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比较婉转悠远,而且声音是很尖的。但是后来声音变得很粗犷。还研发出来了很多的脸谱。是有发生变化。
昆曲的唱腔的特点在于比较拉长音,而且也是非常的雄厚的,有很多急促的断音,声音多变,男声居多,从古至今唱腔没有发生过太大的变化。
昆曲原名昆山腔,经魏良辅的打磨后,汲取南曲与北曲的长处成为“水磨调”。在他的加工下,昆曲越发婉转悠扬,动人心弦。昆曲唱腔最基本的特点便是“似水柔情”。随着昆曲逐渐成熟,反切学说也逐渐被融入到唱腔中,时人对昆曲吐字、过腔、收音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昆曲中,腔调不是唯一的,而是多种腔调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曲调,这才是昆曲唱腔魅力之所在。就拿《牡丹亭》来说,羽群体音多占八成,旋律线以小三度为多。由此可见,昆曲唱腔充分结合水磨调,它讲究“一字之长,延至数息”,单单一个字便能延至数息,其声音的婉转,音调的绵长,令人惊艳。
“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即“细曲”)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三眼、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昆腔系音乐除北昆和南昆两大主流之外,其他还有湖南“湘昆”、温州“永昆”,以及被多声腔剧种吸收的昆曲唱腔和器乐曲牌。如兼有“昆”、“高”、“胡”、“弹”、“灯”五种声腔的川剧,昆曲即为组成部分之一。在川剧中既有川昆剧目,又有加入其他声腔的昆曲唱腔“昆头子”。至于昆曲所用吹打乐曲牌和锣鼓经,在其他声腔剧种中则屡见不鲜。
昆曲形成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它起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宋、元以来,中国戏曲有南、北之分,南曲在不同地方唱法也不一样。元末,顾坚等人把流行于昆山一带的南曲原有腔调加以整理和改进,称之为“昆山腔”,为昆曲之雏形。明朝嘉靖年间,杰出的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对昆山腔的声律和唱法进行了改革创新,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等南曲的长处,发挥昆山腔自身流丽悠远的特点,又吸收了北曲结构严谨的特点,运用北曲的演唱方法,以笛、箫、笙、琵琶的伴奏乐器,造就了一种细腻优雅,集南北曲优点于一体的“水磨调”,通称昆曲。清代昆曲(流行于江苏一带)经过几代文人的加工整理,吸取了海盐腔、弋阳腔和当地民间曲调后更加丰富,曲调舒徐婉转;伴奏乐器有笛、萧、笙、琵琶、鼓板、锣等;剧本主要是传奇性的;表演注重动作优美、舞蹈性强,形成了特有的风格;在舞台艺术上继承了古代民族戏曲表演经验,创造了完整的民族戏曲表演体系。隆庆、万历以后传入各地,对许多地方曲种产生了影响,形成了一种广泛的声腔系统,但自清代中叶之后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挽救这一古代文化遗产,整理改编了《十五贯》等传统剧目,使昆腔有了新的生命。该剧种于2001年5月18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人类口述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2006年5月20日,昆曲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昆曲的唱腔非常的华丽婉转,抒情性是非常强的,能够和舞蹈很好的结合;昆曲从古到今也是有发生过变化的,昆曲的前身就是南戏 ,最初就是由民间兴起的。
北昆、南昆、苏昆、浙昆、湘昆昆曲好像和其他戏曲不太一样 没听说过有个人流派一般这样分我国昆曲艺术分为五支:分别是 北昆、南昆、苏昆、浙昆、湘昆昆曲界一般尊魏良辅为祖(这位活跃在明代嘉靖年间的民间音乐家,吸收海外腔、余姚腔及江南民歌小调,对昆山一带戏曲唱腔进行整理加工,形成舒徐宛转的水磨腔,称昆山腔,也称昆曲。唱昆曲的戏曲叫昆剧。清代中叶以后,地方戏和京剧兴起,昆曲又成为京剧和许多地方戏的重要唱腔之一。当代京剧大师梅兰芳、程砚秋等人都把演唱昆曲作为提高自己艺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手段)
122 浏览 6 回答
348 浏览 4 回答
192 浏览 3 回答
142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7 回答
353 浏览 7 回答
186 浏览 7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351 浏览 6 回答
118 浏览 3 回答
210 浏览 8 回答
198 浏览 3 回答
170 浏览 3 回答
156 浏览 9 回答
122 浏览 4 回答
222 浏览 5 回答
222 浏览 4 回答
228 浏览 3 回答
243 浏览 6 回答
159 浏览 7 回答
106 浏览 5 回答
340 浏览 4 回答
143 浏览 5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