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传统纸媒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传统纸媒论文参考文献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的几个特点 一、新技术的出现,是推动媒体业发展的重大变革与新发明和新科技的应用而开始的工业革命一样,媒体业的革命同样是伴随着新的科技、新的技术的出现和应用,才发生重大的变革。简单回顾一下,就会发现,造纸术、彩色印刷技术、商业轮转机、广播、电视、计算机、互联网等等的发明和出现,每次都推动了媒体向前发展,加快了媒体革命的步伐。媒体由平面的黑白媒体向彩色立体厚重的媒体发展,向声音媒体、声频视频相结合媒体,向多媒体,向互动的网络多媒体发展。每一类型新媒体出现,它应用到读者或者说是受众并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所需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从广播、到电视、到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就可以看出这样的趋势,而且这种趋势还包含了一点,影响越来越广。由于新技术的采用,网络可影响的范围是全世界、电视主要是一个国家的、广播是一个局部范围的,而书报刊要依赖于自身印刷数量的多少。这是媒体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根本性的因素:新科技和新技术的应用,并且全面应用的时间更短,影响的范围更广。但是与工业革命有个很大的不同,那是什么呢?二、媒体的变革,总是朝多样化和丰富的方向发展我们知道,两次工业革命时期,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总是颠覆了以前的生产,改变了很多的生产方式,很多的落后的产品也被淘汰掉。举一个近点的例子吧,呼机,也叫bb机,现在就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为何物了,而在九十年代,它是多么地流行啊。但媒体业的变革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每一次新媒体的出现,总是丰富了媒体业的内容,使媒体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和为人们所接受,是扩大了媒体产业的产业链,扩大了媒体产业的产业规模,而不是直接取代以往的媒体形式。我们可以看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新兴的流媒体等等,都各自在自己的领域内发展,而且基本上还是呈现向上发展的趋势。尽管可能由于新媒体的出现,使传统媒体占有的广告份额在减少,但是随着整个媒体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传统媒体所占有的绝对广告总量还是每年在递增,只是增速放缓。同时,我们还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要谈到的第三点。三、新旧媒体总是呈现竞合的态势在媒体发展的历程中,每当有新媒体出现,各种各样的议论总会出现一致的话题:新的媒体会取代旧的媒体,旧媒体将退出历史舞台。可是这么多年来,随着技术的越来越进步,新媒体的越来越多,我们不仅没看到传统的媒体的消失,反而看到新的媒体更多地与传统媒体的合作。他们是一种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举个例子,电视的出现,曾经使平面媒体的从业人员感到人人自危,以为文字和影像结合的手段会使纯粹文图的平面媒体的末日出现,而事实证明,电视、包括卫星电视的发展只是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培养了更多的关心媒体的读者,从而在另一方面促进了平面媒体的增长,并且促使新的纸媒如当时的各地的广播电视报、声屏报的出现和高速的发展,如《南方声屏报》曾高达1000万的发行量。网络的出现再一次使传统媒体出现了狼来了的呼声,但是事实再一次证明,互联网媒体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倚靠平面媒体提供内容。互联网媒体有的时候也成为平面媒体扩大影响和传播效果的一种手段。如美国的在线杂志《Nerve》在发展到了280万订户后,许多在线读者纷纷要求要看到一本下线的《Nerve》杂志,于是纸版的《Nerve》杂志在2005年4月出现,创刊号一下子就卖掉了5万册。而各种各样的网络小说变着法的出版图书,才会觉得被社会真正认可和获得真正的收益,更是体现了这一点。因此,各类媒体的竞合态势,而不是互相取代至少在不短的一段时间内还会维持下去。还有一个使得这种竞合态势存在的原因是下面要谈到的第四方面问题。四、新媒体的出现呈现出更加垄断和集中的特点为什么这么说呢?大家可以开动脑筋搜索一下记忆,你们能够在脑海里出现的各种媒体的名称。大家可能就会发现,平面媒体的数量比电视台多,电视台的数量比网站多,网站的数量比液晶电视广告媒体多,媒体越新,数量越少越集中,尤其是涉及到高科技的应用的。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越新的媒体进入的门槛越高,大众对新媒体的关注和信任度更集中,新媒体自身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不是跟旧媒体的竞争。网站刚开始兴起的时候,有多少的网站出现,而现在剩下的耳熟能详的也就这么几家。液晶电视广告的也就是分众,估计今后也很难再有新的竞争对手了。因此,在进入门槛相对比较低的旧的媒体呢,进入的各方力量会比较多,竞争也会更加充分,整体的生命力会更强。以上仅仅是从很皮毛的东西谈一下对媒体业发展的一些看法,实际上,推动媒体发展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受众的需求,是随着新科技的应用而不断壮大的受众的需求,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任何媒体都没有发展的可能。这是另外的一个问题,在这里也就不多说了

随着电子媒体的发展,纸质媒体应对方法:首先,纸质媒体要增强自身的时效性,缩短发行周期。传统的报刊一般是周刊或者是日刊,而网络一般几分钟就能更新一次,2008年5月12号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等地发生级特大地震,在震后几分钟内网络就率先做出了报道,而如果想在报纸上看到相关的报道至少应该等到第二天,这样在时效性方面纸质媒体的劣势就非常明显了。我们无可否认报刊具有深度报道和详实分析等优势,但时效性因素对受众的去留的影响有时是致命的,因此我们建议纸质媒体特别是报刊缩短发行周期,日报可以发行晨刊、午刊、晚刊三刊以保证其时效性,同时缩短发行周期,使发行渠道更加通畅,读者能够在第一时间读到重大新闻,不能让新闻“失鲜”太多,否者纸质媒体就会遭到读者的遗弃。增强时效性是一连串的整个工作程序的体现,记者采稿、编辑编稿、审稿、印刷、发行整套都要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要保证质量。其次,纸质媒体要增强与读者的交流与互动。纸质媒体要经常展开调查,了解读者的思想动态,根据他们的要求做出相应的调整。纸质媒体要克服固有的闭塞通病,要展开互动,在数字化语境下新媒体呈现出强烈的互动性,新媒体的发展甚至模糊了传播者和受众的界限,丹·吉尔默提出:“我们即媒体”的概念,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可以称为信息的发布者,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传播的过程中来,以调动其积极性。以网络为例,其互动性远远超过了纸质媒体,如果纸质媒体不能做出相应的变革,只能让更多的受众流失。在2007“全球传播论坛”上,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约翰·帕夫利克(JohnPavlik)教授认为,传统媒体应该打破传统,通过互动的方式将受众抓回来。在增强互动性的具体措施方面,纸质媒体可以集思广益,以一种受众更加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同时可以借鉴网络的经验,比如,为了争取更多群体和领域的读者,可以发展不同群体和阶层的通讯员或者是特约记者,以通过纸质媒体表达他们的观点与心声的方式争取注意力,这样报刊就可以打破传统意义上一味充当主流喉舌的角色,能够呈现出更多副可爱的面孔,报道角度的多元化理应会导致读者群体的多元。再次,纸质媒体应该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自身科技含量的同时要展开和电子媒介、新媒体的合作。纸质媒体要全面完成电子版的前提下,利用电子版的注意力和特定优势不断推销母报,不断对受众进行文化和品牌意识的渗透。同时,要不断和新媒体进行各种形式的合作,新媒体崛起后夺走了纸质媒体相当一部分的受众,这些受众之中当时的“目光转移”要么是源于新媒体的巨大魅力,要么是对于纸质媒体不思进取的反感,那么要想夺回这些受众就要采取“解铃还须系铃人”的策略,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展示自己的进步和现状,以及表达出纸质媒体本身的改革决心。2006年3月,中国百度公司就推出“泛媒体联盟”决议,旨在和包括纸质媒体在内的各种媒体进行广泛的合作,对于此决议,不少大的报业集团采取了积极的合作态度,这种合作态度让我们看到可纸质媒体本身寻去发展的进取心,但是,在当代传媒快速发展的今天,纸质媒体改革以及更新的步伐还是慢了。在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里,做一个主动出击的强者才是是唯一的出路。2006年12月,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决定与新浪公司开展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双方将探索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合作共赢的全新模式,建立联合传播平台,在新闻内容、市场经营和资本运作等领域开展全方位的合作。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不失为一种先见之明的做法,这种模式乃至更加具有创新的方式值得其他报业集团效仿。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与营销模式,探索更加具有创意的营销与推广通道。传统的报刊管理模式呈现了分散、弱小等弊端,自1996年报业集团在中国出现后,报团成为报刊发展的大趋势,母报和子报之间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同时报团和报团之间也可以尝试合作,以实现强强联合。在营销策略上,报刊还需要探索一条更加适合现代生活快节奏的渠道,同时注意创意的重要作用,在大力倡导文化产业的今天,创意能够创造无限的财富,把无限的创意运用到报刊的管理与营销之中去,不仅能够产生注意力效应,而且能够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打出创意这张牌,是年迈力衰的纸质媒体的战略选择。纸质媒体还要注意巩固固有的优势,不能因为模仿最后导致变形乃至扭曲。报纸与广播、电视相比,具有深度报道、选择性强等优势;报纸与网络相比,具有新闻发布的权威性等特征,报刊应该在努力扩大自己优势的基础上去弥补自身的不足。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衰退、灭亡的过程,报刊等纸质媒体也不例外,但是发现衰退的趋势后,力所能及地采取挽救措施还是能够延长其生命周期的。

1、在家查阅并下载文献的方法

有点论文常识的同学都知道国内几大知名文献网站,如知网、万方等,那我们如何通过这些网站查阅并下载自己需要的文献资料呢?

(1)首先,你需要拥有知网、万方的使用权限。

对于国内较高水平的大学,都是购买了这类数据库的,如果是在学校,大家仅需将设备连上校园网,登录学校的电子图书馆平台,进入中文数据库界面就可以免费使用。当然,具体操作以各高校官网设计为准。

(2)其次,如何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

知网、万方的搜索界面大同小异,对于大学生来说上手较为简单,输入与自己向相关的关键词、期刊名称、作者名称搜索即可。相比较而言知网的数据更为全面,高级检索设置也更为合理,除了搜索主体、作者,还可以设置期刊类型、文献年限等要求,因此受众也更加广泛。

2. 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

(1)文献管理

因此,对于本科毕业生而言,文献总量不大的情况下建议将文献打印出来,用传统的彩色记号笔对需要重点关注的语句进行勾画,注释。之后再用档案袋和便签,对纸质文献进行分类管理,研究方向更为相近的放入一个案夹,并用便签予以标注。

但是对于文献需求量过大的同学来说,或者对于电子阅读十分习惯的同学来说,纸媒阅读弊端就较大。这类同学建议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硬件设备:平板。对于研究生来说,平板基本是每位和文献打交道的必备产品。除了大小合适,翻阅方便,还可以做简单勾画并予以保存。

(2)文献综述

如此多的文献,对于赶进度的同学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阅读,且能高效的撰写综述呢?

