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发布时间:

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

1. 腰部赘肉。增多女性腰围达80厘米以上或男性腰围达94厘米以上将面临患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而腰围达88厘米的女性或腰围达102厘米的男性患上述疾病的可能性极大。肥胖、腰围变大、糖尿病短期内将使我们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尿频等,长期如此会影响我们的视力,减短寿命。预防是关键,保持紧致的腰围有助于预防该类疾病。有规律的运动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持身材。另外,最好做一次2型糖尿病检查。2. 眼部或肘部出现黄色斑块。这种疾病叫做睑黄瘤,由脂肪堆积而成。空腹的血液检查可以检测是否患有这种疾病。由病因来看,调节饮食,增加运动将减小患病风险。这也可能是体内胆固醇升高的迹象。体内胆固醇过高会增加患心脑疾病如心脏病和中风的危险。3. 黑眼圈。虽然睡眠不足会导致黑眼圈,但是黑眼圈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过敏、眼睛发痒等。如果经常瘙痒,可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助于缓解某些过敏。4. 脚痒。潮湿的环境会增加真菌感染的风险,在脚趾之间或脚底出现白色鳞屑或湿疹,引起脚痒。柜台上常买的抗真菌药膏可以治疗此疾病。良好的卫生,保证足部的透气将有助于治愈和预防复发。5. 嘴角处开裂。这通常是在提醒你要增加富含维生素和铁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瘦肉和鸡蛋。一旦干燥开裂就可能引起感染。局部护理和保湿可以治好。6. 极痒皮疹。如果涂抹了药膏也没有起色,那这可能是由乳糜泄(又称麸质过敏性肠病)引起的。这种疾病主要是因为身体对摄入的麸质食物(麦胶食物)做出反应造成的。它会影响到肠道内壁吸收营养物质的功能。因此,皮肤可能受到影响。从长远看,如果严重的话,这将导致肠道慢性损伤。简单的血液检查就可以得到结果。如果你有此类症状,应当避免摄入麸质食物。7. 毛发稀疏。你的铁水平可能偏低或是在正常范围的较低水平。我们每月都会失去铁元素,因此可能会造成贫血。血液检查可以得到结果。若是由缺铁引起的,多吃富含铁的食物或服用铁补充剂。甲状腺疾病也可能导致这一症状。8. 脆甲症。指甲过度暴露在潮湿环境下或经常使用指甲油会导致这种疾病。使用滋润型指甲油或补充维生素B7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这个症状也可能是真菌感染、牛皮癣、甲状腺问题或关节炎的征兆。最好请医生确诊。

在平时的生活当中经常会穿短裤,或者是不注重保暖,然后也经常会抽烟喝酒,经常会熬夜,或者是经常会剧烈运动,或者是经常会喝冷饮,经常会吃辛辣生冷的食物,这些行为都会增加类风湿关节炎的病情。

有哪些疾病可以通过身体特征看出来?我们都知道“病来如山倒”。其实,任何一个疾病的产生都有一个过程,一般疾病在突发之前都有会一些身体上的症状的,只不过都被我们忽略了罢了。1、起床后的四个信号人的一天在不同阶段身体的不良感受,就是在向您的健康发出警示信号。清晨醒来如果头晕、头昏,可能是出现了颈椎骨质增生或血黏度过高等疾病;假如在您起床活动二十分钟之后出现浮肿现象,并且还不可以彻底消失掉的话,那就代表您可能患有肾病或者是心脏病;晨起恶心呕吐,除去怀孕的原因,如每天早上都如此,很可能是慢性胃炎或肝胆有病;晨起小便,如果尿液棕色,提示肝脏可能出现问题。2、清晨对镜观察脸色洗脸时对着镜子观察,看看自己的脸色有没有什么异常;在早上起来的时候,假如您发现自己脸色出现潮红的现象的话,那你代表您患上心脏病或高血压;如脸色带黄,还伴以身体疲倦,很可能是黄疸型肝炎;如发现眼睛颜色改变,充血、浑浊、色黄,应马上去医院看医生;如眼睑苍白,提示可能患了缺铁性贫血;如眼角膜出现一圈模糊的灰环,说明心脏可能有问题,如果是30—50岁的男性应马上到医院就诊。3、刷牙留意牙齿口气刷牙时如果牙龈出血,很可能是牙周病,因为如果牙齿健康是不会出血的。牙齿出血也可能与肝病有关。这种现象在慢性肝病患者中很普遍,还会伴有鼻子流血、月经过多。主要原因是肝细胞损伤后,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下降,继而凝血机制发生障碍。一般牙出血的肝炎病人可以服用维生素C、维生素K及其他止血药来缓解病情。如果出现口臭、口气重,则可能是牙周病引起,同时,胃病、肝病、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或缺乏微量元素锌和维生素B都可能导致口臭。比如,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持续性口臭,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饥饿感和胃痛。一旦吃饱喝足,口臭会随之减轻,而随着幽门螺杆菌的根治,口臭也会自动消失。口中有氨味要格外注意肾脏的健康。当肾功能衰竭时,由于不能正常代谢,体内肌酐、尿素氮含量增高,口中就有一股特殊的氨气味。

