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5篇
人们生活在自然的怀抱中,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活才会美好,人们才会幸福。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人与自然议论文600字例文,希望你喜欢。
人和自然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大自然是人类的朋友。千百年来,它养育了人类,让人类生生不息,不断发展。人类是如此依赖大自然。人类拥有自然,但决不等于人类可以违背自然的意志,否则人类将遭受自然惩罚,只有遵循自然规律,人类才能绵延无尽,不然,会被一种更先进,更文明的生物所取代。
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动物也如此。可一些人却残害他的“兄弟”,不断把自己抬出自然圈,并自以为是自然的主宰者。其实,你想错了,大自然制造了多少生物,而人类,连一个简单的微生物都造不出来,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罢了,然后反复研究,得到结论。
一些人类大量的残害自己的“兄弟”,使生态不平衡,不断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并把大自然“母亲”看作仇人,责备他的“母亲”,使得“母亲”如此狼狈。这样下去人类碧将遭受自然惩罚。
若人类的破坏更加严重时,人类可能就会像恐龙一样突然蒸发于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更具有智慧生物。那时,他们眼里的人类就如我们眼里的蚂蚁。
因此,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大自然,制止那些非人类的做法,那就是保护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好的生活,享受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乐趣,并让兄弟姐妹更好的生活,享受母亲给予的乐趣。
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动物也是,植物还是。不能因为权、财而毁了我们生活的地方,毁了我们自己。
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并不卓越于其他生物。
要保护人类,就要保护其他兄弟姐妹,更要保护大自然。
在我们的父母那一代,他们的教科书我们都教给他们,要征服自然,总是觉得人类是大于自然的,人类的科技要比自然要厉害,但是在我们这个时代,现在我们的社会都倡导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要和平相处,要学会尊重自然,爱护自然,保护大自然。
从古至今人类都饱受一些自然灾害的折磨,可以说人类在大自然的面前是非常弱小的,即使现代社会人类的科技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水平,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克服它的给我们带来的灾难,例如泥石流,地震,海啸这些自然灾害都是我们人类目前无法完全克服的,也会给我们带来很大的伤亡和创伤,所以说成为人类的能力要大于自然的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自然的力量是很强大的,如果我们不懂得尊重他们,不懂得和他们和睦相处,作为你同样的方式让我们人类受到报复,受到惩罚,让我们懂得要与自然和睦相处。
现在有很多人类不尊重他,所以都不管,大家等会比如有一些人乱砍乱伐,我简直就去砍伐树木,让原本玩猴无损的树林带来了伤害,其实森林对我们的大自然是很有好处的,并且可以帮我们吸收一些有害的物质,净化空气给我们人类也是有好处的,但是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无节制的砍伐他们,让森林受到破坏。森林的破坏也会给人类带来报复,因为森林如果遭到了很大遭到了破坏,原本森林就有净化空气和调节局部气温的效果,如果森林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这些效果也就没有了。
可以说人类在破坏自然的时候,也就是在破坏自己,那么大自然也会同样的方式来对我们这样,所以说我们要懂得顺应自然,尊重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和睦相处。
此刻已是21世纪,人类对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科技产品推出,推动了人类生活水平提高,但也使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不少珍稀物种灭绝。
从前,人们过着仙境般完美的生活,没汽车,没烟囱,更没化学工厂。人们上山摘野果,下山捉野兔;树木郁郁葱葱,河水清澈见底,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河里的鱼虾数不胜数。没有忧虑,没有烦恼。
但自从第一辆汽车发明之后,人类就走上了破坏环境的不归之路。而为了扩充自我的生活空间,赚到更多的钱,森林中的一棵棵树木倒下了;为了填饱自我的肚子,得到口福,无数的动物被虐杀了;工厂的奸商为了夺取暴利,不择手段地把有毒物质排入河流,造成河水污染,很多鱼类死亡了。
这难道就是我们那“完美的生活”吗?
