用木马程序删改数据进而窃取钱款之定性 12. 签发空头支票支付债务的行为定性 13. 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14. 开封联合打击食品安全犯罪活动 15. 本溪开展打击食品等违法犯罪专项行动 16. 遏制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的司法保障 17. 烟纸店的法律故事 18. 困境与出路:罪刑法定司法化再解读 19. 工程建设领域贿赂犯罪研究 20. 浅议《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虐待罪的规定 猜你喜欢: 1. 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目录 2. 刑法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3. 刑法学相关毕业论文 4. 2017法学论文选题

建议你去看下(金融学)吧,看下别人的论题是怎么样的吧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经济金融类的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选择:1、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2、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3、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4、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5、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6、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9、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10、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

金融类毕业论文常用题目1. 金融不良资产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2. 我国农村经济增长中的农村金融抑制研究3. 发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与中国金融开放4.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5. 我国房地产金融风险及防范研究6. 房地产金融风险管理及对策研究7. 我国金融衍生市场创建若干法律问题初探8. 现代银行业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法律问题刍议9. 论我国进出口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立法完善10.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11.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12.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研究13. 金融危机后韩国银行业重组机制对中国的启示14. 金融自由化所必须的法律规则及其实施15. 我国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6. 制度、制度变迁与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研究17. 离岸金融法律监管问题研究18. 连接函数(Copula)理论及其在金融中的应用19. 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管理研究20. 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21. 中国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与分析22. 论国际金融衍生交易中的法律问题23. 金融投资风险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及应用24. 现代金融危机的理论与实践25. 欧元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26. 试论金融债权资产的定价理论与实务27. 中国宏观金融风险的统计度量与分析28. 无线金融交易模型(WFTM)技术研究 29. 中国渐进改革中以租金为基础的政府金融支持行为30. 对我国金融控股公司发展问题的探讨31. 我国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研究32. 论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33. 金融监管有效性研究34. 区域金融中心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35. 非正规金融在我国金融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分析36. 商业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及应用研究37. 西部地区县域金融发展问题38.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评价及防范对策研究39. 房地产市场泡沫及其金融风险研究40. 中国发展金融控股公司的研究与设想41. 金融开放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42. 金融创新的扩散机理研究43. 关于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的研究44.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45. 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外贸出口政策的协调性研究46. 我国农村金融生态问题研究47. 金融中介的发展与金融稳定问题研究48. 中外汽车金融比较研究49. 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解析及对江苏的实际考察50. 金融衍生工具在利率风险管理中的应用51. 沪港金融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52. 养老保险制度基础与金融工具创新53. 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54. 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与金融深化关系的实证分析55. 金融反腐败与金融安全56. 我国金融中介作用于经济增长的路径分析57. 中国金融领域反洗钱制度分析58. 金融服务业消费者的安全保障问题研究59. 基于资本市场的国防工业整合中的金融支撑研究60.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61. “新经济”后美国财政货币政策及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研究62. 和谐金融生态体系的构建及区域金融生态的改善63. 金融控股公司风险与监管研究64.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发展策略研究65. 我国农村信用社金融风险研究66. 论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构建67. 论我国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发展68. 我国中小企业的金融机构融资之路研究69. 中国汽车金融风险管理70. 金融危机与民主化71. 构建金融网格的若干技术研究72. 金融深化、资本深化与地方财政分权73. 金融创新环境中的银行审慎监管机制研究74. 重庆近代金融建筑研究75. 网络金融风险及其监管探析76. 金融中介理论和我国全能银行的发展77. 重构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研究78. 非洲货币联盟的发展79. 关于建立我国中小企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思考80. 金融衍生工具监管制度研究81. 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路径的不对称研究82. 我国的非正规金融83. 安徽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84. 银行国际化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85. 基于VaR技术的中国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及实证研究86. 世界金融监管模式的发展及我国之借鉴87.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品牌理论与实践探讨88. 山东省金融资源的配置和经济分析89. 我国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路径研究90. 农村金融资源的逆向配置与政策研究91. 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商业化转型问题研究92. 山东省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理论与实证研究93. 金融创新视角下的金融管制研究94. 中国金融业务综合经营收益和风险模拟分析95. 电子金融的风险发生机理与防范策略研究96. 金融集团监管的法律问题研究97.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研究98. 我国商业银行房地产金融风险及其防范99. FDI与经济发展:金融市场的作用100. 国内金融控股公司业务协同与创新研究101. 新光证券交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102. 论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实践与完善103. 资产证券化的定价探讨和实证分析104. 资产证券化理论及我国的应用探索105. 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透析我国证券市场的效率106. 证券翻译理论与实践10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运作模式及定价方法研究108.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的定价方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分析109. 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110. 股权分置改革的法律问题研究111. 证券服务机构虚假陈述民事责任问题研究112. 对我国资产证券化法制环境的分析和立法构想113. 我国证券投资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114. 互联网对我国证券经纪业的影响115.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投资风格的经验分析116. 中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的风险管理117. 中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8. 我国证券市场有效性研究119. 证券市场中的会计事务所变更研究120. 中国证券市场最小报价单位调整的效应分析121. 证券公司网络改造技术研究122. 数据挖掘技术在证券领域的应用123. 上市公司证券法监管研究124. 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125. 中美证券市场比较分析126. 资产证券化127.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模式研究128. 基于与证券投资基金比较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29. 我国证券公司竞争力研究130. 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价值投资行为研究131.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风险与收益研究132.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产品在我国的应用研究133.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与规模关系的实证研究134.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35. 基于行为金融理论下的市场有效性研究与证券价值分析136. 我国证券市场股权结构的制度安排与改革137. 我国证券经纪业务研究138. 我国证券经纪人发展问题研究139. 构建和提升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探析140. 资产证券化相关会计问题研究141.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过程的风险控制研究142. 汽车金融中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研究143. 佣金自由化下的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分析14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风险研究145. 我国证券市场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146.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研究与实证分析147.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和股票价格波动性的实证研究148. 证券投资中股票选择理论分析与案例研究149.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羊群行为及内部博弈研究150. 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管制的实证检验151. 我国证券信息内幕操纵与证券监管研究152.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实证研究153. 证券公司风险的法律监管154.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155.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与我国证券稽查执法模式比较156. 资产证券化—我国的立法模式选择157. 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法律规制研究158. 资产证券化中特殊目的载体法律问题研究159. 一类部分信息下证券投资最优化问题160. 我国工商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研究161. 信贷资产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62. 我国证券市场的风险研究163. 证券交易所上市费的经济分析164. 中国证券公司治理结构与发展环境分析165. 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信用风险分析166. 淄博市农村合作银行证券委托业务处理系统16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障碍及对策研究168. 证券业网上交易系统设计与实现169. TT证券经纪业务营销策略研究170. 证券公司数据采集与数据可视化171. 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管理研究172. 利率期限结构的混沌模型及其在利率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173. 资产证券化财务效应研究174. 证券市场政府监管的适度性分析175. 证券民事责任制度研究176. 证券管制的立法目标及其实现177. 中国证券市场审计失败问题研究178.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有限理性行为研究179.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证券化研究180. 我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风险问题研究181. 抵押权证券化法律问题研究182. 我国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市场营销分析183. 中国的A股上市公司是否成功地购买了审计意见184. 人寿保险证券化及其在化解我国寿险业利差损问题中的应用185. 证券市场委托理财合同纠纷案件处理的思考186. 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转变研究187. 人民币升值对中国银行业、证券业及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分析188. 中国证券市场信用问题研究189.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评价体系研究190. 保险风险证券化研究191. QDⅡ制度与我国证券市场的渐进开放192. 证券投资基金产品创新设计研究193. 我国证券监管法制现状及其完善194.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绩绩效评价体系的研究195. 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法律问题研究196. 资产证券化SPV法律问题研究197.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发展问题研究198.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治理结构研究199.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200. 我国证券公司融资模式研究

