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属于神经性的。而且是脑神经性的。
宇宙的爆炸!
已在国际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共发表论文50余篇, 其中在Computer Methods in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 Computational Mechanics, Computer- Aided Design, Graphical Models 等国际重要SCI期刊发表论文20篇, 其中CAD 上的一篇论文入选 ESI TOP 0.1% 热点论文(hot papers), 在SPM、SMI、GMP、SNC等国际著名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 在《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自动化学报》等国内一级刊物发表论文19篇. 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年期)、浙江省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启动项目和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年期)、青年基金项目及中法合作交流项目各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浙江大学CAD&CG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一项。
八大行星 即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不再为经典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投票5号决议,部分通过新的行星定义,冥王星被排除在行星行列之外,而将其列入“矮行星”。 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放弃将冥王星之外的太阳系八大行星称为“经典行星”的说法,从而确认太阳系只有8颗行星,冥王星被降级为入“矮行星”。此前盛传的第一种方案中提出了太阳系另外增加3颗二级行星的计划流产。 数十年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随着一颗比冥王星更大、更远的天体的发现,使得冥王星大行星地位的争论愈演愈烈。一是由于其发现的过程是基于一个错误的理论;二是由于当初将其质量估算错了,误将其纳入到了大行星的行列。因此在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上,是否要给冥王星“正名”成为了大会的焦点,为此,天文学家给出了各种方案。 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冥王星,当时错估了冥王星的质量,以为冥王星比地球还大,所以命名为大行星。然而,经过近30年的进一步观测,发现它的直径只有2300公里,比月球还要小,等到冥王星的大小被确认,“冥王星是大行星”早已被写入教科书,以后也就将错就错了。 冥王星是目前太阳系中最远的行星,其轨道最扁。冥王星的质量远比其他行星小,甚至在卫星世界中它也只能排在第七、第八位左右。冥王星的表面温度很低,因而它上面绝大多数物质只能是固态或液态。 火星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公转轨道: 离太阳227,940,000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火星(希腊语: 阿瑞斯)被称为战神。这或许是由于它鲜红的颜色而得来的;火星有时被称为“红色行生”。(趣记:在希腊人之前,古罗马人曾把火星作为农耕之神来供奉。而好侵略扩张的希腊人却把火星作为战争的象征)而“三月”的名字也是得自于火星。 火星在史前时代就已经为人类所知。由于它被认为是太阳系中人类最好的住所(除地球外),它受到科幻小说家们的喜爱。但可惜的是那条著名的被Lowell“看见”的“运河”以及其他一些什么的,都只是如Barsoomian公主们一样是虚构的。 第一次对火星的探测是由水手4号飞行器在1965年进行的。人们接连又作了几次尝试,包括1976年的两艘海盗号飞行器(左图)。此后,经过长达20年的间隙,在1997年的七月四日,火星探路者号终于成功地登上火星(右图)。 火星的轨道是显著的椭圆形。因此,在接受太阳照射的地方,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温差将近30摄氏度。这对火星的气候产生巨大的影响。火星上的平均温度大约为218K(-55℃,-67华氏度),但却具有从冬天的140K(-133℃,-207华氏度)到夏日白天的将近300K(27℃,80华氏度)的跨度。尽管火星比地球小得多,但它的表面积却相当于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 除地球外,火星是具有最多各种有趣地形的固态表面行星。其中不乏一些壮观的地形: - 奥林匹斯山脉: 它在地表上的高度有24千米(78000英尺),是太阳系中最大的山脉。它的基座直径超过500千米,并由一座高达6千米(20000英尺)的悬崖环绕着(右图); - Tharsis: 火星表面的一个巨大凸起,有大约4000千米宽,10千米高; - Valles Marineris: 深2至7千米,长为4000千米的峡谷群(标题下图); - Hellas Planitia: 处于南半球,6000多米深,直径为2000千米的冲击环形山。 火星的表面有很多年代已久的环形山。但是也有不少形成不久的山谷、山脊、小山及平原。 在火星的南半球,有着与月球上相似的曲型的环状高地(左图)。相反的,它的北半球大多由新近形成的低平的平原组成。这些平原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南北边界上出现几千米的巨大高度变化。形成南北地势巨大差异以及边界地区高度剧变的原因还不得而知(有人推测这是由于火星外层物增加的一瞬间产生的巨大作用力所形成的)。最近,一些科学家开始怀疑那些陡峭的高山是否在它原先的地方。这个疑点将由“火星全球勘测员”来解决。 火星的内部情况只是依靠它的表面情况资料和有关的大量数据来推断的。一般认为它的核心是半径为1700千米的高密度物质组成;外包一层熔岩,它比地球的地幔更稠些;最外层是一层薄薄的外壳。相对于其他固态行星而言,火星的密度较低,这表明,火星核中的铁(镁和硫化铁)可能含带较多的硫。 如同水星和月球,火星也缺乏活跃的板块运动;没有迹象表明火星发生过能造成像地球般如此多褶皱山系的地壳平移活动。由于没有横向的移动,在地壳下的巨热地带相对于地面处于静止状态。再加之地面的轻微引力,造成了Tharis凸起和巨大的火山。但是,人们却未发现火山最近有过活动的迹象。