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小学数学学生研究小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数学学生研究小论文

三年级数学小论文写法要点如下:1、科学选择题目:写作小论文的第一步,就是要确定研究的对象,考虑研究什么问题,选择好题目就等于完成小论文的一半,可见小论文选题的重要性;2、全面搜集材料:搜集材料有多种途径,可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搞实地调查,采访,或上网搜寻所需材料,应注意材料的准确性;3、准确提炼观点:提炼观点就是对材料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提出自己的看法;4、理安排结构:安排结构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专题小论文灵活掌握;5、精心起草修改:起草修改,按照提纲写出初稿并修改,不仅是细致的语言表达工作,而且是研究深入化和思维周密化的过程,要力求准确和严密。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在课堂中,由我们去担任学习的主角,让我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每个小学生的共同心愿。一、 数学课堂上我们想操做、爱操做数学活动课是我们都爱上的课,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分成小组,通过自己动手去测量、拼凑、剪切、计算,去探索发现的规律、掌握数学知识。这样,即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而且让我们初步尝到了数学家研究问题成功时的滋味,使我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倍增。例如,我们上《平行四边形面积得计算》这节课时,老师让我们分成几个小组,发一些平行四边形的小纸片,让同学们互相讨论,怎样使一个平行四边形经过剪贴、拼凑变成一个我们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呢?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有的同学发现可以用剪刀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把它剪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直角梯形,然后可以把它们拼成一个长方形;一些同学又发现还可以从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剪开,就得到两个直角梯形,依然可以拼成一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同学们通过观察、思考,认识到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由此,大家终于自己找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为:S=ah。二、数学课堂上我们想发言、爱发言 那是一节活动公开课,哇!后面的听课老师一大片,我们真有点紧张呢!上课前我就想即使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也不一定能表达出来。老师好像看透了我们的心思,老师幽默地说:“我们现在玩一个“过期”的游戏”,我们正纳闷呢,老师又说“过期”的游戏就是“过7”的游戏,遇到含有7的或者7的倍数都要说“过”。哦,逗得我们哈哈直笑,在非常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了游戏,这时候我发现同学们不愿说话的也开始活跃了,原来不敢说话的也打消了顾虑。我还记得那节课老师讲的是 “时、分的认识”,学生对“时针指在2、3之间,分针指在11”时,是2时55分还是3时55分出现了不同意见,展开了被一场别开生面的争执。这时老师让我们结合自己手中钟表模型分组讨论、探索,最终得出了统一答案。

寒假中的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出去逛街。我们边走边商量,先去服装店买衣服,再去超市购物,最后回家。 街上产品琳琅满目,到处都热热闹闹,喜气洋洋。忽听一个高音喇叭广告,吸引了妈妈:清仓大处理!清仓大处理!买一送一!心动不如行动,大家快来买呀!……妈妈一听心动了,于是走进商场行动起来。这时我看见了在广告排的最后一行有几个较小的字,是这么一句话:“(注:送的衣服价格不超过买的衣服价格)”。虽然我感到很奇怪,但我还是跟着妈妈进去了,妈妈先挑中了一件黑色羽绒服给自己,需要204元,又挑了一件棉大衣给爸爸,需要169元,妈妈想也没想就付了钱,觉得挺合算,用204元就可以买到369元的东西。可我总觉得很奇怪,俗话说:“只有买亏,没有卖亏。”我边走边想:没有优惠时的总价是204+165=369元;平均每件只有369 ÷2=元;把这个价格与羽绒服的价格对比一下:204元>元 元看来妈妈亏了元这个结果还没加上成本与售价间的差距耶!看来商家永远是赚了!

小学生数学研究小论文

可以写日历上的启示、水滴的作用之类的...........只要与生活有关就行。虽然我们也要写,但是。。。。我实在是懒得写

同学们,在你们的数学学习中是否和我一样,有一些不经意的发现?现在我就来介绍我的几个发现。如果要你算一个多位数乘5,你是不是准备列竖式?我却可以口算,因为我发现一个小诀窍。想知道吗?让我来告诉你:算48532×5的积,先找到这个数485320,再把它除以2,你会口算吗?242660这就是48532×5的积了。知道为什么吗?我把原来的数先扩大10倍,再缩小2倍,是不是相当于扩大5倍呀?你掌握这个小窍门了吗?同样的发现我还有:一个数乘只要用它本身加上它的一半就可以了。(想想为什么?)一个数乘15呢?用刚才的方法再加一步——你已经想到了吧,再扩大10倍就好了!我还发现一个多位数,末两位符合这个要求:十位上十奇数,个位上是5,用它乘5,积的末两位肯定是75。我想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多位数的个位与5相乘得25,积的个位是5,向十位进2,而十位的奇数与5相乘的到的是几十五,这个5应该和个位进上来的5相加写在十位上,所以这个积的十位上肯定是7,个位上肯定是5。同样的道理,你不难推出,一个多位数十位上是偶数,个位上是5,它与5相乘,积的末两位肯定是25。这个发现能用我前面所说的一个数乘5的巧妙算法来解释吗?想想看,它们是一致的,因为这个数扩大10倍后,末两位是50,再除以2,可能百位上有余数1,与50合起来150÷2=75是末两位上的数字,也可能百位上没有余1,那么50÷2的商就是末两位上的数字。同学们,我的这个小发现是不是很微不足道?但我很自豪,这是我自己动脑筋观察和思考的结果。伟大的发现不是由这点点滴滴组成的吗?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做一个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的人吧!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培养学生应用能力,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只要不断尝试,联系实际,大胆探索,就会收到预期效果。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应用小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摘 要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种意识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

