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你直接到报社谈
看看你发的期刊在早发表网就有呀,如果自己没有找到有意向的期刊,可以让早发表网的编辑给你找合适的期刊投稿。
都是通过中介做
期刊有很多,但是要看你是发表什么专业方向的论文,期刊杂志还有栏目分类,如果实在搞不清楚的话那就去找壹品优刊网发表论文吧,那里会告诉你你论文适合投什么样的期刊。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PeterHVerburg.2000.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2000.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2000.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1995.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1998.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Annemarie.1997.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LW.1992.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S.1997.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3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1999.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Ecoyst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Lovwel.K E1996.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oundaries.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2 (4): 377 ~ 3
Farina A.198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etal.1999.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o.48 & IHDP Report No.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l.1995.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Stochkholm: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anderson.1995.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o.35
Turner II BL.1990.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1) 失恋的人最寂寞,百无聊赖只好专心于琴棋书画电影 杂志 ,不知不觉自身修养和小资情调就培养升级了。
2) 下班了,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 杂志 ,一边聊天。
3) 有些人认为 杂志 有趣,但是我觉得小说跟有趣。
4) 无论何时当你在网上或 杂志 里看到一则广告并认为“我需要它”时,强迫自己再考虑一下。
5) 写点东西吧?我经常写东西,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报纸 杂志 跟我约过稿子,每次,任何叫我写的人我其实都写了,但是都没最后给别人。
6) 销售代表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 杂志 ,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日才,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7) 星期天,爸爸清理了架上的图书和 杂志 。
8) 为了写这篇论文,爸爸检阅了许多报刊 杂志 。
9) 凭借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了众多创意 杂志 和广告代理的青睐。
10) 萨姆一边等着一边翻阅 杂志 。
11) 不过,你们编的 杂志 我看过和我的风格大相径庭。
12) 稿子寄出去一个多月了,还没有 杂志 社采用不采用的消息,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吃饭不香,觉也睡不稳。
13) 橱中的天饰比起 杂志 上的照片更令人爱不释手,既精致又亮丽,辉煌灿烂。
14) 你好,首先声明我是借花献佛了,我在护肤 杂志 上面看到的。
15) 原来他在绝望中,气急败坏地向各 杂志 乱投递时,把它寄给了旧金山的社交周刊波涛。
16) 七零八落地散置着各种 杂志 、报纸、书籍。
17) 萨姆一边等着一边翻阅 杂志 。秋天来了,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18) 他狠喜欢翻阅汽车 杂志 ,对各厂牌的车了如指掌,是个标准的汽车迷。
19) 有些报刊 杂志 ,为了赚钱,净登一些奇谈怪论,毫无科学性。
20) 她老爱看些八卦 杂志 ,所以对许多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了如指掌,一跟她聊起来,她就如数家珍地说个没完。
21) 然而,那些 杂志 正为自己没有牵扯进黄氏事件而沾沾自喜,它们是否愿意接受这项建议,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22) 徐志摩才气横溢,风流倜傥,因其是名家,许多 杂志 都请他。
23) 这是疯狂的,毕竟,健康和健身 杂志 只字不提大豆有害。
24) 父母是教科书,朋友是参考书,爱人是工具书,邻居是报纸 杂志 ,美女是画报。
25) 我的精力有限,把本职工作做好,我就谢天谢地了,我希望做一个好演员,至于办 杂志 ,我可能没这方面的天分。
26) 个人认为此片的定位是偏向增取年纪较少的观众,无论人物化装或拍摄手法都很卡通化,剧情亦简单直接,作为一篇影评犹其是报章 杂志 的短评,如果硬要套入太多思考性问题入去抛书包,倒是自寻烦恼兼无病呻吟了点。
27) 这个展览给人一种怀旧感,令人回想起数十年前出现在官方光面 杂志 上的那种宣传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情形。
28) 为这个"国家机密"精心策划的亮相方案反映了时装作为娱乐工具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奥斯卡红地毯走秀和 杂志 中的狗仔队照片,名人和设计师在激起公众对他们所穿衣服产生兴趣方面已经驾轻就熟。
29) 时间至2006年的2月,或许他们中的某个已经厌倦在情人家中喝阿二靓汤,厌倦在网络上看某个女孩脱下衣服,但经过报摊买下一本情人节的应景 杂志 时,他会发现,一本曾告诉过人们要摘下面具立即爱的杂志,已体察到世态炎凉,并呼吁在爱情的高危地带建起一个爱情保护区。
30) 现在社会上的商店,几乎全是为女人开设,出售着大量的衣服和化妆品,百分之八十的 杂志 封面刊登的是女人的头像,好像这个世界是女人的,其实这正是男人世界的反映。
31) 一个遵循犹太教饮食教规男人的奇怪 杂志 ,作者似乎收集了大量的食物配方,写起来得心应手。
32) 古人说“独木不林”,要办好这个 杂志 ,还得依靠大家的努力,光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33) 这种八卦 杂志 专玩含沙射影的卑劣手段,别在意。
34) 翻看当年 杂志 的楚原访问,进行地点若不在他经常打趸的咖啡屋,就是在片场,一派的谈笑风生,宾至如归。
35) 时尚与先锋似乎有点重叠。在 杂志 和T台上我在演绎时尚流行。在生活中我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带给我生活的便捷之后再去尝试。
