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西南财经大学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西南财经大学论文发表

不难。本科毕业论文还是蛮好通过的。毕业论文按一门课程计,是普通中等专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本科院校、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及研究生学历专业教育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为对本专业学生集中进行科学研究训练而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总结性独立作业、撰写的论文。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简称西财天府创办于2006年是由西南财经大学与四川维奥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的民办普通高等学校。西南财经大学进行整体策划,并完整继承了原西南财经大学电子商务学院的全部饺子和管理队伍办学理念图书资料教学设备。校园建筑及生活设施等而设立的独立学院。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第一届四川省文明校园四川省教育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东北财经大学。

东北财经大学是无冕之王,虽然没有双一流的称号,但东财的财经实力在北方是赫赫有名的。南京财经大学的学生在江苏乃至长三角就业都很不错。大家可以关注这3所财经类大学。

扩展:

经济学中文top期刊,是指:《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世界经济》《经济学(季刊)》《中国工业经济》《金融研究》《财贸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这8本期刊。

选取时间是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虽然时间是3年前的,但是也可以管中窥豹。可以看到,发文量前20的高校(科研机构)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复旦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北京大学、暨南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中国人民银行。

这20所高校里面,除开科研院所之外,仅有3所双非院校,分别是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和山东财经大学。可以看到,东财、南财和山财的学术科研实力是很强的。由于上面的数据仅仅达到2019年,所以我们来看看2020年、2021年这3所高校的发表情况。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研究》期刊上,该刊物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综合经济理论刊物,为月刊。这三所高校的发文情况。2021年东北财经大学在《经济研究》上发表了5篇论文,2020年发表了3篇论文。总计8篇

再来看南京财经大学,2020年发表了8篇《经济研究》,2020-2021总计8篇。

再来看山东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发表了一篇《经济研究》。

所以说,从《经济研究》的发文量来看,东北财经大学8篇,南京财经大学8篇,山东财经大学1篇。

再来看看《中国工业经济》上的发文量,该刊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办。东北财经大学2020-2021年发表了6篇,南京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5篇,山东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发表1篇。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东财和南财水平相当,山东财经大学稍微逊色。

我们再来看看《金融研究》上面的发文量,该刊物是由中国人民银行主管、中国金融学会主办的。东北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4篇,南京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3篇,山东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6篇。在这个期刊上,山东财经大学表现不错,超过东财和南财,侧面说明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实力不错。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经济学(季刊)》,该刊物是由北京大学主管、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办。东北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4篇,南京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3篇,山东财经大学2020-2021年共计2篇。

综上来看,东北财经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南京财经大学的科研实力要比山东财经大学强一些。东北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这3所学校虽然目前是双非高校,但是三所院校实力都很强,生源质量较高,就业也很不错。

