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科技概论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

科技概论论文格式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百度搜索下?)提醒您:写作论文,请勿抄袭。以下论文来自互联网,为已刊登发表的论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作者:姚春梅摘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将“高、新、尖”科技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将专业教育与综合能力发展结合、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创新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谊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科学素养;STS教育理念大学专业教育关注的是各学科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但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知识体系的联系,造成学科封闭和文理隔离,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课程设置及内容往往落后于科学发展的速度,许多前沿知识难以走进课堂,学生缺乏对“高、新、尖”科技知识及发展历程的基本了解,缺乏对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影响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尝试建立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开设以介绍科学技术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的课程——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作为对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一、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创新教学理念1 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目标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科学素养的缺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不仅仅在部分文科大学生身上有所反映,在某些理工科学生中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科学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文科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只是各有侧重。更何况科学与人文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更多地来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碰撞与交流。这就启迪我们要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维度:(1)是所获知的科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科学知识界定问题,获得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对科学事件做出有科学依据的推论。(2)是明确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一种形式,理解科学活动的典型特征。(3)是了解科学和技术如何形成我们的物质世界、智力和文化氛围。(4)是做一个反思型公民,积极主动地从事与科学有关的事件,并有自己独特的科学意识。对于文、理、工科学生而言,通过对于科学技术前沿的了解,认识和理解科学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的批判精神,也包括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能力,学会使用和管理科学与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应进一步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的能力,努力培养应用与创新技术的能力。2 强化“STS”教育理念,深刻认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全面开发现代科学技术对心灵的教育功能。从当前世界面临的与科技有关的重要问题入手,去探询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问的互动关系,去探询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决策者对这种互动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清醒与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的价值观,并提高参与社会民主决策的科学素养。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学内容1 反映科技前沿,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根据21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建立以科学技术前沿专题为主线,融科学于技术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篇、高新技术篇、科技发展战略篇三部分,自然科学部分主要讲授学科结构、重大成就和前沿报告;高新技术部分主要讲授人口健康与现代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建筑技术等;科技发展战略主要讲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在整体构架和安排上,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跨学科性、多元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热点聚焦,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同时又注意不同学科之问的差异性,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与个人兴趣有选择地开展主题研究,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的衔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教学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因而将掌握知识本身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增加这些事实材料和解题的技巧,不强调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往往认为学生从学校里获得的抽象知识能够直接迁移到实际应用的新情境中去。显然,这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为此,在教学中注重通过自然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研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目的是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注重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要素,如市场的需求、科学知识的准备、技术的研发和资金的投入等,告诉学生应去研讨什么和如何进行。重视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重点阐述高新技术的科学基础、技术要素等;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科学知识如何与应用结合产生新技术,新技术如何与市场结合形成企业;这是我们采取的又一改革策略。这样不但可以使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建立问题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强化概念、内容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条件间的联系;面向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形成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的体验,强化了科学技术对于广阔世界的现实意义。3 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沟通与重构在功利主义当道的科技时代中,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在科学技术教育中强化STS教育,就是尝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进行沟通与重构,注重介绍在科研问题中的各种观点,并通过科技发展过程说明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社会的产物,并非少数人关在象牙塔中所能得到的。教育学生懂得社会、集体和实践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进行感悟与反思,关注人类为什么去从事科学技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从事科学技术,以什么样的方法去从事科学技术,怎样对待科学技术的结果,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等;这一切,涉及作为科学技术主体的人的利益趋向和价值判断,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态度。在21世纪多元价值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中,将科学技术教育的精神与人文精神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为学生建立价值定位,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科学理性与远见的知识分子。4 拓展学科领地,突出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特色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最大的冲击就是世界各国的大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全球性的竞争之中,各大学培养的人才将不仅是为满足各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更必须能适应全球性就业市场的趋势与要求。相应于这一变革,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就必须拓宽学科领地,在全球化视野下,融入中国本土特色,充分反映世界科技动态的同时,展示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民族工业发展现状,激发当代大学生振兴民族工业的信心和斗志。三、探究与应用结合,创新教学方法1 以专题探究式教学为主,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意味着更多地控制和支配,而“学”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而,建立由多学科精英组成的教学团队,有效组织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及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努力从“引导”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与动力。以科技前沿专题为主线,开设若干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达到理性思维彼岸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专题的确定、调研问题的界定、学习方法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环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本质,并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探究的经历内化为科学素养。2 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成了以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料库等丰富l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为学生自学提供信息资源与交流平台。3 以实践活动为拓展,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得到来自实际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收到良好效果。4 完善考试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调研报告成绩+笔试成绩汇总,作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另外,对于在科技服务、科普教育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者,对于在科技制作、创新大赛中获奖者,分别予以相应的奖励加分。这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状况的考核方法,虽增加了考核与评价的难度,却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责任编辑 杨裕南

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此外,还应给出几个关键词,关键词应写出真正关键的学术词汇,不要硬凑一般性用词。