我们人类十分固执,想到的事必须做。当人们对自我的“土地私有制”不满时,制造出“礼貌”战争!各种新型武器不断推出,石头、弓箭、子弹、原子弹轰轰烈烈地投上战场。仅仅一次海洋战争,就使一千多种海鸟和鱼类灭绝!
此刻已是和平年代,人们讲究华丽的服饰,一件毛皮大衣,也不知用了多少珍稀动物皮革才缝上!一件漂亮的木雕家具,用的是不知长了多少年的参天古树……大自然哺育了人类,但不是无偿为人类服务的。
这是有代价的:砍伐了树木,就会引来洪水、干旱、沙尘暴等多种自然灾害。鸟类数量的减少,数不尽的害虫就会在农田里飞来飞去,粮食会减产……
一棵小树苗不知需要多少年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它为我们制造氧气,保护环境。而人类砍伐它,仅仅需要几分钟……期望人类能保护环境,不要再创造出另一份“辛德勒名单”。破坏自然环境就是虐待自我,我不期望世界上的最终一滴水是人类的眼泪。
大家好!很高兴站在这个讲台上发表我对“人与自然”之间的思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
众所周知,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孕育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古有《道德经》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今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二者相辅相成。和而不同,和而为一,无不说明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相处,互相促进发展的。
如果说,“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生态哲学认知的范式。那么“民胞物与”就是中国古代生态伦理诉求的典范,体现了中华民族与自然和谐共生规律的科学认知,至今仍给我们以启示。可是,上世纪的中国需要发展,人口经济需要推动,于是,大地伤痕累累,肮脏的血液在她的血管中流动。人们围湖造田,困海填地,除草耕种,伐木造屋,倾倒污水。种种劣迹,都在伤害我们的地球母亲,伤害这个从古而来就和谐共处的自然。
我们是自然之子,那么保护自然就是我们应做之事、应担之责。孟子曾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我们应胸怀天下万物,坚信人与自然皆平等,博爱众生,达天人合一之境。
英国一位生态学家说得好:“我们不是地球的拥有者,我们只是借用了子孙的地球。”过去,我们犯下的大错已让我们尝到了恶果。土地沙漠化、酸雨、全球气温上升、臭氧层破坏、北极水面上升、冰川融化等等。可现在,我们还有改正的机会,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我们是自然之子,为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坚定地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植树造林,退耕坏草,退田还湖,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我们应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用电,不随意浪费资源。我们应努力学习,改革创新,争做时代新青年,自觉从身边小事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以博爱之心爱众生万物,万物众生也会爱人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促进发展,如此之好事,岂不美哉!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人与自然的关系大概就像两个人吧!一个不断索取,一个不断付出。那当世界万物忍受不住这样的索取是不是会让人类接受惩罚。
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地震,2015年埃博拉,2016年洪灾,2019年澳大利亚大火,2019年蝗灾,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天灾?人祸?难道问题不是应该从人类自身找吗?
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我们人类就不会受到责怪?同是地球的儿女,人类就该凌驾于自然,凌驾于其他生物?同是地球的儿女,难道威胁人类的生物就该被人类伤害?
人类是高级的生物但不代表这是破坏自然的理由,经济建设越来越先进,发达。可人类的思想依然如此,人类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代价。就拿今年春节前的事来说,是蝙蝠的错吗?不是,找找蝙蝠的资料,它长成那个样子不就是为了人类不去捕它们吗?蝙蝠常年体温40度以上,身上数百种病毒。那为什么人类还会去吃?因为他们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不去考虑后果,只为了自己一时的贪婪。
所有的灾祸来临时,人类只会抱怨。事到如今,人与自然都不用找谁对,谁错。一起忍受自己犯错后的惩罚。每一次的灾祸何尝不是再给人类提醒呢!
