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高消费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高消费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探析【摘 要】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则会给大学生的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进而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按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学费和住宿费”、“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消费”。 1.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为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学校类别、所处的地域、专业性质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和农林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院校学费一般在每年2500至3500元,一般院校收费集中在3500至7000元之间,一些二级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以及热门专业的学费则往往高达每年7000元到15000元。 在住宿费方面,进入2000年以来,受“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学校的集体宿舍出现了“高中低档”之分,人数少、设施好的宿舍收费较高,而传统的“八人间”等宿舍收费较低。但因国家有指导性规定,宿舍费一般都在每年300元至1200元之间。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大概有17%的大学生有过在校外租房或找人合租的经历,而房租一般在每月每人100元到500之间。由于大部分高校有关于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因此有80%校外租房的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办理退宿手续,校外租房的房租成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2.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 该项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四个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差异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这部分消费的差异显著。调研结果表明,“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每年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且全部为一年级学生;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2000元至4000元的占,4000元至5000元的大学生占,5000元以上的占。并且,这部分消费中,水平最高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是最低的被调查者的22倍。可见,家庭收入差距及其派生的消费差距在大学生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3.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 主要包括书费、培训考试费、电脑及上网费三大类。书费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参考书、学生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课外参考书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等。培训考试费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项内容。由于大学生近年来的考研、考证、外语学习等各类课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该项支出呈连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培训考试费”一项每年要花费200元至2000元左右。电脑及上网费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成为“必须开支”,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配备了个人电脑,而购买电脑、上网的费用也不少。 4.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器材的广泛普及,手机等通讯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必备品。学生的通讯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手机一般选用较为便宜的机型,手机费也低于平均水平;短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短信费占手机费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消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5.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 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搭建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休闲娱乐;而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往往是群体性的,由此而来的消费支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这部分消费常见的项目有“请客聚餐消费”、“歌厅台球厅消费”、“旅游消费”、“购买礼物消费”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往等活动属于人类的第三个需求层次,大学生在这方面适当的消费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娱乐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担部分转移到了父母和家庭,部分转化成了“负债”,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总体而言,大学生消费总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尽管从绝对值上来讲各项消费均在不断上升,但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不同。在上述的五大类消费中,“学费和住宿费”保持了稳中略有上涨的水平,但在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消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甚至是公民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和对国家或社会的道德责任,从而使高消费成为正当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消费结构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强调“绿色消费”和“自我发展消费”;反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和过份的“时尚消费”。其次要注重消费与市场基本理论的教育。主要为消费观、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营销等知识,让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最后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培养其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此外,全社会,特别是相关商家,要努力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要体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编号:2006021)研究成果。

没有问题,论文当代大学生高消费的利与弊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以平常心看待大学生的高消费。

首先,人家花的是自己钱,没偷没抢,来路正当;

其次,人家消费与经济能力相当,即使花掉80万,其家庭也完全能够支撑得起;

再是人家花费项目合法,既没有染毒,也没有做违法的事。再说,高消费还可以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与他相比,一些学生家境并不富裕,却打肿脸充胖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动辄购买几百元的化妆品、几千元的电脑、上万元的名牌服装,明显超出了家庭所能供养的程度,这才更令人担忧。

而由于这一群体的消费并非畸高,也就难入人们“法眼”,往往会被忽视,这种对消费的不当追求,很可能陷入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氛围之中。

“象牙塔”里的高消费

社会学家、复旦大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学生的高消费有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的原因,社会上消费分高中低的等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但应该将重点放在中低档。高消费毕竟是少数,遗憾的是我们恰恰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上的错误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院研究院刘惠林的观点可谓一针见血,他认为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他们害怕自己的孩子在消费上比别人差,怕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实际上是自己在攀比,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新闻网-中国大学生消费面面观:“象牙塔”里的高消费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经济网-以平常心看待大学生的高消费