写作指导:【摘 要】把科学小论文分成科学观察小论文、科学实验小论文、科学考察小论文等几种形式是当前小学生科学教学的重点内容,让小学生们进行撰写,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是当前科学论文写作的目的。文章分析了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质量标准,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科学小论文的指导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 科学小论文 写作指导 1 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科学性 科学性是科学小论文有别于其他各类体裁文章的重要特点之一,是科学小论文的生命。它要求选题科学,研究的方法正确,论据确凿,论证合理且符合逻辑,文字简洁准确。 创造性 小论文的选题、主要观点要有自己新的发现、独特的见解。当然,你如果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出新颖、独到而又论据充分、言之有理的见解也是可行的,仍不失创造性。 实践性 论文选题必须是作者本人在科学探索活动中发现的;支持主要观点的论据必须是作者通过观察、考察、实验等研究手段亲自获得的,有实践依据;论文必须是作者本人撰写的。不能有凭空捏造、猜测、成人包办代替的迹象。以上“三性”是衡量科学小论文的质量标准。 2 科学小论文的分类 科学观察小论文 科学观察小论文是指青少年对某事物或自然现象通过周密细致的观察,并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认真的分析、综合研究后得出结论,做出科学的解释和描述。需要注意的是,科学观察小论文中研究的对象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事物或现象,不能附加人为的任何条件或个人偏见。 科学实验小论文 科学实验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小学生对研究的对象创设特定的条件,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它着眼于对实验过程的客观叙述以及实验现象的科学解释。 我们的沉和浮、冷与热、溶解、磁铁、声音单元的内容都可以写成科学实验小论文。这是结合课本教学内容最多的小论文形式。 科学考察小论文 你想研究某一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水域污染程度、某地的空气污染源,弄清某奇石奇山的演化过程、某范围动植物资源及分布情况等,你就得实地考察。通过调查、访问、实地勘探等考察方式为主要研究手段写出的小论文称为科学考察小论文。有时也称为“科学考察报告”、“科学调查报告”。写科学考察小论文时,有时还应将有关动植物、岩石、土壤等标本或照片附在文后,以增强说服力。 科学说明小论文 科学说明小论文是指作者通过利用翔实可查的资料对某一自然现象或自然事物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类小论文。一般来说,它并不直接采用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手段,而主要是从书刊资料、师长等地方获取丰富的第二手材料,并经过自己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用自己所理解的语言阐明某一观点。这类文章虽然没有前三类的亲自实践得到论据,但它毕竟是通过作者精心地收集整理资料,综合分析提出了新的观点,新的见解。3 在科学课堂上如何指导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 在课堂上让学生撰写科学小论文,我们一定要掌握好时机.在我们学习每个单元的内容时,不要在单元的开始就叫学生写,因为这个时候学生才刚刚接触这部分知识,他们还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没有亲身去经历观察、实验和研究是写不出什么东西的,即使写出来那也是不真实的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是没有好处的。所以我是在每个单元内容快学习完时才叫学生开始撰写科学小论文的,因为这个时候我已经在课堂上把该上过的内容;该做过的实验都已经做过了,有了亲身的体验。接下来就是要撰写科学小论文了,要写小论文必须要找到论文的题目。那么,科学课本上的每一个单元都有很多的内容组成,如果叫学生把每一个内容都拿来写成小论文,这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要先教学生学会选择小论文的题目。 写论文先是选题,科学小论文选题的方法很多,每个人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适时选择。主要有以下这四种选题的方法: 偶然发现法 偶然发现法是在学习单元内容时,学生偶然发现了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这种选题没有事先考虑,只是对偶然发现的一瞬即逝的现象产生了兴趣,从而抓住不放,追根求源。比如:我在上《植物的一生》内容时,四(2)班的一个学生就突然举手问了我一个问题,他说:“大部分植物到了冬天就会落叶过冬,那为什么枫树的叶子只是变成红色而不落下来过冬呢?”由于我事先也没有想到这个问题也回答不上来,所以对这位学生说:“老师也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你这个想法很好,我希望你能对这问题好好的研究一下。然后把你的研究成果写成一篇科学小论文将会是非常不错的。”课后,这位小朋友果然去对枫树叶进行了仔细的观察,还看了很多资料写了一篇《冬天枫树叶为什么不落》的论文。 课堂延伸法 课堂延伸法指的是在课本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如:当我上了《溶解》这单元内容时,在让学生掌握了溶解这单元的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了学生一个小课题,我们学过的混合和溶解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是对这单元内容的一个延伸,但学生没有惧怕都认真进行了区别,还写了《混合和溶解的区别》的小论文。 问题探究法 问题探究法就是指的是先提出一个问题,然后对这个问题进行探究。这种方法在科学课堂上是经常用到的。因为科学课上会有许多不同的问题等着学生们去解决,因此用这种方法找小论文题目是比较简单的。在已经写好的小论文中就是用这种方法找到题目的。如:《铜球会热胀冷缩吗?》、《植物的养分从哪里来》、《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等等。 教师指导法 如在上植物的一生中学生亲自种植了凤仙花和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中学生饲养了蚕宝宝项研究它们但又不知从哪方面入手,就可去请教老师,让老师根据你的实际情况和条件选择课题。 选题确定后,就可进行取材与分析了,具体内容为制订研究计划,收集整理资料,深入实地考察,进行观察实验,分析各种材料,归纳得出结论。 对材料的整理分析完成后,就可以开始撰写了。写作虽没有固定的格式,但一般应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一般来说,科学小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标题、开头、正文和结尾这四个部分。 另外,获得的结论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和论据保持一致性,论据要有严密的逻辑性。文字要简洁生动,层次清晰,条理分明。小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要反复修改。看开头是否简明扼要,论据是否典型真实,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新颖一致,段落是否衔接自然,语言是否通顺准确等。改好后再让同学和老师帮助修改,逐步完善。 4结论 科学小论文实际上是小学生在科学活动中观察或者实验后所写的一种总结。它可以是对某事物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可以是动手实验后分析得出的结论,也可以是对某地进行考察后的总结等。小学科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的学科,所以注定它是基础性的,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本论文主要析了科学小论文的写作质量标准,并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科学小论文的指导方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科学技术概论论文格式