关键词 数学;应用意识;培养

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使他们逐渐形成数学应用的意识是学生将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应用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面对实际问题,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意识;二是主动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第二,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时,能主动寻找其实际背景,并探索其应用价值。第三,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的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那究竟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呢?

1 提高教师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作为教师就必须要有较强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过程少一些纯数学问题,多一些实际应用问题,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使学生逐步形成数学应用意识。教师要提高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首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领会课标的精神实质,以《课标》的教育教学理念为准绳,用以指导自己实施新课程的航灯。其次,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数学素养;再次,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及自学中,有意识地学习有关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内容,用以增强自身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2 精心设计课前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

就小学生而言,他们已有的生活常识、经验往往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小学阶段的许多数学知识,如概念的产生、计算法则的由来、几何形体的特征及有关公式等,无不渗透着数学在现代生产、生活和科技中的应用。而今使用的教材版本多,内容丰富、呈现方式也极具生活化,充分体例现了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进行有关数学知识的教学之前,精心设计课前活动,让学生在课前活动中寻找生活中的数学,了解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这样学生不仅真正体会到“数学有用、要用数学”,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爱数学,同时,也为学生知识的构建积累必要的经验。这样的学习,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认清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实用性,从而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开阔学生的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需要以知识、实践、能力的培养为基础。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对数学的应用价值不可能会有很全面的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关注学生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开阔的视野,了解数学对于人类发展的价值,特别是它的应用价值。

方案③的表面积:20×15×4+15×5×2+20×5×4=1750(平方厘米)

通过计算比较,学生发现:第一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紧接着让学生尝试(四人小组合作):将三盒这样的糖果包装成一包,怎样才能节约包装纸?(接口处不计)学生在动手包装时我提出了要求:请你一边包装一边想一想,不用计算,你能知道哪种包装方法最节约包装纸吗?

如此的数学教学,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数学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数学在当今经济社会中举足轻重的应用价值,使学生在综合应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解决问题的同时,体现了数学的优化思想,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4 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平台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实践。教学中,我努力挖掘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生产以及相关学科中的应用,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创造条件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例如在教学“粉刷墙壁”时,(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我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以下面的步骤进行:

(一)、测量计算

小组合作(一):

1、教室前后黑板共有多少块?分别测量每块黑板的长和宽; 2、分别测量教室的长、宽、高; 3、教室左右两面墙共有多少个窗户,多少个门?分别测量每个窗户的长和宽,每个门的长和宽。

小组合作(二):

1、如果想粉刷除地面以外的五面墙,“粉刷墙壁”测量数据记录表(200 年 月 日)

那么要粉刷的墙面积是多少? 2、计算后完成下面的表格。(如左图)

(二)、购买涂料

如下图,某种涂料分大桶、小桶两种规格包装,根据经验,第一遍粉刷时,每平方米约用涂料千克,此时粉刷教室共需要涂料多少千克?

5 搜集数学应用的事例,加深对数学应用的理解和体会

信息技术的社会化,数学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得数学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其不可忽视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马克思曾指出:“一门学科只有成功地应用了数学时,才真正达到了完善的地步”。在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勇气和信心,更可以帮助学生领悟数学知识的应用过程。

总之,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 “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学习数学就应通过熟悉的数学生活,自己逐步发现和得出数学结论,并逐步具有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的意识。

体验学习就是在课程实施中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知识对象化,以获得客观准确的知识的过程。它是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凭借自己的直观的感受、体会、领悟,去再认识、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从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知识理解的一种教与学的互相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验学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探究性学习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善于体验学习的应用。

1 联系生活――体验学习的基础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感到知识是一种使人变得崇高起来的力量,这是兴趣的重要来源。”《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数学课堂联系生活,教室善于引导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理解数学知识的真正含义,这样,既可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又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生活实践之中,体验到数学的价值。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尽可能组织学生实践,让学生亲身体会生活中的数学知识。例如,在教“简单的统计”是,我结合家庭用水、电、煤气生活 实际,要求学生收集自己家庭每月所用的数据,加以分类整理,填写在统计表里,反映实际情况。再如“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我结合学生常见的用卷笔刀削圆柱形的铅笔的现象,让学生仔细观察铅笔变化,然后提出圆柱和圆锥变化的问题:被削的这段铅笔前后分别是什么形状?前后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小了以后的圆锥体与原本这段圆柱体的底面积、高、体积分别有什么关系?这样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数学之中,真切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之中,数学与生活同在,感受到数学的真谛与价值。