研究大学生消费的论文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高等教育由往日的精英教育逐步过渡到大众教育,使大学生由精英意识转向平民意识,于是他们对现实进行了理性定位,这表现在参与政治活动的热情在整体上趋于平稳,他们在政治上做“平常人”,拥有“平常心”,务实性参与,在宽容协调中求发展,以理智、平静的态度投身于社会改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迷信“有权就有一切”,在政治倾向上具有不健康的心态。 民族观念、集体观念、公德修养 当代大学生在主体上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有献身于祖国的责任感和坚强意志,希望祖国强大,希望人民生活安定幸福,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的爱国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现实利益的限制,少数人显示出媚外心态。 多数大学生集体观念强,关心集体,热爱集体,但也有少数人对集体持中性态度甚至对立态度。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行为与社会公德意识不容乐观,知与行相分离,道德追求不强烈,道德修养不完善。 自我意识 “成人”意识的形成是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突出表现之一。“成人”意识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清晰起来,他们开始独立面对困难,独立面对快乐,独立面对社会,在各种矛盾的碰撞中,在与各种复杂问题的交战中,他们开始走向成熟稳健。 当代大学生逐步摆脱了社会义务本位的主流价值,由传统的政治化、道德化的价值倾向转变为以经济为基础的功利实用倾向,开始全面重新审视并高度重视自我价值,显示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崇尚价值主体的自我化。个别的当其个人利益与他人、社会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会强调以个人利益为中心来决定其的价值取向与价值目标。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自我独立的执著表明他们有极强的权利意识、自主意识和个性。 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注重与自己实际利益关系密切的理想目标的实现,尊重和服从国家利益,但他们并不希望以牺牲自己的利益为代价;他们愿意为社会,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但也要看自己从中有无实惠;他们憧憬未来,勾画蓝图,但首先要考虑自己置身其中的价值体现。一些大学生“急功近利”,以“个人价值的实现”为借口,轻理想重实惠,缺乏远大理想。 但也应当看到当代大学生将理想目标进行世俗化理解并不意味着他们不再重视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伟大理想等概念只是变得“隐性”了。 学习观、职业观 市场经济对人才需求的转变,特别是就业的压力,使得许多大学生开始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开始由单纯的知识积累转向自身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知识技能、提高综合素质,面向新世纪,把自己塑造成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成为当代大学生的学习目标。于是不少大学生不断给自己“充电”,树立起二次教育、终身教育的观念。但也有部分大学生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文凭,不具有真才实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当代大学生自主选择职业的意识增强,不同利益关系的出现给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追求提供了众多的选择方向,追求职业所带来的实际利益成为求职大学生的首要目标。一项对上海重点学校大学生价值观的调查发现:73%的大学生概括自己的职业选择是所谓“新三到”(到国外去,到沿海去,到赚钱最多的地方去)这些调查说明,当代大学生以个人需要为中心,以实用有效为价值目标的自我设计方向和功利主义倾向。 交际观、爱情观、消费观 当代大学生的交际环境变为虚拟与真实交错的二维空间。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技术为支持的网络打破了传统的人际交往的生活方式,使他们走向了跨时空、跨地域的网络沟通时代,这一方面促进了当代大学生交往的便捷性,有利于新型代际关系的形成,但这又使人际交往变得虚拟化,一部分大学生成了“数字化”人;在现实中,当代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热情、诚实、开朗、大方,开创了现代交际新风尚。但部分大学生人际交往注重经济利益,趋向功利化和世俗化。 当代大学生逐渐放弃了传统的神圣爱情观和责任婚姻观,呈现出“物质化”趋势,“游戏化”味道。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西方所谓“解放爱情”思潮给爱情以强大冲击,使爱变成了利益权衡。道德责任感的淡化,不求天长地久,但要曾经拥有的“快餐式爱情”观,把价值观引向畸形的、虚无的误区,由此造成所谓的“精神表层化”的现代病,同时爱情也由传统的“爱情独占”观发展到“爱情多元”观。 当代大学生追求消费时尚,消费行为往往强调个性和象征性,求新求美求变求异。他们炫耀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冲动消费,注重身份,讲究情调,从而导致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蔓延。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引导摘要:大学生消费主导趋势一方面是好的,他们追求实用、追求时尚、追求个性,但理性消费仍是主流;另一方面,在传统消费观与现代消费观的冲突中,特别是在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也存在偏差,同时由于客观存在的贫富差异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水平,给大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心理带来消极影响。关键词 大学生;消费特征;存在的问题近几年大学生消费研究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在对大学生消费现状的判断或认识上,青年研究领域存在着较大的分歧: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究竟是高消费,还是合理消费?为了更深人地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以及本人在高校从事教育和管理工作,与广大学生朝夕相处的一些感受,对大学生的消费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做以下分析: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特征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在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消费观念、消费结构上都发生了变化,但从总体上讲,大学生消费的主导趋势是好的,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并呈现出以下特征:(一)追求实用,理性消费是主流消费观体现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指导着个人的消费观。二十一世纪大学生的价值观如何呢?“新学子调查”课题组通过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调查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征之一是实用化。那么,在实用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大学生的消费自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实用为消费的基本出发点。大学生消费中追求实用的特点,一方面体现在追求物有所值。比如在对大学生穿名牌衣服的主要出发点的调查中,77%的学生选择“名牌就是质量好,耐穿”;11% 的学生选择“穿名牌,有面子,能够表达自我个性”;8%的学生选择“没有太多考虑,跟社会上的潮流走”;2%的学生选择“主要穿给别人看,以免被人瞧不起。”由此看到,随着大学生自我主体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穿名牌的主要动机,不是强烈的他人取向,而是注重自我对名牌服装的质量的认识再选择,不盲目相信广告,有个人的主张,相信自己的判断。另一方面体现在为发展自身而消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考证热”。从对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分析中看到,大学生用于课外学习如购买参考书、参加电脑、外语、会计证、教师资格证等各类考证学习的比例占到消费总支出的12.6% 。大学生对考证的关切,一方面以求刺激自己博学广闻,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增加今后择业竞争的砝码。显然他们的标准带有浓厚的实用性。大学生在消费中追求实用的同时,还注重理性消费。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在购买商品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比如:80.7%的学生表示“买东西时,价格是我考虑的第一因素”,79.1%的人表示“在购买一件货品前,我通常会到不同店铺比较价钱。”说明大部分学生在购物中表现出一种审慎理性的态度。由此看来,大学生的消费总体上是理智的,消费的目的性是明确的。追求实用,理性消费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二)追求时尚、超前消费与现实消费相统合全球化时代,大学生生活的环境日新月异,丰富多彩,在第四媒体网络的支持下,大学生与世界的交往日益密切,与世界的距离日益拉进。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世界最时尚的信息,同时大学生求新、求异的个性特点,决定了他们永远站在时代的前列而不会落伍。体现在消费方面也是这样,当代大学生无论从消费心理还是消费行为都无不体现着时尚信息。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使用手机,本次调查中发现学生手机拥有率已达到63% 。此外,电脑及相关消费也是他们的追求,小至一张几十元的上网卡,大至电脑都是当代大学生的宠物。再次是发型、服装、饰物、生活用品,大学校园中都不乏追“新”族。调查中发现“是否流行”紧随价格、质量之后,成为大学生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因素;写信已经成为过去时,发电子邮件、短信息、上网聊天成为大学生交往联络感情的主要方式,通讯费用占平时生活费的10%左右;当问到“如果经济许可,是否购买名牌产品时”,80% 的学生表示肯定,这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但是,大学生是一个较为特殊的消费群体,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基本不能自食其力,生活费的主要来源是父母的收入。对手机、电脑的追求,虽然体现时尚,体现潮流,但这毕竟属于高消费,对大学生来说是一种超前消费。然而新世纪的大学生在追求时尚、超前消费的同时,心理上少了一份非理性的冲动与无节制的挥霍,多了一份扎根于现实的理性与自我调整的消费心理。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手机、电脑的价位与他们的生活费用高低基本成正比。这表明,不同生活费用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追求着不同的消费层次。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已能够做到“量财而出”,“看着自己手中的钱去花”,。即使是超前消费也出自于充裕的家庭经济根基。可见“超前”与“现实”在当今大学生消费心理中得到和谐的统合。(三)追求个性,多元消费与自主消费相统合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随着新知识的爆炸式增大,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反映在大学生消费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点,即表现为一些大学生总是愿意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要进行消费,在消费中体现出个人的个性特点,他们不愿被他人左右自己的消费行为。比如在穿衣打扮上,他们总是按自己的审美情趣来装饰自己,不怕被人看不惯,也不怕别人说自己是标新立异,与众不同。大学生在追求个性消费的同时,还存在多元消费的倾向,这种多元化倾向的发展源于大学生个性化的彰显:不同的个体追求不同的消费热点,而同一个体也钟情于不同的消费热点。比如从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来看,除了生活、学习所必需的消费外,还滋生出了日益多样,日益普遍的交际消费、恋爱消费、娱乐消费、电话消费、上网消费以及美容化妆品消费等。面对各种消费时尚的刺激,面对多元消费的社会特征,当代大学生在保留了多元消费的同时确定了强烈的自主情结的消费观念。在本次问卷调查有“主要影响你消费观念的因素”一题(多项题),80.8% 的被访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经济条件”,78.8%的学生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只有13.1%的学生选择了“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从众心理的减弱和自主心理的增强,昭示着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向良性态势发展。另外,在其他消费观念的调查中,有79.1% 的被访学生同意“节俭美德永不过时”;有75.8%的学生同意“消费是我个人的事”。可以看出新世纪大学生在追求个性、多元消费的过程中趋向成熟、稳重以及较有主见的心态。二、当代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问题(一)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存在偏差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某些发达国家利用全球化的潮流和自身的经济优势,不断地输出自己的消费价值观。西方消费观念的引入,一方面带来了文明的消费观,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消极因素的影响,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消费主义”浪潮就对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这种消费价值观崇尚物质消费,追求享乐主义。由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在推崇世俗化物质享受的同时,在群体模仿式的消费行为中,部分大学生消费价值取向出现偏差。一是消费价值观出现认知模糊。由于中国传统的“以俭为荣”的消费观与西方消费观之间存在冲突,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和改革开放同龄的当代大学生,更愿意接受新的观点和事物,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体现他们的先锋性。然而面对西方“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出现认知模糊,以至产生一些不良消费行为,如过分追求时尚、攀比消费等,使一些大学生对物的关心超过了对人的关心;过分强调对现实生活的享受而失去理想、抱负和应有的拼搏精神,甚至由于对物的过分追求而走向犯罪之路。二是消费价值观出现评价世俗化倾向。快捷多变的社会生活,不断激起一个又一个的社会新潮,追求时尚在大学生校园内日渐强劲,追求近利,追求潇洒的人生信条在许多大学生身上日益凸现。他们在各种消费新潮面前,惟恐落后,竞相仿效。各种名目的请客吃饭使人情消费看涨;“情人节套餐”、“情人节玫瑰”使恋爱支出过度;“手机是时尚的装饰品”使手机一族不断壮大。表面上看,他们似乎自主选择了人生,实际上却被消费的世俗化潮流所左右,当代大学生的消费价值观出现评价世俗化倾向。(二)多层次的消费水平给大学生心理带来消极影响大学校园里客观存在的贫富差异事实上已经把同龄大学生镶嵌在了不同的阶层上,而这种经济上的差异和分层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对于消费处于较高层次的大学生,存在着高消费现象,虽然比例不大,但这种现象容易误导其他学生的消费从众行为,从而引发效仿攀比之风。

首先,在学习方面,尽量考取一些资格认证,以备毕业后容易寻求工作。其次,积极参与学生会工作、社团活动,以及校外兼职工作,欲积累一定经验,因此这就保证了商家利用学生会大搞校内宣传,并充分利用兼职的高质量廉价劳动力成为可能。 二通过以上调研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和心理整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主要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⒈大学生消费有其不理性的一面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拿手机产品来说,目前,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⒊大学生更侧重时尚性消费 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并敢于创新,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对企业而言,中国移动做的较好,他们借助流行时尚代言人周杰伦为“M-ZONE ”加油助威,同时利用学生追求物美价廉的心理,推出学生卡,从而赢得不菲的业绩。