不注意保暖,经常吃海鲜,有时候不注意活动身体,经常坐在椅子上,而且经常吹空调,有时候总是干重活。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论文范文

治疗措施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减轻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展及不可逆骨质破坏,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最终达到病情完全缓解或降低疾病活动度的目标。治疗原则包括患者教育、早期治疗、联合用药、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功能锻炼。1.患者教育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树立信心和耐心,能够与医生配合治疗。2.一般治疗关节肿痛明显者应强调休息及关节制动,而在关节肿痛缓解后应注意早期开始关节的功能锻炼僵直。此外,理疗、外用药等辅助治疗可快速缓解关节症状。3.药物治疗方案应个体化,药物治疗主要包括非甾类抗炎药、慢作用抗风湿药、免疫抑制剂、免疫和生物制剂及植物药等。(1)非甾类抗炎药有抗炎、止痛、解热作用,是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最为常用的药物,适用于活动期等各个时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包括双氯芬酸、萘丁美酮、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等。(2)抗风湿药(DMARDs)又被称为二线药物或慢作用抗风湿药物。常用的有甲氨蝶呤,口服或静注;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递增,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3)云克即锝[99Tc]亚甲基二磷酸盐注射液,是一种非激发状态的同位素,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缓解症状的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小。静脉用药,10天为一疗程。(4)糖皮质激素激素不作为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首选药物。但在下述四种情况可选用激素:①伴随类风湿血管炎包括多发性单神经炎、类风湿肺及浆膜炎、虹膜炎等。②过渡治疗在重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用小量激素快速缓解病情,一旦病情控制,应首先减少或缓慢停用激素。③经正规慢作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加用小剂量激素。④局部应用如关节腔内注射可有效缓解关节的炎症。总原则为短期小剂量(10mg/d以下)应用。(5)生物制剂目前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上,已经有几种生物制剂被批准上市,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尤其在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几种生物制剂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①Infliximab(英夫利昔单抗)也称TNF-α嵌合性单克隆抗体,临床试验已证明对甲氨蝶呤等治疗无效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用Infliximab可取得满意疗效。近年来强调早期应用的效果更好。用法静点,3mg/kg,分别于0,2,6周注射一次,以后每8周静注一次,通常使用3~6次为1个疗程。需与MTX联合应用,抑制抗抗体的产生。②Etanercept(依那西普)或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Etanercept及人重组TNF受体p75和IgGFc段的融合蛋白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和AS疗效肯定,耐受性好。目前国内有恩利及益塞普两种商品剂型。③adalimumab(阿达木单抗)是针对TNF-的全人源化的单克隆抗体,推荐的治疗剂量为40mg,每2周1次,皮下注射。④Tocilizumab(妥珠单抗),IL-6受体拮抗剂,主要用于中重度RA,对TNF-α拮抗剂反应欠佳的患者可能有效。推荐的用法是4~10mg/kg,静脉输注,每4周给药1次。⑤抗CD20单抗Rituximab(利妥昔单抗)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Rituximab也可与环磷酰胺或甲氨蝶呤联合用药。(6)植物药目前,已有多种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植物药,如雷公藤、白芍总甙、青藤碱等。部分药物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但作用机制需进一步研究。4.免疫净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中常有高滴度自身抗体、大量循环免疫复合物,高免疫球蛋白等,因此,除药物治疗外,可选用免疫净化疗法,可快速去除血浆中的免疫复合物和过高的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等。如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过多,还可采用单个核细胞清除疗法,从而改善T,B细胞及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功能,降低血液黏滞度,以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同时提高药物治疗的疗效。目前常用的免疫净化疗法包括血浆置换、免疫吸附和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去除术。被置换的病理性成分可以是淋巴细胞、粒细胞、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等。应用此方法时需配合药物治疗。5.功能锻炼必须强调,功能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得以恢复及维持的重要方法。一般说来,在关节肿痛明显的急性期,应适当限制关节活动。但是,一旦肿痛改善,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的前提下进行功能活动。对无明显关节肿痛,但伴有可逆性关节活动受限者,应鼓励其进行正规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专科及康复专科医师的指导下进行。6.外科治疗经内科治疗不能控制及严重关节功能障碍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外科治疗的范围从腕管综合征的松解术、肌腱撕裂后修补术至滑膜切除及关节置换术。

