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医院管理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医院管理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急诊医学管理体系与模式研究的分析论文

1.急诊医学概述

急诊医学在医学专业当中属于一门全新的、跨学科以及综合性质的医学科学,同时也是临床医学专业当中的重要代表。其本身具备独立的发展体系,和科室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正是由于急诊医学具备以上特性,因此其在医院医学当中的质量水平直接反映出了该医院整体质量,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我国急诊医学事业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此基础上迅速的达到国际发展的先进性水平。

2.急诊医学模式分析

急诊医学的模式主要是由急诊科室结构、接诊患者的程序以及护士值班的制度等多个方面组成,形成一整套系统化、科学化的急诊医学模式。

2.1急诊科室结构

急诊科室具体结构主要有急诊病发和急诊室组合而成,同时还包含了人员方面的结构。其中急诊室可直接划分为内外两科,具体要求配备心电检测除颤仪、呼吸机、起搏器以及洗胃机等多项设备,而急诊室方面则必须在24小时以内应诊,通常急诊病房主要由恢复病房和ICU病房两部分组合而成,在ICU病房当中通常配备6张病床,在床边则需配置相应的中心观测台和多功能监护仪器,其中还包含了微泵、输液泵、B超仪、X光机以及气管切开包和静脉切开包等等[2]。而在恢复病房当中则配备有17张病床,同时可划分为内外两科组,而且在病房当中还必须要划分出3辆出诊救护车以及2部急诊急救电话。

2.2接诊患者程序

首先是进行现场的救护工作,需要值班人员事先问明具体情况,然后派出一声赶往现场进行救护。然后送往ICU病房进行急救,主要收治各种生命体征重症急危的患者,像出现昏迷、休克、中毒以及心律失常和心脏骤停等多种联合整治的患者。

2.3护士值班制度

在医院内的护理排班需要由院内的总医师进行统一化的安排,通常一线的医生急诊室和病房都需要进行3个月的轮换制度,而二线的医生可直接实施全天值班制度,每位值班的医生都应配置BP机、手机以此来加强组织和指挥抢救工作。而在护理方面则直接划分为急诊室和病房两个方面,要求急诊室的护士必须要学会最常规的洗胃、气管插管以及清创缝合等等,同时还应当掌握呼吸机管理、心电监测以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等多个方面的急诊护理知识。这样才能保障护理质量,提升抢救效率。

3.完善急诊医学管理体系策略分析

3.1强化质量管理,构建完善的急诊规划

由于急诊科的特性使然,需要为其创设单独的急诊科室,并设置比较醒目的就诊标志,同时急诊科还必须要承担其院前和院内急诊,并采取全天连续工作的形式来负责首诊。在危重患者方面,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急诊患者登记制度,凡是危重抢救的伤员,都应当及时的向上级部门汇报[3]。收治患者后,需要增设相应的观察床位,以此来针对患者的病历进行记录,配设配套的记录设施,所记录的内容比较广泛包括抢救记录、出诊记录、交班记录以及转院记录等等。同时还应当构建完善的交班、晨查以及护理巡诊制度,并且在急诊室当中配备好各种常见的急救病种所需的抢救原则、操作程序以及药物禁忌表等等。药品方面必须配备齐全,做好定量、定位以及定人,也即是指由专人进行保管,同时做好相应的存销记录工作。最后需要配备完善在急救诊疗当中所必须的设备仪器,这些设备仪器的完好率应当达到100%。另外,救护车也要保证时刻处于应急状态当中,能够做到随叫随到,并且启动及时的效果。

3.2加强急诊应急意识,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当代社会发展异常迅速,很多突发事件的情况时有发生,再加上自然灾害的侵袭,导致意外事故的发生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要求各大医院必须要对内部工作人员作出明确的规定,应当不断的`对其自身的应急意识进行强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支完善的、训练有素的急救专业类队伍,并以此来配备比较齐全的应急设施和急救车辆等等。这样在面对急诊抢救时,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态度。

3.3构建一支训练有素,人数稳定的急救队伍

在构建队伍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挑选一些作风、思想以及操作技术等都合格过关的人员,这些人员最好是担任着正副级主任医师或者急诊科的带头人等等,在这个选拔标准上寻找一些热心急诊事业,同时思路比较清晰、工作认真负责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的中初级医师。而选拔队员的年龄应当尽可能的控制在毕业之后4-5年以内的初级医师,其年龄上限为50岁左右的中高级资历的医师。另外,整个队伍的形成应当保障每个专业组合的人员搭配必须合情合理,并以此来逐步的形成一种业务发展的梯度,在带头人不变动的情况下,其他队员们可进行定期的轮换制度。

4.结语

综上所述,急诊医学管理模式的完善能够提升医院方面的急诊抢救效率,提升医院方面对外声誉,促进医院急诊科室的发展,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因此就要求各大医院内的急诊工作者们必须尽可能的提升其自身的医学管理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自身的医疗质量,可在整个过程当中有效的总结经验,这样才能充分掌握急诊医学的规律及特点,将对提升医院的抢救效率起到极大的作用。

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策略

护理质量评价是促进医院改善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本研究采用Delph法初步构建了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摘要: 形成一套既适合一级医院护理服务发展现状,又具有一定指导性和操作性的评价体系,为行政部门进行质量考核及今后进一步完善该评价指标体系提供依据。采用现状调查、文献查阅法及专家会议法初步构建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Delph法进行函询与论证。确立了包含4项一级指标、20项二级指标、42项三级指标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内涵。该指标体系实施后,护理综合满意度由上升到了,护理质量综合检查得分由分上升到分,均较实施前有明显的提升。通过建立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护理活动各个环节的关键点进行有效质量控制,使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行为活动更加符合规范,护理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护理质量;评价体系;Delph法

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是由一系列护理质量评价组织、评价内容、评价标准和指标、评价方法等构成,行使护理质量管理职能,确保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准确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能够更好地保证护理服务项目的顺利开展与实施[2],它决定着护理行为前进的方向,直接影响着护理效果。目前我国尚缺乏规范有效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涪陵区在以往的护理质量检查中,均采用二、三级综合医院制定的护理质量考核标准修订改良而来,仅适用于一级医院临床护理部分工作,不适合当前基层卫生工作的需求,对相关护理工作内容也未进行客观评价,缺乏可操作性,制约了基层医院护理工作的发展。为使一级医院护理工作评价有章可循,课题组成员从2014年2月起,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就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探索。

1资料与方法

确定函询专家组

遴选了相关专家19人,要求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本科以上学历,10年以上专业工作经验。所选专家涉及医政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部主任、护士长。为保障专家意见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副主任护师12人,占,主管护师7人,占;平均工作年限27年小组成员均有相关领域研究经验。

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在筛选和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过程中,要求指标具有客观性,能够反映护理服务的实际质量,同时要简单易行,在实际运用中应易于测量和观察,各指标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3-4]。

现状调查

目前涪陵区一级医院的护理服务能力不强、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大部分一级医院还停留在完成基本的治疗、护理工作,院长对护理工作重视不够,护理管理体系不健全甚至没有配置专业护理人员。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文献查阅

目前国内护理质量评价体系主要针对二、三级医院。而一级医院的护理工作相对薄弱,对护理管理体系、护理质量管理以及护士的培训与考核也未形成系统、规范的评价指标体系。只有行业协会制定的指导规范,没有强执行力,没有可比性。

专家会议

一定数量的专家群体被按照所规定好的原则选取出来,并被召集参与会议。在会议中让专家的集体智能得以发挥,对研究对象的未来发展趋势及状况做出判断的方法即为专家会议法[5],本研究采取了这样的研究方法。根据初步拟定的指标体系,本课题组设计并制作了专家会议调查表。先由1名经验丰富的副主任护师对前初拟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汇报,并且由她主持专家会议。然后,专家集体对这套拟订的评价体系进行逐条讨论、自由发言。专家以适合性、可行性、有效性为原则,对各指标名称及内容提出修改意见[6]。当全部专家意见初步达成一致后会议结束。

专家函询法(Delph法)

采用的是改良Delph法在2014年5~7月共进行2轮专家函询。在文献回顾、专家访谈的基础上,结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2年版)》与涪陵区护理工作实际情况,形成第一轮问卷。在汇总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的基础上形成第二轮问卷。采取电子邮件与现场发放专家咨询表相结合的方式发放和回收问卷,邮件或现场指导填写,这样问卷的有效性就得到了保证。

护理评价指标的应用

在涪陵区27家一级医院应用护理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质量控制。由课题组成员下发此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质量标准,为使护理人员充分理解标准内容,对全区的护士长进行标准解读培训,使其能正确按此标准进行日常护理质量管理工作[7]。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使用前和2015年护理质量指标使用后,分别进行护理质量综合检查及满意度的调查,评价该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作用。

2结果

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确定

经过多轮反复,删除了表达重复的3条项目,新增了指标条目2个,最终形成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42个三级指标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

实施护理质控标准前后护理综合满意度比较

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后,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提高。实施前患者满意率为(n=860),实施后为(n=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P=)。

护理质量督查情况的比较

对实施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前后护理质量督查得分情况进行比较。应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后,护理服务质量检查综合得分较实施前有所提高。实施前得分为(±)分(n=27),实施后得分为(±)分(n=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

