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研究生看论文怎么做笔记

发布时间:

研究生看论文做笔记怎么做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 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 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 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看一篇文献做笔记的方法整理如下1 确认哪种类型的概念是笔记重点首先,检视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了解其思维范畴及论述。可以参考课堂笔记、教科书、百科全书或其他资料来源。其次,试着简单列出预计阅读资料应解答的细项。这些子标题能帮助读者不失焦,也是相当实用的笔记标签。再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切入点,建议由已知有争议空间的角度下手。接着,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包含归纳、演绎和资料搜集两部分。此时,甚至可以先拟好一个初步解答,做为暂定的实验假设。接下来,便能开始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哪些已知事实及理论能帮助自己回答研究问题、哪些他人的意见与论述能协助判定研究结果是否适切。2 避免抄写过多内容笔记上只应出现和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总结(而非抄写)相关叙述,改写他人论述只是浪费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划线等重点标记。选择最重要的概念做为标签或子标题,其余则用自己的话说明,也可以在页缘(或使用自黏贴)用自己的话写下说明笔记。只有以下情形应完整记下精确文字:该概念已设计成好记、清楚的名词;若为此情形,论文中亦应正式引用。3 有效的为笔记做分类标签养成以编排书目的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节省日后综合各种资料时重新整理条目的时间。以作者姓名与页数编排笔记的另一好处,是撰写论文时,若须标出参考资料,只需再补上出版资讯。尽量试着将笔记本上的各条目维持分离与独立。这么做能让笔记不失焦,往后重新组合亦较方便。将笔记条目完全打散,利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重新连结,是极具成就感的经验。笔记各条目间留下空白,以便日后加注。重新阅读笔记时,补上自己对内容的相关疑问、回应、及交叉参照等。这些评论内容能形成论文初稿的原型。4 阅读时,避免想着记笔记记笔记很容易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习惯,抄写文字,却对加强记忆内容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试着将阅读的文章内容分成片段,每看完一段就阖上书、试着回忆内容,并写一段总结。如此一来,阅读吸收的内容得以藉由回想这个动作强化。这么做也有另一好处:在准备要写总结的心境之下,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好,分析力变得更强,对所谓「重点」的敏锐度也更高。试试看,你就知道了。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考研专业课的复习,有的人说不用开始的太早,给专业课留几个月的复习时间就够用了,其实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想法,专业课的复习我们要循序渐进的开始复习,绝不能仅靠后面几个月的突击,那样是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一:根据题型制定方法我们在市面上找不到像政治、英语、数学这样的大批量参考资料,也很难找到这样的课程、视频。一切复习工作都得靠自己。这样,我们搜集资料很麻烦。但是买齐参考书目、找到尽可能多的年份的真题是必须做到的。看着手上的这些真题,我们能了解到该学校通常会考到哪些题型、分值布局、题量大小等。以文学类考试为例,有的学校考察的简答题比较多,简答题的分值较大;而有的学校考察的论述题比较多,很多分值都在论述题上。那么,在复习备考中,简答题分值比重大的卷子,我们需要以课本为主,不能遗漏答案要点。对于论述题分值比较的卷子,是需要我们去读一些相关的论文,搜集一些资料,去作为论述题展开的论据。考试卷子的分值布局,决定了你复习准备的侧重点。二:看书和做笔记相结合专业课参考书往往比较多,包含的复习内容也非常广,但考试不可能把所有知识点都考到,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工作。在不了解重点难点的情况下,采用走马观花式的快速浏览尤为必要。对于大部分书,只需要看一下目录,浏览一下各章的小标题,大致翻一翻,就可以知道在说什么了。快速浏览之后的第二步,应该是明确知识结构、梳理知识脉络,最好的方法就是结合笔记来进行。这一步看书仍无须看得太深入,但需要全面地扫一遍,尽量不要遗漏一些小细节,目的是照顾到全部知识点,把内在的结构脉络理出来,这对于把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加深宏观整体的理解尤为必要。三:真题巧利用真题的价值不仅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表面,它还包含很多“潜台词”。比如,通过纵向比较同一科目的历年真题,可以感知到真题的出题思路和教材中的重点出题区域,这就类似于“划重点”。再比如,考生还可以研究历年真题的试卷结构、题型设置、题量大小、分值分布、难易程度、考查的侧重点(是注重基础知识、应用能力还是深度发挥),是否存在偏、难、怪现象等。解读这些“潜台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出题规律,找准2018考研的“命脉”所在。才思考研祝您考研顺利!

研究生看论文怎么做笔记

如下:

