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Commencement Design, Thesis Prepared for Commencement and Intership Report
“论文”一词的英文表达很多,通常因场合、用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下面罗列了几种,请楼主斟酌一下那一种是适合自己。*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专题)论文,学术演讲:长而正式的论文,尤指大学里由博士学位攻读者所写的论文;学位论*disquisition专题论文;专题演讲,专题讨论:关于一个论题的正式讨论,常为书面形式*thesis命题论文:尤指出于获得学位的研究需要而改进原来观点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discourse(学术)讨论,研讨用的论文*paper作业形式的,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效果(如学位)而写的
把重复率非常高的段落,用在线翻译,翻译成小语种,比如法语、俄语、西班牙语等等,然后再翻译回来,你会发现,整句话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北京译顶科技做的不错,可以联系他们一下你可以统一去知道了解下
: line miles, read books, through different countries to study, learning world culture, can expand friends, education big world view can be in rich and colorful exotic life help you open the life of another a window in the short-term travel in the life, to create a real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living with local people, together eat to live,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foreign language documentary information expression is the only way to really understand the real world culture in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s not only expand the circle of friends and to improve oral English, is more of a career open, experience the multicultural, training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quality, sets up the broad ideal because there are a lot of advantage, parents began the summer camp as a student summer life of extracurricular education way to summer camp strong market demand你要是真的写不好,还真的需要从网上翻译,但不一定对,推荐用有道和谷歌
“毕业论文”的英文:Graduation Dissertation
Dissertation 读法 英 [,dɪsə'teɪʃ(ə)n] 美 ['dɪsɚ'teʃən]
n. 论文,专题;学术演讲
短语:
1、academic dissertation 学位论文 ; 学术论文
2、Graduation Dissertation 毕业论文
3、Doctorate dissertation 博士论文
4、Dissertation Committee 论文委员会
5、dissertation topics 毕业论文题目
词义辨析:
article, paper,dissertation, essay, prose, thesis这组词都有“文章”的意思,其区别是:
1、article 多指在报刊、杂志上发表的非文艺性的文章,包括新闻报导、学术论文等。
2、paper 正式用词,多指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在学术会议上宣读的专题论文,也指高等学校的学期论文,或学校里的作文练习。
3、dissertation 书面语用词,指独立研究后所写的较为详细的专题文章;也可指学位论文。
4、essay 指任何一种非小说性的,篇幅不长、结构简练的文章,如论说文、报道、评论、讽刺性杂文等。
5、prose 专指散文。
6、thesis 既可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又可指一般的为阐述学术观点而写的论文。
例句:
1、Exploring "Trinity Working Mode" of Integrating Graduation Field Work,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and Employment on Graduation.
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与学生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探索。
2、On Problems in Writing Graduation Dissertation
关于撰写毕业论文应该注意的问题。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论文”一词的英文表达很多,通常因场合、用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达,下面罗列了几种,请楼主斟酌一下那一种是适合自己。*dissertation(博士学位)论文,(专题)论文,学术演讲:长而正式的论文,尤指大学里由博士学位攻读者所写的论文;学位论*disquisition专题论文;专题演讲,专题讨论:关于一个论题的正式讨论,常为书面形式*thesis命题论文:尤指出于获得学位的研究需要而改进原来观点以作为研究成果的论文*discourse(学术)讨论,研讨用的论文*paper作业形式的,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效果(如学位)而写的
在前面的帖子中,我提到一句中国谚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帖子发表后,网友vmax给我留言,问我这个谚语是否可以翻译成下面的句子。我回答他说,当然可以,但我不鼓励您这样做,主要原因是:您的译文,我们中国人看得懂,但外国人看不懂,他们根本不知道诸葛亮是什么人,如果您想让外国人也能看得懂,您就必须在译文的后面,额外增加一段注释,介绍一下《三国演义》,再介绍一下诸葛亮,只有这样,外国人才能真正理解这个谚语,您说麻烦不麻烦?! Three cobblers are more clever than Mr. Zhuge Liang.(三个皮匠会比诸葛亮先生更聪明。) 其实,我们中国的许多谚语,都有对应的英语谚语,两者意思相同或者相似,完全可以互相代替,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我们自己翻译。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这个谚语,就有一个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一行。另外一个与《三国演义》人物有关的谚语“说曹操,曹操到”,也有对应的英语谚语,请看下面第二行。 ①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两个脑袋比一个脑袋更好。) ②When we talk about the devil, he will appear.(当我们谈论魔鬼的时候,他将会出现。)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问:在哪里可以找到这些对应的英语谚语呢?我曾在北京王府井的外文书店中,看到过这方面的书,书名好象叫做《汉英谚语词典》(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我们可以从这种词典中,查出大多数中国谚语的对应英语谚语。现在国内是“英语热”,英语图书(包括英语词典)多如牛毛,我想这种词典应当不难找到。 一个中国谚语,只有在词典中找不到对应的英语谚语时,我们才考虑自己翻译,不过这种情况好象并不多见。比如“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这个谚语,我就一直没有找到对应的英语谚语,因此我把它翻译为: One is willing to sell, and the other is willing to buy.(一个人愿意卖,另外一个人愿意买。)
只要肯出血,我给你找个,我是管理这个往届英语专业毕业生论文的
(英语系毕业论文)英文谚语的文化场景在中译文中的缺失与弥合 摘 要本文从谚语文化角度着手,分析谚语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英汉谚语中的文化差异,尝试研究在谚语的英汉翻译过程中发生文化缺失时如何弥合。最终通过意译手段实现英语谚语的可译性,从而顺利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实现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关键词 谚语文化; 文化缺失; 意译; 翻译补偿ContentsAbstract ⅠKeywords Ⅰ摘要 Ⅱ关键词 ⅡIntroduction 1I. The Brief Introducton to Proverb 3II. Proverb Culture Factors in Proverb Different Cultur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 Belief Living Conditions. 8III. English Proverb Translation in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nglish Proverb National Feature Art of Language Compensation 12Conclusion 14Acknowledgements 15Bibliography 16
说话的时候总是不知道说些什么好?掌握的 句子 太少了?多背一点多记一点,让你交流无障碍!接下来我为大家整理了英语 谚语 带翻译,欢迎大家阅读!
英语谚语带翻译
1、Between two stools one falls to the ground.脚踏两头要落空。
2、Beware beginnings.慎始为上。
3、Big mouthfuls ofter choke.贪多嚼不烂。
4、Bind the sack before it be full.做事应适可而止。
5、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Birth is much, but breeding is more.出身固然重要,教养更且重要。
7、Bite off more than one can chew.贪多咽不下。
8、Bite the hand that feeds one.
恩将仇报。
9、Bitter pills may have wholesome effects.良药苦口利于病。
10、Blind men can judge no colours.不宜问道於盲。
11、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血浓于水。
12、Bread is the staff of life.民以食为天。
13、Brevity is the soul of wit.言以简洁为贵。
14、Bring up a raven and he'll pick out your eyes.养虎贻患。
15、Burn not your house to rid it of the mouse.投鼠忌器。
16、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7、Business before pleasure.事业在先,享乐在后。
18、Business is business.公事公办。
19、By doing we learn.经一事,长一智。
20、By falling we learn to go safely.吃一堑,长一智。
英语谚语带翻译
1、All lay loads on a willing horse. 好马负重。
2、Health is better than wealth. 健康胜于财富。
3、Look at the bright side. 满怀信心。
4、Hear all parties. 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Fast bind, fast find. 藏的好,丢不了。
6、Where t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 有志者,事竟成。
7、Stolen fruit is sweetest. 偷来的果子分外甜。
8、Waste not, want not. 俭则不匮。
9、Joy surfeited turns to sorrow. 乐极生悲。
10、All things are difficult before they are easy. 万事开头难。
11、Doing nothing is doing ill. 无所事事,必干坏事。
12、Once bitten, twice shy.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13、Better lose the saddle than the horse. 宁可失鞍,不可丢马。
14、A useful trade is a mine of gold. 一技在身犹如金矿在手。
15、Still waters run deep. 流静水深,人静心深。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人不露相。
16、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the best.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
17、Tall trees catch much wind. 树大招风。
18、Words are but wind, but seeing is believing.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19、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
20、A man who has friends must show himself friendly. 要想交朋友,就得有诚意。
21、Knowledge is power. 知识就是力量。
22、Fine feathers make fine birds. 佛要金装,人要衣装。
23、Cheats never prosper. 靠欺,难发财。
24、Soon got, soon spent. 来得容易,去得也快。
25、No pains, no gains. 不劳无获。
26、Misfortunes comes on wings and depart on foot. 祸来如飞行,祸去似步行。
27、Fortune favors the brave. 天佑勇者。
28、Content is better than riches. 知足胜于财富。
29、A wonder lasts but nine days. 什么新奇得事也新不了几天。
30、Better to wear out than rust out. 与其锈坏,不如用坏。
31、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哪里最欢乐,哪里就是家。
32、Every man hath his weak side. 人皆有弱点。
33、Do not try to teach your grandmother to such eggs. 不要班门弄斧。
34、Bad excuses are worse than none. 狡辩比不辩还糟。
35、Half a loaf is better than no bread. 有总比没有好。
36、East or west, home is the best. 东也好,西也好,还是家最好。
37、Experience must be bought. 要取得 经验 ,须付出代价。
38、After dinner sit a while. 饭后坐一会。
39、A penny saved is a penny earned. 省一文就是得一文。
40、A man is known by his friends. 视其友,知其人。
41、Lies have short legs. 谎言终究要败露。
42、Soon learnt, soon forgotten. 学的快,忘得快。
43、Satan always finds work for idle hands. 游手好闲不干好事。
44、Well begun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45、You can not see the wood for the tree. 见数不见林,问题看不清。
46、Envy never enriched any man. 妒忌决不会致富。
47、It is better to do well than to say well. 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埋头苦干。
48、A friend is easier lost than found. 失友容易交友难。
49、Fools build houses and wise men live in them. 愚者造房,智者租房。
50、Constant dropping wears away a stone. 水滴石穿。
51、Weak things united become strong.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硬如铁。
52、Say nothing, think the more. 多思寡言。
53、Sadness and gladness succeed one another. 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54、Experience is the best teacher. 经验是良师。
55、Never buy a pig in the poke. 东西没看清,不要急着买。
56、Pardon all men , but never thyself. 严以待己,宽以待人。
57、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自助者天助。
58、Second thought are best. 三思而后行。
59、Even a worm will turn. 人急造反,狗急跳墙。
60、Love is blind. 爱是盲目的。
61、First come, first served. 先到先招待。
62、A true jest is no jest. 真笑话非笑话。
63、So many countries, so many customs. 国家不一,风俗各异。
64、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65、Love me little, love me long. 细水常流,淡交长久。
66、It is good fishing in troubled waters. 混水好摸鱼。
67、Everybody's business is nobody's business. 众人的事儿没人管。
68、Children and fools tell the truth. 孩子和傻子,口中无诈语。
69、Do not cut off your nose to spite your face. 勿做害人害己事。
70、Great minds think alike. 英雄所见略同。
英语谚语带翻译
1、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A thousand schools are better than one.