3讨论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稳步推进和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一级医院的护理工作越来越被重视,越来越多的挑战也出现在了护理质量管理中。如何建立起一套系统、科学的指标用来评价护理质量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只有先建立起一套标准,才能在提高护理质量水平同时,实现患者满意、护士满意、社会满意。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具有科学性。准确合理的评价指标是护理质量评价的关键。本研究结合现状调查、专家会议法及专家函询法等方法制定一级医院护理质量指标评价体系的过程中,要求指标具有客观性,使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护理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的结果分析显示。(1)护理质量评价指标建立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综合满意度由上升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护理综合督查得分由分上升到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持续改进护理质量[8],以前的质量检查多为管理者的.单向检查,并且为突击性的考核,存在应付检查的现象[9]。由于考核方式采用“事后查”,考核时多采用对照标准或根据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检查内容进行评定,考核时搞突击,应付检查,较多地强调质量控制而较少强调质量持续改进,这就使得护理质量不能再有一个飞跃和进步。如检查时发现病区急救车管理混乱,急救药品物品不全、过期现象,有的医院甚至混放大量的非急救物品等。为此本质量评价体系中特别建立一个二级指标“督查问题整改”,要求对专家督查发现的问题,有整改方案,并有检查及效果评价。又如,相当一部分院长不重视护理组织管理体系的建设和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实施过程中由于督导专家要查看整改方案及整改结果,促使一级医院院长进一步重视了护理工作,护理管理组织架构体系基本完善,逐步增加了护理人力资源的配置,尤以对护理管理队伍的建设和护理核心制度的培训最为明显,达到了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的目的,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形成了“全员参与”与“全面质量控制”并举的良好局面[10]。

4小结

护理质量评价是促进医院改善护理质量的重要手段,是护理管理的核心[11]。本研究采用Delph法初步构建了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通过现状调查、专家会议、两轮专家函询,所构建出的一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涵盖了护理管理组织、护理质量、护理安全、特殊科室管理4个一级指标。需要指出的是,本研究是对一级医院护理质量体系的初步研究,由于研究者个人因素和客观条件的限制难免会影响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在今后的研究中根据不同时期的要求,立足基层医疗机构现状,对评价指标不断进行修订和补充,使评价指标更具可操作性,适应新形势下一级医院发展的需要,使护理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赵淑英.探讨我国护理质量管理体系[J].医药前沿,2011,1(23):372-373.

[2]刘敏杰,张兰凤,叶赟,等.结构-过程-结果模式在护理质量评价中的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4):371-374.

[3]汪牡丹,成守珍,李佳梅.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9):40-43.

[4]侯小妮,刘华平.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08,8(2):38-40.

[5]王妍,张涛,徐若鸿,等.控制成本的100种方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48-51.

[6]孙振球.医学统计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31-535.

[7]于淑坤,刘艳红,胡丽丹.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效果[J].黑龙江医学,2014,38(10):1216-1218.

[8]钱小玫,徐雪珍,顾跃英,等.本院门诊护理质量监控分析体系的构建和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5,4(4):315-317.

[9]徐佳宁,温贤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进展[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134-136.

[10]毛春,刘文卫,马军柏,等.全面医疗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5):19-21.

[11]李梦婷,陈语,李国宏.构建优质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5):338-340.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弹性管理策略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和弹性管理策略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运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理论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普遍存在未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人才聘用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以及职业规划和薪酬激励机制有效性不足等问题,提出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制订实施员工保健计划和推进弹性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

当前医院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医疗技术人力资源明显不足,公立医院也不例外。若能够通过弹性化的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管理,立足全局统筹安排,就能够促进医疗人力资源的优化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医疗服务需求,降低医疗工作强度,一定程度上缓解医疗技术人员工作压力,从而推动公立医院的稳定有序发展。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人力资源管理

在组织管理活动中,人力资源管理这一职能具有较强的基础性,为组织管理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所谓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以人力资源为对象,实施合理化配置、科学化管理与有效开发,在组织发展战略要求下,以现代化、科学化方法来管理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管理能够对人们的态度、行为及表现产生影响,促使个体对自身才能加以最大化利用,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本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主要从硬功能和软功能两个方面来论述。硬功能管理模式具有刚性特征,主要采取奖惩制度管理和纪律要求的方式,灵活性不足,以严格的管理规定为依托,在人员招聘、培训、绩效考核、劳动人事关系等方面实施管理,为软功能管理提供实施依据。软功能管理属于柔性模式,主要从心理及行为规律入手实施管理,为硬功能管理提供补充,致力于通过个性化和民主化管理来对员工内在潜能进行挖掘,以促进管理目标的实现。硬功能管理与软功能管理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组织管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在管理活动中需将二者协调起来,促进人力资源作用的有效发挥,保证人事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医院人力资源管理

就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来看,其物质基础是员工,员工所蕴藏的劳动力,就是医院的人力资源。医院人力资源涵盖范围较广,包括管理层、基层技术人员、医疗技术专家、后勤人员等所有员工,其劳动能力价值直接关系着医院人力资源价值。医院内部,人力资源属于独特化的生产要素,在医院资源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应当得到科学利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医疗卫生产业提供特殊的服务,维持人类生命健康。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其从业人员职业风险度高,知识综合性强,需要进行长期深入学习和实践、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社会、病患及其家属对于治疗往往存在较高的期待,因此医务人员应当严格、准确且科学地诊断并治疗疾病。生命治疗具有特殊性,患者往往选择向医生诉说自己的心理与生理秘密,作为医生需要对患者的隐私加以保护,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医德和法律素养,这也是医学伦理性的具体体现。

(三)人力资源弹性理论

1984年,英国学者Atkinson J在《人力资源柔性战略》中首次提出弹性理论的应用。对于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理解,从组织视角来看,就是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具备组织应对能力及后续处理的反应能力。在面对差异化层次与模式的人力资源需求时,组织管理者应当客观分析条件,保证自我管理与控制的灵活性。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就是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以人力资源为对象,从员工人数、工作内容、时间等方面入手,以弹性化的管理方式进行修正和调度。

在学术领域,主要将人力资源弹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其一是职能弹性,指在任何条件下组织都能够对变化的任务做出应对,结合员工具体技能进行及时有效的部署。功能的灵活性要求员工掌握差异化技能,在面对变化的任务时能够保证反应的时效性,这就需要丰富工作内容,将工作范围扩大,进行岗位轮换,保证员工技能的多样化。其二是数量弹性,指在内外环境变化及企业发展要求下,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加以灵活配置,以确保实际需求得以满足。为保证灵活性,需要以多种方式对人力资源进行调节,比如采用外包、兼职、劳务派遣、长期就业等形式;在休假方式上也应当保持灵活,比如采取加班、调休、轮换等模式,这样就能够克服传统固定就业方式的弊端,同时组织运营成本也能够得到科学化控制。其三是时间弹性,指从个体发展需求出发,管理者在工作时间外给予员工以充分的个人时间,工作时间的计算方式是弹性化的,便于对员工工作时间进行合理安排,员工个人工作的适应性良好,生活需求也可以得到满足,员工能够享有自主权,这样有利于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降低违规违纪现象出现几率,促进工作效率的显着提升,组织人事管理成效也能够得到明显改善。其四是薪酬弹性,指薪酬的确定需要依据一定考核标准来实现,这就能够对员工形成良性激励,将工作成果与薪资挂钩,真正实现按劳取酬、多劳多得。

(四)心理资本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期,心理资本这一概念得以提出,被应用于经济学、投资学及社会学等领域。心理资本属于竞争因素,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相比,其竞争力更强。所谓心理资本,就是以个体生命阶段为基本条件,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的杰出的心理状态,个体生长发育因心理资本的积累而得以促进,可以说心理资本在促进工作任务完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不仅体现在人力和物力方面,心理因素也至关重要。现代社会发展中,环境变化较快,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员工的心理资本加以掌握,以便于了解组织内部情况,确保问题发现的及时性,制定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从而为组织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二、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一)特点

医院人力资源系统具有技术密集型特征,接受过高等教育、具有专业技术职称且担任主任的管理人员属于高级卫生人力资源,具有一定创造性,能够促进学科及医院发展,其创新能力强于普通员工。在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中,需要明确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医学人才有着较长的成长周期,需要较大的投资成本,人才价值较高。治疗工作的安全顺利完成往往需要各部门及专家组的配合,需要团队共同努力,因而难以对个体绩效做出评价和判断,医院薪酬体系也比较复杂。在公立医院内部,要求员工具有优良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工作中发挥专业才能,以获得社会的认可。若其自身价值无法实现,员工往往会选择另谋高就,因而公立医院的人才具有较大流动性。现代社会快速发展,医学专业人才必须积极更新专业知识,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岗位工作。

