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托木斯克工业大学,全俄技术物理科学研究所和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团队最近发表论文,提出了一种混合反应堆的概念,即利用保持在长磁阱中的高温等离子体获得额外的中子的方法。混合反应堆与目前核反应堆的区别在于功率适中,尺寸相对紧凑,操作安全性高且放射性废物量低。布拉克核物理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安德烈·阿尔汉尼科夫教授说:"在初始阶段,我们使用特殊的等离子枪获得相对比较冷的等离子体。我们通过注入氘气来保持一定数量。向该等离子体中注入粒子能量为100 keV的中性束会产生高能氘和氚离子,并保持氘离子和氚离子相互碰撞,形成氦核,从而释放出高能中子,这些中子可以自由通过真空室的壁,等离子体在真空室的壁上保持磁场,进入核燃料区域后,放慢速度,它们支持重核的裂变,而重核是混合反应堆释放的主要能源。" 混合核聚变反应堆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同时利用重核的裂变反应和轻核的合成,它最大程度地减少了单独应用这些核反应的弊端。而且,这种类型的反应堆对等离子体质量的要求较低,并有可能用钍替代高达95%的易裂变铀,这确保了核反应的安全性。此外,混合反应堆相对紧凑,具有高功率并产生少量放射性废物。 托木斯克工业大学自然科学部和同位素分析与技术实验室负责人伊戈尔·沙马宁博士说:“混合反应堆由两个元素组成。主要部分是作为核反应堆活动区的能量产生层。它分散了作为核燃料一部分的核裂变材料。因此,重核的裂变链反应第二部分放置在内部,以产生落入产生能量的的中子,在充满等离子体的内部,发生热核聚变反应,释放出中子。发生裂变反应的运行容器处于亚临界状态(接近临界),在恒定功率水平下运行,常规反应堆在控制和安全系统的支持下处于临界状态”。 目前,科学家们正在考虑选择开发基于这种反应堆的实验台,该实验台将由钍燃料组件和中子源组成。 《等离子体与聚合研究》科学期刊发表了这份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