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普通家庭的孩子,也是“土产科学家”,她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中国的本土科学家也能有世界瞩目的成就。她17岁考入北大,在北大九年的学习生涯结束之后,28岁即当上了博士生导师,成为同学们口中的美女导师。
她荣获全球仅有三位获奖者的奖项,她是亚洲唯一一位获得者。她不仅证明我国的科学家不差,也为我国芯片技术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科研成果,她就是获得科学探索奖时年龄最小的黄芊芊。
本期子牙童趣铭人观察就带大家了解芯片才女黄芊芊的不凡经历。黄芊芊出生于1989年,江西上饶人。在黄芊芊小时候,她的父母就注意到,她展现出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地方,黄芊芊总是有很多奇思妙想,她想象力很丰富,以及她的创造力很强。黄芊芊从小就是老师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她不是因为乖巧听话而学习好,而是发自内心地热爱学习,热爱对新事物的探索,研究。
黄芊芊家虽然是一般的工薪家庭,但是父母十分开朗,尊重孩子的意愿,既然孩子在学习上颇有天赋,就在背后默默支持她。黄芊芊也不负所望,成功进入北大。在大三,她加入了一个课题小组,这个课题的困难远超她的想象,有一半的同学在第一个月十分难熬,甚至神经衰弱。
在最难的那段时间,黄芊芊提出来的三个设想接连被否定,她说,那段时间每天脑子里都是还有什么解决办法,还有什么是自己没有应用到的,究竟怎么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第二天的课程该怎么进行下去。
那段时间,课题十天半个月没有丝毫进展是普遍现象,这令人很焦躁,做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自己的心态不正。好在,黄芊芊凭借自己广泛的阅读思考与不懈的努力,在不断实验之后,她的这个课题终于完成了。
在完成之后,黄芊芊回顾这段时光时曾说,现在回顾那段时间觉得真的挺痛苦的,不断地实验,但是没有结果,没有有用的数据,不过那段时间也让她有所沉淀,这是科研人不可避免的。最终她以综合素质排名第一的成绩从北大顺利毕业。
本科结束时,黄芊芊已是小有名气,当时也有不少的美国名校向她抛出橄榄枝,希望她能加入,但是黄芊芊却选择留在北大。在北大,像她这样毕业于高等学府,综合成绩优异的,基本都会选择出国留学,似乎已经成了某种惯例。
人们都认为,美国的科研环境好,资源丰富,资金到位。有些人是到美国读研,然后留在那里。有些人是在国内读书,但是学有所成后,并没有回归为祖国的事业做出贡献,而是选择到国外去,为外国发表科研成果。黄芊芊身边的不少同学也是这样的选择。
黄芊芊说,人人都觉得美国有更前沿的科技,更好的教育,科研资源与设施,但是她要证明,我们国产的科学家并不比美国的差。如今我们的国家已不是钱学森先生那时,为了回国,给祖国做贡献要有详细的回国计划,但是如今的人们却是主动去往国外。
北大邀请“敦煌女儿”樊锦诗,“开启北大新百年的校长”许智宏等七位不同领域取得杰出成就的人物给新生写信,黄芊芊,就是七位之一。黄芊芊的研究方向是后摩尔时代的超低功耗微纳电子器件及其在逻辑电路,新型计算机等领域的应用。但是黄芊芊成名于她在芯片上的成就。
在其专长的微纳电子产品领域,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获得了多项国际奖项。这件事,震惊了所有的西方记者。在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和欧美的差距很大,甚至还被西方嘲笑过,认为我们在芯片上没有天赋,这让黄芊芊无法忍受,她用自己的能力,堵住了所有媒体的嘴,让“中国芯”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这一届的“科学发现奖”,虽然是由民间组织举办的,但数量并不多,而且很难拿到。评审委员会成员包括800名美国科学院院士,13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菲尔兹奖获得者。黄芊芊刚生完月子,在台上发表了自己的感想:“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哭,因为我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哭,我也不知道他为什么要做这么复杂的事情。”
而现在,黄芊芊已经发表了六十多篇论文,发明了七十多项专利,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黄芊芊,她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走到今天这一步!想了想,想了想,想了想,尝试了各种方法,看着仪器上的完美电流,就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睡着了一样,充满了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