(二)取得成效

一是人员聘用制得以实行。随着卫生组织的不断发展,人才观念逐步更新,岗位设置及管理更具科学性,就业形式更加多样。人员聘用制的实行,使得传统地域界限得以消除,聘任、招聘、职称聘任等多种形式使得终身职业技术职务制度被打破。二是分配制度改革。绩效补偿、岗位工资等多种模式的分配制度将平均主义打破,使医院核心岗位与风险岗位的价值凸现出来。绩效工资制度下,参与分配的生产要素、技术职称、风险、责任等得以集中于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员工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为其知识价值和劳动价值的发挥创造了空间,有助于推动医院发展。三是人事代理制度实施。公立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有效调动了代理制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解决了专业技术人员流动受阻的问题。对于公立医院来说,能巩固弹性化人事管理的基础,灵活配置人力资源以降低其成本。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诸多问题,包括社会保障制度缺失、职业安全降低、职业规划不明等,亟待就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以解决。

(三)突出问题

一是并未全面认识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医院性质特殊,普遍存在医疗优则优的思想,尽管医技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较高,但医院整体发展运作不到位,领导层缺乏专业管理知识,也会导致难以获得预期绩效。当前很多公立医院并未正确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在医院发展中的重要性,认为人力资本投资缺乏可见效益,存在重短期利益而轻长期利益的情况。二是人才聘用的规范性与科学性不足。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公立医院规模的扩大,对临床医务人员的需求也明显加大。受到在编人员数量的限制,医院通过招聘合同制员工的方式来满足临床工作需要。尽管医院采取同工同酬的制度,但员工仍感到待遇不同,缺乏安全感,参与医疗服务的积极性和稳定性也因此受到影响。三是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培训及职业规划。通过培训能够提升人力资源价值,促进医务人员自身知识能力的提升,提高医务工作质量。医院规范化培训中缺乏科学规划,管理的统一性不足,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医院现实需求,也无法为个体职业发展作出指导。公立医院亟待建立规范化、完善化的培训计划与考评体系,这关系着医院的综合发展。当前公立医院对于合同工的心理关注不到位,导致其对于医院缺乏归属感,责任意识及工作积极性有所不足。此外人力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可通过人员与岗位的兼容性来做出判断,这就需要重视岗位分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四是薪酬激励机制的有效性不足。公立医院薪酬机制大多为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员工收入由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奖金等共同组成,员工的工龄和职称是确定薪酬的主要因素,这就使得医务工作人员的绩效贡献并未受到重视,工资制度的优势并未得到发挥,资历框架依然束缚着薪酬机制的实践。年度考核中,以德行、能力、绩效等作为医务人员的统一考核标准,笼统化的绩效考评制度无法准确反映不同岗位及人员的工作效果,绩效考核缺乏科学性,无法对高劳动价值的专业人员实施激励,公立医院按劳分配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策略

(一)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健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机制

公立医院发展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通过运用弹性管理模式,能够显着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基于此,需要更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将人力资源看作是首要资源,以增强公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更好地适应社会形势变化,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基于医疗行业特征,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实现,需要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的重要价值,真正做到爱才、惜才,进而留住人才,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助力。国外主要采取系统分类的管理方式,在培训与薪酬方面实行差异化管理,以规范化培训来提升同一类别医生水平。发达国家通过专业管理培训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确保在卫生规划、运营效率及风险管理方面获得理想效果,其一切工作的推进都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中,需要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明确人才标准,大力推进人才培训,不断完善梯队建设方案,促进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改善。医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在长期实践中需要对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组织阶层等进行积极完善,确保其符合实际情况。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方面,需要制定考核管理办法与薪资制度等,并在实施中逐步进行完善,落实奖惩激励制度,科学储备并调整人员,保证人力资源管理的公平化与合理化,增强医院的凝聚力与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弹性管理中,所构建的激励机制应当是科学且有效的,可以调动员工积极性,激发其创造力,增强员工的职业认同感,并且保证绩效考核的有效性。在医院管理实践中需要重视绩效管理,做到按岗取酬,激发员工工作动力,全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成效。

(二)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为保证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可建设弹性化培训体系,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进行创新,全面提升医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使其更好地参与到医院各项工作中。在这一方面,应当大力推进培训体系建设,完善培训制度,构建系统化培训模式,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在医院内部营造优良学习氛围,在实践中引入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方法,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随着医疗工作队伍的不断壮大,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关注员工需求,以弹性化培训体系来发掘员工的创造力。

在人力资源弹性管理实践中,可跨学科建立护理团队,明确组内成员职责,关注患者实际,制定全方位服务计划,保证治疗与护理的规范化、个性化和预见性,促进患者康复,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满意度。为促进员工彼此学习,可组建专业发展小组,比如心理、康复、营养等特色小组,鼓励员工结合自我兴趣参与到小组活动中,促进知识交流,提高员工学习积极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员工的科研教学能力加以锻炼,帮助其实现更好发展。医院管理者应调动科室员工参与继续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员工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自身学历与知识层次。医护人员应当认真学习本专业知识,并深入临床实践,逐步提升自身医疗技术水平。管理者可组织科室员工积极参与院内外培训活动,及时更新思想观念,掌握新知识与新技能。医院可组织全体护理人员开展业务训练,培养综合型、实用型护理人才。

在弹性化管理模式下,需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医院应建立公正且科学的绩效考核标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员工组织目标的实现。在培训方案的制定上,需要开设新员工培训和老员工继续教育课程,课程内容应涉及医院文化、规章制度、薪酬福利等。通过新理念、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培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促使员工主动学习并有所成效,促进人力资本增值。人员培训也应当保持弹性化,在依照规章制度实施管理的同时保持一定的弹性。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较大,因此医院所制定的培训方案应当具备灵活性,满足自主学习与自主管理需求,为员工成长创造优良环境。培训方案的制定应当确保时间、内容与对象安排的合理性,不可加重员工的负担,可采取预约制,保证培训的科学化和弹性化,切实改善培训效果。

(三)制订实施员工保健计划,提升工作效率

为保证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的有效性,需要把握公立医院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员工保健计划,在实践中加以规范实施,促进医院工作效率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尊重员工的主体地位,对其身体和饮食健康加以密切关注。公立医院内部有着较多的医护人员,工作强度高且负荷大,这就对工作人员的身体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确保医院工作人员能够胜任岗位工作,为更多的患者服务,就需要为员工健康做出保障,督促员工定期体检就是一种可行的.方式。此外医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对于营养饮食也存在特殊的需求,因此公立医院应当办好员工食堂,保证便捷就餐,且减少时间消耗,结合员工需求提供个性化营养配餐,积极开发新菜品,促进合理膳食,确保营养均衡,提高员工饮食的科学化水平,这也可以使员工产生幸福感,从而提高对医院的忠诚度。

为增强医院的凝聚力,在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过程中,需要大力提高员工的心理素质。医院可通过组织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制定员工帮助计划等,以具体项目来提高员工心理素质。公立医院内部,医护人员在人力资源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大,其中护理岗位员工众多,管理部门可从多个角度入手对护士执业心理开展测试,建立有针对性的帮扶档案,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便于护士了解自我并开展针对性训练。日常工作之余可组织护士开展丰富娱乐活动,释放工作压力,这也有利于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的实现,需要重视人文关怀的落实,保证管理的磁性化,对员工产生强烈吸引,创设优良工作环境,促进个体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充分实现。在磁性模式下,可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制定人才管理方案,给予员工以教育支持,关注个体职业发展,使薪酬制度与劳动付出相结合,提高员工对于公立医院的归属感。公立医院可打造特色护理文化,坚持人文与创新理念,构建全程优质护理服务链条,全面提升护理服务品质,建立现代化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体系。以磁性化医院管理文化为支撑,能够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稳定医务工作团队,强化人文关怀,促使医务工作者向患者传递温暖,提高医院整体工作水平。

(四)推进弹性管理,提高员工满意度

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应当有序推进弹性化管理,对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员工满意度的提升。医院人力资源的优化对于医院竞争力的提升至关重要,在明确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医院管理部门应当就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以完善,提高员工认知水平,增强医院内部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人力资源实施分层管理,就现有医疗技术人力资源进行灵活配置和弹性调配,优化组织人力资源,以提高其利用率。人力资源弹性管理过程中可通过外部劳动形式来灵活利用人力资源,促进其价值的发挥,改善医疗服务质量,降低医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弹性化管理模式能够促进人力资源开发,提高人力资源使用效率,属于一种低投资、见效快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现如今公立医院医疗工作任务明显加重,员工的工作压力也比较大,在弹性化管理方式下,可采取专项设岗、排班、计算工时等方式,减轻员工工作负担,帮助员工自主安排时间,协调好工作与生活,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员工获得自我发展的空间,有利于激发其在工作中的创造力,对于科室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促进公立医院实现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需要立足实际科学调配资源,打造人力资源储备库,促进人才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为医院发展提供内在动力。现代社会发展新阶段,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明显提升,但医疗服务的结构有待优化,服务供给总量存在明显不足,这就有必要建立人力资源储备库,对人力资源实施动态调配,强化员工责任意识,激发其创造力,高质量推进医院各项工作。公立医院在护理人员管理方面,可建立三级垂直管理体系,护士与经费的管理由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及护士长分别负责,从而规范推进人才培养、招聘调配等工作,确保绩效奖金、特岗津贴、科研基金等经费管理的科学化。为保证三级管理体系的良性运行,医院内部员工代表可组建四大管理委员会,从护士工作、质量管理、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这四个方面入手,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立足实际建立人力资源调配制度,制定紧急状态下的管理办法,精细化控制人力成本,保证医疗管理的高水平,全面提升资源配置水平,促进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目标的实现,从而使人才价值也得到最大化发挥。

四、结语

在国家医疗卫生体系中,公立医院是重要的组成元素,其显着特征在于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的实现,能够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为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采取弹性化管理方式,制定科学化人才培养方案,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有序推进医院各项工作。与此同时,应以医院文化来陶冶员工情操,加大心理建设力度,建立心理契约,提升员工对于医院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通过诸多探索性、总结性措施的合理化运用,促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化管理成效的改善,为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参考文献

[1]邢荻,刘芝君,巴雪等.我国公立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8,000(001):184-185.

