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大家看了感觉如何,在我心里沉甸甸的。说实在的,在我们国内,要求大学生写论文,大家一个劲的摇头,认为大学毕业要求写论文,没有必要,是多余的。有些甚至还呼吁研究生也不需要论文。我们的职称评定要求老师写一些研究论文,我们的老师也总是摇头,感觉自己会教书就行了,要论文做什么呢!当然,从我国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这样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我们的教学都是灌输式的,是接受式的,你让学生写研究论文,确实也有点为难学生。有时候我们的老师本身就不做作研究,自己稀里糊涂,难免使学生稀里糊涂。因此,我们不能怪我们的学生没有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我们也不能怪我们的学生在网络上下载或者是抄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就缺乏研究的意识和研究的能力,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就写不出一篇像样的研究论文?难道我们的学生真的就很笨?我想答案自然不言自明。 我们有那样多的学术刊物,每年发表有那样多的学术论文,但是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论文又有多少?我们的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常常爆出抄袭事件,我们的中小学老师真正能够做研究的、自己能写研究论文的又有多少?教师尚且如此,何况学生呢!我们常常鞑伐论文造假现象,并且将之归咎于他们个人品德问题,归咎于学风问题。我们却不知道个人品德和良好的学风是经过长期的培养形成的。从小就没有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到大了他们又如何能够来进行研究性工作呢? 教育是一培养人的系统工程,从中学到小学我们都应该将人的培养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树立人本主义的思想,让人真正成为人。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探索,让研究性的学习贯穿我们的教学过程之中,从小就树立研究意识,这样,我们的培养出来的人具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意识了,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了,那么,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无论他们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创造性的去开展自己的工作。 另一个方面,我们的教育目标被严重的异化了,我们的教育已经背离了教育的本质特征,功利化了。前途与钱途,就业与创业,则成了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成了我们受教育者的最终目标。我们的学生思想浅薄,目光短浅。无论是考研究生还是考取博士生,最终的目的不在于研究,而在于就业。我们家长社会期望与我们的教育的是前途,这种前途仅就个人来说的,而不是从一个人的发行来说的。教育是人的发展的教育,是人的品格,思维,思想认识等等发展。 最后,我们教师的思想僵化了,我们常常在我们所限定的思维范围内来思考问题,我们不能摆脱我们身上存在的定式思维,我们拒绝改革,拒绝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新的思想。就新课改来说,我们国家推行和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十年有余了,但是至今还有许多人怀疑甚至敌视新课改,其中不乏许多名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定式思维在作怪。许多时候我们都将目光集中在高考上,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高考的指挥棒作用。因此,我们等待高考改革,但是我们却不知道自己去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我们不知道利用全新的视角全新的思想去研究自己的教学,我们总是抱怨,抱怨社会,抱怨领导,抱怨时代,但我们却很少反思自己。从自身寻找原因,寻找突破口。的确,就目前来说,高考发挥着独特的作用,课改十多年了,但是我们的考试改革还是停留在一张试卷上,考试的题型还是在原有的模式之中进行,我们整个的教育还是围绕着高考的指挥棒来转动,但这不是我们不改革的理由。教育是关乎到一个人一生的事业,我们的教育的方向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人才。科举制度产生了八股文,应试教育产生的是一批只会应试的机器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能改变高考,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不能改变自己,也就不能改变教育,因此,教育从改变自己做起。 目前无论是我们的人才评价机制还是社会用人机制都存在着巨大的社会歧视,我们社会还有许多不公平的现象,我们的腐败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遏制。许多火箭式提拔的干部,许多农村孩子大学毕业还不能顺利的就业,拼爹现象还严重的存在于我们的社会各个部门,人们有理由担心取消高考所带来的社会不公平。可以说社会的大环境造就了高考,任何人想要改变高考比登天还难。高考改革不仅仅是高考改革,而是和社会的改革联系在一起了。没有整个社会的改革,靠高的改革也是一句空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