西南财经大学sci论文发表数

院简介西安财经学院坐落在古都西安南郊,现有长安、雁塔、翠华3个校区,占地面积1579亩,建筑面积60余万平方米。学校有60年的办学历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2001年6月,经国家教委批准,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签署协议,共建西安财经学院。© 2013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西安财经学院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建校6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一 所以经济学和管理学科为主干,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为支撑,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学府。学校现有8个二级学院和4个教学部,有4个一级学科,20个二级学科的硕士学位授予点;拥有4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特色学科;有37个本科专业,3个省级名牌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学校有专任教师1011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416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00余人。学校始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显著增强。2007年12月,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取得优秀。2010年学校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2012年我校参评学科总体成绩良好,统计学位次百分位为37%,应用经济学位次百分位由第二轮的69%上升至51%,工商管理学科首次参加评估,位次百分位为63%。在具有硕士授权的同类院校中,我校统计学位次并列第1,应用经济学位次并列第9,工商管理位次并列第30。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拥有7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4个校级科研基地。2006-2010年,教师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61项,3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格拉摩根大学、德国安哈尔特应用技术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学校重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已然形成浓郁的西财特色,2010年学校获得陕西省文明校园称号。60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优先,人才强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立足陕西、面向西部、服务社会,先后为国家培养了八万余名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全校师生以“十二五”规划确定的宏伟蓝图为目标,不断强化内涵建设,为把学校建设成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努力奋斗!近百名外籍专家和国内著名统计学家、经济学家、人文学家受聘担任学校兼职教授。拥有西安统计研究院、陕西省统计研究中心、陕西省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中心、陕西省国防科技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陕西省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心等5个省部级科研基地和西部农村公共经济研究中心、资 西安财经学院翠华西校区源环境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资源与产业研究中心3个校级科研基地。建有中央与陕西省共同资助建设的金融与证券投资实训中心、财税信息化管理实训中心、企业策划与设计实训中心、ERP实训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等22个实验室(实训中心)和102个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西安财经学院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2002-2006年,学校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885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1625篇,权威期刊发表及EI、SCI、ISTP收录学术论文50篇;出版专著、教材133部,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7项,其中国家重大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1项,有33项成果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学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西安财经学院学报》、《统计与信息论坛》,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期刊。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比利时、英国、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英国布莱德福大学、格拉摩根大学、美国库克大学、拓玛斯大学等国外院校建立了合作办学关系。完成了比利时弗拉芒政 西安财经学院翠华东校区府资助的发展合作项目、“联合国P-44 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校区项目”、“欧盟在华投资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影响”等国际合作研究课题。学校在5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经济管理人才,积淀了较为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财经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地址:西安市长安区韦常路南段2号 邮编:710100编辑本段现任领导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杨学义西安财经学院杨学义,1953年生,汉族,陕西省安康市人,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年任陕西经贸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2002年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 院长,2006年4月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书记,兼任西安财经学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新校区照片1(18张)教育部高等学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现代企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被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陕西省教育工会授予“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优秀党政领导干部”荣誉称号,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陕西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2007年被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陕西省先进工作者 ”荣誉称号,2008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面主持党委工作,主管组织部(党校)。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经济与管理、产业经济学、国防经济。主要科研成果:著有《企业管理理论创新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装备采办论纲》(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装备成本管理研究》(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4)等;主持《2006-2015期间西北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战略研究》(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05JJD790090)、《西部地区特色经济与优势产业发展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2006]06BJY062)等国家、省部研究课题多项;获国家教委科研成果二等奖等奖项;在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社会兼职: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军事经济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人才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中国总会计师学会,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西安市商品学会会长。