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期刊论文知识库

首页 期刊论文知识库 问题

职业教育前景论文

发布时间:

职业教育前景论文

浅谈职业教育产业的生存与发展论文

[摘要] 职业教育目前形势令人喜忧参半,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同时,由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经营理念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提出了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职业教育 就业指导 生存与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要试图通过学习别国技术和经验,赶上或超过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其难度可想而知。为此需要我们通过发展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培养出大量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以使国家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知识经济的崛起既给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又使我国职业教育面临巨大挑战。因此,面对当今知识经济的发展,掌握知识经济理论,把握知识经济的发展规律,研究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但长期以来社会上甚至教育界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思想与意识,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处于低于普通教育的不利地位。

通观我国职教现状,我们不难发现,就业问题严重影响着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因而在职业教育中如何努力构建就业指导的良性机制,显得尤为重要,是近年来在就业市场化的前提下校企双方加强合作共同开发职教人力资源,实现互利、发展的一种具有双赢的战略性措施。同时也是职业学校主动适应市场需求,积极探索实践性教学途径,提升实用性人才培养规格,拓展毕业生就业渠道和多元办学之路所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探索。职业教育如何提升就业率,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生存并且发展,笔者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如下。

一、面向市场,实现就业观念更新

全新的就业观念,其核心不仅为了就业,而是促使学校和企业对职业学校这一层面上人力资源更好地关注和开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不能仅仅被看作是学校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应该成为联系学校和企业这两个社会子系统的纽带和桥梁。以人为本的互利成为校企合作最大的互利。在就业指导机制中,“实习——就业”模式就是最为有效的产学结合形式之一。职校的学生通过在企业的上岗实习,进而同步实现就业,避免了教育与生产中间环节的资源浪费。所以对职业人力资源的关注和开发,必须成为校企共同关注的对象,也是学校就业指导的根本立足点。

其次,要努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培育竞争意识和创新观念。学生“实习——就业”这一就业指导一体化模式实践过程,虽然是校企双方互利的体现和共同愿望,但双方行为是由市场机制调节的,校企双方能否成为良好、稳定的合作伙伴,不单单取决于愿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相互的实力和条件。一方面学校只有提高教育的质量,提高办学水准,用过硬的毕业生素质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才能赢得企业的青睐;另一方面,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较好的工作环境,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科学的用人机制,才能取信于学校,才有可能接受大批学生实习和工作。

同时我们必须认识到,就业指导不仅是少数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师生员工应该人人参与,就业指导工作不仅与毕业生有关,它应该贯穿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因为,尽管就业指导的成功在于校企的有效合作,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学校面向市场苦练内功,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二、在就业指导机制构建上,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做到规范、诚信

就业的主体是学生,学校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不能简单地做一个职业介绍工作,应在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上下工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指导中,应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我。要教育学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后创业”的思想,形成新型的以人为本的就为观念。

严格规范毕业生“优生优荐,差生缓推荐”的原则,在毕业生推荐过程中,学校班主任和政教处结毕业生认真综合考评,以考核优秀的毕业生和学生干部优先推荐,尽可能优先安排到适合他们特点的`工作单位。

同时,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自主择业,因为鼓励学生自主择业与创业,宽容他们所经历的挫折,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就业工作量大,它是一项全校性的工作,涉及到社会各部门,联系着千家万户,学校社会、家庭,各方面都有责任参与和支持。而学校应充当组织者,发动学生家庭与相应社会关系,动员企业等方面的力量,促使多方的共同努力,形成有利于职教学生就业的社会环境。只有广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和努力,学校才能充分发挥就业的主渠道作用。

三、在就业指导目标上,努力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就业环境

就业指导的目标决不能仅仅停留在解决多少个就业岗位,而应该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就业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对所在地的经济格局、人才需要的预测,了解一定时期内用人单位对人才层次、专业、规格的要求,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需求意向;另一方面要广泛向社会宣传职校培养人才的专业、规格技能优势,办学条件,以及教育业绩,逐步建立起市场有监测、走势有分析、单位有联系、状态有跟踪的网络体系,从而使毕业生能够积极参与外部就业环境,通过公平竞争和“双向选择”走上就业岗位。加强对毕业生定向实习的跟踪管理,同样是实现学校就业指导主体的关键。该项工作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综合定向实习,强化对毕业生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念教育。

(2)通过实习,帮助学生了解工厂生产、分工、市场经济的特点、以及现代化企业岗位群对工人的要求;

(3)在实习管理中,即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要发展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逐步进行“宽专业实习”,为实习生毕业后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4)协助用人单位从思想品质、职业道德、专业技能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馈与评估,以便量才录用;

(5)通过校外实习,反馈学校在教育、教学诸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步改进、完善学校工作,进而提高毕业生的毕业水准,增强毕业生参与公平竞争的能力。

随着我国加入WTO,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质量、要求及人才结构都将有新的变化,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审时度势,及时研究市场需求的新形势,进一步做好就业指导工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职业教育在新的机遇中赢得新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职业教育的前景与现状论文