1、把那些需要精读的文献打印出来,看完文献后要复习,把专业术语、词汇、句子和文献核心观点不断复习,这样后续再遇到这些专业术语时基本就能知道意思了。

2、看纸质文献要多动笔,把那些重点或者没有理解透的知识做好标记,另外把整篇文章的四个重点标记出来。

介绍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 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 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 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一、记笔记1、中心思想、经典句子、精巧的实验方案中心思想。尽可能用50个字左右,归纳文章(目的、表征手段、主要结论) 在总结概括,abstract,conclusion,discuss里面,可寻。提炼出中心思想后,文献要记忆的东西并不多。2、discussion中好的英文句型,要记一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3、任何文献都要记录清楚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这些是引用时必不可少的。4、极重要的文献,读几遍都不行,要十分熟悉。5、10-20篇相近的重要文献,可以理出最新的一个或几个专题的进展。二、四类重要的英文文献1、本领域核心期刊2、本领域牛人或主要课题组的文献3、高引用次数文章4、写论文时要看的文献。(与自己方向相近,它的引用及引用它的)三、有效检索文献检索关键词和主题词、检索学者、通过综述来检索、注意文章的参考价值(刊物影响因子、文章被引用次数)四、从综述开始综述有助于认识课题,扩充视野,知道该领域已经做出什么、自己要做什么、还有什么待解决的问题。顺序:中文综述,到中文博士论文,到英文综述,到英文期刊。国内文献综述,是快速了解一个领域的入口。然后读外文文献,事半功倍。五、阅读文献1、注重摘要,摘要是全文的窗口和关键信息所在。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看全文。2、通读全文,争取理解每一句,以句子为单位,第一遍不要查生词(可最后查)。3、归纳总结,长的文章,每一段用一个词组标一个标题。4、确立句子架构,抓住主题。外文文献重视逻辑、推理,抓住主题利于跳过无用信息,节约时间。5、增加阅读量,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六、提高阅读效率1、集中时间看文献。可以节约时间,形成整体印象。2、做好记录和标记。避免重复,浪费时间。3、阅读顺序。根据目的,调整顺序。通常为abstract,introduction,discussion,result,method。七、文献整理1、不同主题,建立不同的文件夹,文件夹名字要简短。几个大写字母为妙。2、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并区分有用的和没用的。3、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前面加001,002,003,并追踪重要文献,可以得到线索,尽量不被别人抢先。八、英文文章写作(读文献的副产品)1、积累句型,尤其是英文为母语的作者。2、找3-5篇,技术路线、统计方法与自己课题接近的文章,精读。九、写综述的方法和技巧,期刊文章也可参考1、构思文章框架。可在纸上记录,开头,第一节,第二节分别写什么以及每部分要引用的文章。以及一些重要事项,例如图片加标注并获得书面许可,是否对比A\B方法等。2、开始动笔写初稿。直接动笔写,不要在意细节,先将意思表达清楚,直接用最简单的表达方式、句型。不确定的地方先用批注标注在一侧,不要打断思路。3、查看细节、修改语句、插入图片。修改语言表达,让前后通畅。对于引用的文章,要一篇篇地写进自己的论文,不要多篇都看完了统一写。图片可以是粗略的,后期修改。4、整理图片、参考文献,通读全文并修改。图片布局、大小、字体字号,单位统一,专业名词缩写一致。整理参考文献,可直接用谷歌学术中的引用。通读全文,修改细节,语病、段落连贯性、前后文的专业名词及缩写是否一致等等。

看一篇文献做笔记的方法整理如下1 确认哪种类型的概念是笔记重点首先,检视欲研究主题的已知事实,了解其思维范畴及论述。可以参考课堂笔记、教科书、百科全书或其他资料来源。其次,试着简单列出预计阅读资料应解答的细项。这些子标题能帮助读者不失焦,也是相当实用的笔记标签。再次,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切入点,建议由已知有争议空间的角度下手。接着,开始撰写自己的研究问题。这个问题应包含归纳、演绎和资料搜集两部分。此时,甚至可以先拟好一个初步解答,做为暂定的实验假设。接下来,便能开始寻找合适的阅读材料,例如:哪些已知事实及理论能帮助自己回答研究问题、哪些他人的意见与论述能协助判定研究结果是否适切。2 避免抄写过多内容笔记上只应出现和研究主题有关的概念,总结(而非抄写)相关叙述,改写他人论述只是浪费时间。避免过度依赖划线等重点标记。选择最重要的概念做为标签或子标题,其余则用自己的话说明,也可以在页缘(或使用自黏贴)用自己的话写下说明笔记。只有以下情形应完整记下精确文字:该概念已设计成好记、清楚的名词;若为此情形,论文中亦应正式引用。3 有效的为笔记做分类标签养成以编排书目的顺序编排资料的习惯,节省日后综合各种资料时重新整理条目的时间。以作者姓名与页数编排笔记的另一好处,是撰写论文时,若须标出参考资料,只需再补上出版资讯。尽量试着将笔记本上的各条目维持分离与独立。这么做能让笔记不失焦,往后重新组合亦较方便。将笔记条目完全打散,利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其重新连结,是极具成就感的经验。笔记各条目间留下空白,以便日后加注。重新阅读笔记时,补上自己对内容的相关疑问、回应、及交叉参照等。这些评论内容能形成论文初稿的原型。4 阅读时,避免想着记笔记记笔记很容易成为一种机械式的习惯,抄写文字,却对加强记忆内容没有什么帮助。因此,试着将阅读的文章内容分成片段,每看完一段就阖上书、试着回忆内容,并写一段总结。如此一来,阅读吸收的内容得以藉由回想这个动作强化。这么做也有另一好处:在准备要写总结的心境之下,会发现自己的阅读效率变好,分析力变得更强,对所谓「重点」的敏锐度也更高。试试看,你就知道了。

怎么写研究生论文读书笔记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3.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4. 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5. 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6. 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 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 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 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 JPCM,其中 JPCM 被评为06年100 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7. 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 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 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学位论文研究之读书笔记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开题报告这个关,如果开题报告不被通过,那么就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开题报告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带来的是学位论文研究之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 读书笔记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本文扩展了“读、书、笔、记”四字的内涵,给出了将“所‘读’之‘书’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读书笔记的广义定义。分析了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读、记、思、果(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摘记式、评注式和心得式三种主要的读书笔记形式。总结出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有:资料来源地点、文献标注项目、文献内容摘记、兴趣问题评注、相关问题讨论和关联笔记线索六个部分。本文对于刚刚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论文 读书笔记 摘记式笔记 评注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