(正式)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题目、摘要、关键词1.论文题目,按常规学术论文标题作出。2.论文摘要,要求摘出(或者说“提取出”)文章的主要观点,或者选摘出文中最重要、最具有新意的某一个或两个观点,不必追求全面反映文章的概貌;客观地把文中的观点摆出来,不以介绍的口气叙述自己的文章讲了哪些内容。摘要篇幅100-300字。3.关键词:3至5个,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概念等。以上三项置于论文之首。二、论文中“注”和“参考文献”的区别1.“注”指作者进一步解释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文中标码①,注释内容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2.“参考文献”指作者引文所注的出处,一律放文末,文中设序号[1],文献说明统一置文末,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页码置于文中序号之后,例:[1](P12)。3.“参考文献”也指虽未直接引述别人的话、但参考了别人著作和论文的意思,应在段中或段末设序号[1],并在文末注明。本项与第2项不必分列,交叉排序即可。文末的序号与文中序号一一对应。此种情况可以不注明页码。4.同一参考文献多次被引用,文末只标一个序号,文中应多次出现同一序号,在文中序号后加圆括号,注明所引文献的不同页码或篇名。三、文末参考文献格式1.著作[序号]作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张志建.严复思想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说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选、邓选以及《鲁迅全集》、《朱光潜全集》等每一卷设一个序号。2.译著[序号]国名或地区(用圆括号)原作者.书名[标识码].译者.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英)霭理士.性心理学[M].潘光旦译.北京:商务印务馆,.古典文献文史古籍类引文后加序号,再加圆括号,内加注书名、篇名或页码。例如:文中“??孔子独立郭东门。”[1](《史记•孔子世家》)4.论文集[序号]编者.书名[标识码].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1]伍蠡甫.西方论文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论文集中特别标出其中某一文献[序号]其中某一文献的著者.某一文献题名[A].论文集编者.论文集题名[C].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1]别林斯基.论俄国中篇小说和果戈理君的中篇小说[A].伍蠡甫.西方文论选:下册[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5.期刊文章[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刊名,年,(期).[1]叶朗.《红楼梦》的意蕴[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2).6.报纸文章[序号]作者.篇名[标识码].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7.外文文献要求外文文献所表达的信息和中文文献一样多,但文献类型标识码可以不标出。[1]Mansfeld,.[2]Setrnberg,.[3]Yong,(1).说明:1.外文文献一定要用外文原文,切忌用中文叙述外文,如“牛津大学出版社,某某书,多少页”等等。2.英文书名、杂志名用斜体,或画线标出。四、参考文献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词典资料文献类型标识MCNJDRSPZ五、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省、市或县)、工作单位(包括邮政编码、所在城市)、职称、学位(何种学科的学位)等。六、年代和数字用法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分数、小数、百分比等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不能用96年、97年等。星期几一律用汉字。中华民国和日本明治以前历史纪年用汉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中华民国纪年和日本明治以后年号纪年用阿拉伯数字,括号内注明公元纪年,用阿拉伯数字,如秦文公四十年(公元前722年),民国37年(1948年),昭和16年(1941年)等。约数用汉字,如“改革开放二十年来??”;整数用阿拉伯数字,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所引古籍的数字用汉字,与所据版本一致,如:许慎.说文解字号[M].四部丛刊本,卷六上,页九.《朱文公文集》卷三六七、外国人名的表述外国人名在论文中第一次出现时,中文译名后用括号注明外文,例如:当代经济学家诺斯()、科斯();社会学家泰勒(CharlesTaylor);墨西哥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人巴斯(OctavioPaz)等。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例如马克思、列宁、黑格尔、康德、罗素、杜威等,当今经常在新闻中出现的政治家,例如克林顿、布莱尔、布什等。

每个学校的毕业论文格式都是自定的~所以要找你们导员要毕业论文的格式模板和写作要求。

毕业论文要求及其书写格式 1、毕业论文是每位学生四年大学学习成绩的体现,同时也是检验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 因此,各位指导教师和学生要引起高度重视。 要彻底改变以前那种只有少数人参加答辩,其余的论文全部通过的局面。 此次我系所有的95年级学生都要参加答辩,对于答辩效果差的要重新答辩,以致于延迟毕业。 2、系里不定期将抽查学生毕业论文的进度和教师指导情况并通报全系。 3、每位学生要独立完成论文,对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共同完成一个论文题目的, 要求每个学生要完成一部分,否则不予通过。 4、论文最后上交日期为:6月18日。无特殊理由,延迟上交者,不予以答辩,一切责任自负。 5、上交毕业论文时,要上交存放有论文涉及到的软件、文档、图片等一切和论文有关文件的 磁盘和论文文档(格式见后),系里在论文答辩后,在公布最后成绩前要指派专人检查这些文档、 有关的程序等。有出入或信息不全的要在最后的成绩中适当扣除。 6、论文答辩日期:1999年6月21日-6月25日,具体时间和答辩顺序另定。 7、论文书写格式。 论文全部要采用word 7来书写,文件名统一为“report95�0�7 �0�7 .doc”,其中�0�7 �0�7 代表自己的学号。 学位论文一般应包括下述几部分: 论文首页格式如图所示: 1. 其中学位论文题目用黑体二号字,其余用宋体四号字 2. 论文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简明、恰当,一般不超过25个字。 中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3. 论文第二页为5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 4. 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少用公式字母,语言力求精炼、准确。 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及其关键词(宋体5号字b5排版):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学校名称:东北师范大学 院(系)名称:计算机系 本科生学号: 学 位 论 文 题 目 学 科、专 业:计算机科学技术 本科生姓名: 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学位评定委员会 年 月 摘 要(粗宋体居中四号字) (空一行) 摘要内容(宋体5号左对齐) 空一行) 关键词:词1、词2 目录: 论文各章节的详细目录。格式如下: 计算机概论…1 计算机产生……..1 计算机的发展…2 计算机中的进制 …3 一 二进制表示法…3 第二章 计算机文化基础…6 其中:“章”部分使用宋粗体四号字;“节”部分采用宋体5号字 1. 引言(或序言)(宋体5号字b5排版): 内容为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该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 2. 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某方面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 3.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 4. 要求采用宋体5号字b5排版。每页36行,每行32个字。页码打印在页面下方中间位置, 论文装订后尺寸为标准b5复印纸的尺寸。页眉部分奇数页使用“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系 学士学位论文”,偶数页使用论文题目的名称。 论文中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或分章)编号。图序及图名置于图的下方; 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上方;论文中的公式编号, 用括弧括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学位论文一律在左侧装订,要求装订、剪切整齐,便于使用。 论文字数控制在1万字至3万字之间。 宋体3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 宋体4号字居中显示 (空一行) 粗宋体5号字左起 正文部分宋体5号字,语言要简练,不能有错字、别字。也不能有错误的观点。 参考文献: 按学位论文中所引用文献的顺序、列于文末。 [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附录: 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 性的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论文打印日期: 系里提供打印机供学生集中打印论文。打印日期6月14日�0�6 6月18日 计算机科学系 1999年6月 毕业论文规范写作问答