[2]邢蕴.浅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79):162.

[3]汪婷,蒋红.弹性排班在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04):8-10.

[4]赵长军.公立医院人力资源弹性管理策略分析[J].技术与市场,2020(03):159-160.

[5]安莉.护理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2,15(012):2063-2063.

[6]王建党.以岗位说明书为基础落实医院人力资源管理[J].人力资源管理,2018(9):161-162.

[7]付文英.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新模式的探讨[J].中华医学护理杂志,2010,020(008):96-97.

[8]陈凤英,吴小青,董洁.民营医院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006):535-536.

[9]仇升平.新时期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浅析[J].人力资源管理,2011,000(001):92-93.

[10]李佳君.人力资源战略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J].现代医院,2010(09):117-118.

体系评价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数据成为了人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而随着企业在人力资源中绩效管理与高新技术应用的越加紧密,数据支撑着整个企业高效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为提高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为企业制定出合理、人性化的制度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管理员工作为企业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运作的基本动力来源,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而随着我国企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性。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机制改革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绩效考核能力的不足上。具体表现为考核方法的不合理、考核标准的不稳定、考核人员素质的低下、企业高层不重视等方面。

一、大数据时代下绩效考核内涵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建设。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企业绩效考核的建设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进入信息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技术化、网络化。企业通过大数据对员工绩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可以对员工潜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大数据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程序,将公司电子档案中的员工绩效进行细致的整理,并整合出便于挂差的数据表,方便公司高层的管理和数据的调取。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能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网络交流,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而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1]。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构建不完善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过程中都是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公司任务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使得领导只能看到员工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刻的表现,难以对员工进行整体的概况进行了解,并且该考核指标所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单一,因此其形成的绩效考核机构也比价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当员工规模过大,或者当出现需要调取员工某一阶段的工作表现情况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数据量的过大,大大增大了绩效考核员工的数据调取工作量,甚至可能会导致在调取过程中出现一些认为性的误差。

(二)缺少高层管理的支持与重视

在当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之所以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高层管理不重视有关。在许多高层管理人员看来,绩效考核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宁愿将时间放在工作上,也不愿意过多的过问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问题。但是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而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绩效,对于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且,绩效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员工的贡献以及任务完成质量,如果不能得到公司充分的重视,也将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

(三)绩效考核的角度单一

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员工的业绩的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对团队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评价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会虚弱员工的“团队意识”,甚至会在员工心中产生牺牲同事利益,破坏素质内部的协调关系;其次,它也会产生木桶效应,出现团队的短板效果,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只是看中个人能力或个人业绩,同时也要将员工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内,将员工的团队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综合得分,对员工进行综合性的绩效考核评价[2]。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改善措施

(一)明确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绩效考核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并且被组织所接受,与组织的核心思想相结合,要让组织的每个员工清楚的了解考核中的奖惩制度,并对员工的高层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大家都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能。其次,在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细分量化,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做出每个员工的工作职位说明书,从而更具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最后,就是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可以针对不同的部门、员工或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比如:考核一个企业的普通操作工,更多的是去考核其在定期内所做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出勤方面的指标[3]。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过程,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并且重视员工的发展,在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历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和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场所,给于公正的评判,通过员工满意来保证客户的满意,从而做到企业的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能力的提升的目标[4]。

(三)进行有效地绩效沟通和反馈

良好的沟通往往能够及时的发现工作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将企业中的不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障碍进行排除。因此,考核之后的绩效反馈与沟通一定要及时,持续并具有技巧性。也即是指在考核之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迅速的处理和改进不足。

参考文献

[1]周佳蒙. 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结构研究--以西安通达机电有限公司为例[J/OL].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89-90(2017-11-21)

[2]孙超. 基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初探[J/OL].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298-299(2017-07-11)

[3]金璇. 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10):170-171.

[4]吴鸿.关于铁路基层站段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建立的思考[J]. 现代商业,2017,(01):152-153.

我网上荡的 呵呵 每个后边都给你个找到的地址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以制造性企业为例张收棉【摘要】:为了系统、全面地评价战略信息管理为企业带来的有形和无形的收益,对企业战略信息管理进行了界定;并以制造性企业为例,利用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思想,构建用于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绩效评价的价值链模型;利用平衡计分卡这一综合绩效评价工具,构建基于价值链的企业战略信息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关键词】: 战略信息管理 价值链 平衡计分卡 绩效评价【分类号】:F272【DOI】:CNKI:SUN:【正文快照】:在日益动荡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中,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信息在企业生产经营和战略决策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一种战略性资源。而信息管理的重要性也随着信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而被提上战略地位。马尔香和霍顿20世纪80年代中期预测的“战略信息管理”发展阶段[1]的到来,将全文下载: CAJ格式 (推荐) PDF格式关于中小型企业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1、简述什么是企业信息管理,(其内涵、作用)及企业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2、分析提出目前企业信息管理在中小型企业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造成信息不灵、管理滞后...带来的后果、影响,提出如果不重视加强企业信息管理将会发生的问题后果;(如:信息管理意识不强、信息重视程度不够、信息管理手段落后、信息管理人才缺乏等等造成企业信息管理不对称、信息管理不流畅....)(分析提出的问题必须重点突出,分出1、2、3、来,为对策分析的提出打基础)。3、针对上述存在问题,制定提出对策分析。最后,在进一步简要强调提出企业信息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的认识。(提出加强企业信息管理是当前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做一个观点概括就可以了

科技论文评价体系研究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整理的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的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亟待完善,为了能够深入分析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以科技型企业为切入点,对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沟通及应用进行了讨论。首先,文章阐述了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然后讨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之后分析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要求,最后从盈利指标、获利指标及偿债指标等三个方面出发提出了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旨在达到完善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关键词: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构建、应用

1、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概念

科技型企业的涵义

科技型企业指的是基于资金自筹、组合自愿、经营自主以及盈亏自负原则基础上由科技人员领办或创办的,从事有关于科技与技术相关事宜的企业。科技型企业业务范围主要包括科技成果产业化、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技术转让以及相关服务等。科技型企业可以被视为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产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的市场为部分科技人员投身市场经济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一些科技人员投身于市场经济中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方式提升了现实生产力,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现阶段,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科技型企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业务也趋于多元化。但是随着行业间竞争日益激烈,这类企业要想保证稳健发展不仅要时刻关注外界大环境,而且还要把握好企业自身经营管理情况,只有这样,科技型企业才能够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科技型企业的特点

我国科技型企业主要具有科技特征、经济特征、规模特征、法律特征以及机制特征等五大特点。

科技特征

从人员结构角度来看,我国科技型企业从业人员主要是以科技人员为主,其中30%以上都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尤其是一些技术和知识密集地区的科技人员,50%以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从技术领域角度出发,我国科技型企业重点抓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等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包括制造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材料、制药、能源以及环保等,范围较广。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的科技型企业中,属于电子信息技术科技型企业、为光机电一体化科技型企业、为材料、能源及环境科学科技型企业,为新药物、生命科学及生物工程科技型企业,为其他类型的科技型企业;从技术与产品附加值角度出发,相对于传统类型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技术与产业附加值更高,预期研究开发投入比例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具有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附加值的显著特点。

经济特征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科技型企业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是新兴产业,需要进行不断探索和实践。这类企业能够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自身科技活动和整体产业发展,有效实现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联接,全面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

规模特征

现代社会处处需要科学技术,人们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部分科技型企业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化,诸如阿里巴巴、小米、联想、华为、腾讯等企业已经具有一定的世界影响力。

法律特征

随着我国有关工商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完善,我国科技型企业运营都需要进行工商部门的注册登记。因此,所有的科技型企业都有明确的章程和规范的从业范围。

机制特征

不少科技型企业在探索和发展过程中都有着独特的'运营理念,它们除了具有灵活的决策机制、相对低廉的管理成本以及应对市场需求的适应性强等特征以外,在创新机制和效率上也有充分体现。

2、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为科技型企业发展决策的制定提供有效依据

财务信息是一个企业运营活动信息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财务指标是财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直观、全面、真实地反映出企业的创新能力与竞争能力,因此企业有必要积极开展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工作。科技型企业是新兴产业,一些创新成果、创新资本以及资源优势无法直观地体现出来,只能够通过财务指标体现出来,这些指标包括创造的超额收益的水平、总资产的质量状况、可持续盈利的增长情况、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情况以及智力资产的存量与使用效率等。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分析和利用这些指标及时制定和优化自身的发展策略,能够为企业稳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实现科技型企业各类风险防控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产生一定的运营风险。对于科技型企业来说,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风险的防控尤为重要。构建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诊断,及时评判企业实际财务状况,预测其发展态势,最大限度地控制和防范风险的发生,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要求