一些研究生,在上学之前就是所在单位的干将,上学时已经是硕果累累了,那么你是非常幸运的,你有很多可以成为学位论文论题的选择;另一些研究生跟着导师干课题,恭喜你,你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课题,其目标和时限都很明确,你就可以聚焦于某个论题了。

如果你还没有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论题,而导师只给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范围,看来你只有依靠自己了。一些学生费尽心思,也找不到一个下手的地方。这些学生们苦恼地、年复一年地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写呢?”而我只能不厌其烦地、年复一年地回答着相同的答案:从读书笔记开始!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从头开始,大量地读书,是找出学位论文论题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量”一般是指:(1)其量远远超过人的大脑的自然记忆能力;(2)读“万卷”书需要的时间,也是难以支持的,因此,为了高效地记忆和掌握所“读”之“书”需要讲究方法。

读书的方法很多,但最常见、最基本、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记“读书笔记”。它是采用“选题作文”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生,发现学术问题的基础,再经过专题研究日志的分析与配合,通常你就可能发现你需要的学位论文的论题了。

尽管这些学生感觉到了不幸,但上天是公平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努力不会白费。因为,在发现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方面,你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这是前两类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未得到的。

1 读书笔记的概念

读书笔记的定义

读书笔记,顾名思义,是对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读书心得、研讨疑问等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

这里的“读”是广义的读,是指一切可以感受和体会的行动过程,是一种信息获取的过程。

这里的“书”是广义的书,应当是一切信息载体,既包括传统的信息载体,也包括现代的信息载体,还可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即,一切可以“读”的东西。对于以撰写学位论文为主要目的的读书笔记而言,主要载体有:专著、教材、书籍或其章节,杂志上的论文(集)、检索系统,工具书,机关公文、个人日记、互联网,视频、音频资料,甚至现实世界中的实物、事物等等。

这里的“笔”是广义的笔,是指一切可以采用的记录手段。

这里的“记”是广义的记,是指一切记录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实物或事件的观察也是一种“读”,这种“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原创的源泉之一。对于做学位论文而言,是一种更重要的“读”。

斯蒂克利在《艾萨克牛顿爵士生平回忆录》中记载到,“午餐后,天气很暖和,我们走进花园,在苹果树的阴凉下品茶聊天。当时只有牛顿和我两个人。他告诉我,他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那时候他也是坐在苹果树下,陷入了沉沉的思绪中。此前,他就对重力问题有了模糊的认识,这时候,一个苹果掉在地上,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个苹果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斯蒂克利接着写道:“牛顿开始探究,为何苹果总是垂直地落向地面?为什么苹果不会斜着落下或飞向天空,……很显然,这是因为地球引力在牵引苹果。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读书笔记的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荀子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类的进步是从知识的积累开始的。同样,一个人的进步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篇学位论文,不是一篇短小的文章,通常做不到“一气呵成”,只能靠一点点地积累而成。

人们把做不能产生积累效应的系列事情,称为“狗熊掰棒子”,这对于那些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然而就是“上不了层次”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积累。做学位论文的人,怎样才能完成高效的积累呢?告诉你:读书笔记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最有效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即便“读书破万卷”,下笔也找不到“神”。必须记住,读书笔记是帮助记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2]。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撰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3]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最后,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目标

读书笔记直接目的是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果”,即最终的学位论文。“读”是基础,“记”是手段,“思”是关键,“果”是目标,参见图1。“读”和“记”是一个学习过程,“思”是研究过程,其载体是专题研究日志,“思”与“果”是一个思考过程,对于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工作而言,“果”就是最终的学位论文。   读书笔记的总体目标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其具体目标主要有:记录信息载体的线索,以方便随时可以找到,查阅全文;记录感兴趣的内容,以方便查阅、重读与欣赏;记录心得,以便记录研读心得、问题、联想等,为研究累积资料。

2 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

按照撰写读书笔记的主要目的,可将其分为:以记忆内容为主的摘记式、以获得经验与教训为主的评注式、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心得式三种类型。

摘记式笔记

摘记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相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1)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也称名录式笔记;(2)原文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在某些场合所称的提纲式、简缩式、剪贴式也归为此类;(3)摘要笔记,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把书中的观点、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记录下来,也称(内容)提要式,这种方式一般需要对原文进行初步的归纳[4]。

评注式笔记

评注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看法的读书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1)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2)补缺式,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3)建议式,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4)译注式,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5)总结式,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

心得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1)直记式,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笔记,由于这种方式简单实用,在实践中用得最多;(2)模仿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研究问题的一种笔记,这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经历积累,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实际或学术问题;(3)综述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这种方式需要“读”的大量积累;(4)创新式,读书后,把所“读”之“书”中那些对自己启发和教育最深的内容、与自己研究实际内容的感受、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也叫随感、读后感,这是读书笔记的最高阶段,是学术创新的起始点。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的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评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3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由于读书笔记主要是给自己看的,故不需要什么固定格式和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就可以了。记录内容的多少也凭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根据多年撰写和使用的经验与教训,推荐记录以下内容。