你可以根据自己需求改一下。自2008年以来,专科资格线就处于下降趋。今年,专科资格线为180分。连续4年,专科线维持在这一水平。今年,还首次试点高职院校注册入学,高考落榜考生均可向纳入试点范围的高职学校申请注册入学。上大学的门槛越来越低,这是显而易见的。在其背后,招生却演变成了一场高成本的战争,紧张而激烈。高校扩招、生源减少,加上各种其他因素,处于高等教育链条末端的专科、高职院校率先感受到了招生难。他们需要面对的,是生死存亡。一方面,“零投档”的现象,不少高职院校都遭遇过。但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也是业内并无争议的事实。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原因是深层次的,各方都需要反思。招生现状生源紧张赶场参加招聘会◎部分民办学校每年招生成本不下百万元从2008年开始,我省专科线就处于下降趋势,2008年专科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文理科均为220分,2009年降至210分,2010年降至190分,2011年至2013年每年的专科资格线和专科线都是180分,2014年专科资格线仍为180分。180分什么概念?在2014年之前,高考科目有5个,分别是语、数、外、综合和基本能力,平均每科得36分,就有机会上大学。今年,基本能力取消,平均每科45分。而且,今年首次实行注册入学,落榜生又多了申请入学的机会。专科分数线一再降低,但即便如此,部分专科院校仍然需要直面生源危机。即使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宣传招生时也不敢轻易把预估分数线提高。“考生咨询时,我们答复350分以上可以报考。”济南一所高职院校的表示,学校虽然实力比较强,但因为现在的生源不是鼎盛时期,他们也不敢大意。而实际录取情况是,这所高职院校,一志愿投档结束后,普通文理科计划全部投满。文科504个计划,一志愿投出530人,最高分549分,最低分467分。理科1913个计划,投出2009人,最高分525分,最低分427分。这一所高职院校,考生投出的最低分数,超出了老师的预期,但并不是所有高职院校都有这么好的结果。有四成左右的高职院校,要参与征集志愿的录取。两次征集志愿结束后,还有不少外省院校未能投满。“2012年,专科第一次征集志愿录满的只有6所学校。2013年多了一些。”今年专科一志愿投档结束后,还有很多的高职院校招不够。一志愿如不能被录取,征集志愿时很多招生计划还在。今年的招生情况虽然不错,但作为高职院校实力派中的一员,学校对前期的招生宣传不敢有半点“怠慢”。“各地市招办举办的高招会,学校都会组织人员去参加。在外地有招生计划的地方,也会派人去。”说,在专科志愿填报志愿前,招生工作人员一直都在忙。今年,他在一周左右的时间里,从石家庄到聊城,从聊城到济南,再从济南到淄博,辗转各地参加高招咨询会。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学校还有一部分单独招生计划,所以学校的招生工作早就启动了。学校的办学条件、名气都还好,虽然不用想别的办法去拉拢生源,但是,在招生工作上也要消耗半年的时间。“光印宣传页的费用,一年得六七万。但和民办学校相比,几万元真的不算什么。”说。据了解,不少民办学校,每年的招生成本下不来一二百万。坦言,在2008年之前,生源多,学校招生不用动脑子。如今,生源减少,高职院校越来越注重内涵建设,追求学生的就业质量。抓好出口,生源才有保障。就业形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订单培养入学时就业就有了保证选择一所学校,家长不再单纯地看学校的名气,越来越看重就业情况。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尤其如此。在高职院校,订单培养成为一种趋势。职业学院一负责招生工作的老师介绍说,职业学院去年入学的学生,订走了1000人。也就是说,四分之一的学生已经找到了工作。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与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设的订单培养班有40多个。订单班的培养模式为,学生入校即可报名参加订单班,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去企业顶岗实习,实习半年后即可签订正式就业合同,保证全部安排就业。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办相关负责人解释说,订单班的学生所占比例不小。学校的医学院,药学专业今年招4个订单班。口腔医学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有订单班。“订单班的学生,入学时就业就有了保证。”该负责人表示,学生实习期间,每月都有生活补助。“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属于典型的蓝领。”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参与招生的陈老师说,职业教育的定位比较准,社会需要的不全都是高大上、高精尖的人才。而一般的本科院校,学生毕业面临二次选择的时候,很难。就业时没有什么优势。但在高职院校,学校和企业对接,学生在半学校、半社会的环境中,会明白自己将来要干什么,自身的目标性也比较强。“职业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敢用,放到岗位上能顶得起来。”陈老师说。本科学的是知识,专科学的是技能。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工作人员朱老师表示,没技术,学生往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而有技能,无论走到哪都有饭吃。据了解,“十一五”以来,全国职业院校共培养了近8000万毕业生,占新增就业人口的六成,成为我国高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来源,以加工制造、城际铁路、民航、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旅游服务、信息服务、酒店管理等,近几年来,新增从业人员职业院校毕业生占七成以上,特别能体现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的能力。“从外部评价来看,学校培养的人是否适应社会的需要,就业率可以集中体现。”王扬南说,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多年保持在95%以上。高职院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于重点本科院校,高职毕业生半年后的就业率超过90%。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数据显示,高职、高专院校初次就业率最高,为78。1%,高于“211”(包括“985”)重点大学的75。5%。反思构建职普相当的教育格局意义重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近年来,不断改革招生考试制度,采取春季高考、职业教育分段培养“3+2”和“3+4”模式、初中起点高等师范教育培养“2+3”和“2+4”模式,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多样化录取。2014年春季高考,首次实行“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在职业教育招生考试中,凡参加当年春季或夏季高考取得成绩未被录取的考生,均可向纳入试点范围的高等职业院校申请注册入学。高考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了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宽松环境,促进现代职教体系的构建。实际上,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已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期。“在整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当中,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大体相当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职普教育格局的基本形成,并不简单地指学校数、学生数、招生数、在校生数,它体现的是不同类型的人才结构在教育结构中的体现。教育需要支持、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上除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之外,从客观上来讲,教育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结构需求的适用度是最重要的。“整个社会需要哪一类的人才,这类人才通过什么样的教育来培养?人才有技能型的,也有学术型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教育结构调整的战略性措施。职普大体相当,这个结构的基本形成意义非常大。职业学校招生和就业形势的反差非常大,也是社会热议的问题。“就业好,为什么招生还存在难的问题,原因是深层次的。”发展职业教育是加快经济转型的迫切需要,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可以选择学一门技术,出来就业前景比较好。大学生吧,现在太多了,而且学的大多都是过时的东西,除非你读研究生,考博士之类的,现在缺的是高学历人才和技术人才,现在好多大学生出来找不到工作,只要自己有个拿手的技术就不愁找不到工资高的好工作,现在的厨师行业确实发展不错,可以考虑下。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这类论文要么你自己经过调研和研究写要么去网上百度文库之类的地方搜集资料整理编辑吧