虽然,火星可能曾发生过很多火山运动,可它看来从未有过任何板块运动。 火星上曾有过洪水,地面上也有一些小河道(右图),十分清楚地证明了许多地方曾受到侵蚀。在过去,火星表面存在过干净的水,甚至可能有过大湖和海洋。但是这些东西看来只存在很短的时间,而且据估计距今也有大约四十亿年了。(Valles Marneris不是由流水通过而形成的。它是由于外壳的伸展和撞击,伴随着Tharsis凸起而生成的)。 在火星的早期,它与地球十分相似。像地球一样,火星上几乎所有的二氧化碳都被转化为含碳的岩石。但由于缺少地球的板块运动,火星无法使二氧化碳再次循环到它的大气中,从而无法产生意义重大的温室效应。因此,即使把它拉到与地球距太阳同等距离的位置,火星表面的温度仍比地球上的冷得多。 火星的那层薄薄的大气主要是由余留下的二氧化碳(95.3%)加上氮气(2.7%)、氩气(1.6%)和微量的氧气(0.15%)和水汽(0.03%)组成的。火星表面的平均大气压强仅为大约7毫巴(比地球上的1%还小),但它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在盆地的最深处可高达9毫巴,而在Olympus Mons的顶端却只有1毫巴。但是它也足以支持偶尔整月席卷整颗行星的飓风和大风暴。火星那层薄薄的大气层虽然也能制造温室效应,但那些仅能提高其表面5K的温度,比我们所知道的金星和地球的少得多。 火星的两极永久地被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覆盖着。这个冰罩的结构是层叠式的,它是由冰层与变化着的二氧化碳层轮流叠加而成。在北部的夏天,二氧化碳完全升华,留下剩余的冰水层。由于南部的二氧化碳从没有完全消失过,所以我们无法知道在南部的冰层下是否也存在着冰水层(左图)。这种现象的原因还不知道,但或许是由于火星赤道面与其运行轨道之间的夹角的长期变化引起气候的变化造成的。或许在火星表面下较深处也有水存在。这种因季节变化而产生的两极覆盖层的变化使火星的气压改变了25%左右(由海盗号测量出)。 但是最近通过哈博望远镜的观察却表明海盗号当时勘测时的环境并非是典型的情况。火星的大气现在似乎比海盗号勘测出的更冷、更干了(详细情况请看来自STScI站点)。 海盗号尝试过作实验去决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结果是否定的。但乐观派们指出,只有两个小样本是合格的,并且又并非来自最好的地方。以后的火星探索者们将继续更多的实验。 一块小陨石(SNC陨石)被认为是来自于火星的。 1996年8月6日,戴维·朱开(David McKay) 等人宣称,在火星的陨石中首次发现有有机物的构成。那作者甚至说这种构成加上一些其他从陨石中得到的矿物,可以成为火星古微生物的证明。(左图?) 如此惊人的结论,但它却没有使有外星人存在这一结论成立。自以戴维·朱开发表意见后,一些反对者的研究也被发布。但任何结论都应当“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在没有十分肯定宣布结论之前仍有许多事要做。 在火星的热带地区有很大一片引力微弱的地方。这是由火星全球勘测员在它进入火星轨道时所获得的意外发现。它们可能是早期外壳消失时所遣留下的。这或许对研究火星的内部结构、过去的气压情况,甚至是古生命存在的可能都十分有用。 在夜空中,用肉眼很容易看见火星。由于它离地球十分近,所以显得很明亮。迈克·哈卫的行星寻找图表显示了火星以及其它行星在天空中的位置。越来越多的细节,越来越好的图表将被如星光灿烂这样的天文程序来发现和完成。 水星 英文名:Mercury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水星在直径上小于木卫三和土卫六,但它更重。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天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公转轨道: 距太阳 57,910,000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在古罗马神话中水星是商业、旅行和偷窃之神,即古希腊神话中的赫耳墨斯,为众神传信的神,或许由于水星在空中移动得快,才使它得到这个名字。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苏美尔时代,人们便发现了水星,古希腊人赋于它两个名字:当它初现于清晨时称为阿波罗,当它闪烁于夜空时称为赫耳墨斯。不过,古希腊天文学家们知道这两个名字实际上指的是同一颗星星,赫拉克赖脱(公元前5世纪之希腊哲学家)甚至认为水星与金星并非环绕地球,而是环绕着太阳在运行。 仅有水手10号探测器于1973年和1974年三次造访水星。它仅仅勘测了水星表面的45%(并且很不幸运,由于水星太靠近太阳,以致于哈博望远镜无法对它进行安全的摄像)。 水星的轨道偏离正圆程度很大,近日点距太阳仅四千六百万千米,远日点却有7千万千米,在轨道的近日点它以十分缓慢的速度按岁差围绕太阳向前运行(岁差:地轴进动引起春分点向西缓慢运行,速度每年0.2",约25800年运行一周,使回归年比恒星年短的现象。分日岁差和行星岁差两种,后者是由行星引力产生的黄道面变动引起的。)在十九世纪,天文学家们对水星的轨道半径进行了非常仔细的观察,但无法运用牛顿力学对此作出适当的解释。存在于实际观察到的值与预告值之间的细微差异是一个次要(每千年相差七分之一度)但困扰了天文学家们数十年的问题。有人认为在靠近水星的轨道上存在着另一颗行星(有时被称作Vulcan,“祝融星”),由此来解释这种差异,结果最终的答案颇有戏剧性: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在人们接受认可此理论的早期,水星运行的正确预告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水星因太阳的引力场而绕其公转,而太阳引力场极其巨大,据广义相对论观点,质量产生引力场,引力场又可看成质量,所以巨引力场可看作质量,产生小引力场,使其公转轨道偏离。类似于电磁波的发散,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传向远方。--译注) 在1962年前,人们一直认为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年,通过多普勒雷达的观察发现这种理论是错误的。现在我们已得知水星在公转二周的同时自转三周,水星是太阳系中目前唯一已知的公转周期与自转周期共动比率不是1:1的天体。 由于上述情况及水星轨道极度偏离正圆,将使得水星上的观察者看到非常奇特的景像,处于某些经度的观察者会看到当太阳升起后,随着它朝向天顶缓慢移动,将逐渐明显地增大尺寸。太阳将在天顶停顿下来,经过短暂的倒退过程,再次停顿,然后继续它通往地平线的旅程,同时明显地缩小。在此期间,星星们将以三倍快的速度划过苍空。在水星表面另一些地点的观察者将看到不同的但一样是异乎寻常的天体运动。 水星上的温差是整个太阳系中最大的,温度变化的范围为90开到700开。相比之下,金星的温度略高些,但更为稳定。 