大学生消费文化研究论文

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的探析【摘 要】由于连年的持续扩招,大学生消费在社会总消费中的比重已越来越大,其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合理的消费结构将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而不合理的消费结构则会给大学生的家庭、心理等各方面带来负面影响。客观分析大学生当前的消费结构,探讨其合理与不合理之处,进而找到引导大学生健康消费习惯的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结构 消费水平 消费观念 一、大学生消费结构现状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大体由五个方面构成,按照消费的“重要性”和“必须性”由强到弱分别是“学费和住宿费”、“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通讯消费”、“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消费”。 1.学费和住宿费 学费为大学生消费支出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因学校类别、所处的地域、专业性质等的差异也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以下三个档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院校和农林等享受国家优惠政策的院校学费一般在每年2500至3500元,一般院校收费集中在3500至7000元之间,一些二级学院或是艺术类院校以及热门专业的学费则往往高达每年7000元到15000元。 在住宿费方面,进入2000年以来,受“教育产业化”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影响,学校的集体宿舍出现了“高中低档”之分,人数少、设施好的宿舍收费较高,而传统的“八人间”等宿舍收费较低。但因国家有指导性规定,宿舍费一般都在每年300元至1200元之间。近年来,大学生校外租房的现象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笔者的调研结果,大概有17%的大学生有过在校外租房或找人合租的经历,而房租一般在每月每人100元到500之间。由于大部分高校有关于禁止学生校外租房的规定,因此有80%校外租房的大学生并没有在学校办理退宿手续,校外租房的房租成了一笔不小的额外开支。 2.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 该项消费主要包括衣、食、用、行四个方面,由于家庭收入差异及大学生消费习惯的不同,这部分消费的差异显著。调研结果表明,“除住宿费以外的基本生活消费”每年在1000元以下的大学生占,且全部为一年级学生;1000元至2000元之间的大学生占,2000元至4000元的占,4000元至5000元的大学生占,5000元以上的占。并且,这部分消费中,水平最高的被调查者的消费水平是最低的被调查者的22倍。可见,家庭收入差距及其派生的消费差距在大学生中体现的非常明显。 3.除学费外的学习及素质拓展消费 主要包括书费、培训考试费、电脑及上网费三大类。书费包括学校正常教学活动所需的教材及参考书、学生为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的课外参考书以及一些课外读物,如文学作品等。培训考试费是近年来在大学生消费结构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的一项内容。由于大学生近年来的考研、考证、外语学习等各类课外学习活动越来越多,该项支出呈连年显著上升的趋势。大学生在“培训考试费”一项每年要花费200元至2000元左右。电脑及上网费也随着网络的普及而逐渐成为“必须开支”,三分之一左右学生配备了个人电脑,而购买电脑、上网的费用也不少。 4.通讯消费 随着通讯器材的广泛普及,手机等通讯产品已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为生活及社会交往的必备品。学生的通讯消费还是比较理性的。手机一般选用较为便宜的机型,手机费也低于平均水平;短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短信费占手机费的比例高于一般水平。值得注意的是,通讯消费随着学生年级的提高而逐渐提高。 5.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 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是两个密不可分的部分,当代大学生社会关系搭建和维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休闲娱乐;而大学生的休闲娱乐往往是群体性的,由此而来的消费支出随着大学生年级的提高而不断上升。这部分消费常见的项目有“请客聚餐消费”、“歌厅台球厅消费”、“旅游消费”、“购买礼物消费”等。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社会交往等活动属于人类的第三个需求层次,大学生在这方面适当的消费无可厚非,但过度的娱乐支出加大了学生的经济负担,这种经济负担部分转移到了父母和家庭,部分转化成了“负债”,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精神负担。二、大学生消费结构分析 总体而言,大学生消费总额呈逐年上升的态势,这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水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提高,这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结果。尽管从绝对值上来讲各项消费均在不断上升,但各项消费上升的速度不同。在上述的五大类消费中,“学费和住宿费”保持了稳中略有上涨的水平,但在大学生消费总水平中所占的比重连年下降,说明大学生其他方面的消费越来越高。这其中,部分学生的“休闲娱乐消费和社会交往消费”增长速度过快,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不理性,也反映了“消费主义”确实在一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消费主义的实质是一种不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消费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把消费数量和种类日益增长的物品和服务看作是至高无上的,并将其作为最普遍的文化倾向和最确切的通向个人幸福、社会地位和国家发展的道路,作为较高生活质量的标志,甚至是公民对经济繁荣的贡献和对国家或社会的道德责任,从而使高消费成为正当的、道德的和合法的。消费主义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的“超前消费”甚至是“负债消费”,也导致了在消费时的“攀比心理”、“炫耀心理”,给大学生本人和家庭都带了了一定的经济压力,部分大学生的心理也受到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因此,在消费方面,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合理引导是必不可少的。 三、合理消费结构的引导 首先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和健康的消费意识,强调“绿色消费”和“自我发展消费”;反对“过度消费”、“享乐消费”和过份的“时尚消费”。其次要注重消费与市场基本理论的教育。主要为消费观、消费计划、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营销等知识,让大学生做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最后是要培养大学生的理财理念,培养其正确运用金钱的能力。此外,全社会,特别是相关商家,要努力优化大学生的消费环境,在产品营销过程中要体现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倡文明消费、反对铺张浪费,讲究消费效率。 参考文献: [1]刘鑫.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研究.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7. 注:本文为河北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课题《当代大学生消费研究》(课题编号:2006021)研究成果。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消费一直作为人类社会的主内容。消费观对消费什么,怎样消费起着重要作用。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马克思主义消费观。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指导意义》

[提 要]自从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一些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等不正确的消费观念渗透到了中国,这些观念造成了消费者过于追求物质生活,从而忽视了精神生活。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进行简单的分析,旨在给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消费问题带来现实的指导意义,从而促进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平衡,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消费与生产;适度消费;消费目的

[作者简介]朱倩倩(1991―),女,南昌航空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江西南昌 330063)

一、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基本定义

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是指生产消费,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对劳动工具、燃料、原材料等的使用和消耗,从而生产出某种新的产品。而狭义的消费是指生活消费,即人们把生产出来的物质资料和精神资料用于满足个人生活需要的行为和过程,以及在行为过程中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会对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等问题有一个总的态度,这就是消费观。①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各种关于消费经济的思想进行了批判与借鉴,行成了一种新的对消费相关问题的观点,即马克思主义消费观。马克思主义消费观认为消费作为人类生产的最终目的,它在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具有关键的地位和重要的作用,并把消费看成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②

二、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辩证关系

1.消费与生产、分配、交换的辩证关系

(1)消费与生产的辩证关系

人类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决定了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了对象。生产不仅仅只是生产出消费的对象,它同时也决定着人们的消费方式。

生产对消费的决定作用也不是绝对的,因为消费不是消极、被动的存在的,它是主动客观存在的,并对生产起着巨大的反作用。人们在现实的消费生活中,当满足了基本需求时,会提出更高的消费需要,从而会刺激着更高层次的生产发展。因此,消费会推动着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产品的存在意义便是消费,只有消费了的产品才能成为现实的产品,否则便会失去其存在意义。因此,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归宿。

(2)消费与分配的辩证关系

社会产品被生产出来后,社会成员会对这些产品进行分配,从而决定大家对其所占有的份额。因此,一定的消费会受社会分配关系所决定。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消费方式、消费水平、消费结构都将大大取决于分配制度。

消费也是分配的最终实现。国民收入的分配最终都是要通过消费来实现的,如果我们只生产,不进行消费,又或者是在进行消费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那么分配也就无法实现。如果我们不去进行消费,就无法获知分配是否合理,所以分配的是否合理也要受到消费的检验。

(3)消费与交换的辩证关系

产品在生产出来以后,要使其存在有意义,就必须通过市场交换,因此便会产生消费。由此可见,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便是交换。由于交换是在生产与消费过程中出现的,所以生产与消费的规模会制约着交换的规模,同理也会控制交换速度的快慢,这就意味着生产、消费的规模越大,那么它的交换规模也就越大;消费的速度越快,那么交换的速度也就随之也会快。

2.消费与人的发展的关系

(1)消费是人生存的物质基本基础

人类存在于这个世界上,就必然会有欲望和需求,消费在本质上就是受人的欲望和需求推动的。人类只有满足了基本需求,才会有其他方面的需求,才会想要获得更高层次的满足,这样就促进了人的发展,这就说明了消费是人类生存以及发展的物质基础。