技巧一:看摘要。摘要高度概括了一篇文章的研究背景,方法,结论,往往只看摘要就可了解这按文章对你是否有阅读价值,如果与自身研究方向较为一致在进行深度阅读。

技巧二:文献之中找文献。除了摘要,参考文献中的综述部分也是需要紧密关注的部分,由于参考文献与自身选题紧密联系,因此该文章自身的参考文献大概率也适用于自身文章,将已读文章的文献目录作为线索进一步搜寻可用素材,将会大幅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关于文献综述写作技巧青藤小编就说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都能有所收获。想要了解更多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关于传统媒体参考文献的文章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篇二 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发展的再思考 摘 要:文章通过对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发现传统媒体虽然在信息形式及信息传播方面面临着新兴媒体的冲击,但在信息内容的质量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仍有着自身的优势。为此,传统媒体可通过媒体的构成形态、经营方式以及运作模式的重新调整,来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策略。最后,文章还指出,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的服务内容整合,以及资本运作手段的介入是传统媒体发展所面临的新课题。 关键词:数字技术 传统媒体 新兴媒体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4-010-03 一、引言 从媒体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来看,以互联网、多媒体制作以及光纤电缆通讯为基础的数字技术已经全面介入新闻传播领域,吸引社会大众利用新技术去共享信息和娱乐休闲;同时,网络远程通信技术的全面升级,也促使数字电视、车载移动电视、互联网媒体以及手机媒体等多种新媒体的出现,这为信息传播以及文化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变化与趋势。而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兴媒体无疑具有其无法比拟的优势;传播信息的快速化、内容的综合化以及主体的多元化都使得传统媒体的消费者在逐年减少,并使得新兴媒体成为大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更为严峻地是,随着新兴媒体的全面扩张,传统媒体正面临着以下的连锁窘境: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缩减,导致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传统媒体收益的减少,进而导致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传统媒体行业人才的流失,又导致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传统媒体传播内容质量的下降,最后再导致传统媒体消费者规模的进一步缩减。与新兴媒体相比,传统媒体虽然有不足之处;但就传播信息的内容质量而言,在文字编排的严谨性与易读性方面,传统媒体也有着自身的优势。因此,传统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面对新兴媒体的挑战,力争做到与新兴媒体有限竞争与共存发展。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对比研究 为了更好地把握传统媒体面临的现状,以提出可行的发展策略,本文特选取了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于2010年4月所开展的上海都市居民文化消费调研的部分数据,以对比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消费现状,从而发现居民在不同媒体选择上的消费分布,并为数字技术环境下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决策的依据与支持。 本次调研以分布全市徐汇、静安等10个区的上海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通过随机访问的形式完成。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000份,回收1713份,得到有效问卷1601份。在调研的样本分布上,男女的性别比例、年龄层次、教育程度、职业等级及收入水平等都进行了认真的甄别,并按照各年龄阶层的真实人口分布,以中青年作为调研的主要对象,从而保证了调研的数据结果能够真实地反映当前新兴媒体消费的现状。 (一)调研样本的描述性统计 1.调研群体的性别比例。从此次调研的性别比例来看,男性人数为766,占调研总体的;女性的比例为835,占调研总体的。这表明,女性的人数略占优势,但是从整体来看,男女双方比例接近,可保证本调研结论因性别差异而造成的内在误差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具体的男女比例分布结果可见表1-1: 2.调研群体的年龄层次。从此次调研的年龄层次来看,25岁-2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为人数最多的群体;45岁-49岁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为人数较多的群体。这表明,在调研的总体年龄分布上,中青年群体成为本调研的主体;一方面,青年人代表着社会消费的主流趋势,另一方面,中年人因社会地位及购买力使得自身群体成为最有可能的实际消费者,这也从侧面保证本调研的对象在年龄层次的分布比较符合社会消费的现状,从而极具参考的价值。具体的年龄层次分布结果见图1-1: 3.调研群体的教育程度。从此次调研的教育程度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将近调研总体的一半比例;具有大专学历的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与高中及以下学历水平的群体比例基本持平。这表明,本调研对象的整体教育素质较高,可以保证调研对象对本调研目的及意图的认知水平。具体的教育程度分布结果见图1-2: 4.调研群体的职业等级。从此次调研的职业等级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职员、公司或企业普通职员及一般专业技术人员等初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53%左右;机关或事业单位干部、企业或公司部门经理及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等中级职位群体占据样本总体的30%左右。这表明,本调研群体在职业等级的分布上比较全面,各等级层次上的群体都有所涵盖,并比较符合社会现状中的职位等级分布情况。具体的职位等级分布结果见图1-3: 5.调研群体的收入水平。从此次调研的收入水平来看,4000元以下的较低收入群体占据总体样本的40%左右,基本与4000-7999元中等收入群体在总体样本中的比例持平。这表明,在居民收入分配上,上海保持着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合理消费结构,其在较高层次的媒体文化消费上的现状将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意义。具体的收入水平分布结果见图1-4: (二)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阅读现状对比分析 在关于阅读“纸质报纸”与“数字报纸”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报纸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数字报纸,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数字报纸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数字报纸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数字报纸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即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是由于文字编排及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比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阅读优势;同时,在需要对信息进行深入解读时,较多的调研者都会选择传统的报纸作为信息了解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1: 在关于阅读“纸质杂志”与“电子杂志”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纸质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纸质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纸质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纸质杂志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阅读电子杂志,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泛读电子杂志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略读电子杂志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精读电子杂志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延时性信息的传播方面,可能由于阅读易读性的原因,传统媒体仍是社会大众主要获取信息的渠道。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2: 在关于收看“有线电视”与“网络电视”时间的对比研究中,可发现有16%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有线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10分钟,有19%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有线电视30分钟以上;同时还可发现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不会收看网络电视,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10分钟,有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10-30分钟,其余的调研者表示每天会收看网络电视30分钟以上。这表明,在社会大众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方式上,传统的收看电视节目消遣仍是其主要的娱乐休闲方式。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图2-3: (三)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消费内因对比分析 在关于不购买“传统图书”和“电子图书”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没有时间阅读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20%,因网络可以下载的原因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图书内容质量问题而不愿意买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问题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电子屏幕小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不了解电子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拥有传统图书而不愿意购买电子图书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传统图书在内容质量与易读性方面比电子图书更具优势,而电子图书在价格因素上更为占优。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1: 在关于不收看“有线电视”和“手机电视”的原因调查上,可发现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62%,因生活忙绿而没有时间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个人兴趣而不愿意收看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同时还可发现因屏幕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价格因素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节目质量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因信号问题而不愿意收看手机电视节目的人数占样本总体的。这表明,对于传统的有线电视,社会大众更多的关注于节目的质量因素,而对于新型的手机电视,画面的可视效果是阻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另外,对于新兴媒体的收费模式,因网络等新技术环境下资源免费的影响,消费者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付费收看习惯。具体的对比结果可见表2-2: 三、传统媒体的发展策略研究 通过以上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随着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消费习惯开始发生转变,传统媒体在与新兴媒体比较中,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的内容质量、可信度以及易读性方面,明显占据着优势。另外,由于纸质媒体存在的稀缺性,通常情况下,越是稀缺的版面资源,其广告收入越高。因此,在传统媒体发展策略的制定上,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融合新兴媒体互动的多元化、即时性,并结合消费者消费习惯的迁移等特征,寻求在内容和渠道上的创新,以提升传统媒体的竞争力。具体的策略建议如下: 1.媒体的形态应该将传统平媒与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结合起来。传统平媒是由信息的发布方决定信息的内容及形式,其核心价值在于其背后拥有强大的新闻报道团队,能挖掘新闻背后的信息,这不仅是信息,是知识和智慧。因此,传统媒体应在确保传统阵地不失的同时,利用数字技术力求内容及渠道的创新。 以IPAD这个数字出版平台为例,一线平媒纷纷出版IPAD版。如《时代》周刊的IPAD版,《国家地理》杂志的IPAD版。他们充分利用了IPAD的极具视觉优势的功能,对平媒内容组合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冲击。同时,平媒内容商和掌握数字技术的渠道商的结合也给内容提供商带去了丰厚的利益。 2.媒体的经营应该将付费化与免费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的业务模式主要是依靠营运收入及版面收费,与网络环境下免费享受的信息咨询相比,消费者无疑更愿意选择后者;因此,在媒体业务的调整上,传统媒体应大力发展版面收费的模式,并采用DM直投来进行发行,以应对新兴媒体免费模式的冲击。在版面收费模式的制定上,传统媒体应根据自身的定位,来选取是以广告版面的收费为主,还是以内容版面的收费为主;DM直投的发行商,也应根据自身消费者阶层,来选择是在公共场所免费发放,还是选择通过定点直邮或在目的地定点投放的方式去发放。 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业务的部分免费化也不是意味着信息质量的下降,相反应根据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针对自身媒体的受众,传播易于该受众群体接受并认可的“共同生活文化形态理念”。所谓的“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不仅涉及到目标受众的性别、年龄及收入等浅层次的社会阶层信息,也应包括其相关的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等信息综合形成的地理和信息轮廓;并通过此种“共同文化生活形态理念”的形成,来保持自身受众对媒体的兴趣及忠诚度。 3.媒体的运作应该将职业化与业余化结合起来。传统媒体在信息的采集上主要是依靠职业记者通过专业的设备来完成,而在数字技术环境下,业余人员可以简单地通过数码相机或手机等工具来完成对新闻信息第一手的收集。在信息来源的广度及参与度上,新兴媒体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在媒体具体的运作上,传统媒体应更多地吸引业余人士作为编外记者,以为其提供第一手的新闻线索,并推动自身向专业的纵深向发展。如传统媒体可设立新闻热线,或者在其网络版中设置上传区域,以为社会大众提供信息传播的平台,同时还将对质量高的信息提供者提供奖励,以激发其参与的兴趣与动机,并最终形成所谓的“肖像部落”。 在此“肖像部落”中,参与信息传播的成员,不限年龄与职业等外在的条件,仅以“有社会正义感与偏爱信息传播”作为肖像特征的最好表征;同时,也通过此种媒体信息来源方式的创新,以引导传统媒体从报道角度到新闻素材、从表达方式到话语形态、从外在形式到内在特征的深刻变革,并最终形成媒体文化的再次整合,以新形成的互动性“平民文化意识”去弥补传统单向性“精英文化意识”的局限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媒体的变革及新媒体的冲击带给社会的影响和改变是巨大的;而传统媒体也正在面临着新一轮的产业重组与整合。所谓的重组是指传媒的信息内容生产,读者定位以及运营模式都要更为准确与合理,并在广告投放上也要采取创新的理念,以保证媒体自身内容的独特性,从而保持差异化竞争优势;所谓的整合是指,传媒的发布方在信息的采集、编辑、传播及接受方式上进行重新的组合与再造,从而引发信息采编内容及方式的全新变化,并保证信息互动中主体的多元化,以最大程度地聚集消费者的参与。 尤其值得注意地是,传统媒体的变革,将会让许多既定的社会传统与管理控制体系需要再次的重新建构,而不能简单地采用传统的管理思想和体制去强制和保护传统媒体的发展,因为这很可能会抑制因新媒体的冲击而带给传统媒体的开放性和创造性,并让传统媒体丧失了一次通过产业的重组整合而完成自我调整过程的市场机会。另外,如何利用资本运营的手段将电子商务、物流信息链以及网络信息平台等新兴的服务内容整合进传统媒体的发展中,也是传统媒体产业面临的新课题,这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索。 (作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女子学院 上海 200042) 看了“数字媒体技术论文文献”的人还看: 1.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论文 2. 数字媒体技术论文(2) 3. 浅谈数字媒体技术与数字媒体艺术的融合论文 4. 电子商务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5. 数字电视技术论文3000字

