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我写的一篇论文 关于南北方自然地理差异的中国南北方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差异简介摘要 分别从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四个因素考虑,分析中国的特征及其南北方的差异。关键词 中国南北方,气候,陆地水,植被,土壤一 中国南北的划分1位置北方 内蒙古高原以东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秦淮一线以北(以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 秦淮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2范围北方包括黑,吉,辽,冀,鲁,晋,京,津,陕,豫大部分地区,甘、陇东南部,苏,皖北部。南方包括苏、皖、川的大部,豫、晋南端,浙,沪,鄂,台,闽,甘,湘,贵,云,粤,桂,琼。3地形北方地形 以平原为主,主要地形有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辽东丘陵,山东丘陵。南方地形 主要地形区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三角洲,四川盆地,成都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海南岛,雷州半岛,珠江三角洲二 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南北差异(1)气候我国气候特征:1季风气候显著我国季风气候区大致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乌鞘岭-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连线的东南部。季风区气候特点:冬季干冷,夏季湿热。2气候大陆性强南方基本上为海洋性气候与海洋性过渡气候。北方基本上为大陆性气候与大陆性过度气候。3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按照气温不同,从南到北包括南热带,中热带,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北温带9个气候带,1个高原气候区。按照水分条件,自东南向西北又有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候区之分。按照海拔高度,各山区气候垂直带谱不尽相同。由此可见,我国气候多种多样。南北气候差异:气温:北冷南热秦淮一线是一月份0度等温线,在冬季,北方在0度以下,南方在0度以上。春季增温幅度大致是北方大于南方。全国7月平均气温20℃-28℃,南北气温差异不大。秦淮一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愈向北,气温年较差越大。降水:我国平均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800MM等降水量线,湿润与半湿润的分界线。南北差异的原因地形是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秦岭东西长约1600多千米,平均海拔约2000~3000米,对冬夏季风有巨大的屏障作用。冬季,关中的宝鸡气温比陕南的汉中低3℃~6℃,西安比安康低4℃~7℃,冷空气过境时,南北之间温差达6℃~7℃;同时秦岭对水汽也起阻滞作用,南坡平均降水量在800mm以上,北坡年平均降水量多在800mm以下。由于气候差异导致了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形成了南水稻,北小麦;南水田,北旱地; 南一年二熟至一年三熟,北二年三熟至一年两熟的分布特点。(2)陆地水地表水(以河流水为主)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河流水手降水补给,所以我国的河川径流受气候影响较明显。我国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黑龙江,辽河,海河,黄河。由于受季风气候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他们普遍降水变率大,降水量不是很大,又由于该区工农业发达,耗水量大,所以比较缺水。河流汛期较短,含沙量大,冬季结冰。南方地区的河流主要有长江,珠江。它们年径流量大,尤其是长江,流域面积广,径流也比较稳定,年内分配比较均衡。河流汛期长,含沙量小,冬季不结冰。地下水北方大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广大地区,分布盐基裂隙水,地下水储存较丰富。东南沿海受季风气候影响,地下水丰富,且富水程度比较均匀,开发也较高。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地下水补给条件好,故地下水的蕴藏量相当丰富。(3)植被我国北方属温带,暖温带(仅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南方属亚热带(最南部为面积不大的热带)北方植被类型北方温带湿润区典型植被是针阔混交林,半湿润为稀疏草原,干旱区为草原。北方暖温带湿润区及辽东,山东两半岛,华北丘陵山地,棕壤上分布着各种落叶栎林。半湿润区黄土高原东南部分布杂类草草原,干旱区以本氏针茅,短花针茅为代表,亦有些超旱生灌木。南方植被类型南方亚热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东西部植被略有差异。其中云南高原的典型植被为耐旱的滇青冈,高山栲,白皮柯等组成的常绿栎林。(4)土壤北方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多为棕壤,褐土;东北平原多为黑土,黑钙土。南方长江中下游为水稻土,东南丘陵为红壤,四川盆地为紫色土,平原地区为肥沃的水稻土。我国北方的温带和暖温带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暖温带土壤分布由棕壤向西北依次为褐土,黒垆土,灰钙土。在温带,土壤从暗棕壤经东北草原的黑土,向西北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我国南方地区温度普遍较高,所以分布铁硅铝土,铁铝土,由北到南,随着纬度的降低,温度的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砖红壤。三 总结我国的地理学家把长江与黄河之间的秦岭、淮河看作是我国的东部地区的一条南北方分界线。具体的说,这条分界在甘肃、陕西、河南境内,基本上沿秦岭、伏牛山呈东西走向,到方城县折向东南、经板桥往东进入安徽,然后大致沿淮河干流,至江苏的苏北灌溉总渠延伸入海,全长约1700公里。这条线的南北两侧。无论在气候、水文、土壤、植被以及农业生产、人民习俗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差异。从气候方面来看,它是我国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解线。其南侧属亚热带范围,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0℃,且雨季较长,年平均降水量为750~1300毫米,以北属暖温带范围,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日平均气温底于0℃的寒冷期,普遍在30天以上,雨季较短,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800毫米。按气候学角度看,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也并非一成不变的。气候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气候变暖,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也将有现在的秦岭、淮河一线,推进到黄河以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