36) 事实上,对于那些在网络大潮中愁眉不展的新闻和 杂志 行业来说,现在是新闻报道的黄金时代。
37) 什么叫报刊文化?欣赏报刊的水平,写作报刊的水平。报刊 杂志 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让人们了解社会和了解人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也容易使人没文化,或者是不追究文化。
38) 全国 杂志 挣得钱,还没有咱乡这几个矿主挣得钱多,文化的事我懂,开矿挣了钱,什么不靠谱的都投,什么电影大片,全国票房的,也就咱两玉米加工厂。
39) 你应该在报纸和 杂志 上不止一次的看到富人被袭事件,你也应该读过不少抨击富人的文章和社论,你还听说过有造谣生事之人谴责富人长达一小时之久。
40) 现在我们把先生散见于报刊 杂志 的文章汇集起来编印成册,关心青少年教育的同志们一定会先睹为快。
41) 八卦 杂志 经常报导政商名流金屋藏娇的绯闻,使当事人深感困扰。
42) 经过五年奋斗,争取使我们这本 杂志 进入灿烂辉煌时期,成为全国发行量大,深受读者喜爱的杂志之一。
43) 从零食到书报 杂志 都可以分门别类的收藏起来。
44) 每个人的世界外面还有世界,从报章 杂志 看到的世界,从影视看得的世界,从商场街市买到的世界,从耕地餐桌吃到的世界,眼耳口鼻身意舌无时无刻不给世界包围。
45) 摄影与书法属半路出家,作品偶见报章 杂志 。
46) 读者们义愤填膺,不肯相信,认为那距离马丁的高妙水平太远,不是他的作品,而是那 杂志 拙劣的仿作,再不然就是马丁伊登学大仲马,在成功的高峰期请枪手代庖的。
47) 一些同学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 杂志 、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48) 在公共汽车里,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如果她手里拿着一本 杂志 ,你不妨这样说:“你也喜欢这个杂志?它的确品味很高,每期我都不错过。”。
49) 阅一本 杂志 ,听一首老歌,坐一把摇椅,浇一朵花荷,养一只宠物,冲一杯莉茉,游一次池水,洗一身香波,发一条短信,赶一下酷热,送一份清凉,还有一个我。
50) 露天阳台上的一杯咖啡,浏览一本自己喜欢的 杂志 ,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51) 我读了你给 杂志 写的文章,真是才华横溢。
52) 我百无聊赖,心绪不宁,随手拿起一本航空 杂志 ,漫无目的地读着上面假日旅店和机场服务设施的介绍。
53) 一位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 杂志 社任主编的朋友,名片上除了姓名和联系方式,没有任何头衔,只印有一行字:你微笑,世界也微笑。
54) 他这篇论文没有新意,都是从 杂志 上东抄西抄,七拼八凑来的。
55) 这份 杂志 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56) 杂志 不是信息时代的速食品或粗茶淡饭,而是具有丰富营养且美味可口的大餐。
57) 在这次作家大会召开之际,俄罗斯独立政治喜剧作品的蓬勃时代业已接近尾声 杂志 社纷纷关门,作家们噤若寒蝉。
58) 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读起来很让人头痛,但这本 杂志 里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画,不失为一个补偿。
59) 奶奶见到我回来喜出望外,连忙拉我坐下,絮絮叨叨地跟我说这说那。我却不耐烦,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旧 杂志 ,盼望着爸妈早点来接我回家。
60) 在本 杂志 上发表文章,作者请文责自负。
61) 书、摆设、 杂志 、玩具等等都擦干净,然后先把箱子藏到空闲的卧室或者其他客人们不会去的房间。
62) 想写出好文章,要多阅读报章 杂志 ,扩充视野增广见闻,使内容言之有物。
63) 他频繁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了报章 杂志 的热门猛料。
64) 一本商业 杂志 近期发表了一则关于电视公司的报告。
65) 这不是开玩笑,脱口秀主持人泰拉?班克斯自称廉价女王,常常在钱包中存放从 杂志 广告页上取下的香水样品,留到快速补妆中用。
66) 玛丽坚决不同意,她反对公开出售某几类 杂志 。
67) 这个沙丘于是被困在了一股极端气流的地方,这个极端的气流是一股快速流动的空气流,而这股空气流是在平流层的下面的,根据自然科学 杂志 的说法,这个大沙球从此开始了环游世界。
68) 我努力使我的文体适合我所撰稿的 杂志 的要求.
69) 这本精选合集囊括了110年来所有国家地理 杂志 的插页地图.
70) 民族自治地方的广播、影视、图书、报纸、 杂志 ,也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71) 不过现存的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杂志 就有几千种,内容从园艺到流行音乐,应有尽有。
72) 关于这个题目的论著目前大都散见于许多国内外的期刊 杂志 中.
73) 伊丽莎白能够从报纸 杂志 上找到他父亲的踪迹.
74) 请邻居或管理员代收订阅的报纸、 杂志 .
75) 一个专门为时尚 杂志 供稿的自由撰稿人,在他常光顾的北京的一家沐浴中心。
76) 之后,赫夫纳除了亲力亲为办好 杂志 、款待家人以及影视圈好友和西洋双陆棋棋友外,一直在筹划这场婚礼。
77) 他们的工作将建立在医学 杂志 编辑国际委员会的要求基础上,也就是医学临床试验在有第一个参与者纳入之前必须公开的注册成功。
78) 温馨提示:在上传报刊 杂志 名称时,有时会漏掉一部分名称,如果搜不到您想要的刊名,请电话及邮件咨询!
79) 传染病学和社区健康 杂志 上认为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80) 从表面的本质来看,翻阅书报 杂志 、听看广播电视、欣赏电影音乐,或是使用手机、上网等现代人维生之基本行为,都叫做媒体。
81) 滞纳金以及逾期未还物品的特赦期将持续至六月末,在此期间,图书馆用户可将未还的书籍、 杂志 、DVD以及其它的资料归还图书馆,只需一听罐头,便无需缴纳滞纳金。
82) 他在一家工厂看门,还兼收发报纸 杂志 .我读高二时,那家工厂减员,父亲失去了工作.
83) 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的 杂志 ,语音带,培训资料和视频资料可供销售和租贷。
84) 这个 杂志 架在百货公司是根本买不到的!
85) 电视在报纸, 杂志 ,广播四大媒介中属于后起之秀,作为广告媒介,却快速超越其它三个跃居第一。
86) 由于出版了不计其数的教人自己动手做事的书报 杂志 ,没有人再能说对某事一无所知。
87) 网上耳鼻喉新闻,双月刊,提供耳鼻喉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以交互式的形式为相似内容的 杂志 提供了补充。
88) 排在第14位的是1960年10月31日的封面,标题为对魑魅魍魉的万圣节献礼,被生活 杂志 描述成是,看了之后直做恶梦。
89) 学界的研究多散见各种报刊 杂志 ,缺乏系统性、探讨性.
90) 他拒接透露和出版商结束合作关系的原因,据猜测,许多出版商不愿意出版由他经营的 杂志 是因为他的“叛逆”。
91) 将此项研究的成果扩大运用在其它教学手段上,如电视教学、 杂志 和音像教学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安排于教学活动当中,也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92) 来自科学 杂志 的2011年4月29日刊,再版得到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许可。
93) 他们会在你家堆满 杂志 ,或者随便什么有唱神曲忐忑的鹩哥着图画的东西。
94)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据英国皇家学会 杂志 的一项新研究,动物们自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办法。
95) 此彩票得到各方媒体的大力支持,包括电视、报纸、 杂志 、网站和销售点.