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前景论文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不知道同学,要写多少字的么

学前教育就业前景论文

如何厘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共同关注与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专业有关就业方面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创新实践》

摘 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就业教育的特殊性入手,围绕职业生涯主题,创新就业创业教育实践。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就业;创业;教育创新;实践

如何厘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及时有针对性、前瞻性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实效的就业创业教育,这是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与大学生共同关注与探索的课题。据统计,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学前教育专业是女性集中的群体,她们的就业创业更应该引起人们的关注。有鉴于此,全社会都在关心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问题并积极寻找对策。

一、转变就业创业观念

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亟待转变就业创业观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职业价值认知偏颇。表现在幼儿教师工作量大、社会地位不高、离职率高、流动性大等负面的影响,职业的认同感缺乏,职业生涯发展的原动力不足,既不利于职业生涯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职业目标的达成。

(2)就业创业的意识淡薄。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自我的职业认知不够,也没有做好必要的就业创业的思想准备,没有充分认识到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对如何就业创业迷茫。另外,部分家长对其子女期望值过高,这也导致大学生择业自主性的缺失。

(3)就业创业自我设限过多。学前专业的部分大学生对择业抱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于注重薪金收入、劳动强度、福利待遇、地域特色等物化的东西,对自我价值和自身的优势评估偏差。过于看着职业的稳定性,对于挑战性的行业以及自主创业考虑不到位。部分学生仍然执着于专业对口,这就在相当程度上加大了就业的局限性。

面对幼教改革发展的新情况,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亟须转变就业观念。事实上,观念转变必然拓宽就业渠道。例如,早期教育的市场潜力就是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巨大空间。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也就是说,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数量上不能完全满足社会需求。

二、建立和完善就业创业机制

当前,就业创业的机制尚未健全。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定位清晰,即培养托幼机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幼教研究人员及相关服务机构的儿童工作者。其专业特点在于:较早地确定了从事学前教育的专业发展方向,学校所设置的课程、安排的教学活动都有针对性,毕业生将来的发展方向除幼儿教育外,还可向艺术类方向迁移。但是,其弊端也凸显出来,表现在:

(1)无法全面适应社会发展对大学生提出的综合素养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承担着幼儿教育的艰巨任务,幼儿教师必须是职业化的,“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而持续不断地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公共业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也就是说,用人单位除了注重应聘者的专业水平外,还应要求应聘者具备一定的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等,而这些都是大学毕业生的软肋。

(2)无法应对政府和主管部门提出的人才培养的要求。根据教育部等相关职能部门要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但是,目前,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可能还没有做好思想和实际行动上的准备。

(3)部分大学生创业自信不够。在大学生自主创业方面,国家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就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大多数学前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由于性别的局限等,对自主创业不感兴趣。虽然高校和社会都鼓励大学生排除万难,通过自主创业来实现自身人生价值,但是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无法体验创业的成功快乐,无法通过制订规划和合理定位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设置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依据《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要求,“要在专业教育基础上,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据此,设置就业创业内容体系。

(1)分年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内容。大一新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普及职业生涯基本知识,配备职业生涯发展导师或辅导员,设定职业规划路线,建立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大二、大三年级完善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档案。对于大四年级的学生,要着重个性化辅导,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和专业实践,指导学生顺利完成就业与创业。

(2)针对性开设选修课程。依据市场需求和个性需要,积极做好性别差别教育。可开设礼仪、心灵鸡汤等类的课程,同时,开设户外内容和社团活动的课程。例如新增“女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女大学生‘四自’精神培养”“女子形体礼仪”等选修课程。只有不断强化女大学生的参与竞争市场和主动就业意识,为其在未来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提供更好的帮助,才能更加彰显女性的就业创业优势。

四、练就就业创业能力

(1)育人社会化,课堂职业化。注重加大见习和实习力度,培养大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构建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更新实践教学观念;严格实习管理,狠抓教育实习和见习的各项工作。改变实习方式,采取分散见习与集中见习方式,同时完善见习实习内容,参加教学观摩、备课上课、制作教具,组织开展幼儿各项活动。

(2)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创业的综合竞争力。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是增强大学生在市场就业竞争力的关键。必须全方位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你优我特,为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全方位、高层次、多渠道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9).

(江苏省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简介:贾夏(1987― ),女,江苏涟水人,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学与研究。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孩子;学前教育;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

①天然的早期化;

②巨大的感染性;

③强烈的针对;

④间接的传递性。

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活泼好动;

②好奇好问;

③认识具体形象;

④模仿性强;

⑤无意性大。

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_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

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

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

④提高幼儿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摘要: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 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把安全问题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教育的整合。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开展安全教育。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

(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

(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

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方法。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高吉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学前教育专业的就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

资料扩展:

学前教育是一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属教育学类专业,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授予教育学学位。该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研究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学前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发展需求为基本原则,以中国高等教育定位和特点为参考框架,同时以行业标准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具备良好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具有国际视野。

系统掌握教育科学和该专业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教育创业实践能力和管理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教育及管理机构胜任教育、教学、管理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可采取学术论文,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实验报告,教育、教学和管理案例分析报告等多种形式。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与特长,结合教育实践,在教师指导下规范地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与内容应符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强调综合运用所学理论与专业知识。

学前教育中职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幼儿园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探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对保障我国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幼儿学前教育方法初探》

摘 要:目前我国幼儿学前教育存在着问题,其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教育方法不当,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发展。幼儿在这个特殊时期里独立思想能力较弱,分辨是非的能力也较弱。所以,良好的教育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变的规范。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方法