〔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人类传播史,指出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当今因特网及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的新特征使得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本文探讨了网络传播学的任务、研究对象、学科属性和相关学科,概述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并进行了前瞻。 〔关键词〕因特网/网络传播/网络媒体 Abstract: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 of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traditional communication theory can't properly explain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phenomenon and therefore a new network communication must be founded. The research object, research actuality and future of the network communication theory have been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Network communication, Internet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播 回顾人类传播史,我们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起着历史性杠杆作用。信息技术的每次创新,都带来了信息传播的大革命,每一次革命都给人类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推动着人类的文明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信息技术强而有力地改变着人类生产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集中反映的标志就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人类的信息传播迄今可分为5个阶段(口头传播阶段、文字传播阶段、印刷传播阶段、电子传播阶段、网络传播阶段),前一个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跃升无不以信息技术的革命性进步为前提。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传播也得到了飞速发展。网络传播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传播方式,有着与传播媒体截然不同的新特征。网络传播给我们的时代提供了最快捷、便利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如虎添翼。网络传播是人类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传播手段。网络传播在中国的出现和对中国文明的意义,不亚于中国人发明纸张的意义。 网络传播对于社会的影响是全面的,不仅影响着政治和经济方面,而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网络传播正在以不可抵挡的势头,迅速渗透到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诸多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改变着世界的面貌。 然而,网络传播的特性决定了它与传统大众传播方式截然不同,也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系列负面作用,如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假新闻假信息传播、色情泛滥、个人隐私遭到侵犯、知识产权遭到侵犯等等。所有这些,都期待着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因此,建立网络传播学的理论体系,并加快培养网络传播方面的人才,以加快中国网络传播业的发展,是一件非常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传统的传播学理论难以合理解释网络传播现象,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网络传播的出现和发展,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和深度,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界限,它既可以实现面对面传播,又可以实现点对点传播。当信息面对多个上网用户传播时,网络传播可谓大众传播工具,而个别独立的上网用户之间的交流可谓点对点的人际传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这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理论面临挑战。 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式流入网络之中。网络传播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融为一体。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优势,又突破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局限。 网络传播具有人际传播的交互性,受众可以直接迅速地反馈信息,发表意见。同时,网络传播中,受众接受信息时有很大的自由选择度,可以主动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同时,网络传播突破了人际传播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局限,在总体上,是一种多对多的网状传播模式。 在传播学研究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这种研究称为“控制研究”。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考察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二是考察传媒机构的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对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来说,社会控制不难实施。国家和政府通过规定大众传播体制,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来保障媒介活动为国家制度、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国家目标的实现服务。包括对媒体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的管理,对媒体的创办进行审批登记;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分配传播资源等等。 对于无边无际的网络世界而言,这种实实在在的社会控制几乎无法做到。由于网络传播容量的无限性,物质载体的无形性,仅从技术上来看,要想控制网络传播都是不可能的。每天,互联网上都会有成百成千的新网站出现,要想控制住每一个网站对信息的传播完全是空想。国家无法对其进行审批登记,也无法用经济力量对其进行控制(建立一个网站的资金非常之少),甚至想要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的传播,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社会控制,对于网络来说,显得十分苍白无力。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沙漏式”传播模式下,记者和编辑站在“把关人”的岗位上,控制着新闻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决定着从四面八方涌来的新闻的命运:让哪些新闻通过这个狭窄的“漏口”传播出去;哪些新闻不能传播,就地“封藏”。不仅如引,他们还担负着“议程设置”的职责,即将某信息放在何版面(节目)位置刊播、设计多大版面(节目时间)刊播、以什么方式组织报道,等等。 在网络时代,受众拥有前所未有的权力:不仅可以自由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且可以在网上自由地发布信息;信息的重要与否,不再完全由传播者决定,而是可以由受众自己决定。尽管在许多场合下,例如知名的新闻类网站,对网络新闻仍然有编辑权,仍然有网络记者和网络编辑在充当“把关人”角色,但是,由于受众享有极大的选择权和主动权,新闻传播者的地位受到削弱,权力在向受众倾斜。所有这一切都将使社会控制趋向弱化。 在网络传播中,受众可以对信息进行自由选择,包括选择信息内容和信息的接收形式以及接收时间和顺序。网上媒体采用多媒体技术向网上发布信息,不仅发布关于该信息的文本,还能显示图像、声音,供受众自由选用。在信息的编排上,网上媒体除少数重大新闻事件采取同步传播外,对大多数信息采取异步传播,将各种信息散布在网上,并随时更新,让受者去“点播”,使受者可以随时在网上按自己喜爱的顺序浏览或下载新闻信息。 在网络传播中,有条件的受众可以直接参与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中去,成为名副其实的传者。在网络传播中,受众与新闻传播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进行直接的双向交流。由于网络新闻传播较之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属性上所具有的种种差异,因而在互联网的新闻传播领域,以往一些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 一是新闻传播的区域界线。新闻信息一经上网,在空间上立即可以覆盖全球,成为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的信息。 二是发布信息的时间界线。一个网络新闻媒体可以按照不同的时间梯度发布信息,即时更新、日更新、周更新、月更新会并存于一个新闻网站中。以往新闻传媒特别是报刊媒体的刊期界线,在网际信息传播中已经开始消失。 三是各类传媒信息传播方式的界线。网络新闻传播可以同时调动文字、图片、声音和影像手段,增强传播效应,同时,还可以在网上运行各种内容丰富的信息数据库。以往报刊、广播和电视各种新闻传播媒体独有的优势,在网际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融为一体,加之传统媒体未曾拥有过的信息传播优势,网络新闻媒体已经将这一切化合成一种人类历史上全新的信息传播方式。 总之,网络传播对传统的传播理论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使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造成社会控制的弱化,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从而使得网络传播学的建立成为必要。 三、什么是网络传播 什么是网络传播,这是关系到网络传播学的任务和研究对象的首要问题。 在回答什么是网络传播之前,首先需要研讨什么是传播。许多学者对于传播作过种种描述和解释,有的把它说成是“信息共享”,,有的把它说成是“劝服影响”,也有的把它说成是“刺激反应”,还有人认为,传播是人类传递或交流信息的社会性行为;等等。郭庆光教授在其新著《传播学教程》中认为:“所谓传播,即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 那么何谓网络传播?� 中国现代媒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诗兰认为,网络传播有三个基本的特点:全球性、交互性、超文本链接方式。因此,其给网络传播下的定义是:以全球海量信息为背景、以海量参与者为对象,参与者同时又是信息接收与发布者并随时可以对信息作出反馈,它的文本形成与阅读是在各种文本之间随意链接、并以文化程度不同而形成各种意义的超文本中完成的(《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还有人认为,“网络传播”是近年来广泛出现于传播学中的一个新名词。它是相对三大传播媒体即报纸、广播、电视而言的。网络传播是指以多媒体、网络化、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国际互联网络,也被称作网络传播,是现代信息革命的产物(《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6期第49页)。 我们认为,所谓网络传播其实就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的人类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传播活动。在网络传播中的信息,以数字形式存贮在光、磁等存贮介质上,通过计算机网络高速传播,并通过计算机或类似设备阅读使用。网络传播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的目的。网络传播的读者人数巨大,可以通过互联网高速传播。 四、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我们刚才界定了网络传播学中的网络传播定义,它明白无误地确立了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网络传播活动。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传播学亦称“传学”,研究人类一切信息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及其同人和社会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传播学研究传播的概念和本质,信息与对象交互作用的规律,信息的产生与获得、加工与传递、效能与反映,各种符号系统的形成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各种传播媒介本身的地位和作用,传播与社会各领域、各系统的关系等。传播学将传播分为四个层次:(1)人的内向传播。如自言自语,触景生情,自我进行信息交流。(2)人际传播。即个人与个人之间符号交流的行为。(3)组织传播。即团体成员之间或团体之间的符号交流行为。(4)大众传播。即以印刷或电子为媒介,有目的的面向许多人的符号交流行为。20世纪30年代发韧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到西欧和日本,并逐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门设立了国际传播问题研究委员会,定期交流各国学者对传播学的研究成果。网络传播是一种基于网络的信息双向交流。信息其实就是一种不确定性的减少或消除。网络传播学是以人类的网络传播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作为人类网络传播内容的信息,能够使人类减少或消除不确定性。 网络传播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影响着人类知识的组织、传递和获取,对人类的文化和政府的政策带来深刻的影响。传播作为联系信息生产、积累和获取的中心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网络传播作为信息交流、传播的一种重要渠道,使信息得以广泛散发、吸收和利用。网络传播在人类的信息流通过程中将占有重要的地位,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变革将对人类信息流通活动的方式产生深刻的影响。 五、网络传播学的学科属性 我们认为,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理由主要有以下两条。 1.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我们可以认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因为,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无疑是一种社会现象。虽然,网络传播学的研究中要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但是,这改变不了网络传播学的社会科学性质。 2.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我们由此也可以断定网络传播学属于社会科学。 六、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 网络传播学的相关学科主要有: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 网络传播学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是传播学的子学科。而在网络传播活动中涉及到大量的政治问题,例如国际政治斗争往往会在网络传播中充分得以体现,如一些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进行政治颠覆活动。网络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网络传播活动,而人类网络传播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在研究中要运用到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网络传播活动是人的活动,研究中要运用心理学的方法与理论研究网络传播者和受众的心理活动。网络传播过程中要涉及到经济投入、产出问题,要运用经济学原理研究低成本高收益。网络传播学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在研究中必然涉及到大量的技术问题。 七、网络传播学的研究现状与前瞻 进入90年代中期,互联网的规模快速扩张,成为全球最大的、最流行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它打破了传统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的概念,形成了虚拟的以信息为主的跨国界、垮文化、跨语言的全新空间。在这一背景下,国内外学术界立刻形成了对互联网的评介、研究的热潮,新闻传播学者亦对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的变革性影响给予了充分关注。 按照美国传播学者的定义,一种媒体使用的人数达到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才能被称为大众传媒。在美国,达到5000万人使用的界限标准的大众传媒,广播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有线电视用了10年,而互联网只用了5年。到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因此,互联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体的概念被提出。从1995年起,国内的报刊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纷纷在网上建立网站。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传播学者开始将互联网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其网络作用方面。 1997年10月16日—17日,中国报刊月报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央视调查咨询公司在北京联合主办了“全国电子报刊经营现状与发展趋势研讨会”。3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出席了这次会议。这是中国网络新闻媒体进行的第一次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理论研讨会议。由于当时中国新闻媒体上网者很少,只有人民日报网络版、华声报电子版等少数中国新闻机构在会上作了介绍性发言,会议邀请了华尔街日报网络版主管给中国新闻界介绍他们的经验和体会。 1999年7月1—2日,中国记协在杭州主持召开了’99全国网络新闻媒体理论研讨会。50余家中国新闻机构网络版的负责人出席了这次会议。30多家新闻机构向大会提交了论文。10多家新闻机构的代表在会议上发言,与会代表从近年来各自的网络新闻传播实践出发,广泛交流了对网络信息传播各个领域的看法。 1.国外的研究 国外不少代表性的相关著作在国内外形成很大影响,而且这些著作大多被翻译成中文。其中包括尼葛洛庞蒂的《数字化生存》(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6年12月出版)、比尔·盖茨的《未来之路》(辜正坤主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出版)、《未来时速:数字神经系统与商务新思维》(蒋显�NFDA1�、姜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出版)、埃瑟·戴森的《版数字化时代的生活设计》(胡泳、范海燕译,海南出版社1998年8月出版)、尼尔·巴雷特的《数字化犯罪》(郝海洋译,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唐·泰普斯科特的《数字化成长——网络世代的崛起》(陈晓开、袁世佩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3月出版)、查克·马丁的《数字化经济》(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等。 这些译著虽然并不能被看作是网络传播学的著作,只能说是相关著作,但是它们打开了国内各界人士的眼界,促使中国人关注正在来临的信息时代、网络时代、数字时代。其中《数字化生存》一书1998年被《新周刊》第53期评为《20年来最有影响的20本书》之一。 2.国内著作 国内学者近年来,撰写了多种评介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的专著。如胡泳、范海燕合著的《网络为王》(海南出版社1997年1月出版),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互联网的诞生、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的著作。紧随其后出版的是罗伊撰写的《无网不胜》(兵器工业出版社1997年9月出版)。郭良主编的《网络文化丛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1997年12月出版)由8位年轻学者执笔,共7本著作组成,力图用中国人的视角,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网络。作为中国学者为网络时代立言的原创著作,继续推出的有萧琛撰写的《全球网络经济》(华夏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陈炎撰写的《Internet改变中国》(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严耕主编的《透视网络时代丛书》(北京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姜奇平主编的《数字论坛丛书》(海洋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刘吉和金吾伦的《千年警醒:信息化与知识经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明安香的《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华夏出版社1999年2月)等。 3.网络传播研究状况 网络传播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新闻传播学者的一个新领域。近年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得到拓展,甚至连研究本身都与网络紧密结合,包括从网上获取资料、网上采访、网上调查等等。 新闻传播学者和直接从事网络传播的新闻传播者撰写的大量文章和论文,可分为以下方面:探讨网络传播对大众传播理论的影响,探讨网络传播与传统新闻传媒的关系,探讨新闻媒体网站的建设与经营,对国外网络传播法规的评介,对新闻从业人员使用网络状况的调查,硕士博士学位论文。 总起来看,对网络传播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现阶段描述性的,对策性的,解释性的成果为多。 4.网络传播学研究前瞻 进入2000年以后,随着网络传播业的蓬勃发展,为网络传播学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同时,国外相关研究成果也通过各种形式,尤其是互联网,传入中国,扩展了网络传播学研究者的视野。网络传播业的发展,促使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筹划如何培养网络新闻学或网络传播学的高级专门人才,激励新闻传播学的高等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对网络传播学的原理方法作深入的研究。可以预计网络传播学在21世纪必然会掀起一个新的研究热潮。

