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6日 根据《酒泉市教育局关于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南菁”跟岗研修班(第四期)活动的通知》安排,酒泉市教科所殷玉霞老师带领“南菁”跟岗研修(第四期)24名学员,于11月5日下午2点半抵达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3点钟,殷老师组织大家在文德楼A座603室召开了预备会,对学习期间的作息时间、学习纪律、疫情防护、撰写心得反思等相关事宜作了具体要求。学员在相互介绍中,加深了彼此的印象,为学习共同体营造了良好氛围。本期学员由来自选派学校的党支部书记、主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主任、教务处主任、团委书记、班主任等组成。从学段看有高中、初中、小学三个学段老师,还有专职教研员。其中女教师8位,男教师16位。根据有关要求,此行所有学员都将与这里的指导老师一对一结对后,入校跟岗学习。他们怀揣梦想而来,脚踏实地而行,必将满载收获而归,树立起酒泉骨干教师的良好形象,实现我们跟岗研修的愿景。大家都认为,身为教师只有在坚持不懈的行思中,才能不断成长,心生“光芒”。文科教师需要增强理科素养,理科教师需要加强人文素养,这是教师全面发展的路径和策略。把学习与反思相结合,立足实践,行而思、思而悟,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是核心素养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王道”。 根据安排,11月6至20日研修期间,第四期学员将全天候 融入南菁高中、敔山湾实验学校、辅延中心小学的日常教学与教研活动中,在指导师傅的带领下,跟岗研学2周。对“”南菁”的课堂教学,德育管理、考试质量分析以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每一位老师都将开启一段别样的“”南菁”研修之旅。(酒泉市教科所 殷玉霞) 跟岗研修促教研 笃行致远共成长 一路向东——赴研修之路 公元627年秋(唐贞观元年),28岁的玄奘法师离开长安,开始了孤身求法的西行历程,备受艰辛,笃定信念:“去伪经,求真经,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从长安走到天竺,一路西行,抵达了他心目中的佛教圣地印度,取得“真经”。 公元2020年11月4日,在酒泉市教育局大力支持下,为了学习借鉴江南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南菁”经验在酒泉各校落地生根,酒泉市教科所殷玉霞老师的率领24名骨干教师、教研员奔赴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一路向东,开启了“南菁”跟岗研修班(第四期)学习,我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走进校园——文化南菁高中 随着大巴车缓缓驶入校园,登记、入住。在美女贡丹老师带领下,我们对南菁高中有了初步了解:有着138年历史的百年南菁,校名源自朱熹名言“南方之学得其菁华”。作为一所国家级示范高中,江南名校,南菁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秉承优良的办学传统,新时代的南菁高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放眼世界,融入国际化办学行列,南菁学子更是以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主创新发展,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活动,成果丰硕。 漫步校园,参天树木,硕果累累的香橼、橘子不正是南菁人孕育的桃李遍地、栋梁柱天的真实写照吗!一路走过,一路思考,作为一名专职教研员,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自己学习的方向在哪里?一个合格的教研员如果只会指导课堂教学,会评课,说课,他是单纯的,单一的,是不全面的,要想真正走进南菁确立的“以发展科研来发展教师,以发展教师来发展学生,以发展师生来发展学校”的教育发展观,我应该从南菁的育人目标、学校的校训、学校精神、南菁气质的内涵入手,从学校管理、校园文化、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后勤管理诸方面学起,全方位充实自己,才能不虚此行,想到这里,任务繁重,倍感压力。 走进课堂——带来的思考 幸运总是伴随虔诚之心而来,研修第一天我们正好赶上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来自华东师大刘莉莉教授和全国21名专家、名师以及近千名观摩教师齐聚南菁高中,参与听课、评课、学科研讨与专家讲座其中,收获满满。 