我希望春天能看到树木上都长着嫩芽,能听到燕子的叫声;我希望夏天能看到小河里各种鱼儿在游动,傍晚能听见布谷鸟的歌声;我希望秋天能看到金色的麦浪,能听见农民伯伯爽朗笑声;我希望冬天能看见白雪皑皑,能听见人们的祝福。我还希望一年四季能看到真正的太阳,而不是隐没在雾霾下的一丝光。
如果人类的欲望少一点,那么自然就会美一点。人类应该反思自己,有所觉悟,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
追寻教育理想 享受教育幸福 ) 转载▼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随笔 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子,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又有人说,教师的生命像一个根号,一叠叠作业为他们的青春进行着无数次的开方。其实这些都只是说对了一半,因为对于追求教育理想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艰辛的重复,而是心灵和知识的创造;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全部!教育不只是付出和牺牲,而是收获和享受,享受着我们毕生的教育幸福! 1996年,带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我来到了吐哈这片热土。从站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自己:我要让我教过的学生在他们成年的时候,都为自己曾经有过这样一位启蒙老师而感到庆幸!转眼间12个年头匆匆而过。12年来,教学生涯中不知经历了多少个令人难以忘怀的日子,期间,有过许多失意的彷徨,但更有成功的收获和喜悦。我一直很庆幸,我依然坚定的站在三尺讲台之上,我知道,这才是自己应该坚守的位置。在这片舞台上,我努力,我奋斗,我拼搏,尽情的挥洒着激情和汗水,尽情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天地和风采。今年7月,我的第三批学生又毕业了,这是我小学教学生涯的第三个轮回。在和孩子们告别的毕业会上,看着一张张熟悉而稚嫩的脸庞,想起朝夕相处的无数个日子,我哭了,一直想快点把他们送出去的我,突然间觉得是那么的空落和难舍。孩子们也哭了,我知道他们舍不得我,竟然一个个的央求我,老师,把我们带到初中吧!教师节、中秋节已升入初中的学生成批的来看我,有的学生家长,在他们的孩子已经升入初中时,还在节日来电话问候我,甚至有的家长听说我的孩子要上学了,主动帮我推荐特色班……每每放下电话,我的心情都久久不能平静,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值得高兴的呢?也许,这就是作为教师的我的独自幸福吧!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忙碌中有收获,现向各位评委汇报如下:一年来,我担任六(1)、六(2)两个班的语文课,同时兼任六(1)班班主任、五六年级语文备课组组长、小学语文教研组组长。一、在育人中感受教育幸福从事班主任工作的十二年来,我越来越深刻的感受到,教师是一项塑造人心灵的工作,尤其是启蒙老师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影响力更显如此。出于这份责任,我精心呵护着每一个幼小的心灵。总是不失时机地为自卑的孩子送一份自信;给偏激的学生送一份冷静;给后进的学生送一份笑容,让学生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他们时刻生活在温暖的集体中。为了鼓励每一个孩子,让他们在激励中成长,我在六(1)班开展了小组积分竞赛制活动:在学生自愿结合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分成每组7——8个人的小组,由小组的学生共同研究制定奋斗目标,并取一个有特色的名字,如学习组,雷锋组,突破组,前进组等。然后根据学校规章制度,结合班级管理细则,实行小组积分竞赛制,在学习、纪律、卫生、两操、活动表现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每周得分最高的小组在周五的班会课上会受到充分的表扬,然后介绍得分经验,最后由我颁发一份特殊的“荣誉证书”(那个证书的外皮是我曾经获得的荣誉证书做的),得到此证书的学生为此感到非常的高兴和荣耀。事实证明,个人积分竞赛制使班级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很有成就感。优秀生因为积分较多,在班级中的威信日益提升,并在班级中形成了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班级的领头羊;中等生平时最容易被老师忽略,有了积分制之后,他们发现自己通过努力竟然也可以为小组出力,有时甚至超过优秀生,这使得他们的成就感大大增强;后进生中有两类,一种是能力较弱的后进生,对于这类学生,他们在学习方面也许加分很少,那么他们就会想方设法在其他方面去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从而比平时找到更多的成就感;而对于那些行为习惯较差的后进生,也许更多的就是积分对他们潜在的约束力和积极的引导了,即使有一小点进步,也会被及时的发现和给予肯定,自然也就有了小小的成就感。