西安财经学院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胡健西安财经学院胡健,1959年生,男,汉族,甘肃省天水市人,党员,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1982年获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1987年获陕西师范大学经济学硕士,1990年获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历任西安石油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主任、《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副院长、西安石油大学副校长。2006年4月任西安财经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主管人事处、计划财务处、高教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资源经济学和企业技术管理。主要业绩与成就:先后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部级学术奖励10余项,在SPE、IAEE等国际学术会议和《资源科学》、《石油学报》、《统计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9部、教材2部、译著1部。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95年被评为首批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前身)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001年被评为陕西省“三五”人才。代表性成果:《石油天然气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油气储量的价值评估方法与资产化管理制度设计》(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油气资源价值分级与有偿使用的方法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四分一发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建设与实践》(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西安财经学院长安新校区照片2(14张)党委副书记:贾崇吉阎东明纪委书记:阎东明副院长:周作斌薛小荣张社民吴志勇丁巨涛编辑本段学院改革学院重视教学与科研并举,鼓励教师多出科研成果。截止目前,已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60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800多部,承担和参与了各类科研课题1000多项。学院不断扩大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同美国、俄罗斯、比利时、澳大利亚、英国、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14所高校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院地处古都西安东南郊高等院校文化聚集区,与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及大雁塔、兴庆宫等盛唐遗址相邻,有非同一般的文化气氛。现有校园25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5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000余种,仪器设备总值达1230多万元。学院作为陕西省重点扶持的高校,争取到本世纪末,在册生达到8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人,研究生300人。面向21世纪,学院正不断深化改革,努力把一个规模效益高的、布局结构比较合理的、教学科研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质量好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为陕西经济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编辑本段学术队伍博士生导师姓名 研究方向杨学义 装备经济学胡健 产业经济学王振龙 经济统计学丁德科 装备经济学硕士生导师学科 导师姓名统计学 王振龙、王佐仁、王培勋、东方社奇、李萍、陈正、刘树枫、王国梁、张爱婷、李佼瑞、朱钰、张文红、张维群、刘润芳、韦艳企业管理 张完定、薛小荣、刘小冬、杨学义、李颖、王浩鸣、郁广健、王柏林、刘敏、张谦、宋世民、刘晓宁、薛玲仙、田艳、程书强、苏玉珠、赵广信、姚波、王亚玲、孙晓琳、刘总理、陈淑芳、康萍、郭晔、马君财政学(含税收学) 铁卫、陈春生、娄爱花、刘明、胡碧、李社宁产业经济学 丁巨涛、胡健、丁德科、刘丁有、贾崇吉、李丽辉、王武瀛、吴旺延、王军生、任维哲、杨太康、高全成、邢方、苏永乐、王克西、王新安、焦兵、何秀玲、贾彧、归秀娥、王恩胡经济法学 周作斌、白呈明、陈晓莉、史卫民、崔艺红学科带头人学科 姓名统计学 王振龙教授、焦振勇教授财政学 铁卫教授金融学 陈春生教授区域经济学 薛小荣教授数量经济学 邱丕群教授企业管理 张完定教授管理科学与工程 刘敏教授计算机应用技术 刘小冬教授计算机系统结构 陆中华研究员(兼)国防经济 丁德科研究员教育经济与管理 杨学义研究员经济法学 周作斌教授中国当代文学 沈奇教授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王佐仁教授产业经济学 高全成教授政治经济学 王武瀛教授专家人才 1.陕西省先进工作者:杨学义2.知名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和有突出贡献专家:王广森贺铿吴敏樊光鼎童忠勇胡健唐庆山刘延年杨学义3.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胡健铁卫程书强4.陕西省教学名师:王佐仁周作斌刘小冬张瑞年铁卫丁巨涛5.陕西省优秀教师:王佐仁丁巨涛6.陕西省师德标兵:贾宗武王培勋康萍王卓慈7.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雷向辰8.校聘学科(学术)带头人:刘小冬王佐仁李佼瑞东方社奇铁卫王恩胡李社宁白呈明陈晓莉编辑本段专业设置西安财经学院专业设置西安财经学院学报《西安财经学院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西安财经学院主办的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主的综合经济类学术期刊。主要设有经济理论、西部经济、金融研究、财政与税收、财务与会计、产业经济、企业管理、“三农”问题、秦文化与经济、国防经济等栏目。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从事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的专家、教授、博士生及硕士生等相关人员。创刊20多年来,该刊密切跟踪并探索经济科学和管理科学的前沿理论和热点问题,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已成为一份经济学领域内颇受关注的学术期刊。该刊现为CSSCI扩展板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专家推荐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期刊”、“陕西省权威社科学报”。编辑本段院系设置公共管理学院学院简介公共管理学院,是我校于2009年12月成立的一个充满朝气、活力和发展前途的崭新学院。目前,学院拥有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和政治学与行政学3个本科专业。中央与地方财政共建实验室2个——公共管理实验室、电子政务实验室。学院目前拥有专职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硕士生导师3人、在读博士2人。近几年,承担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24项,地厅级35项。教师在权威期刊、核心期刊共发表学术论文76篇,学术专著7部,获得省部级优秀论文科研奖3项,其中《政治文明视域中的农民政治参与》专著获得陕西省教育厅科研成果优秀成果三等奖。学院教学成果丰硕,近几年共出版教材3部,其中1部获国家统计局优秀教材二等奖。教学成果《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学院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拥有较强的学生管理团队,其中一人获得省级优秀辅导员称号。扎实推进“教师党员联系学生制度”的思想教育模式颇具特色,受到了校党委的表彰。毕业生就业率位居学校前列。目前,学院办学规模逐渐扩大,办学质量有效提高,在校生已达722人。管理学院学院简介管理学院现有教职工68人,专任教师65人,在校本科生1698人。教师队伍中有硕士生导师3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29.2%,具有博士学位教师5人,在读博士8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教师队伍中有入选“中国教育信息化专家库专家” 2人、入选教育部“西部人才培养计划” 2人、海外人才引进1人、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陕西省优秀回国人员1人、陕西省模范教师1人、陕西省师德标兵1人、陕西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1人。为加大学术交流、汲取学科最新成果,近年来,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在国内外做访问学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多次,并做大会报告。学院现有管理科学与工程省级重点学科,设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业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物流管理、农林经济管理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是国内财经类院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专业之一。