(2)消费对人精神需求有促进作用

人类在不断满足自己的物质需要的同时,人的精神需要也在不断的提升,想要确立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存在价值,想要获得更加使人认可的主体地位,这一切的需求会促使人类的消费会偏向于选择更有利于精神发展的活动。在精神层面上的消费,会更利于发展我们的个性,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也更有利于我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3.消费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的生存发展以及建设,都离不开自然条件。自然界生生不息、日新月异的运行,使人类得以生存繁衍,代代相续,所以人也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然而,地球母亲的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她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如果我们在这个自然界的消费活动超出了一定的界限,那么自然生态环境很有可能会受到我们行为的严重破坏。

现今社会,有许多人忽视这个自然社会存在与运行的规律,他们不顾资源的有限性,把自己的需要凌驾于其他事物的发展之上,这种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是不可取的,也是不道德的。

三、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的现实启示

1.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不同的消费观就存在不同的消费方式,不同的消费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消费质量,二者存在的差距会使人们产生攀比心理。随着世界经济的冲击,人们的消费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消费主义也在充斥着我国的消费市场,人们开始追求物质的虚幻世界,使得社会腐败现象滋生。

我们要从社会稳定这个基本点出发,转变消费模式,倡导健康且科学的消费观,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方式。当然,转变消费模式的同时也要及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公正与平等,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2.提倡适度消费

做任何事情都讲究一个“度”。消费的“度”便是应该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相符合,也应该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相吻合。要在不超越自己个人消费能力的前提下,同时满足个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每个人的收入水平不同,支付能力各异,适度消费要求我们要在获得合理的物质生活的基础上,再寻求更高层次的发展,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缩小收入差距,公平分配

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两极分化也愈演愈烈。两极分化导致收入差距越来越大,不可否认,分配的不公平是促使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这势必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水平。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告诉人们,收入分配的公平与否对消费需求的提升与制约作用直接而显著。所以,缩小收入差距是当前提升消费需求的一个关键所在。同时,为提高消费水平,公平分配无疑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有效途径。

由于分配不合理,收入多的自然可以获得更好更高层次的消费,但这毕竟只是少部分人,大部分居民占有的收入很少,他们缺乏基本的物质条件,很难去获得精神方面的需求,会容易精神失衡,甚至会影响社会的安宁。所以,要在各尽所能的基础上,按劳进行分配,并适当的给予一定的支持,才有利于一切社会居民过着日益充裕的物质生活,当基本的物质生活有所保障时,他们的体力和智力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坚持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

消费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密不可分的,消费方式的正确性,消费行为的健康性,消费结构的合理性都取决于是否科学的消费方式,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受到消费的影响。

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资源消耗快速、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许多厂家只重视眼前利益,许多居民只图眼前消费,从而忽视了可持续消费。所以,必须通过转变经济的增长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消费的道路,才能促进消费与生产的进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四、总结

从古至今,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消费,它成为了永恒不变的主题。不同的消费观就会有不同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方式,当然,也存在不同的消费结构。所以消费结构是否合理,消费方式是否正确,消费行为是否健康,就要看是否拥有科学的消费观了。

所以,我们在面对当今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进行适度消费。同时,应该在生产过程中,发挥我们最大的才能,创造相应的财富,从而缩小收入差距,实行公平分配。也要坚持走可持续消费的道路,看长远利益,促进消费与生产的进步。要构建系统而又科学的消费观,正确合理地引导居民进行消费,这样才有利于国家经济与家庭经济的协调发展,才有利于物质与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才有利于社会生态的和谐。

注释:

①刘天童:《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探究》,《商场现代化》,2013年第24期。

②陈都:《马克思主义消费观研究》2009年版。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消费观探究.刘天童[J].商场现代化,2013,(24).

[2]程恩富,王中保.论马克思主义与可持续发展[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4).

[3]董升.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与科学发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

[4]杨圣明.消费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N].光明日报,2009-08-18.

[5]艾伦・杜宁.多少算够一消费社会与地球的未来[M].毕幸,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消费观的思修论文