小组积分竞赛制是我管理班级的一个重要举措,已经在班级管理中显出了较大的优势和效果。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我最为自豪的是,我所带领的班集体多次获得学校德育常规示范班,荣获分局“十佳班集体”,荣获地区“红旗中队”,荣获自治区“红旗示范中队”荣誉称号,这也是教育分局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集体。在和学生一起努力的日子里,我收获着学生健康成长的幸福和自我成功的幸福。二、在教学实践中体验教育幸福我从小就喜欢语文,现在做了语文老师,每天徜徉于语文的天地中,实在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吕叔湘先生曾说过一句话:“孩子的语文能力,有30%来自于课堂,而70%其实来自于课外阅读。”为了把孩子们引入书的殿堂,我精心挑选了一些《读者》杂志中感人至深的故事,甚至还有《狼图腾》的精彩片段,利用课堂读给孩子们听,并每周举行一次读书会,给孩子们读书交流的机会,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书籍的魅力是无穷的。孩子们很快被我引进书的世界,早晨到校后,再也不见嬉闹闲耍的孩子,他们都沉浸在各自喜爱的书中朗读去了。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看书过于入迷,连上厕所都要拿着书,每天晚上看书看的不睡觉。在与书籍、大师的对话中,学生们初步懂得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美好,什么是丑恶。课外阅读的万水千山吸引着孩子,影响着孩子,造就着孩子。写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步形成了自己一套作文教学的理念和方法。我一直认为,要写出好文章,一定要以孩子的生活作为原点,以情感作为激发点,再以阅读积累作为基础点,才能写出有生命活力的文章来。在一次以“手”为专题的全校作文研讨课上,我以班级中一个叫田涛的孩子手受伤为触发点,设计了一堂“一只手的感觉”的习作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根据这堂课所写的教学案例《在体验中激发创作热情——“一只手的感觉”作文教学案例》在全国创新作文研讨会上获得一等奖。该文章还同时在《新作文》杂志第七期发表。在今年6月举行的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我撰写的习作教学案例《作文课上的“诉苦大会”》再次荣获一等奖。在教师这个职业中,我不断体验着来自自身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双重幸福。三、在教研中共享教育幸福我们小学语文组是一支充满活力的团队,队伍比较年轻。也正因为这支队伍年轻化,教学呈现多层次化。青年教师们工作热情高,善于创新,但同时由于工作经验不足,教学中盲目性较大,需要有系统化的专业引领,才能尽快成长起来。为了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一个发展和成长的平台,我积极组织了各种活动,例如组内公开课,诊断课,观看特级教师录像课,还组织老师们积极参加自治区各项论文比赛。在我的带领下,小学语文教研组迅速成长起来,2007年9月,被学校授予“星级教研组”荣誉称号。在分局211研培活动中,我组老师获得1个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教研组综合成绩获得分局第一,荣获优胜教研组。在今年7月举行的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我组十名老师全部获奖,有3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在和同事们的共同提高和发展当中,我与她们共享着教育成长的幸福。四、在自我成长中品味教育幸福在我的教书生涯中,2008年可谓是一个突破年。我一直喜欢写点小文章,但从未想过自己可以编书。受学校委托,我独自编写了校本教材小学《国学》读本,这本书现已全部下发到小学生手中。作为我校国学课的专用教材,受到领导和老师的好评。平时,我善于积累和总结,撰写的论文多次获奖,这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2007——2008学年度获奖情况:1、在分局举行的“我的德育故事”征文中荣获一等奖,并在全分局大会上进行交流2、本年度在分局小学教师211研培活动竞赛中荣获三等奖3、在自治区“我的2008奥运会”体育知识竞赛中,辅导学生获奖,一个省级二等奖,一个省级三等奖,本人荣获“优秀辅导教师”奖4、指导学生周晓菲所写文章《弟子规寻宝》在吐哈石油报上 2007年6月1日发表5、本人荣获分局“优秀班主任称号”6、论文《突如其来的青春期事件》在《班主任》杂志2007年12期发表7、论文《在情感体验中激发创作热情》在《新作文》杂志发表8、论文《让班级在自主管理的海洋里航行》在全国“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素质高级研修班研讨会”荣获二等奖9、论文《突如其来的青春期事件》在全国“提高中小学班主任素质高级研修班研讨会”荣获二等奖10、论文《作文课上的诉苦大会》在自治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论文比赛中荣获一等奖11、在外国语学校举行的小学国学诵读比赛中,由我设计并领诵的《不朽的国魂》一举荣获一等奖12、在“七一”建党87周年纪念活动上,我代表学校党支部进行的党员讲故事受到好评有一种态度叫享受,有一种感觉叫幸福。