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0月。1973年,协作组通过测交找到了恢复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难关。10月,袁隆平在苏州召开的水稻科研会议上发表了《利用“野稗”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中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已经配套。
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264 浏览 2 回答
272 浏览 3 回答
93 浏览 3 回答
360 浏览 5 回答
104 浏览 3 回答
203 浏览 2 回答
115 浏览 3 回答
275 浏览 6 回答
134 浏览 2 回答
273 浏览 2 回答
220 浏览 2 回答
99 浏览 3 回答
106 浏览 3 回答
84 浏览 2 回答
183 浏览 3 回答
289 浏览 7 回答
297 浏览 4 回答
290 浏览 10 回答
228 浏览 8 回答
296 浏览 7 回答
96 浏览 2 回答
357 浏览 5 回答
273 浏览 6 回答
172 浏览 5 回答
148 浏览 3 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