2 亲历实践――体验学习的手段

让学生实践操作,体验“做数学”。教和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动手操作时小学生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动手中获得快乐。因此,教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在活动中学习新知。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例如,二年级要进行《表内乘法》的整理和复习,我组织了一次《数学在我们的游玩中》的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出示游乐园的价格表后问学生,你想玩哪些项目?根据你的玩法,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钱?由于方案不同,计算的结果不是唯一的。有位学生说想玩转马两次,碰碰车两次,自控飞机两次,一共要3×2 + 4×2 + 6×2 = 26(元)。另一位学生马上站起来回答,我也可以这样玩,但我只要付16元就够了,因为我可以和另一个同学一起坐碰碰车和自控飞机。紧接着,我要求学生每人用一张30元得游园券设计出游玩方案。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提出了10种方案,从而打开了学生狭隘的思维空间,让他们了解到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决方法,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这种实践性教学,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3 经历“错误”――体验学习的需求

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的回答难免出现不同的错误,这些错误在体验学习中也是宝贵的,通过这些不同的错误,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解释形成答案的来龙去脉,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倾听别人的想法,要允许学生“争辩”,然后,教师对这些错误逐个分析、归纳,认真总结“错误”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样,教师既摸清了学生对问题认识不清的根源所在,学生也从老师的点拨中得到启发,加深了知识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经历“错误”体验,达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更能体验到“错误”的感慨和成功的愉悦。例如在教学第十册《求平均数》时,课本有一道习题:“先锋号机帆船出海捕鱼,上半月出海13天,共捕鱼805吨;下半月出海14天,每天捕鱼64吨,这条船平均每天捕鱼多少吨?”有的学生对这道题列式为805÷13 + 64,而有的同学列式为(805 + 14×64)÷(13 + 14)。显然,第一列式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我就让人为第一列式的同学阐述自己的原因,其实,他们错误地认为上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和下半月的平均每天捕鱼数相加,就是这条船这个月每天的捕鱼数。然后,我根据这些“错误”进行纠正,并让学生讨论。在学生获得“错误”的体验后,通过小组讨论得到的结果,往往比老师灌输给他们的“答案”更有说服力,学生对此类题目印象更深。

总之,体验数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正如《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感念、结论的形成过程,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体验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应该是我们的目标。

中学生数学研究小论文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在我们数学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在我现在的第九册的练习册中,有一题思考题是这样说的:“一辆客车从东城开向西城,每小时行45千米,行了小时后停下,这时刚好离东西两城的中点18千米,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王星与小英在解上面这道题时,计算的方法与结果都不一样。王星算出的千米数比小英算出的千米数少,但是许老师却说两人的结果都对。这是为什么呢?你想出来了没有?你也列式算一下他们两人的计算结果。”其实,这道题我们可以很快速地做出一种方法,就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但仔细推敲看一下,就觉得不对劲。其实,在这里我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就是“这时刚好离东西城的中点18千米”这个条件中所说的“离”字,没说是还没到中点,还是超过了中点。如果是没到中点离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就是前面的那一种,如果是超过中点18千米的话,列式应该就是45×=(千米),=(千米),×2=189(千米)。所以正确答案应该是:45×=(千米),=(千米),×2=261(千米)和45×=(千米),=(千米),×2=189(千米)。两个答案,也就是说王星的答案加上小英的答案才是全面的。 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生活中的数学数学究竟是什么呢?我们说,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它在现代生活和现代生产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而生活也是缺不了数学的。现实生活中,我们会看到用正多边形拼成的各种图案,例如,平时在家里、在商店里、在中心广场、进入宾馆、饭店等等许多地方会看到瓷砖。他们通常都是有不同的形状和颜色。其实,这里面就有数学问题。在用瓷砖铺成的地面或墙面上,相邻的地砖或瓷砖平整地贴合在一起,整个地面或墙面没有一点空隙。这些形状的地砖或瓷砖为什么能铺满地面而不留一点空隙呢?例如,三角形。三角形是由三条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连结组成的平面图形。我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6个正三角形就可以铺满地面。再看正四边形,它可以分成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36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90度,外角和是360度。用4个正四边形就可以铺满地面。正五边形呢?它可以分成3个三角形,内角和是54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108度,外角和是360度。它不能铺满地面。……由此,我们得出了。n边形,可以分成(n-2)个三角形,内角和是(n-2)*180度,一个内角的度数是(n-2)*180÷2度,外角和是360度。若(n-2)*180÷2能整除360,那么就能用它来铺满地面,若不能,则不能用其铺满地面。瓷砖,这样一种平常的东西里都存在了这么有趣的数学奥秘,更何况生活中的其它呢?至于文艺、体育,也无一不用到数学.我们从中央电视台的文艺大奖赛节目中看到,给一位演员计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再“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就剩下的分数计算平均分,作为这位演员的得分.从统计学来说,“最高分”、“最低分”的可信度最低,因此把它们去掉.这一切都包含着数学道理.正如华罗庚先生所说的:近100年来,数学发展突飞猛进,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在用: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等各个方面,用“无处不有数学”来概括数学的广泛应用.可以预见,科学越进步,应用数学的范围也就越大.一切科学研究在原则上都可以用数学来解决有关的问题.可以断言:只有现在还不会应用数学的部门,却绝对找不到原则上不能应用数学的领域