中医护理学是我国中医药学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医护理工作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医护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薰蒸疗法是近几年在传统中医疗法的基础上,利用 现代科技手段,将中药的有效成分以药物蒸气离子的形式作用于机体局部或全身,从而达到舒经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是中医药外 治疗法的进一步延伸和 发展,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风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软组织损伤、肌肉劳损、虚寒性胃肠疾病、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妇科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及雷诺氏症等多种结缔组织病。我院自2005年开展此项治疗 方法 以来,护理人员运用护理程序实施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2892例中药薰蒸患者护理体会 总结 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5年1月-2010年3月我院中西医结合科采用中药薰蒸疗法的患者共2892例,年龄最大的78岁,最小的12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352例,类风湿关节炎263例,骨性关节炎487例,肩周炎275例,风湿性关节炎170例,颈椎病125例,中风偏瘫者130例,软组织损伤50例,虚寒性胃肠炎76例,慢性盆腔炎78例,慢性前列腺炎15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72例,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者2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周围血管病变195例,毛细血管炎23例,雷诺氏症者12例,其中住院患者657例,门诊患者2235例。

2 方法

中药薰蒸治疗前准备:①治疗前访视:薰蒸室护士接到病区通知后,在治疗前1天到病区查看病人情况并了解病情与患者交谈并预约薰蒸治疗时间;②薰蒸室的准备,常规消毒,根据医生开具的协定处方为不同患者准备不同薰蒸药液,同时准备血压计、听诊器、温开水、生理盐液、口服补液盐。

中药薰蒸程序 将事先粉碎的中药配方加水3000ml,放入薰蒸锅内浸泡30分钟后加热煮沸后至薰蒸舱内温度达45℃时将患者薰蒸部位放入薰蒸舱内根据患者耐受力及病情将温度调控在45℃-52℃之间,时间定位30-45分钟,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自我感觉,测血压、心率1-3次并根据患者出汗量的多少,给予250-50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液(ORS液)口服。

中药薰蒸结果后的护理 中药薰蒸时间达到设定时间后待薰蒸舱温度降至37℃时将舱打开,扶病人出舱,用温水冲洗干净药液,干毛巾擦干全身皮肤穿好衣服,在薰蒸室休息10-20分钟,待全身无出汗迹象后,送患者返回病房。

3 中药薰蒸的适应症及禁忌

适应症 中药薰蒸适用于风湿类疾病,肌肉劳损,退行性关节病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虚寒性胃肠病、慢性盆腔炎、痛经、慢性前列腺炎、毛细血管炎、雷诺氏征等结缔组织病、糖尿病末梢神经病及周围血管病。

禁忌症:①合并严重心肺功能减退者;②合并化脓性皮肤病或皮肤溃烂者③合并急性炎症性、传染性疾病者。 4 中药薰蒸护理注意事项

薰蒸前做好患者心理疏导工作,中药薰蒸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传统疗法,很多患者对此疗法持持怀凝或恐惧心理,故在薰蒸 治疗前1天,根据患者的病情需仔细向患者说明薰蒸治疗的作用及薰蒸过程安全性,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薰蒸前应对薰蒸舱进行严密消毒,防止一些未发现的传染病交叉感染

针对第1次薰蒸的患者应由护士全程陪同并交流,了解患者自身感受,防止皮肤烫伤,一般将温度调控止最低耐受点42℃然后在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的耐受力逐渐上调,一般不要超过52℃,对于合并高血压、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以全身微微发汗为原则,并及时监测血压及心率,防止血压及心率骤增。