山东期刊采编中心(百度搜索下?)提醒您:写作论文,请勿抄袭。以下论文来自互联网,为已刊登发表的论文。——————————————————————————————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教学的创新与实践作者:姚春梅摘要: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已经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如何将“高、新、尖”科技知识引入课堂教学,从而将专业教育与综合能力发展结合、专业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创新衔接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就谊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关键词: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科学素养;STS教育理念大学专业教育关注的是各学科的、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这一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专业优势,但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科学知识体系的联系,造成学科封闭和文理隔离,束缚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而且,课程设置及内容往往落后于科学发展的速度,许多前沿知识难以走进课堂,学生缺乏对“高、新、尖”科技知识及发展历程的基本了解,缺乏对科技发展对社会进步影响的认识。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价值观的形成。因此,我们尝试建立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开设以介绍科学技术前沿专题知识为主线、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的课程——现代科学技术概论,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作为对专业教育的重要补充。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探索性研究。一、明确课程目标定位,创新教学理念1 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目标作为综合性很强的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其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全面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Scientific Literacy)。科学素养的缺失、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不足,不仅仅在部分文科大学生身上有所反映,在某些理工科学生中也同样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科学教育的对象,不仅是文科学生,而应面向全体学生,只是各有侧重。更何况科学与人文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人文的科学是跛脚的,没有科学的人文是盲目的;科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开始就有着深厚的人文基础。创新能力与开拓精神更多地来源于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的碰撞与交流。这就启迪我们要围绕科学与人文教育的融合确立课程教学目标,明确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素养的基本维度:(1)是所获知的科学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科学知识界定问题,获得新知识,解释科学现象,对科学事件做出有科学依据的推论。(2)是明确科学是人类获取知识和进行探究的一种形式,理解科学活动的典型特征。(3)是了解科学和技术如何形成我们的物质世界、智力和文化氛围。(4)是做一个反思型公民,积极主动地从事与科学有关的事件,并有自己独特的科学意识。对于文、理、工科学生而言,通过对于科学技术前沿的了解,认识和理解科学对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自身的发展所起的影响作用,重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态度、观察与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科学的批判精神,也包括了解决实际问题的科技能力,学会使用和管理科学与技术以适应现代化的社会生活。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应进一步注重将专业知识与应用技术结合的能力,努力培养应用与创新技术的能力。2 强化“STS”教育理念,深刻认识科技与社会的关系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全面开发现代科学技术对心灵的教育功能。从当前世界面临的与科技有关的重要问题入手,去探询科学、技术与社会三者问的互动关系,去探询作为一个科学家和决策者对这种互动的影响;使当代大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以及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有着清醒与深刻的认识,树立科学技术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型的价值观,并提高参与社会民主决策的科学素养。二、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学内容1 反映科技前沿,创新课程教学体系根据21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跨门类科学与技术整合化,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科学技术高度社会化,社会高度科学技术化,建立以科学技术前沿专题为主线,融科学于技术的理论体系。课程教学内容分为自然科学篇、高新技术篇、科技发展战略篇三部分,自然科学部分主要讲授学科结构、重大成就和前沿报告;高新技术部分主要讲授人口健康与现代生物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先进制造与建筑技术等;科技发展战略主要讲授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与强国之路。在整体构架和安排上,充分体现该课程的跨学科性、多元性和前瞻性等特点,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前沿动态、热点聚焦,穿插科学发展观及科技应用探索背景,同时又注意不同学科之问的差异性,形成文理交叉、理工渗透、专业基础与技术应用相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与个人兴趣有选择地开展主题研究,强调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2 理论联系实践,促进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的衔接在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下,人们往往认为教学主要是知识的积累过程,因而将掌握知识本身作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学习本质上就是增加这些事实材料和解题的技巧,不强调知识在真实情景中的运用。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下,往往认为学生从学校里获得的抽象知识能够直接迁移到实际应用的新情境中去。显然,这不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要求的。为此,在教学中注重通过自然科学以及高新技术的发展过程,研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工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目的是激发学生追求科学的热情。注重分析科学技术发展的要素,如市场的需求、科学知识的准备、技术的研发和资金的投入等,告诉学生应去研讨什么和如何进行。重视知识在真实环境中的应用,重点阐述高新技术的科学基础、技术要素等;让学生与教师一起探究科学知识如何与应用结合产生新技术,新技术如何与市场结合形成企业;这是我们采取的又一改革策略。这样不但可以使知识的应用性需求成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动力,更重要的是将学生置于真实的世界之中,建立问题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强化概念、内容与社会、经济以及技术条件间的联系;面向实际,加强实践环节,还可以使学生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真正形成知识的应用和创新的体验,强化了科学技术对于广阔世界的现实意义。3 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实现科技与人文的沟通与重构在功利主义当道的科技时代中,人文教育之所以重要,乃是因为它直接触及学生价值观的培育。在科学技术教育中强化STS教育,就是尝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人文教育进行沟通与重构,注重介绍在科研问题中的各种观点,并通过科技发展过程说明任何科学成果都是社会的产物,并非少数人关在象牙塔中所能得到的。教育学生懂得社会、集体和实践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在学习现代科学技术的同时,进行感悟与反思,关注人类为什么去从事科学技术,以什么样的态度去从事科学技术,以什么样的方法去从事科学技术,怎样对待科学技术的结果,如何运用科学技术等;这一切,涉及作为科学技术主体的人的利益趋向和价值判断,体现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人文态度。在21世纪多元价值并存、多元文化碰撞的时代中,将科学技术教育的精神与人文精神渗透于专业教育之中,为学生建立价值定位,把握科技为“人”的本真属性,使当代大学生成长为新时代有科学理性与远见的知识分子。4 拓展学科领地,突出全球化视野下的本土特色我们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的信息化社会中,全球化趋势日益壮大。世界各地区间的“相互关联性”与日俱增。全球化趋势对高等教育最大的冲击就是世界各国的大学都直接或间接地卷入全球性的竞争之中,各大学培养的人才将不仅是为满足各国国内的市场需求,更必须能适应全球性就业市场的趋势与要求。相应于这一变革,现代科学技术概论课程就必须拓宽学科领地,在全球化视野下,融入中国本土特色,充分反映世界科技动态的同时,展示中国当代科学技术的最新进展以及民族工业发展现状,激发当代大学生振兴民族工业的信心和斗志。三、探究与应用结合,创新教学方法1 以专题探究式教学为主,培养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学过程”首先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教”意味着更多地控制和支配,而“学”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因而,建立由多学科精英组成的教学团队,有效组织多学科交融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及教学评估等环节中,都努力从“引导”的角度去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与动力。以科技前沿专题为主线,开设若干个专题供学生自由选择。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营造主动学习的环境与氛围,创设有利于学生达到理性思维彼岸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教学及相应的实践活动。通过学习专题的确定、调研问题的界定、学习方法的选择、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环节,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研究方法,培育科学精神。只有通过探究活动,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和本质,并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科学技术探究的经历内化为科学素养。2 完善立体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学生搭建自学平台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建成了以文本教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音视频资料库等丰富l的立体化教学资源;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延伸,为学生自学提供信息资源与交流平台。3 以实践活动为拓展,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互动为增强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并得到来自实际的体验和感受,我们以科技文化活动为主要载体,在课程教学中安排了相应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实践活动既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科技教育与社会的互动,收到良好效果。4 完善考试与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以作业成绩+课堂讨论成绩+调研报告成绩+笔试成绩汇总,作为对学生学习状况的综合评价。另外,对于在科技服务、科普教育活动中表现特别突出者,对于在科技制作、创新大赛中获奖者,分别予以相应的奖励加分。这种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发展状况的考核方法,虽增加了考核与评价的难度,却为学生提供了有选择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升。责任编辑 杨裕南