学会面带微笑才能享受生活,懂得播种快乐才能收获幸福。让我们用享受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教育,我想教育的幸福便会伴随着我们的教育生活,一直到永远……教育激情是蕴藉在地底下的岩浆,是埋藏在云团里的闪电。激情燃烧,将融化学生心里的块垒,摧毁知识的藩篱,提升教师生命的质量。激情燃烧是一个哲学范畴,有其质、量、度。提高激情燃烧的质是教师的终极追求,控制激情燃烧的量是有效教育的基本策略,燃烧教师激情的度是实现教育幸福的重要保证。科学地让激情燃烧,教师的教育理想就不再遥远。优秀的教师,总会在恰当的地方,恰当的时候点燃自己的教育激情,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师生所描绘的烈火熊熊的画面,是我们教育征途上最美最和谐的美妙篇章。燃烧教育激情,教师就会像那浴火的凤凰,涅槃后重生。一、教育幸福的泉源一个有激情的教师必然拥有巨大的幸福,激情让教育的幸福感更持久、更强烈。同样,教育幸福感充沛的教师教育激情也最为强烈。可以说,教育幸福和教育激情相辅相成,密切相关。但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他们的幸福又在哪里呢?每天面对纷繁芜杂却又单调重复的工作,每天面对反复说教却又无效的调皮学生,面对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恐怕很多教师都会问:幸福在哪里?教育的激情在哪里了?据重庆的一项调查显示:六成教师没有幸福感。为什么六成老师没有幸福感?是“工作太忙,无暇顾及幸不幸福”。据调查显示,75%的教师每天工作时间在10—12个小时;20%的教师每天工作8—10个小时。而广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广州地区1000多名教师发放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教师觉得工作压力大,职业幸福感不高。16.6%的教师认同“再有机会,不愿选择当老师”;而认同“工作稳定,收入客观,受社会尊重”的教师只有11.2%。种种现实情况表明: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是很低的。既然没有教育幸福,工作的激情何来?更遑论点燃工作激情了。如此看来,广大教师真的要在这种毫无激情毫无幸福感的职业里浪费时间,“贻误”终生?其实不然,“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客观地说,教师的职业幸福,关键在于教师本人的生活态度,在于教师在从事教育事业时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潜能是否得到发挥、力量是否得以增强。惟其如此,幸福才能源源不断,激情才能澎湃不竭。但是以什么程度增长,以何种频率增长,还要看教育幸福的发展层级了。教育幸福感是有层级的。相应地,教育激情的烈度也是有差别的。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从两个方面来阐述了人的层次需求论,首先,人是一个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已经得到满足的需要不再能起到激励作用。其次是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层次得到满足之后,另一层次需要才出现。当教师已经实现了某一层次的教育幸福的时候,就会向着更高层次的要求迈进,那些低层次的曾经带来教育幸福的因素就不再起作用,所以教师教育幸福的感觉是发展变化的,对教育幸福的要求也是不断提高的。我们呼唤教师的教育激情,就要探究教师职业幸福的源头。正其本,清其源,教师的教育激情才能持续燃烧。“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职业幸福的源头活水到底有哪些呢?1、名位和财货“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传统的知识分子是羞于言利的。似乎只要言名利,教师的境界就不高,师德就成问题。在教师行业,教育者被灌输的理念往往是奉献、无私等崇高思想。我们的媒体也不遗余力地推销类似的价值观念。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报道喷薄而出:有教师打着点滴给学生上课的,也有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似乎离开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教师便不能成为教师了。