资料来源地点。由于读书笔记毕竟不是全文,而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往复过程,经常在有新的资料出现后,而原有的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不完整,需要回查的情况。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有太多的教训,有非常好的资料最终因为只记得看过但再也找不到了的痛苦经历。如,作者在参与《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撰写工作中,找到一段资料,开始没有太注意,可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其成为一个条目的关键性论据,而百科全书的规矩是写公允的观点,非自己的观点,没有引用几乎就不能成为条目内容,因此,不得不改变条目的逻辑结构,花费了很多功夫,而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大部分资料的来源地点应当是图书馆、资料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密级的机关文件,也有一些资料在个人手中,因此,需要记住这些资料的索书号、公文号和个人姓名。如果条件具备,可以拷贝全文。

文献标注项目。成果发表时参考文献标注的项目,具体内容随将要发表的媒体的相关规定而定。例如:可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确定要记录的内容,或按拟发表的媒体特定要求确定要记录的内容。由于不同媒体对于文献标注要求可能存在差异,故在成果发表媒体不确定时,尽量采用冗余策略,以消除后续无奈和痛苦的重复工作。

文献内容摘记。内容选择:(1)面上内容,可以是摘要、目录等,以便后续查阅;(2)兴趣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内容,以便以后精读;(3)特定内容,与研究项目相关的内容,以便以后对比分析之用。方式选择:(1)原文摘记;(2)含义摘记。

兴趣问题评注。对于所读到的兴趣内容,通常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一般都会有自己特有的体会,这些体会的记录对于自身的修炼、这些体会的表达对于写作技巧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讨论。(1)对于特定研究内容的启示和帮助;(2)文章中存在的问题;(3)修改意见和建议;(4)由此文产生的联想等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是研究工作创新基石。

关联笔记线索。(1)与该篇笔记相关内容的索引;(2)相关内容的述评等等。

4 结论

读书笔记是对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读书心得、研讨疑问等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读书笔记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可促进记忆、累积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按撰写目的分,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有:摘记式、评注式和心得式三种。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有:资料来源地点、文献标注项目、文献内容摘记、兴趣问题评注、相关问题讨论和关联笔记线索六个部分。

参考文献

[1] 黄金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给秘书人员介绍一种读书方法[J].秘书之友,2008,10:15-17.

[2] 刘之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J].教育艺术,2002,4:10-11.

[3]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M].赵德荣,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4] 何善锋,艾圣才.读书笔记的三种方式[J].文学教育,2010,10:121.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心得笔记中的读后感有点麻烦,但只要懂得论点、论据和论证这三要素的关系,就会轻松拿下,因为读后感不过就是一种议论文而矣.我觉得以失败告终,是因为你学而不用.很多应用文种只有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具体应用,而读书笔记属日用文类,应即学即用.你猜:一定要说到头悬梁锥刺骨和萤囊映雪了吧?再不就要说书山有路学海无涯的话?总不至于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吧?你很聪明,并且对书敬畏而疏远.电视、卡通书和流行歌已经瓜分了你的心田,可我还想为书开垦出一亩三分地儿.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1、摘要式读书笔记 摘要式读书笔记,是在读书时把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目、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日期,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录要有选择,以是否有用作为摘录的标准.摘录式笔记可分为:(1)索引读书笔记 索引读书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如书刊篇目名、编著者、出版年月日、藏书处.如果是书,要记册、章、节,如果是期刊,要记期号,报纸要记年月日和版面,以备日后查找方便.例如:庄照:《也谈为谁立传》,《光明日报·〈史学〉》 (2)抄录原文读书笔记 抄录原文读书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摘抄原文要写上分类题目,在引文后面注明出处.2、评注式读书笔记 评注式读书笔记不单是摘录,而且要把自己对读物内容的主要观点、材料的看法写出来,其中自然也包括表达出笔记作者的感情.评注式笔记有时对摘录的要点做概括的说明.评注式笔记有下列几种:(1)书头批注 书头批注,是一种最简易的读书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处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等.这种笔记方法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可以加深理解,也为日后查找提供了方便.(2)提纲 提纲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挚领地叙述出来.提纲可按原文的章节、段落层次,把主要的内容扼要地写出来.提纲读书笔记可以采用原文的语句和自己的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来写.(3)提要 提要和提纲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提要除客观叙述读物内容外,带有一些评述的性质.另一种提要,是对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内容梗概作简要的说明.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研究生怎么写论文读书笔记

最近,各个学校研究生录取工作都已经落幕了,可能有不少研究生的小伙伴们已经收到来自导师的贴心任务了┗( ▔, ▔ )┛,其中最重要的应该就是加深专业理解这一项。下面我就给各位小伙伴讲一讲叭!有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ω✪)。正文开始先明确一点,研究生的学习与本科大有不同,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自学为中心,两个基本点就是文献和实验(尤其对工科而言)。文献又分为两部分,一个是专著(尤其对文科专业而言),一个是论文。下面分开来讲。1、专著专著是指某研究方向的专家所撰写的学术著作。从内容来说是对某一知识领域所做的探索,是新的叙述研究成果。它是属于一(学)派、家之言,并以本专业的研究人员及专家学者为主要读者对象的。专著不一定是书。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一般超过4—5万字的,可以称为学术专著。专著的篇幅一般比较长,能围绕较大的复杂性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和全面论述,具有内容广博、论述系统、观点成熟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学术参考价值。专著一般都有参考文献和引文注释,因此包含丰富的信息。那么,专著应该怎么看呢?黄宗智:如何阅读学术著作和做读书笔记(转载黄宗智一篇文章,侵删。原文链接:)1)、阅读方法首先要养成连接概念与经验的阅读习惯。读书 必定要首先掌握作者的中心论点(当然有许多没有形成中心概念的著作,甚或主要是经验信息堆积类的著作,有的价值不大,但有的是十分珍贵的参考书。我这里关 心的不是参考书的编撰,而是学术专著的写作),而为了精确地掌握一本书,也是为了锻炼自己概括能力与养成连接经验与概念的思维习惯,我特别强调读书笔记要总结作者 对自己中心论点的主要经验支撑证据,并同时照顾到中心论点次一级的阐发性概念及其经验根据。最后要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作者把你说服了没有?为什么?(更有进者