学院十分重视学生教学实验、实践环节,建有央省共建的管理工程、物流与供应链特色学科实验室2个,还有投资494万元,建筑总面积为710M2的ERP实训中心、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农业技术实训中心和工业工程与物流实验室等4个校内实训、实验基地。建立了金蝶管理软件公司、陕西省建筑第八工程公司、西瑞集团等20多个较为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平台。2009年,我院成功主办并承办了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ERP)陕西赛区的比赛,同年,在教育部中国教育信息化理事会与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主办、深圳大学承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中,我院学生获得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一等奖,“全国十强精英团队”的荣誉称号。在2007、2008年举办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中,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也分别取得全省一等奖和二等奖的好成绩。在科学研究中也取得了创新性研究成果。近三年,发表学术论文2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发122表篇,被SCI、EI、ISTP和CSSCI检索论文16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12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1项,出版专著2部,主编教材6部。承担科研郁广健实施大旅游发展战略,促进陕西经济发展 04XJL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薛玲仙退耕还林政策实施情况、存在问题及完善政策研究 05XJY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程书强电子商务信息智能统计研究 06XTJ003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韦 艳婚姻挤压下的中国农村大龄未婚男性的生活福利和促进政策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项目(青年项目)孙晓琳 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统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2007年国家社科项目(西部项目)薛玲仙 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发展路径及管理研究 2003KR60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刘晓宁 陕西新经济发展的机遇研究 2003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程书强 陕西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研究 2003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张谦 西部地区可再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企业组织研究 03JS032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程书强西部地区企业CIS策划设计方法研究 03JS03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薛玲仙 陕西中小型企业文化变革与管理创新研究 2004KR98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赵广信 “一线两带”建设中基于产业集群与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2004KR100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郁广健 大西安商业带空间布局及运作模式研究 2004KR11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张完定、程书强 陕西省科技型风险投资企业创立和运作及家庭企业治理模式研究 2004G10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计划薛玲仙 退耕还林后区域性非农耕经济形态下农民市场观念培育研究 04C008S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赵广信 西部企业电子化供应链管理应用研究 04JS29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王柏林 发展陕西现代物流业的战略研究 04JS31陕西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科研与建设项目计划(重点科研)姚宏 陕西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2005KR13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于立新 大西安旅游产业链的构建与产业集群组织研究 2005KR14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刘江龙 陕西风险投资体系与城市创新系统联动运作研究 2005KR45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崔智敏 陕西民营资本投资决策预警机制研究 2005KR85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程书强 陕西民营经济融资困境与金融市场的结构优化研究 05E025Z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崔智敏 关中地区土地流转制度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 05E028S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程书强 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信息智能统计的设计与实现 LX2005-Y34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孙晓琳 我国人口流动与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LX2005-Y3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张完定、程书强 公司治理评价系统及陕西家族企业股份制改造实证研究 05JS64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宋世民、李慧 基于竞争力的陕西企业信息化发展与“西咸经济一体化” 05JS65陕西省教育厅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科研计划项目王柏林 陕西风险投资与产业结构转换的互动研究 06E022S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张 谦 陕西生态建设模式及利益相关者行为研究 06E005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韦 艳 陕西省出生性别比例偏高地区婚姻挤压问题研究 06G002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姚 波 陕西省民营经济竞争力提升途径研究 06E017S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刘晓宁 陕西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06D004Z年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李 颖 基于建设陕西新农村的流通生产力问题研究 2006KR29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崔智敏 西部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LX2006B3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姚 波 信息化背景下统计网站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LX2006B43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郁广健 陕西大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LX2006C27国家统计局全国统计科学研究王亚玲 陕西省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行为创新研究 2007KR61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周艳春 陕西民品自主创新的现状及提升能力的对策研究 2007KR16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刘晓宁 基于现代农业的陕西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对策研究 2007KR34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许 妮 陕西桑蚕丝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2007KR5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苏玉珠 陕西科技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及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2007KR62陕西省软科学研究计划。