教师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甚或是生活在社会之上辛苦备至、压力巨大、社会期望甚高却经济地位低下的群体,教师有马斯洛所说的这五种层次的需求。鲁迅先生说:“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教师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提高了,教师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应付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安心育人,静心授课,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会更加的强烈。很难想像,一个整天箪瓢屡空的教师还有什么样的职业尊严,一个整天接受社会有闲阶级、有产阶级冷嘲热讽的教师还有什么资格谈教育理想,连尊严都谈不上的教师何谈幸福,没理想的教师哪里来的激情。所以,贫穷不是光荣,位卑不是骄傲。让教师成为社会上最令人羡慕的职业,就应该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就必须提高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在名位和财货方面给予教师相当的认可。2009年,国家在教育岗位率先实行绩效工资,大幅度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同样是2009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了500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831名“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教育部还表彰了2014名“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授予651项教改项目“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授予100名高校教师“第五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这些荣誉,让那些一直默默耕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老师们感受到职业的荣耀,给广大教师打了一针“强心剂”。这些举措传递了这样一个信号:教师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提高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才会增强;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增强了,教师的激情才会被点燃,我们的教育才会优质高效。【链接】2002年我也有幸成为市骨干教师中的一员。因为评了骨干教师,周围人对他尊敬有加,关注的目光格外不同。我知道,这是对自己以前工作的肯定,也给自己提出了新的目标:我要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一个学者型教师。应该说那之后的几年是我成长最快的时期。我的教学风格逐渐形成,知识积累逐渐丰厚,为人处事逐渐沉稳成熟,课堂更加精彩,教育科研和教学实践结合日渐紧密。我深知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很多,要将作文教学研究的构想付诸实施,让学生都有妙笔慧心秀口;要多读书,引领学生也让自己在知识的海洋里攫取宝藏;要继续深入试题研究,找出更多规律性的东西,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是笔者成长日志的节选。名誉这一具有导向性的刺激物给我带来了满足感、幸福感,更激发起我的上进心。它让我明确了自己的方向——成为学者型教师,更让我发现了不足:在“作文教学研究”、“读书”、“试题研究”等方面亟需提高。作为一线教师,笔者深知教师名位在教师获得职业幸福中的重要作用。有的教师,可能会因为领导的一句表扬而开始亲近、热爱起自己的工作;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的考试成绩优秀获得上级表彰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追求;有的教师,会因为一节课的获奖而开始热爱自己的课堂。名位的激励带来职业的满足。一个有效的荣誉序列给教师设立了一个个目标,帮助教师向更高更远处发展。教师因为获得荣誉而幸福,也因为开拓开垦而完美。所以,为了鼓励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国家建立了教师荣誉制度和职称制度。这些制度的设立,就像是发生了“鲶鱼效应”,让教师这个行业充满了竞争的活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有很大的提高和促进作用。