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相结合

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是企业的最终目标,科技型企业也不例外。鉴于此,科技型企业要想构建一套较为完整的财务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要考虑到企业的发展目标,实现企业发展目标与财务指标充分结合,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程度。

基于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指标构建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财务评价指标体系过程中要杜绝随意性,要在全面了解和掌握《会计法》《会计准则》以及《企业会计制度》等相关法规中的相关内容之后,制定各类财务评价指标,使这些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便于执行、有利于考核

科技型企业在构建自身财务指标评价体系过程中要充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情况进行设定相应的指标,不仅要有一定的针对性,而且还要简单易行,能够直观、真实地反映出企业运营实际情况。同时,在指标设定时,企业在避免各指标之间涵盖经济内容重复的同时,还要确保各类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确保评价结果的质量。

4、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的策略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要真正做到财务评价服务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必须基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视角进行构建。鉴于此,科技型企业可以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进行构建和完善。

经营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经营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组织、管理以及运用特定资产能力和效率进行衡量和判定的指标。经营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总资产周转率等四个方面内容。科技型企业在资产结构上与传统企业存在一定的区别,相对于传统企业来说,科技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类和智力资产等无形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大。而这类资产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研发能力、技术转化能力以及技术保护能力,有必要通过无形资产周转率这一财务指标进行反映。具体来说,在确定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价值时要根据购入成本、自行研究开发成本或是其未来创造价值的现值等企业取得该类资产成本进行确定;在确定智力资产的价值时可以通过人力资源会计核算来获取相关基础信息数据。

获利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是对企业运营过程中获取利益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指标。获利能力财务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获利能力财务指标主要通过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指标反映。其中总资产报酬率、成本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报酬率这四个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必备的指标,此处不再赘述。而考虑到科技型企业的特点,这里着重讨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盈利稳定系数、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等几个财务评价指标构建。

第一,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能够对智力资产提供的超额利润程度进行综合反映,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的差。利用企业总资产利润率与行业平均总资产利润率相减得出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的原因是因为企业的智力资产体现在多个方面,不仅可以体现在市场综合实力、成本优势上,而且还能够体现在高新产品开发能力、激励制度和信息系统、技术资源状况等方面。通常情况下智力资产所产生的效益都是通过企业利润反映出来。鉴于此,企业资产的功效情况是通过企业资产利润率超过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的程度来进行评价的。企业的智力资产效益贡献率越高说明了相对于同行业企业来说,该企业某些智力资产具有一定的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所产生的效益贡献较高的企业。

第二,盈利稳定系数。盈利稳定系数所反映的是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情况,是其盈利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计算形式上体现为营业利润与同期利润总额的比率。盈利稳定系数的临界点为,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趋近于1时,说明企业主要是通过自身经营活动来获取相应利润的,利润具有可靠性和稳定性特点;当企业的盈利稳定系数小于1时,说明企业的利润主要靠对外投资或营业外收入、补贴收入等方式获得的,而这些收入方式具有偶然性特点,企业难以对利润收入的稳定性进行掌控,进而反映出企业产品的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不具有一定市场优势。

第三,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费用利润率所反映的是科技型企业产品研发费用所创造的经济效益,计算形式上体现为企业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费用的利润销售收入的比值。此类指标可以作为科技型企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的补充分析指标。相关文件中已经指出科技型企业由于承担创新资金项目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工作,其研发的经费不得低于销售额的5%。科技型企业可以通过这一标准与其实际情况相比较,全面了解和掌握其研发费用投入之后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情况。

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构建

偿债能力指标是指评价企业偿还到期的短期债务和长期债务能力的指标。科技型企业对于偿债能力指标评价体系具体从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两个方面进行构建。

第一,短期偿债能力指标。短期偿债能力指标又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两个部分。其中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通常情况下企业的流动比率指标越高,其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科技型企业在利用流动比率对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评价过程中应当关注企业自身的现金流量情况,因为流动比率高还有可能是存货积压、应收账款多且收账期长所致。同时,流动比率过高也不一定就对企业发展有好处,过高的流动比率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企业持有过多的闲置资金,这部分资金并没有得到妥善利用,容易造成企业机会成本的增加和获利能力的降低。速动比率则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而速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差额。速动比率所反映的是企业流动资产可以立即用于偿还债务的能力。相对于流动比率来说,速动比率在计算时不纳入存货等变现能力较差的流动资产,其结果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对企业资产流动性及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进行评价。科技型企业在运用速动比率时主要是用于对评价自身资金的运作与管理能力。

第二,长期偿债能力指标。长期偿债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资产负债率、利息保障倍数两点内容。其中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科技型企业通常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低于70%,在理想情况下其资产负债率应当保持在50%之内。科技型企业在对自身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过程中如果发现资产负债率过高的情况,则应当加强对自身风险的防控力度;如果发现企业资产负债率过低的情况,则说明企业具有较强的长期偿债能力,但是丧失了可能获得的财务杠杆效益。利息保障倍数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的比率,这一指标能够对企业偿还债务保障程度进行反映。如果企业在分析此项指标过程中指标结果大于1,说明该企业具有正常的偿债能力。如果企业此项指标远大于1,那么说明该企业长期偿债能力较强。

科技型企业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

科技型企业从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企业的经营能力决定获利能力,而获利能力又决定偿债能力,考虑到这三者之间联系密切,企业应当将这几个指标串联应用。

第一,如果科技型企业经营能力强,那么其资产周转次数必然较多,进而其资产获利的机会也越多。所以科技型企业在对财务评价指标分析过程中应当考虑到在每次周转的获利水平一定时,资产周转次数增加,其利润额必然会增加,因此相关指标也会升高,企业可以通过这些指标进行获利能力的评定。

第二,由于科技型企业的获利能力决定了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在对自身偿债能力评定工作开展过程中要先确定负债规模、利率及投入资本等因素,确定之后对资产负债率及利息保障倍数进行分析,如果资产负债率较低,利息保障倍数较高的话则企业的偿债能力较强。

第三,由于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直接决定偿债能力,所以企业应当通过相关指标来分析其资产周转速度,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变现能力越强;反之,则变现能力弱。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应明确现金支付能力是企业偿债能力的关键。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型企业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决定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所以企业应当注意汲取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相关指标有效信息,通过有效信息来正确计算指标数值,正确衡量企业发展趋势,为企业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提供有效依据。

总而言之,近些年来我国科技型企业蓬勃发展,市场间竞争日益激烈。要想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间占有一席之地,做出正确的发展决策,有效控制和防范各类风险的发生是关键。鉴于此,科技型企业有必要构建和完善自身财务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可以从自身的经营能力、获利能力以及偿债能力等三个角度出发对各类相关指标进行完善并进行妥善应用,提升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为企业稳健运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黄德红,郭蓉.成长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财务特征及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研究,2013(11):51——54.

[2] 武晓龙,李妍锦.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企业绿色财务评价体系的构建[J].管理世界,2016(9):180—181.

[3] 董雷刚,黄德红.种子期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研究[J].财会通讯.2013(02):12——13.

[4] 张平韬.公司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J].价值工程,2010(10):24——25.

[5] 汪明月.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5(27):139——140.

[6] 王洪涛.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3)、:144——145.

近20年来,企业能力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的重视,相关经济学和管理学文献层出不穷,取得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成果。它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的组成部分,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

一、财务能力的内涵

基于企业能力理论,朱开悉(2001)昀先提出了财务能力的概念,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能力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与社会贡献能力等多方面, 是一个完整的能力体系;罗宏、陈燕(2003)认为,财务能力是指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是企业运行效率的体现;张星文(2003、2004)系统阐述了企业财务能力的内涵,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是企业能力的财务综合体现。财务能力系统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各种与财务有关的能力所构成的一个企业能力子系统,财务能力取决并服务于企业能力,同时,财务能力又是培养和提升企业能力的基础;谢全胜(2005)认为财务能力是企业施加于财务可控资源的作用力,包括财务营运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应变能力。

上述观点各有侧重,朱开悉在企业能力理论的背景下昀先界定了财务能力的概念,罗宏、陈燕强调的是财务能力的本质,张星文从系统论的角度较完整的描述了财务能力的内涵及系统特性,谢全胜则重点论述了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

综合上述观点,本文认为企业财务能力是指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以及所积累的财务学识的有机组合体,主要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个要素构成。

二、财务能力的构成体系及各构成要素的关系

企业财务能力作为企业能力系统的子系统,是一种系统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管理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三个方面,各要素又可细分为若干个子要素,这些子要素共同发挥作用,对企业财务能力产生影响。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资金筹措能力和资金运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规范能力和财务创新能力,重点体现为财务控制的有效性;财务表现能力是通过相关的财务指标所表现出来的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由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构成。

财务能力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决定了财务表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反映了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决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财务能力的三要素中,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

三、企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财务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由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三部分指标构成,文章参考以前学者的研究,并借鉴国内外己有的评价体系,选取了13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四、结论