水星在许多方面与月球相似,它的表面有许多陨石坑而且十分古老;它也没有板块运动。另一方面,水星的密度比月球大得多,(水星 5.43 克/立方厘米 月球 3.34克/立方厘米)。水星是太阳系中仅次于地球,密度第二大的天体。事实上地球的密度高部分源于万有引力的压缩;或非如此,水星的密度将大于地球,这表明水星的铁质核心比地球的相对要大些,很有可能构成了行星的大部分。因此,相对而言,水星仅有一圈薄薄的硅酸盐地幔和地壳。 巨大的铁质核心半径为1800到1900千米,是水星内部的支配者。而硅酸盐外壳仅有500到600千米厚,至少有一部分核心大概成熔融状。 事实上水星的大气很稀薄,由太阳风带来的被破坏的原子构成。水星温度如此之高,使得这些原子迅速地散逸至太空中,这样与地球和金星稳定的大气相比,水星的大气频繁地被补充更换。 水星的表面表现出巨大的急斜面,有些达到几百千米长,三千米高。有些横处于环形山的外环处,而另一些急斜面的面貌表明他们是受压缩而形成的。据估计,水星表面收缩了大约0.1%(或在星球半径上递减了大约1千米)。 水星上最大的地貌特征之一是Caloris 盆地(右图),直径约为1300千米,人们认为它与月球上最大的盆地Maria相似。如同月球的盆地,Caloris盆地很有可能形成于太阳系早期的大碰撞中,那次碰撞大概同时造成了星球另一面正对盆地处奇特的地形(左图)。 除了布满陨石坑的地形,水星也有相对平坦的平原,有些也许是古代火山运动的结果,但另一些大概是陨石所形成的喷出物沉积的结果。 水手号探测器的数据提供了一些近期水星上火山活动的初步迹象,但我们需要更多的资料来确认。 令人惊讶的是,水星北极点的雷达扫描(一处未被水手10号勘测的区域)显示出在一些陨石坑的被完好保护的隐蔽处存在冰的迹象。 水星有一个小型磁场,磁场强度约为地球的1%。 至今未发现水星有卫星。 通常通过双筒望远镜甚至直接用肉眼便可观察到水星,但它总是十分靠近太阳,在曙暮光中难以看到。Mike Harvey的行星寻找图表指出此时水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及其他行星的位置),再由“星光灿烂”这个天象程序作更多更细致的定制。 行星定义委员会最初提出的方案,在确定金星、土星、木星、水星、地球、火星、天王星、海王星为经典行星之外,将冥王星降格为二级行星,同时增加谷神星、卡戎星和编号为2003UB313的齐娜星为二级行星
1. nm23-H1基因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及其突变的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1996-1999。批准号3951412. Sialyl lewis X在乳腺癌中的作用及其调控基因的研究,浙江省回国人员基金,1998-2000。3. 国际早期乳腺癌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治疗研究(中国-英国):浙江省负责人,1992-2002。4. SNC19在大肠癌肝转移中的作用及转移相关功能蛋白的筛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30200325。资助金额:22.00万元。2003.1-2005.12.5. 参加的科研课题项目:大肠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国家八五、九五攻关项目,负责海宁现场高危人群的全面纤维肠镜普查)。6. 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可行性的临床研究: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X206953. 资助金额:2.00万元。2007.1-2008.127. 胃肠道间质瘤的耐药机制、新药筛选及其治疗策略。浙江省科学技术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2007c33089. 资助金额:5.00万元。2007.6-2009.128. hBex2促进Imatinib诱导细胞凋亡的下游关键靶分子筛选及功能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30772473。资助金额:30万.2008.1-2010.129. 结直肠癌加速康复手术综合治疗模式的建立和规范。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社会发展项目,排名第一。项目编号:2009C13017,资助金额:60万2009.7.1-2012.12.31。10. Bcr/Abl+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过程中一个新的内质网应激和线粒体相关性凋亡穿梭分子hBex1作用蛋白鉴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071801。资助金额:33万。2011.1-2013.1211. Bcr/Abl+肿瘤细胞获得性耐药过程中一个新的凋亡穿梭分子hBex1作用蛋白鉴定,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排名第一。项目编号:R2100071,资助金额:30.0万元,2010.6-2013.612. 大肠癌预警干预和综合诊治,浙江省重点卫生创新学科项目,排名第一。资助金额:30.0万元,2011.11-2014.1113. 肿瘤耐药相关新蛋白Bex1促凋亡机制及其逆转耐药功能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272455, 资助金额:70万。2013.1-2016.1214. 微创外科手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技术规范研究。2014年卫生行业公益性基金。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N0.201402015。资助金额:120万。2014.1-2016.1215. Bex1抑制结肠癌肝转移的功能、机制及转化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排名第一。项目批准号:81472664, 资助金额:65万。2015.1-2018.12 1、 Study Comparing Conventional and Fast Track Multi-Discipline Treatment Interventions for Colorectal Cancer.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1080547.2、 Randomized Trial of Promary Surgery Followed Selective Radiochemotherapy for Rectal Cacncer With MRI Negative CRM(PSSR).