这问题问的,不同类别的书籍当然要求不一样啊!基本技巧网上可以查到,其它看你的文字表现力。

研究生如何写读书报告

随着个人的素质不断提高,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研究生如何写读书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前言

读书报告是读完书后的心得报告。并不是东抄一句,西抄一句,而是必须把握书中要点,再以自己的话句重加组织所整理出来的文章。

它必须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1、要读书

没读书,信口开河,言之无物,不能称为读书报告。

2、要有心得

心得,批评,意见整理,创见。

因此,读书心得报告就是读完一本或相关的几本书后,经过整理思考而写下的感想。撰写的过程分成下列各步骤:

→选定项目

→研拟初步大纲

→收集资料

→整理资料→拟定详细大纲

→撰写报告

二、读书报告的类型

1、感发型:个人的直觉,以表明对该书的印象与感受。

2、论述型:析论该书之内容旨趣、结构、技巧、并评鉴其价值、地位影响。

3、撷摘型:摘引书中若干具有代表性之片段,夹叙夹议,籍以表彰该书之精神特质。

4、比较型:将该书与同类著作作一比较,衡量其得失优劣。

5、源流型:评价该书所涉及学科之渊源流变,然后具体剖析该书在学术范围之创获贡献。

以上类型可随需要交互使用,不必拘泥。

三、写作前的准备

(一)培养适当的读书方法与技术

1、先做纲要笔记。

2、将原书的序言、导论、目次先看一遍,然后分章节将要点记下。

3、如有批评或心得应随时记下。

4、重新综览笔记,然后将全书的内容大意,扼要而有系统的介绍并加以评论。

(可参见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二)选择阅读的书籍

1、老师指定;

2、学生自订;

3、老师指定范围,学生自订。

(三)确立写作的内容与范围

1、基本认知

读书心得的内容,一般可分为客观描述与主观批评。

客观描述的重点在於所描述的书及其作者,如该书的主题、大纲、范围以及依据该书对作者写作技巧所下的评语。

主观批评的'重点则在於写读书心得者本身,即你对该书的反应与评价;对其主题的看法与认识。

务必: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2、写作的重点内容

(1)引言:关於书籍本书、作者、或书中议题加以概述。

(2)纵向之历史性回顾:对此问题的前人研究的回顾与其存在的优劣点。

(3)横向之生活经验:可以与书籍内容相启发的。

(4)个人感思:谈你的个人心得,阐述你的主题,对前人的褒贬等。

(5)结论:分析前人与你的研究后,提出几个问题,以及未来值得研究的方向。

3、写作的范围

(1)相关书讯:关於所阅读书籍的一些相关讯息,至少二百字。

(2)内容摘录:摘录书中有意义之文字,一百字以上,三百字以内,务需注明摘录文字出处之页码。

(3)个人观点:此部份即为分享文章的主要内容,需至少一千字。

(4)讨论议题:针对书籍内容至少提出一个相关的讨论议题。

4、注意事项

(1)读书心得报告的写法与传统作文的写法,在笔调上的不同,笔锋不一定要带感情。

(2)重要内容要在文章中显示撰写者的知识、逻辑与分析,个人感思需能使读者信服。

(3)以平实的方式叙述,少用“!”与“?”。

(4)写读书心得不一定是要写“书评”式的读书心得。

(四)收集、参阅有关该书的任何其它资料

四、读书报告的写作规格

1、书目

将选读之书名、作者、出版处所、年月、版次,分项填写於题目左方(参见自校规定)。

2、全书提要

可经由书前序文、绪言或书后跋、后记等,写作该书之缘由、时代背景,书之结构重点,逐一介绍。(勿超过全文三分之一)

(1)重点介绍作者及著书之时代背景。

(2)全书之题旨大意。

3、心得评论

(1)感发:说明该书之精神与特色

(2)论述

(3)批判

4、结语

(1)提出问题

(2)表达期许

(3)归纳主要意见

5、附注

引用资料,应注明出处,不可掠人之美。

6、参考书目

写作报告中,曾参阅哪些书籍、杂志、或其他资料,均应于报告后列出书名、作者。

五、力争做到

架构井然有序,层次条理清晰。

行文简洁明了,造句畅达易读。

批评态度客观,立论要讲证据。

恳切发掘疑问,培养洞视创见。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不管写怎样的笔记,首先要读懂文章,这是基础。写读后感一般要先把文章主要内容做一个概括,然后根据自己选择的角度进行评论,或者评语言,或者评人物,只要是自己的看法即可。 读书笔记: 1、书名 2、作者 3、内容梗概 4、摘抄 5、感想 如果有兴趣你还可以添一些内容,比如说改写、提问等。切记:感想一定要比前四项写的都多,要不老师会K掉你的!

