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有一种“奇特”的精神,它没有西方严格意义上的悲剧,但是有其自身的悲剧特色。中国戏曲对于带有悲剧性的情节内容更多是肯定而不是完全否定,这样乐天知命、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很值得推广。
传承:
1、坚守文化自信是戏曲发展的重要基础。
文化自信是建立在中国文化艺术审美传统精髓的坚实基础之上的,对作为最能够代表中国文化审美符号之一的戏曲艺术独特的审美韵味、表演绝技的深刻理解与精深传承,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
戏曲研究者应该重拾中国戏曲的信念和自信,把中国戏曲放在东方文化中加以审视,重视对中国戏曲价值的开掘。
扩展资料:
扮演剧中人物分角色行当,是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行当从内容上说,它是戏曲人物艺术化、规范化的形象类型。
从形式上看,又是有着性格色彩的表演程式的分类系统。这种表演体制是戏曲的程式性在人物形象创造上的集中反映。每个行当,都是一个形象系统,同时也是一个相应的表演程式系统。举例来说,老生就是一个形象系统,其中包容着一系列中年以上的、正直刚毅的男性人物形象。
如京剧《空城计》中充满智慧的军事家诸葛亮,京剧《四进士》里的宋士杰等。这些人物的性格气质比较接近,在表演上也有一整套相应的程式。
如念韵白、用真声演唱;风格刚劲、质朴、淳厚;动作造型以雍容、端方、庄重为基调。由于这类人物必须戴象征着胡须的髯口,因此又有一套髯口上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