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用刊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合并创刊时间:1957
本学报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为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侧重体现该校特色,面向全国组稿。主要刊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原科学、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林业工程、食品工程、机电工程、水力与土木建筑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及自然科学领域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学术性、应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
并不好发。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5-1209/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7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呼格吉勒图,曾用名武绍清,1949年10月生,内蒙古赤峰人,内蒙古大学原副校长,蒙古学研究院院长,蒙古语文研究所所长,语言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蒙古语族语言文学学科负责人,《内蒙古大学学报》(哲社蒙文版)主编。系中国蒙古语文学会理事、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突厥语研究会会员、日本语言学会团体会员、美国蒙古学会会员、德国乌拉尔阿尔泰学会会员、内蒙古语言学会顾问、国际蒙古学协会执行委员、国家教委北京大学文科文献信息中心学术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内蒙古蒙文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内蒙古自治区正字法委员会副主任。他1981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从事现代蒙古语、古代蒙古语、蒙古语族诸语言、突厥语族诸语言、阿尔泰语系诸语言、八思巴文、古回鹘文、语音学、音韵学等领域的研究。曾留学日本和土耳其。1992~1993年在安卡拉大学兼任客座教授;1995年访问德国;1996年访问台湾;1997年在蒙古国讲学,并出席了第七次世界蒙古学家大会,被选举为执行委员;1998年访问芬兰,并出席了第41届国际阿尔泰学会议;1998年访问日本。兼通蒙、汉、日、英、土耳其等语文。用蒙、汉、日、英、土耳其等文发表论著60多篇(部)。给博士和硕士研究生讲授《普通语音学》、《蒙古语音学》、《突厥语基础》、《保安语》、《八思巴文及其文献研究》等课程。参加或主持了国家重点社研究课题——《阿尔泰语系语言比较研究》、《中世纪蒙古语辞典》、《蒙古语方言调查研究》、《元代八思巴文献词汇研究》及自治区——《蒙古文正字法词典》等。1991年被国务院、国家教委授予“有突出贡献的博士硕士学位获得者”荣誉称号。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一等奖,国家教委人文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自治区社科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回国留学人员。
是核心的 还挺贵 不好发表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古文版创刊于1959年9月,是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创办的大学学报之一。该刊最初的主编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清格尔泰先生。第一任编辑是现任内蒙古大学教授、著名蒙古语言学家、博士生导师确精扎布先生。现任主编是现内蒙古大学副校长,民族史学家、博士生导师齐木德道尔吉先生。该刊是以反映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该刊在“文革”期间停刊达11年之久,1977年复刊。1984年定为季刊,并在国内公开发行,1985年开始向国外公开发行。该刊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风雨雨,2001年10月,迎来了第100期的纪念号,从2003年开始改为双月刊出版,这在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文学报界是首家,在全国少数民族文字版学术期刊界也处于领先地位。该刊主要刊登内蒙古大学师生用蒙古文撰写的学术论文,少量刊登有新意、有特色、学术质量较高的外稿。根据内蒙古大学蒙古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特点,该刊一贯坚持以蒙古学和北方少数民族研究为主要方向,注重民族特色与地方特点,兼顾社会科学其它学科。创刊以来,该刊始终贯彻党的“双百方针”和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为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该刊始终把论文的学术质量和学术水平放在首位,无论是约稿还是自由来稿,审稿时一视同仁,坚持在质量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严格筛选稿件,把好稿件的质量关。该刊编委、顾问均是学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是在蒙古学研究领域里享有声望的专家、学者。处理稿件时,我们一贯坚持专家审稿与编辑审稿相结合,严格遵守三审制。在该刊上发表的许多论文,有些是有新观点,有些是有新资料,还有一些是运用新方法,或者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许多论文不但学术水平高,思想性、科学性也很强。在该刊发表的绝大多数论文能够代表相关学科的学术水平,反映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在该学科的研究中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范围内的蒙古学研究不断深入与拓展,该刊在原来的蒙古语言文字、蒙古文学、蒙古历史栏目的基础上,增设了蒙古文化学、宗教学、民族理论、民俗学、考古学、哲学、经济学、法学、新闻出版学,《蒙古秘史》研究、国外蒙古学研究、蒙古学信息等栏目,近年来又开辟了学术争鸣、青年教师论坛、研究生毕业论文选登等30余个栏目,为蒙古学研究的深入及拓宽研究领域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该刊已形成了老、中、青三结合的强大的作者队伍。他们分布在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蒙古学研究中心、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法学院、人文学院和公共管理学院等院系。以蒙古学学院为例,该学院现有科研人员128人,其中正副教授74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57人,这样的研究人员结构既保障了该刊的稿件来源,又提高了该刊的学术质量。