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影响孩子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幼儿阶段孩子没有自控的能力,所以只有靠教师来引导、教育幼儿,培养幼儿的认知和感知能力,所以幼儿学前教育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正确认识学前教育的性质和地位,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可以说是基础教育的基础。三年制幼儿园教育是我国现行学制的起点,属学校教育系统,虽有别于正规的学业教育,但同样是正规教育范畴,对3~6岁幼儿施行科学保教,绝不仅仅是幼儿家庭的责任,也是现代国家和政府的责任。脑科学、儿童心理学和儿童生理学的研究早已揭示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国家应从民族和未来的高度重视发展学前教育。

二、从主观的幼儿本身为出发点进行探讨

1.把握好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是一个特殊的个体,他们的心理与成人有着非常大的差异。幼儿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问题,清楚的知道幼儿的心理特点来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幼儿的心理特征主要有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抽象性很差、模仿能力较强、行为随意性较强几个方面。针对孩子在心理上诸多的特点,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在回答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耐心而细致,随时关注孩子的理解程度。幼儿时期的孩子善于模仿,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发育和成长。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应用,不要让孩子在大人口中学会一些不良的脏话、口头禅等。因此,加强对幼儿教育时的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的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2.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时期非常容易模仿别人,好的不好的、善的与恶的孩子都会模仿,那么要想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教师和家庭的正确引导。孩子对于现代的家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父母长辈们都会给予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就造成孩子在生活中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很少去关注其他人的感受,且对父母产生了过分的依赖。但是,这时候的幼儿身心发展都还处于可塑阶段,如果对其进行及时的纠正,还是够使其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当孩子在接受幼儿教育的时候,教师会对其灌正确的行为思想,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这还是需要与家长相互配合,要不然一切努力都将会徒劳无功。幼儿园应该对对家长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要求家长督促幼儿严格执行,积极鼓励幼儿。还要定期举行家长开放日活动,以便让家长亲眼目睹幼儿在学校的表现,了解自己孩子与其他幼儿之间的差距与不同,同时也可以增加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家庭也要有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

3.培养幼儿审美感知能力

良好的审美观能够帮助一个人对事物进行正确的判断与认知。审美的感知能力是审美心理构成的重要成分,所以对幼儿进行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使其对接触的事物有一个正确的判断。

(1)帮助幼儿接触并感受艺术的美感。对幼儿进行美术教学工作,这并不意味着让他们能够成为伟大的艺术家。这是要让孩子在学习美术中感受到美好的事物,对他们进行艺术上的熏陶。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要设计出符合孩子身心特点的课程与活动,使孩子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使其展现出对艺术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美术课程的学习,与此同时音乐对于孩子的艺术审美观的培养也是具有重要作用的。孩子在唱歌与跳舞的过程中能够提高自身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的灵活性,同时也能够对美好的事物更多的接触和体验。

(2)爱玩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孩子能够高品位的游戏中感受到美丽的存在。但是为了能够让孩子在多种多样的游戏当中,真正的做到对美的正确认识,教师就要下一番功夫了,只有好的游戏才能创造出美好的东西,才能真正的提高孩子的审美能力。

(3)让孩子在大自然中感受美的存在。为了使孩子的情感培养更加浓厚,让幼儿们充分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让孩子了解更多的新鲜事物、去亲近自然,在自然中感受到他们的质朴和美,以此来激发他们更多地了解大自然。

三、从客观的生活环境进行探讨

1.大力开展“三化”教育工作

“三化”教育是指建立教育工作的民主化、环境化和个性化。

(1)民主化教育。对于幼儿时期的学前教育而言,进行民主化教育主要是给幼儿更多自由发言的机会,制定一些规定并且试图能够与孩子们商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确保幼儿自觉遵守规定,而且要能够使幼儿的学习能力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幼儿奖励,激励更多的幼儿。

(2)环境化教育。幼儿在学校学习的环境主要有教室、卧室、图书室和洗手间等,学校可在教室中制作一个文化墙,将优秀的孩子的照片贴在上面;在卧室中画一些能够有助于好好休息的图画与宣传语;在图书室中张贴一些认真看书的画面与标语;在洗手间中粘贴一些节约用水以及常洗手的标语,通过这些实质性的熏陶,让孩子对此产生一定的反应。

(3)个性化教育。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幼儿年龄较小,其理解能力也很有限。将每个孩子的个性充分的展现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但是这对于个性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在个性化教育时,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帮助帮孩子们制定符合他们的计划,并且根据不同幼儿的个性来采取不同的方案。

2.幼儿学前教育注重本土化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趋势就是本土化。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本土化的加强。幼教界的教育改革,首先要以教育实验为主导,从教育目标、课程体系与师资培训三个方面出发,建立了适合中国幼儿学前教育的体系,然后才能进一步促进了幼教界的本土化的发展。我国近代学前教育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发展,他经过了模仿性学习、适应性学习以及自主发展性学习三个阶段。需要引入国外成功教育理念,然后根据我国的国情进行不断调整,最后发展成完全适应我国的学前教育。

四、结语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本文对学前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但更大意义上是为了能够说明对于幼儿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让孩子能够在学前教育中培养出应该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和锻炼,所以做好幼儿学前教育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事情,我们应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多做贡献。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学前教育毕业论文2500字以上范文

1.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申请学位必须提交相应的学位论文,经答辩通过后,方可取得学位。可以这么说,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一个中介和桥梁。毕业论文是大学生才华的第一次显露,是向祖国和人民所交的一份有份量的答卷,是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报到书。一篇毕业论文虽然不能全面地反映出一个人的才华,也不一定能对社会直接带来巨大的效益,对专业产生开拓性的影响。实践证明,撰写毕业论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出好人才的重要措施。2.通过撰写毕业论文,提高写作水平是干部队伍“四化”建设的需要。党中央要求,为了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领导班子成员应当逐步实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个“四化”的要求,也包含了对干部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要求。3.提高大学生的写作水平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时期,无论是提高全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科学管理方法,还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都要求我们的干部具有较高的写作能力。在经济建设中,作为领导人员和机关的办事人员,要写指示、通知、总结、调查报告等应用文;要写说明书、广告、解说词等说明文;还要写科学论文、经济评论等议论文。在当今信息社会中,信息对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发挥着愈来愈大的作用。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是传达信息的方式。信息的来源、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储存、整理、传播等等都离不开写作。