关于陆军建设发展的论文题目

大学军事理论论文,论文都有课题题目选择吧,如果没有课题,这方向就太大了,大水漫灌,1500字肯定写的不能细致。军事理论太大了,太深奥了。如果仅仅是课间作业,写个作文,那就好写了,网上一堆堆的,但是如果你是军事爱好者,就自己来一篇,激情荡漾的时候到了。来个实际的,写个当前中国军事战争准备的建议。前言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虽大,忘战必危。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的主流,但是作为一个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军队及军事工作者们不能高枕无忧,乐不思蜀。背景当代国际关系复杂局面 和平突然转向战争 例如乌克兰危机 IS在中东的崛起我国周边的复杂形势 东海,南海形势国内 东突等分裂势力 香港的独立分子 以及台湾问题 国内大量冷战时期的军事设施的废弃(一方面是国际形势的变化,另一方面是为经济建设让路),裁军等新的发展方向 一是 质量建军 可以举例,普通陆军的裁剪,技术兵种的加强 武器装备的提高,海陆空二泡的新装备 二是 部分战略方向的加强 例如减少北方 加强东海南海资源投入 三是 走出去的战略 护航,航母,维和,和外军军演 四是 加强军事教育 把一直忽视的青年军事教育捡起来,把大学军训做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五是 加强军队的法制建设,组织建设,预防腐败,提高士气,战斗力 国家的强大,不光是经济的繁荣,更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来维护自身的利益与主权