2、宁死不背理,宁贫不堕志。
It is better to die than to be backward.
3、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Chop wood up the mountain, catch birds on trees.
4、山高流水长,志大精神旺。
High mountains and long rivers, great ambition.
5、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A man is not a saint.
6、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Good tea is not afraid of fine products, but good things are not afraid of details.
7、知足称君子,贪婪是小人。
Contentment is a gentleman, and greed is a villain.
8、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Ten thousand words can not eat enough, a handful of water can quench thirst.
9、家无主心骨,扫帚颠倒竖。
The family has no backbone, broom is upside down.
10、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咀,终不知味也。
Reading, for example, eating, chewing gently, it will taste long, chew big mouth, do not know the taste.
11、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
It takes a lot of effort to watch people pick up their responsibilities.
12、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He chopped wood and chopped his head and asked the old man.
13、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No man is perfect without gold.
14、不要骑两头马,不要喝两头茶。
Do not ride two horses, do not drink two cups of tea.
15、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Do not touch the bottom of the pot, not black, do not take oil bottle hands are not greasy.
16、冷,冷在风里,穷,穷在租里。
Cold, cold in the wind, poor, poor in the rent.
17、门前出起青草墩,嫡亲娘舅当外人。
Before the door came out the green grass pier, and my dear uncle became an outsider.
18、有理说实话,没理说蛮话。
It's fair to tell the truth.
19、吃尽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If you eat bitterness, you will go for others.
20、天凭日月,人凭良心。
Heaven and earth depend on conscience.
21、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The road is uneven, people step on it; things are uneven.
22、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We should know our parents' kindness and embrace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in our arms.
23、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Seeing is believing.
24、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If we don't look at people, we must look at them.
2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If you give up, you will never lose your rotten wood.
26、只有修桥铺路,没有断桥绝路。
Only bridges are paved and bridges are broken.
27、得意时淡然,失意时泰然。
When I am proud, I am calm and frustrated.
28、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The more the well went out, the more Mio Kiyo put it.
29、不怕山高,就怕脚软。
Not afraid of mountains, but afraid of feet.
30、上了赌场,不认爹娘。
On the casino, do not recognize father and mother.
31、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
People who do not read will cease to think.
32、吃过的馍馍不香,嚼过的甘蔗不甜。
The steamed bun is not fragrant, and the sugarcane that is chewed is not sweet.
33、眼睛不识宝,灵芝当蓬蒿。
Eyes do not know treasure, Ganoderma lucidum when Peng Hao.
34、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Irrational and nervous, rational and brave.
35、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Children in the mountains are not afraid of wolves, but children in cities are not afraid of officials.
36、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The three hundred and sixty line, the row and the champion.
37、千金难买心,万金不卖道。
Thousands of gold is hard to buy, but gold is not sold.
38、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I would rather break bones than humiliate my head.
39、脚正不怕鞋歪,心正不怕雷打。
The foot is not afraid of the crooked shoes, but the heart is not afraid of thunder.
40、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 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
41、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We can not finish the road without knowing the truth.
42、打空拳费力,说空话劳神。
It's hard to fight empty handed and empty words.
43、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
The mountain has a head and a long road.
44、菜无心必死,人无心必亡。
Vegetables die without heart.
45、和尚不说鬼,袋里没有米。
The monk does not talk about ghosts, but there is no rice in the bag.
46、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One asks three questions.
47、穷人求饭吃,富人胀破肚。
The poor ask for food, and the rich bulge.
48、不吃酒,脸不红;不做贼,心不惊。
No wine, no red face, no thief, no heart.
49、只给君子看门,不给小人当家。
Only for gentlemen to guard the door, not to be a villain.
50、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I don't know what to do with my family. I don't know Chimiguel.
51、小人记仇,君子长志。
A villain bears his revenge, a gentleman grows his ambition.
52、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Good wine is not afraid of brewing, but good people are not afraid to speak.
53、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After a setback, he had a long experience.
54、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Fragrant flowers do not always look good, but they do not necessarily work well.
55、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朝晴。
It is sunny all the time.
56、人靠心好,树靠根牢。
A good man depends on his heart, and a tree depends on his roots.
57、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Ambition is not high in years, but empty in mind.
58、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No burden is heavy, no long road.
59、只有上不去的天,没有做不成的事。
Nothing can be done without a day.
60、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The force is heavy, and the bile is frighten.
61、宁可身骨苦,不叫面皮羞。
It is better to be bitter than to be ashamed.
62、举手不打无娘子,开口不骂赔礼人。
Raise your hand and do not fight.
63、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Old beef chews and old man speaks.
64、刀无钢刃不锋利,人无意志不坚定。
A knife without a steel blade is not sharp.
65、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It is reasonable to put things on the right side.
66、没钱时挨饿,有钱时耀阔。
When you have no money, you will starve and you will be rich when you are rich.
67、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The tongue is flesh, and the truth is iron.
68、文官三只手,武官四条腿。
A civil servant has four legs.
69、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The lamp must not be ignored.
英语谚语带翻译大全相关 文章 :
★ 常用英语谚语带翻译大全
★ 经典英文谚语合集带翻译
★ 英语的谚语带翻译
★ 常见的英语谚语带翻译
★ 英语谚语带翻译
★ 查询经典的英语谚语带翻译
★ 经典英文谚语大全
★ 常用的英语谚语翻译
★ 带翻译的英语经典谚语
毕业论文外文翻译:将外文参考文献翻译成中文版本。
翻译要求:
1、选定外文文献后先给指导老师看,得到老师的确认通过后方可翻译。
2、选择外文翻译时一定选择外国作者写的文章,可从学校中知网或者外文数据库下载。
3、外文翻译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从外文文章起始处开始翻译,不允许从文章中间部分开始翻译,翻译必须结束于文章的一个大段落。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外文参考文献就是指论文是引用的文献原文是国外的,并非中国的。
原文就是指原作品,原件,即作者所写作品所用的语言。如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原文是英语。
译文就是翻译过来的文字,如在中国也可以找到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中文版本,这个中文版本就称为译文。