热门传媒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出如下,你可以自行选择几篇写上。1 试论电视民生新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王起钧 河北大学 【硕士】河北大学 2006-05-01 0 2822 传媒引领和谐社会建设途径之探析 洪和根 嘉兴市广播电视总台 【期刊】浙江传媒学院学报 2007-06-30 0 463 传媒转型的逻辑与使命 张伟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青岛 【期刊】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10 0 544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和谐社会下传媒与司法的和谐关系 郑玉洁 华东政法大学 【期刊】法制与社会 2009-04-25 0 515 试论广播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优势 王蔚 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 【期刊】党史博采(理论) 2006-01-20 0 236 和谐社会和传媒的社会责任 【期刊】新闻传播 2006-01-30 0 857 旅游传媒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扮演五大角色 《江南游报》 陈鹰 【报纸】中国旅游报 2007-09-21 0 108 传媒社会责任与构建和谐社会 袁满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 【期刊】新闻爱好者 2009-09-10 789 和谐难题与传媒责任新论 杨建宇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5-01 0 13010 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传媒责任研究 任慧静 南京师范大学 【硕士】南京师范大学 2008-06-30 0 15511 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 张心向; 辛欣 南开大学法学院 【期刊】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6-15 7812 网络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从青岛传媒网《百姓说事》栏目说开去 王瑶; 韩丽楠; 朱凯 青岛传媒网 【期刊】青年记者 2008-09-20 0 6113 论和谐社会中“传媒力”的构建要素研究 张志君; 张婧莹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电视台 博士后 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4914 网络时代下的传媒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李娜 郑州大学 【硕士】郑州大学 2006-04-18 0 19915 论新闻传媒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 陈世昌 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武汉科技大学 2010-04-30 1716 传媒法制报道的三个理论问题 梁衡 人民日报 副总编辑邮编: 【期刊】当代传播 2007-05-15 3 12917 和谐社会建设与媒体角色定位 骆正林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期刊】现代视听 2007-01-30 0 13518 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与作用 申思 中央民族大学 【硕士】中央民族大学 2008-04-01 0 16419 论现代传媒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董姝 长春理工大学 【硕士】长春理工大学 2007-06-01 0 137

参考文献 [1]易中天.《西北风东南雨---方言与文化》[M]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1版[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版2版《现代电视纪实》朱羽君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3]周祖谟.《方言校笺》[M]中华书局2003年最新版[4]张益民.《浦江方言内涵探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3版版[5]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2版[6]蒋婕.优秀电视方言节目--《听我韶韶》个案分析[J] 《今传媒》2012年第3期

伴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经营管理意识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了当前制约传媒机构发展的短板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 范文 一:媒介经营与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媒介竞争日益加剧。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品牌是增加媒介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媒介的生存与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媒介 经营管理 品牌战略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然而新媒体却不会取代旧媒体而独占市场,因此,各种媒介之间的竞争便日趋激烈而至于白热化。对于每一种媒介而言,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才是生存的关键所在。那么,一个媒介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以为,应该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品牌,才是王牌。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妨剖析开来认真研究。

首先,何为“媒介品牌战略”? 媒介是否适合实行“品牌战略”呢? 中国著名品牌专家余明阳在他的品牌论里面这样说,“所谓媒介品牌战略就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性、带有根本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信息、技术、品牌、设计等的竞争。技术、品牌、设计等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 的重点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包括技术、品牌和企业形象,管理的主要环节则是物质生产的技术创新和形象设计。对于媒介而言,它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寻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它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娱乐、 教育 等等一系列的责任,这就是社会效益。但是无论它的功能如何定位,其生存之道也是要遵循社会生产的竞争规律的,由此看来,“品牌战略”同样适用于媒介。

然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媒介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 市场营销 ,而是全方位的对媒介资源的有效组合。从媒介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有形资产经营发展为无形资产的经营。媒介无形资产经营主要包括媒介品牌、媒介形象、传播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经营,并促使它们转化为现实的可以用货币符号衡量的财富。简而言之,要生存就需要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生命。

第二,主打“品牌”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何特征?它又包涵那些具体内容呢?

媒介品牌战略是针对媒介发展提出来的管理理念,媒介管理者必须掌握媒介品牌战略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实施品牌战略。寻找新客户、维持老客户,这是品牌战略的任务,也是品牌战略成功的关键,即维持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地位,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媒体品牌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品牌战略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手段不是解决片面的、局部的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是媒介公司的系统问题。品牌战略的制定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把各方面的因素制和关系加以综合考虑,注重总体的协调和控制,将整体功能发挥最大。

(2)长期性。品牌战略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介公司在树立品牌时,注重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近期的利益,而是品牌的长期生存大计。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媒介需要发掘、培育、宣传、树立和扩大品牌的价值及最终维持品牌价值。

(3)系统性。品牌战略的长期性决定了它具有系统性。只有对品牌进行系统的操作,才能使其走的更远。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包括了品牌的创造、宣传、发展、维护、消退等一系列环节。而系统内的各个环节与过程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可以转化和连接。

(4)指向性。由于品牌战略是站在全局高度制定宏观总体规划,从而决定了其对下属的各种具体 措施 和活动计划具有指向作用。在规划实施期内,所有的具体行动均要与品牌战略的总体要求一致,如有背离,须及时调整。

(5)创新性。制定品牌战略是一个创新过程,每一个媒介自身条件都不同。媒介树立品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准确无误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出奇制胜,才能起到引领作用。一个媒介如果采取简单模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跟着竞争对手行动,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的最终胜利。

(6)社会性。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宣传 文化 知识等功能,而品牌媒介更具有广泛和深入的社会传播效果,能够影响和左右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品牌媒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制定媒介品牌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品牌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媒介品牌战略的直接目标是创立和发展媒介品牌。品牌往往是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一个媒介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专栏等的多少、强弱,往往反映该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和大小。因此,媒介品牌战略归根到底,必然要形成品牌战略。媒介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包括这么几点:质量战略、创新战略、 广告 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

品牌在媒介运营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每个媒体都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建构和经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媒介应当如何建立、经营管理自己的品牌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凌昊莹 总结 出了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媒介品牌的核心价值;第二,规划品牌媒介管理系统;第三,提高市场渗透度,吸引潜在顾客,赢得有价值的消费者;第四,维护品牌忠诚度。