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1214053、 Trial Evaluating Surgery With 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HIPEC)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a High Risk of Developing Colorectal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ClinicalTrials.gov Identifier: NCT021794894、 Study Comparing Pursestring Wound Closure vs Conventional Closure to Reverse Stoma of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PURSE). Clinical Trail gov Identifier:NCT02564224 (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1、 Xu D, Li J, Song Y, Zhou J, Sun F, Wang J, Duan Y, Hu Y, Liu Y, Wang X, Sun L, Wu L, Ding Kefeng . Laparoscopic surgery contributes more to nutritional and immunologic recovery than fast-track care in colorectal cancer. World J Surg Oncol. 2015 Feb 4;13(1):18.2、 Tan Y, Fu J, Li X, Yang J, Jiang M, Ding K, Xu J, Li J, Yuan Y. A minor (<50%) signet-ring cell component associated with poor progno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a 26-year retrospective study in china. PLoS One. 2015 Mar 19;10(3):3、 LI‑FENG SUN, JIN‑JIE HE, SHAO‑JUN YU, JING‑HONG XU, JIAN‑WEI WANG, JUN LI, YONG‑MAO SONG, KE‑FENG DING and SHU ZHENG. Transsacral excision with pre‑operative imatinib mesylate treatment and approach for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in the rectum: A report of two cases. ONCOLOGY LETTERS 2014, 8: 1455-1460.4、 Yue Liu, Jinghong Xu, Yurong Jiao, Yeting Hu, Chenghao Yi, Qiong Li, Zhou Tong, Xiaowei Wang, Lifeng Hu, Qian Xiao, Jun Li, and Kefeng Ding. Neuroendocrine Differentiation Is a Prognostic Factor for Stage II Poorly Differentiated Colorectal Cancer. BioMed Res Int, 2014. 5、 Jun Li, Yue Liu, Jian-Wei Wang, Yang Gao, Ye-Ting Hu, Jin-Jie He, Xiu-Yan Yu, Han-Guang Hu, Ying Yuan, Su-Zhan Zhang, Ke-Feng Ding. Oxaliplatin-Based Adjuvant Chemotherapy without Radiotherapy Can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Locally-Advanced Rectal Cancer. Plos one. 2014 6、 Jun Li, Bao-Cai Guo, Li-Rong Sun, Jian-Wei Wang, Xian-Hua Fu, Su-Zhan Zhang, Graeme Poston,Ke-Feng Ding. TNM staging of colorectal cancer should be reconsidered by T stage weighting.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14 May 7; 20(17): 5104-51127、 Xiao Q, Hu YT, Liu Y, Wang ZH, Geng HT, Hu LF, Xu DY, Wang K, Zheng L, Zheng S, Ding KF. BEX1 promotes imatinib-induced apoptosis by binding to and antagonizing BCL-2. Plos one. 2014 (in press)8、 Wang ZH, Ding KF, Yu JK, Zhai XH, Ruan SQ, Wang SW, Zhu YL, Zheng S, Zhang SZ. Prote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colon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using the SELDI-ProteinChip platform. J Zhejiang Univ Sci B. 2012; 13: 159-167.9、 JJ HE, KF DING, L ZHENG, JH XU, J LI, YL WU, LF SUN, DE ZHOU and S ZHENG。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uncinate process of the pancreas with synchronous 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 of the stomach: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col Letters 4: 1191-1194, 2012。