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代汉语,“吴宓”的“宓”读音应为[mì]。
一、汉语解释:
(一)读音 [mì]
1、安宁
2、静止;静默 。
3、秘密,不公开
4、水疾流的 。
(二)、读音 [ fú ]
1、古通“伏”。
2、姓。
二、“吴宓”读音趣谈:
虽然“吴宓”的“宓”正确读音应为[mì],但是他的很多学生,如季羡林先生等都肯定地说,读如[bì],这也是所谓约定俗成。
因为毕竟当时是民国时期,现代汉语读音尚未规范化,某些方言或古代读音滞留到今天,成为特例(其中也因为陈先生吴先生的名望),情有可原,但在今天已经初步实现规范化的时代,也就杜绝了这样的“特例”。
扩展资料:
吴宓是民国时期的“哈佛三杰”之一,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一生的主要成就有:
一、开创比较文学研究
吴宓在中国开创了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的研究,把比较文学引入中国学术领域,曾发表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之新旧事物》等多篇重要的比较文学论文,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也是高等学校开设比较文学课程和运用其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国文学的第一人。
吴宓比较文学主要是中西文学的比较,1921在清华大学开设了“中西诗之比较研究”,用比较文学的方法研究《红楼梦》,为我国“比较文学”学科之首创。吴宓还用这种方法向学生讲授西欧文学,为我国培养了第一代比较文学的研究人才。
关于吴宓的学识,他的学生评价说,他是博古通今的通才,在人文社科领域,你很难界定他是哪一门学科的专家,而你又不得不承认他在哪一门学科都可称得上专家。
二、参与创办清华国学研究院
1925年初,清华学校欲设立国学研究院,在校长曹云祥主持下,由国学研究院主任吴宓出面,促成了名动天下、流传久远的“五星聚奎”,开创出一股研究国学的新风气,也成为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个奇迹。研究院开创的优良传统,在清华园延续,成为清华英才辈出的一个重要原因。
清华国学院由此开始,建立了中国学术独立、思想自由的传统。
三、创办《学衡》杂志
在南京任教期间,与柳诒徵、刘伯明、梅光迪、胡先骕、汤用彤等创办《学衡》杂志,任总编辑。该刊11年间共出版79期。其宗旨主要是提倡国学,兼介欧美学术。因于白话文持异议,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形成对峙之势。
四、“红学”研究
吴宓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红学大师,著述颇丰,曾用中、英文发表过《红楼梦新谈》、《石头记评赞》、《红楼梦之文学价值》、《红楼梦与世界文学》、《红楼梦之人物典型》等极有见地的文学论著,对推动我国和国际红学的发展研究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教书育人
吴宓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在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曾经培养出大批学有所成的知名文学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以及外国文学的研究和翻译人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宓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吴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