随着脑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学前 教育 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供大家参考。

《 中职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的培养 》

“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热爱 儿童 、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教师队伍。”是我国现阶段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这其中把师德建设作为主要的任务来抓。教师的师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行为规范,这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自觉行为。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就能顺利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师德的核心内容就是“ 爱岗敬业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因此,中职师范院校要培养优秀幼教人才,就要建立完成师德教育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幼儿教育事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德教育体系

学校是学前教育师范生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学生在校能够受到物质 文化 和精神文化的熏陶,因此,应该建立师德教育体系,确立学生的师德目标,让他们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师范生在学生时代就要有这样崇高的教育信念,然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地去实践。但是实践的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生过程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比如兴趣、 爱好 、学习差异、年级差异等,都要考虑进去,然后逐步建立实施规则。将师德体系内化成学生行动的指南,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师德师风的目的。在落实学生阶段行师德目标时,我们让刚入的学生签订《师德建设目标 责任书 》,让学生明确在思想和行动上该如何做,让师德建设更高效;让高年级即将进入幼儿园工作的学生签订《师德师风建设自查自纠表》,让学生对着自己的情况,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师德要求,从而查漏补缺,弥补自己在师德师风方面的不足。因此,建立师德教育体系是根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实际,通过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的制定,然后让学生进行师德实践与自查,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师德师风,提升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素养。

2有效开展德育课堂

学生的师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还是在课堂教学,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德育课堂也是一样,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因此,为了有效开展学前教育示范生的德育课堂,进行了三方面的努力。首先,以“师德常识”为纲,开发校本教材。开发校本教材其最大作用就是以学校实际入手,让课程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学前教育师范生的德育课程也是一样,我们要根据师德的内涵,把学前教育和职业结合起来,挖掘德育教育的功效,编制学校的校本课程,从而提升德育课堂的实效。其次,创新德育课堂。“师德常识”是一门公共课,是以理论为基础的课程,教师往往采取的就是讲授的 方法 ,学生只是听课,缺乏实践案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而道德知识,不仅仅是知道是怎么回事,同样要知行合一。因此,教师只靠讲授教学内容是不行的。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才能理解师德要求的含义,并落实在实际行动当中。比如,在德育课中,教师要根据理论知识,提前进行相关案例的整理,以便于融入课堂教学中,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切身实践去理解师德理论知识。然后,改进考评制定。以往德育课程的测试主要是卷面考试为主,虽然这种方式可以考察学生本门课程的基础知识,但是,卷面考试不能合理的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因此,我们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以及他人的评价,已经开展德育活动的表现等为参考依据,综合评价学生的德育素养。采取灵活的、科学的、系统的评价方式,能够促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自己的德育素养,从而完善自己的师德修养。最后,建议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课程。很多学校都开展了师德方面的课程,都是以师德常识性的课程进行的。由于职业道德的范围比较宽泛,我们要抓住当前主要的问题,开展实用的课程,职业道德规范除了开展师德常识外,还要进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这也是当前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当务之急,学生要了解自己,了解专业,才能向着自己的目标去迈进。笔者在课程中让学生知道劳动者应该具有一定的素养,如何求职、如果发展职业生涯等内容,这些都是与职业道德有关的,人的“三观”教育要渗透到方方面面,通过不同的课程、不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师德修养。

3提升教师综合素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 言行举止 影响到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可以说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是学生师德教育的前提。但这不仅仅是限制于某位教师,而是教师这一个群体。我们要为学生做好表率,发挥正能量。因此,对学生的师德教育还需要学校教师的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首先,提升学校教师的师德修养,用教师影响学生,做到言传身教,这样比说教更有效,通过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思想和意识,通过课堂教学中把师德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教育学生,学生就会感同身受,从而理解职业道德方法的思想和概念。其次,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德教育环境。学校可以邀请幼儿教育方面的专家举办师德讲座、师德知识竞赛和社团活动等,把师德理论知识融入其中,让学生理解和消化这些知识。教师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学校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这样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教师职业道德观,并把师德建设落实好。

4规范学生实习教育

中职师范学校一般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要在最后一学期离开学校,到幼儿园去见习,这也是师范学参与幼儿实践教育的重要阶段,可以把自己的学到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从而丰富自己的从教 经验 。但是一些中职学校没有足够重视,往往要求 毕业 生自己去找见习单位。这样就不利于师范生的发展,因为他们只是具有了理论知识,但在具体的实践当中,还是需要老师实时指导,发现问题进行及时纠正,从而有利于师范生尽快进入幼儿教师角色。因此,学校应该规范学生的见习教育,学校要联系实力强的幼儿园,还要安排见习指导教师,并指定见习规定,若实习教师发现师范生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和教育。比如,师范生没有爱心,体罚幼儿,这样就违法了师德,指导教师除了要及时教育,还有把情况如实的反馈给学校,由学校来对学生毕业进行鉴定。规范师范生的见习规定,是给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做最后警告和保护,希望指导他们如何搞好本职工作,牢记师德,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总之,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师德、师风的展示,而学前教育的师范生就是未来的幼儿教师,让他们具有高尚的师德、师风,才能无愧于教师这样的职业。教师言行影响到幼儿教育,儿童具有天生的模仿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要加强未来教师的德育素养的培养,这关系到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由于当前社会复杂性,出现了各类事件,这也充分体现了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德才兼备的幼儿教师的迫切性。

作者:沈英萍 单位:防城港市理工职业学校中学

参考文献:

[1]张筠,李静,张芬.学前教育师范生师德培养的途径和 措施 ——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5):43-44.