了解了这些,前文所提到的观点便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而“媒介品牌战略”也显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了。

总结来看,媒介市场经济的发展好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媒介品牌战略的成熟,品牌竞争将市场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媒介市场必将是名牌的天下。品牌不仅是媒介市场营销的锐利武器,是一个媒介经营管理实力的代表,也是媒介市场经济成熟度的一项指标,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薛可,余明阳主编《媒体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5月

[3]支庭荣《媒介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范文二:中国电影产业的长尾化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此同时,多种多媒体如手机、宽带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基本进入了,信息极度丰富, 渠道 极为多元的“丰饶经济”时代。以“丰饶经济”为基础,中国的市场将进入“长尾经济”的时代,当然也包括中国电影市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 相比,甚至更大。

“长尾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非热卖品,即在这个市场上经营的产品都属非热卖品,它不是以满足大众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个性为目的。2、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在这个市场上,任何单一商品的市场都很窄,因为它只用来满足某种个性化偏好的小部分消费者,但许多不同单一特征的商品却汇聚成一个大市场。3、品种繁多,即处于(1)“丰饶经济”状态,各种特征的商品数量繁多。在过去,企业都是集中全部资源开发“大头市场”,那是因为过去行业供给未达到饱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始过剩,于是在这个“大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过度竞争,“大头”市场价值潜力渐失,相反,“长尾市场”在新的商业运营环境中的潜力日益明显,因此开发“长尾市场”是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必然。

分析长尾市场的特征并将其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相联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其实存在巨大的长尾市场。首先是非热卖品。中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超过500部,其中只有很少的十几部热门的大片,剩下的则大多票房惨淡。这些票房稀少的小制作电影正属于非热卖品这一类。第二,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中国的一些小制作、低成本电影,难以博得大众的认可,但是足以满足一小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偏好。而且,这些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电影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第三,品种繁多。中国已经进入“丰饶经济”时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消费能力得到提升,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被生产出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由此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全符长尾市场的特征。对长尾市场的开拓将会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关键,也是决定电影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成败的关键。

欧美的一些电影公司已经认识到了长尾市场的重要性,并将这部分市场作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手段。加拿大狮门电影公司就很好的把握住了长尾市场,在电影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狮门公司取得成功的要诀有两个方面——偏门加长尾。这两个方面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长尾理论”的成功应用。

首先是“偏门”,顾名思义,就是拍一些非主流的,禁忌话题的电影。比如《电锯惊魂》、《撞车》、《华氏911》之类电影就涉及恐怖、种族歧视、政治调侃等话题。之所以称这类电影为偏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这些电影却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占领着部分市场,同样可以为公司带来不菲的票房收入。

再者是“长尾”。美国电影市场一项充斥着大制作电影,宏大的场面,完美的特技效果,令人赏心悦目的演员。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当然,很多的大片都取得了成功,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是再减去所有的成本,利润似乎也寥寥无几。无数大片充斥荧屏,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一些大片的票房依然惨淡。大片制作的高成本也带来了高风险,一些实力不强的电影公司。

(2)只要有一部大片失败,就要关门大吉了。狮门电影独具慧眼,发现了小制作电影的市场。狮门通过自制小成本电影,收购小电影公司,进军家庭影碟业务等手段,建立了自己影片储存库。这个仓库相当于是将一众长尾市场结合起来的平台,无数的小市场在这里连结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这一市场完全可以与主流电影市场相抗衡,同时也为狮门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总结狮门电影的 经验 ,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虽然单个的票房难以与大片相提并论,但是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将这一部分市场加以联合,就可以形成一个可以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

在“丰饶经济”时代,“分众传播”的发展日新月异,“分众传播”更加注重差异和尊重个体的喜好,受众的个人偏好和对自我个性的展现更加受到重视。过去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少数“热门”大片上,但是现在,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电影的储存成本越发低廉,传输渠道更加方便快捷的情况下,数量巨大、内容多元的“冷门”电影终于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我们的消费选择。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迅速的发展,一大批新锐导演迅速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构思奇特、思想先进的小制作电影,这些电影形成了中国电影的长尾市场。这些市场的整合需要一个平台,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等都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平台,将无数的小市场整合成为一个大市场。

中国电影的发展肯定不能仅仅靠那么几部大片,毕竟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小制作电影组成的长尾。中国的大电影制作和营销已经逐步步入正轨,但是小制作电影的长尾市场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尾理论”为开发这几百部电影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中的真正商机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受到自身艺术质量制约之外,盗版和非法网络下载成为开发长尾的最大障碍。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搭建的平台,加强对长尾电影的营销,是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

一、 广建数字院线,开发潜在市场

数字电影相对于胶片拷贝来说成本较低,数字院线的广泛推广有利于降低票价,吸引更多的观众。中国院线数量偏少,加上几部大片所占用的放映时间,小制作电影的放映时间受到挤压。增设院线,可以给小成本电影更多的机会。

对于小成本电影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潜在市场,比如说大学生的市场。相对于其他观影群体,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有较为充沛的观影时间。这些特质决定了大学生不仅会对主流大片感兴趣,也会对一些小成本影片感兴趣。针对大学生群体,可以使用优惠票价、月票、季票、年票等方式进行销售,或是提供捆绑的套餐服务,将热门影片与小制作电影捆绑销售。

二、 电视平台的营销推广

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一些频道主要向受众播放电影,如央视的CCTV-6。这类频道为观众提供免费的电影播放服务,深受大众欢迎。在我国,电视的普及率极高,如今数字电视的普及更为多个电影播放类频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于小制作电影,与这些频道合作是绝好的扩展价值链的机会,数以亿计的观众的消费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 开展网络在线点播服务

随着IPTV的发展,网络点播服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IPTV所能提供的点播节目中,电影类最受欢迎。但是目前这个庞大的市场对于这个电影行业的贡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能对电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网络点播服务也必将成为低成本电影的重要盈利手段之一。

四、 手机媒体营销

手机已经在中国普及,而且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愈加丰富,视频播放已经成为一部手机的必备功能之一。小制作电影可以尝试与电信营销商合作,向他们提供视频,由他们向用户推广,获取利益。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接收到这些影片,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观赏。电影公司和电信营销商也可实现双赢。

五、 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小制作电影没有实力去进行打规模的广告轰炸,定时、定点、定向的广告投放才是明智的。其实广告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没有必要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存在于楼宇、电梯、公交、火车、机场等地点的视频播放装置,就是小成本电影投放广告的好地方。而且,这些地点的受众,除了这些视频外没有别的娱乐方式,宣传效果可以得到保证。此外,网络也是一个廉价的宣传平台。网络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等特点。同时网络也是年轻一代比较喜欢的传播方式。因此一些拥有先锋创意的影片在网络上宣传,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电影产业从整体看来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在民众文化需求不断上升的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作为行业的一条长尾的无数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更加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希望。如今,这条长尾还没有的到完全的开发,但是我相信,在媒体传播分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影产业的长尾化发展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丰饶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或叫富足经济学,是《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挂在嘴边的词汇。自从他写了《长尾理论》之后,更把丰饶经济学当作发现长尾的基础。在他看来,从传统意义上去理解经济,是对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的整合分配。谁能捕捉到匮乏资源便成为赢家。现在,在互联网上当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成本几乎不计的工具来创造价值时,这无以数计的生产者们的劳动成果——数字"物资'造就了一个"丰饶经济"。数字时代的“丰饶经济学”。当用户/消费者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管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 商业模式 也跟着崛起.在数字化世界里,匮乏是不存在的。

(2)《狮门电影——偏门加长尾的胜利》 陈璧欣, 陈纬豪, 陈从愿, 关礼健, 马敏成, 麦俊康 《深圳特区科技》200(1)

(3)《新媒体开启电影市场的"长尾"时代》 司若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当代电影》2008(2)

(4)《长尾市场商业运营模式》卜华白衡阳师范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 2007(1)

具体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论集6,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2、(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李泽厚,美学四讲,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

4、刘育涛,高校影视教育中技术与艺术协调发展研究,电影文学,2011。

在《影视后期制作》教学中,要从艺术的理念教育学生,这就势必要加强学生的美学修养,注重影视制作课程艺术性教育。影视作品说到底是一种视听艺术的记录与表达,构图、光影、色彩等视觉造型元素共同构成了影视影像的画面语言,背景音乐与画外音的添加则进一步彰显艺术魅力。

因此,教师在讲授影视制作各项基础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认知和审美趣味,进而提高影视审美素养。对于影视技术技能,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扩展资料:

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技术应用反映着当下新媒体时代的科技水准,是影视科技发展到一定时期的自然表现。然而,出色的影视作品必然离不开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失去了艺术的积淀与彰显,技术的运用只能是没有灵魂的拼凑与堆砌。

结合所在学院实际教学中的经验,强调教师在《影视后期制作》课程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视频制作的艺术性理念渗透进技能的实践应用环节,引导学生从艺术的视野和高度去观照影视技术,从而培养出既懂影视制作技术、又具艺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资料:人民网-强调艺术性的《影视后期制作》课程研究