它现在仍然叫西安财经学院,正在努力的升大学,该学校的会计专业是就业率最高的专业,比统计要高很多,总体来说该学校的发展趋势是上升的,但还有待完善,特别是新的长安校区,治安不是很好,所以选择该学校还是要慎重。虽然该学校的发展前景还是很好的,但我觉得你应该选择一个已经发展的比较好的学校,而不是一个正在发展的学校,这个学校这两年已经在不断完善学校的整体制度,但这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就像改革开放一样,经过三十年才有现在的发展,我以上所说的仅供参考,希望您能满意我的回答!

是一本大学。

西安财经大学(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简称“西安财大”,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由陕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统计局共建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建的西北贸易学校;1985年,西北贸易学校更名为陕西商业专科学校;1996年,陕西商业专科学校、陕西财政专科学校、陕西工商学院合并为陕西经贸学院;2001年6月,陕西经贸学院与西安统计学院合并组建西安财经学院;2018年11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西安财经大学。

师资力量

截至2020年5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000余人,其中国家、省部级专家37人,全国级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师德标兵、师德先进个人、陕西省师德楷模等25余人;省级教学团队9个。

省级教学名师:于璐瑶、尚宇梅、胡碧、康萍、陈晓莉、薛小荣、丁巨涛、铁卫、张瑞年、刘小冬、周作斌、王佐仁。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西安财经大学、西安财经大学——学校简介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归属于运筹与决策研究所。该研究所现有教师有13名教师,其中教授 3人,副教授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人。近三年来, 该所教师在《中国科学》、《数学年刊》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机构检索论文30余篇。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两项,获省部级奖励2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归属于金融数学研究所。该研究所现有教师有11名教师,其中教授 3人,副教授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4人,在读博士 3人。近三年来 该所教师在《J. Comput.and Apple. Math.》、《ACTA Math. Apple. Sinica》、《J. Comput. Math.》等国际、国内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有40篇被《SCI》、《EI》、《SSCI》、《MR》等重要国际检索机构检索。承担省部级研究项目两项,获省部级奖励4项。