薰蒸过程中根据患者出汗量可给予生理盐水或温开水250-500ml频频口服以防止出汗过多造成血容量骤减而诱发心脑供血不足甚至梗塞。

薰蒸结束后,不要让患者急于出舱,防止温度突降,引起全身不适,甚至感冒,出舱后应了解患者的自我感受,监测血压、心率,并与入舱前作对比,防止血压心率骤升、骤降造成对身体的损害。

5 讨论

中药薰蒸疗法适用范围广,临床疗效佳、安全舒适,是一种无毒无害的绿色疗法,近几年,此项业务在我院广泛开展,对护理流程及护理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通过对2800余例患者临床护理观察,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了针对性护理,通过薰蒸治疗前后的评估,不断 总结,改进护理方法,针对不同病种的患者,不同年龄的患者,不同 文化 层次的患者,不同心理素质的患者,进行个体化护理,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使中药薰蒸这一疗法取得了长足的 发展。

中医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框架,运用整体观念,对疾病进行辨证施护,并运用传统护理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照顾和服务,保护人类健康的一门应用学科[1]。在生活起居、情志、饮食、以及卫生保健、预防等方面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 经验 。中医护理具有以下优势。

1 优势

理论优势

中医护理主张从人的圣体、心理、精神以及社会等各方面调理患者,现代医学发展到上世纪末才把生物医学模式转成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强调“整体护理”的理念,到今天才知道以“人”为中心。中医护理切合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等方面的需要,因此获得了人们的喜爱。在人类最求返璞归真、尽享天年的今天,中医护理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方法优势

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有八法:汗、吐、下、温、清、消、补,这八法针对病因、症状和发病的部位,指出了治疗的方向。传统医学的医护不分家,即“三分医,七分护”,相对西医护理来说,中医更注重服药时间、饮食等方面的配合。在非药物治疗方法方面,针刺、艾灸、推拿、火罐、热敷、熏洗、挑割、药枕、面浴、足浴、日光浴、温泉浴等,均属于中医护理方法。这些技术操作具有器具简单,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见效快、费用低廉、无毒副作用的特点,深受群众欢迎。

应用优势

通俗易懂、简便易行、参与性强,易于推广。中医护理的方便性、实用性是其他现代护理无法比拟的,因此也就拥有更广大的用武之处。按摩、气功、药浴等方法很容易掌握和运用;中医“四气五味”理论对饮食分类,指导患者饮食调养,亦很容易被理解和运用。中医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一些西医不能有效控制的疾病,运用中医就会起到很好的疗效。

2

独特的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是中医采集病史,收集疾病资料,作出诊断,实施治疗的最基本、最有效的手段,也是我们对患者病情作全面了解,准确反映病情,正确地预检分诊

望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头、五官、皮肤, 如有甲亢体征患者分诊到内分泌科。

闻 根据听患者说话声音的高低,呼吸声以及咳嗽、呕吐、呃逆声音的变化,来判断病位的深浅、虚实、寒热等,以采取适宜的护理方法,做好相应的用药指导,解除患者的痛苦。 如声音嘶哑者分诊到耳鼻喉科。

问 通过询问患者及家属,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生活、饮食习惯、家族史和既往史。根据这些资料, 及时准确地进行分诊, 不能主观导问或暗示患者, 以免分诊不准。例如头痛为例, 头痛仅是一科症状, 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因此, 在询问病史时,要了解发生头痛原因, 性质和规律。若系持续性头痛并伴有进行性加重, 应考虑安排到神经内科就医。如为外伤后引起的头痛, 就有可能是脑外伤后遗症, 由神经外

科检查比较合适。如高热, 头痛, 耳内有脓性分泌物, 考虑是中耳炎引起的, 应分诊到耳鼻喉科就医。

切 门诊患者述说有心悸, 心累时, 我们应脉诊, 了解是否是急症。

3 饮食护理?

中医饮食保养:是指通过饮食的方法来治疗与调护和预防疾病,包括药膳、药酒、药茶、药粥、药饮等.食疗既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调护、病后的调理,又有利于 儿童 的生长发育、妇女的养颜美容。中老年人的延年益寿抗衰老[2]。如当归羊肉生姜汤中羊肉得姜配合加强温补之功,起协同作用,可治疗虚寒性腹痛。如有些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喜好大鱼大肉,此时应耐心讲解危害性,改变其饮食习惯,宜进清淡饮食。肥胖患者应予清淡、化痰食物:体瘦者多食滋阴生津、补血食物、老年人及久病者脾胃功能虚弱,宜予清淡有营养、易消化食物,孕妇和哺乳期宜食富于营养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儿童生长发育时期,宜食谷肉果菜营养丰富的食物;哮喘患者和过敏体质者忌食鱼、虾等海腥及一些甘温、香燥之品。

4 基本护理操作应用?