10、 Zhou JJ, Li J, Ying XJ, Song YM, Chen R, Chen G, Min Y, Ding KF. Fast Track Multi-Discipline Treatment (FTMDT trial) Versus Conventional Treatment In Colorectal Cancer - The Design of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BMC Cancer. 2011;11:494-505.11、 Li J, Wang JW, Zheng S, Zhang SZ, Ding KF. Influences of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n Expressions of Metastasis Genes in Colorectal Cancer: Report of Microarray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view. Hepatogastroenterology. 2011;12:1975-1982。12、 Ding KF, Ying XJ, Li J, Li G, Chen ZL, Wang ZH, Lv K, Zhou JJ, Ma YY, Zhang SZ. The interim analysis of an open non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comparing laparoscopic surgery with XELOX chemotherapy and open surgery with mFOLFOX6 chemotherapy for resectable colorectal cancer. Annals of Oncology. 2010;21:220.Suppl 813、 Li J, Chen R, Xu YQ, Wang XC, Zheng S, Zhang SZ, Ding KF. Impact of a laparoscopic resec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rectal cancer patients: results of 135 patients. Surg Today. 2010;10: 917-922.14、 Ding KF, Su YY, Pang LR, Lu Q, Wang ZH, Zhang SZ, Zheng S, Mao JS, Zhu YL. Inhibition of apoptosis by down-regulation of hBex1, a novel mechanism, contributes to the chemoresistance of Bcr/Abl+ leukemic cells. Carcinogenesis. 2009; 30:35-42.15、Ding KF, Chen R, Zhang JL, Li J, Xu YQ, Lv L, Wang XC, Sun LF, Wang JW, Zheng S, Zhang SZ. Laparoscopic surgery for the curative treatment of rectal cancer: results of a Chinese three-center case–control study. Surg Endosc. 2009,23:854–861.16、 Sun LF, Ye HL, Zhou QY, Ding KF, Qiu PL, Deng YC, Zhang SZ, Zheng S. A giant hemolymphangioma of the pancreas in a 20-year-old girl: a report of one case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World J Surg Oncol. 2009; 18:31-33. 17、 Zhou S, Wei H,Ding KF. A Rare Case of Metachronous Bilateral Angiosarcoma of the Breast。Breast Care 2009; 4:405-40718、 Ge WT, Hu HG,Ding KF, Sun LF, Zheng S. Protein interaction analysis of ST14 domains and their point and deletion mutants. J Biol Chem. 2006;281:7406-7412. 19、 Ding KF, Sun LF, Ge WT, Su ZZ, Zheng S. Expression and purification of ST14, a tumor metastasis-related protein, and its activity assay. FEBS J. 2005;272: 352-352. Suppl. 1 20、 Ding KF, Sun LF, Ge WT, Hu HG, Zhang SZ, Zheng S. Effect of SNC19/ST14 gene overexpression on invasion of colorectal cancer cells.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5;36:5651-5654.921、 Akio Yamaguchi, Kefeng Ding, Masanori Maehara, Takanori Goi and Gizo Nakagawara. Expression of nm23-H1 Gene and Sialyl Lewis X Antigen in Breast Cancer. Oncology, 1998, 55:357-362.22、 Kefeng Ding, Akio Yamaguchi, Takanori Goi, Masanori Maehara and. Gizo Nakagawara. Lectin-histochemical Reactivity of Sialic Acid in Breast Cancer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Prognosis Using limulus polyphemus agglutinin. Int J Oncology, 1997,10:759-763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论文:1、 何金杰、丁克峰,腹腔镜结直肠手术的质量控制。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8):19-22.2、 孙立峰、童舟、丁克峰 。外科肿瘤细胞灭活术联合腹腔内热灌注化疗---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治疗的突破方向?