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说一下,大学老师也分很多种,有搞行政的大学老师,也有搞后勤的大学老师,还有研究型的大学老师,以及全指讲课的大学老师等,不同类型的大学老师,他们的要求不一样。一般情况下,搞行政、后勤的大学老师并不需要讲课,自然也不涉及教学能力的问题。
重点放在研究领域的大学老师,其实很少讲课,他们的教学能力,都建立在其对自己擅长领域的了解程度和预判能力上,只有专门带本科生的讲师才注重所谓的“教学能力”。一般情况下,资格老一点,知名度高一点,实力强一点的硕士导师、博士导师,其实讲课能力都不强,毕竟天天研究自己熟悉的领域,根本没时间琢磨如何讲好课,他们同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是两码事,工作重心并不相同。
专门给本科生讲课的大学教师,教学能力更注重通俗易懂,相当于普通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师,跟初中、高中教师差不多,讲课需要诙谐幽默的语言,以及创新的课堂计划,但是这类大学教师也不都赞同我的看法,因为“观念”不同。很多持反对意见的大学老师认为,大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大学老师是启发学生创新意识的人,并不是“念课本”的人,该念的内容,课本上都有,那需要学生自己去看,大学老师只是负责推导部分,以及告诉学生该看什么书或资料而已。
事实上,我个人认为大学老师并不需要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技巧和能力,只要普通话说得好,大家都能听懂,并且能阐述明白自己想要表达的意识即可。大学老师要将自己研究的领域搞到高精尖,并且将这些内容告诉学生,告诉自己学生哪些地方是“坑”,哪些地方“有料”,至于墨守成规的背诵和阅读,直接交给学生自己管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