企业财务能力系统由三要素构成,财务管理能力是核心,它决定和影响财务活动能力、财务表现能力,财务活动能力和财务表现能力又反映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以相应的设计原则为前提,确定财务能力评价指标框图,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由此构建财务能力的指标评价体系,该指标评价体系除定量化财务指标以外,还涉及了非定量财务指标,突破了以往评价指标仅局限于财务指标的模式,可以从系统的角度评价企业财务能力。

第一方面,即总的原则是:基于指标的量化评估是第二位的,是辅助性的,而同行评价的质性评估是第一位,是主导性的。量化指标可以降低同行评价中的偏见,促进更加深入的审议,提高同行评价的质量,但量化指标不应取代评估者基于充分信息基础上的判断。评估者仍然需要对其评估负责,而不是完全让“数据说话”了事(第一条原则)。所以,“莱顿宣言”并不提倡科研评价要用量化指标,更不提倡把量化指标作为主导甚至是唯一指标。“莱顿宣言”只是说在用到起辅助作用的量化指标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第二方面,在总的原则指导下,运用科研评价指标做具体评价工作时的下位原则,即要充分考虑科研活动本身是创造性的、个性化的、独特性的等特点,所以需要在评价过程中特别注意科研活动的使命的差异(第二条原则)、地域性的差异(第三条原则)、学科性的差异(第六条原则)、个体性的差异(第七条原则)。这些差异容易被量化指标遮蔽,所以需要在评价中采用综合计量或者质性评估办法。第三方面,关于科研评价指标的具体数据采集和分析的要求,要公开透明(第四条原则)、可以复核验证(第五条原则)。第四方面,对科研评价指标的态度,要理解实质内涵(第八条原则)、警惕负面影响(第九条原则)、不断改进完善(第十条原则)。“莱顿宣言”每一条都内涵丰富,指向明确。与之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科学评价工作还大有改进空间。“旧金山宣言”纠偏“以刊评文”“旧金山宣言”(The San Francisco Declaration on Research Assessment,DORA)的提出源于2012年12月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年会期间,一些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出版者提出关于科研评价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旧金山宣言”,2013年5月,78个科学组织的155位科学家签署了这份宣言。“旧金山宣言”引发了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撰写社论支持“旧金山宣言”,认为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危害是可能妨碍创新,它引导科学家关注发高影响因子的文章,追逐所谓的“热点”,而不是潜心科研创新。

科研论文评价的原则如何评价科研论文(水平评价)研论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份书面总结,也是作者劳动的成果,因此评论研究论文应持慎重态度。因为在刊物上登出一篇文章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未被接受发表的文章,也决不一定是不好的,由于除了文章本身的因素外,还有如办杂志的方向、编辑的兴趣和侧重、篇幅的限制和需照顾的各方面等等。1.评论研究问题评定论文首先要看研究者选定的题目是否有意义,一个好的研究题目是一篇有价值论文的基础。具体为:(1)看提出的问题是否有研究价值,研究内容有无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能否应用到实践中。(2)论文立意是否有创新,是否有重复别人的工作,即使是同一个主题也要不断增加新内容、新方法。(3)看研究问题的发生率是否高,问题是否带有普遍性。(4)论文标题是否具体、鲜明、确切和具有吸引力。2.评论研究方法和结果论文的科学性在于研究结果是否有重复性,即能否按照论文所述方法重复结果。因此科研论文的科学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设计过程的科学态度。判定论文中的材料与方法,要看介绍是否详细具体,能否便于别人重复或选作对照。3. 评论讨论和结论部分论文的最后部分是全文的精华,要看作者推理是否合乎逻辑思维规律,是否有说服力,整个科研内容是否科学可靠,总结出来的经验是否能上升到理论或产生新观点。学术论文属议论文,故文章必须加强说理性,应把逻辑推理部分的道理论术得有层次、透彻、深刻和说明问题,才能反映出作者的科研水平和写作知识水平。4. 文学性方面科技论文是应用文体,写作语言要朴实,取材要真实可靠,要注意词句的应用准确。科研论文也是一种科学著作,在文字表达上更特别要求严谨和符合实际,措辞不能模棱两可。文章应做到通顺易懂,全文结构前后应连贯和互相呼应,要讲究修辞,使问题讲得更清楚,注意完全相同的词或字不要重复太多,用词要反复思考,不能有不明白和不准确的地方。写论文是为了进行交流,文章太单调就引不起阅读兴趣。文章写完后要进行不断修改,使论文写作除了科学性,还要注意到文学性。5、写作科学论文的体会(1)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是首要条件。包括对语法(句法、词法)及基本词汇的掌握。(2)多读英文论文和书籍。(3)多投稿,多看评阅结果。体会:投会议,然后期刊。(4)语言的使用原则:能恰当表达思想的语言,也就是应该用的语言。(5)范文对写作的作用(6)摘要、引言、结论(7)稿件的修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每当我们通读一次全文--文章也不厌百回读--就会发现有需要修改的地方,就会觉得经过某种改动之后,文章的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改善。笔者在撰写论文以及在搞文学创作的过程中,对这一点深有体会。作者在修改、润色的过程中,除了进行错别字、标点符号的修正之外,还应着重注意用词是否达意,语句是否通畅、简洁、明了,层次标题是否详略得当。更重要的是,有关参数是否准确无误,有关内容是否实事求是,整篇论文是否详尽、清楚地说明了论文需要阐述的中心思想,千万不要文不对题甚至离题万里。技术问题1、不宜使用长句子及不常见的词汇。2、主从复合句必须有从句也有主句。3、正确使用名词的单复数a.有些常用名词无复数,如:evidence,information,literature等。b.有些词组中的名词必用复数: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with various methods;at high(low)temperatures 等。4、不及物动词不可用被动语态。如不可用:was appeared,was occurred等。5、不宜使用省略式词汇。如:doesn’t, shouldn’t 等。6、’s 只能用于表示人和动物的所有关系。不应使用:the atalyst’s activity等表达方式。

学院心理健康管理体系研究论文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开始认识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采取许多积极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当下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院包括高等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高职院校专案化课程改革的特色,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了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

关键词:高职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设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大学生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然而,当前大学生却面临着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等压力,由此产生的心理问题也明显增多,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重要载体,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拓展职业心理素质的主渠道,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主题与思路

1.专案的实施背景

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中的重要群体,有其特有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许多高职学生存在自我效能感低,对学校课程缺乏热情,厌学情绪滋长,缺乏自信心和价值感,情绪调节能力较低等情况,这些都急需心理辅导或治疗。此外,由于高职教育学制较短,在人才培养上以职业技能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从而对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引导也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开展、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和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2.专案的性质和思路

在教学内容上,采用模组教学,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以“工程思维”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提高为前提,以专案设计为重点,以任务为驱动、以学生为主体,积极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评价体系中,遵循以任务评价为主,强调过程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团队合作、讨论分享、情景模拟等手段,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考核。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法与过程

1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

体验—互动式教学模式是通过学生实践活动来体验学习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独特性,强调课程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和反馈机制。在体验—互动式教学中,教师更像是一个引导者和陪伴者,引导学生进入自己的内心世界,陪伴学生一起探索心理的奥秘,面对自己的问题,完成心灵之旅。

2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

在教学形式上,除了教师的课堂讲授外,更包括小组活动、个人分享、集体讨论、专业装置体验、心理剧编演、案例分析、电影赏析、心理测试、心理游戏、冥想练习、放松训练等多种方式。还可以通过课后作业、建立课程QQ群、微信群、微课、教学资源库、云班课、微电影制作等多种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到课程互动中来。

参考文献:

[1]孙英.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6

[2]黄群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路径探析[J].新课程中,2011

[3]陈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摘要】在人才强国战略意识逐步加深的今天,教学工作者不再将工作内容局限于保障日常的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其教学的范围逐渐的扩充套件到了心理教育、素质教育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大量的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整体的教学水平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以下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及内容进行简要的分析,重点就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作用;应用

一、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

1.科学引导学生走出心理误区。确保各项教学工作的有序开展是班级管理的初级阶段,班主任则需要在此基础上适当的进行延伸,管理不是重心,班级管理的重心应该在学生身上,如: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与人相处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站在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部分出现不合群、性情急躁、悲观等不良心态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有针对性的进行改进,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

2.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受成长环境的影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出现摩擦、争执等现象无法避免,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协调,帮助学生明白争执并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通过教师协调或者沟通来进行问题的处理。教师自身也要做好观察,发现问题及时的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将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

3.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的进行问题的分析,这对于发育中的小学生非常重要。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下,学生可以明确地了解自身的问题与优势,教师也可以更加科学的进行班级的管理,通过细节的处理帮助学生形成积极、自信、乐观、诚实的优良品德。同时,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也会有意识的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为回馈社会储备力量。

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而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教师需要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形成良好的学习观,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2.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健康的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络,因此,在差异化的生活背景下,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通过观察逐步的强化学生的心理控制及自我管理能力,在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强化学生的适应能力、受挫能力及控制力,这些对于学生后期的学习、工作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3.帮助学生学会与人相处、与人沟通。任何人在社会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人们需要面对的群体也各不相同。现阶段大部分的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因而家庭的溺爱会让学生非常的自我、自私,这些性格极易给孩子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掌握沟通、相处的技巧,更好地融入到班级这个大家庭中。

