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教和文化中心,是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副省级城市。杭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杭州湾西端,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长江三角洲重要中心城市和中国东南部交通枢纽。紧邻长三角中心城市上海给杭州带来了丰富的投资创业的机会。拟于2009年建成的沪杭快速轨道交通网将使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到40分钟之内,3条铁路以及4条高速公路与上海对接,将进一步增强沪杭的“同城效应”,有助于承接和放大上海的要素辐射,主动接受上海部分产业的嫁接和转移,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竞争”的密切关系。首先,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杭州的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天堂硅谷。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是人才,而上海汇聚了无数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各专业各层次的人才,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和科研资源。在杭创业的高新技术企业得以充分利用杭州和上海的科研资源,为自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从现状看,杭州业已吸引了全国30%的软件产业,成为全国十大软件产业化基地之一,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和国家推进信息化综合试点。杭州高新技术园区内建有国家级软件园和留学生创业园,已形成以微电子、信息通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行业为主的格局,吸引了包括东芝笔记本电脑生产线、诺基亚全球研发中心等在内的世界500强企业中的37家落户杭州,而且大都取得了良好的收益。其次,邻近上海的区位优势有利于发展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杭州工业目前以加工工业为主,已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优势的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电子通信和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初步具备向现代制造业基地迈进的条件,完全有可能利用京杭大运河以及紧邻舟山、宁波、上海港的航运优势,利用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的航空优势,利用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优势,以及良好的制造业基础,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虽然杭州土地资源稀缺,但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的先进制造业却仍可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旅游休闲城市的明确定位下,杭州大力进行了城市内部和外部的路网建设,形成纵横交错的公路内网与外网。市区道路33929工程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建成了复兴立交、文晖立交、望江立交和上塘路高架等一大批道路桥梁,连接城市东西部的德胜路快速通路也已经筹建,城区路网布局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而全长100多公里的绕城高速公路则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此外,杭州还进行了和周边县、市乃至安徽省的路网改造,掀起旅游西进的热潮。其中,杭千高速公路是杭州建设“一小时半交通圈”,打造“一小时半旅游圈”,构筑“一小时半经济圈”的重要基础性工程,它建建后,杭州将与周边县市都通上高速公路。同时,杭千高速公路与杭徽高速公路一起,把“三江两湖一山”旅游景点连为一体,形成一条快速旅游通道,大大缩短杭州东西部的距离。杭州旅游休闲资源和周边旅游资源互相捆绑的合作优势,配合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政府投入2000多亿元建造“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生态城市的决心,共同营造了旅游业、会展业、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旅游、会展、休闲、文化产业以及相配套的服装、食品等都市工业都将在这个被联合国评为“国际花园城市”的地方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对杭州在长三角南翼中心城市的地位构成强有力竞争的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兴建,该大桥使宁波等地不必绕道杭州,直接和上海联系,将分流一部分资源。但是杭州拥有深而广的经济发展的腹地空间,金华、衢州、建德、淳安,乃至皖南地区,均系杭州经济发展的更大腹地,随着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的建造,杭州对这些城市的“向心力”不断增长,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次长三角地区各类资本来杭州投资创业。资料来源于网络,非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