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岗是淮南最早建设煤矿和铁路的地方,也曾是清末至建国前淮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该地区是淮南最先走进现代工业文明的地区,也是淮南城市来源的另一源头。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淮南矿路公司、淮南煤矿局、淮南矿务局、中共淮南矿区党委、中共淮南市委均驻地九龙岗。九龙岗也成为淮南矿务局、淮南市的发源地。这里是淮南矿务局、淮南市的发源地-——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局址设在九龙岗。1936年6月,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建成通车,随之成立的淮南铁路局局址也设在九龙岗。解放初期,淮南矿务局、淮南市委和市政府均驻地九龙岗,为淮南市的经济政治中心。直至1956年,中共淮南市委和淮南矿务局机关才从九龙岗迁址洞山。这里是淮南电力工业的发源地-——民国19年(1930年),九龙岗煤矿创办之初,购进1台7.5千瓦直流发电机,建发电房,是为淮南电力工业的源头。这里诞生了淮南市最早的中学——淮南路矿员工子弟中学,创办于1946年秋,为淮南一中、淮南二中的共同前身。这里诞生了淮南地区最早的具有现代意义的医院-——淮南东方医院集团肿瘤医院的前身是淮南第一矿工医院,始建于1937年。先后为淮南路矿医院、淮南矿工医院、淮南矿工总院、第一矿工医院等,几度易名,是一所综合性医院,也是淮南地区卫生事业的发源地。这里诞生了安徽省最早的广播电台-——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为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1950年3月12日试播,同年4月获中央新闻总署广播事业局批准,于1950年5月1日正式开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安徽省第一家开播的广播电台。它的成立,揭开了安徽省广播事业发展史上新的一页。台址在九龙岗新雅村。1951年4月1日淮南煤矿职工广播电台改名为淮南人民广播电台。1952年底,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开播,淮南人民广播电台于1953年5月16日奉命停播。这里诞生了淮南地区最早的报纸——《淮南日报》创办于1950年2月7日,其前身为《淮矿工人》报。解放前,淮南没有地方报纸。1950年1月18日,淮南人民在欢庆解放一周年之际,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与淮工筹会决定创办一张淮矿工人报。1950年2月7日,作为中共淮南矿区委员会机关报的《淮矿工人》问世,成为全省第一家工矿报纸。当时的社址设在淮南九龙岗新村院内,张恺帆为《淮矿工人》题写报名。1953年淮南市矿合并,中共淮南市委成立,《淮矿工人》随即更名为《淮南报》,成为市委机关报。当年6月份,曾一度在业务上与淮南人民广播电台合作,稿件先播出后排印,社址设在九龙岗矿工医院南侧,后迁至九龙岗矿务局招待所院内。1957年1月1日,市委将报社迁至洞山。 根据淮南市旅游局策划的“蒸汽机车时代”体验观光之旅项目、‘九龙岗1949’城市记忆、‘田家庵1976’城市记忆三个重点旅游项目,将利用淮南铁路线长,老火车站多的独有资源,让火车把一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串起来,以景区建设推动旧城改造。。“蒸汽机车时代”体验观光之旅项目,拟投资9亿元建设九龙岗游客集散中心、整修九龙岗火车站作为淮南铁路博物馆、复建田家庵火车站、整理维修望峰岗等车站,建设旅游火车运营管理系统,购置蒸汽机车和车厢等;另外,两个“城市记忆”拟投资30亿元,对老街区、老建筑等修复、重建,火车站候车室内建社区图书馆、咖啡厅、茶座等,使其兼具游客候车与社区居民活动双重功能。作为国内比较少见的保存较完好的“日伪”建筑群,淮南市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努力将其打造为“九龙岗影视基地”。2008年,由著名电影演员蒋雯丽执导的电影《我们天上见》在九龙岗镇取景拍摄,并作为电影的主要取景拍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