研究生论文笔记

如下:

1、把那些需要精读的文献打印出来,看完文献后要复习,把专业术语、词汇、句子和文献核心观点不断复习,这样后续再遇到这些专业术语时基本就能知道意思了。

2、看纸质文献要多动笔,把那些重点或者没有理解透的知识做好标记,另外把整篇文章的四个重点标记出来。

介绍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

要善于分析自己研究领域中一些国内外代表性实验室的论文,通过分析一个实验室的论文目录,可以了解这个实验室的发展过程和研究兴趣的发展、拓展。

学位论文研究之读书笔记

学位论文是学生获得不同等级学位的一个必要条件,但学位论文的撰写一定要通过开题报告这个关,如果开题报告不被通过,那么就不允许撰写学位论文,显然开题报告对于学位论文而言至关重要。下面我带来的是学位论文研究之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 要: 读书笔记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本文扩展了“读、书、笔、记”四字的内涵,给出了将“所‘读’之‘书’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读书笔记的广义定义。分析了学位论文研究过程中“读、记、思、果(论文)”之间的相互关系。归纳出摘记式、评注式和心得式三种主要的读书笔记形式。总结出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有:资料来源地点、文献标注项目、文献内容摘记、兴趣问题评注、相关问题讨论和关联笔记线索六个部分。本文对于刚刚进入论文研究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学位论文 读书笔记 摘记式笔记 评注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

一些研究生,在上学之前就是所在单位的干将,上学时已经是硕果累累了,那么你是非常幸运的,你有很多可以成为学位论文论题的选择;另一些研究生跟着导师干课题,恭喜你,你也是幸福的。因为,有了课题,其目标和时限都很明确,你就可以聚焦于某个论题了。

如果你还没有可以作为学位论文的论题,而导师只给出了一个非常大的范围,看来你只有依靠自己了。一些学生费尽心思,也找不到一个下手的地方。这些学生们苦恼地、年复一年地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写呢?”而我只能不厌其烦地、年复一年地回答着相同的答案:从读书笔记开始!

唐代大诗人杜甫有一句名诗:“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从头开始,大量地读书,是找出学位论文论题的基本方法之一。而“大量”一般是指:(1)其量远远超过人的大脑的自然记忆能力;(2)读“万卷”书需要的时间,也是难以支持的,因此,为了高效地记忆和掌握所“读”之“书”需要讲究方法。

读书的方法很多,但最常见、最基本、最高效的方法就是记“读书笔记”。它是采用“选题作文”方式进行学位论文研究的学生,发现学术问题的基础,再经过专题研究日志的分析与配合,通常你就可能发现你需要的学位论文的论题了。

尽管这些学生感觉到了不幸,但上天是公平的,功夫不负有心人,你的努力不会白费。因为,在发现问题和抽象问题的能力方面,你得到了充分的锻炼,而这是前两类学生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所未得到的。

1 读书笔记的概念

读书笔记的定义

读书笔记,顾名思义,是对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读书心得、研讨疑问等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

这里的“读”是广义的读,是指一切可以感受和体会的行动过程,是一种信息获取的过程。

这里的“书”是广义的书,应当是一切信息载体,既包括传统的信息载体,也包括现代的信息载体,还可包括现实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即,一切可以“读”的东西。对于以撰写学位论文为主要目的的读书笔记而言,主要载体有:专著、教材、书籍或其章节,杂志上的论文(集)、检索系统,工具书,机关公文、个人日记、互联网,视频、音频资料,甚至现实世界中的实物、事物等等。

这里的“笔”是广义的笔,是指一切可以采用的记录手段。

这里的“记”是广义的记,是指一切记录的过程。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现实世界的实物或事件的观察也是一种“读”,这种“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原创的源泉之一。对于做学位论文而言,是一种更重要的“读”。

斯蒂克利在《艾萨克牛顿爵士生平回忆录》中记载到,“午餐后,天气很暖和,我们走进花园,在苹果树的阴凉下品茶聊天。当时只有牛顿和我两个人。他告诉我,他以前也经历过这样的场景。那时候他也是坐在苹果树下,陷入了沉沉的思绪中。此前,他就对重力问题有了模糊的认识,这时候,一个苹果掉在地上,打断了他的思绪。”这个苹果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斯蒂克利接着写道:“牛顿开始探究,为何苹果总是垂直地落向地面?为什么苹果不会斜着落下或飞向天空,……很显然,这是因为地球引力在牵引苹果。牛顿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读书笔记的意义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的过程。《荀子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人类的进步是从知识的积累开始的。同样,一个人的进步也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篇学位论文,不是一篇短小的文章,通常做不到“一气呵成”,只能靠一点点地积累而成。

人们把做不能产生积累效应的系列事情,称为“狗熊掰棒子”,这对于那些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事,然而就是“上不了层次”的人来说,是一个最好的比喻,其根本原因在于不能积累。做学位论文的人,怎样才能完成高效的积累呢?告诉你:读书笔记是一个知识积累的最有效方法。

首先,它可以帮助记忆。知识越丰富越好,知识的丰富是由积累而形成的,读了就忘,知识是丰富不起来的,即便“读书破万卷”,下笔也找不到“神”。必须记住,读书笔记是帮助记忆的最好途径之一。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1~2]。就说明记笔记能帮助记忆。

其次,撰写读书笔记也是积累知识的一种好方式。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说,阅读时必须记笔记,才能积累知识。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3]就是一部读书笔记式的作品。