[2]张惠.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教育的研究与探索——以上饶师范学校为例[J].学园,2015,(14):158-159.

《 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问题和挑战 》

摘要: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是教育事业的核心关键,是基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对学前的教育起着教育、指引、推进的积极作用。由于人们对教育越来越关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系的工作重心内容就是日益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但是目前我国的教育的管理体制还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因此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且提出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改进方法,以期改善我国学前教育现状。

关键词:学前教育;管理体制;问题;挑战

现在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前教育,同时学前教育也是我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中心环节,家长们更重视孩子的成长,所以学前教育是很重要的。

一、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应对的问题

1)学前教育的一些机构设立不明确。在我国,学校管理体制的设立并不是很明确,设立的机构标准并不准确,在一些机构中人的数量较多,还有设立机构的性质,一些机构的状况都不是很详细,所以我国设立的学校教育机构随意性非常大,由于每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是不同的,所以在设置机构和机构人员的方面上有很大的冲突,不合理的教育管理体制的设立会严重阻碍学前教育的发展[1]。2)由政府主导的学前教育体制的作用不明确。由于我国现在的经济体制从以往的计划性经济已经转变成为了市场型经济,我国学前教育事业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近些年来,我国政府曾计划过办理学校的思想已经不能够完全满足现今社会的发展需要了,所以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化。由于我国现在的教育管理体制制度非常不健全,并且现在的教育事业也呈现了不断下降的现象,这时就需要我国的政府进行有力的指导,指导在这种经济状态下如何发展教育事业。我国在2010年曾颁布过《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准确的指出来由政府指导的学前教育。但是现在还无法明确该如何用政府来指引学前教育体制的改革。3)法律的监督机构不是很确全。现在,我国的监督机构并不是很全面,尤其是学前的教育质量方面的监督更是不全面。我国其中一部分省份已经明确制定了一些相对应的国家办立幼儿园的分类,并且也具有很严格的监督机制。但是这些措施方案只是针对一些国家办立的幼儿园而进行的措施,对于大部分的私立学校这些监督机构并没有完全实施,对实施监督系统并不是很完善。在这过程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缺少法律的监督和控制,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学前管理教育的监督并不是很全面,监督的一些标准并不是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的,监督的机制并不完善。然而根据现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发展的现状来看,国家设立的幼小儿学员在不断的完善监督和法律效力,而民间办的幼儿园的数量在不断扩大,并且办立这些学校的监管范围也是在不断扩大,由于幼儿园办立的越来越多,则法律监管的漏洞则越来越多。所以我国在对学前教育的管理体制中法律要加大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监督手段。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管理办法

(一)解决办法

由于我国的法律制度在学前教育体制中并不是很完善,所以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完善法律的监督,用立法来保障和促进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事业是现在我国政府的中心内容,用法律的方法来帮助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能够解除掉我国学前教育的很多问题。但是由于部分的地区采用一些措施来发展学前教育的作用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中法律的效力还是很缺乏的。所以,要管理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就要做出完善的法律制度,也必须要知道政府的责任和职责所在,以及相关部门的管理方案,面对我国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我国还要加大力度的进行财力补充,从而达到提高教育水平的高峰。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关键便是要求政府不断的发挥主体地位,不断的完善并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并且还要根据情况来设置适合的人员需要和机构配置要求。这些要求是能否发展好学前教育体制管理的关键所在。然而在进行实际的管理操作中,我国政府投入的资金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我国在教育当中所花的经费很多,但是还需要投入更高的资金,但是在建设教育过程中,资金经费已经明显显得不够用。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经济的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我国只有在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投入充足的费用,才能够让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体制具有充足的物质动力。只有加大学前教育制度管理,才能够提升整个教育界的水平发展[2]。

(二)我国教育发展的现状

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对教育发展的事业关注度的不断加重,而且还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也出台了很多新的关于教育政策的方针,这些方针要全部落实到全国各地区,大到城市小到乡区,要不断完善我国的教育事业就要从根本做起,即从幼儿园开始就要进行良好的教育管理体制,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发展空间,提高学前的教育质量,是首要任务。在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中,还存在着很多的政治方面的因素,经济方面的因素,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是来自于更优秀的国家不断的发展,并取得优秀成果。这样看来,能够带来我国的经济水平的增长,就是要靠取全方位的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水平普遍提高,但是还有很大部分的人因为贫穷而上不起幼儿园,导致了现在的很多小孩子无法到幼儿园上学,耽误了自己的发展。并且有些幼儿园的学费对比其他幼儿园的学费是很贵的,这些都是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完善,还有一些黑心校园用一些优势条件取代了很多正规学校,这些都需要我国的监管和政府的有力指导。

三、结语

要发展我国的教育体制,就要不断提升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并要求政府要对学前教育发挥主导作用。我国要不断创新管理教育体制,不断健全政府关于教育的机构,同时还要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这不仅仅是我国教育的管理体制的发展目标还是政府的职责所在,这也更是我们全国人民的努力成果。要不断增强学前的教育管理,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个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从而促进其未来的健康成长。

作者:王唯一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王晓波.当代我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的分析与思考[J],青年文学家,2013.

[2]王优娟.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在我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分析[J],教育界,2015,07.