初中数学小论文今天,在我们数学俱乐部里,老师给我们研究了一道有趣的题目,其实也是一道有些复杂的找规律题目,题目是这样的“有一列数:1,2,3,2,1,2,3,4,3,2,3,4,5,4,3,4,5,……。这列数字中前240个数字的和是多少?”我一拿到题目,心里猛然想到,这题目必须得按照规律来做。 想法一:开始我便先试着先3个一组来求和,6,5,10,9,12,15,14……。这样一看,这些数字各有特征,关键就是找不出合适的规律。于是,我又找4个一组来求和,8,10,12,16,20……。仔细一看,好像也没什么规律,我只好再试着找5个一组来求和,9,14,19,24……,这样一来就非常明显的看出它们是等数列,我非常高兴,再把240÷5=48(组),5个一组,(1、2、3、2、1),(2、3、4、3、2),(3、4、5、4、3),(4、5、6、5、4)……那么就可以求出末项的和,9+47×5=244,把首项加末项的和乘项数除以2,(9+244)×48÷2=6072。这样就完成了! 想法二:我又发现每组开头第一个数字恰好分别是1,2,3,4……48,那么另一种方法就产生了,(1+48)×48÷2×2+(2+49)×48÷2×2+(3+50)×48÷2×2=6072。这样想也合乎情理,也是一个理得清楚而且又实用的方法! 想法三:我又发现有N组时,他的和也是把(1+2+3+4+……+N)×5+4N=你要求那N组数的和,比如(1+2+3+4+……+48)×5+4×48=6072。这个规律也是要通过不断来细心观察与研究得来的,这个规律虽然有些抽象,但如果是自己弄明白了,那还要比其他两种方法更容易些。 我做的只是其中的三种解法,其实方法还有很多,但是要靠自己来找其中的规律,解其中的奥秘!

.......靠自己

小学生的数学研究论文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论文写法如下:1.科学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科学总结,首先要立论正确,论据严谨,符合教学规律。2.实用性教学论文是教学经验的升华,既来源于教学又服务于教学。因此,所引用的材料应该翔实可信,所介绍的方法应该切实可行,能够为同行所借鉴,有一定的推广价值。3.独创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论文的共性,即应该要么在理论上有创见,或者至少有新的认识,要么在方法上有创新,或者至少有新的体会,这样才能对教学和教学研究起到推动作用。4.可读性教学论文必须具有文章的共性,即要有章法,要有风采,要有吸引力。遣词造句要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容易让人理解。

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1)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2.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2)不同的成功体验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积极表扬和鼓励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4)趣味性课堂活动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小学数学课题研究报告学生小论文

随着国家素质教育目标的提出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行,探究式教学开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逐渐被推广,数学的教学在小学生的教育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课堂教学设计,是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特殊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是课堂教学的重心,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更是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的重要保证。数学作为小学基本课程之一,担负着学生基础数理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培养的重任。下面笔者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方法创新谈几点看法。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的现状

创新趋势已经显现。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教学硬件设施逐步高科技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对先进教学设施地运用逐步常态化,同时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进行了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目前在我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由于学生的学习技能欠缺,基础薄弱,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仍以依赖型为主。在依赖型的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被忽视,讲授的知识大多只局限于课本和测验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生活实际割裂,这种情况下虽然教师能够更容易地控制课堂进度,在短期内取得相对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长远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养成。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思维方式上的创新存在不足。目前,大多数教师在数学课堂学生认知能力培养方法设计上的创新多为形式创新,过于追求新器材多媒体教学,花哨的设计使学生一时无法抓住关键,复杂的教具让数学课变成了手工课、观影课,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若只停留在“形”上,对教学目的的实现反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学生在每个年龄阶段的学习能力和表现特点都不同,数学作为一门相对抽象和枯燥的学科。如果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把握有偏差,没有按照学生学习能力所能达到的水平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就很容易造成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失败,无法真正达到教学目的。对学生认知主动性培养不足。多数教师都以完成教学目标为目的,而在教授知识的同时将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放在相对次要的位置,这就容易导致前文所说的依赖型学习方式无法改变,学生对数学这门课程的认知只能停留在一门学科而不是一个兴趣上。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能力培养方法的创新方向

(一)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

思维决定思路,方式决定方法,教育教学创新中思维方式的创新至关重要。教师的教学思维方式很大程度上将影响学生的思维水平。推动教学思维方式的创新,要使教师真正认识到教学思维方式创新的重要性。针对小学数学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特点,在教学研讨活动中要积极学习先进经验,发扬探索精神,改进教学方式,为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认知环节的创新打好基础。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思维。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数学课堂教学要重视操作认知,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动用手、口、脑等多种感官,积极思维,也有助于发展思维。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一课时,注重让学生动手把心形卡、五角星、银杏树叶按教师要求对折,帮助学生认知对折后重合,从而了解这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学生常常是一边操作一边思考,他们亲身经历了所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认知、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通过思考问题培养认知能力,激活学生思维。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小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因而教师要在教学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思考性的问题,可以激活学生思维的浪花,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思考、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正确把握小学生的认知需求,激发学习兴趣、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