96) 这一观点已发表在内科医学概论 杂志 上.
97) 我在一家 杂志 社任编辑,像我一样,社里的许多员工都是职业母亲.
98) 在这本 杂志 当期封面上,耶稣怀抱一个赤裸上身并有纹身的女模,里面更是各种裸女围绕耶稣。
99) 温芙瑞的“媒体帝国”包括一份 杂志 ,她还持有菲尔?麦克格劳博士和雷彻尔?雷伊日间脱口秀节目的股份。从去年6月至今年6月,奥普拉共赚得约2.6亿美元。
100) 她们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和书刊 杂志 。
101) 作为业内唯一的独立 杂志 ,其目的是告知和激励人才在各个层面,包括传统的花卉,高端趋势二传手,而且是多方面的批发商。
102) 北方佬对南部联盟各州港口已加紧了封锁,因此茶叶、咖啡、丝绸、鲸须衣褡、香水、时装 杂志 和书籍等奢侈品,就既稀少又很贵了。
103) 假 杂志 出版的首位合作摄影师孙彦初入选了2011年连州摄影节,这是他从连州展览现场为我们发来的图片。
104) 地区出版品及地域 杂志 必须在适当的财务制度下运作.
105) 医学索引:此索引是医学 杂志 的目录索引,并列出各种有关药物的期刊。
106) 所有的报刊 杂志 都应在阅览室里阅读.
107) 组织者透漏了什么 杂志 会角逐该奖项.
108) 这些明信片是如此整齐划一的荒诞,以至于我拿去结账时,都觉得尴尬,好像我在买下流 杂志 ,还企图装出不是给自己看的表情。可是结账的那位女士却从容不迫又饶有兴致地翻阅了每一张――说起来,正像她们对待下流杂志一贯的态度那样。比尔?布莱森
109) 即使这钱只可以买一本平装书或是每个星期一本 杂志 ,你也是在鼓励他们阅读。
110) 报纸和 杂志 列出了一个惊跑者所需要物品的清单,这些商品的价格通常都非常昂贵。
111) 这类国际版权合作女性时尚 杂志 ,目前在中国女性期刊市场上雄霸一方。
112) 食尚是汇集美食与优质生活的 杂志 ,是饮食业、时尚美食爱好者互动的一个平台。
113) 时尚类 杂志 是时下期刊市场上畅销的杂志品种之一。
114) 因为这些成就,默克公司囊获了2008药品广告和营销优秀奖,“加德西”被制药企业执行官 杂志 选为年度品牌。
115) 一天在一个工艺商店里,希曼在一个 杂志 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软陶的文章,她在那里买下了一些软陶工艺品。
116) 许多 杂志 用哗众取宠办报作风来增加销售量.
117) 列车员:我们有很多图书、 杂志 和画报.
118) 九十年代末,DM 杂志 这种在西方国家流行多年的广告媒体首次登陆中国。
119) 方法:根据中华内科 杂志 编委会专业组于1992年拟订的慢性肾炎诊断标准,取慢性肾炎患者做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20) 他和妻子商定举办一次宴会。全部按着一期妇女 杂志 的内容来安排。
问题一:什么是农村公益事业 农村公益事业通常指:在构成农村社会中不以盈利为目的,涉及广大农民生产生活切身利益需求的,靠一家一户自己独立进行是办不到,也无法办的一些事项。如道路、沟渠、河道、文化娱乐场所建设、村级公共服务设施等,就是农村公益性事业。具体到一个项目就是农村公共工程。 村办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生产性单位,不是农村公益事业,憨农村公益事业建设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要靠村办企业支持,但经营不善也可能给村级集体财务带来负债。村办企业用地属工业用地。 问题二:村级公益事业建设项目有哪些 自来水、垃圾站、沼气池、太阳能、风能、图书室、医务室、文体室…… 问题三:爱心公益活动有哪些 一、社会公益活动有哪些? 问:向组织一些志愿者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但是不知道该组织什么样的活动。 答:公益活动的内容包括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知识传播,公共福利,帮助他人,社会援助,社会治安,紧急援助,青年服务,慈善,社团活动,专业服务,文化艺术活动,国际合作,等等。 二、社区公益活动有哪些? 可以去智障学校,老人院举办一些活动,或者带领贫困学生去一些旅游景点游玩,让他们接触一下城市,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公益活动有哪些 各种公益活动收集 经常在网上看到一些热心人提问:“公益活动有哪些?”,有一颗奉献社会的爱心,但是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活动形式或者没有较好的创意,也有些朋友有了创意却找不到比较完善的活动策划。这里我收集了一些公益活动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一下热心公益的朋友。 公益活动大致可以分为环保节能、教育助学、扶贫救灾、心理健康、社区服务等等种类,也有其他一些特殊的,我将每一类挑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在下面列出来。当然这只是一个简单概括,详情大家可以点击相关链接了解。 一、环保节能公益活动有哪些?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低碳节能类的活动不仅美化环境、节约能源,还能变废为宝、宣传环保,受到大家的普遍欢迎。 ① 广州骄傲东濠涌环保活动:捡垃圾型 希望更多团体与广州骄傲环保项目小组合作,一起关注身边环保。我志愿,我环保。环保每一周,健康每一天。环保的胜利在于大家的坚持!你丢我捡,你扔我扫。因为你的努力,广州变得更加美丽。保护小环境,爱护大地球。环保小组期待你的参与! ②环保换书 开启新阅读:废物利用型 将您书架上闲置的旧书与他人交换,重新唤醒旧书的魅力,感受与文化邂逅的奇遇。读者持八成以上新的国内正版图书进行交换,下列图书不交换:各专业类、技术类、时政类、杂志期刊、教材教辅、工具书、残旧变色污损严重涂画及其他不适合交换的图书。 ③南汇东滩生态讲解员培训:宣传教育型 如果你喜爱大自然、喜欢大海、喜欢湿地,渴望远离城市的喧嚣进入鸟类的乐园,希望能通过培训班学习切磋更多滩涂动植物知识;如果你对中国的湿地保育现状感到担忧,希望能用你的解说让更多人感受湿地的美和重要;如果你对生态导游感兴趣,希望以后能作自然讲解的志愿者甚至 *** 工作,那么您正是我们所寻找的人! ④ 走进爱心温室 关爱流浪动物:动物保护型 爱心温室是一家专门救助流浪动物的地方,里面的负责人叫蔡姨,私人救助流浪猫狗20年,凭着一颗善良之心,救助了30多只流浪猫狗,现安顿在芳村葵蓬的一个大型温室花棚内,虽然地方简陋,可是所有流浪的猫狗在这里得到无尽的关怀与照料。 ⑤ 上海仁渡环保公益沙龙:构建组织型 本次沙龙将邀请参与环保事业的主管单位、基金会、公益机构、大学环保社团、企业等各方人士共同探讨海洋环境与海洋垃圾清理问题,并欢迎热心环保事业的朋友们一起参加。希望通过这次沙龙给大家提供一个交流、沟通的平台。汇聚我们大家共同的力量,为环保事业贡献出我们的绵薄之力。 ⑥ 2011年“最佳环境报道奖”作品征集:比赛评奖型 在2010年年初,我们曾进行了首届(2010年)“最佳环境报道”评选。中外对话、英国卫报基金会和腾讯网共同评选出最佳调查报道奖、最佳影响力奖、最佳深度报道奖各一,入围奖六个。在2011年新年之际,“最佳环境报道奖” 将开始第二届评选工作,本次评奖,新浪网是独家媒体支持。我们期待您参与评选! ⑦......>> 问题四:公益事业的类型有哪些? 你好 公益事业的类型 (一)救助灾害、救济贫困、扶助残疾人等困难的社会群体和个人的活动; (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三)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 (四)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其他社会公共和福利事业。 问题五:国家对农村的政策有哪些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 问题六:乡村国家有哪些 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示范社建设行动。加强合作社人员培训,各级财政给予经费支持。将合作社纳入税务登记系统,免收税务登记工本费。尽快制定金融支持合作社、有条件的合作社承担国家涉农项目的具体办法。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中央和地方财政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 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 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尽快形成完备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建设、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工技能培训。有条件的地方可将失去工作的农民工纳入相关就业政策支持范围。落实农民工返乡创业扶持政策,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就业潜力,拓展农村非农就业空间,鼓励农民就近就地创业。抓紧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解决养老保险关系跨社保统筹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建立农民工统计监测制度。 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按照着力增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到2012年基本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继续推进乡镇机构改革。推进“乡财县管”改革,加强县乡财政对涉农资金的监管。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逐步建立资金稳定、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总结试点经验,完善相关政策,扩大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范围,中央和试点地区省级财政要增加试点投入。积极稳妥化解乡村债务,2010年基本完成全国农村义务教育债务化解,继续选择与农民利益直接相关的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形成的乡村债务进行化解试点。 增强县域经济发展活力。调整财政收入分配格局,增加对县乡财政的一般性转移支付,逐步提高县级财政在省以下财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县乡财政基本财力保障制度。推进省直接管理县(市)财政体制改革,将粮食、油料、棉花和生猪生产大县全部纳入改革范围。稳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依法赋予经济发展快、人口吸纳能力强的小城镇在投资审批、工商管理、社会治安等方面的行政管理权限。支持发展乡镇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积极开拓农村市场。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扩大“农家店”覆盖范围,重点提高配送率和统一结算率,改善农村消费环境。鼓励设计开发适合农村特点的生活消费品和建筑材料。