传媒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具有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全部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较为复杂问题的能力并使他们受到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总标题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轻易激起读者的注重。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③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重,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心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④用判定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治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行政管理论文的参考文献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是论文的重要构成部分。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一) [1]赵格格。服务,而不是掌舵:政府责任的皈依--兼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启示[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03) [2]郁建兴,徐越倩。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浙江经验[J].中国行政管理。2012(02) [3]朱满良,高轩。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缘起、争辩及启示[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04) [4]甘黎黎。服务型政府构建的路径选择--基于新公共服务理论的视角[J].黑河学刊。2010(07) [5]甘黎黎。新公共服务理论视域中的服务型政府构建[J].传承。2010(15) [6]李松林。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理论月刊。2010(02) [7]施雪华。“服务型政府”的基本涵义、理论基础和建构条件[J].社会科学。2010(02) [8]蒋嵘涛,彭京京。服务型政府价值取向研究[J].求索。2009(10) [9]储岳峰。服务而非管制--新公共服务理论对中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借鉴[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1) [10]金晶,王颖。委托代理理论综述[J].中国商界(下半月)。2008(06) [11]潘劲稳。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意涵及其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07(10) [12]任勇,李晓光。委托代理理论:模型、对策及评析[J].经济问题。2007(07) [13]费玉春,李正明。论公共服务型政府与政府信息公开[J].安徽农业科学。2007(20) [14]杨杨。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启示[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6(03) [15]段黎。浅谈新公共服务理论下的政府责任[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 [16]刘熙瑞,井敏。服务型政府三种观点的澄清[J].人民论坛。2006(05) [17]许明星,刘兵荣。非典过后加强农村卫生建设的思考[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5(07) [18]何颖。加快政府转型塑公共服务型政府[J].技术与市场。2005(03) [19]谢庆奎。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途径:政府创新[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20]吴家庆,徐容雅。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几点思考[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6)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二) [1]室井力.日本现代行政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 [2]哈特穆特·毛雷尔著,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3]盐野宏著,杨建顺译.行政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4]南博方.日本行政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5]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2 [6]罗豪才.行政诉讼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1990 [7]杨惠基.行政执法概论.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1998 [8]姜明安.行政执法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9]何士青.以人为本与法治政府建设.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张金鉴.行政学典范.台湾:台湾三民书局,1986 [11]林尚立.国内政府间的关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 [12]应松年、袁曙宏.走向法治政府.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3]姜明安,皮纯协.行政法学.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14]张庆福.行政执法中的问题与对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6 [15]汤唯、孙季萍.法律监督论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l [16]王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体制构建研究.广西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6—9 [17]刘春禾.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研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4 [18]王毅.城管行政执法体制的现存问题与改革构想.城建监察,2006,4 [19]胡建淼.行政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143 [20]楼向辉.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研究——以义乌为个案.2008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三) [1]王亮。完善中国公务员培训的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 [2]马光涛。西藏林芝地区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9 [3]高敬伟。我国公务员培训市场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9 [4]王璐。我国公务员培训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D].河南大学2009 [5]柴晓丽。公务员培训有效性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王召征。新疆公务员培训市场化探索[D].新疆大学2009 [7]赵玲玲。我国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0 [8]程倩倩。基于胜任力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9]李青青。职业生涯导向的公务员培训模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0 [10]赵永生。“以人为本”视角下的我国公务员培训的有效性分析[D].兰州大学2010 [11]任莉星。我国县级政府公务员培训研究[D].山西大学2009 [12]于森。陕西省公务员培训模式探讨[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 [13]龙国良。基于有限市场化模式的湘潭公务员培训政策创新研究[D].湘潭大学2007 [14]陈婷婷。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创新研究[D].重庆大学2008 [15]张荣学。地方政府公务员培训工作探索[D].吉林大学2008 [16]卢韵玚。我国公务员培训评估体系构建研究[D].苏州大学2009 [17]张波。重庆市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09 [18]刘雅静。公务员培训效果评估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 [19]韦忠继。欠发达地区基层公务员培训问题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 [20]何玉姗,刘广磊。加拿大人事制度改革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企业导报。2011(08) 猜你喜欢: 1. 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范文 2. 大学行政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3. 2017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4.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5. 2017年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伴随着传媒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经营管理意识和人才的缺乏已成为了当前制约传媒机构发展的短板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 范文 一:媒介经营与管理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媒介竞争日益加剧。从媒介经营管理的角度看,品牌是增加媒介产品附加值的最有效的手段,因此,媒介的生存与发展要树立品牌意识,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只有这样媒介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关键词]媒介 经营管理 品牌战略

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型媒介相继出现。然而新媒体却不会取代旧媒体而独占市场,因此,各种媒介之间的竞争便日趋激烈而至于白热化。对于每一种媒介而言,如何吸引受众的眼球、如何在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上分得一杯羹才是生存的关键所在。那么,一个媒介如何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呢?我以为,应该实行“媒介品牌战略”。品牌,才是王牌。

对于这个观点,我们不妨剖析开来认真研究。

首先,何为“媒介品牌战略”? 媒介是否适合实行“品牌战略”呢? 中国著名品牌专家余明阳在他的品牌论里面这样说,“所谓媒介品牌战略就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围绕产品的品牌所制定的一系列长期性、带有根本性的总体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生产的竞争主要体现在知识、信息、技术、品牌、设计等的竞争。技术、品牌、设计等知识产权和无形资产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企业管理 的重点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由资源、劳动力和资本转向知识产权或无形资产———包括技术、品牌和企业形象,管理的主要环节则是物质生产的技术创新和形象设计。对于媒介而言,它不同于普通的企业,在寻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它还肩负着引导社会舆论、娱乐、 教育 等等一系列的责任,这就是社会效益。但是无论它的功能如何定位,其生存之道也是要遵循社会生产的竞争规律的,由此看来,“品牌战略”同样适用于媒介。

然而,在这样竞争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媒介企业的经营管理已经远远超出一般的生产制作经营和 市场营销 ,而是全方位的对媒介资源的有效组合。从媒介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从有形资产经营发展为无形资产的经营。媒介无形资产经营主要包括媒介品牌、媒介形象、传播设计等知识产权的经营,并促使它们转化为现实的可以用货币符号衡量的财富。简而言之,要生存就需要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就是生命。

第二,主打“品牌”的经营管理模式有何特征?它又包涵那些具体内容呢?

媒介品牌战略是针对媒介发展提出来的管理理念,媒介管理者必须掌握媒介品牌战略的特征。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实施品牌战略。寻找新客户、维持老客户,这是品牌战略的任务,也是品牌战略成功的关键,即维持消费者的核心价值地位,提高品牌的市场竞争力。具体来说,媒体品牌战略具有以下特点:

(1)整体性。品牌战略是媒介为了提高自身竞争力而采取的一种竞争手段。这种竞争手段不是解决片面的、局部的问题,而是全局性问题,是媒介公司的系统问题。品牌战略的制定要从长远角度看问题,把各方面的因素制和关系加以综合考虑,注重总体的协调和控制,将整体功能发挥最大。

(2)长期性。品牌战略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媒介公司在树立品牌时,注重的并不是眼前的和近期的利益,而是品牌的长期生存大计。在这个长期过程中,媒介需要发掘、培育、宣传、树立和扩大品牌的价值及最终维持品牌价值。

(3)系统性。品牌战略的长期性决定了它具有系统性。只有对品牌进行系统的操作,才能使其走的更远。品牌战略的系统性包括了品牌的创造、宣传、发展、维护、消退等一系列环节。而系统内的各个环节与过程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并可以转化和连接。

(4)指向性。由于品牌战略是站在全局高度制定宏观总体规划,从而决定了其对下属的各种具体 措施 和活动计划具有指向作用。在规划实施期内,所有的具体行动均要与品牌战略的总体要求一致,如有背离,须及时调整。

(5)创新性。制定品牌战略是一个创新过程,每一个媒介自身条件都不同。媒介树立品牌时,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和条件,准确无误地选择和确定自己的经营目标。创造出有别于他人的独特性。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出奇制胜,才能起到引领作用。一个媒介如果采取简单模仿竞争对手的做法,跟着竞争对手行动,那么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就会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可能赢得市场竞争的最终胜利。

(6)社会性。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宣传 文化 知识等功能,而品牌媒介更具有广泛和深入的社会传播效果,能够影响和左右社会舆论,引领社会思潮。品牌媒介的特殊地位,决定了在制定媒介品牌战略时要充分考虑到品牌的巨大社会影响力。

媒介品牌战略的直接目标是创立和发展媒介品牌。品牌往往是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象征。一个媒介品牌栏目、品牌节目、品牌专栏等的多少、强弱,往往反映该媒介实力和竞争力的强弱和大小。因此,媒介品牌战略归根到底,必然要形成品牌战略。媒介实施品牌战略主要包括这么几点:质量战略、创新战略、 广告 战略、市场战略、人才战略。

品牌在媒介运营中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每个媒体都需要强化品牌意识,重视品牌的建构和经营。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媒介应当如何建立、经营管理自己的品牌呢?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凌昊莹 总结 出了以下几点:第一,建立媒介品牌的核心价值;第二,规划品牌媒介管理系统;第三,提高市场渗透度,吸引潜在顾客,赢得有价值的消费者;第四,维护品牌忠诚度。

了解了这些,前文所提到的观点便具有了一定的实际意义,而“媒介品牌战略”也显然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了。

总结来看,媒介市场经济的发展好和科技的进步促进了媒介品牌战略的成熟,品牌竞争将市场经济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未来的媒介市场必将是名牌的天下。品牌不仅是媒介市场营销的锐利武器,是一个媒介经营管理实力的代表,也是媒介市场经济成熟度的一项指标,是一项具有战略价值的经济资源。

[参考文献]

[1]薛可,余明阳主编《媒体品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2]凌昊莹《媒介经营管理》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5月

[3]支庭荣《媒介管理》暨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

传媒经营与管理论文范文二:中国电影产业的长尾化趋势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于此同时,多种多媒体如手机、宽带迅速发展,使信息传播的成本大大降低,范围不断扩大。中国已经基本进入了,信息极度丰富, 渠道 极为多元的“丰饶经济”时代。以“丰饶经济”为基础,中国的市场将进入“长尾经济”的时代,当然也包括中国电影市场。

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理论,由美国人克里斯·安德森提出。长尾理论认为,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当商品储存流通展示的场地和渠道足够宽广,商品生产成本急剧下降以至于个人都可以进行生产,并且商品的销售成本急剧降低时,几乎任何以前看似需求极低的产品,只要有卖,都会有人买。这些需求和销量不高的产品所占据的共同市场份额,可以和主流产品的市场份额 相比,甚至更大。

“长尾市场”主要有以下三个特征1、非热卖品,即在这个市场上经营的产品都属非热卖品,它不是以满足大众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个性为目的。2、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在这个市场上,任何单一商品的市场都很窄,因为它只用来满足某种个性化偏好的小部分消费者,但许多不同单一特征的商品却汇聚成一个大市场。3、品种繁多,即处于(1)“丰饶经济”状态,各种特征的商品数量繁多。在过去,企业都是集中全部资源开发“大头市场”,那是因为过去行业供给未达到饱和。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企业的生产能力开始过剩,于是在这个“大头市场”上开始出现了过度竞争,“大头”市场价值潜力渐失,相反,“长尾市场”在新的商业运营环境中的潜力日益明显,因此开发“长尾市场”是互联网商业运营模式的必然。

分析长尾市场的特征并将其与中国电影产业的实际相联系,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电影产业其实存在巨大的长尾市场。首先是非热卖品。中国每年的电影产量超过500部,其中只有很少的十几部热门的大片,剩下的则大多票房惨淡。这些票房稀少的小制作电影正属于非热卖品这一类。第二,单一特征的商品市场窄。中国的一些小制作、低成本电影,难以博得大众的认可,但是足以满足一小部分消费者的个性化偏好。而且,这些各种不同风格,不同类型的电影联合起来,就能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第三,品种繁多。中国已经进入“丰饶经济”时代,人民的文化生活得到极大的丰富,消费能力得到提升,更多不同类型的电影也被生产出来,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由此看来,中国的电影市场完全符长尾市场的特征。对长尾市场的开拓将会是中国电影市场发展的关键,也是决定电影公司商业化运营的成败的关键。