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2015,4(3)234-2393、 耿海涛,肖乾,徐邓勇,胡立锋,丁克峰。HNF6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对大肠癌SW620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6-70.4、 陈国庆,李军,丁克峰。结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行一期和二期肝转移术安全性的荟萃分析。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 13: 337-341.5、 孙立峰,丁克峰,史影,周启燕,张苏展,郑树。ST14/MT-SP1影响MT2-MMP和TIMP-2的表达而增强结直肠癌细胞的侵袭力。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8,24:2356- 2362.6、 李军,丁克峰,王晓晨,孙立峰,王建伟,张苏展。腹腔镜手术后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6:371-377.7、 孙立峰,丁克峰,吴雪花,彭佳萍,张苏展,郑树。PTEN和Her-2表达与乳腺癌预后的关系。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6,22:2380-2384.8、 李 军,丁克峰.,张苏展。结直肠癌患者经腹腔镜手术后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485-2490.9、 孙立峰,郑树,史影,方晓明,葛维挺,丁克峰。SNC19/ST14表达对大肠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中华医学杂志,2004,84:843-848.10、 丁克峰,郑树。岩藻糖转移酶基因亚型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中华外科杂志, 2004,42:546-550.11、 王珏基,丁克峰,陈丽荣。胃肠道间质瘤32例的诊断和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 19:340-342.12、 丁克峰,施钰岚,张苏展。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创面处理改进的随机对照研究。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04,19:497-498.13、 丁克峰,吴金民。唾液酸糖原分子和nm23-H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3(4):326-330。14、 葛维挺,孙立峰,丁克峰。肿瘤转移相关蛋白ST14的表达、纯化及活性鉴定。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报,2004,20:685-689.
水星: 水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5791万 千米 (0.3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87.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 47.89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206 轨道倾角: 7.0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44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0553 密度: 5.4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58.65 日 卫星数: 无 水星是最靠近太阳的行星,它与太阳的角距从不超过28°。古代中国称水星为辰星,西方人则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赫尔莫斯)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神通广大,行走如飞。水星确实象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水星的密度较大,在九大行星中仅次于地球。它可能有一个含铁丰富的致密内核。水星地貌酷似月球,大小不一的环形山星罗棋布,还有辐射纹、平原、裂谷、盆地等地形。水星大气非常稀薄,昼夜温差很大,阳光直射处温度高达427℃,夜晚降低到-173℃。 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认为, 水星自转一周与公转一周的时间是相同的, 从而使面对太阳的那一面恒定不变。这与月球总是以相同的半面朝向地球很相似。但在1965 年,借助美国阿雷西博天文台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测量了水星两个边缘反射波间的频率 差,成功地测量了水星的自转周期为58.65日,恰好是公转周期的2/3。 II 金星: 金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082万 千米 (0.7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224.70 日 平均轨道速度: 35.0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07 轨道倾角: 3.4 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52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8150 密度: 5.2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243.01 日 卫星数: 无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 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爱与美的女神。 在地球上看金星和太阳的最大视角不超过48度,因此金星不会整夜出现在夜空中,我国民间称黎明时分的金星为启明星,傍晚时分的金星为长庚星。金星自转一周比公转一周还慢,并且是逆向自转,所以金星上的一年比一天还短,而且在金星上看到的太阳是西升东落的。 金星有时被誉为地球的姐妹星,在外表上看,金星与地球有不少相似之处。金星的半径只比地球小300千米,质量是地球的4/5,平均密度略小于地球。