如可遵医嘱对风湿性关节炎、消化不良、痛经者予以温灸理疗:又如体质虚弱者可教患者经常按摩足三里穴以起到保健作用;呃逆患者按压合谷穴可止呃逆等。

5 结语?

培养分诊护士的中医护理素质,要求处处关心患者,一心扑在患者身上,一丝不苟对待分诊工作,经常关心患者的病情,加强中医理论学习,贯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理念,才能使中西医护理学理论知识互补,临床并用,才能使患者受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玉霞,李丽萍.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齐鲁护理杂志,2009,17:90-91.

[2] 任娟,曾远.中医护理在社区医院中的运用.新疆中医药,2009,5:51-52.

1、中药结合康复对脑卒中患者功能障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2、内外结合治疗肘关节术后功能障碍43例3、益气固本汤提高恶性肿瘤生存质量47例4、喜炎平雾化吸入佐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9例5、山蜡梅叶颗粒治疗手足口病6、活络解郁汤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压的干预观察7、银翘抗感冒合剂治疗感冒200例8、中药汽浴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00例9、山蜡梅叶颗粒治疗上呼吸道感染40例10、健脾清肠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11、自拟平喘合剂治疗毛细支气管炎及护理30例12、白内障摘除治疗老年人闭角型青光眼59例13、小儿康颗粒治疗再发性腹痛130例14、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上呼吸道感染74例15、胃食管反流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16、活络解郁方对脑出血术后患者血脂的影响17、参附注射液合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8、部分开放式组织瓣移植术治疗开放性胫骨骨感染28例

调查显示,未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2年内致残率高达50%,3年内致残率高达70%。因此,一旦患这种疾病并怀疑患有这种疾病,应及时就医,以降低疾病风险。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方式是减少关节炎症反应,抑制病变发育和不可逆骨损伤,尽可能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那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些办法呢?一、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药物,适用于阿司匹林、萘普生、双氯酚酸钠等活动期患者。这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来阻止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达到抗炎和疼痛的作用,环氧化酶-2催化前列腺素是一种炎症介质,因此特异性抑制环氧化酶-2药物,如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的发展可以减少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胃肠道反应症状。注意事项1.首先选择一个非甾体抗炎药物,应用几天或一周后无显效可增加,然后无显效可替换另一个,避免同时服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甾体抗炎药物;2.用药应控制在最短疗程和最低剂量;3.老年人半衰期短或剂量小;4.谨慎使用心血管高危人群;5.肾功能不全慎用;6.定期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二、抗风湿药:甲氨蝶呤、口服或肌肉注射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线药物;柳氮磺吡啶从小剂量逐渐增加,以及羟氯喹、来氟米特、环孢素、金诺芬、白芍总苷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关节外症状或关节炎明显或急性发作者,可迅速缓解关节炎症状,改善关节功能。但其副作用大,长期使用会导致疾病反复发展,加重疾病发展,只能缓解风湿性关节炎症状,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因此,它只被用作急性患者的桥梁。它不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植物药物治疗:雷公藤多苷、白芍总苷、正清风痛宁等植物药物也可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可改善关节肿痛症状,减轻炎症,延缓关节损伤,但也无法控制疾病的进展。生物制剂和小分子靶向制剂:细胞因子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致病因素。采用现代生物技术设计单克隆抗体,俗称生物制剂,能像导弹一样准确中和细胞因子,减轻关节炎症和损伤,缓解疼痛。生物制剂是近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最大进展,疗效显著,适用于传统化学合成抗风湿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物制剂(如依纳西普、英夫利西单抗、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托法替布、巴瑞替尼等)的上市为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好的治疗选择,并因其快速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而受到患者的高度赞扬。虽然传统的非甾体抗炎药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本药物,但建议联合用药(联合生物制剂或联合小分子靶向制剂)。三、外科治疗手术治疗也是目前比较可靠的治疗方法。如果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滑膜侵袭严重,可采用关节镜微创滑膜切除术控制患者病情,减少关节损伤后遗症的发生。如果晚期患者保守治疗效果效控制的晚期患者,可考虑关节置换术,恢复患者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四、功能锻炼功能锻炼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恢复和维持关节功能的重要方法。对于肿胀和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注重休息,减少关节活动。其康复指导主要是伸展运动,卧床让关节最大限度地休息,但鼓励患者进行伸展运动,1~3次/天,伸展活动可使关节充分运动,防止关节长期不动和浪费(在关节疼痛缓解的情况下加强关节运动)。关节活动前,可热敷、按摩等,防止肌肉痉挛。鼓励无明显关节肿胀疼痛但可逆关节活动有限的人进行正式的功能锻炼。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风湿病和康复专家的指导下进行。五、心理护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容易抑郁;抑郁症直接影响患者的生理和病理过程,加重患者的病情。疾病状态与抑郁症相互作用,形成恶性循环。面对这些病人,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用温和的话解释疾病,消除心理障碍,建立正确和积极的疾病观。一些学者的研究表明,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康复训练可以显著改善疼痛,护理干预在改善疼痛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温馨提示:有些病人长期用药,一定要注意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避免药物对身体造成更多伤害。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影响因子

