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合群还是比较重要的,尤其在进入大学之后,保持适度的合群也是我们成年人应有的能力。
一、生活需要朋友
一个人需要朋友,不只是有一两知心好友,还能有淡如水的点头之交。
一个是让你半夜emo、失恋受挫的时候有人陪,成年人不是只能在被窝里哭。
而另一个意味着合群,至少身边的人对你印象还不错,才能维持这点头之交,这其实也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
01 从客观利益的角度来说,这让我们有所收获,能得到民主投票、获得奖项,在简历上添上漂亮一笔。
其实,从小学开始就初见端倪,评“三好学生”要投票,评“班干部”要投票;
如果说小学中学还只是形式主义、以老师为主的话,大学里的投票几乎就是决定结果的唯一条件,不管是一开始的“班干部”,还是每学年“入党积极分子评选”、“优秀学生”、“优秀团员”都需要民主投票。
看见这个就头疼,但是不得不说,成年人的人际关系也是能力的一种体现。
02 抛去这些功利化的收获,受到更多人赞同和欣赏也是一件让人开心的事情啊,为什么要那么排斥呢?
小学一开始的时候,虽然成绩很好,但我却没有奖状还为此大哭,老师说是因为大家投票里没有我。
初中同学说我看着很高冷,所以进入高中第一天,我都是笑着的。效果也很好,因为后来有人说我看着就很善良,说“爱笑的女孩不会差”。
那时候我突然觉得合群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合群让我变得更好、更自信。我是一个人很俗的人,免不了会在意别人的眼光、会在乎别人的评价,合群让我更适应这种群体生活。
二、合群也可以保持个性
然而,经过互联网的发酵,现在合群几乎已经成为了一种道德绑架,好像支持合群就是在迎合奉承、就是没有自我。
可我认为的合群不是这样的,社会趋向于多元化,包容性更强,可以让你在合群中保持特性,那又为什么不去试试呢?
选择合理的合群让自己变得更好。
01 合群是一个让我们发展自我的过程。通过朋友之间交往、倾听别人的建议,我们可以改掉一些不必要的缺点,发展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
02 从客观来说,人是社会化动物,永远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存在。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
自从重庆公交落水事件发生后,这句话一时爆火。我们不能因为这件事已经淡去,就把曾经的伤痛抛之脑后。
放在日常交际中也是这样,我们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不能让所有人都满意但不至于让所有人都讨厌。
有个性、有想法也不代表一定要别人都讨厌你。同样,合群也不代表你就要抹杀个性、和所有人都一样。
当然我们要坚定的拒绝无意义合群。当你觉得某个群体很怠惰的时候,就选择提高自己跳出这个圈子,去选择可以合群的圈子吧。
倘若如此,就要君子之交,有自己的计划、做自己的事。在有心思的时候一起玩耍也算一种合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