上午聆听了南菁高中李伟老师给高一14班讲授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思想政治课,李老师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为背景,抓住热点题材,设计文本,以思维导图为主线,深入浅出的阐释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只“有形的手”“特”在哪里?发挥政府的调节作用。李伟老师是文本知识的设计者,是课题教学的引导者,每个环节提出问题,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堂充分展示课前准备内容、自主学习效果,思维导图,画龙点睛,学生学的轻松,记忆深刻,老师穿针引线,扮演各自角色。第二节由江苏南通市高级教师、学科带头人王能老师主讲,第三节由湖南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长,湖南师大公管院兼职教授蒋平波主讲,都讲授高一政治《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教学内容,同样的文本,采用同课异构,有对比,有共同点,有差异,每个老师对文本由不同的构思,更多的是精彩、亮点。王能老师以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为背景,以川藏铁路论证、修建引题,深入浅出的把政府作用附着在案例之中,步步设问,层层引导,所有观点,让学生从文本中提取,最后总结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管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真实体现。三位老师都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让所有学生参与讨论、归纳、总结,40分钟的课堂在轻松欢笑中滑过,却留给了我更多的思考:教研怎样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教研怎样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教研怎样与教师的教学结合起来?接下来,我要带着这些问题,在剩余的15天里去我要寻找问题的答案。 一天的跟岗学习,聆听专家讲座,让我有了冲动,有了很多的想法,如何提升敦煌的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加强敦煌的教研工作?我想首先从创新教研组织形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做起,广泛、深入的开展教研工作,尽快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尽快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提高科学育人水平,形成研究文化,让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形成办学特色,必须从教研抓起;其次要狠抓自主研究、校本教研、网络教研的“三种形式”研究,夯实教师的教研素养,提升教师施教信心、智慧与能力,教研员要俯下身子,找准路子,开对方子,结出果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接下来学习中我要走进教师,走进学生,走进…… 研修反思,总结下篇。(敦煌市教育局教研室 孔军) “南国菁英于兹孕育,江城忠义由是裁成”。车马已歇,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气宇轩昂的南菁中学校门,尽管是锁闭状态,但依然能够想象得到,有多少三吴英才已从此处走向祖国大江南北甚至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当大西北的秋以其独有的遒劲肆虐芳华之时,很荣幸与酒泉教育界的精英一同踏上这片南国温润的土地,来一同汲取仰慕已久的“南菁中学”的养分。而对我来说,这是一份殊荣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都说,有些路要是能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过,朝着同一个方向奔跑,那么,回头就有很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脚下就有很多坚实的足印,远方也会变得清晰可见,我想这一段路一定会印证这个说法。 不得不说,简短一天的“南菁”行程让我感慨颇深,也许是全国大师级的课堂让我感到望尘莫及,也许是江苏省特级教师的点评让我醍醐灌顶,但我认为更能触及到我内心深处的是这里的文化——一草一木、一山一水。 “南菁书院碑廊”乍一看像极了某一处旅游景点,可它却真实地存在于“南菁中学”的校园中,让我不得不脑补一张画面——在如此的书院中,在熹微晨光下,书声琅琅,连读书这样的苦差事也顿感诗情画意。