(二)在课堂教学设计中科学运用认知能力培养方式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围绕教学目标来开展,认知能力培养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要始终坚持既定的教学目标,准确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针对小学生知识水平和数学课程特点,摒弃过于繁复和抽象的认知概念,使认知能力培养方式符合教学需要,维护课堂教学设计的整体性、层次性、延续性和针对性。教学厘米的认识,让学生认识一厘米有多长时,我借助直尺上“厘米”这个长度单位,指导学生测量一个手指的宽度、衣服上纽扣的宽度,帮助学生建立“一厘米”的表象,让学生的认知活动直观、具体,初步感知长度单位、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认知能力培养要多与生活实际相联系

小学生由于表达和理解能力的限制,对于相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很难理解和掌握,因此,在教学中认知能力的培养更要注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教师要养成换位思考的习惯,多从学生的角度想问题,选取学生普遍能够理解的例子进行讲授,由生活实际展开,提炼知识点,再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形成环状记忆,当学生在生活中再次遇到相关事物时自然会联想到相应的数学知识点,这将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知识,活学活用,又能减少机械记忆复习所消耗的时间和精力,更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长方形面积》时,有意从猜一猜两位粉刷匠叔叔谁刷的墙面大导入新课,在学生获得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之后,让他们通过分别计算两块墙面的面积来验证课前的猜测。拓展练习时,注意设计应用性练习题:1.学校给老师新发了一张办公桌,长140厘米、宽80厘米。教师想给整个桌面铺上玻璃,要买多大玻璃板?2.班里小亮家要装修新房,客厅的长6米、宽4米,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如果一平方米90元,需要多少钱?在数学教学中,充分创设生活情境、营造氛围,能够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体验和认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数学教学生活化、日常生活课堂化,用数学、学数学,引导学生用已有的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丰富学生生活体验,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用数学的眼光看待身边事物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注意观察学生的反馈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设计,最终都要落在实践上,都要经过学生反馈的检验。数学课堂教学认知能力的培养,在科学分析学生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计出的创新型认知方案,实践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学生的反馈,比如学生喜欢那个部分不喜欢那个部分,哪一类学生适应这种方案哪一类学生不适应,在创新方案下教学目标达到的比例是否有所提升等,根据收集到的反馈对既有方案进行改良,然后继续进行实践,再收集、再改良、再实践。教育上的创新不能是一蹴而就的,认知能力培养的创新应该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在不断积累反馈的过程中,达到质的飞跃。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构建知识体系、达成知识目标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数学情感。它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是获得成功时的内心体验和心理感受,更是明确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克服困难和探索新知的意志品质,它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数学学习逻辑性、系统性强,要求学生思维严谨、缜密,为了避免学生因枯燥而产生厌烦和畏惧的心理,有些教师常用数学家的事迹、数学趣味故事等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数学情感、数学文化渗透于课堂,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严谨的思维习惯,从而使数学课堂更高效,使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成为引导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也成为学生感受、体验和领悟的过程,更成为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行感染、渗透的过程。

一、利用认知过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达成有两条主线构成。一条是获得知识和技能(结果)的明线,另一条是大胆质疑、积极探索、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过程),即暗线。这两条线交织在一起,相依共存,互为补充。在教学过程中,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积极的学习情感能够促进知识技能的形成,而知识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又可升华这种情感体验。如解决“鸡兔同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等具有严密逻辑性的数学问题,对于年龄小、注意力持续时间短、自控能力差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此时应巧妙穿插学习情感和态度教育,鼓励学生理清学习思路,不怕困难认真思考,采取问题推导的形式,引导学生寻找数量、图形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关系转化,推导出结论,促使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难面前,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形式,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发现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完成知识的迁移,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由此可见,在数学认知过程中,认知与情感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在课堂中进行情感渗透,有助于培养浓厚的数学兴趣和良好的思维习惯,为逐步提升学习能力,形成高效课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背景知识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数学价值与数学历史发展的渗透。”这是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也是高效课堂的需要。通过对数学发展历史的了解,学生可以接触到广泛的数学知识,可以体会到数学在人类发展历史中的作用和价值,可以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认识”一课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数字的由来,即原始人用小石子、绳子打结或在树木上刻出划痕表示简单的数概念,当有了10块小石子后,用大一点的物体表示一个十即“逢十进一”。接着引导学生了解文字出现后,记录方法虽然有效但不统一,对于很大的数字记录十分不便,于是发明了罗马数字表示。最后了解公元八世纪印度人发明了只含有1,2,3,4,5,6,7,8,9九个符号的记数法,并且约定数字位置决定数值大小,例如,数字89中8表示8个十,9表示9个一,这一发明被商人带入阿拉伯后称为阿拉伯数字,使用至今成为世界数学的通用语言,恩格斯称它为“最美妙的发明”。又如,在认识“方向”时,结合认识东、南、西、北方位,向学生介绍“指南针”这一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渗透这些数学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历史,感受古人的聪慧以及对科学知识的追求和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求知责任感,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促进学生进一步体会到数学的神奇与价值,使课堂更加高效。