主要标准
翻译是语际交流过程中沟通不同语言的桥梁。一般来说,翻译的标准主要有两条:忠实和通顺。
忠实
是指忠实于原文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就是说,把原文的信息完整并且准确地表达出来,使译文读者得到的信息与原文读者得到的信息大致相同。
通顺
是指译文规范、明白易懂,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实践产生理论,欧美许多国家的翻译理论是五花八门的。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翻译可能论,一派是翻译不可能论。其实,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可能是没有的,完完全全百分之百的不可能也是没有的。
世界上一切翻译活动都是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的。欧洲许多著名的人物,比如马丁·路德、M.阿诺德、.纽曼、.波斯特加特、H.白洛克、.诺克斯、V.那巴可夫等等,都对翻译提出了自己的理论。据《开塞尔世界文学百科全书》的意见,这些理论中有些是刚愎自用的。
Mathematics as a basic science, and in many areas have greatly applications. Pupils mainly through the classroom lectures way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us, improving efficiency, guiding pupils class pupils master class of effective methods in the course of mathematical teaching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is subject mainly from the students' own physiology characteristic,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find out the primary school class efficiency mathematical influence factors, which provide study mathematics class effectively methods,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math pupils class study results. Topics will use the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interview and data access method, through the study, eventually got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es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 effect of several major factors: the study manner, teachers' teaching situation, listening skills and other factors.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篇1 英汉翻译中的翻译症 摘要: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存在着翻译症这一诟病。文章首先介绍了翻译症。然后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理解、表达、审校三个阶段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总结出翻译症的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英汉翻译;翻译症 一、什么是翻译症 英汉翻译把英语表达的意思用汉语表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情感、传播文化知识、促进社会文明的目的,译文的基本标准一般为“忠实而通顺”。所谓的忠实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作的思想内容和并且尽量保持原作的风格;在忠实的基础上译文还应该修辞正确、逻辑合理、语言精简、文理通顺,即所谓的通顺。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不一,行文结构与遣词造句的习惯也相去甚远,语际转换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矛盾。翻译的过程其实就是这种矛盾不断妥协的过程。著名学者、翻译家余光中将其形象地概括为“比如英文译成中文,既不许西风压倒东风,变成洋腔洋调的中文,也不许东风压倒西风,变成油腔滑调的中文”。但在英汉翻译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英语的先入为主,矛盾对峙的结果往往一不小心西风就压倒了东风,译出来的文字便“不中不西,非驴非马,似通非通、诘屈聱牙”;让人看起来“看起来碍眼、听起来逆耳、说起来拗口”。尤今・奈达在《翻译理论与实践》提到了这种现象,专门造了一个词――translationese。翻译症不但严重影响译文的质量,而且会影响汉语语言的纯洁性,不利于汉语语言的健康发展。 二、探寻翻译症的原因 英汉翻译是一项及其复杂的工作,理解、表达、审校三个翻译阶段,任何一个阶段处理不好都可能导致翻译症的发生。 一理解阶段 理解的过程就是对原文进行语言分析比如词汇、语法结构等、语境分析上下文含义、篇章语体结构等,并力求透彻领会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有时需要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 例1:Galileo’s greatest glory was thatin 1609 he WaS the first person to turn thenewly invented telescope 0n the heavens toprove that the planet revolve around the sunratherthanaroundthe earth. 原译:伽利略最大的荣耀是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现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寻转。 分析:翻译只理解了原文的表层意思,机械地将glory理解为“最大的荣耀”,导致最终的译文令人费解。翻译时如果只考虑原文的表层意思,简单地依照字面意思理解,结果往往言不达意。通过例1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它指的是伽利略借助科学手段第一次用试验的方法证实了行星围绕太阳运转这一事迹。原文的正确译法为“伽利略最光耀的业绩在于,他在1609年第一个把新发明的望远镜对准了天空,以证实行星是围绕太阳运转,而不是围绕地球运转”。 例2:It doesn’t matter to me as longaS I get something between my rids and mybackbone. 原译:没有关系,只要有点东西放在我的肋骨和脊骨之间就行了。 改译:没有关系,吃点东西,填填肚子就行了。 分析:人的肋骨和脊骨之间是胃,getsomething between onffs rids and my back-bone等价于get something to eat。这是一种非常幽默的说法,英美人喜欢幽默,翻译时要学会理解他们的幽默感。由于中英文化的差异,如果直接按照源语理解,往往语义不通,不合逻辑,不知所云,败坏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表达阶段 表达是翻译的重心,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正确理解原文这一前提外,还要依赖于对目的语的修养程度和对这两种语言的把握。 例1:The students in a cluster and lifttheirhandswhentheirnames are called. 译文:学生们站在一起,当他们的名字被叫到时,就举举手。 分析:译文显得不够流畅。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中的词语或分句之间需要功能词加以连线,而汉语属于意合语言,词语或者分句之间往往不需要词语来连线。所以在进行英汉翻译时,原文中诸如连词、代词、介词之类的功能词,往往需要略去不译。英汉翻译时,如果漠视这种差异,见when就译成“当……时候”,每遇修饰语就用“的”处理,将导致翻译僵化,翻译症严重。 例2:And it iS imagined by many thatthe operations of the mon mind Can beby no means pared with these processes,and that they have to be acquiredby a sortof special training, 原译: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普通人的思维活动根本无法与科学的思维过程相比,这个思维过程必须经过专门训练才能掌握。 分析:例2将“itisimagined”的被动结构机械照搬,译文“它被许多人想象成这样子”读起来别扭。译者忽略了英汉两种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汉语比英语更习惯于用主动语态。这种情况如果不采用一定的变通手段,化被动为主动,而是刻意忠实于原文的表层形式,译文就显得不地道。 例3:I have sought love,first,becauseit brings ecstasy-1 would have sacrificed allthe restoflife for afewhours of this joy, 原译: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牺牲我所有的余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 分析:可以改译为“我追逐过爱,首先因为爱能带来狂喜――我宁愿倾我一生来换取这片刻的幸福”。由于语言结构体系的不同,英语语言具有相当的清晰性、分析性和逻辑性,而汉语则模糊性、跳跃性和圆融性见长。如果忽视了这种特点,认为中文不够精确,不够科学,而在翻译的过程中,一味地借助一些词加以规范,向英文考虑,译文往往不伦不类,适得其反。仔细分析一下,“我所有的余生”并不比“我的一生”精确多少,而且汉语中的余生常指老年人的晚年,或者大难后侥幸保全的性命,这和原文的意思想去甚远。 例4:It is as significant as a game ofcricket, 原译:这件事如同板球赛一样重要。 分析:很多人都认为这个译文“息有”翻译症,其实不然。是不是患有翻译症,有时关键还要看翻译的目的和接受者是谁。如果接收者文化水平不高或对“板球赛”不甚了解,那么这种表达肯定很难理解。但在英国板球是人们最热衷的运动,板球赛是男女老少都关注的事,所以有时这样的异化翻译还能更好地传达异国风格。 三审校阶段 审校是初步译好原文后,进一步全面查实工作的一个后期阶段。译者细致地通读译文草稿不仅可以对内容的忠实性、问题的切实性、译语的可读性进行甄别、查证、修改、点定,还可以进一步解决理解、表达阶段尚无定论的问题。纽马克主张,译者应根据文字的难以程度,花费翻译所用时间的50-70%来审校自己的译文。 通过以上对翻译各阶段中翻译症的一些表现形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尽管翻译症产生的原因从根本上说还是上述三个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理解阶段未透彻理解原文、表达时片面强调忠实,从形式上照搬原文而忽视汉语的遣词造句特征,审校工作不认真。 三、如何减少、避免翻译症 一篇中求句,句中求字 1、吃透原文。对原文的理解不能见字不见句,只见树木不见树林,需要结合其篇章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语境。此外,对英汉两种语言在体系、文化背景、思维习惯上存在相当大的差异,译者一定要增强责任心,从开始阶段就要摈弃不求甚解、得过且过的作风。 2、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再现原文。在透彻、准确表达原文的基础上,应摆脱英文的字面束缚,充分考虑英汉语言在表达形态上的种种差异,用汉语的思维和表达方式重构译文。 二要掌握合理的翻译技巧 科学合理的翻译技巧可短时间减少翻译症的发生。 首先要把握合理的翻译标准尺度。翻译症的发生就是翻译标准走了极端。忠实和通顺是一个矛盾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一定要统筹兼顾,把握好尺寸。 其次要灵活运用转性、变态、增补、省略等多种翻译手法,以达到变中求信、变中求顺的目的。 三养成良好的审校习惯 审校是翻译的一个重要环节,译者一定要谨慎,切实把好这一关。建议译者最好放一段时间再来重新审查自己的译文,如果还不行,可以寻求他人帮助。 四、结论 翻译既是一门有一定规律可循的科学,也是一门有限制性的艺术创作。要从根本上避免翻译症的发生,还需提高译者的综合素质,尤其是语言素质。要广泛阅读,扩大知识面。不但从汉语名著中获取营养,还要适当进行一些英美文学名著明译的对照阅读。同时,翻译也是一门技能,可以通过讲授或实践学习获得,因此理论的学习和笔耕不辍的练习是减少翻译症必不可少的手段。 篇2 探讨英汉翻译技巧 摘 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各有各自的表达方式。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某人英语很好,能看能说,但是下不了笔,译出的东西词不达意,逻辑不通,语法混乱,洋腔洋调。对翻译的方法缺少必要的了解。了解常见的英汉翻译方法,通过翻译实践,发现两种语言之间的差异,有助于学习者更好的掌握英语。 关键词:英语翻译 教学 技巧 理解是翻译的前提,也是决定性的作用。若原文理解不对,译文再漂亮也是徒劳的。首先要了解翻译的过程,大致有三个环节:1、理解全文2、汉语表达3、核对润色。 