3000字你都敢要?厉害!!给你个提纲吧 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正在军事领域引发一场深刻的变革。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屡次局部战争,特别是20世纪末发生的科索沃战争中,人们可以看出: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军事高技术,谁就能够在战争中占据更大的主动权;现代战争已进入高技术时代。一、 军事高技术的内涵与特点 随便写几点二、 当代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军用微电子技术 (二) 军用航天技术 (三) 军用新材料技术 (四) 遥感技术 (五) 定向能技术三、 正确认识和对待高技术武器与高技术战争 (一) 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战争 (二) 以务实的态度研究战法 (三) 以全面的观点加强战备具体的自己写吧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导方针,必须切实找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用科学的发展思路、发展模式、发展方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快又好地发展。一、在发展基础上,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始终维护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集中力量把经济建设搞上去,是解决包括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在内的当代中国所有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了,国防建设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用这一科学观念看待国防建设就会发现,国家经济社会的充分发展是实现国防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而言,经济发展将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的全新的物质技术基础,将从总量基础、技术基础、体制基础三个方面对未来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强大支撑。因此,要保持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使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获得源源不断的资源保障,根本前提是确保国家综合实力提升过程的延续性。如果我国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受到一些本来可以避免因素的破坏和阻断,那么,这种损失对中华民族将是历史性的。二、在发展模式上,积极探索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发展路子,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融合式发展”必须依据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原则,全方位全过程地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体系之中,通过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共同建设,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高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路子,实现经济效益、国防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具体来说,就是重点做好“七个纳入”: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规划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军队信息化建设纳入国家信息化建设体系;将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纳入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将军事斗争准备需求和战场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将军事人才基础教育培养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将军队生活服务保障纳入社会服务保障体系;将国防动员纳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实行“融入”发展模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改革阻碍“融入”的体制,建立健全“融入”机制,制定有利于“融入”的政策法规,积极稳妥地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脱节的问题。三、在“三化”建设上,以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威慑和实战能力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实现国防军队建设的“全面发展”坚持把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全面建设作为各项工作的基本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整体性、系统性、互动性和持续性都很强的实践发展过程。在“三化”建设中,任何一项建设的质量和效果,都有着影响全局、牵动整体的作用。在处理这一重大问题上,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统筹好五个重大关系,即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与军事斗争准备的关系、机械化建设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诸军兵种作战力量建设的关系、当前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主要战略方向建设与其他战略方向建设的关系。处理这些重大关系的核心点、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在这方面必须具有强烈的紧迫意识。走在世界军事变革前列的美军提出:“像作战一样训练,像训练一样作战”,作战和训练是一体的。仅美军太平洋舰队所属部队一年在亚太地区就要训练和演习1500多次。为此,我们应当形成一套真正把作战训练作为中心工作的有效的激励和监督制度。四、在战斗力生成上,依靠科技进步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重点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国防军队建设的“科技发展”科学发展的巨大动力在于科技创新。要着力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军事技术创新、军事组织体制创新和军事管理创新。这是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武器装备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国防核心技术,靠花钱是买不到的。长期依赖于人必然会受制于人。事实说明,坚持自主创新,是实现我国科技事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的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应当以能力建设为基础,完善体制机制,努力建成“小核心、大协作”、高水平、可持续的新型产业。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实施转型升级战略,提高国防科技产业的综合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能力。着眼长远,必须使多数军工单位逐步、稳妥地融入社会,逐步实行依托整个社会的“大协作”,即完成从独立、封闭的“橄榄型”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向寓军于民、高度开放的“哑铃型”结构的转变。五、在建设主体上,坚持把以人为本作为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人本发展”现代战争是体系与体系之间的对抗。而这个体系对抗的背后,是军事人才质量和知识含量的对抗和较量,更进一步说,是人才制度政策的竞争和较量。在这方面,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市场经济、军事变革、法制社会等重大时代背景出发,对国防和军队建设领域中“以人为本”进行准确定位和系统筹划。否则,要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是不可能的。为此,应当根据部队建设环境的变化,准确把握军队贯彻“以人为本”的含义。必须看到,在现阶段,和平环境使官兵的价值作用问题凸显出来,信息化环境使官兵的能力素质问题凸显出来,市场经济环境使官兵的切身利益问题凸显出来。这在客观上要求部队建设更加关注人的因素,切实把“以人为本”上升到重要的建军治军理念来认识。这就需要我们对“以人为本”有新的、全面的认识。其一,人是社会的人。我们党强调社会发展文明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其中也包括军人。尤其应当从收入上把军人看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人。其二,人是军队的人。在军队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必须体现军队的特殊要求。要防止这样的倾向:一讲关心,就放松管理;一讲严格要求,就忽视官兵需求。应当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养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其三,人是发展的人。现在官兵的岗位在变、需求在变、素质在变、思想在变,因而贯彻以人为本的目标、内容、方法也要跟上官兵发展的变化。六、在解决深层次矛盾上,注重制度创新,依靠体制机制解决问题,实现国防军队建设的“稳定和有效发展”国防预算制度的创新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创新任务。其核心涉及国防投入的两大问题:“规模适度”与“结构合理”。“规模适度”,就是根据社会经济的承受力和国家安全需求确定国防建设投入的规模。首先,应以世界国防费的平均水平和多数国家的投入水平确定投入基准;其次,应以大国开支水平对基准投入水平进行适度矫正;最后,再以国家特殊安全需求对投入比重进行微调。这样确定的国防开支水平,既不影响国家经济建设,又可为加速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据此,我国国防费占GDP的比重应当保持在—之间比较合适,最高也不应超过3%。“结构合理”,主要是指现有的经费投入能够形成最具有战斗力的费用结构。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提高国防建设投入效益最本质的含义就是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最能体现信息化国防建设的重点方向上去。这涉及一系列根本性的转变和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陆战型”、“近战型”、“本土纵深防御型”的力量结构及其相应的费用结构,按照立体攻防、远中近能力合理搭配和非线式、非接触、非对称作战要求,调整资源配置方向,逐步形成反映信息化战争需要的军兵种费用结构,实现军队建设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的转变。实现“适度发展”和“有效发展”关键靠现代国防预算制度,这是解决制约军费效益的结构性问题和深层次矛盾的根本举措。国防预算制度是国家在资源配置及其管理上实现其国防政策和军事战略的基本手段。我国国防预算制度的目标模式应当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军情,体现军委战略方针,适应新军事革命趋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需要,以法制建设为基础,以需求牵引、程序决策、体系统一、规范运作、管理严格为基本特征的规划—计划—预算—执行制度。