最后,记读书笔记还能帮助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种手脑并用、阅读和写作结合的综合训练。

从以上三点看,都应重视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目标

读书笔记直接目的是积累,而积累的最终目标是产生“果”,即最终的学位论文。“读”是基础,“记”是手段,“思”是关键,“果”是目标,参见图1。“读”和“记”是一个学习过程,“思”是研究过程,其载体是专题研究日志,“思”与“果”是一个思考过程,对于学位论文研究与撰写工作而言,“果”就是最终的学位论文。   读书笔记的总体目标是为后续的研究工作奠定基础,其具体目标主要有:记录信息载体的线索,以方便随时可以找到,查阅全文;记录感兴趣的内容,以方便查阅、重读与欣赏;记录心得,以便记录研读心得、问题、联想等,为研究累积资料。

2 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

按照撰写读书笔记的主要目的,可将其分为:以记忆内容为主的摘记式、以获得经验与教训为主的评注式、以解决问题为主的心得式三种类型。

摘记式笔记

摘记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相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1)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也称名录式笔记;(2)原文笔记,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在某些场合所称的提纲式、简缩式、剪贴式也归为此类;(3)摘要笔记,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把书中的观点、结论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记录下来,也称(内容)提要式,这种方式一般需要对原文进行初步的归纳[4]。

评注式笔记

评注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释,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看法的读书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1)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2)补缺式,补充原文的读书笔记,是在读完原书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需要注意的是补充原文不是随意地加以补充,而是要围绕中心思想加以引申或发挥;(3)建议式,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4)译注式,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5)总结式,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

心得式笔记

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1)直记式,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笔记,由于这种方式简单实用,在实践中用得最多;(2)模仿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别人处理问题的方法,解决自己面临的研究问题的一种笔记,这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经历积累,有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实际或学术问题;(3)综述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看法的笔记,这种方式需要“读”的大量积累;(4)创新式,读书后,把所“读”之“书”中那些对自己启发和教育最深的内容、与自己研究实际内容的感受、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也叫随感、读后感,这是读书笔记的最高阶段,是学术创新的起始点。

上述三种类型的读书笔记,不论采用哪一种类型,目的都是为学习、工作、科学研究和写作服务。作笔记时开始可采用摘要式,以后“读”多了,有了比较,产生了看法,就可以写评注式,至于心得式是更进一步了,它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畴。

3 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

由于读书笔记主要是给自己看的,故不需要什么固定格式和内容,只要自己能看懂、能看到自己想要的内容就可以了。记录内容的多少也凭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决定。根据多年撰写和使用的经验与教训,推荐记录以下内容。

资料来源地点。由于读书笔记毕竟不是全文,而研究工作本身就是一个往复过程,经常在有新的资料出现后,而原有的读书笔记记录的内容不完整,需要回查的情况。这一点很重要,我们有太多的教训,有非常好的资料最终因为只记得看过但再也找不到了的痛苦经历。如,作者在参与《中国军事后勤百科全书》撰写工作中,找到一段资料,开始没有太注意,可是在后来的研究中发现其成为一个条目的关键性论据,而百科全书的规矩是写公允的观点,非自己的观点,没有引用几乎就不能成为条目内容,因此,不得不改变条目的逻辑结构,花费了很多功夫,而得不到满意的结果。大部分资料的来源地点应当是图书馆、资料室,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密级的机关文件,也有一些资料在个人手中,因此,需要记住这些资料的索书号、公文号和个人姓名。如果条件具备,可以拷贝全文。

文献标注项目。成果发表时参考文献标注的项目,具体内容随将要发表的媒体的相关规定而定。例如:可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确定要记录的内容,或按拟发表的媒体特定要求确定要记录的内容。由于不同媒体对于文献标注要求可能存在差异,故在成果发表媒体不确定时,尽量采用冗余策略,以消除后续无奈和痛苦的重复工作。

文献内容摘记。内容选择:(1)面上内容,可以是摘要、目录等,以便后续查阅;(2)兴趣内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内容,以便以后精读;(3)特定内容,与研究项目相关的内容,以便以后对比分析之用。方式选择:(1)原文摘记;(2)含义摘记。

兴趣问题评注。对于所读到的兴趣内容,通常是文章的精华所在,一般都会有自己特有的体会,这些体会的记录对于自身的修炼、这些体会的表达对于写作技巧的形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问题讨论。(1)对于特定研究内容的启示和帮助;(2)文章中存在的问题;(3)修改意见和建议;(4)由此文产生的联想等等。相关问题的讨论是研究工作创新基石。

关联笔记线索。(1)与该篇笔记相关内容的索引;(2)相关内容的述评等等。

4 结论

读书笔记是对所“读”之“书”的主要内容、读书心得、研讨疑问等用“笔”“记”录下来的结果。读书笔记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的起点,可促进记忆、累积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分析能力、综合归纳能力。按撰写目的分,读书笔记的主要形式有:摘记式、评注式和心得式三种。读书笔记的主要内容有:资料来源地点、文献标注项目、文献内容摘记、兴趣问题评注、相关问题讨论和关联笔记线索六个部分。

参考文献

[1] 黄金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给秘书人员介绍一种读书方法[J].秘书之友,2008,10:15-17.

[2] 刘之华.好记性不如烂笔头[J].教育艺术,2002,4:10-11.

[3] (宋)沈括,著.梦溪笔谈[M].赵德荣,译.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

[4] 何善锋,艾圣才.读书笔记的三种方式[J].文学教育,2010,10:121.

