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nguo Jin, Ye Tian and Xianyu Jin,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racture and damage behaviour of concrete at differentages,Computer and Concrete,4(3):221-241 JUN 2007 ,SCI收录。2、金南国、金贤玉、田野,“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研究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2006中国溶胶-凝胶学术研讨会暨国际论坛”《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增刊2,37:712-717, 2008.5,SCI收录。3、金南国、金贤玉、沈建、田野,“早龄期混凝土软化关系的数值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3卷第4期,2009年4月,P732-737,EI收录。4、金南国、金贤玉、田野、黄晓峰、赵一兵、何小勇,“自密实混凝土断裂性能的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3卷第2期,2009年2月,P366-369,EI收录。5、金南国、金贤玉、吴伟河、田野,“等效龄期法在混凝土早龄期温度裂缝控制中的应用”,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2卷第1期,2008年1月,P44-47,EI收录。6、金南国、金贤玉、田野,“受约束早龄期混凝土收缩开裂的理论预测和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1卷第9期,2007年9月,P1499-1502,EI收录。7、金南国、金贤玉、郭剑飞,“混凝土孔结构与强度关系模型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9卷第11期,2005年11月,P1680-1684,EI收录。8、金南国、金贤玉、郑砚国、荒牧军治,“早龄期混凝土断裂性能和微观结构的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9卷第9期,2005年9月,P1374-1377,EI收录。9、曲蒙、金南国(通讯作者)、金贤玉、田野,“早龄期混凝土三点弯曲试验梁断裂的数值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0卷第7期,2006年7月,P1224-1229,EI收录。10、田野、金南国(通讯作者)、金贤玉、金慧珍,“隧道复合式衬砌防水层破坏特性的里兹法分析”,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2卷第1期,2008年1月,P129-133,EI收录。11、田野、金南国、金贤玉,“混凝土特征拉应变随龄期发展规律研究”,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2卷第6期,2008年6月,P1077-1079,EI收录。12、张剑、金南国、金贤玉,“混凝土多边形骨料分布的数值模拟方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38卷第5期,2004年5月,P581-585,EI收录。13、龚灵力、金南国(通讯作者)、何小勇、金贤玉,“基于骨料信息的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新方法”,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4卷第4期,2010年4月,P826-830,EI收录。14、彭智、金南国(通讯作者)、金贤玉,“混凝土水分扩散表面因子理论模型与验证”,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4卷第10期,2010年10月,P2010-2015,EI收录。15、蒋梅玲、金贤玉、田野、金南国,“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理论的混凝土开裂模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5卷第5期,2011年5月,P2080-2015,EI收录。16、成盛、金南国(通讯作者)、田野、金贤玉,“混凝土裂缝特征参数的图形化定量分析新方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第45卷第5期,2011年5月,P2090-2095,EI收录。17、付传清、金贤玉、田野、金南国、顾祥林,多场耦合作用下氯离子分布场的数值模型.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增刊,2010(40),P119-125.EI收录。18、金南国、金贤玉、钱在兹,“早龄期混凝土静力与动力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No.3,Vo1.31,May.1997年,P372-379,EI收录。金贤玉、钱在兹、金南国,“混凝土受火时温度分布的试验研究”,浙江大学学报No.3,Vo1.31,1996年5月。45、金南国,“检测混凝土强度的胶粘拉拔法可靠性研究”,浙江大学学报No.5,Vo1.31,Sept.1997年,P648-654。46、钱晓倩、金南国,“硅藻土预处理增强工艺和机理研究”,浙江大学学报No.5,Vo1.31,Sept.1997年,P638-644。47、夏天、金南国(通讯作者)、王狄龙、徐雅娟,“矿物对混凝土中钢筋锈蚀的试验研究”,低温建筑技术,2011,(6)。48、金南国、钱匡亮、孟涛,“高校土木工程材料实验教学单独设课的探讨”,实验室研究与探索,第28卷第9期总第162期,2009.9,p111-112、116。49、钱晓倩、韩康强、金南国、程功,“水泥搅拌桩增强节材新配方研究”,浙江省第五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2年12月。50、金南国、曾文锦,“胶粘拉拔法测定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1994年,P16-18。51、钱晓倩、金南国,“硅藻土墙体材料试验研究”,硅酸盐建筑制品,1994年5月。52、金南国、钱晓倩、韩康强,“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第一届全国固体废渣利用学术讲座及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5月。53、钱晓倩、金南国,“硅藻土增强机理研究”,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1994年10月。54、钱晓倩、金南国,“水泥搅拌桩复合添加剂SN201试验研究”,浙江省第六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4年11月。55、钱晓倩、金南国,“预处理增强硅藻土制品工艺研究”,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1995年1月。56、金南国、钱晓倩,“掺复合添加剂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混凝土,1995年,P45-47。57、钱晓倩、金南国,“国内外硅藻土制品研究现况和发展趋势”,材料科学与工程,1995年3月。58、金南国、钱晓倩,“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强度发展规律初探”,浙江建筑,1996年,P25-27。59、金南国、钱在兹、陆心贤,“建筑工程中高效使用新技术”,工程力学增刊,1998年1月,P589-592。60、Nanguo Jin and Xingjiang Lu,An universal failure criterion for concrete, Theories and Application of Structure Engineering,1998.8,P224-232。61、金贤玉、金南国,“外界力引起的钢筋振动对早龄期混凝土影响的试验研究”,工程力学增刊,1999年Vo1.2,P116-121。62、金贤玉、金南国,“早龄期粉煤灰混凝土损伤特性的试验研究”,工程力学增刊,1999年Vo1.2,P122-126。63、金南国、金贤玉,“胶粘拉拔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新技术研究”,建筑技术,2003年1月,P58-59。64、金南国、黄竹也、冯国荣、范景峰,“激发剂在路面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中的试验研究”,混凝土,2003年2月,P37-39。65、金贤玉、沈毅、金南国,“应用双参数模型法研究早龄期混凝土断裂特性”,结构工程师增刊,2003年9月(第66卷第7期),P7-10。66、金南国、宋容光、王荣富、柯鹤新,“FJ1型激发剂在大掺量粉煤灰高强混凝土中的应用试验研究”,混凝土,总期号181,2004年11月,P35-37。67、金南国、金贤玉、沈毅,“双参数模型法研究早龄期混凝土的断裂性能”,混凝土,总期号178,2004-8-27,P6-10。68、金南国、乐进发、宣纪明,“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研究进展”,混凝土,2005年3月(总第185期),P24-26。69、曲蒙、金南国、金贤玉,“早龄期混凝土单轴拉伸试验的数值模拟”,结构工程师,第21卷第6期,2005年12月,P50-55。70、池远东、金南国、金贤玉,“混凝土环收缩开裂试验研究及理论预测”,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第2期(第148期),P1-4。71、黄华、金南国、郑砚国,“硼酸对于混凝土腐蚀影响的试验研究”,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06年第3期(第149期),P14-16。著作:1、《土木工程材料》(副主编),本科生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03,本人字数13.6万字(总字数60万字)。2、《建筑材料》(副主编),自考教材,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9,本人字数15.6万字(总字数54.6万字)。3、《建筑材料辅导材料》(副主编),自考教材,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09,本人字数15万字(总字数46.9万字)。4、《建筑工程材料》(副主编),本科生教材,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02,本人字数11.24万字(总字数53.5万字)。5、《建筑材料》(主编),高校土木工程专业规划教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02,本人字数10.21万字(总字数45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