欧美的一些电影公司已经认识到了长尾市场的重要性,并将这部分市场作为公司的重要盈利手段。加拿大狮门电影公司就很好的把握住了长尾市场,在电影行业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了脚跟。狮门公司取得成功的要诀有两个方面——偏门加长尾。这两个方面在我看来其实就是“长尾理论”的成功应用。

首先是“偏门”,顾名思义,就是拍一些非主流的,禁忌话题的电影。比如《电锯惊魂》、《撞车》、《华氏911》之类电影就涉及恐怖、种族歧视、政治调侃等话题。之所以称这类电影为偏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能为普罗大众所接受。但是这些电影却可以满足一部分人的个性化需求,占领着部分市场,同样可以为公司带来不菲的票房收入。

再者是“长尾”。美国电影市场一项充斥着大制作电影,宏大的场面,完美的特技效果,令人赏心悦目的演员。这一切的背后,都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当然,很多的大片都取得了成功,拿下了不俗的票房成绩,但是再减去所有的成本,利润似乎也寥寥无几。无数大片充斥荧屏,给观众带来了审美疲劳,一些大片的票房依然惨淡。大片制作的高成本也带来了高风险,一些实力不强的电影公司。

(2)只要有一部大片失败,就要关门大吉了。狮门电影独具慧眼,发现了小制作电影的市场。狮门通过自制小成本电影,收购小电影公司,进军家庭影碟业务等手段,建立了自己影片储存库。这个仓库相当于是将一众长尾市场结合起来的平台,无数的小市场在这里连结成为了一个相当大的市场,这一市场完全可以与主流电影市场相抗衡,同时也为狮门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总结狮门电影的 经验 ,小制作、小成本的电影,虽然单个的票房难以与大片相提并论,但是利用数量上的优势,将这一部分市场加以联合,就可以形成一个可以与主流市场相匹敌的大市场。

在“丰饶经济”时代,“分众传播”的发展日新月异,“分众传播”更加注重差异和尊重个体的喜好,受众的个人偏好和对自我个性的展现更加受到重视。过去我们一直将注意力放在少数“热门”大片上,但是现在,一枝独秀的时代已经过去。在电影的储存成本越发低廉,传输渠道更加方便快捷的情况下,数量巨大、内容多元的“冷门”电影终于有了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成为我们的消费选择。中国的电影市场正在迅速的发展,一大批新锐导演迅速涌现,随之而来的是一大批,构思奇特、思想先进的小制作电影,这些电影形成了中国电影的长尾市场。这些市场的整合需要一个平台,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等都可以作为这样一个平台,将无数的小市场整合成为一个大市场。

中国电影的发展肯定不能仅仅靠那么几部大片,毕竟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小制作电影组成的长尾。中国的大电影制作和营销已经逐步步入正轨,但是小制作电影的长尾市场却没能得到足够的重视。“长尾理论”为开发这几百部电影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但是如何转化为现实中的真正商机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受到自身艺术质量制约之外,盗版和非法网络下载成为开发长尾的最大障碍。如何利用新媒体所搭建的平台,加强对长尾电影的营销,是中国电影面临的问题。

一、 广建数字院线,开发潜在市场

数字电影相对于胶片拷贝来说成本较低,数字院线的广泛推广有利于降低票价,吸引更多的观众。中国院线数量偏少,加上几部大片所占用的放映时间,小制作电影的放映时间受到挤压。增设院线,可以给小成本电影更多的机会。

对于小成本电影其实还有很多未被开发的潜在市场,比如说大学生的市场。相对于其他观影群体,大学生拥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能力,有较为充沛的观影时间。这些特质决定了大学生不仅会对主流大片感兴趣,也会对一些小成本影片感兴趣。针对大学生群体,可以使用优惠票价、月票、季票、年票等方式进行销售,或是提供捆绑的套餐服务,将热门影片与小制作电影捆绑销售。

二、 电视平台的营销推广

在众多的电视频道中,一些频道主要向受众播放电影,如央视的CCTV-6。这类频道为观众提供免费的电影播放服务,深受大众欢迎。在我国,电视的普及率极高,如今数字电视的普及更为多个电影播放类频道的建立提供了可能。对于小制作电影,与这些频道合作是绝好的扩展价值链的机会,数以亿计的观众的消费潜力是不可估量的。

三、 开展网络在线点播服务

随着IPTV的发展,网络点播服务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在IPTV所能提供的点播节目中,电影类最受欢迎。但是目前这个庞大的市场对于这个电影行业的贡献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如果能对电影的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的管理,网络点播服务也必将成为低成本电影的重要盈利手段之一。

四、 手机媒体营销

手机已经在中国普及,而且现在的手机功能也愈加丰富,视频播放已经成为一部手机的必备功能之一。小制作电影可以尝试与电信营销商合作,向他们提供视频,由他们向用户推广,获取利益。人们可以在自己的手机上接收到这些影片,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观赏。电影公司和电信营销商也可实现双赢。

五、 多样化的宣传方式

小制作电影没有实力去进行打规模的广告轰炸,定时、定点、定向的广告投放才是明智的。其实广告宣传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没有必要局限在一个范围内。比如存在于楼宇、电梯、公交、火车、机场等地点的视频播放装置,就是小成本电影投放广告的好地方。而且,这些地点的受众,除了这些视频外没有别的娱乐方式,宣传效果可以得到保证。此外,网络也是一个廉价的宣传平台。网络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受众广泛等特点。同时网络也是年轻一代比较喜欢的传播方式。因此一些拥有先锋创意的影片在网络上宣传,往往可以得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电影产业从整体看来已经是一个夕阳产业,但是,在民众文化需求不断上升的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前景是一片光明的。作为行业的一条长尾的无数低成本、小制作影片,更加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希望。如今,这条长尾还没有的到完全的开发,但是我相信,在媒体传播分众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国电影产业的长尾化发展是中国电影发展的趋势,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必然。

参考文献

(1)丰饶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bundance)。或叫富足经济学,是《连线》主编克里斯·安德森挂在嘴边的词汇。自从他写了《长尾理论》之后,更把丰饶经济学当作发现长尾的基础。在他看来,从传统意义上去理解经济,是对生产资料和稀缺资源的整合分配。谁能捕捉到匮乏资源便成为赢家。现在,在互联网上当我们能够通过一个成本几乎不计的工具来创造价值时,这无以数计的生产者们的劳动成果——数字"物资'造就了一个"丰饶经济"。数字时代的“丰饶经济学”。当用户/消费者面对无限的选择时,真正想要的东西和想要取得的管道都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一套崭新的 商业模式 也跟着崛起.在数字化世界里,匮乏是不存在的。

(2)《狮门电影——偏门加长尾的胜利》 陈璧欣, 陈纬豪, 陈从愿, 关礼健, 马敏成, 麦俊康 《深圳特区科技》200(1)

(3)《新媒体开启电影市场的"长尾"时代》 司若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当代电影》2008(2)

(4)《长尾市场商业运营模式》卜华白衡阳师范学院应用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 2007(1)