安全科技概论论文格式要求

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标准

科技论文在情报学中又称为原始论文或一次文献,它是科学技术人员或其他研究人员在科学实验(或试验)的基础上,对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以及人文艺术研究领域的现象(或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综合的研究和阐述,进一步的进行一些现象和问题的研究,总结和创新另外一些结果和结论,并按照各个科技期刊的要求进行电子和书面的表达。下面我们一起看看科技论文写作格式标准。

1.论文题名

题名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题名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应以简明、准确的词语反映文章特定内容,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注于首页页脚或文末,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及邮编,工作单位和邮编之间空一个字。

3.摘要

内容摘要的写作应符合GB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其中,研究的结果和作者的结论为摘要的核心部分。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摘要应简明扼要地提供全文重点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且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

4.关键词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每篇论文选择关键词3~5个,可从题名、摘要中选出,也可以把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作为关键词标出。

5.绪论

绪论又称前言或引言,绪论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绪论”二字可以省略。绪论应少而精,开门见山,言简意赅,应写明前人相关的研究成果、理论与与实践依据,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不要与摘要雷同和成为摘要的注释,切勿用“众所周知“、”大家知道“之类的开场白,也不要写什么“才疏学浅”、“不吝赐教”等客套话。

6.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应按 GB 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这一部分的形式主要是根据作者意图和文章内容而定。

实验为研究手段的论文或技术报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原材料及制备方法。主要描述研究材料的可靠性、均衡性及随机性的情况。

(2)实验所用设备、装置和仪器。通用设备应注明规格、型号,如果是自己特制的装置,应提供示意图,并附测试、计量所用仪器的精度,使读者得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和准确程度。

(3)实验方法和过程。方法包括测量仪器、测定方法、标本处理、计算方法等,过程如何进行,操作应注意事项。若有技术上的经济性,要正确处理好学术交流与技术保密的关系。

(4)实验结果。结果部分是示出处理后的实验效应,包括各项指标的数据和图像。对结果进行分析,把实验所得的数据和现象加以解释,阐明自己的新发现或新见解。图表的数量应择其要者。

写该部分时要注意:首先是选取数据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其次是描述现象要分清主次,抓住本质,图表设计要精心,使其一目了然;最后是分析问题必须以理论为基础,以事实为依据。

撰写理论或解析文章,应注意以下内容:

(1)解析方法。包括前提条件、提出的.假设、解析的现象、适用的理论和计算的程序;

(2)解析的结果。可用图表、公式进行整理。

(3)分析讨论。对结果的可信度、误差的评价。

7.结尾

结尾是以结果和讨论为前提,评价分析结果的误差,也是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同时,提出尚存在的问题和今后解决问题的展望。结论要有条理,应准确、简明、完整。

8.参考文献著录

凡引用前人的研究方法、论点、重要数据等,均要列出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a.出版物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b.论文集 序号作者.题名[C].见主编.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c.专著 序号 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d.报告 序号 报告人.题名[R].会议名称,会址,年份。

e.专利 序号 专利申请者.题名[P].国别 专利号,发布日期。

9.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

9 .1题

层次标题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标题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圆点号,如“1”,“”,“”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

图表处理

在进行各种研究和和试验过程中,会涉及诸多数据和图表。数据获取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既要精确又要准确,还应具有代表性。图表要精心设计,大小适中,线条均匀,尽可能找出规律,图表中的度量单位、符号、术语、单位、文字及插图表达要一致,使其一目了然。表中所有单位相同,应将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不能出现“同上”、“同左”、“下同”来代替相关内容。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和简明的图题(如“图1”、“图2”……)。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数学式、反应式及数字、字母

文章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顶格排。一行表达一完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涉及的各符号要紧靠,最好用一些比较关键的符号断开。各类式子应遵守有关规定,并注意应严格区别容易混淆的各种字母、符号。

凡使用阿拉伯数字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 GB 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世纪、年代、日期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8年不能写成98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2003年3月8日写成2003-03-08或20030308;时刻如16时15分30秒写成16:15:30.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阿拉伯数不能拆开换行。百分数范围如20%~30%不能写成20~30%,(85±2)%不能成85±2%;偏差范围如(25±1)℃不能写成25±1℃.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标的表示,注意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直接用电脑写作时应注意字符的全角半角之分。数字、字母、符号后面句号用圆点“.”代替。

量和单位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应严格执行GB3100~3102-93 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有关科技论文的格式要求

1题名

题名应以简明、确切的词语反映文章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要符合编制题录、索引和检索的有关原则,并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中文题名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题名应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词、字符、代号,尽量不出现数学式和化学式。