最新国内医学期刊影响因子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 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8、 营养学报 773 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11、卫生研究 751 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33、职业与健康 337 基础、医学综合类 1、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15 2、 中华病理学杂志 1425 3、 中华医学杂志 3792 4、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634 5、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690 6、 中华麻醉学杂志 1487 7、 生理学报 697 8、 高血压杂志 689 9、 免疫学杂志 544 10、中华血液学杂志 1452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994 12、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768 13、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644 14、CHINESE MEDICAL JOURNAL 1501 15、中国计划免疫 455 16、中华男科学杂志 526 17、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621 18、医学研究生学报 569 19、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661 20、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658 21、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573 22、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901 23、解放军医学杂志 1023 24、解剖学报 586 25、重庆医学 968 26、诊断病理学杂志 411 27、基础医学与临床 485 28、生理科学进展 443 29、中国医学伦理学 405 30、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285 31、中国免疫学杂志 718 32、中国急救医学 943 33、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741 34、医学与哲学 563 35、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754 36、中国男科学杂志 263 37、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 249 38、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616 39、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394 40、医用生物力学 131 41、医疗设备信息 364 42、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192 42、微循环学杂志 248 44、解剖学研究 148 45、现代免疫学 469 46、中国医师杂志 544 47、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362 48、毒理学杂志 295 49、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205 50、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26 51、江苏医药 508 52、解剖科学进展 190 53、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436 54、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8 55、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81 56、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82 56、中国医刊 299 58、北京医学 282 59、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226 6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77 61、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JOURNAL 124 62、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144 63、解剖学杂志 425 64、上海医学 597 65、医疗卫生装备 224 66、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70 67、西北国防医学杂志 194 68、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35 69、广东医学 697 70、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2 71、天津医药 359 72、华西医学 331 73、现代医学 135 74、医师进修杂志 380 75、山东医药 587 76、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70 77、四川医学 376 78、河北中医药学报 49 79、西南国防医药 109 80、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35 医科大学学报 1、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957 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359 3、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1047 4、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591 5、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132 6、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788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443 8、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481 9、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1477 10、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452 11、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190 1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550 13、新乡医学院学报 340 14、复旦学报医学科学版 513 15、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547 16、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575 17、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92 18、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383 19、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424 20、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72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450 22、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0 23、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38 24、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06 25、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491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426 27、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244 28、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215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67 30、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121 31、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168 32、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197 33、蚌埠医学院学报 251 34、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52 35、温州医学院学报 176 36、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27 37、昆明医学院学报 139 38、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414 38、江西医学院学报 172 40、徐州医学院学报 202 41、贵阳医学院学报 185 42、广州医学院学报 128 药学类 1、 中国药理学通报 1897 2、 中国药房 1123 3、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1350 4、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87 5、 药学学报 2351 6、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94 7、 中国药学杂志 1910 8、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924 9、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358 10、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815 11、中国抗生素杂志 592 12、药物分析杂志 1081 13、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568 14、中国海洋药物 467 15、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504 16、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425 17、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1176 18、药物生物技术 254 19、中国药师 364 20、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266 21、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399 22、中国新药杂志 936 23、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444 24、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310 24、华西药学杂志 511 26、药学服务与研究 115 27、医药导报 448 28、解放军药学学报 270 29、中国基层医药 497 30、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423 31、药学实践杂志 238 32、广东药学院学报 221 33、山西医药杂志 185 临床医学类 1、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045 2、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566 3、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307 4、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582 5、 中华皮肤科杂志 1370 6、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874 7、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343 8、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651 9、 中国输血杂志 607 10、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37 11、中国误诊学杂志 2042 12、临床骨科杂志 477 13、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738 13、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18 15、中国循环杂志 606 16、临床皮肤科杂志 1082 17、临床麻醉学杂志 996 18、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048 19、中国全科医学 1219 20、临床检验杂志 655 21、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607 22、检验医学 497 23、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643 24、中国微循环 311 24、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485 26、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327 27、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126 28、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72 29、循证医学 52 29、临床肝胆病杂志 419 31、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399 32、中国综合临床 585 33、血栓与止血学 84 34、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56 35、临床心电学杂志 111 36、中国临床医学 356 37、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61 38、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131 39、中国实验诊断学 205 40、实用医学杂志 672 41、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144 41、医学临床研究 269 43、临床输血与检验 86 44、临床肾脏病杂志 43 45、临床急诊杂志 30 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5、 中国临床康复 3929 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妇、儿科医学类 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13、生殖与避孕 317 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这个要到科技部情报研究所的网站去下载即可。百度一下“爱思医学信息网”,这个站也有。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风湿免疫相关杂志期刊