2009年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保证下乡家电质量,搞好售后服务。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改造建设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加强农村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坑农害农行为。 完善国家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有效衔接办法。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没有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低收入人......>> 问题七:现在国家对农村有那些补助款呀 2015年有50种面向农村优惠政策措施。 ? 1.种粮直补政策 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3.良种补贴政策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试点政策 6.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政策 7.小麦、水稻最低收购价政策 8.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9.生猪大县奖励政策 10.农产品目标价格政策 11.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关键技术补助政策 12.深入推进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支持政策 13.菜果茶标准化创建支持政策 14.测土配方施肥补助政策 15.化肥、农药零增长支持政策 16.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补助政策 17.设施农用地支持政策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19.农产品追溯体系建设支持政策 20.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21.畜牧良种补贴政策 22.畜牧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 23.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24.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25.振兴奶业支持苜蓿发展政策 26.渔业柴油补贴政策 27.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8.以船为家渔民上岸安居工程 29.海洋渔船更新改造补助政策 30.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支持政策 31.农村沼气建设政策 32.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政策 33.开展村庄人居环境整治政策 34.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政策 35.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政策 36.培养农村实用人才政策 37.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政策 38.发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组织政策 39.金融支持农业规模化生产与集约化经营政策 40.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41.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42.扶持家庭农场发展政策 43.扶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政策 44.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种养业政策 45.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政策 46.完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政策 47.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48.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49.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50.农村、农垦危房改造补助政策 问题八:农村的有益活动有哪些 村的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一般是指涉及村民的公有公用和公共利益的事业。它的内容主要包括: ①公共设施的建设。如村(镇)规划和建设,农村道路的规划、修建和维护,公共水利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各种文化设施的建设等。 ②社会优抚工作。如开展拥军拥属活动,优待军烈属。 ③救灾救济和扶贫工作。 ④农村养老保险和社会保险工作。 ⑤实行义务教育和扫盲教育。如办好村小学、托儿所、幼儿园和扫盲夜校等。 ⑥搞好公共卫生,整顿村容村貌,建立合作医疗制度,实行计划生育。 ⑦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资源。 ⑧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农村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与村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做好这些工作对于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全面发展具有十重要的意义。
范文题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研究来自 知网作者:熊春林摘要:人类已悄然由工业化社会进入到信息化社会.信息化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成长能力、现代化程度、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随着信息化的纵深发展,农村和农业不可避免地被席卷入这场空前规模的信息化浪潮中.对此,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成效最终体现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上.加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如何提高农民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满意度为目标,依据公共服务理论、信息化理论、能力理论、系统理论等理论,界定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相关概念,全面分析与探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与其形成基础、形成机制之间的内在关系.建立AHP-CSI和CSI-Logistic研究模型,以国家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湖南省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层次分析方法(AHP),从服务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社会环境、激励机制、约束机制、保障机制等7方面构建了25个评价指标,实证分析湖南省14市(州)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情况;运用CSI-Logistic研究模型,对湖南四个示范区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和回归分析;运用AHP-CSI研究模型对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结果与农民满意度评价结果进行相关分析.从基础设施、服务队伍、信息资源、运行机制等4个方面分析美、英、德、日、韩、印度等国的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概况,把握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发展的趋势,总结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的经验.最后,本文根据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评价和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农民满意度评价,借鉴国外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经验,从彰显农民为本、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发展机制、健全绩效评价等方面提出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策略.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是:(1)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的评价与建设既要关注服务本身更要关注农民满意度.(2)当前,我国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有明显提高但仍较弱.(3)政府和市场在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因农村农业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变化而变化.(4)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建设需要政府与农民上下联动、外部推动与农民自动有机结合.展开关键词:农村农业信息化;服务能力;农民满意度;层次分析法;Logistic回归分析(学术堂提供更多内容)