4.帮助学生学会表达情感、宣泄情感。虽然小学阶段的学生在认知能力上稍显不足,但是基础性的感恩教育是学生必须学会的。心理健康教育下,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团队意识,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包容、接受、领悟社会、家庭、学校给予自己的历练和爱护。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1.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形式

一般来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单独教育和集体教育两组形式来进行。单独教育可以按照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科学的引导,如学生在出现较大心理问题的时候,单独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生的隐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集体教育则可极大的减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氛围。这两种方法在具体的班级管理中都运用的较为普遍,教师可以依据班级管理的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2.具体的实施方法

1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多方面进行引导。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及领悟水平,教师可以通过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同时,按照学龄段的不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填充,以此来提高心理教育的预见性。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必须予以重视,适时的帮助学生减压可以提高教学工作的效率。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明确作为一个学生应尽的义务与责任,有目的的进行个人能力的提升。

2与德育教育相结合。在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是相互渗透的,德育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目标,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内容和措施落实奠定基础,二者是互补的,德育过程中,采用榜样示范,典型引路、批评和表扬有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的各种有趣的活动有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3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对学生的管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一个班要形成良好的班纪班风,需要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个班的小学班主任,至少担任著这个班的一门学科的教学工作,那么就需要教师充分挖取学科知识结构中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4建立心理健康驿站。心理驿站中受教育的学生是学生自己感到有心理困惑、心理压力时主动寻找教师,希望得到帮助。作为一个班级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是十分必要的,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个平台,不仅有助于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合理布置工作,也帮助了由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惑的学生,使他们走出不良心理的阴影,在集体中快乐地成长。

5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人的主观意识都会通过行为表达出来,小学生更是如此,教师需要时时留意,对于一些表现较为特立独行的学生必须予以关注和引导,让其步入正轨。在日常班级的管理中,给予学生充分的锻炼机会,如“一周值日生”“小助手”等活动都非常可行,学生在体验过班级管理的角色之后会一改之前的不足,学会为他人着想,并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

四、总结

对于班主任而言,除了需要教好专业课程之外,还需要通过科学的班级管理确保所在班级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班级管理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必须在遵循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抓住核心,并围绕这一核心进行现有方法的科学运用。班级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健康的成长,从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非常有限,且在资讯化的背景下,学生接触到的资讯非常的繁杂,因此,必须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重视。

参考文献:

[1]郭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严与爱[J].中国校外教育,2013,04.

[2]沈清峰.管理有方法,真情最为佳———谈谈我眼中的小学班级管理[J].学周刊,2013,15.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3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

摘要: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在已经成为了非常普遍的问题,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只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现状研究,才能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使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阐述:一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二是关于大学生主要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三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状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变得复杂多变。在这种情况下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因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

现在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的压力,父母老师的压力,以及以后就业的压力。这些压力如同大山一样压在他们的身上,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现在许多调查都表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成为了现在最普遍的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社会因素

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严重,大学生在一入大学就面临了很大的生活压力和就业压力。在高中时,他们的学习是紧张的,严密的,老师的管理也是严格的。但是到了大学,他们一下来到这个宽松的环境下,没有了紧张的学习和老师的监督,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学习上,一下就会松懈。但是他们同时又感受到就业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在思想上告诫自己,但另一方面在实践中却又不断地放纵自己,这两方面的矛盾打破了他们的心理平衡,从而也产生了心理问题。

2.同伴因素

进入大学之后的学生,面临一个全新的生活方式和一群有着新鲜感的同学。一部分大学生能够很好的融入到同伴关系中去,但是另外一部分同学却不知如何与其相处,导致了他们人际关系的滞后。导致他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要么是回避心理,要不就是仇恨心理。

3.自身因素

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也是导致心理出现问题的一个原因。处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大学生,大多都是在父母的溺爱之下长大,没有遇到过挫折。受挫能力很差,当他们进入到大学之后,独立的环境,让他们感到紧张。不管与老师的相处或者是与同学的相处,只要他们感受到了对方的冷漠或者是不重视,这些都会让他们倍感挫折和失望。甚至这样的情况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出现很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实这些归结起来,都是他们人格里面脆弱和敏感的部分。

4.学校因素

如今的高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及其少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完全的在高校教育中普及,没有专门的咨询机构。由于学生的人数很多,所以在开设相关课程时,师资力量也很薄弱。导致了很多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去何处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堆积在心里只会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1.适应问题

刚入大学的学生,脱离了父母的管教,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和独立的环境。集体生活的不适应首先表现在生理上的不适应,但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心理上的逃避或者厌恶心理,有些甚至会导致很严重的人际交往障碍。

2.学业问题

表现为(1)对此专业学习的迷惑(2)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导致的厌恶心理。(2)在学习上的失败,导致的自卑心理和焦虑心理。

3.人际关系问题

大学生有强烈的交往需要,渴望更多的人能理解自己,接近自己,成为自己的好朋友。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如害羞、恐惧、自卑,交际能力不够,言辞表达较差,导致不知道该如何与人交往,甚至害怕交际,不愿与人沟通。长期导致下去,就会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孤僻。

4.情感问题

爱情在大学期间是美好的,是每个人都向往和追求的。但刚入大学的学生,爱情价值观还不成熟,经常会做一些冲动的事情,特别是在失恋之后,往往很难从失恋当中走出来。导致每天萎靡不振,有些甚至会导致抑郁症,严重者还会产生自杀的倾向和自杀的行为。

三、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途径

1.开设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

根据大学生相关的心理特点,以及不同年级间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可以开设一些课程进行疏导和教育。比如可以开设一些面对心理问题时,我们应该怎么去应对,或者是关于心理健康意义等的课程。这些都是需要加强师资来开展的。同时,学校还可以不定期的举行一些讲关于如何正确看待情感和人际关系等的讲座。让学生能够从积极的方面去认识这些问题。

2.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积极的参加文体活动,会使大学生从孤僻和自卑当中走出来。文体活动自古以来就有增强人的自信,自尊和消除烦恼的作用。通过运动,可以调节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作用,提高脑细胞的耐久能力,促进人体感知能力的发展,使得大脑思维想象的灵活性、协调性、反映速度等都得以提高。同样参加文体活动,也会使学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会加强与同学的关系,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开设咨询机构

学校应该专门开设心理咨询的机构,并且鼓励学生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时,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让他们不要去羞于表达自己的问题,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且积极的去解决它。

4. 不断完善自身的人格

大学生想要做到真正的心理健康,就不得不去完善自己的人格。要让自己真正的健康,除了依靠外在的帮助之外,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调节。在大学期间,可以去看一些相关的书籍。并且认清自己,了解现实,既要有理想的追求,又要脚踏实地。可以去学习主动与人交往,并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失败的事情。让自己能够在挫折中越挫越勇。

四、总结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大学期间,学生面临着非常多的矛盾,这包括自身的矛盾,学校的矛盾以及家庭教育的矛盾。这些矛盾又影响到学生健康心理的发展。这些归结起来有各方面的原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亟需解决,这就需要我们各方的努力。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过的自由,多关心他们的心理发展,多去和他们沟通。要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帮组他们摆脱心理问题的困扰,让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论文3000字

营销业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

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论文

摘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数据成为了人们工作的重要指标。而随着企业在人力资源中绩效管理与高新技术应用的越加紧密,数据支撑着整个企业高效经营运作与管理工作。本文研究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旨在为提高大数据时代企业人力资源服务能力,为企业制定出合理、人性化的制度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 大数据;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管理员工作为企业组成的一部分,是企业运作的基本动力来源,同样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所在。而随着我国企业在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也必须进行及时的改革,以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性。但是从我国当前的机制改革情况来看,主要问题表现在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中绩效考核能力的不足上。具体表现为考核方法的不合理、考核标准的不稳定、考核人员素质的低下、企业高层不重视等方面。

一、大数据时代下绩效考核内涵

绩效考核是对员工工作行为与工作结果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综合分析,在一定程度是能够反映出员工的工作状态以及工作能力。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对企业员工绩效考核的建设。但是从我国当前的企业绩效考核的建设情况来看,随着我国进入信息的大数据时代,企业的发展也越来越技术化、网络化。企业通过大数据对员工绩评价体系进行管理,可以对员工潜在能力进行深入挖掘,大数据可以通过相应的数据程序,将公司电子档案中的员工绩效进行细致的整理,并整合出便于挂差的数据表,方便公司高层的管理和数据的调取。同时,大数据的应用,还能够使得企业员工能够更好的进行网络交流,方便了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而这就使得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顺利进行[1]。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中的问题

(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指标构建不完善

在传统的绩效考核过程中都是使用EXCEL等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公司任务指标数据的统计工作,但是这种做法往往使得领导只能看到员工在某一方面或某一时刻的表现,难以对员工进行整体的概况进行了解,并且该考核指标所设计的范围也比较单一,因此其形成的绩效考核机构也比价片面性,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存在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当员工规模过大,或者当出现需要调取员工某一阶段的工作表现情况的时候,往往会由于数据量的过大,大大增大了绩效考核员工的数据调取工作量,甚至可能会导致在调取过程中出现一些认为性的误差。