而又不得不想到,我们的孩子能闻鸡起舞的,也可以算作勤奋的典范,可相形之下,总是缺少那么一些调调。 还有这校园里的极具历史韵味的石拱桥、碧波荡漾的清澈流水、随风摇摆的垂柳,无不展现出诗情画意,就连那水中嬉戏的黑天鹅,一躬一吟竟像是从教科书中唐诗宋词里跳出来的一般。 “理必求真、 事必求是 、言必守信 、行必踏实”校门正对的建筑上大大地刻着南菁中学的精神,每一个南菁人呵护着、信守着、践行着,在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一代代英才。我坚信,我们酒泉的土地上将文化深深扎根,也定能培育出国之栋梁。(酒泉市第一中学 靳小戈) 11月6日,酒泉市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的第一天,恰逢一年一度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美丽浪漫的南菁高级中学进行。 从学政厅会场设备的布置可以看出,这是一场精彩的课堂盛宴。最中间摆放着学生的课桌椅,听课老师的凳子环墙摆放,摆布紧凑且合理,处处体现着主办方的细节、精细和用心。我们听了三节语文课,聆听了授课人说课和专家点评。一早上我们都不敢离开座位,因为短暂的离开,你坐过的地方很可能会很快被“补位”。 活动采取的授课方式是同课异构,课例是苏轼的《赤壁赋》。早上的收获沉甸甸的。但给我最深的印象却是他们共有的特点———高学历,年轻化,研究型,专业化。 一是高学历,年轻化。三个上课的老师都非常年轻,都在30岁上下,最年轻的陈彬洁老师,2017年才从南京文学院大学毕业,但她获得文学硕士学位,短短两年多,已经发表论文数篇,并在市级公开课比赛中获一等奖。盐城中学的顾向阳老师,是全国模范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两次获省优质课一等奖,一次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并有多篇论文发表。最厉害的是陈晓蕾老师,华东师大汉语言文学与应用学、心理学双学士,南开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多次在国家级、省级高级别的赛课活动中获一、二等奖,并参与了教材编写。他们不论是学历还是成就,都是我们绝大多数老师望尘莫及的。他们在参加工作之初就拥有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起点,在工作之后不久就抓住了展示自己的高平台,并在高起点、高平台之上尽情展示着自己的学识和才情。由此我想到了一句话,越聪明的人,往往越努力。他们就是这样的一群人。这让我感到了迟暮和差距。 二是研究型,专业化。抛开年龄的差距、学历的差距不论,更让我感到汗颜的是专业和理念上的巨大差距。他们是全国教育界的翘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名师,这无关年龄。听他们的课,我有一种船行水上,顺流而下的酣畅愉悦之感。那些课堂中思维的火花,那些深刻的文本解读,那些妙语连珠的表达,那些逻辑严密的思维,那些精妙精细的设计,那些简洁精当的点评,无一不在向我们呈现着教学的艺术。陈彬洁老师只有三个学习任务,一是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赤壁美景,二是赤壁美景引发了苏子与客怎样的感受,三是阅读苏轼在黄州的“一词两赋”和《记承天寺夜游》,给苏轼的心灵画像。三个学习任务呈现明显的层递性和严谨的逻辑性,三个目标任务完成的过程中,融入了由景到情,由情到理,由读到写,由表到理,由审美体验到审美创造的过程性递进和思维力提升。陈彬洁老师将课堂中的空白艺术发挥得恰到好处,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有时是思维的空间,有时是作答角度的空间,有时是思考的空间,有时是写作的空间,有时是静静阅读的空间,有时是自由朗读的空间,学生在这种自由的空间当中,语言得到重构,思维得到发展,审美得到升华,思路得到拓展,能力得到提升。顾向阳老师的课例设计独具匠心,极有亲和力,气场强大。范读声情并茂,极具张力;文本解读深刻独到,细致精微;师生的交流互为补充,教学相长;课堂推进如水行舟,自在无碍;教学语言亦庄亦谐,启人心智,显示出名师的风采素质。陈晓蕾老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强大的文本解读的能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她以任务群教学为依托,以“养气”为切入点,以文本解读为重点,融广度、深度、效度于一体,连续发问启人思考,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根据课堂灵活调整,最终达成对文本和苏轼精神的深度解读。 思考,将一天的研习所获编织成文字,面对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说———学习着,真好。 (金塔县中学 李成学) 6日早上有三节各科公开课,是由南菁高中组织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授课者既有南菁本校教师,也有江苏省其他学校的专家与名师。三节语文课,上的都是苏轼的《赤壁赋》,应该也是同课异构的思路。由于各科同时“百花齐放”,觉得最好能多多掠美,于是我和小戈老师商量后中间去听了一节班会课。 意料之中,三节课都很精彩,老师们功底深厚,循循善诱;设计精妙,各有所长,令我获益良多。但是,说句也许不太合适的话:与老师们可圈可点的表现相比,南菁高中学生们的表现可谓精彩纷呈、更加令人印象深刻、过而难忘。 无论是语文课还是班会课,无论是老师要求还是自己发言,无论是讨论交流还是总结致辞,学生们都能落落大方、侃侃而谈,举止得体,言辞得当,思考有深度,表述有法度,言辞有温度,逻辑清晰、语言流畅,阳光自信,完全没有词不达意的,更没有吭哧半天不说话的,既令身为语文老师的我自愧不如,也对“南方之学,得其菁华”的校名有了更多的认识,更对孟子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视为君子三乐之一有了感同身受的理解! 仅举班会课数例为证;本次班会课名为“爬好这个坡——建立互助互竞的南菁班级”,是学生升入高二后为增强班级凝聚力与个人良性竞争力而召开的主题班会。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有:其一,整堂班会课不仅程序严密、设计合理、针对性强,关键是全程几乎都由学生完成:学生主持,学生表演(2个情景剧),学生交流(发言的至少有八九名学生),学生总结......班主任只在最后做了不到3分钟的发言。学生参与班会的热情与主动尤其令我深受感染。其二,学生思考分析之深入系统、发言表达之流畅自如,令我既惊又叹!虽然不能排除老师背后的指导,但学生绝非提线木偶,平时肯定有不断的积累与深入的思考。比如,如何提升班级凝聚力?组织委员总结说:“每一个人做好一件小事为凝聚力,一群人做一件大事也是凝聚力。”如何珍惜时间?班长总结认为:“挥霍时间须斩草除根;零碎时间应积少成多;理性切割时间蛋糕(包含三种切割方法);优化时间寻找突破(追求时间的量、质及利用方向)......”如何增强竞争意识?一男生建议:启用“班级英雄榜”。首先定义何为英雄?学生回答:甲说:敢于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人;乙认为:英雄必须敢于舍弃别人无法舍弃的;丙说:英雄榜上不应该只有成绩......问题并不新鲜,答案也有现成的,但这个班的孩子们以身边的真人真事、用自己热情鲜活的语言、从自身出发的柔情与激情,为这个老生常谈的班会课注入了向上的力量、青春的气息! 南菁高中是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思想会表达;有责任敢担当,有爱心能宽容”这些气质的培养呢?后面又会带给我哪些惊喜?心中不觉对后面进行的跟岗研修有了更多期待。(酒泉市实验中学苏爱) 来到南菁高级中学,这里宜人的气候和优美的环境立刻让我忘记了旅途的疲惫,它就是我梦中的江南名校。大家安顿好行李,便迫不及待的跟着接待我们的贡丹老师大概参观了一下这所学校。整座学校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从老校门“三吴才薮”的匾额到南菁书院碑廊,从书味亭到正学亭,无一不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一所好的学校从来不是故步自封,满足于前人的成就。这更是一所充满着朝气与现代气息的学校:整齐的教学楼,气派的图书馆,前卫的行政楼,体现着南菁人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在南菁历史轴与现代轴的交汇处是一座高高的塔。据介绍,这是一座承载着学生梦想与心愿的塔,学生们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下来放入塔中,二十年后再来取出,看看自己的梦想究竟实现了没有。整个学校的布局十分精巧,将学校气质与对学生的期望融合在校园中,融合在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中。这样的校园文化建设值得我们学习。 我在这里发现了一些可爱的小生灵。有人工湖中的水鸭、天鹅,慵懒的南菁猫,还有隐匿的黄鼠狼。它们和校园、师生和谐共生,悠然自得。我没有见过一个学生去逗弄它们。南菁的学生们也很有特点,他们的步伐总是不紧不慢,说话语调轻柔平缓,这里没有急躁,没有喧嚣,世俗的纷扰仿佛离他们很远很远。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则显得那么浮躁和世俗。我想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孕育出这样的学子,才能静下心来读书,潜心学习。果不其然,在11月6日的“第六届全国高中‘审美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领略了南菁学子的风采。