一、理解全文 理解包括原文语法结构的理解和原文词义的理解。弄不清语法结构、不能准确的把握词义,是英汉翻译的两大“敌人”。英语语法结构通汉语相比更为严密,功能词远远多于汉语,英语句子是通过语法手段将词连线而成的。在翻译时,特别是翻译比较复杂的句子时,有必要对句子的语法成分和结构进行分析,掌握所涉及的语法知识。这样在翻译具体的语言专案时就能有明确的框架,便于安排。另一方面,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十分普遍,翻译时要依据各种资讯,结合上下文来确定词语在文中的具体的确切的意义。 二、汉语表达 汉语表达就是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汉语将原文所表达的资讯传达出来。翻译时应该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站得远一些,摆脱原文的形式的束缚,灵活地用汉语将原文内容阐述明白。 三、核对润色 如果对原文缺乏深入的理解,翻译过程中就容易出错,受原文用词与结构的影响,汉语表达中容易出现英语式的汉语,译文读起来洋腔洋调。因此,翻译完成之后,必须认真检查核对,润色文字使译文忠实,通顺地表达原文的内容。将英语句子翻译成汉语,无非关系到两大要素词语和句子。 下面我们将重点研究一下英汉词语翻译和句子的翻译。首先,翻译表达的第一步是如何将英语的词语翻译成恰当的汉语词汇。几个大致的方法:确定词义、词类转换、增词法、重复法和减词法。 一确定词义 英语和汉语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词汇差异较大。两种语言的词汇很难找到意义完全一一对应的。翻译时,首先要先确定词语在上下文中确切的含义。 1、利用上下文,确定词义:He is a hard-working student and all the teachers like him very much.他是个勤奋的学生,所有的老师都很喜欢他。 He is a student of physics and has published a lot of academic books.他是个物理专家,已经出版了很多部学术书籍。 英语中,student有两个意思,一个是“学生”,一个是“学者、专家”,而且两个词都是名词,翻译时就需要从上下文中来确定具体的词义。 2、根据语法知识,确定词义:He bought three books in English yesterday. 他昨天买了三本英语方面的书。 Tom booked two tickets last week.汤姆上周预定了两张票。 英语中,book可以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但是两者意义差别很大。第一句中很显然是名词,应译为“书”;第二句中是动词,应译为“预定”。 二词类转换法 在进行英汉翻译时,不能简单的把名词译为名词,动词译为动词,是经常需要词类转换的。 1、英语名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词汇中名词对,而汉语中动词多。在英汉翻译的时候,特别是翻译由动词派生出来的名词时,名词转换成动词的情况非常普遍。 The little child gave an imitation of his mother’s talking.这个小孩模仿他妈妈说话。 2、英语介词转译成汉语动词:英语中,介词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它们是用来表示词于词的语法关系,是组成语法结构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功能词”。汉语中许多介词是有动词虚化出来的,许多介词兼有动词的词性,因此在翻译的时候应正确处理这两类词。 The house is in repair.这个房子正在维修中。 3、英语形容词译成汉语动词:The following plan may bee available during the next decade.下列计划在10年间可能实现。 英汉翻译的过程中词类转化是比较灵活的,除了上面涉及到的几种情况外,其他词类间也是存在着相互转换的问题。翻译时要灵活运用。 三增词法 英汉翻译时,由于意义表达的需要或者汉语语法的要求,英汉翻译时,经常需要增加一定的词汇才能使译文表达的意义完整、准确、流畅。 1、英语中有许多抽象名词是由动词或形容词派生的,它们在汉语中的对等词同响应的动词和形容词几乎没有什么差别,在翻译时若把它们翻译成名词,有时就需要增词,是抽象名词的所指更具体些。 Her arrogance led to the failure of her first marriage. 他傲慢的态度导致第一次婚姻失败。 2、英语中,时态是靠动词的变化或通过增加助动词体现出来的,汉语中,时态多是由助动词或时间副词体现的,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经常需要增词。 Some measures has been taken,but without success. 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但依然没有成功。 3、英语中,“数”的范畴是由名词数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的,而在汉语中,这一范畴基本上是由词汇手段来体现的,所以在翻译时,也经常需要增词。 In spite of the reasons, he still couldn’t escape critici *** . 尽管他有种种理由,但仍不能逃脱批评。
当英语论文,或其他重要的英文文书的初稿撰写完成后,在提交给相关读者阅读之前,必须要经过润色才比较保险。找北京译顶科技,性价比高,我就是在那边做的。你可以加速去知道了解下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英汉语言的异同及其翻译策略
在英汉翻译中,两种语言在词汇方面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词的意义,词的顺序和词的搭配能力三个方面;从句法方面来说,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句子顺序和其他一些表达方式上则有各自的特点。下面笔者就从词汇现象和句法现象两方面来探讨英汉的对应程度如何,以及根据这些对比,在进行翻译实践时,应该运用哪些翻译技巧。
1、英汉语言的对比
英汉词汇现象的对比
首先,从词的意义方面来看。词汇作为语言的三要素之一,相比于语音和语法,它的变化最快。随着社会和科学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在语言中一方面增加了新词,一方面旧词增添了新的意义。人类发明轮船以前,用的是帆船,英语“sail”一词原意为“帆”,短语“setsail”,就有张帆起航之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帆船逐渐被用煤,柴油,甚至是用核动力的轮船所代替。自从潜艇出现后,“sail”这个词又增添了“潜艇指挥塔”的新含义。这就是词义的发展变化,我们在对比英汉语言时,应该明确它们的对应情况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着的。英语词汇在汉语里的对应程度,大致可以归纳为四种情况。第一,完全对应。英语中的词所表达的意义,可以在汉语里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来表达。如“computationallinguistics”(计算语言学),“”(美国国务院)。这主要是一些已有通用译名的专用名词,术语和生活中常见事物名称等。第二,部分对应。英语中有些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在词义上只能部分对应,体现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如“morning”(上午,早晨),“gun”(枪,炮),一个英语单词相对应有较多的汉语意义.第三,无对应。
英语中有些词或汉语里有些词在对方语言里找不到对应的词来表达。这主要是指一些新词以及反映社会特殊风俗和事物的词。如英语单词“beddo”(指的是一种多用途的床),“plumber”(美国调查政府雇员泄密的特工),“brunch”(为了休闲和放松,通常周日才吃的早午餐);汉语里如“八仙桌”,“太师椅”等在英语中都无法找到对应的词。最后,英语中很多词都是一词多义,分别与汉语中几个词对应。对于这些多义词的具体意义,要联系上下文来确定。比如“time”一词,在“havenotimetodosomething”中,它的意思是时间;在“Thetimesaredifferent.”中,意思为时代;在“Imetherseveraltimes.”一句中,它指的是次数。可见一个单词可能会有很多词义,意思随着不同的使用场合而不同。
其次,从词的搭配能力方面看。英语和汉语在词的搭配能力上有差异,一个英语单词往往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汉语意思。以单词“cut”为例,可以用于以下短语之中,如cutcake{切蛋糕},cutwheat(割麦子),cutfingernails(剪指甲)。由此可见,cut的搭配能力很强,可以用于“cake,wheat,fingernails”,而汉语就需要分别用“切,割,剪”来搭配.在翻译时,要注意英汉语在搭配能力上的差异,译文选词要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如“Sheworeapairofsunglassesandawhitedress.”一句中,wear分别搭配了两个名词“sunglasses”,和“dress”,应译为“戴太阳镜”和“穿连衣裙”.
最后,从词的顺序方面看。英汉句子中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动词,宾语的词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定语的位置和状语的顺序在英汉语中则有同有异,变化多样。例如,汉语句子“他们在教室里唱歌”,翻译成英语是“Theyaresingingintheclassroom.”,汉语中状语“在教室”是放在谓语动词的前面,而英语中状语“intheclassroom”,放在了谓语动词的后面。又如英语中时间或地点状语之间的排列顺序是从小到大,而汉语的顺序是从大到小。如“.”,译为“她出生于1990年10月1日上午8点。”另外,定语的位置在英语和汉语中也有差异,英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词的前面,但有时也后置,如“aninterestingstory”中,定语“interesting”是放在被修饰词“story”的前面;而“somethinginteresting”,当中定语“interesting”放在被修饰的词的后面。然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
英汉句法现象的对比
在翻译中,英汉句子结构有时不需要转换,有时则要根据情况进行转换,这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英汉句法现象上的差异,主要就体现在句子结构和句子顺序两个方面。
句子结构的转换分以下几种情况,将英语简单句转换为汉语复合句,将英语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简单句,英语倒装句转换为汉语正装句,英语被动结构转换为汉语主动结构等。如“Shedoesn'tknowwhatlifemeanstoher.”这句话在译为中文时,可将英语中的主从复合句转换为汉语的简单句,译为“她不知道人生的意义”.在英语中,为了突出重点和上下文语气的需要,常常用倒装结构,而汉语一般不倒装,此时应将英语倒装句译为汉语正装句。
另外,英汉的句子顺序,这里指的是主句,从句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
现以英汉复合句中的时间顺序为例。英语主从复合句中,表时间的从句既可以放在主句之后,也可以放在主句之前,位置很灵活。而汉语则会按照比较严格的时间先后顺序,将先发生的事陈述,之后陈述后面发生的事。如“AfterIhadmydinner,IwatchedTV.”英语句中,不论动作发生的先后顺序,主从句位置可以互换。若将此句翻译为汉语句子,则应先说先发生的事:
“吃完晚饭后,我看电视”.表示因果的英语复合句也是一样,因果顺序较为灵活,而汉语的习惯表达是因在前,果在后。
2、英汉翻译技巧
通过以上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词汇和句法现象的对比,可以看出两种语言各有特点,在翻译时根据这些特点,可以运用一些翻译方法和技巧来表达语言形式的思想内容。英汉翻译常用的方法和技巧很多,如词义的选择,引申,词类转译,增词法,省略法,正反表达法,分句合句法,各种从句的译法,习语,拟声词的译法等。现根据上文提到的英汉差异,从分析语言的特点入手,着重选择几种翻译技巧加以说明。
词义的选择
英汉两种语言都有一词多义,一词多类的现象,同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不同的词义,属于几个不同的词类。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就要根据英汉词汇的对应情况,选择和确定关键词的意义,有时还需要对词进行引申和选择其褒贬意义。选择词义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根据词在句中的词类和联系上下文,看词在句中的搭配关系。如在“Likechargesrepel,unlikechargesat-tract.”一句中,根据分析词类,判断出“like”是形容词,汉语意思是“相同的”,全句翻译为“同性电荷相排斥,相异电荷相吸引”.
“like”除了作形容词外,还可以作动词和介词。如“Tomlikestoplayfootball.”中,“like”作动词“喜欢”讲.“Herhairisshininglikegoldinthesunbeam.”中,like作介词“像”讲.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要选择正确的词义,可以根据该词在句中的词类来确定。另一方面,英语中同一个词,同一词类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也有不同的含义,必须结合上下文再根据词的搭配来确定某个词在特定场合中的意义。如以下几句话中的“serve”一词,都作动词,但根据上下文,可以确定它的词义是不同的。“.”中译为“任职”;在“Histwodaughtersandasonservedinthearmy.”中译为“服役”;在“Itisyourturntoserve.”中,译为“发球”.