教师的职业幸福像出土的幼苗,在竞争中成长;教师的职业激情,像燎原的星火,在名位的提高中点燃。除了职称和荣誉等名位之外,教师的经济地位也是其职业幸福的重要泉源。笔者小时候常常听到大人讲村里的私塾先生吃鱼的故事:先生吃鱼的时候,一般一餐只吃鱼的半面,吃完后,会将鱼翻身过来。为什么要翻过来呢?是因为从外观上看去,鱼是很完整的,先生就不至于被人说贫穷而颜面受损。两餐吃一鱼,旧时教师的生活待遇可谓险恶,这是旧中国教育落后造成的。放眼现在,虽说教师的经济地位有提升,但是教师内部经济地位的差别仍然影响着教师职业的整体幸福感。有调查显示:名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一般学校教师来的强烈,城市学校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比乡村教师来得强烈。为什么呢?除了前面所述的名位之外,经济原因占很大的比重。名校、城市学校的教师福利好,占有社会资源多,自然是很多老师心仪向往的地方;而乡村学校、普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待遇低下、条件落后,教师的教育热情少之又少。经济基础决定职业幸福!在世俗社会里,教师的经济地位往往影响着很多人对教师职业的评价,影响着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美誉度和幸福感。要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点燃教育激情,必须要提升教师的经济地位。【链接】1969年从华东师范大学毕业后,薛章辉老师被分配到当时江西的部队农场任教,第一个月领到的薪水是45.5元,如今薛老师退休后每月薪水4300多元,让他觉得教师不仅在经济地位,在社会地位上也有很大提高。“我的老师在‘文革’中受到批斗,我当了老师后没有被我的学生批斗过,这是我值得庆幸的事。”薛老师说,后来国家又多次提高教师工资待遇,他58岁时开始学开车,如今加入有车一族,买了一套房子作为休闲养老之处,去过欧洲、东南亚旅游,还到马来西亚参加国家汉办组织的汉语教师培训交流活动,这一切都让他觉得,在人生的末班车赶上了趟。我们可以理解到薛章辉老师在人生的晚年所体验到的职业幸福感。这种感觉毫无疑问是经济地位的提高带来的。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相信像薛老师这样赶上趟的教师还有很多很多。经济地位的提高改变了教师在人们心中的酸腐的形象。衣着鲜、食有鱼、住有居、行有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变成普普通通的家常。教师在获得丰富的物质滋养的同时,工作的积极性也爆发出来,教育激情得以充分燃烧。名位和财货,这些似乎不登大雅之堂的缘由如今也堂而皇之地跃入教师的视野。这不是师德的倒退,而是把教师从神还原成人——有着各种层次的需求的人。教师从“神坛”上走下来,感受祖国改革开放的美好成果,有利于满足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从而使教师这个行业成为最美好、最令人羡慕的职业。2、学生的成长孟子曰:“君子有三乐。”其中一乐就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将教育之乐与天伦之乐、德性生活之乐相并列,标明孟子作为人师对教师职业重要性的充分肯定。的确,教育的目的指向人类本体,教育的根本追求就在于人本身。作为一种让知识转化与智慧增值的职业,教育的幸福和学生的成长休戚相关,教育激情的点燃和学生的成长密切相连。从国家的层面来看,教育是关系一个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为什么最终会落实在教师身上。因为教师承担的是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承担的是培养国家优秀公民的责任,承担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教师的职责决定教师工作努力的方向,而这些方向的实现,就是教师获得教育幸福的源泉。从学生个体的层面来看,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个人意识和情感的人,这就意味着教师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最好的说明。教书育人之难表现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师预期的矛盾,体现在教师教学技术和教学效果的不对称,体现在学校教育因缺乏必要支持而表现出的软弱性。学生的成长路程是曲折复杂的,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惟其艰难,教师的价值才可以体现;惟其辛苦,学生的成长才显得难能可贵。所以,教育幸福感不只是简单的获取,更应该有责任的担当、智慧和精力的付出。和学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会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而善于认识这种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教师所从事的职业关乎人一生的发展,这是一种其他职业无可比拟的荣誉!