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李春昱院士诞辰100周年,我们深切怀念这位中国地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德高望重的地质学家!
李春昱先生是我国杰出的地质学家,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质编图、大地构造、板块构造等诸多领域建树颇丰,他为我国地质事业发展做出的光辉业绩,他为推动地球科学发展所取得的杰出成就,将永远彪炳史册。
地质事业的奉献者李春昱先生1904年5月8日出生于河南省汲县。1924年和黄汲清等人一同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28年毕业后一直从事地质事业。1929年秋,他与谭锡畴一起,历时25个月,深入荒僻的川西高原,踏遍了甘孜、阿坝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开创性的地质调查,成为最早进入这一地区开展地质调查研究的中国地质学家。他撰写的《四川西康地区地质矿志》,全面记述了川西高原区域地质构造及矿产资源状况,是研究和了解川西高原矿产的一部启蒙性著作,至今仍是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典范之作。
1933年,他又与李学清等一起,对峨眉山等地再次进行地质考察,撰写了20多篇论文和专著,提出了许多新认识和见解,1933年发表的《四川石油地质概论》,成为我国最早研究四川石油地质著作。
1942年至1949年,在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日子里,科研和生活条件极其艰难,李春昱在重庆任中央地质调查所所长。他凭借聪明才智,把该所从连工资都发不出、濒临倒闭的烂摊子,改造管理成当时亚洲一流的地质调查与科研机构。与此同时,他继续从事四川及西南地区地质矿产以及中国地质构造的研究,发表了30多篇论文和科研报告。他预测的四川中梁煤田,新中国成立后证实是一个大煤田,成为西南重镇重庆市的主要能源基地。他撰写的《中国大地构造之发展》、《中国矿产资源之前途》、《中国的中生代造山运动》等论著,促进了我国地质事业的发展。他为一些重要地质论著和图件的出版筹集资金,为中央地质调查所和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全国各地调所的重建,呕心沥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1949年初,解放军兵临长江,南京国民党党政机关仓皇搬迁。李春昱与中央地质调查所的同事一起,冒着生命危险,一方面组织所内职工成立起“护所抗迁队”,保护全所职工生命财产安全,一方面采取巧妙的斗争艺术,与国民党政府周旋,成功抵制了国民党政府把中央地质调查所迁往台湾的命令,把这一全国最重要的地质机构及所属的东亚第一的地质图书馆和地质陈列馆,完整地交给了人民政府,为新中国地质队伍的创建和地质资料的完整保存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更鲜为人知的是,为了保证中央地质调查所学术科研不受反动党、团、特务分子的干扰,他和三位科学家作出了极大牺牲。抗战后期,蒋家王朝指令各级政府机构必须设立一个三人中统特务组织。为了应付这一严重事态,李善邦、李春昱和高振西这三个老国民党员,不顾自身的安危与毁誉,秘密商量后,竟自行填表加入中统,随即组成以他们为成员的地调所中统三人小组,用来抵制外派特务人员的胡作非为,以保持地调所正常的学术氛围和安宁的工作与生活环境,暗中保护了一些思想进步人士。他们迫于形势的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李春昱先生是我国板块构造理论的先行者。
1972年恢复工作后不久,李春昱教授敏锐地洞察到国际上刚刚兴起的板块构造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及其在解决全球重大地质构造问题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立即投入到对板块构造理论的研究。在16年时间内,撰写和发表了与板块构造有关的论著达50 余篇(部)。从1972年底开始,他通过各种会议和在各省市讲学,向中国地质界介绍板块构造理论。1973年发表的《试谈板块构造》和《再谈板块构造》,1986年发表的《板块构造学说中几个基本问题》和《板块构造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展望》,是向中国地质界介绍板块构造理论最系统和最全面的文献,并在某些方面对经典的板块构造学说作了补充和发展(如古板块的概念、划分标准等);在短短的几年里,李春昱教授先后应邀到全国地质、石油、冶金、煤炭和化工行业讲学达40余次,为中国地质界了解板块构造理论作出了重大贡献。
李春昱教授是把板块构造理论应用于中国地质调查与科学研究的第一人。1973年,在年届古稀之时还率领西北地质研究所板块构造组的同事,亲赴西秦岭进行野外地质调查,确定了那里的混杂构造堆积,并见到蓝闪石片岩,肯定了古生代以来的板块构造运动,得出了板块构造理论同样适用于大陆内部古造山带研究的重要结论。于1975年发表的《用板块构造学说对中国部分地区构造发展的初步分析》,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在中国地质构造研究工作中的应用。1972~1976年,李春昱指导和参加编制1:500万亚洲地质图。这是我国首次编制出版的巨幅国际性地质图件,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应用和好评,荣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1~1982年,他采用板块构造理论观点,主编了1:800万亚洲大地构造图,受到国内外地质同行的高度评价和广泛采用,获得198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1980年他发表的《中国板块构造轮廓》、1981年发表的《对亚洲地质构造发展的新认识》等论著、1982年出版的《亚洲大地构造图及其说明书》,在中国地质科学研究的历史中,都具有划时代意义。
此外,李春昱教授还在系统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撰文探讨和论述了板块构造理论在矿产勘查、地震预测、地热研究等方面的应用,从而推动了我国板块构造的研究和发展。
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李春昱先生,在60余载的地质生涯里,爱国敬业是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力量源泉。李春昱先生一生矢志不渝地热爱中华民族,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地质事业,把祖国的荣辱作为自己的荣辱,把毕生的精力投入到发展祖国的地质事业上。尽管在“反右”和“文化大革命”中,李春昱先生受到了不公正待遇,但他矢志不渝,不断追求政治进步,在80高龄之际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体现了李先生一生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
求实创新是李春昱先生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他十分重视野外调查,曾长时间在川西高原进行地质矿产调查,取得了丰富的实际资料。他始终坚持地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中国地质实际相结合,丰富了板块构造理论;在学术研究上坚持百家争鸣,体现了地质大师的优良学风。
为人正直、襟怀坦白是李春昱先生优良品格的写照。他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坚持真理,敢于直言,表现了一位科学家的品格。
纪念和学习李春昱先生,就是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爱国敬业的精神风貌献身我国地质事业,为国家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就是要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积极探索,追求真理,勇攀地质科学高峰。
(原载《地质勘查导报》200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