西南财经大学邹琳发表论文

邹琳 , 最终学历 研究生 ,学位 博士, 职 称: 副教授,, 研究方向 CAD/CAM/CAE技术、计算流体力学。邹琳副教授,2004年6月博士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任教于华南理工大学工业装备与控制工程学院,从事机械制造及自动化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主讲过研究生课程《现代设计方法学》,2007年7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任教,2007年6月进入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爱岗敬业,主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等本科课程,指导《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系统计算机控制》等课程设计,教学效果优秀。先后主持与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专向科研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及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CERG 研究基金项目等十余项科研项目,在国内外权威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10篇次。 一、主讲课程: 1、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学科基础课,4学时/周,2届,207人 2、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专业课,3学时/周,1届,106人 二、实践教学: 1、生产实习,3周,1届,36人 2、课程设计,2周,1届,35人 3、毕业设计,18周,1届,2人 三、科研课题: 1、国家教育部专向科研基金项目:“流体掠过仿生波浪型叶片的机理研究及其优化控制”,2009 – 2011,项目负责人。 2、企业委托:“充液管路系统中蝶阀流致振动研究与优化控制”,2008-2009, 项目负责人 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三维中空吹塑模具型腔及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研究”,2005-2007,项目负责人 4、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大型复杂中空吹塑和注塑模具研发及关键技术”,2004-2007,排名第四 5、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CERG 研究基金项目 “Experimental study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s on four cylinders in an in-line square configuration”,2005-2007,技术主持 四、学术论文: 1、Zou Lin, Lin Yu-feng and Lam Kit, Large-eddy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cylinder arrays at a subcritical Reynolds number. Journal of Hydrodynamics. 2008, vol. 20(4): 403-413. (SCI: 382OC,EI: 0837.11529.250) 2、Zou lin, Xia juchen, Wang xinyun, Hu guo’an, Optimization of Die Profile for Improving Die Life in the Hot Extrusion Process.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2003, vol. 142(3): 659-664. (SCI: 750KV, EI: 0343.7688.170) 3、Lam, K. and Zou, L., Experiment and numerical study for the cross-flow around four cylinders in an in-line square configuration.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Vol. 21(9), 1338-1343. (SCI: 210LJ) 4、邹琳 夏巨谌 胡国安,基于BP神经网络的铝型材挤压模具优化设计, 塑性工程学报, 2003,10(2)42-46 (EI: 0430.8283.946) 5、邹琳 夏巨谌 胡国安,并行遗传算法在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3(24),2077-2080 (EI: 040.88029.032) 6、邹琳 夏巨谌 胡国安, 基于复合形法的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6(7), 70-72 7、邹琳 夏巨谌,混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及其在热挤压模具型腔形状优化设计中的应用,中国机械工程,2006(22) 2671-2679 (EI: 0704.1038.8777) 8、Lam Kit and Zou Lin, The effects of aspect ratio and end condition on the control of free shear layers development and force coefficients for flow past four cylinders in the in-line square configuration. Book Chapter: IUTAM Symposium Flow Control and MEMS, Springer. 2008. Vol. 7: 409-413. Morrison, J.F., Birch, D.M., and Lavoie, P. (Eds.) (ISTP: BHI97) 9、Lam, K., Zou, L., Experiment investigation of the cross-flow around four cylinders in an in-line square configur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5th Asian-Pacific Conference on Aerospace Technology and Science, Oct. 30 - Nov. 3, 2006, Guilin, China.

西南财经大学论文发表要求

需要。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有着优秀的大学文化传承,历史积淀深厚,研究生需要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西南财经大学其前身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迁成都,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四川财经学院”。

西南财经大学盲审60分可以答辩。博士论文盲审结果一般是90分达到优秀。以下附一份大致的博士论文盲审要求及注意事项:博士学位论文全盲送审在实质上与以往的博士学位论文送审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送审方式不同。所以送审前该进行的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一样不能少。首先:1、博士生的课程成绩应通过培养办审核盖章2、博士生的开题、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应通过学院的认证3、博士生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文章达到学院学位论文送审的要求以上事项学院审核通过后,博士学位论文方可送审。一、送审前提交的材料(由学院统一提交)1、博士学位论文电子版(PDF格式)博士学位论文电子版命名规则为:XXXX_XXXX_学号_XX即:学校代码_二级学科代码_学号_LW(如:11414_082001_2011312001_LW)(强调一遍,具体命名以学校准确代码命名)2、Excel表格。3、其他材料(成绩单、博士生开题、预答辩和重复率检测通过的证明)

西南财经大学论文发表情况

需要。西南财经大学是中国办学历史悠久的综合性财经大学之一,有着优秀的大学文化传承,历史积淀深厚,研究生需要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西南财经大学其前身上海光华大学创办于1925年,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迁成都,1952-1953年经两次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诞生了一所完全崭新的大学“四川财经学院”。