(二)缺少高层管理的支持与重视

在当下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之所以存在很多的漏洞,在很大程度上与公司高层管理不重视有关。在许多高层管理人员看来,绩效考核工作仅仅只是人力资源的问题,因此,在更多的时候宁愿将时间放在工作上,也不愿意过多的过问人力资源的绩效考核问题。但是事实上,一个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而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绩效,对于绩效的考核结果直接影响到了员工的工作状态,并且,绩效考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发现员工的贡献以及任务完成质量,如果不能得到公司充分的重视,也将导致员工的`大量流失。

(三)绩效考核的角度单一

很多企业在实施绩效考核的时候,往往只是关注员工的业绩的成绩的好坏,却忽视了对团队的考核,而这样的考核评价往往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公正性,会虚弱员工的“团队意识”,甚至会在员工心中产生牺牲同事利益,破坏素质内部的协调关系;其次,它也会产生木桶效应,出现团队的短板效果,降低整个团队的工作质量。因此,科学的绩效考核不应该仅仅只是看中个人能力或个人业绩,同时也要将员工的平时成绩记录在内,将员工的团队成绩作为考核的重点方向之一,通过综合得分,对员工进行综合性的绩效考核评价[2]。

三、大数据时代企业管理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构建的改善措施

(一)明确标准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绩效考核的目的一定要明确,并且被组织所接受,与组织的核心思想相结合,要让组织的每个员工清楚的了解考核中的奖惩制度,并对员工的高层以及相关管理部门进行绩效考核方面的专业知识的培训,让大家都认识到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掌握绩效考核的基本思想与基本能。其次,在对绩效考核工作的细分量化,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做出每个员工的工作职位说明书,从而更具各个部门制定出相应的考核标准。最后,就是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的时候,应该尽量的选取具有典型性、具有针对性的指标。可以针对不同的部门、员工或不同的工作性质,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比如:考核一个企业的普通操作工,更多的是去考核其在定期内所做产品的数量、质量以及出勤方面的指标[3]。

(二)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的绩效考核与管理,就是让员工参与组织的管理过程,保证企业绩效考核的公正、公平、公开,并且重视员工的发展,在完成组织战略目标的同时,实现员工个人价值和职业生涯的规划。树立以人为本的企业经营管理历年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和充分发挥其能力的场所,给于公正的评判,通过员工满意来保证客户的满意,从而做到企业的满意,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能力的提升的目标[4]。

(三)进行有效地绩效沟通和反馈

良好的沟通往往能够及时的发现工作的错误,同时也能够将企业中的不同的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障碍进行排除。因此,考核之后的绩效反馈与沟通一定要及时,持续并具有技巧性。也即是指在考核之后,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要做到及时的反馈,从而迅速的处理和改进不足。

参考文献

[1]周佳蒙. 中小民营企业员工薪酬结构研究--以西安通达机电有限公司为例[J/OL]. 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10):89-90(2017-11-21)

[2]孙超. 基层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体系构建初探[J/OL].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7,(12):298-299(2017-07-11)

[3]金璇. 医药企业财务绩效评价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7,(10):170-171.

[4]吴鸿.关于铁路基层站段绩效考核分配体系建立的思考[J]. 现代商业,2017,(01):152-153.

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问题及对策论文

摘要 :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企业营销业绩的好坏和营销利润的大小。文章分析了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提出解决对策和相关合理建议。

关键词 :绩效考核;营销业绩;营销人员

1绩效考核对营销人员的重要性

绩效考核是确定营销人员薪资的合理依据

营销人员的薪资一般都是采取底薪加提成的方法进行发放。员工入职初期的工资都是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规定。随着员工工龄的增长,员工的工资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薪资增减的依据就是通过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来决定的。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通过定量分析给出一个评判标准,科学合理地确定了营销人员的薪资范围和福利待遇,所以说绩效考核是营销人员薪资确定的合理依据[1]。

绩效考核是激励营销人员的有效手段

营销人员的激励方式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2]。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有效手段和方法,通过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可以对营销人员做出一个全方位的诊断,找出其存在的问题与缺点,督促其改进和提高。同时,绩效考核往往是企业淘汰不称职员工的重要手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营销人员不断努力。

绩效考核是提升业务能力的重要方法

营销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需要其自身努力,更需要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严格要求。绩效考核有利于营销人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企业通过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一方面对营销人员的本职工作起到监督检查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对营销人员的评价和反馈,鞭策其不断通过各种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满足企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

2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考核目标不明确

企业的战略目标和营销目标应该是企业对营销人员进行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目的所在。然而,公司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考核目标设置不明确,为考核而考核,把绩效考核仅仅作为员工工资和奖金发放的依据和评判标准,从而使绩效考核失去了其重要的作用,没有了目的`和方向。

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

科学合理的绩效指标可以如实反映企业营销人员的工作情况,准确对营销人员的业绩和业务水平进行评价和反映。评价指标设计不合理,会使评价有失公平,造成员工不满。企业在进行评价指标设计时,仅仅注重对营销数量指标和与营销相关的业绩指标的考核,缺少对其他相应指标反映。此外,指标设置笼统、不详细,缺乏合理性。

考核主体单一

绩效考核是一项系统的工程,需要上级的重视、员工的配合和人力资源部门的实际操作。绩效考核的复杂性决定企业需要一个规范的机构来进行相应工作,对营销人员进行绩效考核。企业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主要由上级主管完成,绩效考核主体单一,缺少监管。此外,对此营销人员的评价往往出于主管领导的主观评价,这样就容易造成评价不公现象的产生,使评价工作流于形式和表面化。

考核结果不透明公开

绩效考核应该是一个双向沟通交流的过程。然而,在企业中,绩效考核工作是单方面的存在,绩效考核结果不透明公开,营销人员对相关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不是充分了解,相应评分细节也不是心知肚明。此外,员工只能被动接受绩效结果,如果遇到不公平现象发生,没有相关路径进行申诉和反映。这种绩效考核机制必然会造成员工负面情绪的产生,打消员工工作积极性。

3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问题解决对策与建议

重视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不是简简单单的评价,而是一个系统工程。然而,相当一部分领导和员工对绩效考核不是特别重视,认为绩效考核只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办法,没有把绩效考核上升到战略层面。为此,企业应该重视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的目标设置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保持一致,让绩效考核成为企业关键环节,发挥其重要作用[3]。

科学设计考核指标

绩效考核的指标设计应该能够全面反映营销人员的营销工作,建立指标应该全面和细致,立志做到系统和完善。营销人员的考核指标不能只包括营销业绩的指标,还应该包括营销人员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管理和工作作风等相关指标。因此,必须科学设计考核指标,保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完整性。

建立规范的考核机构

绩效考核工作的系统性和重要性需要企业专门建立一个规范的考核机构,考核评价营销的业绩指标。一般规范的考核机构主要由上级领导、同事、相关人员和人力部门人员进行360°全方位考核。规范的考核机构不仅表示公司人力资源工作专业性,也表示企业对营销人员的重视,更重要的是能够准确评价营销人员,有利于绩效考核工作顺利开展。

加强对考核结果的沟通反馈

绩效考核关系到营销人员的切身利益,因此,十分有必要进行公示和交流。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沟通反馈机制,保证营销人员相关利益的诉求得到倾听,加强对考核结果的解释及相关考核制度和办法的宣传,使营销人员了解公司绩效考核的规章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员工申诉制度,对于自己感觉不公平的方面及时向相关机构进行申诉,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利益。只有这样才会保证企业绩效考核工作向着健康、完善的方向进步[4-8]。

4结束语

营销人员是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是企业联系客户、维护客户、促进企业经营业绩的关键人员。对营销人员的绩效考核因为关系到营销人员的实际利益、企业的经营业绩,必须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重视起来,稳步推进绩效考核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泽劲.LZ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设计[J].山东大学学报,2006(8):98-99.

[2]廖三余.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黄亚琴.南京M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研究[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0(4):36-45.

[4]王继芳.营销人员绩效考核差异化立体分解[J].经济师,2011(3):58-59.

[5]张良正.企业营销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J].广东科技,2013(12):54-56.

[6]姜浩斌.关于供电企业营销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2):74-75.

[7]房慧欣,王宁.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3):64-66.

[8]肖鸿.企业营销人员绩效考核难题及原因探析[J].企业家天地,2010(12):41-42.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经过实证分析,取得了影响该行业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要信息,并给出了各公司对应的主成分的得分以及公司的综合评分,据此判断上市公司的优劣,以其为投资决策提供较为客观的依据。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及上市公司数目的不断增加,对于上市 公司综合业绩的评价日益成为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课题。上市公司的 经营业绩可以有很多指标来评价,但普通投资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来 研究这些指标,如果只看部分指标又可能导致决策失误。因此对上市公司 综合业绩的评价可以帮助投资者迅速把握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做出正确的 投资决策;同时,通过上市公司综合业绩的横向对比,可以让上市公司清 楚地了解自己在本行业上市公司中所处的位置,这样可以对上市公司经营 者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也为经营者改善其经营业绩提供了思路。 本文首先对评价主体、评价目的及评价意义明确界定,然后追溯业绩 评价思想的发展历程,并对其现状特点进行评述;接着,对业绩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建和综合评价方法的选择进行探讨;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