人们曾推测,金星表面的物理状况和化学成分也会与地球相似,同样具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环境。然而,事实证明,金星表面奇热,足以使铅锡溶化,任何生命都难以生存,金星与地球只是一对“貌合神离”的姐妹。 金星上的大气密度是地球大气的100倍,大气中97%以上的成分是二氧化碳,大气层中 还有厚达20-30千米的浓硫酸组成的浓云。二氧化碳和浓硫酸云层使得金星表面的热量不能 散发到宇宙空间,被封闭起来的太阳辐射使金星表面变得越来越来热,金星表面的温度最高 可达447℃。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金星的大气压力为90个标准大气压(相当于地球海洋 深1千米处的压力),任凭你有着钢筋铁骨,到了金星也会压得粉碎。 III 火星和它的卫星: 火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2794万 千米 (1.52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686.98 日 平均轨道速度: 24.13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93 轨道倾角: 1.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3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0.1074 密度: 3.94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1.026 日 卫星数: 2 在类地行星中,火星是一颗红色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西方则把它当作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火星也是一颗最具传奇色彩的行星。望远镜发明以后,由于观测到火星的多种特性与地球相近,一度被誉为“天空中的小地球”。关于“火星生命”,“火星人”等等激动人心的话题沸沸扬扬了将近一个世纪。 其实,火星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美妙,它的表面满目荒凉,表面 75%是由硅酸盐, 褐铁矿等铁氧化物构成的沙漠,一片橙红和棕红色的戈壁景象。火星的大气稀薄而干燥,水分极少,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约占95%。赤道附近中午温度20℃左右, 昼夜温差则超过100℃。所谓火星两极的“极冠”,也并不是水结成的冰,而是由二氧化碳凝固成的干冰所组成。 火星上一天的长度几乎和地球相同; 自转轴倾角也和地球差不多,因此火星上也有四季的变化。当地球和火星运行到太阳的同一侧并差不多排列在一条直线时, 称为火星冲日, 由于火星的椭圆轨道偏心率较大, 每隔15-17年有一次与地球特别接近的冲,称为大冲, 是观测火星的最佳时刻。 为了探索火星的秘密,近30年来已发射了20多个探测器对火星进行科学探测。这些探测 器拍摄了数以千计的照片,采集了大量火星土壤样品进行检验。至今为止的实验结果表明:火 星上没有江河湖海,土壤中也没有动植物或微生物的任何痕迹,更没有"火星人"等智慧生命的 存在。 火星的卫星: 火星有两个小卫星,分别取名为 福波斯(火卫一)和德莫斯(火卫二)。他 们是战神的儿子,在天上驾驶着战车。 火卫列表: 2)带光环的巨行星: 木星和土星是行星世界的巨人,称为巨行星。它们拥有浓密的大气层,在大气之下却并没有坚实的表面,而是一片沸腾着的氢组成的“汪洋大海”。所以它们实质上是液态行星。 I 木星和它的卫星: 木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77833 万 千米 (5.20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4332.71 日 平均轨道速度: 13.6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48 轨道倾角: 1.3 度 行星赤道半径: 71398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317.833 密度: 1.3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1 日 卫星数: 16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岁纪年,由此把它叫做“岁星”,西方称木星为“朱庇特” (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木星确实为九星之王,它的质量是太阳系中其它8颗行星加在一起的2.5倍,相当于地球的318倍。 木星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木星 的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木 星核的外部则是液态氢组成的木星幔。再向外就是木星的大气层。木星 的大气厚达1000千米以上,由90%的氢和10%的氦及微量的甲烷、水、 氨等组成。木星虽然巨大无比,但它的自转速度却是太阳系中最快的。 自转周期为9小时50分30秒,比地球快了近二倍半。如此快速的自转 在木星表面造成了非常复杂的大气运动,各种对流、环流运动十分激烈 和复杂,并出现许多层与赤道平行的云带。更奇异的是木星南半球上有 一个持续运动了几百年的大气旋,称为“大红斑”。它的大小足够可容纳 好几个地球,在里面彩色的云团作着剧烈的运动,有些类似地球上的龙 卷风。 1979年,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发现木星和土星一样也拥有光环。但木星光环和土 星光环有很大不同,木星光环比较弥散,由亮环、暗环和晕3部分组成。亮环在暗环的外边, 晕为一层极薄的尘云,将亮环和暗环整个包围起来。木星环距木星中心约12.8万千米,环 宽9000余千米,厚度只有几千米左右,是由大量的尘埃及暗黑的碎石构成,肉眼很难看到。 暗淡单薄的木星环套在庞大的木星身躯之上,发现它确实很不容易。 木星的卫星: 木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数目较多的一颗行星,目前 已发现有16颗卫星。木星的卫星是按发现的先 后次序编号的,其中排名居前的4颗最大也是最 亮的卫星由伽利略用望远镜首先发现,后人因此 命名为伽利略卫星。 