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作为极具权威性的官方平台,很多时候代表着主流媒体的风向和看法。郭德纲的德云社发展的可谓如火如荼,在相声界拥有绝对影响力,粉丝遍地都是,还有不少狂热的女粉丝,把饭圈文化带到了相声演出中。可以说,德云社引领相声行业到达了一个新高度,在相声被小品打压到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成功实现了相声的二次复兴,可见郭德纲对整个行业做出的贡献有多大。
但即便如此,多年以来他都未能受到主流媒体的承认,人民日报也曾经点名批评过郭德纲,说过他的不好,也确实有过批判。但就在2019年时却发了一篇9000字长文,文中提到了四位典型人物前后二十年的境遇变化,其中德云社的成员就占了两位,分别是郭德纲和岳云鹏。从批判到褒奖,这对德云社和老郭本人都是一种肯定,至于为什么说相声的人那么多,偏偏是老郭成为了典型人物,这就还得从他一路创建德云社的艰辛开始谈起了。
人民日报这篇长文发布之后,立刻获得了众多网友的关注,短时间内就阅读量就突破了四千万,底下的评论更是过万,可见大家对人民日报所发表的言论还是极为关注的。一个小时之后,老郭本人转发了这篇文章,并且回复了十四个字“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
老郭之前给人的感觉一向是锋锐又充满市井气的,再加上少年时期确实没上几天学,所以好些人都觉得他没文化。但从他平时写的各种小作文,还有演出时的谈吐来看,没上过学或许是真的,但是没文化可就不一定了。
就连回复人民日报的这两句诗,都是他自己看书做赋时写的,前面半句是自己的,后面半句取自于唐伯虎的作品。老郭本人对唐伯虎是非常欣赏的,有一部分原因或许也是因为他们俩都有一段颇为坎坷的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被人理解,虽然满身才华,却没办法施展抱负。事实上,在成为名利兼收的相声界第一团体的掌门人之前,老郭的事业之路一直都挫折不断,曾三次进出北京。
第一次怀揣梦想到北京的时候,老郭才只有十五岁,那时候说相声的都以进编制为荣,所以他也琢磨着想找找门路。不过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想想都知道肯定是四处碰壁,好不容易考上了文工团,原以为这是个机会,可没想到却被分配了个检场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在场子里打工,给人端茶送水什么的。
干了一年之后,眼看着压根也不可能有登台的机会,老郭就有些心灰意冷,转头回了天津。就这样,他的第一次北京之旅宣告失败。
不愿放弃的他回去之后勤学苦练,卯着劲想学出点名堂之后再去碰运气,几年之后,二十一岁的他又一次只身前往北京。身上只带了一百块钱,走到哪儿都落不下脚,后来好容易自己租了个场子搞演出,可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压根也没几个人来听。折腾了一圈之后,反倒欠了不少钱,为了还债,只好把家里的房子给卖了。因为老郭这些年的折腾,他的第一任妻子本就早有怨言,卖了房子之后更是忍无可忍,直接提出了离婚。虽然一次次碰壁,还导致婚姻破裂,但老郭却未曾放弃过想要在北京闯出点名头的想法。
于是在二十六岁时,他第三次来到了北京,在大兴租了间出租屋,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最难的时候就把面条煮成面糊糊,勉强能果腹就行。好不容易找了个在剧团唱戏的工作,原本说好了一个月能拿一千块钱的工资,可到了该领工资的时候,对方却说得看下个月看情况再说。
对于这段心酸过往,老郭也聊到过一件往事。那次他因为在外面演出完以后已经很晚了,公交早就没了,身上又一分钱都没有,叫不到出租车,只好在路边拦车,看有没有人能把他捎回去。可人家一听他没钱,都一踩油门呼啸而去,没办法,老郭只能沿着三环硬生生的走回了住的地方。
好不容易到家了,脚上全是被磨出来的水泡,房东还很不巧的过来催要房租,堵在门口叫骂着,他在屋里缩成一团,不敢发出一点声音。更糟的是,第二天还生病了,没钱买药的老郭只好把自己身上唯一值点钱的传呼机给卖了,买了点感冒药和两个馒头,撑过了最难的几天。看着现在风光无限的老郭,谁能想到他曾经也有如此落魄的时刻呢,不过还好他总算撑了下来,才如愿创办了德云社。
或许在旁观者看来,这不过是一段充满励志色彩的故事,但对老郭本人而言,却是实打实一步步走过来的心酸过往。说起来只是轻飘飘的一句“咬咬牙就过去了”,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过程有多磨人。哪怕在创办了德云社的前身,北京相声大会之后,他想要将相声带回剧场的心愿也难以圆满实现。开始的时候也想过可能会很难,但没想到居然如此惨淡,每天来听相声的人就那么一两个。
后来情况稍稍好转之后,还要面对同行的各种诋毁和抵制,甚至有很长一段时间里,同行人人喊着“反三俗”,其实就是在针对老郭一个人罢了。要说起这场主流相声和老郭之间的恩怨情仇,就不得不提到姜昆了。刚开始的时候,老郭因为没有师承,所以总也站不稳脚跟,就琢磨着想拜相声大师李金斗为师。不过很显然,最后这事儿没成,有人认为是姜昆在中间把事情搅黄了,不过事实究竟如何,我们旁观者也无从知晓。
他们俩之间最大的矛盾,还是源于对相声文化的理念差异。老郭的相声明显充满了市井气息,打小在社会上摸爬滚打的经历,为他提供了不少创作素材,最擅长用插科打诨的方式把事儿给说明白,还能引人发笑。不过那时候德云社还是属于小剧场演出,为了迎合底下观众的喜好,难免会更接地气一些。作为在体制内的相声前辈,姜昆自然对相声有不同的理解。在他所代表的主流相声圈看来,老郭这样的形式是略带低俗色彩的,哪怕观众听着再乐呵、反响再热烈,也仍然不入主流的眼。
哪怕在老郭拜侯耀文先生为师,有了正经师承之后,情况也没好转多少,依然会遭到同行的挤兑,甚至还有人专门和老郭过不去,在背后给德云社使绊子,一群人联合起来,写了份“抵制低俗倡议书”,想要彻底把老郭从这个圈子里踢出去。其实倒也没什么别的原因,不过是因为当时的德云社已经有崛起之势,站在风口浪尖的老郭自然会成为众矢之的。看过这些,恐怕大家就该明白为什么老郭的性格如此嫉恶如仇。
主流圈早些年的确对他不甚友好,人民日报也曾公然点名老郭,说守德守钢一个也不能少。但如今却画风一转,直接从抵制变为了赞扬,还给出了极高的评价,说他是“中国相声的一面旗帜”。前段时间,央视也官宣了老郭担任一档喜剧节目的金牌导师。如果说曾经的姜昆等人代表着相声主流的话,那么现在看来,恐怕老郭和德云社才是新的主流所在。
其实相声本就是源于社会底层人民的一种娱乐形式,出自于民间的东西,最终自然要回归到民间去。如果非要把这门艺术过度神话,变的高高在上的话,恐怕才是真正违背了相声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