教师的人格修养、知识能力像涓涓细流慢慢注入学生的血脉,这是教师生命的延续。当学生们在教师的教育和帮助下走向人生的一个个崭新的阶段时,在他们的眼眸里,不仅有尊重,还有感激。关注学生的成长,把自己的心灵和智慧交给孩子,教师就会体验到别样的幸福,教师职业会为此澎湃多情。【链接】李吉林曾多次把孩子比喻成小鸟,她说:“情境教育就是给孩子添翼,用情感扇动想象的翅膀,让孩子的思维飞起来,让孩子的心儿飞起来,快乐地飞向美丽的、智慧的、无限光明的童话般的王国。这是我心中的小鸟之歌。”“多少次、多少回,小鸟之歌在我心中鸣响。歌声中,儿童的眼睛,儿童的智慧,儿童的情感,让我激动不已。此情此境,如诗如画,我仿佛也是诗人,饱含着深情,在儿童的心田里,写着明天的诗句。儿童,是我心灵的寄托。一切为了儿童,是我教育理念的核心。正是‘为了儿童’,使我成为一个执著的探索者,不倦的学习者,多情的诗人。”李吉林老师是我国著名的情境教育专家,她的人生曾遭受过文革的伤害。可是面对天真单纯的孩子,她仍然满含激情地把他们比喻成小鸟。她把自己的快乐、心灵的皈依都寄托到孩子身上。而这些孩子也让她忘却前进的辛苦、人生的坎坷,成为了多情的诗人,为师的期待造就了师生成长的双赢!在笔者的学生生涯中,也有很多老师的谆谆教诲依然萦绕在耳际。在教师节,有老师曾对我说:“你的成长是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在我学习进步的时候,有老师慨叹:“班级拥有你,是我最大的骄傲!”毫无疑问,这些老师在教育教学岗位上都是有着突出成就的行家里手。面对学生,他们都共同地展示了他们的爱心、宽容和智慧。他们的脸上总是含笑的,尽管有时候因为经济条件、社会评价等一些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心绪,只要他们一面对学生,那样一种满足和关爱就会洋溢在脸上。学生的成长给教师带来了教育幸福,也给他们的专业发展带来了动力。每个老师都可以据此拓展自己的舞台来发展、丰富学生,提升老师的育人成就感、教育幸福感。 3、教育的专业追求法国哲学家卢梭说过,真正的幸福来源于自己的存在。为师者的存在体现在哪里?是学生的分数中,还是自我的首肯中?在现实的校园里,被分数紧紧套牢的已不单单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更是教师。在分数的空隙里挣扎,谁能抓住幸福的尾巴?在丧失了主动权的分分秒秒里,教师的笑声难得爽朗,教师的站姿无法挺拔。如何让教师的价值最大化?如何让教师的工作充满创造力?这是很多人面对的课题。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总会遇到矛盾和冲突,当自己无法解决这种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就需要外在的启蒙与介入。而外在力量(比如专家或政府推行的教育改革等)的介入往往会对教师原有的日常教育生活构成冲击,使教师陷入到恐惧或者说焦虑状态之中,甚至有强烈的不安全感。教师开始拒绝变化,这种拒绝又让教育生活显得单薄乏味。所以,教师要想获得更大的幸福,就必须拥有教育追求来拒绝平庸。拒绝平庸意味着接纳和反思。当一个教师在采取教学行为的时候,他往往是受某种内在的对教育的理解的支配,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会拥有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与解释,这种理解与解释往往是未经检验的,带有偏见的。如果教师能通过反思、阅读等有效手段与自我保持对话关系,洞察与反省自己的理解与解释,就能不断地修正自己的教育行为,在研究中逼近真理。而探索奥秘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最美妙的事情(爱因斯坦语),从这个角度来看,教育的专业追求无疑是极具幸福感的。【链接】1993年春天,在教《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时,我把对一道简单的练习题的处理,变成了一次活跃而成功的思维训练,学生也很欢迎,课堂气氛相当热烈。当晚,我便怀着成功的喜悦一气呵成写成一篇不足两千字的课堂实录片段,题目是《一道习题的思维训练》。第二天我就将这篇文章投寄给《中学语文教学》杂志,信封上写的是“编辑同志收”。虽然我在好几年前便有文章发表,但那些都是班主任工作方面的,就语文教学而言,这是第一次投稿。一个多月之后,我打开新到的《中学语文教学》第五期,一下子便看到目录上自己的名字!太让我兴奋了!文章虽然短小,内容也很单薄,但今天回头看,那是一个簇新的起跑线——我后来发表了上百篇语文教学文章,再后来还出版了好几部语文教学专著,这一切都是从《中学语文教学》1993年第五期开始的。
208 浏览 3 回答
114 浏览 1 回答
289 浏览 4 回答
316 浏览 5 回答
201 浏览 4 回答
262 浏览 3 回答
204 浏览 3 回答
133 浏览 5 回答
174 浏览 2 回答
215 浏览 5 回答
141 浏览 1 回答
175 浏览 2 回答
257 浏览 6 回答
101 浏览 3 回答
268 浏览 2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