2作者署名和工作单位

作者署名是文责自负和拥有著作权的标志。作者姓名署于题名下方,团体作者的执笔人也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或文末,简讯等短文的作者可标注于文末。英文摘要中的中国人名和地名应采用《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有关规定;人名姓前名后分写,姓、名的首字母大写,名字中间不加连字符;地名中的专名和通名分写,每分写部分的首字母大写。对作者应标明其工作单位全称(如“太原理工大学××学院”),同时,在篇首页地脚标注第一作者的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姓别,出生年月,学位,职称,研究方向,城市名及邮编。

3摘 要

论文都应有摘要(3000字以下的文章可以略去)。摘要的写作应符合 gb6447—86的规定。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中文摘要的篇幅:报道性的300字左右,指示性的100字左右,报道指示性的200字左右。英文摘要一般与中文摘要内容相对应。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便于作文献索引和检索而选取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文章标注3~8个。关键词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中选用规范词——叙词。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和地区、人物、文献、产品及重要数据名称,也可作为关键词标出。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5中图分类号

为便于检索和编制索引,建议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对每篇论文标注分类号。一篇涉及多学科的论文,可以给出几个分类号,主分类号应排在第1位。

6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应开门见山,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或成为摘要的注释,避免公式推导和一般性的方法介绍。引言的序号可以不写,也可以写为“0”,不写序号时“引言”二字可以省略。

7论文的正文部分

论文的正文部分系指引言之后,结论之前的部分,是论文的核心,应按gb7713--87的规定格式编写。

层次标题

层次标题是指除文章题名外的不同级别的分标题。各级层次标题都要简短明确,同一层次的标题应尽可能“排比”,即词(或词组)类型相同(或相近),意义相关,语气一致。各层次标题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用小圆点“.”相隔,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等;各层次的序号均左顶格起,后空1个字距接排标题。其他列项用1),2),3),…,或a.,b.,c.,…。

图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要精心设计和绘制,要大小适中,线条均匀,主辅线分明,图元的画法要符合国家标准。图中文字与符号均应植字,应保证缩尺后文字的大小为6号至新5号之间。坐标图标目中的量和单位符号应齐全,并分别置于纵、横坐标轴的外侧,一般居中排。横坐标的标目自左至右;纵坐标的标目自下而上,顶左底右。坐标图右侧的纵坐标标目的标注方法同左侧。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表格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插页图版可另编页码,且须在图版上方标识文章的题名和所在页码。图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图序(如仅有1个图,图序可定名为“图1”)和简明的图题。图序和图题间空1个字距,一般居中排于图的下方。

表要精选,应具有自明性。表的内容切忌与插图及文字表述重复。表应精心设计。项目栏中各栏标注应齐全。若所有栏的单位相同,应将该单位标注在表的右上角,不写“单位”二字。表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与插图及文字表述所用的一致。表中内容相同的相邻栏或上下栏,应重复示出或以通栏表示,不能用“同左”、“同上”等字样代替。表一般随文排,先见文字后见表。表若卧排,应顶左底右。表应有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的表序(如仅有1个表,表序可定名为“表1”)和简明的表题。表序和表题间空1个字距,居中放在表的上方。

数学式和反应式

文章中重要的或后文要重新提及的数学式、反应式等可另占一行,并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序号。序号加圆括号,右顶格排。数学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在紧靠其中符号=,+,-,±,×,/,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再重复这一符号;反应式需断开,用2行或多行来表示时,最好紧靠其中符号→,=,+,等后断开,而在下一行开头不再重复这一符号。式中的反应条件应用比正文小1号的字符标注于反应关系符号的上下方。化学实验式、分子式、离子式、电子式、反应式、结构式和数学式等的写作,应遵守有关规定;结构式中键的符号与数学符号应严格区别,如单键“—”与减号“-”,双键“==”与等号“=”等不应混淆。

量和单位

应严格执行 gb3100~3102-93规定的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

量的符号一般为单个拉丁字母和希腊字母,并一律采用斜体(ph例外)。为区别不同情况,可在量符号上附加角标。表达量值时,在公式、图、表和文字叙述中,一律使用单位的国际符号,且无例外地用正体。单位符号与数值间要留适当间隙。不许对单位符号进行修饰,如加缩写点、角标、复数形式,或在组合单位符号中插入化学元素符号等说明性记号,等等。ピ诓逋己捅砀裰杏锰囟ǖノ槐硎玖康氖值时,应当采用量与单位相比的形式,如:l/m,m/kg,p/pa 。不能把ppm,pphm,ppb,ppt,rpm等缩写字作单位使用。词头不得独立使用,也不能重叠使用。如 μm,不用 μ;pf,不用 μμf.组合单位的分母中一般不加词头,一般也不在分子分母同时加词头。如 kj/mol 不写成 j/mmol,mv/m 不写成 kv/mm.

数字用法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且很得体的地方,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请参照gb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7年不能写成97年。日期和时刻可采用全数字式写法,如XX年2月8日为:XX-02-18或XX0218;时刻的写法,如15时9分38秒写成15:09:38.计量和计数单位前的数字应采用阿拉伯数字。多位的阿拉伯数字不能拆开转行。百分数范围:20%~30%不能写成20~30%.偏差范围:(25±1)℃不能写成25±1℃,(85±2)%不能成85±2%.

外文字母的书写

应特别注意外文字母的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角的表示。特别是手稿中易混淆的外文字母如:a,α;b,β;c,c;k,k,κ;o,o,0;p,p;r,γ;s,s;u,u;v,v,υ;w,ω;x,x,χ;y,y;z,z,2等,外文字母的上下角一定要跟正文有所区别。「1」 「2」 「3」

现代科学技术与概论论文格式

据学术堂了解,科技论文格式很重要,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科技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1. 题目在科技论文格式中,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科技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科技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2. 署名着者署名是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组成部分。着者系指在科技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科技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科技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科技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着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科技论文的着者应按科技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着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着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着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3. 文摘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格式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4.关键词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5.引言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格式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着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6.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格式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科技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7. 结论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科技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着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科技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8.参考文献它是反映科技论文格式的科学依据和着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科技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科技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着者亲自阅读过和科技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这个我还是可以知道的你选择

网上搜 看别人怎么写的 了解方式 查取有关资料

关于科技创新的毛概论文格式

科学论文格式要求

要发表一篇优质的论文,需要了解和掌握论文的定义与分类、科技论文的撰写特点、排版及发表的全过程。下面为大家分享了科学论文的格式要求,欢迎借鉴!