纸巾宣传配音论文参考文献

学号:05125763 姓名:王慧婷 题目:VI视觉元素在企业形象中的作用 导师:老师 上传时间:2009-05-14 17:21:24答辩学期:2008-2009学年春学期 专业:艺术设计 答辩成绩:不明 中文提要: 此次设计是首次结合上海东方明珠的特色,传达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至今没有前例。 英文提要: This Visual Identity design is the first time TO combine the Shanghai Oriental Pearl Tower’s character and it is convey Shanghai Oriental Pearl digital TV Co., Ltd .’s business philosophy and corporate culture. It forms the publicity to the company business by the visual image. The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there has been no precedent ago. 中文关键词:视觉传达 / 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 / 经营理念 / 企业文化 英文关键词:Visual Identity / Shanghai Oriental Pearl digital TV Co., Ltd . / business philosophy / corporate culture 任务(第一部分): 来源:自拟 意义:企业视觉识别设计最具传播力和感染力,众多组成的平面设计元素使得它在CI中是最为直接的长达层面,视觉效果最容易被公众接受,为展示新的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企业形象找到可靠的依据,其客观、真实、科学的实施方案最具有研究意义。 内容: 我所研究的VI系统里的视觉元素是按照标准VI里的基础部分和应用部分所展开的。其中,基础部分一般包括:标志、标识、标准字体、标准色、辅助图形、标准印刷字体、等等;而应用部分则一般包括:标牌旗帜、办公用品、公关用品、环境设计、办公服装、专用车辆等等。 我主要想从研究标志开始着手.因为标志是企业文化的浓缩。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标志塑造品牌,品牌造就企业,这也就是突出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 任务(第四部分:参考文献):1. 肖颖喆 浅谈VI系统中的设计规范 [J ] 包装工程,编辑部邮箱2002年01期2. 谢敏; 王辉. 浅谈高校VI设计教学中视觉要素基本系统的开发设计[N] 安康师专学报.编辑部邮箱2006年 05期3. 彭纲. VI设计新趋向[J ]. 装饰 , Art & Design, 编辑部邮箱2004年12期4. 张世卓.现代VI设计[M ]. 【版次】1-1. 辽宁美术出版社. 2007 年8月5. 胡诚.陈晓明.VI设计[M ]. 【版次】1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8月6. 国际艺术世界.国际VI设计现状——平面设计.. 2008-11-22 23:49:21 7. Suntop08. 2008年VI设计新趋势. d=187384. 08-4-17 12:26 8. 张茂林. 中国CI:现状与趋势[J ]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编辑部邮箱 1997年 02期9. 鲁开疆. 注重VI设计中视觉符号的理性诉求[J]. 中国广告, 1998, (02) 10.黄书平. VI设计对企业品牌战略的重要性分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 (21) .11陈家远; 范剑文. 电视媒体的新形态——移动电视——以上海东方明珠移动多媒体公司为例[J ] . 声屏世界, 编辑部邮箱 2004年创意说明: 一、设计理念 大学四年即将过去,本次的毕业设计是我在大学期间的最后一次大型作业。对我而言这次设计作业的意义非同凡响,既是反映了大学期间掌握知识的程度,又是为人生上遗留的一笔收获纪念。 经多次研究书籍和分析资料,我认为一个VI设计的失败往往表现在:1,对该企业的视觉定位模糊不清,让人觉得似是而非或产生不正确的联想;2,视觉效果与企业经营范围和理念乃至企业文化的精髓相去甚远甚至背道而驰;3,设计师的平面设计功力不足,作品缺乏内在的逻辑性和外在的美感;4复制别人和自我复制. 因此,我,以以下几点的创新思维来完成此次作业:1,在做毕业设计前尽可能收集一切关于公司的资料,把公司的精神文化理念吃透,结合文化背景定准视觉定位,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VI设计至今没有前例。此次设计是首次结合上海东方明珠的特色,传达该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以形象的视觉形式宣传企业。2,既结合国际VI简洁明了的发展形式,又有一定的上海特色,和东方明珠的元素相结合。3,现在VI里辅助图形很有缺陷,我以多种辅助图形和图案设计来贯穿整个一套VI,而不是只重复标志和简单的视觉元素,做到杂而不乱,视觉统一,理念统一,形式多样。 此次VI的主要创新设计部分主要是体现在整本VI手册设计标志、吉祥物、宣传册还有部分的应用文具上。 整部手册以精装本的设计形式,整个书套外电视机造型,表达数字电视这一理念。其电视机开关与标志电视开关相一致;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司标是以特定、明确的东方明珠发射状态来代表公司的视觉符号,它是以具体的东方明珠发射状态图形来表达公司的抽象精神理念和内容。它是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形象设计中的重点。DTV.司标的设计色彩是采用红色,它即代表上海东方明珠又展现了整个公司有着热情奔放、自强不息的、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其造型为正在发射信息的东方明珠塔,把数字电视机按钮开关与无线电波辐射图形相结合,并融入在外形为东方明珠的司标中,传达了公司经营理念-----无线数字电视技术。通过东方明珠塔下的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DTV)接受东方明珠信息来传播信息。DTV背景为M(Move)状,代表坐落于东方明珠下的DTV所传达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移动的。 DTV司标的制作应该严格按照如图所示的尺寸和比例关系进行放大和缩小;公司标准色采取红白为主,以东方明珠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系统,运用在公司企业的视觉传达设计的媒体上,通过红白色彩的视觉刺激和心理反应,以表现东方明珠数字电视公司的经营理念、组织结构和经营内容等物质;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的吉祥物设计分别是D宝宝,小T和小V,是东方明珠数字电视不可分离的三位重要成员。D宝宝是数字电视的法宝之一 ,代表Digital。它头上的缺损的天线结合了东方明珠无线数字电视“户户通”项目,象征着无线的电视数字的强大功能。小T和小V这对活宝想必大家都知道是TV的意思了。但小T由于只有一只脚所以总是跳着走路,因为长期的跳动,行动起来非常灵活,代表了东方明珠数字电视与普通电视不同之处是具有接受信号灵活方便的功能。无论小T走到哪里,总是带着小V,象征着东方明珠数字电视的携带方便:任意移动,走到哪带到哪;值得一说的是这次很辛苦的设计了宣传册,宣传单,并被公司所用,公司的经营理念充分体现在这些上面;此外,我在应用部分上也新增了纸巾盒设计还有特地为公司的产品制作了系列海报,别出新载了一番。 二、设计要表达的意义或内涵 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简称DTV,其公司形象设计是推动公司发展的动力, 我所设计的VI(视觉识别系统)是根据独特的公司文化理念而建构,是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根本依据。因为:VI的设计绝不是可有可无或是为企业涂脂抹粉,装点门面,它的意义在于将文本格式的企业理念,最准确有效的转化成易于被人们识别,记忆并接受的一种视觉上的符号系统。整套视觉识别系统是以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为核心展开的完整的视觉表达体系。而这些牵涉到的一系列平面设计元素(图片、文字和色彩) 将企业理念、文化和服务内容等抽象概念元素通过特别的视觉效果元素转换为具体信息符号,以自己特有的视觉符号系统吸引公众的注意力并产生记忆,使消费者对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最高的品牌忠诚度,给人们展示出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独特的企业形象。 据考察,我发现受高科技发展和后现代主义设计理念的影响,VI(视觉识别)设计在过去处于一场渐进变革之中。越来越多的VI设计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设计风貌。我所设计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色的VI中企业中运用图形总是离不开数字电视元素;并且标识将文字图形化,更好的保持了企业形象的统一,也更好的传递了企业的信息;我在VI的制作商越来越注重后期的实施与应用。三、技术因素 (一)说明设计元素 我所研究的VI系统里的视觉元素是按照标准VI里的基础部分、基本要素和应用部分三部分所展开的。其中,基础部分包括:司标、司标的制作、司标的网格制作、DTV字体标准字、中英文标准字、DTV指定中文字体、DTV指定英文字体和标准色;基本要素包括:司标与标准字组合、司标与标准字的其它组合和吉祥物。而应用部分包括:笔、橡皮的识别设计规范、名片设计规范、信封识别设计规范、信纸、传真纸识别设计规范、便签纸识别设计规范、笔记本识别设计规范纸杯识别设计规范、打火机、烟缸识别设计规范、交通工具识别设计规范、纸巾盒识别设计规范、礼品袋识别设计规范、伞的识别设计规范、CD封套识别设计规范、宣传册设计规范、宣传单设计规范、海报设计规范、桌面小旗设计规范、以及T恤、帽子规范等20样设计。 我主要从研究标志开始着手.因为标志是企业文化的浓缩。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所在。标志塑造品牌,品牌造就企业,这也就是突出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企业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创作过程 这次作业采用的电脑软件主要是illustrator和photoshop,通过搜集很多国内外VI设计参考资料和比较集各类平面元素的规划来进行研究,进行设计。 所准备的材料是:世界各地的VI宣传参考书籍,针对毕业设计的公司相关资料或借助相当的道具电脑设施,将各类文字、图片、图表等资料和实物展品进行收集活动,向社会各界索取大量的平面设计信息。 四、设计趣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毕业设计让我增加了不少实践经验。因为在被企业采用并印应刷我所设计的宣传册的同时,给我增加了不少实践经验。比如印刷的流程和纸张的选用等,给我都增加了不少的知识。为了做出一些陈品,我特此守株待兔般的留在印刷场亲自配合印刷工人,迫不及待的等待成果。 我把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方向都定在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的VI设计上,其研究和制作的内容相结合,行统一。众所周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商品出现了“同质化”的现象,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竞争已经从单一的产品价格战、质量战、品牌战 ,逐步演变为目前的企业综合形象战。而VI是利用平面设计等手法将企业的内在气质和市场定位视觉化, 形象化,在企业经营理念的指导下,把企业与其周围的经营及生存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区别开。.我把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有限公司作为这次VI设计内容,也为公司塑造自身的视觉形象,避免出现“同质化”。最后要补充的是我之所以选择作vi,其原因有3点。1)无论是海报,书籍,网页,展示,都可以作为 VI设计的一部分。VI可包含很多种形式的设计类型。2).我一直以来就想做一套整体性的设计,过去在pop课上作为一次巧克力品牌套装,觉得很有趣,感到亲自编写理念,主导品牌,设计标志即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乐趣。3).做一套有实用性的VI,对今后的人生职业道路有所帮助。4)碰巧在上海东方明珠数字电视实习,企业领导把整个公司形象包装交给我策划设计,并也希望我可以把毕业设计研究对象选择公司。经过自身努力,目前VI里所设计的标志、宣传册宣传单等已被采纳所用。

一、这个主要跟你的产品,你的营销方案有关。就是说跟你的具体情况有关。而与选择哪一个没有关系。我建议是你自己分析。二、可以的话,我建议你先做测试,就是说,两种方式都先做3000个包/把,然后分三次投送,每次投1000单位,3次之后,你就可以知道怎么投最有效了。比如你就知道选哪一个好一点,选那个时间段投送好一点,选哪些地方那些位置效果好一点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等...................第三,就写这么多,有启发的话,记得采纳哦

手帕与餐巾纸的利弊研究调查人员:王少霞、黎小碎调查目的:为了能更好地了解市卫生状况,搞好创卫工作调查时间:—调查方式:上网与查阅书籍调查内容:手帕又称“手绢”、“手巾”。它是纺织品中的一种小商品,供人们随身携带,用于擦手、脸的以纯棉单纱织制成的方形细薄织物,它既有实用价值,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又有特殊作用、含义和情趣。手帕曾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它悄悄地离开了我们,取而代之的是餐巾纸。餐巾纸是供饭店、餐厅、家庭中在人们用餐时使用的一种清洁纸。它是时髦的,并且携带方便,使用方便的。它由较多种花色品种,如白色、红色、黄色、绿色等,也可印有不同图案,或进行压花。一般餐巾纸用100%的漂白棉浆或针叶木亚硫酸盐浆。目前也有采用配加部分草浆生产餐巾纸,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餐巾纸的生产一般不施胶、不加填,但生产餐巾纸要求应压花图案清晰,并有一定的牢固性。全副纸页平整无皱折,双层纸经压花后应有相互附合性,不易分开。但我们不得不问为什么手帕被取代,因为餐巾纸好,时髦,方便?的确,它是时髦的,也方便,但弊端实在多多。比如一:卫生上。现在有些餐巾纸包装上写着:“决不含荧光增剂”,这让人想起了一句话“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只是做文字游戏而已。我国餐巾纸标准规定,纸张白度不得超过90%。那些看上去白得可爱的纸巾中多数是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了荧光增白剂。其实,荧光增白剂中含有一种致癌作用的复合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危害,一般造纸厂用氯作漂白剂,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所产生的二氧机类化合物,已被证实是仅次于钚的烈性毒物,能导致肝癌。比如二:浪费上。一个酒席,往往一人面前一包餐巾纸,不够再要,多铺张呵。这是面上的浪费。再算算餐巾纸之类的来源,就会大吃一惊。纸从何来?砍树呗!现在我们还有多少树可砍?人人都去用餐巾纸,我们能有那么多树做支撑吗?然而砍树会导致水土流失等等,造成得不偿失。前几年媒体发出盛世危言,号召不要再寄贺年卡,少用一次性木筷,也是从节约方面考虑的,我们在浪费资源。比如三:环境污染上。据专家指出,纸巾的一次性使用会产生大量垃圾,生产纸浆过程中的废水排放是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占到城市污染的30%以上。而在手帕方面,手帕大都是由天然棉布或丝绸制成,对人体健康绝不会造成危害;再者它可循环使用,一块手帕可以反复使用多次,只需要常常进行清洗,十分简便容易;再者在污染上也比餐巾纸的污染小很多;最后手帕上有漂亮的文字、图案、五彩缤纷的色彩,往往是民间文化的传载者,是精致的工艺美术品,让人使用起来赏心悦目。因此请大家多使用手帕,减少对餐巾纸的使用。无论你是有怀旧情愫的浪漫主义者,对手绢有感情;关心环保的人士还在考虑废纸和废水的权衡。我们请求您选用再生纸和其他再生资源来生产的产品;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用品:如餐巾纸、一次性杯子、一次性盘子、一次碗等,利用纸张的两面,节约用纸;尝试利用废物,如餐巾纸、包装袋,来自制小工艺品;关心环境,爱护地球资源;重视宣传环境保护信息。我们希望大家能从日常生活中做起,节约用水、节约用纸。可能我们所做的每一分小小的“牺牲”,累积起来,却是对地球—我们共同家园的最大贡献。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