大学生饮食消费研究论文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营养健康与饮食的关系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 现代社会,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饮食和营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社会大群体里,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以其人数的逐渐庞大、身份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其中饮食与营养是关注度较高的方面。大学生的生理特点、膳食营养特点以及针对以上特点应该采取的饮食策略等等,都是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身体和美好前程必须考虑的事情,而这也需要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生理 饮食 营养 健康 前言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关于 儿童 、中年人、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分析与建议,却鲜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饮食营养的探讨。但现在,对于大学生饮食营养的探讨也慢慢多起来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大学还是精英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发展就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饮食存在着问题,因为有问题,所以会去探讨,探讨,就有可能发现更大的问题。大学生在饮食和营养上究竟有怎样的一些情况呢?且听慢慢道来。 正文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年龄是18岁至25岁。青春期,是指个体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一般是在10~20岁之间,从这一个概念出发,大学生普遍是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身体外部基本发育成熟,男的更结实,女的更丰满; 2、身体内部各器官机制如呼吸、神经系统发育渐趋稳定; 3、身体各部分系统机制都达到最佳水平 4、性器官发育成熟。 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为完善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虽然身体各方 面相 对于青春期里长身体阶段已经发育成熟,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更多的营养,同样是需要的,大学生需要营养去维持这样一个身体完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动力去支持平常身体器官的运行,这动力来自于能量和营养,因此更需要日常饮食的摄入,获得合理的营养。况且,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是处于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地位,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求严格,思维能力活跃而敏捷,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其营养状况的优良以及是否懂得科学饮食将直接关系到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注重饮食、注重合理营养的摄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的营养需求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生理特点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同样需要很多的营养。那具体有哪些呢?我结合我平时的生活和观察到的情况一一来分析一下。 1、糖、脂肪、蛋白质 这是生活中的每一个都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大学生对它们的需求,我觉得会更大。大学生学业繁重,经常熬夜,大部分人不仅忙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时候也会忙各种社团组织或自己去学第二专业,有时候还得出去实习,经常往返于学校和实习地之间。对于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大学生首要的就是能够提供能量、补充能量的营养,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当然就是糖、脂肪、蛋白质了。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供给能量,维持日常生活的运行。 2、钙、碘、铁等矿物质 上面也讲过,大学生还是处于青春期后期,身体还在成长,钙和碘元素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只要是人,一缺钙就容易出现痉挛等症状,缺碘则易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不仅仅是大学生,对于其他人来说,补充钙、碘都是非常重要。铁的缺乏在女大学生中较为多见,因为生理特点而造成的血液损失,使得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多,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所以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注意铁的摄入。 3、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否摄入充足、合理同样影响着一个人身体的好坏。我们除了平时要及时补充水以外,在某些特殊时期,也要注意水的摄入,如:熬夜。熬夜对大学生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你可以偶尔熬夜,但在熬夜中请注意多喝些白开水,因为熬夜是很容易缺水。还有,运动过后最好也是多喝些白开水,但不可一停止运动,马上就放口大喝,要等身体缓下来,再慢慢喝。 4、维生素A、B2等维生素 如果你站在讲台往下看,你会发现整个教室的人,有超过三分之二是戴着眼镜的,就算没有戴眼镜的,多少都是有一些近视。当代大学生学习繁重,每天就是埋头在那写写、看看,根本不懂得用眼要适度。甚者是对着电脑7、8个小时,在那玩游戏、煲电视剧,中间一点也没有休息过,而且,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玩一玩,看一看,近视问题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大学生保护眼睛迫在眉睫,除了日常及时让眼睛休息之外,摄入一些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也是必须的,如:维生素A、维生素B2,这些维生素都具有保护视力的功效,我们应该多注意。 5、卵磷脂 这里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卵磷脂呢?因为它对大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大学生应付考试、考证多,想、记的事情多,要兼顾的事情也多,经常会用脑过度,出现头痛、 记忆力 衰退等问题。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细胞和脑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你是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就要注意对卵磷脂的摄入。大学生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非常需要卵磷脂。 以上就是我 总结 的大学生对营养的大概需求,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需要的营养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像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很多种类是我们必需的,这里只是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着重点出来而已。 总结出大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就要对症下药,一个字——补。但是,在怎样补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因为如果只是一味地补,而没有 反思 自己的饮食习惯,到最后也是徒劳的。 三、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不过近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区域大学生的饮食和健康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深思。孙建华等[1]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的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体格状况不容乐观;主食量不够,种类单调,缺乏身体健康发育所必须的粗粮;不重视早餐的情况严重,挑食、偏食等现象也令人担忧。 张有平等[2]对我国西南地区的28个少数民族的13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且存在挑食行为、偏食行为和按自己嗜好饮食; %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的女生经期不正常,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 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黄艺敏、陈海萍对广东省10所高校的326名学生的饮食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3]中,所记录的调查结果,均反映出当前大学生膳食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合理。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也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很多同学在饮食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不吃早餐就去上课,或为了睡懒觉就省掉早餐; 2、为了减肥而节食,为了玩游戏、看球赛、书而草草完成进食或干脆不吃。 3、在各类聚餐中暴饮暴食,肆意喝酒; 4、经常光顾路边小吃、小吃街、大排档,没有顾虑食物是否卫生、安全; 5、经常吃宵夜,吃饱后就睡觉; 6、食物乱搭配地吃,不知道哪些食物是不能搭配吃的; 7、以零食作为正餐; 8、喜欢吃零食,随手就一包零食拿来吃; 9、饮食口味重,经常吃辣的、咸的食物,不喜欢吃清淡的东西。 四、大学生科学饮食的策略 人家说:“前世的因,今世的果。”而在大学生饮食问题上,同样会导致“现在埋下的危机,将是未来爆发的祸患。”你现在不好好注意身体,没事,你还年轻,等到你五六十岁的时候,你就后悔了,就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愚蠢,竟这般折磨自己的身体。又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养生的地方。”没错,不仅是老人要养生,大学生也要养生,因为大学时期是人身体的黄金时期,这时养好了身体,将获益一辈子。既然大学是个养生的地方,就别浪费它了,好好养养自己的身体,所以我将为大学生养生做以下规划: 首先,是从一日三餐规划起: 1. 早餐 前面也说到,早餐非常重要。而要吃好早餐,对餐前活动、营养量、主副食品搭配等都要予以重视。理想的做法是,起床后先做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可增食欲,有助消化。最少活动30分钟后再吃早餐。结合大学生的现状,假如早上第一大节有课,而且起床时间又偏晚,我们完全可以在小卖部或饭堂买完早饭后带入教室,当然注意教室的卫生是不容忽视的。除此之外,早餐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吃早餐宜"热食",以免伤胃伤身,因此很多同学喜欢一大早喝蔬果汁的习惯事实上是不科学的。二、早餐前喝两杯凉开水,有润喉、醒脑、防止口臭和便秘等作用。 2.午餐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由此可见,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人体内的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午餐热量应占我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以上。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可在米饭、面制品中间任意选择。副食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禽类、豆制品类、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 炒菜 ,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3.晚餐 首先,晚饭不能吃得太迟:长期太迟易致泌尿系统的结石。一般来说大学期间做到这一点是容易的。其次,晚饭不能吃得太饱: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宵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晚餐时,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应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晚上要少吃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8点以后任何食物对我们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类最好只有一种,不可多种肉类,增加体内太多负担。最后晚餐后不要再吃任何甜食,否则的话,很容易伤肝。普遍存在的情况却是,大学生通常在11点之后睡觉,空腹之久容易伤胃,很多同学会选择吃吃宵夜,我的建议是选择吃一些水果填充,尽量少吃油腻的宵夜食物。而对晚餐后还要从事长时间脑力劳动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来说,晚餐少吃的原则或许是不适合的。否则到临睡时饥肠辘辘,就会影响入睡,甚至会从睡眠中饿醒,这会造成某些慢性胃肠疾病的发生。晚餐对于体质瘦弱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应该把晚餐作为他们补充营养的好机会。据营养学家研究,提高晚餐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这与晚餐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利于人体吸收有关。 其次,是在平时摄食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食物搭配多样化 在饮食中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菜肴和主食,以确保各种营养的充分供给。众所周知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每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不同。目前大学饭堂的菜肴中营养素比较全面,都已包含在不同的菜肴中,但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限,不可能在一餐中饮食全面,这样就很难保证营养素的充分供给,况且有一部分学生对喜欢的食品就胃口大开,对不喜欢的就嗤之以鼻,这样就更加难以保证比较全面的摄取营养素。因此,学生就餐时,应不断变换品种,保证饮食多样化。 ②三餐热量摄入均衡化 适当安排好三餐热量摄入的比例。有这样一句 谚语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目前大学生的热量供应基本达标,但三餐之间热量的分配也并非尽善尽美 ,三餐热量的摄入以早餐30%,中、晚餐各占35%的比例为好。 人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还包括铁、氟、锌、铜、钳、钴、铬、锰、镍、硅、碘、硒、锡、钒等十三四种。为了增强体质,怎样从“盘中餐”获得理想的元素呢? 一是常吃“粗食”。谷物的许多营养元素,集中在谷皮里。如出粉率72%的精制白面,仅能保留原小麦五分之一的“镁”和七分之一的“铬”。精制的白糖,只含有粗糖1%的镁,7%的络,无机盐比粗糖少三十倍。 二是不可“偏食”,人体需要补充不同的营养素,应该适量使用不同的蔬果、蛋类及肉类。 三是“吃菜喝菜汤”。做菜、吃馅常“挤”掉菜汤。岂不知,菜汤里富含植物细胞内宝贵的金属“钾”;菜本身反而成为“低钾菜”。缺“钾”对心脏、血压、都十分不利。所以,“原汤化原食”即吃菜又喝汤,是科学合理的膳食。 四是避免“以药代食”。自然食品的营养是均衡的,如果“以药代食”,过量的摄入某种元素——包括必需的微量元素,都会变得具有“毒性”,生命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还是应从“盘中餐”里去索取营养,不可滥用营养药物。 五是不吃“污秽饮食”。众所周之,重金属的污染,比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还要严重。因为农药等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尚可缓慢分解,净化“无毒”物质。而有毒元素却无法分解,进入人体后就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有毒元素污染过的饮食,要避免入口。 ③蛋白质供应优质化 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在体内不能储存,每天都必须摄入,因而必须保证蛋白质的供给。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大学生的蛋白质供应量普遍不足,组成上以植物性蛋白质居多,动物性蛋白质比例很少,且质量较差。因而在膳食中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做的饭菜,像瘦猪肉、鸡鸭肉、蛋类、奶类以及豆制品等。早餐可喝些豆浆,有牛奶更好。考虑到部分学生的经济状况,可多吃些豆制品,对补充蛋白质大有裨益。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 应达到70g供给量标准,其中动物性、豆类的蛋白质最好占三分之一以上。 ④脂肪摄入标准化 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量。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是人体重要的热能营养素。此外,脂肪中含有的磷脂固醇对增进大脑神经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脂溶性维生素,是供给维生素A、D、E、K的主要途径。因此,摄入的脂肪量应满足机体的需要。目前,有部分学生受“节食风”的影响,过分节制脂肪的摄入,有点谈“脂”色变,这是不可取的。而且现在学生脂肪的摄入量很少达到每天50g标准。所以要通过多吃些动物型菜肴或用植 物油烹制的菜肴的 方法 来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⑤维生素吸收丰富化 在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它们是调节体内生理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动物的肝脏,一些海产品,植物油等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而蔬菜水果则是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些维生素,譬如VC,在烹调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所以,学生在选择菜肴时,应以富含维生素的瓜果蔬菜以及肝脏等为主,也可采取一些补救 措施 ,如平时多吃些(生食)水果蔬菜中含维生素多的如西红柿、黄瓜、菜青椒、红心萝卜等。 ⑥饮食安排合理化 应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饮食。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冬季宜吃温热性食物;夏季宜吃寒凉性食物;春秋两季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女同学更应注意,冬天可多吃些以烧、炖、焖方法烹制的羊肉、狗肉、猪肉等;而夏天则宜吃些凉拌清炒等方法烹制的清淡食物,但要注意的是冬不可极温,夏不可穷凉。此外,应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除长期的饮食习惯外,辛辣酸性过咸食物不宜过食,否则会引起亢奋,易使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精神及情绪的极大波动,特别是禁止吸烟和喝酒,对浓茶和咖啡也以少食为宜。 最后,是要勤加锻炼,如果不喜欢运动,哪怕饭后二三十分钟去散步也好。有句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句话多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在于运动,再懒也要动一动。 结语 其实这么多的饮食建议还是要结合自身状况来采用,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摄入。现在的传媒很便捷,不是只是增加了我们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爱惜生命和保护健康的主观意识,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 教育 ,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改变当前的现状,不是仅仅靠大学生和同龄人的习惯改变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大学饭堂的膳食问题,菜价问题,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产生离不开饭堂这个催化剂。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创造营养健康教育的精神与物质条件。总之,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对正值生命力旺盛的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大学生自身应该腾出更多否定时间关心生命本身,关心自己的营养健康。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2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养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人由于工作和时间长,一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 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 “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 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营养补 充,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 饮食营养 健康养生 青少年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我们要自己调节身心。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 爱好 ,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及抵抗力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 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合理饮食方面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一)生理特点 :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每天都有一定的 体育运动 ,所以体能消耗较多处于发育时期要即使补充营养。特别是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 。在热能方面 ,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 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 (二)合理膳食: 同时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早餐吃得好。据营养学家实验研究发现,早饭吃得好(如牛奶、鸡蛋、巧克力、麦乳精、营养面包等)的人,整个上午血糖水平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均感到精力充沛,效率很高。而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很差的人,在不到上午10点钟时血糖水平已降至正常以下,故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另外,据统计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讲究者,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晚餐吃得少。晚餐吃得太多太好,容易影响睡眠,发生肥胖,甚至产生疾病。晚餐吃得多的人,身体必须要有较多的“精力”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处理,使睡眠不好;人到夜间活动减少,睡眠时耗热最小,晚间胰岛素分泌比白天多,而进食过多又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可使血糖较多地转化为脂肪,过多的脂肪堆积就会造成肥胖。 (三)合理安排用餐间隔: 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四)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 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鸡、鸭、鹅,还要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1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问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为例,从大学生饮食营养概况,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当前的饮食状况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大学生对平衡营养方面的意识。 关键字:饮食营养 将康 概况 措施 前言: 饮食是维持人体生命的必须物质,而健康的饮食显得更为重要,大多数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和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是为了第一个目的而吃饭。大多数达到小康或富裕的人,是为了第二个目的而吃饭,即重视美食。殊不知,美味和美食绝对不等于营养。很少有人是明明白白的为了第三个目的而吃饭,这就是为什么全世界只有5%的人完全健康的根本原因。 对于每一个大学生,如果想维持一个真正健康的身体,已经不是一个需不需要营养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如何在专业指导下尽快树立正确饮食观念的问题。正确的饮食和正确的生活习惯,并结合正确的身体与大脑运动和乐观的心态与情绪,是一种最有效的健康生活方式。为了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健康 教育 工作者肩负着非常沉重的历史任务。 对大学生饮食状况研究的目的: 1.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认识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 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正确营养观念可以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膳食结构,使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 3.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2 【摘要】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也越来越重视。无论是老年、中年、还是少年,在追求健康的同时,饮食营养就是追求健康的必要条件。毋庸置疑,大学生作为优秀的青年群体,祖国未来的希望,其素质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营养是高素质人才的物质基础,因此大学生具有健康的饮食行为与良好的营养状况,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必要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 大学生饮食;营养与健康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有关调查也表明近些年来我国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在逐年改善,相关疾病也在逐年降低。但因为学生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也受到众多研究人员的关注,针对学生群体的营养调查文献很多,都认为科学的饮食结构才是保障营养的前提,对学生的健康有促进效果。 大学生营养健康现状随着每天早上第一节上课铃声响起,一手拿着早餐,一手抱着书的大学生们快步地穿梭在教学楼里,草草几口下去,算是结束了早餐的饮用。这种现象几乎在每个高校都存在着。营养学家表示,进食的时候,人体内负责后勤的副交感神经兴奋,于是消化道和消化腺功能活跃起来,供血增加,运动增强,分泌增多。在这个时候做运动,大量血液就会供应骨骼肌,以至于消化系统供血不足,会造成消化和吸收障碍。尤其是早上,体内能量水平很低,更应该有一个好的用餐环境和气氛,不能边走边吃。大学生们尽可能在食堂或者宿舍用早餐,切勿囫囵吞枣式进餐。长期草草饮用早餐,不仅会导致胃的不适,还会造成营养不良。专家还表示,人们群众的营养情况可以整体地反映出这个国家的各项情况,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物质等发展的体现。故对人们群众实施营养监测非常重要,尤其是大学生这一群体,其是国家今后的发展,应予以重视。 饮食无规律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表明,近年来,饮食无规律成为形成大学生亚健康现状主要因素之一。大学生对饮合理膳食平衡营养食的重要性明显认识不足,而无规律的饮食是造成消化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有关资料显示,日常饮食无规律的学生比例已分别占。长期无规律的饮食,不仅会引起营养不良,影响睡眠质量,甚至会影响人体神经体液调节和内分泌调节,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2001年营养学家孙建华在上海大学生饮食、营养、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中显示挑食、偏食,对某些食物有嗜好者较多。女生的蛋白质摄取量较低,尤其是动物性蛋白的食用量低。2005年营养学家辛碧芬对中南大学营养状况调查的结果是:中南大学学生营养不良率为,肥胖率为,膳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A、B2、C、钙等摄入与标准相当。2005年邓杰对南京高校大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显示:营养良食品营养与保健论文好者占,营养不良者占,营养过剩者占。查阅了近几年对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等的问卷调查研究资料。资料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的营养知识缺乏,有一部分学生存在不良的营养行为,如不吃早餐,常吃零食等。应付用餐者比比皆是为了能多睡一会,许多学生都有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和晚上多吃些就认为能把早餐的营养补回来。而有些女大学生,考虑到要保持身材,也养成了长期不吃早餐的习惯,中午还能按时吃饭,但晚饭也是担心发胖,随便应付一口。熟不知,长期下去,这种营养流失,缺乏最基本的营养食物带来的危害可是非常大的。首先,一、对大脑的危害。虽说脑组织的重量只占人体重的2-3%,但脑的血流量每分钟约为800ml,耗氧量每分钟约为45ml,耗糖量每小时约为5g。二、对消化系统的危害。正常情况下,头天晚上吃的食物经过六小时左右就从胃里排空进入肠道。第二天若吃不好早餐,胃酸及胃内的各种消化酶就会去“消化”胃粘膜层。长此以往,细胞分泌粘液的正常功能就会遭到破坏,很容易造成胃溃疡及十二指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三、更靠近肥胖族:人体一旦意识到营养匮乏,首先消耗的是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最后消耗的才是脂肪,所以不要以为不吃早饭会有助于脂肪的消耗。相反,不吃早饭,还会使午饭和晚饭吃得更多,瘦身不成反而更胖。饮食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专家建议,必须按时吃早餐,并且进食速度不能过快。尽量去食堂进餐,相对于学校周围的餐馆,食堂的就餐环境要好很多。另外,早餐不吃反误瘦身大计不要以为不吃早餐就可以少吸收热量而因此减肥,根据营养学家们的证实,早餐是每个人一天中最不容易转变成脂肪的一餐。如果每天不吃早餐只会让午餐吃得更多。早餐、午餐和晚餐的比例最好是3:2:1,这样子就能让你在一天内所吃的精华在体力最旺盛的时间内消耗掉。 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形成宽松有序的业余生活环境,提高大学生耐受挫折及适应生活的能力,利用体育科学知识及相关科学知识教育,教会学生自我心理调节和心理放松的 方法 。利用多种形式开展健康与保健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人生观;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杜绝不良嗜食品营养与检测论文好,学会自我医务监督检查手段,建立良好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习惯。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健康意识为目标,开设一些有关体育文化、体育锻炼与健康的专题讲座,进行体育知识、饮食营养与健康教育的培训,增设大学生开展健康体育的专业指导教师。 大学生饮食与健康论文2000字篇3 【摘 要】 大学时代是学知识长身体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良好的饮食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掌握一定的营养知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促进生长发育保证身体健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我们必须有健康的体魄,具备热血青年的朝气蓬勃,才能成为国家栋梁,那么,关注自我,关注健康就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以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为例,从大学生饮食营养概况、大学生平衡饮食的作用以及提高大学生饮食质量的对策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的饮食营养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以增强大学生对平衡饮食营养方面的意识。 【关键词】饮食营养 健康 概况 大学生 【前 言】 “营养”一词源自于拉丁语,其原意为“授乳”。营养是人类为了维持生命,满足机体生存、学习和工作能量需要的物质基础。在营养学界,通常是将人体对食物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整个过程称为营养。营养素则是指保证人体生长、发育、繁衍和维持健康生活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营养素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矿物质和维生素。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活泼好动,运动量大,加上繁重的脑力劳动和紧张的学习等,是一生中各种营养素需要量最大的时期。但目前,我国大学生对营养素的来源和食物分类了解较少,不懂得如何搭配营养,存在着诸多营养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学习。 【正 文】 一、衡量自我健康的标准 健康:健康不但是身体没有残疾,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了。健康的标准: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工作,而且不感到过分紧张与疲劳,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好,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能够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当,身体匀称,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易发炎,牙齿清洁,无龋齿及疼痛,牙龈色正常,无出血,头发有光泽,无头屑,肌肉丰满,皮肤有弹性。健康四大基石: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二、大学生健康饮食的现状调查 新世纪以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区域大学生的饮食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深思。孙建华等[1]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的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体格状况不容乐观;主食量不够,种类单调,缺乏身体健康发育所必须的粗粮;不重视早餐的情况严重,挑食、偏食等现象也令人担忧。 谢佩娜[2]通过对浙江省985名大学生调查结果发现,在30 d内有的男生和的女生 报告 有10次或10以上重度饮酒;在最近6个月内饮酒后曾有过恶心、头痛等感觉情况的有216人次,酒后曾呕吐过的有170人次,酒后曾伤害过自己或他人有22人次,酒后曾有过损害物品、谎报火警或类似行为的有15人次,暴饮的大学生还面临着无防护的性行为等其他危险。 张有平等[3]对我国西南地区的28个少数民族的1 386 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且存在挑食行为、偏食行为和按自己嗜好饮食; %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的女生经期不正常,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 从以上调查情况来看,不少大学生在珍惜健康和为健康投资上很不理性,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不吸烟和饮酒不过量的健康生活方式还得不到大学生应有的重视。因此,必须加强科学饮食教育,增强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提高营养水平;提高学生的饮食、营养及 健康知识 水平和自我保健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大学生饮食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会长杜玉侠指出,我国学生营养与健康状况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二是饮食结构不合理。

