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全名是:亚伯拉罕·马斯洛 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代表作品有《动机和人格》、《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效能达到的境界》等。 主要著作
《动机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效能达到的境界》1970
马斯洛的需求分为五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而CRM正是处于第四需求也就是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当代的CRM正好符合这一级别的需求,从而实现社交需求的满足~
1、生理的需要 2、安全的需要 3、社交的需要 4、归属和爱的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第一层次:生理上的需求 第二层次:安全上的需要 第三层次:情感和归属上的需求 第四层次:尊重的需要 第五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
主要著作: 《动机和人格》(1954) 《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 《科学心理学》(1967) 《人效能达到的境界》1970 马斯洛心理学特别是他晚年的著作为超个人心理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关于自我实现的人以及超越者的人格特征的研究促进了心理学对意识状态的经验研究。他晚年修订了的需要层次模型是当代超个人发展理论的先导。马斯洛将这种需要层次理论应用到工商管理、宗教、哲学和政治等领域,为后来超个人心理学的应用研究开辟了道路。 最后是方法论的建设。马斯洛曾提出,传统的科学方法不足以解决人类心理的复杂问题,人本主义方法论不排除传统的科学方法而是扩大科学研究的范围,以解决过去一直排除在心理研究范围之外的人类信念和价值问题。70年代末已出现一种以科学方法论加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尝试,代表人物是里奇克,他认为人本主义重新把目的论引进心理学是以新的正规化取代旧的正规化,但必须以辩证方法和严密逻辑增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科学性才能完成这一转变。
马斯洛(1908—1970),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马斯洛对人的动机持整体的看法,他的动机理论被称为”需要层次论”。 他的动机理论又称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认为,人类动机的发展和需要的满足有密切的关系,需要的层次有高低的不同,低层次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向上依次是安全、爱与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机,它的特征是对某一事业的忘我献身,高层次的自我实现具有超越自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健全社会的职能在于促进普遍的自我实现。他相信,生物进化所赋予人的本性基本上是好的。越是成熟的人越富有创作的能力,邪恶和神经症是环境造成的 马斯洛的著名论文《人类动机论》"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最早发表于1943年的《心理学评论》。其它主要著作有《动机和人格》(1954)、《存在心理学探索》《1962》、《科学心理学》(1967)、《人效能达到的境界》(1970)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