英语中,常用一个表具体形象的词来表示一种概念或一种属性,而汉语常用抽象的概念。在翻译时,要注意到英汉在表达习惯上的差异,不能逐词死译,应根据上下文和逻辑关系将该词的意义作进一步的引申.如,“Everylifehasitsrosesandthorns”中的“rose”(玫瑰)和“thorn”(刺)这两个具体形象不能直译,而要引申为“甜”和“苦”.整句话译为“每个人生都有自己的苦与甜”.又如,“Ihavealittlemoneyputasideforarainyday.”此句中的“rainyday”不能译为“下雨天”,而是一个抽象概念,指急需用钱之时。
转译法
在英汉翻译中,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不同,就不能“一个萝卜一个坑”来死搬硬套,有些词在翻译时需要转换词类,这样才能使译文流畅自然。词类的转译法就是指将原文的词类转译为其他的词类,如英语名词转译为汉语动词,例句“.”中的“teacher”是名词“教师”,在翻译时可转译为动词“教”,本句译为“我想她会教得比我好”,如果译为“我想她会是比我好的教师”就显得死板生硬。形容词有时也可以转译为名词。英语中有些形容词加定冠词可以表示一类人,汉译时就要把形容词译为名词。如“Wewilldoourbesttohelpthesickandthewounded”中的形容词“thesickandthewounded”要译为名词“病人和伤员”.英语中还有一些形容词表感觉,情绪,如“angry,confident,afraid,aware,concerned,ashamed,thankful”等,这类形容词放在系动词后作表语用时,往往可以转译为汉语动词。
如“Heisawareofhismistakes.”此句中形容词aware应译为动词“知道”.英语和汉语比较起来,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根据这一特点,英语中很多词类,尤其是名词,形容词,副词在汉译时往往可以转译成动词。
增词法
英汉两种语言,由于表达方式不尽相同,翻译时,除了转换词类外,还可在词量上作增减。增词法就是根据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增加一些词使译文更加忠实于原文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句子更加通顺流畅,在翻译时可以增加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等。如“Hewenthomeafterthebanquetsandconcerts.”如果直译为“在宴会和音乐会后,他回家了。”,意思似乎不够明确,但如果在名词前加上动词,译为“在参加完宴会和出席了音乐会之后”,这样就形成了两个动宾词组,句子就更通顺了。又如“Thecrowdsmeltedaway,”(人群渐渐散开了)。本句中,在动词前增加了副词“渐渐地”,使译文的表达更加确切。再如“Youshouldwashbeforemeal.”(你应该饭前洗手)。该句的宾语“手”其实是隐含在动词“wash”之后的,所以在翻译时要把宾语表达出来,在这里增加了名词。另外,英语中的数词往往能直接与可数名词连用,而汉语往往要借助量词来表达其形状,特征。如,abike一(辆)自行车,abaddream一(场)恶梦,aredsun一(轮)红日.
以上几个例子中,在汉译时都增加了量词,这样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省略法
前面提到的增词法是指增加一些词来使译文更通顺,省略法则是指原文有些词不需要译出来,删除一些可有可无,有之反而累赘或违背译文语言习惯的词。但省略并不是摒弃原文的思想内容,而是译文中虽无其词但明其意。现从语法角度和修辞角度分别举例加以探讨。第一,从语法角度看,可以省略代词,it,连接词,冠词,前置词等。根据汉语的习惯,前一句话已经出现主语,而后一句若是相同主语,则不需要重复使用。然而英语通常每句话都有主语,在翻译时应考虑到英汉在表达上的差异。如“Hewasthinandhelookedmiserable.”(他很消瘦,看上去很可怜),第二句话中的主语在翻译时已省略掉。英语中的物主代词在汉译时往往也可以省略。如“Heshruggedhisshouldersandshookhishead.”中的物主代词“his”不需要译出来,该句译为“他耸耸肩,摇了摇头”.在英语中,it也是一种代词,它常常作非人称用,此时,往往省略不译。如Sheglancedathiswatch;itwas7.(她一看表,是七点了)。另外,汉语词语之间的连接词不多,其逻辑联系常常是暗含的,英语则不然,连接词用得比较多,因此,英汉翻译时不需要把连接词译出来。第二,从修辞角度看,英语句子有些短语反复出现,英译汉时可作适当省略。“Appli-cantswhohadworkingexperiencewouldreceivepreferenceoverthosewhohadnot.”译为“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如果不作省略,译成“应聘者有工作经验的比没有工作经验的优先录取”就显得罗嗦。
英汉翻译还有很多方法和技巧,如重复法,正反表达法,反正表达法,分句合句法等,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英语和汉语是两种高度发展的语言,对比其异同,对于英语翻译教学是很重要的。本文对比研究了英语汉语在语言文字上最普遍最典型的特点和差异,提出几种适当的翻译方法和技巧供教师在翻译课教学时参考。当然,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在翻译时应根据原文的具体思想内容加以灵活运用,不应生搬硬套。总之,翻译是一种语言的创造性活动,经过实践积累总结的翻译理论和技巧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们可以用来指导和启发翻译实践,而翻译实践也是检验翻译理论是否正确的标准。作为英语教师,在进行翻译课的教学时,应注意到翻译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做到既重视翻译实践,也不忽视必要的翻译理论。
参考文献:
[1]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2]陈国强。现代英语词汇学[J].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3]方梦之。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J].天津翻译出版公司,1994.
[4]范仲英。实用翻译教程[J].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英汉翻译中的“忠实”
摘要:随着国际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英文写作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中英文背景的巨大差异,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写作角度、方法、用词等的不同使得我们在英语写作中出现了很多错误。很多的实例证明,英语的学习言语错误与汉语干扰有直接的关系,即负迁移,也就是汉语之间的差异对外语学习造成的干扰以及与所学外语的某些特点、某些规则造成的干扰有关。
关键词:英汉翻译 表达方式 忠实 1 英文对同一事物的表达方式的不同造成的错误
词性错误
很多同学在英文写作时只注意所选词的词义,而忽视了该词的词性,造成用词错误的发生。
(1)My friend doesn’t afraid of dogs.
(2)His father adviced him not to fight with anybody.
例句1)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而例句2)把名词误用为动词。这是由于基础不牢,对一些常用词不认真考证,导致用词的错误。
词形错误
在英文写作中经常会出现遗漏第三人称单数现在时形态,还有关于名词单、复数的错误,这是因为在汉语中,汉语的名词一般不分单、复数,也无可数、不可数之分,主谓间也不存在数的关系,谓语没有第三人称单数的问题,由于中英文用词这明显的区别,在英文写作时会写出这样的句子:
(1)There are many sheeps on the grassland.
(2)She look after 3 children.
例句(1)中,sheep被当作可数名词,其实它不可数名词。例句2)中,look应为第三人称单数looks。
虚词错误
英语虚词包括冠词、介词和连词,冠词和介词在汉语中根本就不存在,用错的几率很频繁,而唯一在汉语中可以对上号儿的连词显然起到了很是深远的负迁移的作用:
(1)He arrived Beijing yesterday.
(2)I bought the dictionary in 1980s.
(3)Although it is raining, but I go to school all the same.
在例句1)中,arrive是不及物动词,其后一定要用前置词in或at,所以arrive后应加in。例句2)中,英语中“…年代”前必须用定冠词,所以应改为“in the 1980s”。例句3)中,由于受到汉语“虽然…但是…”结构的影响而出错,所不同的是在英语中although…but只能用一个。
语境不同所选词也应不同,这是又一个易出错的地方
语境不同,用词也应不同,语境在很大的程度上制约着用词,因此在写作时必须要选用适合上下问的词语来选词,如不注意语境对选词的影响,就可能因用词不当而写出前后矛盾、不合逻辑的句子。
May I open the gate?The are in the room is too close.