三、挖掘生活素材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数学是为了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而生成的应用性学科,主要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数学新课标要求,“数学内容要更加生活化”。那些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提炼而成数字、图形、符号、公式方便了人们生活,形成了独特的魅力。通过“认识图形”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变化组合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美化了我们的环境。通过“统筹方法”“认识时间”的学习,帮学生初步树立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使学生明白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通过回收废品的情景教学解决比多比少的问题,通过捐书、买书情景教学解决进位加法问题;通过种树活动情景教学解决除法问题等,这些情景的设计蕴涵着一种思想,把品德教育渗透在具体的数学情景中,通过创设情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时对学生进行环保、爱心、安全等思想情感的渗透,促使学生形成健康发展的情感态度。经常在数学活动中进行正面教育引导,能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习有效性并以此指导自己的行为,使积极的态度情感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

四、借助典型事例进行数学情感渗透

一、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们原有的数学课堂教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大潮的冲击下,逐渐显露出它对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无耐和乏力。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教育工作者渴求有力的支撑。无论从何种角度讲,我们都呼唤并迫切的想找到一把能解开这种困惑的钥匙。随着新课程的纵深推进,我们开始了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研究,我们经历了艰难的摸索,在各种形式、各个层面的推敲和论证下,最终将研究的目标锁定在数学“小课题”研究 二组织形式的封闭性呼唤“小课题”研究来打破。我们的组织形式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 三数学学习的价值需要“小课题”研究来体现。学生学习数学最为重要的价值莫过于“认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思考”。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小课题研究生成问题的途径有:途径一:教师开发教材资源而设定的。在我们的教材中就蕴藏着大量的小课题研究内容。因此,在小课题研究开展的初期阶段,为了保证所选课题有可研究的价值,实施时切实可行,由老师结合教材内容开发资源、设定选题是一个较为便捷的途径。途径二:学生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由学生提炼的前提必须是学生在进行了一段小课题的研究后,渐渐地养成了“学数学看生活,生活中想数学”思维习惯才能进行的。学生观察生活的角度与成人不尽相同,来自他们的灵感更鲜活,他们在生活中引发的思考都有可能成为他们小课题研究的目标。小课题学习是一种研究性学习,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⑴专题性。 ⑵开放性。 ⑶主体性 ⑷实践性。 三、课题的价值 一培养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从认知心理的角度看,学生开展学习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处理的过程。“小课题研究”是围绕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以解决问题结束,在整个过程中,如何多渠道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尤其是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如何自主收集和处理加工信息是个关键。 二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小课题研究”中学生围绕某个感兴趣的主题展开学习活动,需要学生去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知识,每个主题所包含的知识并不是唯一的、确定的,而是一种动态性的知识,所以学生尽可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从多种角度进行发散性、批判性思考,从而增强学生自身的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获得亲身参与探究的积极体验。“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在课题学习中的成果往往是个人或同伴知识基础上的创新,达不到原始创新。因此,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类似于科学家探索的活动来获得体验,逐步形成一种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四学会沟通与合作。“小课题研究”的过程是一个人际沟通与作用的过程,要完成一个课题,不仅需要自身的积极探索,更需要小组成员的共同努力,相互帮助,培养学生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和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四、研究基础 课题组成员曾经参与小学生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编写工作,对数学活动课程有着较深的研究。数学实践活动虽不同于“小课题”研究,但长期的研究积累,为研究小学数学中高年级学生“小课题”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以值得参考的理论基础和依据。 课题组成员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中高年级教学工作,积极指导学生参加数学兴趣小组活动,对数学“小课题”进行过长期的实践与探索。所辅导的学生曾经连续五年在省数学“探索”与“应用”技能大赛中荣获团体奖桂冠,辅导的学生有多篇数学小论文在省级报刊发表,这些教学实践都为“小课题”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础。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让四年级的学生写数学的小论文,对于学生的成绩提高有很大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四年级数学 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要:新课改出台后,新的课程教学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也作了新的要求。如何在新课改背景之下采取有效的 教学 方法 和策略,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四年级教学为对象,深入探讨了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转换身份角色、注重学生数学 逻辑思维 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对提高数学教学效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角色思维能力实践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学更加突出地体现出义务 教育 所具有的普遍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特点。小学数学课堂的改革也呈现出蓬勃的趋势。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逐渐对“合作、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模式表示认可和推崇,切实践行了新课程改革中“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小学四年级起着连接低年级与高年级的作用,是学生能否建立起学习的兴趣,顺利向小学高年级过度的重要阶段,因此,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果,进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所有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要敢于并善于做出教师角色转换

长期以来,因为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而形成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作为小学教师,要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要的是敢于做出自身教师角色的转换,在课堂教学上要进行创新,重视学生能力、 学习态度 以及 创新思维 的培养。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探讨,实际动手操作,相互帮助,真正树立学生是课堂核心的观念。