在加快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研究的整体框架中,对土地流转及其方式的研究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因为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和发达的农村土地市场有利于拓宽农村的投融资渠道从而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而土地信托正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土地流转方式,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此,国外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研究。下面拟对国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加以概括以作为我们的借鉴。 国外关于农村土地信托问题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关于土地信托的实现基础 信托形式的运用需要以明晰的产权界定和权利的可转让性为基础,土地信托也不例外。国外在研究土地信托问题时也离不开这样的基础。 首先,在土地产权界定方面,一开始,西方经济学的研究以私有制为前提,认为只有完全的私有产权,才能促使生产要素在市场机制下的合理流转;只有土地私有制才能实现土地信托。在土地私有条件下,土地市场的建立受其他要素和商品市场变化的影响,农村非农劳动力市场的产生使得农业人力资本要素处于边际生产状态的农民放弃土地。当金融市场认可土地的担保功能时,利用土地信托将成为农业资金要素的重要来源。 但是,西方的土地产权理论演变,经历了一个从重“所有”到重“利用”的转变。这种趋势具体表现为:在经济关系上,土地所有权表现为“单纯的土地所有权”;在立法上,改变了以往把土地归属放在首位的做法,开始注重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的开发;土地所有权开始逐步证券化[1]。同时,土地利用要符合宏观效率的思想逐步兴起。一些学者积极倡导社会和团体主义的土地所有权理论,以取代土地所有权绝对性理论。如德国耶林在《法律的目的论》中指出:所有权行使的目的,不应当仅仅为“个人利益”,应同时为“社会利益”。法国学者迪吉则主张“社会连带说”,认为“土地所有权并非为土地所有人之利益而存在,仅为增进人类之共同需要而赋予保有土地者之社会机能而己”。随着所谓的“现代土地问题”的产生,“个人和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开始出现,澳大利亚的麦克尔森(Miehaelson)指出:“所有权只是独占性的权利,而不是一个不受干涉的个人权利”。也有的学者把所有权概括为“一种排他的权利而不作为一种绝对的权利”。 西方学者还认为:土地产权制度的基本作用就是通过激励机制诱导农业经济活动主体的行为决策,并进一步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绩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土地产权制度,理性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映。诺斯指出:“制度构造了人们在政治、社会或经济方面发生交换的激励结构”,“对于不稳定的产权,实施很差的法律,进入壁垒以及垄断性限制,利润最大化企业倾向于具有较短时间中较少的固定资本,并将倾向于较小的规模。最为有利可图的业务可能是在贸易再分配活动或黑市上。这一组合很难导向生产性的效率”[2]。 可见,西方关于土地信托的研究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前提下的,这与中国土地所有权归国家、农户只有使用权的国情不同,但仍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为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产权的一部分,明确农户对土地的使用权仍然可以建立所谓的“有保障的产权制度”,从而作为土地流转的基础应用于土地信托。 其次,在土地的可转让性方面,国外的研究主要是一些对转型国家的调研。因为这些国家的土地产权不够明晰,使用权的转让受到诸多限制,土地无法在市场机制下合理流转,从而给完全市场机制下的土地信托形成障碍。这些研究对指导中国的农地制度改革很有启发意义。美国的罗伊·普罗斯特曼(1996)[3]通过实地调查,对中国的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做了认真研究,认为土地使用权权属不充分,权能不明确。土地使用权属不充分,使土地使用权流转无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而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的转移会使资源配置更有效,并刺激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投资,减少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同时还提出:“一些地方采取行政手段推财经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7年第2期2007年第2期(总第146期)岳意定,刘志仁等:国外农村土地信托:研究现状及借鉴行规模经营,除了认识上的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和集体组织为了便于控制农村土地,便于转为非农业用地。” 而俄罗斯讨论了农业用地可转让性的几个方面的问题和分歧:对潜在土地所有者的技术要求,对非居民土地所有权的限制,在信贷违约的情况下向抵押权人转让土地的限制,个人土地所有权的上限,土地股份及其转让的方式。该研究提出应在俄罗斯实行这样的转变:土地股份可通过购买或租赁的方式转让,而后者更为适用。一份土地股份就是一种选择权,可以被出售、购买、继承等。股份的所有者对分配土地有绝对权利。这种机制使得法人实体希望获得大面积的农业用地以累积所需数目的股份然后用于分配。研究还指出,租赁是农村地区的一种特别补充机制,所有者更偏好于租赁土地股份而非实物土地。 补充: 世界银行在发展中国家的农村土地管理改革方面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MLAR)计划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并要求实行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明确土地的所有权。但国外的一些学者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些措施虽有一定作用,但并不一定能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顺利进行:首先,这种土地书名与登记制度虽然大量减少了无主土地并促进了带有可转让财产权的土地的供给,但这无法保证土地产权市场的发展。因为对于追求利润的贷款者来说,所有权证明并非获得贷款的充分条件,稳定的土地收入水平才是更重要的决定因素。更有甚者,农户可能不愿意用其土地所有权作为抵押品。从而得出结论,土地所有权并不是获得使用权保障的唯一方法,应参照不同的背景和地方偏好,建立更加灵活的体系(Dwniz Baharaglu,2002)[5]。此外最近还有学者(Saturnino M.Borras JR,2005)[6]以菲律宾为例,用实证方法检验了与市场导向的耕地改革以及自愿土地流转机制有关的变量,得出一个预测结果:MLAR模型用于菲律宾不仅无法促进分配改革,而且会破坏潜在的国家主导的土地改革政策。这也映证了Dwniz Baharaglu的 结论。 从国外的这些研究可以看出,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土地信托,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土地使用权必须实现可转让,当然,在中国的特殊背景下,这种转让性的实现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二、关于土地信托的目的和作用 由于西方国家土地的私有制和自由流转性,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农村土地的使用方式正在发生转变,不断从农业用地转变成非农用地。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国外很多学者对于农村土地用途的控制进行了研究,如Donald M. Mcleod等(1999)[7]就根据美国西部农村的实际提出了土地使用控制的三种方式:分区制、购买发展权、集群式发展,并建立了土地使用控制方式的选择模型。土地信托方式就是出于保护土地资源和公众利益的目的用于实 践的 。 在美国和英国,无论是局部性的、地域性的还是全国性的土地信托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非盈利组织,它和私有土地主们一同来保护他们的土地以达到保护和利用土地或者其他公众利益的目的。它们保护土地的工作对于他们所从事或者协助土地交易的社区和地域非常重要。这些交易包括土地的获取、保护、管理协定,或者其他的能够从土地上获取的实际资产的一些利益。 补充: 此后,西方学者们就对这种土地流转形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建立了各种决策模型:其中Philip J. Bacon等(2002)[8]基于信息经济学的贝叶斯网络理论建立了一个BN模型,该模型主要是为了保证农村土地使用的可持续性。这个模型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人员的观点、土地类型、土地使用的选择、成本和利益的标准。这个BN模型不是最优化模型,而是帮助专家分析有关土地的数据。该模型的使用包括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关于土地类型的标准和土地使用的选择,这个阶段是为了评估对现在的土地使用的满意度;第二个阶段是关于改变土地使用的成本,改变成本需要考虑风险和银行利息、管理、财产的让渡等因素,这可用一个模型来评价土地管理者改变土地使用后的满意度,即: 在成本支付期内改变的满意度=长期预期的满意度-总的改变成本/成本支付期 而Julie Ann Gustanski(1999) [9]基于伦理经济学建立了一个土地信托保护决策支持模型(ILCOS),他认为土地的使用方式是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结构的反映。尽管土地信托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保护土地资源,但是每一个土地信托机构都有自己的设置和地域。所以,他对伦理经济学政策模式在土地信托保护方面的整个过程给出了一个总体的概念,从而总结出土地信托的决策支持的环境模型。这个模型由5个大块组成:土地的使用和环境、社会经济、计划与获取的评估、决策制定的方法、积极的决策制定。该模型主要提出和检验了美国和英国的土地信托与保护私有土地因果关系上的模式,以开发一种可行的决策支持工具。此外,Roger Coupal和Any Seidl(2003)[10]还研究了在税收基础上的土地使用选择的影响,分析了发展农业用地和农村居住用地的相关成本及其对财政结构的影响。 追问: 请问这位大哥,标题是什么?引言是哪些?