此句从上下文看,说话者gate指的是房门,应该用door才合理,而gate指的是“院落的大门”,不符合上下文的表达。
2 翻译界在翻译的标准问题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标准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畅
所谓“忠实”,首先是指译文必须准确如实的传达原文的内容,对原文的意思既不能随意歪曲,也不能任意增减。内容除了指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说明的道理,描写的景物以外,也包括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忠实”还指对原文风格的如实传达。译者者不能随意改动原作的风格面貌,如原作是口语体,就不能译做书面体;原作是粗俗的文体,就不能译成高雅的格调,也就是说,译者不能用自己的风格去代替原文的风格。
有些译者过分拘泥于原文的字面形式,译文晦涩难懂,不知所云
汉英翻译中,“忠实原著”一向是第一要求,是多少年来翻译理论和实践一直围绕的中心。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呼吁想要告诉大家对翻译的仅仅“忠实”已经满足翻译要求。《外国语》1998年第3期所载《从梦想到现实:对翻译学科的东张西望》一文可以作为一个典型的例子。文中引勒菲弗尔语曰:“忠实只不过是多种翻译策略里头的一种,是某种意识形态和某种文学观结合之下才导致的产物。把它捧为唯一一种可能的、甚至唯―一种可容许的策略,是不切实际的、徒劳无益的。”文章作者据此及其他一些类似论点得出结论:“忠于原文不是理所当然的、唯一的标准,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的、绝对正确的标准。”
译者可否选择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忠实
翻译的出现是出于文化交流的需要。在这一点上,完全可以把它比之于向国人介绍西洋绘画、西洋音乐,或者相反,把中国画或者中国的民族音乐介绍到国外去。无论这种介绍活动的其他目的怎样,在一个首要的、根本的目标上它们是一致的:向文化的接受者呈现原作的本来面貌。在这个起点上要求的是绝对忠实,我们并没有“百分之三十、五十、七十”的选择。
这时“忠实”就意味着一个客观存在的对象完完全全、不多不少的再现。但是我们无法把翻译与介绍绘画、音乐的类比坚持到底,其根本原因在于,两者所使用的媒介不同。钱钟书先生早就指出,“我们该辨清,假使绘画的媒介(medium)是颜色线段,音乐的媒介是音调,那末诗文的媒介不就是文字,是文字和文字的意义;假使我们把文字本身作为文学的媒介,不顾思想意义,那末一首诗从字形上看来。只是不知所云的墨迹,从字音上听来,只是不成腔调的声浪。”
到这时“忠实”就成了一个非常主观的概念,缺乏客观性就缺乏可操作性。
但是,翻译的“忠实”标准并不是如此就能被轻易否定的。在实践中,人们可能牺牲一部分“忠实”,但这往往是为了保证更大部分的“忠实”能够实现,仍然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忠实”。事实上,―旦放弃对于忠实的主观追求,译者就没有理由停止在“百分之三十”,而会走向百分之十、百分之五甚至更少。对忠实的追求是维持原文与译文之间联系的纽带,这根纽带一旦被切断,也就无从被称之为译文,翻译也就随之不复存在。
3 结语
在翻译中,“忠实”固然重要,但只有忠实是远远不够的。翻译不是一字不落的复制,也不是不顾原著的表达肆意加上译者的思想随意篡改,翻译不仅要重现原文中所叙述的事实、所描述的景物更重要的还要重现作者在叙述、说明和描写过程中所反映的思想、观点、立场和感情及风格。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毕业论文英语翻译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英文化妆品的翻译
摘 要: 名称的翻译对于化妆品至关重要。本文旨在寻找一个汉译英文化妆品名称的好方法。作者首先介绍了翻译对品牌的重要性,接着对语言和文化关系进行了讨论,然后介绍了中英翻译的四种方法,最后进行了总结。为达到最好的翻译效果,译者应在不同的情况下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 翻译 品牌 化妆品
品牌是由制造商或商品经营者确定的产品徽标。一个良好的品牌翻译将提升该产品的价值,它会吸引公众的眼球,激发他们的购买热情,甚至会影响一个企业的发展。为了迎合消费者,在新的市场,品牌名称应翻译得当。
根据奈达的等价翻译原理,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杨朝燕,2001:45)。广告业的大师黄�先生也曾说过:“作为业内人士,我们的工作是要富有创造性的翻译。”(周兆祥,2000:55)因此,在翻译品牌名称时,译者不仅要知道英文单词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它的文化内涵。这样翻译时才能够正确理解英文品牌的含义,解决文化冲突,吸引消费者。我以外国品牌化妆品为例,讨论翻译的方法。
1.影响英文化妆品品牌翻译的因素
品牌与文化就像是两个彼此密切相关的亲密朋友,哪里有文化,哪里就会有品牌。品牌实际上是一座搭在两个不同的国家之间连接两种不同文化的桥梁。一般来说,文化包括社会意识形态、审美标准、价值观、认知等。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市场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已敲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品牌的翻译变得非常重要。
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对品牌的翻译起着重要的作用。社会意识形态会限制品牌的文化内涵。虽然全球化程度越来越高,但西方和中国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例如,在西方,人们更加注重个人主义。他们更喜欢使用人名、地名或《圣经》中的词汇来命名一个品牌。但在中国,社会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人们更加重视集体主义。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给予品牌独特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中国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寻求统一的概念,而西方则充斥着价值膨胀和冒险精神。举个例子:“安娜苏”,这个是一个国外化妆品品牌,也是它创始人的名字。这就是一个对个人主义价值观很好的解释。
认知是指人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审美标准是指衡量、评价对象审美价值的相对固定的尺度。为了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的产品,译者必须认真翻译品牌,才能使翻译的化妆品满足不同消费者不同的认知和审美心理。例如,大多数人可能听说过著名的香水“Poison”,这个是迪奥公司在1985年专门为西部妇女设计生产的,以满足她们对神秘事物的好奇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该产品在西方市场销量极好,“神秘和令人难忘的”是西方女性消费者对该产品的共同感受。但是在东方,女性往往更温柔、安静,它被翻译成“百爱神”而不是“毒药”,说明译者选择了适应其民族特点和文化价值的语言。总之,在翻译前译者应该先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在全球市场上更好地翻译。
2.翻译方法
品牌名称的翻译是一个转换和再造的过程。追求同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翻译的关键因素。
音译
音译是指根据其目的语发音用近似发音的汉字进行翻译。以“Maybelline”为例,中国将它翻译成“美宝莲”。每一个字都有特别的含义,“美”是指它将会让使用它的女性变得美丽动人;而“莲”是指莲花,表明这个美容效果会使消费者像一个美丽的莲花自然清爽。这些都表明它的功能是让消费者比以前更漂亮。
“Clean&Clear”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如果该品牌被翻译成“干净清透”,它就会失去翻译之美。该品牌被翻译成“可伶可俐”,与品牌原名一样使用了头韵的修辞手法,也有一个类似的原始发音。同时人们将永远清楚这个品牌的目标消费者是可爱的年轻女孩。
“Dove”的本义是鸽子,在国外这是一个温柔和可爱的象征。但在中国,鸽子只是一种鸟类。作为皮肤美容品,如果翻译为“鸽子”,很难被公众接受。因此,在中国它被翻译成“多芬”,意味着更多的芬芳。
还有更多的例子:“EsteeLauder”被翻译成“雅诗兰黛”,“SISTEIN”翻译是翻译成“希斯汀”,“Elizabeth Arden”被翻译成“伊丽莎白・雅顿”等。
意译
意译是指根据原品牌的内涵来翻译,有利于消费者记住该品牌。相比较音译,意译更加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美学价值。例如,化妆品“BIOCEAN”被翻译成“碧欧泉”。“BIO”是指“生物”,“OCEAN”的意思是“大海”,将海洋生命之美延伸至自然之美,但如果使用音译,将会翻译成“比奥希昂”,显得烦琐和不雅,而“碧欧泉”则避免了这些缺陷。
“Uriage”是一个化妆品的名称,也是阿尔卑斯山中一个温泉的名字,那里的温泉专门用于治疗皮肤问题。作为一个化妆品品牌,“依泉”是一个好的翻译。翻译品牌的同时也展示了该品牌的组成成分和产品功用。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认为音译和意译都有一部分缺陷,为了达到音、义的完美结合,译者创建另一个单词或词组来充分展示产品的功能。让我们以“Plantesystem”为例。这个品牌是由法国最大的医疗化妆品厂生产的。它的中文意思是“植物系统”。但译者翻译成“欧萃碧”。这种转换不仅使消费者感觉良好,而且强调这是一个来自欧洲以植物为原料的化妆品。
不译
不译即不进行翻译,只是使用原来的名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汉字、少数民族语言、外来词和字母可以作为商标注册。随着中国市场的迅速扩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化妆品厂商在中国直接注册商标品牌。这样既可以节省翻译费用,又确保了该品牌的异国情调。“VOV”、“HR”、“DHC”这些都是典型的例子。
3.结语
由于社会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认知在中国和西方的审美标准的差异,翻译必须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并保留其民族特色和品牌的魅力,使原来的语言承担所有的信息和功能。一个成功的品牌翻译,能给消费者深刻印象,而失败的翻译,会令消费者失去兴趣。为了更好地表明外国化妆品的魅力,译者应该寻求最佳的方式来翻译品牌。如果我们将市场比喻成一场战争,成功的品牌名称就像一面旗帜永不落。如果一家公司想打开国外市场,就必须打动消费者。因此,品牌名称的翻译是非常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包惠南.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冯庆华.实用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杨朝燕.跨文化广告传播与商标翻译[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
[4]周兆祥.翻译与人生[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摘要】把汉语译成英语或把英语译成汉语是一种语言活动,它既涉及汉英两种语言本身的知识,也涉及多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这就需要译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特点、差异及各方面的文化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能表达完整,翻译出的作品才会忠实于原作。
【关键词】汉语;英语;文化差异;理解与翻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其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不了解这些差别,翻译出的作品肯定会洋相百出、词不达意。因此,要想处理好翻译过程中的难题,关键是要了解汉语与英语的区异。一般来说,所涉及到的汉英语言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英语语法结构严谨,汉语遣词造句形式灵活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曾经说过:“就句子的结构而言,西洋语言是法治的,中国语言是人治的。”汉语和英语的习惯用法不同。汉语中某一说法本来是很清楚的,谁也不会误解,但如果生搬硬套,逐字译成英语,就很可能词不达意,甚至还会引起误解,闹出笑话,或铸成大错。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就必须在译文中增补适当的词,把原文中暗含的意思明确地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如果想当然地翻译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就要贻笑大方了,因为“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典型的中文表达,直接翻译成英文不符合英文语法。正确的翻译应该是:Work hard and make progress everyday.
另外,汉语中的典故、谚语等,汉语读者熟悉,一看就明白,但是英语读者就不见得能懂,因此翻译时就得适当地添加一些注释性的词语。例如:
“班门弄斧”可译成 This is like showing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the axe before Lu Ban,the master carpenter。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不在译文中加上the master carpenter而只译作Lu Ban, 不知道典故的外国读者就会感到茫然,不知道Lu Ban是何许人,因而也就无法理解本句子内在含义。
二、英语句子如参天大树枝叶横生,汉语句子似万顷碧波层层推进
由于英语是“法治”的语言,只要结构上没有出现错误,许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个长句中表达;汉语则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语义通过字词直接表达,不同的意思往往通过不同的短句表达出来。例如:
原文:In the doorway lay at least twelve umbrellas of all sizes and colors.
译文:门口放着一堆雨伞,少说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
如果把这个句子译成“门口放着至少有十二把五颜六色大小不一的雨伞”,译文一听就是翻译腔调,语言色彩大打折扣。
英语句子不仅可以在简单句中使用很长的修饰语使句子变长,同时也可以用从句使句子变复杂。例如:
原文:Can you answer a question which I want to ask and which is puzzling me for a long time?
译文:有一个问题困扰我好长时间了,想请教你,你能回答吗?