科技论文是报道自然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创新性工作成果的论说文章.科技论文在撰写上有别于其他的文体,或是某些理论性、实验性或观测性新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些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并取得新进展、新成果的科学总结。因此,一篇优质的科技论文应该具备内质和外形两个特点。

1 内质。

内质: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准确性、创新性、逻辑性、有效性和规范性。重点突出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

新颖性。

即选题新或研究切入点新。包括:

①探索新问题;

②采用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案;

③传统方法用于新领域;

④通过分析、总结发现新规律、新现象或得出新结论。

创造性。

创造性与新颖性紧密联系,多以新颖性为前提。新颖性解决的是“新不新”的问题,创造性解决的是“好不好、先进不先进”的问题。

创造性多通过深入细致的比较分析,从效果或优势上体现,如提高效率、节能降耗、提高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材料和条件要求、延长产品寿命、突破技术难点等。

实用性。

对于应用研究,实用性是指研究结果是否能够被实际应用,并带来积极效果,包括技术的、经济的、社会的效果。

2 外形。

外形:包括题名、作者与单位、摘要与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语、参考文献与作者简介等层次。各层次内容要符合写作的规范要求,重点突出清晰的层次格式。

1 题名。

论文的提名,要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尽量用通俗化的实体词,注意体现创新点。题目不超 20 字,并能醒目、鲜明地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论题,提高全篇信息量,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众也能理解,有利于交流与传播。

2 作者与单位。

作者主要体现对论文的文责自负精神、辛勤劳动及其对科学技术事业所做出的奉献。署名要真实,集体署名以 2 ~ 4 个为好,从左到右按贡献大小排序并以逗号分隔,不同单位的作者要使用上标数字区分,其单位和地址要另起一行书写并使用分号分隔。

3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根据功能划分有 3 种形式: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和报道及指示性摘要。摘要应体现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4 个要素,用第三人称写,200 字以内为宜,其撰写要求包括:

(1)摘要最好写成报道性摘要,至少应是报道指示性摘要,不能写成指示性摘要 ( 做了、分析了、提出了 )。

(2)应当重点写出研究的结果,特别是本研究的新发现、新规律、新关系。

(3)方法、模型类论文,应当交代清楚构建的原理、步骤、建立方法、模型的优势和具体特点,不能泛泛地说“很好、较快等”.

(4)中文题名、摘要和关键词中不应使用英文缩写词。如果在摘要中要使用英文缩写,应当在首次出现时给出中英文全称。

(5)英文表述要规范,避免出现键盘不能直接录入的符号,以利于检索。 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关键词是为了满足文献标引或检索的需要而从论文中选出的词或词组,包括规范化的主题词和自由词。关键词 4 ~ 8 个为宜并以分号分隔,目的是以最简练的词组高度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同时便于计算机的检索需要,可从题名或摘要中选取。

4 引言。

引言 ( 正文的`一部分 ),应该包括研究的意义、前人研究的进展、本研究的切入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内容。在写作上可采用如下结构:

①研究的理由、目的和背景,对已有文献和同行工作进行比较分析,突出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②理论依据和研究方法;

③预期的结果及其地位、作用和意义,表明自己所做工作的意义;

④本文研究方法的简单介绍。忌资料不全,立论不充分;忌文不着题,泛泛而谈;忌引文罗列,缺少概括和分析。

5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占全篇幅的绝大部分,体现创造性和反映出论文的学术水平。写好正文要有材料、内容,然后有概念、判断、推理、最终形成观点。其撰写要求包括:

(1)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包括选题的介绍、理论基础、论证和结论几部分。不同性质的论文有不同的写作方法,如实验性论文一般包括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案(包括设备和方法等)、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方法或模型类论文包括原理和理论基础、方法或模型的构建以及实验或仿真验证;

(2)思维的逻辑性。环环相扣、重点突出、层次分明。围绕主题,分层次或分门类地论述,严谨缜密,让人信服;

(3)材料取舍的合理性。常识性或与论证主题关系不大的内容尽量不要拉到论文主体结构中,若要论述,也要分清主次、详略得当 ,而关系到主题的论证部分要不惜笔墨[4].

6 结语。

结语 ( 正文的一部分 ),忌以工作总结的方式写,应从文章中提炼出精华,语言要客观平实,能说明本文解决的问题或研究取得的成果、方法的优点、下一步的研究重点或未来发展方向。

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研究的起点和深度,所以参考文献的引用是否科学、合理和充分,是学术期刊审稿时的评价标准之一。文献的着录和引用的数量多少,也是国际上评价学术期刊学术水平的一项指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一般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一定量的参考文献,很难看得出研究工作的背景和基础。

该引而不引,学风有问题;引用不规范,水平则有限;文献多与少,充分为最好;文献时间短,表明是热点;文献有层次,增强说服力;文献范围广,自信能力强。

参考文献着录的一般原则是:

(1)只着录最必要、最新的文献;

(2)只着录公开发表的文献;

(3)要采用规范化的着录格式[5].

常用的规范着录格式:[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刊名,出版年份,卷号 ( 期号 ):起止页码。

文献类型 :普通图书 M;会议录 C;汇编 G;报纸 N;期刊J;学位论文 D;报告 R;标准 S;专利 P;数据库 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载体类型(网络:OL、磁带:MT、磁盘:MK、光盘:CD)。

着录格式书写例举:

(1)连续出版物:[1] 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引文起止页码。

(2)专着、普通图书,也适用会议文献、科技报告:[2] 作者。

书名 [M].版本 ( 第 1 版不标注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3)论文集:[3] 作者。题名 [G/R]:主编 . 论文集名 .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引文所在的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4] 作者。题名 [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5] 专利申请者 . 题名 . 专利国别 [P],专利号 . 出版日期 .