参考下:关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若干问题的思考 摘 要 本文通过回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历史变化过程,分析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问题和矛盾,针对新一轮规划修编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结合国家、江苏省有关政策规定和实际,主要以定性研究的方式提出若干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土地规划;修编;研究;江苏省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重要依据。2004年6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价和修编前期调研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133号),着手启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00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正式开始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并对有关工作内容提出了比较明确的要求和规定。为开展好此项工作,结合江苏省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的实际,我们对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粗浅的分析和思考。希望通过找出问题和矛盾的解决办法和出路,为做好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供一点思路。 一、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历程 (一)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7—2000年)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建国以来历史上第一部对城乡土地利用活动统一规范管理的《土地管理法》(1986年6月25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1987年,我国第一轮覆盖全国范围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开始展开,到1992年前后在全国普遍推开,规划的目标年为2000年。 该轮规划主要思路是借鉴农业区划成果、国土规划成果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利用规划指南》,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协调各部门用地需求为重点,提出实现“一保吃饭,二保建设”的规划目标。江苏省按照以上要求和有关技术路线,编制了首轮《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87—2000年)》,但由于当时客观原因的存在,该轮规划编制完成后,基本上没有得到实施。 (二)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 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对第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设想。在1997年全国宏观经济调控和严格保护耕地的环境和政策背景下,结合中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中发[1997]11号)和修订《土地管理法》的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即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从1997年开始,江苏省展开了《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的编制与修订工作,并于2000年基本结束。该轮规划基期年为1997年,规划目标年为2010年,并远景展望至2030年;其重要特点是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技术路线和规程及规划控制指标体系,建立了乡、县、市、省和国家的五级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和管理方法,为保护耕地尤其是强化对基本农田的保护,节约利用土地资源,合理控制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数量,兼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意义和作用 第一、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加强了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的保护,保障了经济建设合理的用地需求,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优化了生产力布局,提升了经济发展的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由于社会经济、技术和政策制度因素的影响导致规划适用性不足,规划管理的风险与难度加大: 1、社会经济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 ⑴规划编制与实施阶段巨大的宏观经济环境差异导致规划适用性不足 1998年以来,江苏省经济投资规模逐年递增,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年均增长率达14.7%,远高于同期GDP平均增长速度。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城镇新区开发、(新)工业集中区的发展使耕地占用率显著上升。社会经济宏观环境变化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目标(如建设用地总规模与耕地保护)产生强烈冲击,客观上影响了规划实施进程。 ⑵经济总量急剧扩张与经济结构大幅调整加大了规划管理的风险与难度 人口总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结构调整是规划实施期间江苏省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其中人口总量增长1%,建设用地增加0.4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建设用地平均增加0.077%;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在现有水平上提升1%,苏南地区建设用地数量将增加1.095%,苏中地区建设用地数量将增加1.079%,苏北地区建设用地总量将增加0.448%。 事实上,外延式发展导致的高速经济增长不仅成为江苏省耕地资源快速减少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江苏省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虽然现有规划编制过程中对江苏省经济增长速度有较为准确的把握,但受数据资料等因素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对土地利用结构变化与经济增长的数量关系把握不够充分,加上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进程过于乐观,直接导致经济增长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冲击远远超出规划预期。 江苏发展实际表明,大部分地区都不可 能超越经济增长的阶段性。虽然江苏部分地区已经具备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实力和经济水平,但对于大部分地区而言,不可能通过大力倡导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就能够使经济增长中的土地代价(主要表现为农业用地和生态用地损失)在短期内迅速下降。同时,实证研究也表明,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二产业比重的上升已经对建设用地规模扩展起到了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苏中地区,这一经济变量对建设用地扩展的作用方向为负,但不显著;在苏北地区,这一经济变量对建设用地扩展的作用方向为正。这更加充分地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从建设用地迅速扩展到平缓增加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是经济发展自身演进的结果。 现行规划对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强度整体估计不足,同时对产业结构升级对建设用地扩展的抑制作用过分乐观,从而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难度估计不足,在建设用地控制指标设计上缺乏适度弹性,导致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城镇的扩展均超出预计水平。 2、技术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的影响 ⑴数据不足是现行规划科学性的重要障碍 现行规划编制的基期年时值国家完成全国土地利用详查资料汇总工作,因此规划现状资料的完备性与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规划的部分需要。但是由于土地利用历史资料缺乏、部分地区土地数据严重失真和1996年进行全省、全国土地详查数据汇总时部分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数据并未及时更新,导致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编制的数据基础失实,使得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数据资料相对不足。 ⑵规划灵活度不够是规划方案实施难的一个原因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是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本指导思想。虽然《土地管理法》要求省级政府负责辖区内的耕地总量平衡,但并未从区域土地利用效益差别与比较优势角度出发设计出能够灵活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体系。 ⑶基础性研究不足影响现行规划的实用性 虽然江苏省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在首轮规划基础上采用了改进后的规划方法与规划理念,但是由于受数据约束与理论研究限制,规划方法在融合土地利用结构演变规律与政策调控意愿方面的实用性不强。由于缺乏关于经济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关系的基础性研究,导致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难以兼顾政策目标与土地利用现实。 3、政策制度因素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的影响 ⑴土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导致规划控制对象不够明确 土地产权边界不清与产权主体模糊是当前我国重要的土地问题,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造成了不利的影响。