不,中华风湿病学杂志不是SCI杂志。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是由中国风湿病学会出版的一本国际性学术期刊,主要发表风湿病学研究领域的原创性研究论文,其中包括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病理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等。它的宗旨是为中国风湿病学会会员及全球风湿病学界提供一个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平台,以推动风湿病学的发展。

医学类学术期刊有:

一、中华医学杂志

《中华医学杂志》是1915年创办的双语学术期刊,周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

期刊主要反映中国医学最新的科研成果,积极推广医药卫生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及时交流防病治病的新经验。期刊主要读者对象是广大医药卫生人员。

二、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医学争鸣》刊载的内容主要是医学学术方面的各种看法和观点的交锋与辩论。英文刊名为《NEGATIVE》,以期经历“否定—否定之否定—肯定”的螺旋式上升,达到新的认识境界。

反映发明与创新、否定与假说、探索与发现等前沿医学思想,传播医学领域新观点、新方法和新成就,服务医学科学研究和我国卫生事业发展。。

三、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Journal of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主管、主办中文版半月刊。

据2018年4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编辑部官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第十届编辑委员会拥有常务委员49人,委员127人,特约编委5人,海外编委12人。 据2018年4月中国知网显示,《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共出版文献18690篇,总被下载1789818次、总被引87645次。

四、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是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由第二军医大学主管、主办的综合性医药卫生类学术刊物。1980年6月创刊。

据2018年9月《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官网显示,《第二军医大学学报》编委会拥有委员67人,客座编委13人,2017年度共有368位审稿专家。

五、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原第一军医大学学报)创刊于1981年,为国内外发行的高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是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

被美国Medline/PubMed、美国化学文摘(CA)、荷兰《医学文摘》(EMBAS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源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数据库、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收录。

医学学术期刊的种类有数千种之多,主要包括三个等级,中文核心期刊,科技核心期刊,和普通期刊,很多省份会划分自己的一类,二类期刊标准,核心期刊大概就有1000多种,其中中文核心200多个,科技核心900多个,学术期刊又根据医学的分类细分为很多类别,比如护理的有中华现代护理杂志,泌尿外科有中华泌尿外科杂志。。。。。其它专业亦是如此,发表一篇跟专业相关的医学论文,可以适当提高职称晋升几率,具体的也可以跟专业机构咨询,希望能为您提供到帮助