写作思路:

以中国武装力量为主题,结合国防现实意义,贴近人民生活,树立爱国情怀。

正文:

国防现代化是国防建设达到现代先进水平的目标。中国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是国家四个现代化的内容之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保障。它对保卫国家安全、巩固和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国防现代化”是一个与世界各国相联系、相比较的相对概念。它与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相联系而存在,是对于特定的时间而言的历史发展过程,因而它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由于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战略思想、经济水平、科技发展、工业基础以及地理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实现国防现代化的方针、原则、途径和目标、规模与重点也各不相同。

同一个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际环境下,国防现代化的具体涵义也都有所不同。但提出实现国防现代化的国家,在总体上都是以当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作为自己发展的参照系,结合本国国情使国家的国防建设在总体上达到当代世界的先进水平,以适应在现代及未来战争条件下保卫国家安全、巩固与发展国防的需要。

国防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国防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制约因素有机联系的整体,表现为物质的和精神的各个方面,它涉及国家的军事、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外交等各个领域。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军事思想的现代化。先进的军事思想、反映现代战争规律的战略战术,是国防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防现代化建设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②军队的现代化。军队是国防的主体,是保卫国家安全的柱石。军队的现代化是国防现代化的核心。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人才的现代化以及体制编制的现代化。

武器装备技术的现代化是军队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和重点,是衡量国防现代化的重要标准。要及时吸取和运用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改进、创新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装备,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人才的现代化是实现军队现代化的关键。

要培养适应现代战争要求的人才,造就具有现代军事理论、科学文化和科学管理知识,能掌握和驾驭现代武器技术装备和作战方法的指挥人员与技术人员。体制编制的现代化是使现代化的武器技术装备和高素质的人才紧密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能的重要环节。要建立能适应不同作战任务要求的机构精干、指挥灵便、反应迅速、效率高、战斗力强的诸军种、兵种合成的军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