分析当代大学生膳食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摘要]当代大学生在饮食消费行为上存在着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偏爱零食、偏爱洋快餐、偏爱油炸食品、校外就餐、白开水饮用量偏少、蔬菜水果摄入量偏少等诸多问题,目前主要解决对策为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和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关键词]大学生 饮食消费行为 问题 对策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到成年期的过渡阶段,科学合理的饮食和营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学习效率。但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学知识,饮食消费行为基本处于盲目状态,随意性较大,能按科学方式对待饮食的人为数不多。本文将探讨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一、当代大学生饮食消费行为存在的问题1.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大学生普遍不重视早餐,相当多的大学生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不高。国内外的许多研究表明,不吃早餐和早餐营养质量不高的学生,其数字运用、创造性想象力和身体发育等方面均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早餐教育,让大学生意识到吃早餐的重要性,并让大学生了解早餐的食物种类、数量和营养搭配情况。2.偏爱零食。大学生中喜欢吃零食的情况非常普遍,尤其是女生更加偏爱零食。零食所提供的能量、营养素不如正餐均衡、全面,而且多数零食味道浓厚,过于香甜或咸鲜,脂肪和糖盐的含量较高,既影响大学生进食正餐的胃口,又容易造成钙、铁、锌、碘、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素的缺乏。因此,要教会大学生选择营养相对均衡全面的零食,既享受到吃零食的快乐,又能获得良好的营养。3.偏爱洋快餐。从营养的角度看,洋快餐普遍都是肉多、菜少、高能量、高脂肪、低膳食纤维、低维生素、低矿物质的食品。比如马铃薯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优质淀粉,但用马铃薯炸制的薯片、薯条中却吸收大量的油脂、能量增加、维生素却被破坏了,是典型的“能量炸弹”。4.偏爱油炸食品。油条、煎饼、油炸花生、煎鸡蛋等油炸食品以其鲜美酥脆的口感,深受大学生青睐。此类食品经高温烹调可产生大量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丙烯酰胺、苯丙芘等毒性物质,故油炸食品不宜多食用。5.校外就餐。大学生,尤其是男生在校外就餐的次数明显高于女生。他们选择校外就餐的原因:有的是认为校外饭菜价格适中,口味要比学校食堂好;有的认为校外就餐自由方便,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有的经常是因为同学、朋友聚会而外出就餐。大多数学生校外就餐的地点选择在学校周边餐馆、街边小店、小摊上,但这些地方大多条件简陋、缺少消毒器具、用餐环境恶劣,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6.白开水饮用量偏少。很多大学生没有主动饮水的习惯,每日的饮水量不足,往往是渴极了才暴饮一顿。现在的瓶装水和饮料越来越多,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常以此替代喝白开水,认为比喝白开水更有营养,尤其偏爱含糖饮料和果汁。其实从健康的角度来看,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里面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而且它不用消化就能为人体直接吸收利用。7.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大学生膳食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每餐主食量摄入偏多,而蔬菜水果摄入量较少。蔬菜和水果能够为人体提供每日以及长期健康所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它们还能增加膳食纤维,有助于体内酸碱平衡,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的膳食模式。8.饮食不规律。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一日三餐进餐时间和进餐间隔无规律,甚至三餐的食量分配也无任何规律,随意性非常大。如果摄食不足或饮食过度,都会伤害脾胃的功能。饮食不规律、饥一顿饱一顿是导致消化系统紊乱的主要原因,长期没有规律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必须引起注意。二、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1.帮助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营养知识告诉人们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各种食物,从中获取种类齐全、数量适宜的营养素,能够预防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消除健康危险因素,从而保持身体健康。目前,很多大学生缺乏营养知识,在食物选择消费、膳食行为等存在着不少误区,这会对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身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要面向大学生全面开展营养教育和宣传,逐步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2.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形成的正确营养观念,是促使大学生将营养知识转化为行为和习惯的动力。营养对健康的影响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膳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暴饮暴食、酗酒等不良饮食习惯对身体的危害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示出来。人体只有获得全面而均衡的营养才能有效地维护身体的健康。大学生的生长发育状况、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素的需求往往因各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生活水平不同而有差异。因此,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营养教育,帮助大学生建立个性化的膳食结构,使每个人都做到自己可能达到的最好水平。3.帮助大学生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营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使人们建立和形成有益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教师应引导大学生明智地进行食物消费,努力帮助他们逐步改掉不利于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和习惯,优化膳食结构。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宝塔,大力推广营养餐。对大学生的营养问题实行干预措施,全面改善大学生的营养状况,预防与营养相关的各种慢性病。同时,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教育、自我实践对其形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至关重要。通过科学的饮食实践,把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益的食谱和摄食方式变成自己一生的嗜好习惯,自觉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大学生获得科学的营养知识是基础,树立正确的营养观念是形成健康行为的动力,而养成健康的饮食消费行为习惯则是最终目的。在对大学生进行营养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帮助大学生能够主动地将营养知识和营养观念转变为自觉的行为、最终达到增进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