木卫列表: II 土星和它的卫星: 土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1,429,40万 千米 (9.54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10759.5 日 平均轨道速度: 9.64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56 轨道倾角: 2.5 度 行星赤道半径: 6033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95.159 密度: 0.7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26 日 卫星数: 18 土星是一颗美丽的行星,也是质量和大小仅次于木星的大行星。中国古代称土星为镇星,在西方,人们用罗马农神“萨图努斯”(Saturn)的名字为土星命名。 土星与木星犹如孪生兄弟,有许多十分相似的地方。土星也有岩石构成的核心,核的外围是5000千米厚的冰层和金属氢组成的壳层,再外面也象木星一样裹着一层浓厚而色彩绚丽,以氢、氦为主的大。大气中飘浮着由稠密的氨晶体组成的云带,并且也有类似木星大红斑的旋涡结构- 白斑,不过规模较小而已。如果说木星大气运动诡谲多变,那么土星大气运动就显得较为平静和单纯。 土星公转周期缓慢,绕太阳一周需29.5年,自转周期为10小时14分。由于自转迅速,土星实际上是一颗很扁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大6000千多米,相差部分几乎等于地球半径。 虽然土星体积庞大,但平均密度却只有0.7克/立方厘米,在九大行星中最小,是一个比水还轻的行星。 土星的光环在望远镜中十分引人注目。这光环实际上由无数直径在7厘米~9米之间的小冰块组成,环的结构极其复杂,它们在阳光照射下显得色彩斑斓。"旅行者号"探测器曾经对土星环作过 近距离观测,人们发现土星环的整体形状就象一张巨大的密纹唱片,从土星的云层顶端向 外延伸。通常把土星光环划分为7层,距土星最近的是D环,亮度最暗,其次是C环, 透明度最高,B环最亮,然后是A环,在A环与B环之间有段黑暗的宽缝,这就是有名 的卡西尼环缝。A环以外有F、G、E三个环,E环处于最外层,十分稀薄和宽广。 土星的卫星: 土星周围的卫星众多,目前已确认的有18颗。其 中以土卫六最大,半径超过了水星,它又被命名为“泰 坦”,即希腊神话中的女巨神。土卫六也是太阳系卫星 中唯一拥有浓密大气的天体,主要成份是氮,约占 98%,大气层厚度约2700千米。 土卫列表: 3)遥远的远日行星: 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这三颗遥远的行星称为远日行星,是在望远镜发明以后才被发现的。它们拥有主要由分子氢组成的大气,通常有一层非常厚的甲烷冰、氨冰之类的冰物质覆盖在其表面上,再以下就是坚硬的岩核。 I 天王星和它的卫星: 天王星基本参数: 轨道半长径: 2,870,99万 千米 (19.218 天文单位) 公转周期: 30685 日 平均轨道速度: 6.81 千米/每秒 轨道偏心率: 0.046 轨道倾角: 0.8 度 行星赤道半径: 25400 千米 质量(地球质量=1): 14.5 密度: 1.3 克/立方厘米 自转周期: 0.426 日 卫星数: 20 天王星在太阳系中距太阳的位置排行第七,在西方,它被命名为希腊神话中统治整个宇宙的天神-乌拉诺斯(Uranus)。天王星的体积很大,是地球的65倍,仅次于木星和土星,在太阳系中位居第三。其半径是地球的4倍,质量约为地球的14.5倍。 天王星的一个独特之处是它的自转方式。其它行星基本上自转轴都与公转平面接近垂直而运动,唯独天王星自转轴的倾斜度竟达到98度,几乎是以躺着的姿势绕太阳运转。 天王星大气中的主要成份是氢(83%)、氦(15%)和甲烷(2%)。在厚厚的大气之下是深达8000千米的汪洋大海,比它的温度高得惊人,将近有4000℃,比炼钢炉里的钢水温度还高。 天王星也拥有光环,那是在1977年的一次天王星掩食恒星的观测中发现的。天王星共有 11层光环,不同的环有不同的颜色,给这颗遥远的行星增添了新的光彩。 天王星的卫星: 天王星已确认有20颗卫星,包括几颗新发现但 暂未正式命名的卫星,是九大行星中拥有卫星最多 的行星。 天卫列表:
最早的关于“肠道可能与帕金森病有关”的证据出现在200多年前。 1817年,英国外科医生James Parkinson报告称,一些患有“震颤麻痹”症状的患者(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帕金森病患者)也伴随着便秘。在他所描述的六个病例中的其中一个,治疗胃肠道疾病似乎也减轻了与疾病相关的运动问题。从那以后,医生们开始注意到便秘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大约一半被诊断患有这种疾病的人都有便秘,而且便秘通常出现在运动相关的损伤发作之前。然而,几十年以来,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一直集中在大脑上。研究人员最初关注的是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的丢失,多巴胺是一种参与包括运动在内的许多功能的分子。最近,研究人员还专注于α-突触核蛋白的异常聚集。转折点发生在2003年,德国乌尔姆大学的神经解剖学家Heiko Braak及其同事提出,帕金森病可能实际上是起源于肠道,而不是大脑。Braak的理论是以帕金森病患者的死后样本的观察结果为基础的,帕金森病患者中α-突触核蛋白聚集形成路易小体既出现在大脑中,也出现在控制肠道功能的胃肠道神经系统中。 Braak及其同事的工作还表明,患者的病理变化通常是始于肠道,终于大脑。当时,研究人员推测,这一过程可能与一种穿过迷走神经的“未知病原体”有关,迷走神经是将身体主要器官连接到脑干的神经纤维束。“帕金森病的早期阶段可能发生在胃肠道”的观点获得了巨大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一假设,但是关于肠道变化如何导致大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问题仍然有许多未知数。一些研究提出,α-突触核蛋白的聚集体通过迷走神经从肠道转移到大脑。其它研究认为,肠道细菌代谢产物会刺激迷走神经的活动,或者通过其它机制(比如炎症)影响大脑。这些研究结果增加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共识,即“即使帕金森病的病理学很大程度上是由大脑异常引起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过程始于大脑”。
92 浏览 3 回答
202 浏览 2 回答
120 浏览 2 回答
181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3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295 浏览 3 回答
169 浏览 3 回答
125 浏览 4 回答
231 浏览 2 回答
82 浏览 4 回答
307 浏览 7 回答
232 浏览 4 回答
216 浏览 4 回答
169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