《 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及路径选择 》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日益提高,相关部门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愈来愈高。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也随之成为时代的大背景,而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社会更多人士的关注。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我国免费学前教育实施的可行性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学前教育;免费教育;可行性;路径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谐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前提和背景。几年前,倡导学前教育的政策出炉,部分学者也顺势提出了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举措,并且建议“在经济条件、教育条件成熟的地方,可将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相对较广的城市或地区作为进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试点,然后循序渐进地推广。”

1.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非常重要,是基础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是整个教育的基石,具有全面性和前导性之作用;同时学前教育又是人生教育的起点,良好习惯的养成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从长久看,学前教育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是不可估算的。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前教育的经济回馈相对较高,社会效益是无法估计的,在整体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现有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解析

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

免费教育关系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缴费,二是教育机构经费。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家庭缴费要减免,就要得到教育经费的支持,其中心问题是经费问题。所以,这就涉及到很多问题。免费学前教育所减免的对象是谁,减免的费用有哪些,减免的费用是多少,这些经费有谁来支持,投入多少等。免费学前教育的实施,需要政策对以上问题进行科学的、合理的、清晰明确的设计。

免费学前教育群体的选择

制定免费学前教育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首先要确定享有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和依据原则。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所涉及到的问题包括资助对象的范围、经费投入的范围,其所反映出的是特定社会价值取向。在免费群体选择上,现行的政策有两种:一是将所有的幼儿园幼儿纳入其中,其条件是入读的、经过注册的、合法的幼儿园幼儿都有权利接受免费教育。这一政策可以理解为,不管户籍是否在本地、也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管入读的是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不管家庭经济条件怎样,只要年龄在3~6岁的适龄儿童就都可以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免费学前教育制度,不分户籍、不分儿童所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分家庭经济水平,一律均等,没有差别。它体现的是免费学前教育的一律平等原则,充分体现了其公共性与公益属性。可是,这种制度涉及的范围广,投入的费用较多。二是特定群体优先。即使限制了户籍的所在地,限制了适龄儿童的年龄,但对其就读的幼儿园的体制不设限,例如山西省长治县。还有限制了户籍所在地,限制了幼儿园的体制,并限制了幼儿的年龄,如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对于学前免费教育的制度。不难看出,一些地方政策对免费的学前教育进行了差别对待设置的原则。从户籍、城乡、幼儿园的性质、学前教育儿童的年龄上进行了规定,规定中的条件有的是一个,有的是多个,适龄儿童可以根据其标准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这种制度,减小了免费规模的同时,也使在此方面投入的费用减少。如果免费资源是有限的,那么影响政策实施效果和社会公平的关键,便是哪些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在资源分配上,如果弱势群体得不到免费学前教育补偿,那么儿童的地位差别可能会因此而加剧。

3.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分析

财政与教育支出比例

这些年,对于教育,我国的经济投入比例不断增大,而且每年都比往年不断增加。据有关部门统计,2008年,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了亿元,2009年,我国投入了亿元,不难算出,两年内我国在教育上就增加了;2010年,教育经费为亿元,与2009年相比,增长了。2006年,我国平均每人在教育上投入了42美元,和印度相比,多投入24美元,俄罗斯人均投入教育费用267美元,相当于我国的倍;美国每人投入的教育费用为2684美元,比我国高出倍。如果把人口算在内,以人均GDP作比较,我国人均公共教育在支出上只有人均GDP收入的,印度是,俄罗斯是,巴西为,由此得出,我国的教育投入与别的国家有差异。但由此可以看出,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我国对于教育事业的投入,占国内总值的比重有着很大的延展性。

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投入的分配

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经费在所占的比例一直在之间,这个比例说明我国在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比例非常少,远不如其他教育投入的多。据统计,2011年我国各类教育经费在总财政教育经费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高校比例为,其他类教育费用为,学前教育费用为。从这几个数字中不难看出,学前教育经费所投入的比例非常小,与高校投入和其他教育相比,还不到其1/10。2005年,美国在学前教育经费上的投入比例为,瑞典在学前教育上的投入比例为,荷兰的投入为,匈牙利的投入为,西班牙的投入为。从这组数字中很容易得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远没有这些国家高。通过以上对比,很明显地看出,我国教育经费中,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偏低,而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投入偏高,这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分配比例上,需要很大程度上的改善,学前教育经费比例的提高有非常大的空间,这也为我国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

4.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路径

按年龄、群体、项目逐步实施

免费学前教育制度的实施,在设计路径上要合理,还要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项目逐步实现。免费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实施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其一,要有雄厚的财力;其二,要要众多的人力;其三,还要有强大的物力。没有这些条件的支持,免费学前教育恐怕难以实施。如果要全面实施学前免费教育,只有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实现。有些国家已经实施了免费学前教育,纵观这些国家,其在对政策和实践发展历程就能够发现,多数是先将学前教育免费一年,然后再逐渐增加年龄范围;先让处于弱势中的群体享有免费教育,再逐步推广扩大,最后免去全部幼儿教材费用。实际上,免费的学前教育得以实施,其过程要有条不紊,不断增加免费类别,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人群也要由少到多,先小范围,再扩大;在公共财政投入上,其力度也是一点点加大,使其发展进程由点到面,有局部到整体。根据我国实际经济水平和社会发展状况,将其与我国儿童人口基数相结合,在实施免费学前教育时,不适合采取全面推进、一下子到位,应该因地制宜、循规蹈矩,按年龄、按群体、按项目逐渐扩展。哪个地区有条件,就以此为起点,先让农村适龄儿童享有此待遇,在扩展到城市,学前教育先实施一年免费,然后逐步扩展,免去所有儿童学前教育的所有费用,这是比较可行的路径。

科学合理的经费投入

免费学前教育以国家的经济投入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制度为保障。现有免费学前教育中,多数为县级财政投入,由于经费投入不足,从而使政策不完善、流动儿童不被接纳。这些困难的发生均源于国家在教育费用上的投入不够。儿童发展和学前教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在经费保障机制设置上,要遵循其规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基础,根据幼儿园的班级规模、环境设置、设备材料配备、教师配备等标准进行投入,从而达到满足幼儿园正常教学的基本需求。同时,要科学地研制学前教育办学标准,使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并为政府提供投入标准的科学依据。

5.结语

综上所述,要实施免费的学前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根据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济机制保障基础之上,因地制宜、循序渐进,从有条件的地区开始,按照年龄、群体、项目的顺序进行逐渐扩大和推广,先实施一年的特殊群体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再扩展到所有适龄儿童都享有免费的学前教育;先从实施一年的免费教育,再逐步增加年限,一直到学前教育全部免费,即由“点”到“面”地将免费的学前教育逐渐地进行推广扩大。

作者:李梦媛 单位:绥化学院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潘月娟,杨毅,刘敏.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能性与路径选择[J].教育学报,2014,10(3):89~93.