汉语用三个分句表达原文的意思,显然效果很好,如果译成:你能回答一个长时间困扰着我使我想问你的问题吗?不仅效果不好,而且显得绕嘴。
三、英语中被动式居多,汉语中主动式居多
我们知道,在汉语中被动式使用较少,我们叙述一种行为的时候常采用主动式。而英语则不然,大量的及物动词可以用被动式,不少相当于及物动词的短语也可以用被动式。例如:
(1)English is spoken here. 这儿讲英语。
(2)It is hoped that you will have a chance to visit China. 欢迎你有机会来中国访问。
汉语的被动句子,从结构上来说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带有表达被动意义的标记,如“被”、“受”、“遭”、“给”、“挨”等;另一类则不带这种标记。普通而常见的是后一类。但不论哪一类,译成英语时基本上都可运用被动语态。例如:
(1)他被选为学生会主席。He was elected Chairman of the Students’Union.
(2)这个问题正在研究。The problem is now bEing studied.
但必须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带被动标记的句子都一定要译成英语的被动式。比如“老太太被风吹病了”,若译成“The old lady was blown sick by the wind” 就成了中国式的英语了,而只有译成“The old lady fell ill because of the draught.”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四、思维习惯差异
不同文化的人,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都有很多不同,翻译时也必须作等值意义转换。如:英语民族的人见面时喜欢谈天气,说“Lovely weather,isn’tit”之类的话,根据英美人的习惯,这无非是一句最方便、最不得罪人的见面语。而在我国, 自古就“民以食为天”,人们见面时爱说“吃了吗?”在多数情况下,说话人并不十分关心别人是不是吃饭了,而只是一种招呼罢了。中国人听到这些问话也只是回答说“吃了”或“没吃呐”,实际上是个应酬。这样的对话如果译成英文只说“A:How do you do? B:How do you do?”或“A:Hi! B:Hi!” 就行了。如果将A的问话改译成“Have you had you meal?”如果被问者B是英语民族的人,他心理上首先的反应是:“Yes, I have.”或 “No, l haven't”或“Do you mean to invite me to dinner?”由于这种文化上的差异,汉语中许多围绕“吃饭”问题所形成的词语,在英语中就很难找到字面对应的表达法,对于“饭桶”、“吃不开”、“吃不了兜着走”等这一系列说法只好分别意译为“good- for-nothing”,“be unpopular”,“land oneself in serious trouble”,等才能基本如实传达原文的含义。
五、物指联想差异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的文化里可能包含不同的价值,引起不同的联想,具有不同的内涵。动物比喻(Animal Metaphors)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有广泛的使用。然而,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动物比喻的正确理解和翻译存有障碍。从翻译的角度总体说来,动物比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译语与原语存在对应的关系,翻译时可采用同值、近值互借法,以再现原语形象。例如:
(1)He is as sly as a fox. 他狡猾得像个狐狸。
(2)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 披着羊皮的狼
另一类是:同一动物形象在原语和译语中的语用意义相去甚远。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就出现了动物形象名称的转换。这种动物形象的转换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为另一种动物形象, 也可以是一种动物形象转换成人的形象,例如:
(1)Talk horse.吹牛。(horse译为“牛”)
(2)Black sheep.害群之马。(sheep译为“马”)
(3)Every dog has his day. 凡人皆有得意日。(dog 译成“人”)
翻译过程中出现的这种动物形象的喻体转换丰富了动物成语的内涵,同时,它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创造出生动、鲜明的形象,能产生良好的艺术效果。
为使译文读者得到和原文读者基本相同的文化信息,在翻译中遇到两种文化差异特别大时,用直译无法使译文传达信息,译者就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译文文化中寻找对应的表达方式,做出各种必要的转换,进行意译。
【参考文献】
[1]张道真2002《张道真英语语法》商务印书馆
[2]范仲英 1994 《实用翻译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3]喻家楼 1991 《汉语成语英译词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英汉翻译过程包括理解和表达两个重要的阶段,只有在正确理解原文词义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地表达原文。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汉翻译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探析英汉翻译陷阱
【摘 要】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常常是句子或词语的表层结构与其要表达的真实含义相反。为了避免落入英语陷阱,学习者对英语的某些词句、语义应克服表面化的理解,也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望文生义;对中西文化差异也必须有深刻的了解。只要对英语陷阱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便可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陷阱”。
【关键词】英汉翻译;陷阱;表层结构;深层含义
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学习者来说的确是一个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在英汉翻译中,初学者往往从语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做机械对比,有时还下意识地将词典释义不加斟酌,拿来就用。在审查译文表达是否准确时,又习惯于将自己的母语思维定势用作衡量正误的标准。这些做法实际上都很容易造成释义与原文真实含义的脱节,甚至南辕北辙,落入英语“陷阱”。
一、短语翻译中的陷阱
例子如下:
1、confidence man
误译:值得信赖的人
正译:
2、sleep late
误译:睡觉很晚
正译:起床很晚
3、black tea
误译:黑茶
正译:红茶
4、gas mask
误译:赌气面具
正译:防毒面具
5、mad-doctor
误译:发疯的医生
正译:精神病医师
6、lightning rod
误译:闪电针
正译:避雷针
7、trouble man
误译:制造麻烦的人
正译:故障检修员
8、be in control
误译:被控制
正译:掌控……,控制……
9、flu mask
误译:流感口罩
正译:卫生器具
10、fire engine
误译:点火机器
正译:救火车、消防车
11、fire wall
误译:着火的墙
正译:防火墙
对这些短语均须准确理解,否则便会落入陷阱之中。
二、习语翻译中的陷阱
在翻译英语习语时,初学者有时总想找一个汉语的习语或成语,使之与英语习语相对应。虽然这种对应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做到,但却不一定在所有情况下都能成功。英语陷阱的特点就是其表层意思和深层含义常常貌合神离,甚至南辕北辙,若抛开语言文化差异而不顾,盲目追求“形似”,就难免会落入英语陷阱。如:
1、Gild(或Paint)the lily
该习语似乎与“锦上添花”意思相近,但实际上却相差甚远。在汉语中,“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而这个习语的意思是指对已经很完美的东西做不恰当甚至过分的修饰,结果是破坏了原来的美。这有点近似于汉语的“画蛇添足”。
2、Strange bedfellows
这个习语不等于“同床异梦”。“Strange bedfellows”指走到一起的不同类型的人,萍水相逢的人;或有些人性格、兴趣、习惯等都不相同,本来不会碰到一起,而现在却成了伙伴。“同床异梦”指的是虽然共同生活或共同从事某项活动,但各有各的打算,面和心不合。可见“strange bedfellows”和“同床异梦”所指很不一样。
3、Turn the table
这个习语很容易被误译为“把桌子掀翻”,而且好像还带有气愤至极的味道。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turn the table”在含义上并不带有这种激动的成分。譬如,一对夫妻吵架、闹离婚,经过调解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丈夫的一位美国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情况,当知道是这么一种结果时,便说:“Oh,thank God!You turned the table.”这位男士听后很不理解:朋友是不是以为自己对妻子动粗了?其实,这个习语的意思和掀翻桌子一点关系也没有,也不带有什么负面的感情色彩,它的意思是“扭转了局面”。
4、The last straw
如: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
误译: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可是救命稻草。
学习者对这句英文容易误译的原因就是在阅读时容易忽略中西方文化因素,望文生义。因为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容易把“the last straw”和“最后一根稻草(救命稻草)”联系起来。可是在英语中,“the last straw”指的是“the last in a series of bad events, makes it impossible for somebody to accept a situation any longer(令人忍无可忍之事;终于使人不堪忍受的最后一件事或一个因素等)”。该习语源于谚语“It is the last straw that breaks the camel’s back”。(最后添加的一根稻草压断骆驼脊背。)可见,它的指称意义与汉语的“救命稻草”大相径庭。所以,“The service in this shop has been bad before,but this is the last straw.”应该译为:这家商店的服务一向不好,这一次更是叫人受不了。
三、句型翻译中的陷阱
释义与原义南辕北辙,这种现象在某些英语句型和特殊结构的翻译中也很常见。当然,之所以出现“南辕北辙”的现象,归根到底还是由于没有掌握英语陷阱的规律。由于英语中一些固定结构的深层含义与表层含义相反,所以,若仅仅按照句子的表层结构进行翻译,那就很容易会落入英语陷阱之中。
1、For all 结构
如:For all I care,you can throw it away.
误译:你把它丢了,我很在乎。
正译:你把它丢了,我也不在乎。
2、It + be + adj.+ n.+ that 结构
著名翻译家钱歌川教授认为像这一类的句型应从反面理解,以适应英语语言的独特意境。
如:It is a good workman that never blunders.
误译:一个好的技工从来不会犯错。
正译: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It is a wise father that knows his own child.
误译:聪明的爸爸会了解自己的孩子。
正译:聪明的爸爸也未必了解自己的孩子。
3、being + a.
如:They are being friendly.
误译:他们现在很友好。
正译:他们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
“being friendly”之所以是“装出一副友好的样子(或姿态)”,是因为从深层结构看,“being”表示的意思是“目前”或“现在”,其含义短暂。它说明这是主语有意识的一个动作,因而在这类句子里面就隐含着一个意思:他们平时并不这么友善,现在是故意作秀。在这个句型里,“being”的含义相当于“故意地”。
4、形式否定,实为肯定
(1)….cannot…….too
如:You cannot be too careful when driving.
误译:你开车的时候不能太小心了。
正译:你开车的时候越小心越好。
此结构在形式上是否定的,但意义却是肯定的。表示一个人“无论怎么…..也不过分”,“越……越好”。
(2)……never……but……
如:I never go to that city but I want to eat the characteristic food there.