该刊不但十分重视刊物采用的稿件质量,而且还十分重视编排、编校质量,所以在国内外蒙古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1990年荣获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6、2002年荣获华北地区5省、市及自治区优秀期刊奖;1999年、2002年被评为全国优秀社科学报;2001年度,由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举办的1999、2000、2001年度全区书报刊编校质量抽查中,该刊获得“编校质量优胜奖”,是在全区获此殊荣的唯一的一家期刊;2001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授予该刊“双效期刊”荣誉。2004年9月,被评为“第一届北方优秀期刊奖”,2005年1月,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奖”,2005年2月,被评为“第三届内蒙古期刊奖”,2006年荣获“首届内蒙古出版奖”,2007年2月,荣获“第二届北方优秀期刊”称号,2007年7月,首届全国蒙古文期刊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期刊”。从1989年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报评比中,多次荣获一等奖。该刊已形成老中青结合的编辑队伍,学历层次较高。因刊物办得有声有色,卓有成效,该刊编辑人员也多次荣获全国和自治区“先进个人”和“优秀编辑”奖。2007年该刊成功加入“中国蒙古文期刊网”。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蒙古文版)编辑委员会主任委员: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任委员: 白音门德委员(以蒙古文字母顺序为序):额尔敦白音 乌其拉图 乌日斯嘎拉 那顺乌日图 那顺巴依尔 白音门德 宝音德力根布仁巴图 呼日勒沙 孟克吉雅 那·赛吉日呼 苏德毕力格 德·塔亚 特古斯巴雅尔齐木德道尔吉顾问: 包 祥 武·呼格吉勒图 巴·格日勒图 苏尤格 清格尔泰 确精扎布 贾拉森主 编: 齐木德道尔吉副主编: 那·赛吉日呼编辑室成员: 特·阿古拉 那·赛吉日呼 哈顺图雅
本学报是内蒙古农业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为国家教育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优秀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侧重体现该校特色,面向全国组稿。主要刊登动物科学、动物医学、草原科学、农学、园艺、林学、植物保护、生态环境、荒漠化防治工程、生物工程、林业工程、食品工程、机电工程、水力与土木建筑工程、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及自然科学领域方面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学术性、应用性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研究简报。
并不好发。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紧跟学术前沿,紧贴读者,国内刊号为:15-1209/S。坚持指导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创办于1957年,杂志在全国同类期刊中发行数量名列前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西北民族大学学报等。《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是北大核心刊物,可以广泛收录自然科学方向的文章。《西北民族大学学报》是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西北民族大学主办的。这两种都是西北地区容易发表的本科学报。
现用刊名: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与《内蒙古林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合并创刊时间:1957
1.论新时期蒙古族小说之悲剧属性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 1995年3期2.论那·松代的散文“高峰上的爱”内蒙古社会科学(蒙文版)1995年2期3.试论策·杰尔嘎拉评论文章 金钥匙 1996年2期4.蒙古族《男子三项那达慕—原型研究》(一)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0年2期5.《阿力码斯之歌》的博克(摔跤巨人)原型 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0年4期6.蒙古族《男子三项那达慕—审美意义研究》(二)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0年3期7.长篇小说《僧俗人间》之文化意识研究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文)2001年2期8.科尔沁文学“出众意识”的深层内涵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3期9.文学作品中的“牺牲品”形象及其审美价值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2年2期10.新时期蒙古文学思潮论(第一作者)内蒙古社科院《蒙古语言文学》,2002年4期11.新时期蒙古文学思潮的特性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2002年3期12.科尔沁文学之现实精神浅析 内蒙古大学学报(蒙)2002年增刊 短篇小说《火眼金睛》,“花的原野”期刊,1995年2期。
1.来稿内容包括:论文标题;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关键词;摘要;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论文标题、作者工作单位、摘要、关键词等四项内容的英文翻译。2.论文标题:不得超过20个字,可以加副标题。3.作者姓名:签署真名。4.作者单位:单位全称,省市名,邮编。如(内蒙古民族大学 政史系,内蒙古 通辽028000)5.作者简介: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省县);职称;学历;研究方向。6.关键词:反映论文主题的词组3~8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隔。7.摘要:提供100~300字的论文梗概,不要有任何评价性的词语。8.正文:用A 4纸打印(5号字44行×44字),并通过电子信箱传送。9.参考文献: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正文中未标序号的文献不列其中。10.注释:对文中特定内容的解释与说明,用圈码标注,在页下脚注。例:①这段文字可参见〔美〕路易斯·享利·摩尔根著《古代社会》,恩格斯对他的研究成果曾给予高度评价。11.基金项目及批号:例: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96BJL001)12.对不符合上述规范化要求的稿件,不予审理。13.来稿三个月未收到采稿通知,可另行投稿,恕不退稿。
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学报第二届全国人文社科学报质量进步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