[2]海鹰,蔡迎旗.实施免费学前教育的可行性分析[J].时代金融,2013,(4):211~217.

[3]潘月娟,杨毅,刘敏.我国农村地区实行免费学前教育的调查与思考[J].教育学术月刊,2015,(7):57~63.

[4]但柳松.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0,(3):51~53.

[5]张鸿,王艳霞.从“宁陕模式”看免费基础教育的可行性[J].教学与管理,2013,(2):3~5.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论文范本推荐:

1.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

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4.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学前教育本科论文范文

6. 关于幼儿教育的论文范文

7.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8. 学前教育专业论文开题报告

学前教育论文范文:浅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摘要:幼儿教育旨在提升幼儿德、智、体、美等全面素养的同时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为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以及思想基础,但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干扰之下,部分幼儿园以及家长在面对幼儿的教育问题时丧失了初心,让幼儿在被动状态下接受了超纲的“小学化”知识以及行为要求,使幼儿的健康成长受到威胁。关键词:幼儿教学;小学化;倾向;表现;对策一、幼儿教育中的小学化表现(一)所学内容小学化现在不少幼儿在大班甚至中班就已经开始学习汉字拼音的声韵母或是10以内的加减法,甚至是更为深入的内容。这些本该是小学阶段才要求掌握的知识过早地出现在幼儿面前给幼儿增加了不必要的学习压力。(二)作业小学化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本来应该以游戏为主,但是由于部分幼儿园错误的办园理念,导致幼儿不仅在园学习的知识小学化,回家后更是有书面作业要完成。这些作业多是抄写拼音汉字、做算术题等,剥夺了幼儿在家进行其他活动的时间。(三)在园行为要求小学化幼儿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且不喜欢被约束。但是幼儿教师为了让幼儿学会偏向小学化的知识,常在教学活动中以命令式的口吻强制性地要求幼儿认真听讲,以小学生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幼儿,使幼儿的天性得不到释放。二、幼儿教育被小学教育同化的原因(一)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社会经济在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的助推下有了迅猛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的切身体会。家长期盼子女长大后具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此极力为子女争取赢在起跑线上的资本,希望子女在幼儿阶段就学得尽可能多的知识,为幼儿教育小学化创造了条件。(二)早教机构间不恰当的竞争方式随着国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教育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教育事业也出现利好局面。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之下,早教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早教机构为了纳入更多的生源,不断地迎合家长,满足家长对幼儿知识掌握的要求,推动了幼儿教育小学化。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一)端正教育态度,尊重幼儿成长规律幼儿教育之所以会被小学教育同化,很大一部分原因出在人的“态度”上。一些幼儿园和家长在追求高质量的过程中过于盲目,错误地将幼儿知识储备量和教育成效画上了等号,忽视了幼儿的年龄与心智成长的实际情况。幼儿园作为幼儿接受教育的主要活动场所以及幼儿教师的管理单位,必须要重视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宣传工作。幼儿园应该明确创园理念、端正办园态度,在以身作则的基础上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宣传工作,发挥环境的影响作用,采取外部干预的办法将端正的幼儿教育态度传递给教师和家长,让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深入人心。由于部分教师和家长的思维模式已经被固化,因此宣传工作要注重方式方法,巧妙地进行。园区管理者可以将幼儿多方面的能力养成作为对教师的考核标准之一,弱化幼儿知识学习效果的考评地位,卸下教师心中的教学包袱,让教师能够在一日常规中大胆为幼儿制造更多的活动机会,给予幼儿更多的发展机会。(二)提升教师的活动开展能力,实现幼儿教育专业化幼儿教育活动实施的主体是幼儿教师,因此教师的思想素质以及活动开展能力对幼儿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虽然近几年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学前教育人才,但对于整个幼儿教育行业而言仍旧是杯水车薪,幼儿教育正处在师资力量和幼儿素质能力提升发展不平衡的尴尬阶段。社会对幼儿教师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有些幼儿园在聘用教师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招聘程序,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较低。这部分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师范教育,使他们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没有清晰的认知,在活动中无法辨别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使幼儿的教育活动显现出更多的小学教育特征。因此幼儿园要将幼儿教师能力提升学习常态化,多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教师能够“走出去”,接触更多的活动开展方法,使教师具备优化活动设计的能力。教师本身也要有意识地多阅读和幼儿教育相关的书籍,提升教学素养,为幼儿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三)完善幼小衔接工作,确保幼儿身心健康幼儿教育为小学教学铺垫了基础,是幼儿更好适应高学段学习的必要经历。完善幼小衔接工作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但是幼小衔接并不是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融人小学化的规范和内容,而是对幼儿的学习品质、行为习惯、人际交往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具备小学学习的能力,减少幼儿过渡到小学的困难程度,让幼儿在保持身心愉悦的基础上主动融人小学生活,继续快乐健康地学习成长。四、结论总而言之,教育是良心事业,不论是幼儿园还是幼儿教师都不能在幼儿教育中揠苗助长,要始终将幼儿的身心健康作为最高利益,在教育活动中要尽力规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问题,还幼儿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参考文献[1]刘淑静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原因及解决对策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20).[2]杨艳丽.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毕业论文范文来源于学术堂,希望对你的写作能提供帮助。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