活动从早上8:30开始,我一共听了三节课,分别是南菁高级中学的语文老师陈彬洁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学陈晓蕾老师同课异构的《赤壁赋》,以及南菁高级中学高二(5)班的班会课“互助竞争”且不说三位老师才华横溢,单是南菁学子们的表现就让我惊叹不已,自愧不如。语文课上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可以将苏轼写景之句经过自己的加工用散文化的语言表达出来;有的可以结合苏轼生平深刻剖析文章抒发的情感;有的可以联系苏轼同一时期的文章领悟作者的人生哲学,这些孩子身上体现出的正是“有思想,会表达”的南菁气质。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刘毅然老师带的高二(5)班的班会课。刘老师全程一言不发,只是最后参与总结活动,孩子们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叹。学生们全程参与了班会课的策划主持,表现精彩纷呈,他们表现出来的优秀的口头表达能力,策划组织能力,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让我感觉到了咱们的学生的差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的南菁之行第一天,除了新鲜与惊叹,更多的是一种担忧,我们的孩子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表现。不知不觉中自己肩上的担子又沉重了一份。(酒泉市二中 张阿蕾) 早晨6点钟,我们迎来了一天的学习生活。且不说地理位置的差异,清晨的6点,我们那边还沉浸在梦乡,而这边太阳已经升起,身边的学子已经开始了早晨的第一堂课。 走在校园内,看到匆匆忙忙从身边走过的学生们,让我感叹的不是他们的紧张忙碌,而是从他们身上散发出的自信。同学们之间的交流,脸上的笑容,是一种自信的笑容,见到认识的,不认识的老师,非常自然的问好、打招呼。地面上除了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落叶,找不到一片纸屑、一个垃圾袋。实际上,在昨天晚餐时,我看到许多学生打饭之后,都是提着晚餐的塑料袋匆匆返回教室,我就想看看,今天在校园内能否找到垃圾袋。事实,让我感到很惊叹。我以为是校园的保洁员已经做完了,到七点多时校园的保洁员才开始打扫卫生。此时,让我想到更多的是学生的素养;是学校的文化底蕴,走在这所百年老校内,处处让人感受到文化的熏陶。 作为一个外面来的老师,我在想,如果是我们的学校,我们什么时候才能通过文化的熏陶,德育的渗透,让我们的孩子也能自觉的去践行文明中学生准则呢?我们经常给学生说,不许在校园内乱扔垃圾,可是,几乎没有什么效果。为什么我们不去尝试,通过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美体验美。看看人家的校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我们是否也可以做到呢?比我们空洞的说教会更有效果呢?我们应该始终记得,我们做的是教育,教育的是活生生的人,先教会他们做人,才应该再去求知。(金塔县第三中学 党建军) 静静的坐在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文德楼603的自习室里,来自酒泉七县市区的24位同行们,各自轻悄悄地敲击着键盘。恍惚间,穿越到30多年前的青葱生活,心揣梦想,按部就班,上着晚自习的那个少年的我。一瞬间,似乎不敢大声呼吸,深怕鼻息会将我从这美好的梦境中唤醒,叫我不能以青春的模样,在菁园尽享岁月的静好,追逐和创造最美的自己! 酒泉骨干教师“南菁”跟岗研修(第四期)——我梦中的“黄埔四期”已然着陆。处处触目的是群星闪耀,扑面而来的是人文荟萃,盼望能在渐缓渐衰的知天命血脉中,接受“黄埔”一般铁血淬炼,追求精神生活的满足和心灵的充实,追求人性的充盈,以此撰文。追问中年的我,应该怎样度过这非同寻常的一段学月?怎样才能接续个人生命的激情和活力,追续个人生命的完整! 11月6日,在百年南菁,被誉为“扬子江畔育人的摇篮”、“最具中国文化情怀的学校”,我们开启了跟岗研修的第一天。 从早上5:30起床,一整天都忙碌而充实。平时下午六点半,我们才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我们已经结束晚餐赶到自习室开始整理记录一天的学习收获。 24位学员个个不肯懈怠,滴滴哒哒,大家认真的记录着,直到22点,才陆续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 流水似的记录到这里,胸中的暗流依然涌动,思绪纷杂翻飞。行走中,南菁追求的“让校园的每一面墙都发出教育的声音,让每一块石头都彰显育人的价值,让每一个角落都散发浓郁的人文气息”学校文化,随处皆是,历历入目。无奈,指端艰涩凝滞,只好以附照片的方式诠释我们在南菁高级中学“追逐于梦,立身于德,有志于学,业精于勤”的青春模样, 从新开始,遇见最美的自己!(阿克塞教研室 冯晓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