1. 阅读文献,要力求对一个方面或一个主题,或者一个概念的历史发展都要搞清楚,清楚来龙去脉。文献有新有旧,有些学科或专题文献的半衰期很长,经典文献的阅读是很重要的,只下载几篇新文献是很难理解全貌的。2. 要有意识阅读大家的文献,阅读某个领域或专题中程碑式的文献或文献综述。这些文献对于初学者了解一个学科或领域的发展很有帮助,对于某个阶段的重要文献提供了一个查找的捷径。从中可以很快了解一些相关理论和学说、重要结果的进展。3. 要善于分析本领域一些代表性学者的论文,通过分析这些引领学科或领域发展的科学家的论文目录,同样可以看到他(她)个人研究兴趣和研究生涯的发展,以及他(她)所领导的研究团队的发展过程。4. 最好不要看中文的文献。我从来没有看过中文的文献,可能有一个原因是我这个方向国内作的很少。我个人觉得中文的文献有很多漏洞甚至错误的地方,作为科普读物可能还算合格。但是作为一种参考好像是不太合适。5. 看英文的文献不要怕难,要坚持下去。两三天才能看完一篇文献。我刚开始的时候坚信的“书读百遍,其意自现”,但是我后来发现是我一直在原地踏步。后来我发现我思考的结果是没有结果。于是我就再看另外的文献,就这样慢慢走来,速度越来越快。后来我发现我以前不会的东西差不多都明白了。我觉得《劝学》里面的一句话“吾尝终日而思矣,不若须臾之所学也”是多么的正确了。6. 看文献要多多益善。我以前看到有的同学问看文献要看多少?我的回答是多多益善。试想一篇文献至少要有三两可取之处,看得多了你的水平自然就上来了。我自己从研一就开发新方向,没有什么人能帮助我,我靠的只有文献。我还记得我那半年每天至少 3-5篇文献,后来略有小成。我师兄更牛--每天三篇文献。现在他才博士二年级(硕士读了两年),很多方面超过了我们老板,要知道我们老板也是 973首席!他现在体系是自己找的,这半年发了两篇 PRB(做物理的同学知道这个不是很容易的)、一篇 JPCM,其中 JPCM 被评为06年100 篇最佳文章之一,供全世界免费下载一年。他告诉我这些成果很多都是看文献得来的,其中包括做东西的思路和写文章的英文表述等等。7. 要批判的看文献。随着时间的增长,文献看得越来越多,我们会发现很多文献彼此是矛盾的。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办?这个就要要求我们要批判的看文献--用审稿人的眼光看他。他有那些可取之处,哪些不好。我们也不能极其推崇一个观点,要思考一下为什么有人支持另外的观点。忘记谁说的,比较牛的科研人员是能够同时容纳两种相左观点的人。这样我们才能学到更多的东西。6. 阅读任何文献或专著,一定要记录清楚文献题目、出处、作者、发表年代、期卷、页码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是以后引文时必须的,不要嫌麻烦,如作者栏目是需要将所有作者都要记录全的。7. 有些重要文献需要精读,读几遍是不行的,要很熟悉。这类文献在不同时期读有不同时期的理解,如开题阶段,可能比较注重某个方向或领域的理论和观点、实验方法和技术手段;在实验阶段,可能比较注意进行结果之间的比较,根据文献结果和变化规律,对自己的结果进行一些趋势预测;在论文写作阶段,可能会比较关注结果分析、理论学说的验证等等。与之相应,多数文献是需要泛读的,可能只需要读读题目,可能只看看摘要,也可能只浏览一下图表等等。8. 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这是很重要和简洁、精炼的信息。一篇论文的精华部分都在这里了。9. 阅读文献和专著是需要积累的,要坚持不懈,多研究和教学工作恐怕一生都要坚持阅读新文献和著作。读文献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阅读量大了,积累多了,需要总结的方面就多了。这样日久天长,通过知识的整合,知识框架会逐渐完善,自己肚子里的“货”就会感觉逐渐充实起来了,用和取的时候就会很自如。10. 从初学者到专家的转变,只要有心,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信息就是资源,知识就是信息的积累和过滤、整合。无论参加学术会议,还是讨论会,有些人说了很多,占用很多时间,但你会感觉没有多少新的信息或知识,但有些人一开口,话不多,你马上就会感觉到人家肚子里知识的储存量,激烈争论的氛围,会立即安静下来,听众会被吸引,这就是所谓的专家了。专家不是万金油。博士毕业后,都应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再磨练积累几年,就一定 会是名副其实的专家了。1. 下载电子版文献时(caj,pdf,html),把文章题目粘贴为文件名。注意,文件名不能有特殊符号,要把 \ / : * ? <| 以及 换行符删掉。 每次按照同样的习惯设置文件名,可以防止重复下载。2. 不同主题存入不同文件夹。 文件夹的题目要简短,如:PD,LTP,PKC,NO。3. 看过的文献归入子文件夹,最起码要把有用的和没用的分开。4. 重要文献根据重要程度在文件名前加 001,002,003 编号,然后按名称排列图标,最重要的文献就排在最前了。5. 复印或打印的文献,用打孔器(¥10-15)打孔,装入硬质文件夹(¥10-20/个)。1. 摘要 引文 引用的主要信息,研究背景。2. 图表 了解主要数据和解释。3. 讨论和结论 将图表和结论联系起来,根据图表判断结论是否恰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