具体而言,要实现教师角色转化,应注意以下方面。一是要切实转变数学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提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要切实转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课堂分组讨论和合作,在此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指导,教学效果必定会有显著的改变。二是数学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知识素养,由单一型教师向综合型教师转变。数学教师不能针对数学教学而只讲数学教学,实际上,教师的知识素养应当包括专业知识素养、 文化 知识素养和教育知识素养等方面的内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数学教学可能涉及多门学科和知识,也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尽力完善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要求。为此,数学教师要以继续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拓宽自身获取文化知识资源载体的 渠道 ,提升自我的知识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展现出综合教学能力,引导学生快速成长。三是要由课堂的主导者转向引导者,作知识平等的交流者和朋友。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敢于改变传统高高在上的身份,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一起探讨、交流,合作学习。真正坚持“以学生为本”,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教师主导者向引导者身份的转变,逐渐建立起民主、平等的新型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到知识。四是要由教学的灌输者转变为服务者。为此,数学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创造条件,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合作学习当中去。要采取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同时要善于倾听与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解答。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鼓励学生敢于表现、敢于质疑,建立起批判性思维。

通过笔者的试验,教师经过上述角色转化后,数学教学的课堂效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显著提高了,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生课堂参与性更强。因此,在小学教育阶段,尤其是四年级数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体现了素质教育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原则,是切实符合新课改要求和改革理念的。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指出:“在数学教学中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项基本和重要任务,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之一。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小就开始,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各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各年级阶段都担负着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任务,尤其是作为承上启下的四年级,数学思维能力的培训更显重要。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一开始就有意识的进行,例如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可以从认识物体大小、长短、多少等方面着手;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则可以从学习十以内数的加、减着手等等。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等方式,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培养相应的思维能力。二是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贯穿于每一堂课的学习中。数学思维能力时时刻刻都需要进行有意识的培养,不管是在开始的复习中,还是在教学新知识的过程中,或是在组织学生练习习题中,都要结合具体教授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在教学新知识时,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这是比单纯得出答案更为重要的教学方法。三是要在数学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贯穿思维能力培养。具体来说,就是要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等内容时,都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从数学教学角度来讲,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在教授每一个数学概念时,都要注重通过实例或者实物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并寻找出共同点、不同点,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而做出正确的判断。

总的来说,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小学四年级的教学中,又显得极为重要。思维能力一旦较好的建立起来,对学生今后更进一步的学习是大有裨益的。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应当注重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创新的学习能力。通过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亲自动手的实践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和创造,有力地摆脱了数学的枯燥乏味,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丁始,马玲译.教师角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2]姚艳琼.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习兴趣[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版,2007(4)

[3]周洪伟.提高初中数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的若干策略[J].成功:教育,2010(8)

【摘 要】作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重要 学习方法 之一,合作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在课堂上,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存在着形式化、泛化的倾向,因此,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合作学习的概念,阐述了合作学习的意义,小学数学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及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

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用于所有学科的教学活动中,数学具有抽象性、严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给合作学习提供了广泛的应用空间。目前,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合作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但教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不能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功效,仅流于形式,如何理解合作学习的真正含义,使合作学习发挥最大功效,本文结合现状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合作学习的基本概况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相关文献表明,合作学习按照主要取向归结为四类:师生互动、师师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以生生互动为特征的数学合作学习是指在既定的教学内容下,课堂上遵循合作学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学生在小组中通过互动等方式,共同学习,最终实现学生认知、情感等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活动。

数学合作学习有效性是指:从结果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学生学习成绩显著进步;从过程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教师提高了教学效率;从长远影响上看,通过合作学习,学生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学生的内在潜能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评论家埃利斯和福茨说过: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学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其中最大的一个。他充分肯定了实施合作学习的意义:一是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 相学 习、互相帮助,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为学生以后融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生氛围,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展现学生的个性,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三)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应具备的条件

并不是所有的合作学习都是有效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首先要具备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科学合理的座位安排及和谐的学生氛围等,一般情况下,合作学习都是根据座位进行分组的,教师在座位安排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性格差异等,同时,小组成员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给学生营造一种融洽、和谐的氛围。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基础,不是说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综合考虑课程类型、所涉及知识领域及学生当时的学习氛围等因素。学生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有效的关键,合作学习的过程是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后,通过互相讨论实现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如果没有独立思考,就不能真正参与其中,不能实现个人的发展,因此,合作学习需要学生独立进行思考。

(四)小学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发挥的制约因素

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概念理解不到位,把合作学习简单的看成是小组学习,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些教师没有找准定位,要么是过多干预,影响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要么是不给予适当的指导,导致部分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效率不高。此外,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合作意识及合作技巧的掌握也是影响合作学习有效开展的制约因素。

二、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合作学习要想有效的开展,要保障有良好的环境,包括开展合作学习所取得的认可和课堂上合作学习的氛围。为合作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需要有学校、家长及社会的支持,学校和社会要为合作学习投入一些教学设备,保障物质需求,家长要与教师积极配合,完成学生合作学习的预习及复习任务。

