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逸,黄贤金,张丽君.彭补拙.循环经济型小城镇建设规划与发展的可持续性评价----以江阴市新桥镇为例.经济地理,2006,26(1):74-77.[2]陈逸,黄贤金,彭补拙,赵登辉.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南京社会科学(增刊),2006:259-262.(“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3]陈逸,黄贤金,彭补拙,濮励杰,张健.经济发达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中镉的含量特征----以江苏省昆山市为例.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16(3):391-394.[4]陈逸,黄贤金,陈志刚,马其芳,钟太洋.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区域土地利用时空演变研究----以江苏省为例.生态经济学报,2007,5(1-4):51-55.(第十一次全国青年地利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5]方中友,陈逸,陈志刚,黄贤金.南京市农业循环经济建设评价与发展模式研究. 南京社会科学(增刊),2006:271-277.(“南京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6]丁建中,陈逸,刘坚,彭补拙.区域农业产业化水平综合评价——以江苏省为例.经济地理,2007,27(1):60-63.[7]曾科军,陈逸,高中贵,彭补拙.长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粮食安全分析.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7,22(6):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