大学生消费观念研究论文

在中国知网上下载,如果你是大学生的话,用校园网下载,不要钱的

摘 要:从当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来看,不少大学生都存在着非理性消费的行为,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极为不利,必须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本文将对当代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和主要成因加以探讨和分析,并重点论述理性消费行为的引导途径,以期扭转大学生错误的消费观念,促进其形成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关键词:大学生;消费行为;理性消费;引导途径近年来,人们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他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投入越来越大,不仅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且高校管理大学生的难度也大幅度上升,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前景可谓是不容乐观.为了转变这一现状,应立即开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教育活动,促使社会、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引导大学生树立理性消费的思想观念,潜移默化的改正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致力于培养更多综合素质能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以实现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表现1.符号消费为重,实用消费为轻大学生热衷于追寻时尚潮流,唯恐落于人后,当发现其他同学购买了某些商品时也会下意识的购买同类或者标价更高的商品,以获得精神上的优越感,却忽视了商品的实用价值.大学生的这种消费行为通常是非理性的,他们无视了自身是否具备相应的消费能力,只是出于好面子心理才产生消费行为,而所买商品的实用价值普遍不高,这种现象已经成为了当代大学生消费的一种常态.2.物质消费成本远高于精神消费现如今大学生越来越看重名牌,无论是食品还是衣物,他们都倾向于购买大品牌的商品,以彰显自己的优越生活,获得他人歆羡的目光.与此同时,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消费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源自于大学生精神消费意识比较淡薄,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学生在物质消费方面投入成本过高,没有多余的生活费可用于学习和充电,长此以往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将愈发贫瘠,身心成长发育也会出现失衡状态.3.消费观念过于落后实际上,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消费观念,很多大学生都一味的追捧超前消费,造就了大学生在吃、穿、玩上的高消费,反而将大学生的根本任务抛诸脑后,将大学校园当作是攀比、玩乐的场所,很少关注学习相关的话题,这与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相背离,可以说,转变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已经迫在眉睫.二、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成因1.社会不良风气

