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中MD是货币需求(monetary demand)的缩写,指经济主体(如居民、企业和单位等)在特定利率下能够并愿意以货币形式(现金或存款) 持有的金融资产的数量。
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指的是有效需求,不单纯是一种心理上的欲望,而是一种能力和愿望的统一体。货币需求作为一种经济需求,理当是由货币需求能力和货币需求愿望共同决定的有效需求,这是一种客观需求。
经济学中MS是货币供给(money supply)的缩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其是一个存量概念,是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时点上所保持的不属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扩展资料:
货币需求研究方法:
从宏观上把握经济和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即一定时期社会对货币的需求及其决定因素。在这里,人们注重三个原则:客观性原则,即需求是由社会经济过程客观决定的;商品流通的原则,即货币的数量主要由商品的流通数量决定。
货币媒体的原则,即所需要的资金主要用于媒体和商品,过多或过少的资金都会直接影响价格水平。在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理论之前,大多数学者都持有上述观点。
从微观把握持有者对货币的需求。强调金钱持有者的主观动机,关注人们的利益和行为来解释对金钱的需求。这种观点认为,在经济生活中,货币主要是一种资产,而不是媒介。
人们愿意持有货币的原因是,这种资产比其他任何资产都具有更高的流动性,可以满足人们持有资产的特殊动机,为未来建立一种安全感。
因此,相对于前者侧重于货币的媒介功能,这种观点更注重货币的储存功能。尽管存在这些差异,当代经济学家倾向于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对货币需求进行更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这种方法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英国经济学家J.M.凯恩斯的流动偏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需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