(6)技术标准:[6] 起草责任者 . 标准代号 标准顺序号 - 发布年标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7)报纸文章:[7] 作者。题名 . 报纸名,年 - 月 - 日 ( 版次 )。

8 作者简介。

包括:相关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单位及职称、主要研究方向等。

排版 。

1 版面要求。

选用A4纸,使用Microsoft-Word编辑文档;表格采用无竖线表(也称三线表);框图采用 Visio 制作;全文 3000~5000 字为宜。

通常情况下,论文的页面设置(页边距上 5、下 、左右 2);正文内容的段落行距固定值 12(段前段后均为 0);正文字体一律采用宋体 8 号;分栏设置(栏数 2、间距 2 字符)。也可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对页面进行规定的设置。

2 数字、表格、公式、样图要求。

名词术语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数字均用阿拉伯数字,计量单位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一律用拉丁文书写,表格、公式、样图均要编号,表格标题放在表上方,样图标题放在图下方。

3 具体的层次、格式。

按照科技论文的外形要求,论文的参考格式如表 1 所示。

发表。

论文的发表,涉及到 “期刊种类、级别、投稿、检测、录用、版面费、论文文献检索、邮寄论文”等诸多环节,在发表论文前,了解这些知识十分必要。

1 期刊种类。

“组稿人联盟”是目前中国最大、最权威的网站。据该网站统计,目前期刊共分七大类:学术理论类、互作指导类、时事政治类、文学艺术类、综合文化生活类、教学辅导类、信息文摘类,约 9468 种,学术期刊约 2397 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简称新闻出版总署)是我国最高的着作权行政管理和执法机关,期刊分为正式期刊、非正式期刊、非法刊物。

正式期刊。

由新闻出版总署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期刊均为正式期刊。正式期刊具有国内统一刊号(CN)和国际刊号 (ISSN),一号一刊,是公开发行的最基本的标志。

CN 刊号标准格式是:CN XX-XXXX/x,CN 为中国国名代码,前 2 位数字为地区代码,后 4 位数字为地区连续出版物的序号,最后的字母为分类号。如《读者》杂志,刊号为 CN62 - 1118/Z,62 是甘肃省地区代号,1118是它的序号,Z表示该杂志为综合类刊物。

1 .2非正式期刊。

是指通过行政部门审核领取“内部报刊准印证”作为行业内部交流的期刊,不得公开发行。

1 .3非法刊物。

未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擅自出版的刊物都是非法刊物。具体表现有:

(1)无刊号;(2)假造刊号;(3)冒用刊号;(4)使用境外刊号;(5)完全套用其他刊物名称和刊号。

科技论文的写法和格式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题目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一般情况下,题目中应包括文章的主要关键词。题名像一条标签,切忌用较长的主、谓、宾语结构的完整语句逐点描述论文的内容,以保证达到“简洁”的要求;而“恰当”的要求应反映在用词的中肯、醒目、好读好记上。当然,也要避免过分笼统或哗众取宠的所谓简洁,缺乏可检索性,以至于名实不符或无法反映出每篇文章应有的特色。题名应简短,不应很长,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 署名著者署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著者系指在论文主题内容的构思、具体研究工作的执行及撰稿执笔等方面的全部或局部上作出的主要贡献的人员,能够对论文的主要内容负责答辩的人员,是论文的法定权人和责任者。署名人数不该太多,对论文涉及的部分内容作过咨询、给过某种帮助或参与常规劳务的人员不宜按著者身份署名,但可以注明他们曾参与了哪一部分具体工作,或通过文末致谢的方式对他们的贡献和劳动表示谢意。合写 论文的著者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著者的姓名应给全名,一般用真实姓名。同时还应给出著者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或著者所在的工作单位或通信地址。 文摘文摘是现代科技论文的必要附加部分,只有极短的文章才能省略。文摘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文摘有两种写法:报道性文摘—指明一次文献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的简明文摘也称简介;指示性文摘—指示一次文献的陈述主题及取得的成果性质和水平的简明文摘。介乎其间的是报道、指示性文摘—以报道性文摘形式表述一次文献中信息价值较高的部分,而以指示性文摘形式表述其余部分的文摘。一般的科技论文都应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而对综述性、资料性或评论性的文章可写成指示性或报道、指示性文摘。文摘可作者自己写,也可由编者写。编写时要客观、如实地反映一次文献;要着重反映文稿中的新观点;不要重复本学科领域已成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书写要合乎语法,尽量同文稿的文体保持一致;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要用第三人称的写法。摘要字数一般在300字左右。 关键词为了便于读者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寻找文献,特别是适应计算机自动检索的需要,应在文摘后给出3-8个关键词。选能反映文献特征内容,通用性比较强的关键词。首先要选列人似语主题词一劫的规范性词。 引言引言(前言、序言、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主要回答“为什么”(Why)这个问题。它简明介绍科技论文的背景、相关领域的前人研究历史与现状(有时亦称这部分为文献综述),以及著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科技论文的追求目标、研究范围和理论、技术方案的选取等。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 正文正文是科技论文的核心组成部分,主要回答“怎么研究”(how)这个问题。正文应充分阐明科技论文的观点、原理、方法及具体达到预期目标的整个过程,并且突出一个“新”字,以反映 科技论文具有的首创性。根据需要,论文可以分层深人,逐层剖析,按层设分层标题。科技论文写作不要求文字华丽,但要求思路清晰,合乎逻辑,用语简洁准确、明快流畅;内容务求客观、科学、完备,要尽量让事实和数据说话;凡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说清楚的,应用文字陈述,用文字不容易说明白或说起来比较繁琐的,应由表或图来陈述。物理量和单位应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结论结论是整篇文章的最后总结。结论不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回答“研究出什么”(What)。它应该以正文中的试验或考察中得到的现象、数据和阐述分析作为依据,由此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一是由研究对象进行考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二是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和解决的问题;三是与先前已经发表过的(包括他人或著者自己)研究工作的异同;四是本论文在理论上与实用上的意义与价值;五是对进一步深人研究本课题的建议。 参考文献它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和著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文中引用有关资料的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提及而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被列入的论文参考文献应该只限于那些著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包括专利等文献。

一篇完整的科技论文应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论文的内容、参考文献。 题目 题目是科技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它要求用简洁、恰当的词组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论文的主题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并且使之具有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功能。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