中文摘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日后的工作成才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心理有比较全面和准确的了解,我们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一方面,2005年11月,对辽宁大学的文、理院系的各年级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60份,收回有效问卷345份,有效率为%。另一方面,通过个别谈话及网络资源,对其他学校的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和比较。分析大学生消费的现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思考,形成大学生以艰苦奋斗为荣,骄奢淫逸为耻的消费观,创建节约型校园文化。 关键字:大学生 消费 行为 心理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的消费现状 (一)大学生理性消费是主流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可以概括地说当代的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有些理性因素,突破传统的只求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观念。 1.在消费结构中发展资料占的比重呈扩大趋势。他们更多的注重改善自身的学习条件,满足对于精神文化的需要。根据本次调查显示被调查的大一的男女同学中有1/2多数每学期在教育学习方面的投资在200元以内,而被调查的大三的男女同学中则约有半数的同学在这方面的投资在400元以上。这说明刚入学的大一的学生已经有了要完善自己的追求,但是在为自己设定目的和计划的同时,投资比较谨慎;而大三的学生经过了两年多的大学生活,多数为自己设计了确定的目标(考研、攻读各种资格认证、英语过级考试等等),这些教育投资对他们就业及实现自我价值是必须的。 2.大学生也重视健康消费。调查的数据显示%的男同学在每月的消费上注重营养消费,女生的比例更大一些占到%。学校内设置的健身中心很受学生欢迎,通过调查和访谈部分学生,30%的同学选择定期的体育锻炼,他们中有利用校内的体育资源的,也有参加校外休闲健身俱乐部的。大学生的健康消费也涵盖了运动器械用品、衣物等内容。 3. 消费呈现多层次化。月消费达到800元以上的占%,低于350元的占%,%的学生月消费在350-500元之间,%的学生月消费额控制在500元到800元之间。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层次分化比较分明,中间层次的比重占绝对多数,既反映了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也说明了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趋向理性的。 从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正逐步向开放化、前卫化发展,但传统的理性消费观念仍是主流。绝大多数学生在消费时考虑最多的因素是商品或服务的质量、价钱,追求物美价廉。因为%的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供给,虽然%的学生自己兼职,但挣的钱不多。由于消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存在着若干问题: 1.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通过个别调查和访谈,我们得知: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换一款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不惜牺牲其他必要开支;有些同学为了一件名牌衣服、名牌鞋帽,甚至向别人借钱以满足欲望。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受虚荣心的驱使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2. 人际交往消费过度,主要体现为通讯支出和恋爱支出。通讯开支大,拥有手机的同学占被调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强,月消费高于80元的占,将近被调查人数的一半。说明学生手机消费不理性、高开销的情况存在而且颇为严重。%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100-200元左右,他们大多承认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 3. 经济独立意识较弱,理财观念淡薄。在被调查的345人中有39人根本没有作过家教或兼职,而那些作过家教或兼职的同学也是抱有不同目的,1/2的学生是为增长社会经验,%的学生以渴望独立为目的,以“补贴日用”为目的的比例占到%,如果把“渴望独立”看作是主动的独立意识的话,那么“补贴日用”则可以看作是被动的独立意识。把前两者合计到一起来看拥有独立意识的学生比例也只占到被调查者总数的1/3强。当然也有%的学生是抱着闲着没事的态度。显然,大家这方面的意识比起欧美发达国家的同龄人16岁就要求经济独立来说,差距较为明显。 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偏颇的原因分析 (一)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部分学生的消费误区和偏颇的消费心理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大都是改革开放后出生的,环境的塑造,使他们在思想、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自己特有的看法。虽然他们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如果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在学生消费中表现为重物质消费,轻教育投资。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多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追求。大学生中有许多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实际上反映出他们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的扩散,会在一定范围内形成重物质消费的风气。 3.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风骚的畸形心理。这样,相互攀比现象就有了产生的土壤。攀比心理表现在看似相互矛盾,实则本质相同的两个方面:一是从众心理,即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事物,个人也基本上乐意接受,大学生也不例外;二是求异心理,这种心理状态的存在,使某种时尚满足了大学生一时审美的心理需要之后,又必然会产生新的需要,渴望消费再有新变化和创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缺少对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引导 当前的大学生能够全方位地与社会接触,当他们受到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袭时,如果没有及时得到学校老师和父母的正确引导,容易形成心理趋同的倾向。父母在日常生活消费的原则立场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对象。有些父母本身消费观念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引导自己的子女。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学校教育环境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的重要影响作用。可事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具体体现为: 1.在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真正达到有效性目的,就不能缺少对学生实际行为的了解与把握。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虽然在不断的改进,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科研条件、人员配置等客观原因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对学生的教育首先从实践调查开始的教学科研风气仍然未能形成。 2.高校“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缺少与人生观、价值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引导目的。 3.校园文化建设中普遍缺少倡导大学生勤俭节约生活消费观的内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除了在个人喜好、穿着打扮等较少方面比较注重突出个性以外,他们对于时尚品牌、基本生活用品等消费内容都具有群体从众心理。高校校风主要体现的正是学生的群体心理和行为特征。把注重塑造和强化学生良好的消费意识和消费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这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三)社会上的不良风气是大学生健康消费观的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上非主流的享乐主义消费观,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是造成大学生消费观念偏颇的主要因素之一。改革开放以来近30年,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断的提高。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消费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不断受到冲击。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处在不成熟的阶段,互相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2.近年来消费主义的价值观在我们的社会中逐渐上升,当然也对在校的大学生产生了影响。按照这种价值观,一个人是不是值得尊重,是不是有品位,主要取决于他的消费水平。一个人的消费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就越是能够证明他的成功。在中国,应该说是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首先接受了这种价值观,然后又逐渐辐射、传染到其他社会阶层,最后演变为一种国民的集体无意识。 三、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建议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之一。构建节约型的消费模式是解读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用节约型的消费理念引导消费方式的变革,在全社会树立节俭、文明、适度、合理的消费理念,大力倡导节约风尚。当代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栋梁,引导他们继续保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消费观念,反对奢侈浪费、盲目攀比、过高消费等不良消费风气,加强大学生健康的消费观念的培养与塑造,在当前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养成健康消费心理和行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的调查研究。在思想理论教学中,我们应该大力提倡调查研究与理论教学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学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今后我们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与行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当然,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己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 (二)教育学生要树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科学的消费意识。引导他们在考虑个人消费时不忘光荣传统,科学规划安排,是个人消费标准与家情相适应。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繁荣市场这个角度看,需要鼓励人们积极、合理消费。如果不考虑个人经济状况和支付能力,盲目追求奢侈的消费模式是十分有害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及时客观的分析社会上的消费主义现象,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作一个清醒的消费者。 (三)培养和加强大学生的财商。所谓财商,指的是一个人在财务方面的智力,即对钱财的理性认识与运用。财商是与智商、情商并列的现代社会三大不可缺少的素质。财商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我们应该围绕这两方面的内容,在思想政治课和德育课的教学活动中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以达到教育目的。 (四)大学生健康的消费风气应成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校风建设应该把握育人第一位的原则,重视大学生为人处世每个环节的教育,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以促进大学生学业的成功追求。建议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塑造节约型的校园理念,利用校园环境影响大学生理性健康的消费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生活作风,向社会输出具有健康理性消费习惯的社会成员。 参考文献: (1)陈一祥,苏天恩,大学生经济差异现象及其对策,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9月第21卷第5期 (2)王永杰,徐凌中,任建庆,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年第13卷第6期 (3)唐沙,王洪斌,当代大学生消费文化的探讨与分析,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6月第156期 (4)温孝卿,等。消费心理学(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5)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J)中国教育,2003,(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