误译:我从来不去那个城市,但是我想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正译:我每次去那个城市都要吃那里的特色食品。
在“……never……but……”这个结构中,never和but是用来加强语气的,实表肯定的意思,可译为“每次……都/必……”。
(3)……nothing if not……
如:The book is nothing if not interesting.
误译:这本书没有什么意思。
正译:这本书相当有意思。
在这里,“nothing if not”是一个双重否定,实际上它是一个强调肯定意义的结构。“nothing if not”相当于“extremely”、“very”,意思是“极其……”,“非常……”。
5、形式肯定,实为否定
(1)……the last…… + 不定式短语/定语从句
如:This is the last thing I expect him to do.
误译:这是我希望他做的最后一件事。
正译:这是我最不希望他做的事。
在这个句型中,“last”应理解为“最不可能的”。
(2)……anything but……
如:This math text is anything but easy.
误译:这次数学考试很容易。
正译:这次数学考试一点也不容易。
“……anything but……”应理解为never,意思是“决不”。
6、貌似全部否定,实为部分否定
如:All of the students did not turn up.
误译:所有的学生都没有出席。
正译: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出席了。
Both of us are not teachers.
误译:我们俩都不是教师。
正译:我们俩并不都是教师。
英语中,当all,both,every,each等表示整体意义的代词与否定词not连用时,一般只表示部分否定,而不是全部否定。
7、否定转移
如:He was not ready to believe something just because Aristotle said so.
误译:他不会相信此事,因为亚里士多德这样说过。
正译:他并不会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如何如何就轻信此事。
否定转移结构往往貌似一般否定结构,not的位置与一般否定结构中的not完全相同,但实际上却是一种部分否定,not由一部分转移到了另一部分。
英汉翻译中稍不留意就会出现意思南辕北辙的现象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限于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四、如何避免落入陷阱
从上面所举的这些例子不难看出,英语陷阱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学习者可谓一不留神就会落入陷阱。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
首先,学习者对英语的词句、语义应努力克服机械理解,不能简单照搬辞典上的释义,更不能想当然。在翻译时,望文生义是最要不得的。
第二,学习者对中西文化差异必须要有深刻的了解。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折射不同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有时,英汉翻译之所以会掉入陷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者忽视对中西文化差异的学习和掌握,这种忽视势必会使学习者误入歧途,掉入文化的“陷阱”。只有在文化中去探寻词语或某些特殊表达方式的真实内涵,才会有效地避免翻译中的“南辕北辙”;只有了解不同国度的文化差异,在英汉翻译过程中才不会落入陷阱。正如王佐良先生所指出的:“在寻找与原文相对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做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的含义、作用、范围、感情色彩、影响等各个方面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如果我们望文生义就会出毛病……译者做的文化比较远比一般人细致、深入。他处理的是个别的词;他面对的则是两大片文化。”由此可见,学习者对中西文化的了解何其重要。
第三,对英语陷阱的规律要多注意、多分析、多体会。
英译汉有时可以做到形式结构上的对等,但并不是每个英文习语、短语都能在汉语中找到意义对等且形式结构也相当的习语或惯用法。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可采用音译加注、意译、增译等其他技巧来表达某些英语特殊结构或词语的真正含义,这样才能避免误入一些似是而非的“盲区”或“陷阱”。
参考文献:
[1]孙海运.英语成语来龙去脉[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9.
[2]鲁迅.准风月谈[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七版)[M].牛津大学出版社,2010.
[4]董乐山.英译汉理论与实例[M].北京出版社,2005.
[5]王佐良.翻译中的文化比较[J].中国翻译,1984(01).
英汉翻译的词序差异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英汉翻译中经常出现但又不被重视的词序问题。通过以词序中的副词、形容词为研究对象来体现在英汉翻译中词序使用正确的价值与意义,从而促进英汉翻译技能的成熟与完整。
关键词:词序渊源;副词词序;形容词词序
在平时的练习中我们不难发现英译汉的过程中词序的一些变化,这种差异值得学习的人研究和琢磨。因此,在英汉翻译中应首先了解这种差异中的一种,即词序的变化对翻译者而言是有价值的。价值何在?通过以下的比较研究,让我们来认识这一点,并且让这一点服务于翻译。
一、练习
妇女要求同工同酬。他们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应付这种局面的人。译者的对应结构式:“Woman demand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这句话没有问题。但对第二句话的词序就犯了愁,怎么写呢?“They finally found a man equal to the they found an equal man to the occasion.”前一句的翻译正好是在说汉语原句的意思,这句是对的,而后一句会产生歧义。看的人会认为意思是:他们终于找了一个公平公正的人去应付这种局面。这些经常出现的问题体现了译者的基础薄弱。对词序的不甚了解而导致了问题的出现。这种问题在翻译中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是负面的影响,好在初学者大多是在练习中而已。试想,对于一个翻译工作者来讲,掌握且精通词序是有意义的。
这便给我们提了个醒。要怎样才能掌握好副词在句中的词序呢?“diligently”,“characteristically”等置于动词之前时,仅修饰动词本身。而置于句末时,其修饰对象及句意均有变化。对比以下句子可以看出这种特点。The people in the show their capacity on settling the diligently complex problems,for instance,the colleague ,Lillian showed Parent Zhang all around Beijing City,who comes from Shanghai.
二、给出的例句
The kitty nearly touched the back of herself as she would be the greatest painter around Town Sony.翻译成:这可爱的猫咪一伸手就能摸到自己个儿的背,看起来像是索尼镇上最了不起的画家。这显示猫咪并不真的是画家,只是有一种能显示出猫咪妖娆的色彩,让人觉得她是灵活的、聪明可爱的。我们也能感受到,似我们在其他情绪中如“蕴酿”一般,没有体现一个什么过程,只是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没多想就写出来了。
从以上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中的副词“nearly”与“too”是相反的。置于不同的词之前,会产生不同的句意。而“too”只是强调所紧跟的词,无论该词是人称代词还是地点名词。如:I,too,brushed the yellow 此处强调主语I。而My grandpa and I brushed the yellow shoes,too.该处仔细读来是在强调“爷爷也刷了他的黄色的鞋子”这件事情。
因为副词在语法上的功能是做状语使用,所修饰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或是某个形容词,使语言本身更富色彩。在词序的学习研究中,副词的研究很具代表性。
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形容词在词序上的位置给句子带来的变化。例句:Young Chairman Mao,proper pione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which put him involved into the liberation of whole China)had gained the support from the bosom friends as in his student year.(作为身兼解放全中国伟大事业及带领中国共产党的合适的领袖,年轻的毛主席以自己学生时代的志同道合者们作为开展工作的基石。)They failed to trust the matter to a responsible man.(他们未能将此事委托给一个负责任的人.)The man responsible was at last punished.(应负责任的当事人最终受到了处罚。)三个形容词proper,bosom,responsible在两组句子里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出形容词作前置定语与后置定语所产生的在汉语上的效果。“合适的领袖、志同道合的朋友、一个负责任的人、应负责任的人”,这些理解把形容词带给语言的修饰功能已经带出来了。让语言本身拥有多变的外貌,统一的思想,即:实现语言所表达的色彩。
三、除了以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例句来研究词序外,还涉及到的内容
这些包括连贯(Coherence)、强调(Emphasis)、悬念(Suspense),分别来了解一下。
In the inn the Kuomintang set for the so-called Hot Red liberators,Yuan Juemin kneed on the cold looked like that he would say no other words from now a slim light put on his white and skinny face as a shower that made him feel so smiled then,no other words,just smile that also covered the roommates from the front corner to the back roommates also said no other words knew clearly what waited before them.
如果翻译只达到“信”,这让人觉得这橡皮筋被拉扯得太过费劲,且那么不自然,让业内人士一看就觉得动力火候欠缺,不够专业。那要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来剖析剖析这个句子。主人翁是袁觉民,一个被国民党当成赤色分子关在监狱里的革命人。当我们看到因为长久没见到阳光,而现在哪怕见到从窗户里挤进来的一丝阳光就满足得心甘情愿接受折磨也不透漏出卖同志的一个字。他跪在冰冷的地上时,我们按一般的思维会产生一个悬念:接下来他要哭还是难受还是怎样。待全句读完,这个悬念才待释。原来他不难受不伤心,而是很满足,很知道从这一刻起生命、人生对他来讲的意义是什么。一个大转折,让读者读完也产生一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豪情壮志。一瞬间那种所谓的民族豪情便油然而生。而且全句都是连贯且有强调的,强调袁觉民的表现。译句中体现出悬念再加上深具节奏,读来抑扬顿挫,语句丰润有泽,所以佳句便呈现出来了。
四、我们来检验检验词序在翻译上的作用与之服务的意义
The young sisters told their teacher all their young sisters told all their troubles to their teacher.从前译者认为这两句话所说的是一个意思,译作同一个句子便可。便直接译为:这对姐妹把他们的烦恼全都告诉了他们的老师。这样看似是对的。但严格的放到词序这个问题上来分析,前一句的信息核心是all their troubles——告诉了老师什么?后一句的信息核心是to their teacher——告诉谁?因此,该译文只适合后一句,而前一句当译成:这对姐妹对老师讲了他们所有的烦恼。
仅以本文的陈述、论述和例证来让译文在对待英汉翻译上从大局出发,从小节着手,如词序问题,从而译出叫人拍手称好、张嘴叫绝的文字,从理论上更上一个研究的新台阶。从实践中印证英汉翻译的细节讲究,为英汉翻译积累更多更好的原始佐证材料,促使译文的发展和完整。
参考文献:
[1]郑立信,王菊泉.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M].北京: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从莱庭,徐鲁亚.西方修辞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