(二)教师和学生都要掌握一定的合作技巧

教师在明确教学任务的基础上,通过提出具有指向性的问题,把握合作学习的方向和进度,具备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课程目标、学生特点、分组策略等因素。学生要想在合作学习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进行 课前预习 ,搜集相关资料,提前思考,对问题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课堂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具备倾听、思考、质疑的能力。

(三)处理好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的关系

教学中缺少必要的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生只有进行了独立的思考,才能融入讨论,参与合作探究,才能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最终通过合作学习,达到一点即通、恍然大悟的效果。学生只有真正的独立思考,才能出现观点的针锋相对,才能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从而实现共享成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四)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

合作学习要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来,感受集体的智慧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进行分组时就要充分考虑小组成员的能力、个性、背景等差异,努力做到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成员优势互补,小组之间实力相当,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还能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指导和操控能力,小组讨论气氛不热烈时,及时予以指导,发现有“搭车”的成员,及时给予个别帮助,小组讨论气氛过于热烈时,及时予以提醒,使合作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创设良好的环境,教师和学生具备一定的合作技巧,学生能够独立进行思考,并关注合作学习小组的每一个成员,防止“搭车”现象的出现,一定能够提高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本文对小学四年级数学课堂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阐述还不够成熟,需要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156.

[2]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2.

[3]杜和春.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J].教育艺术,2007(6):68.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小学四年级为例,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 四年级 学习兴趣 数学教育

1 引言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支点,是影响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因素,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楔合点。但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保持,却一直是众多教师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小学四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开始产生逆反心理,小学四年级数学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内容量和难度上都有所增加,极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必须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帮助学生培养起可持续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本文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就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浅要的探讨。

2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特点

相对于小学1~3年级的数学教材来说,四年级的数学教材在编写上,其内容更为丰富,更为注重算法的多样化,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注重学生自身的学习体验。丰富、系统、逻辑严密的数学知道需要学生有更好的知识基础与 抽象思维 能力,要求学生能举一反三的通过迁移类推来探索新的知识,逐步完成学生的知识体系结构。同时,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加强了数学知识同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帮助学生借助于实际活动和生活情境来理解、感受数学知识,在实践中探索数学知识,以培养学生灵活活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第八册教材,则将小数的相关知识作为了重点,逐步引起入四则混合运算,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感和计算理解能力,整体来看困难程度与复杂程度都有所提高,需要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与判断能力。

小学四年级学生年龄特点

从年龄特征来看,小学四年级学生是个性差别最大的时期,在这一阶段的学生生理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差异,一部分学生身体发育已经接近中学生指标,一部分学生则还稍显迟缓同一二年级学生相当。在生理方面,由于家庭环境、教育引导等方面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心理发育较快开始变得老成,其视野更为开阔,思想更为成熟,已经开始阅读成人书籍,而一部分学生在心理上还明显落后。这种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差异,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此外,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自主意识呈现整体增强趋势,开始根据自己的 兴趣 爱好 做出自主的选择,独立自主能力更强,但其爱好还不够稳定,并不如成人一样具有稳定的自主选择能力。

3 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点,小学四年级数学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进行:

环境改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对生理与心理日渐成熟的孩子们来说更是如此。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必须注意多从平等、民主、和谐方面下功夫,一方面注意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改变传统的高高在上的教师教育观,让自己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真正的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多设计数学活动,包括如制作班级学习报、组织数学兴趣小组、让优生帮助差生等,促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其次,要从整个学习氛围上下功夫,多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注意思想教育不是讲大道理,只有学生能听懂、能理解、能接受的道理,才会真正对学生思想造成影响。

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数学学科的知识显得较为枯燥泛味,极容易使学生失去兴趣,尤其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在内容、难度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使得学生学习压力更大,更容易失去兴趣。要让数学课堂变得更为生动有趣,情境创设极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改变过去传授知识的不良习性,变为引导学生探索知识,在设计教学时就充分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出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索性的学习情境中去主动、积极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获得知识,而不是在教师枯燥单调的讲解中去接受知识。此外,将数学知识与实践活动进行联系,让学生在可操作、熟悉的情境下去学习数学知识,让学生去动手测量、亲自演示,在数学游戏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极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成功壮大学生学习兴趣

每个人都希望成功,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小学四年级学生更是如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开始有了较强的自主独立意识,竞争心理不断加强,充分利用这一点给予学生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体验,能极好的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可以多组织各类竞赛、活动等,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主动积极的投入最后获得成功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上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各个角度去鼓励学生让学生获得成功,也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区别对待的方法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

4 结束语

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极为重要,其影响不仅是在校期间,还影响着学生参加工作以后的终身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要培养他们数学学习兴趣,教师必须深入的把握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材的特点,深入的分析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从多个方面去培养并壮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 王莹.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之我见[J].现代教育教学导刊,2012(09)

[2] 张飞飞.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2011(06)

[3] 秦福秀.对小学生数学教学的几点探讨[J].学苑教育,2011(05)

1. 数学小论文范文

2. 数学小论文的范文

3. 小学生数学日记优秀范文 四年级

4. 小学生数学教学小论文范文

5. 一年级数学小论文范文

已发送 注意接收 ~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