您好,建议您去相关的专业学术网站或者是论坛上进行相关咨询。

风湿免疫科杂志期刊

中华牌杂志是国内医学杂志中有重要影响的一类期刊,有两种主办单位的统称为中华牌,一类是中华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内科杂志,另外一类是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期刊,比如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从名字上无法辨别,只有通过主办单位来判断。中华牌有医学会的直管杂志也有地方医学会的分管杂志,通过从业20年的观察,有一些地方性的中华牌杂志在细分专业中有重要的影响力,且录用率高,见刊快,在晋升职称时,如果能通过中华牌杂志的助力,评审胜算要大很多,且可以作为自己的终身代表作品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综合性医药卫生类 1 中华医学杂志 2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 解放军医学杂志 7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 复旦学报.医学版 13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 广东医学 20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 上海医学 23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 江苏医药 25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 实用医学杂志 28 山东医药 29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 重庆医学 31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 天津医药 33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R1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公共卫生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 卫生研究 5 营养学报 6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7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9 环境与健康杂志 10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11 中国卫生统计 12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13 中国职业医学 14 环境与职业医学 15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16 中国卫生经济 17 毒理学杂志 18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19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 现代预防医学 21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2 中国妇幼保健 23 中国学校卫生 24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5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6 生殖与避孕 R2中国医学类1 中草药 2 中国中药杂志 3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4 中国针灸 5 中成药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7 中药材 8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9 中药药理与临床 10 中华中医药杂志 11 针刺研究 12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13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4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15 辽宁中医杂志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 中医杂志 18 新中医 19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0 中国天然药物 R3基础医学类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3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4 解剖学报 5 中国免疫学杂志 6 免疫学杂志 7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8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9 生理学报 10 解剖学杂志 11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2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13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改名为: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14 生理科学进展15 中华病理学杂志 16 神经解剖学杂志 17 现代免疫学 18 病毒学报 19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1 国外医学.免疫学分册(改名为:国际免疫学杂志) 22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23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4 国外医学.生理医学工程分册(改名为: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5 基础医学与临床 R4临床医学类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2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3 中国临床康复(改名为: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4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5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6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7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 中华护理杂志 9 临床检验杂志 1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11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12 中国急救医学 13 检验医学 14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5 中国全科医学 16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17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18 中国输血杂志 19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1 护士进修杂志 R5内科学类1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 中华内科杂志 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4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5 中华血液学杂志 6 中华肝脏病杂志 7 中华消化杂志 8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9 中华肾脏病杂志 10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1 中华糖尿病杂志(改名为:中国糖尿病杂志) 1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13 中华传染病杂志 14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15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16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17 中国循环杂志 18 高血压杂志(改名为:中华高血压杂志) 19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1 中国内镜杂志 22 肠外与肠内营养 23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4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R6外科学类1 中华外科杂志 2 中华骨科杂志 3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4 中华创伤杂志 5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6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7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8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9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10 中华烧伤杂志 11 中华麻醉学杂志 12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13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14 中华手外科杂志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1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8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19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21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22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23 临床麻醉学杂志 24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25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26 中华男科学杂志 R71妇产科学类1 中华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4 现代妇产科进展 R72儿科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3 临床儿科杂志 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5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R73肿瘤学类1 中华肿瘤杂志 2 癌症 3 中国肿瘤临床 4 肿瘤 5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6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7 肿瘤防治研究 8 中国癌症杂志 9 实用肿瘤杂志 R74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6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7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8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改名为: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9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R76耳鼻咽喉科学类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 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改名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3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4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R77眼科学类1 中华眼科杂志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4 眼科研究 5 眼科新进展 R78口腔科学类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4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5 口腔医学研究 R8特种医学类1 中华放射学杂志 2 临床放射学杂志 3 实用放射学杂志 4 中华核医学杂志 5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7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8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9 放射学实践 10 介入放射学杂志 R9药学类1 药学学报 2 中国药学杂志 3 中国药理学通报 4 药物分析杂志 5 中国新药杂志 6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9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0 中国抗生素杂志 11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2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3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4 中国药房 15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16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7 华西药学杂志

收的是版面费,一般500-800/版。刊物的版面费标准和期刊级别有必然联系,通过查询,刊物目前被新科技核心、CSCD核心、北大中文核心数据库同时收录中,属于高级别的核心期刊,版面费标准一般都在500-800元/版左右,要是有彩图的话,会加收1000元以内彩图印刷费。《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创刊于1997年,月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山西省卫生厅承办的风湿病学专业学术期刊。据2020年8月官网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第四届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68人,顾问2人,名誉总编辑1人,总编辑1人,副总编辑8人。据2020年8月28日中国知网官网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总下载次数为316289次,总被引次数为37454次,出版文献共5586篇,(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3] 。据2020年8月28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华风湿病学杂志》期刊载文量为5417篇,基金论文为1825篇,被引量为40287次,下载量为806154次,2018年影响因子为。

中华医学会主办的是国内最权威的,以下都是。 中华外科杂志 美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儿科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英文版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华理疗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中华糖尿病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中华医史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您可以看看中国医护服务网期刊频道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