农村反贫困的目标如何确立 论文《改革》2008.10 1003-7543 赵曦 熊理然中国人口增长的结构性差异及政策调整 论文 《人口与发展》2008.1 ISSN1674-1668 赵曦 熊理然西部开发的文化制约与文化建设 论文 《经济问题探索》2008.3 ISSN1006-2912 赵曦 刘慧玲中国农村反贫困治理的制度安排 论文 《贵州社会科学》2008.9 ISSN1002-6924 赵曦 成卓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2008.3.14 CN61-1 赵曦西部大开发稳步推进 论文 《四川日报》2008.5.13 CN 61-1 赵曦高起点、高质量、高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论文 《四川日报》2008.5.13 CN 61-1 赵曦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历史成就及其历史经验 论文 《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9 ISSN978-7-109-12907-8 赵曦 熊理然四川“三州”民族地区扶贫搬迁战略研究 论文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1 ISSN1008-6323 赵曦 严红着力统筹城乡发展 论文 《经济日报》2008年9月8日 CN11-0014张炜 廖婴露收获人口红利的对策思考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5、12 陈明立 苏建明中国西部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5 纪尽善中国经济发展建议 其他 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ISBN962—450-776-7/D·43746 纪尽善论外资银行转制与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论文 《西南金融》 2008年第1期CN51-1587/F 纪尽善汶川震后恢复重建要大力借重民间资金 论文 《经济界》 2008年第6期ISSN1007-0486 纪尽善“中国人口学家前沿论坛”研讨诸多人口问题 论文 《光明日报》2008.11.25(11版) CN11-0026 杨成钢汶川地震灾区重建的人口学思考 论文 《人口与发展》2008.4 ISSN1674-1668CN11-5646 杨成钢高增长与高失业并存现象的经济学思考 论文 2007年增刊 ISSN1000-6087杨成钢区域人口科学素养研究 论文 《人口与经济 ISSN1000-4149 王学义 曾祥旭对四川农村人口科学素养的调查分析 论文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ISSN1008-5947 王学义 曾祥旭人口转变、人口政策影响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研究 论文 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人口学与计划生育》2008(1)全文转载 ISSN1005-4235 王学义人口预测及其研究现状 论文 《中国人口报》2008-03-24 CN11-0020 王学义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分析报告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四川省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发展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王学义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1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基于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区域差异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 论文 《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人大复印报刊)2008年第4期 1005-4332 徐承红四川省生态工业经济发展研究 论文 《生态经济》2008年第3期 ISSN1671-4407 徐承红 张佳宝循环经济与川东北丘陵地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2008年第10期 ISSN1003-7470 徐承红 陈健生论构建四川生态产业体系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2008年第1期 ISSN1006-012X 徐承红 张佳宝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研究 论文 《农村经济》2008.11 ISSN1003-7470 张俊良劳动适龄人口起点年龄探讨 论文 《经济体制改革》2008.6 ISSN1006-012X 张俊良四川省残疾人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研究及分析》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2-07706-7 张俊良副教授中国绿色发展的战略思路论文《生态经济》 2008(3)ISSN1671-4407兰竹虹企业环境行为的经济分析 论文《生态经济》 2008(5)ISSN1671-4407兰竹虹国际环境协定的经济学分析及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论文 《生态经济》2008(11) ISSN1671-4407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的现状、困境及对策思考论文 《农村经济》2008(6)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汶川地震后区域恢复中城乡生态建设对策思考 论文 《农村经济》2008(9) ISSN 1003-7470 兰竹虹我国农民环境维权现状及对策 论文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8(3) ISSN 1673-288X 兰竹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资本建设研究论文 《中国软科学》2008.12 赵曦 成卓怎样看待当前宏观经济政策 论文《人民日报》 2008.11.28 CN11-0065 丁任重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问题研究 论文 《学术研究》2008.1 ISSN1000-7326 丁任重宏观经济政策与四川经济发展面临的选择 论文 《决策咨询通讯》2008.5 ISSN1006-3404 丁任重非常时期的抉择:强力推动经济增长 论文 《四川日报》2008.11.15 CN11-0065 丁任重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放在首位(论文)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12.12丁任重与改革开放的时代同行——读刘诗白《体制转型论》(书评) 《经济学家》2008.6 丁任重 刘方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