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主张生物都经历适应环境的生存竞争过程。
19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各地快速普及了市内电车。以1890年的伦敦为首,布达佩斯、巴黎等城市都开通了使用火车的地铁。1886年,德国的戴姆勒发明了首台四轮汽油汽车此外,使出行个别化、简便化、速度化的是配备发动机的汽车的研发。
德国技师戴姆勒于1886年成功发明了装有汽油发动机的四轮汽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世纪转换期,汽车还只是个别生产的手工珍贵奢侈品而已。但是法国从很早就给予汽车极大的关注,1895年就组建了法国汽车协会,1898年在巴黎举办了最早的汽车展。
1900年,米其林轮胎公司开始出版有名的指导手册。对于真正意义上的汽车普及化来说,汽车不仅是一部分富人才能买得起的高档商品,而且有必要进一步广泛普及。这种普及从美国开始。1908年,大众车"福特T型"被研发出来,价格不到此前的一半,并且操作简便。
开发者亨利·福特为了进一步降低成本,开始采用大规模生产的组装生产线,在1923年,年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两百万辆。汽车与家电产品一起成为了宣告20世纪20年代大众消费社会到来的象征。福特本来是爱迪生照明公司的机械工,在1902年创业后,没多长时间就席卷了汽车产业。
他开发的生产体系是一种彻底的时间管理下的效率分工体系。他自己也是严谨、朴实的新教徒,实际上可以说,他和福特汽车是体现产业资本主义理念的人和事业。如果列举这些变化一览表的话,也许难以穷尽。
无论是移动,还是通信、媒体、语言表达,随着人物、事物、信息流通量的扩大,它们的速度加快,密度增大,而且变得多样化。这些不可阻止的变化从这个时代开始启动。在对速度的欲望上,人们并不去思考原因,几乎自发性地开始自转。
但是,暗含速度化的社会又是怎样反过来束缚人们呢?当时的人们好像还没能想象得到。1913年,作为感觉敏锐的作家而备受关注的夏尔·佩罗这样写道:"这个世界自耶稣诞生以来,还没有什么变化能像这三十年左右的变化那么大。"
确实是这样,促使生活情景为之一变的趋势已经开始启动了。尽管如此,假如佩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战死的话,他又将怎样评价此后的变化呢?可以说,随着上文所阐述的细菌的发现,人们不知不觉地开始看到了此前无法看到的世界。
电也绝对不是人们能看到的东西。即便是在更偏物质的物理学领域,从"看到了看不见的东西"开始,也取得了急速的进步。放射线这一肉眼根本看不到的世界也清晰起来。对于我们来说,从孩提时代开始就熟悉的X光摄影起源于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所发现的能够透视人体的物质。
1895年,他发表论文,并将这个物质命名为X光线。第二年,法国的贝克勒尔发现从钠盐中分离出来的放射线。最终居里夫妇于1898年确认了从铀盐矿石中分离出来的元素,并命名为镭和钋。这些发现打开了20世纪原子物理学的大门。
物理学开始进入到了肉眼看不到的物质运动或者极细微的微观世界。如果考虑到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发展就能明白,这样的科学发展方向成为了自然科学领域共同的东西。随着20世纪的发展,这些发展在推进学术领域细分化和细密化的同时,还与可能的原子能产业、药品开发、遗传基因控制等产业联系在一起。
妻子玛丽出生于波兰,丈夫居里出生于巴黎。二人合作发现了放射线在理论物理学领域,德国的普朗克于1900年引入量子假说,发表了辐射的能量不连续性的观点;爱因斯坦于1905年发表了光量子概念,于1916年发表了著名的狭义相对论。
可以说此前以物质客观性和连续性为前提的知识范式也处于转换中。实际上,围绕着人心这个"看不到的世界",从19世纪末开始,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也已经开始了精神分析的尝试。众所周知,这也是20世纪以后有了很大扩展的领域。
我没有就此展开说明的时间和能力,所以无法详述,不过概而言之,弗洛伊德认为心理现象的根本动因是性欲,并将此命名为"力比多"(libido,性力、性冲动)。就像著名的"恋母情结"的概念那样,他认为哺乳期的孩子对父母的关系,限定了成人后的心理。
作为意识检阅者的自我与超我压制了性冲动,使其潜伏在潜意识层面,成为精神疾病的引子。弗洛伊德认为,在治疗上只要有意识地引导出潜意识里的东西,就可获得精神上的解放。根据弗洛伊德的研究,人未必基于合理的计算采取行动,而是被不在自我意识中的其他力量推着行动。
这也是对近代理性主义的观念提出了质疑。虽然好像没有批判近代理性主义,但是他的理论不仅是关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同时也给思想和文艺界带来广泛的刺激。于1900年出版的《梦的解析》遭到了学会的猛烈批判,道德家们对弗洛伊德的性欲论无不皱眉厌恶。
近代理性主义是以认识主体和作为认识对象的客体间的主客对立为前提的。实证主义则将外在的存在作为现实性的认识根据。对此,弗洛伊德提出的潜意识理论认为,在主体没有认识到的地方存在着决定主体的潜意识,在记忆当中存在着沉潜的现实性,从而对上述理性主义理论提出本质性挑战。
同样,对于支配19世纪的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提出有关现实性的其他思考的哲学思潮风靡一时。例如19世纪德语圈的尼采或者法国哲学家柏格森。在其他方面也出现了推动重新思考现存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力量。例如,认为生存竞争导致生物进化的达尔文的进化论就是一个例子。
1859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一书时,进化论本身并不是特别新的东西。但是达尔文等人主张所有生物都经历适应环境的生存竞争和适者生存的过程,在自然淘汰中进化,人也不是生物进化的例外,进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根据《圣经》的说法主张神创造天地的教会猛烈地攻击达尔文理论。在与反对论者论争的过程中,达尔文的后辈友人赫胥黎积极响应,而自然淘汰说到19世纪末被广泛接受下来。不过,达尔文自然淘汰说也影响了没有想到的地方,甚至被披着科学外衣的意识形态主张利用。
即人类社会的历史也符合适者生存规律的"社会进化论"。达尔文主义者们的考察,与同时期树立相同理论的华莱士一样,是以各种各样的博物学观察为基础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但是社会进化论为了预先的政治目的和主张价值观,以对自己有利为原则,援引淘汰说。
比如为了强调在自由市场取得胜利的正当性,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对立比喻成生存竞争,乃至主张与黄祸论和排犹论联系在一起的人种主义社会进化论、强调只有优秀种族才应该存续的优生学等等。将自己的价值观以科学的名义正当化这一状况说明,也可称作"科学信仰"的意识已经在相当程度上被大众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