土地产权问题一方面使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主体——地方政府行为发生偏离,同时使规划缺乏民众监督的支持。 ①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土地产权关系与利益的不一致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地方层次缺乏自我实施的基础。 ②集体土地产权关系不清与所有权主体缺位也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实施产生不利影响。 ③由于土地产权关系与利益关系模糊,规划实施的公众监督机制难以运作,使规划实施监督成本相对高昂,违反规划用地的行为时有出现。 ⑵土地市场化配置机制未充分形成致使规划在实施中发生偏差 由于现行规划的编制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土地利用从粗放经营向集约利用转变,尤其是城镇内部低效利用土地的再开发。但是,由于土地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尚不够成熟,政府过度干预,在地方政府追求地区经济总量最大化的动机下,更容易导致土地资源过度供给、价格过低,引起了土地过度需求和低效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城镇规模控制目标在内涵与外延意义上均未得到很好的实现。 ⑶土地管理体制影响了规划实施监督 地方政府是城镇土地的事实所有者与各类土地的管理者,掌握了极大的土地调控权力。为了实现任期内的政绩最大化,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的提高,土地往往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杠杆”。其结果,不仅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过度性土地代价,还使未来的土地供应难以持续。而耕地与生态保护等具有公共物品属性的土地管理活动在地方上严重供给不足,导致土地利用规划的耕地保护等目标难以在地方上得到具体落实。 事实上,在上下级政府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共同土地利益,因为在中国的统计制度下,下级政府辖区内的经济增长成果同时也是上级政府的业绩评价标准。因此,只要土地资源为地方政府控制,而且缺乏科学的发展观与政绩观的指导,土地规划实施失效的问题就难以解决。就现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的主要时期来看,原土地管理体制下地方政府行为异化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难以得到全面落实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第三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 (一)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的思考 目前,规划理论上,我国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体系主要分为三个层次,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含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土地综合整治规划等)和土地利用详细规划(含城镇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等)。在这一体系下,根据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土地管理法》第三章第十 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国土整治和资源环境保护的要求、土地供给能力以及各项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组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全国、省(自治区、直辖市)、地(市)、县(县级市、区)和乡(镇、街道、场)5级的规划体系。 针对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结合新形式下发展规划的要求,为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的体系,明确各级规划的职能、内容和重点,充分发挥各层级规划的作用,我们认为应当在现有的法律法规和理论基础的框架下,对现有规划体系及其内涵和调整内容、对象进行适当整合,突出重点。 1、进一步明确省内(省、地、县、乡)四级行政区域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定位和内涵 ⑴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次概念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宏观规划,其职能和重点与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近。基本内容应当是提出全省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确定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重点项目和重点区域,提出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协调全省性的骨干基础设施建设的用地关系,提出不同地区的土地利用方向、目标和重点,宏观控制和体现全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基本农田保护目标、规划建设用地尤其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多途径补充耕地目标,为下级规划提供控制依据和区域发展平衡的导向。 因此,从省级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和功能上看,应当在完成空间规划功能的同时,转变为具有一定的国土规划内容和功能的概念性规划。从全省的土地资源的承载能力、容量和配置方向、方式入手,强化不同经济区域和不同产业结构、层次的横向关联关系研究,深化区域间空间概念基础上的战略性关联作用研究。 ⑵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过渡层次的中观性、政策性规划。其基本内容应当是在上级规划的控制下,提出各类土地供应的总量控制指标和确定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重点解决好市域内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骨干性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等各类规划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协调与控制问题。 由于市级规划的功能和定位,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不能够满足土地利用活动的管理需要,同时市本级规划不能完全担负起落实省级规划确定的跨行政区域的区域性发展协调功能,因此,应当弱化市级规划的功能。但在弱化市级规划的同时,应当突出和强化市本级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通过市本级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控制和协调发展空间的定位和规模控制问题。 ⑶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管理型规划,在各级规划之间主导性地担负着承上启下的协调和落实功能。其基本内容应当是落实上级规划的各项主要控制性指标;重点在于定性、定量、定位、定序,在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的层面上确定各类用地的类型、规模、范围和时序;核心内容是土地用途分区,包括基本农田保护区、一般农地区、园地区、林地区、城镇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用地区、工矿建设用地区、村镇建设控制区、土地开发整理区、风景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区等。 ⑷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实施性的微观控制性规划。重点应当是在县级规划的各类土地用途分区和用地规模的控制下,详细确定各个地块的规划土地用途,其详细程度应当达到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深度,规划成果的侧重点应当放在规划图件和控制性规划设计原则的编制上,以满足土地用途管制和其他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管理的需要。 目前规划编制和实施中,土地利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缺位,客观上已经造成了与建设管理部门的村镇布局规划、村镇建设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脱节和不协调。虽然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控制性规划的作用,但是总规毕竟不能代替详规。因此,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应当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将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深化为具有控制性详细规划内容、功能和作用的规划设计层面的规划。 2、补充和深化规划体系层级间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属于大致介于相邻两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性规划,是统筹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带和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指导性规划。在市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基础上,在省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架构下,应当建立跨行政区域的地区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空间规划功能,一定程度上体现国土规划的分区域协调引导功能。 ⑴地区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地区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介于省级规划和市级规划之间的规划层次,其规划内容和方法侧重于空间规划。它是在具有一定同质性和关联性的自然、社会、经济属性的地区的基础上,根据差异性原则进行地域分区,依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土地利用规划指南》确定的规划思路和方法,整合地区性的城镇体系和城市总体规划点轴结构、骨干性基础设施规划节点效应、 生产力布局(含第一、二、三产业)规划等区域性专业规划对各类用地的有效、合理需求,提出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布局、产业结构层次统筹发展,优化城乡和人口布局和结构,促进集约节约利用土地,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土地利用地域发展核心策略。 江苏省可以根据苏南、苏北、苏中,沿江、沿海、沿东陇海、沿沪宁高速沿线、农业主产区等分区域,进行区域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研究和编制。 ⑵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介于市级规划和县级规划之间的规划,主要应当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规划,着重细化存量土地用途分区和分工的不同功能性区域布局的控制性和引导性安排。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为较大比例尺的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议为1:5000比例尺,局部重点区域至1:2000比例尺。 城郊结合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控制城市(城镇)规模、协调城乡过渡地区农地转为建设用地的速度和时序的重要指导性控制规划,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范围为界限,针对已划入城市(城镇)总体规划范围之内的土地利用和范围之外的土地利用,着重分类别安排开发用途、方向、时序和强度。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为较大比例尺的市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议为1:10000比例尺,局部重点区域至1:5000比例尺。 ⑶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基础,是对村镇建设规划和村镇布局规划不同规划功能区域土地利用控制和引导安排的细化,是建设和发展区域的控制性规划的具体体现。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为大比例尺的镇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建议为1:5000比例尺,局部重点区域至1:2000比例尺。 (二)关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发展空间问题的思考 1、当前规划管理技术操作层面的失误,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既有规划发展空间的缺失 当前,对于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地方对规划发展空间(增加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减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的期望与上级的规划控制要求有很大的现实差距。基层总是反映现行规划不合理,表面问题是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过多,基本农田保护率过大(而且在不断增加)。 其实,除了工业化、城市(镇)化等经济社会发展确实在高位运行,需要一定数量的增量土地解决发展空间;但真正分析一下,在我们目前的规划管理技术操作层面上——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中(我们定义为因重大布局调整而需进行的原则性规划修改)的失误给我们造成的损失和代价是巨大的,失误的直接结果是造成了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的蒸发、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的增加以及基本农田保护率的上升。 因此,必须对目前的规划修改管理方式进行修正,否则规划修改次数越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及基本农田保护率就增加的越多,规划建设占用空间就减少的越多。在规划修改时,应当对节余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进行妥善安置处理;对增加的耕地保有量要通过核减规划中的补充耕地控制指标达到平衡;对增加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及时储存调减,这是保证我们现行规划建设发展空间不减少的关键所在。作者1根据几年来的规划管理工作时间,按照规划管理的基本技术要求,拟订了《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方案及其实施影响评估报告编制要点(征求意见稿)》,并由作者2在江苏苏地源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的规划修改具体业务工作中予以试用。 2、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拓展建设发展空间的途径 从务实的角度来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目的其实是要为江苏省2005——2020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找出发展的空间。从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前期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32号)的有关精神和要求中,可以预见到——通过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核减现有和先行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可能性是很小的,希望国家下达江苏省大数量的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也是不切实际的。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各类规划空间不能改变和突破的情况下,唯一的办法和途径就是只有通过充分利用国家现有的政策,将规划修编与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实行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达到我们的目的,同时又能完成基本农田保护和耕地保有量的任务。 ⑴国家的有关政策依据 2004年全国土地市场治理整顿后,国家陆续出台了若干具有重要指导性的文件,经过分析和研究,我们认为在以下的几个文件中,可以找到在新一轮规划修编可以运用的能够为江苏省今后的社会经济发展拓展空间的途径和办法——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建设用地空间数量置换出来。 ①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 该文件第二部分“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实施管理”的总第(十)条中明确指出:“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 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以下简称“挂钩”) 其实,“挂钩”政策由来已久。2000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土地管理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337号),其中第二条“立足存量,内涵挖潜,促进小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明确提出“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已经依法批准的试点小城镇,可以给予一定数量的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周转指标,用于实施建新拆旧,促进建设用地的集中。周转指标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单列,坚持“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统计单列,年度检查,到期归还”。”同年,国土资源部下发的《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在第四条 “有条件地实行建设用地指标周转,推进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建设”中进一步明确提出了“为妥善解决小城镇建新拆旧过程中的建设用地指标问题,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可以根据小城镇建设试点推进情况、试点小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镇建设规划,按照“总量控制,封闭运行,台帐管理,年度检查,到期归还”的原则,对国家和省级试点小城镇,单列编报下达一定数量的建设占用耕地周转指标。小城镇建设建新拆旧完成后,经复核认定的复垦成耕地的面积必须大于建设占用耕地的面积。”的做法。2004年,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国土资发〔2004〕234号)中,又提出“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促进经济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408号)中的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和农用地整理指标折抵政策,为什么当时没有用到现在这个称为“挂钩”的政策,就是因为“挂钩”周转指标的身份问题在当时无法解决。我们认为挂钩周转指标应当具备两种身份,即规划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身份和耕地转用计划身份,否则就会产生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光有计划,没有落计划的空间,等于没有计划,挂钩是白忙。 ②国土资源部《关于基本农田保护中有关问题的整改意见》(国土资发[2004]223号) 该文件第一条“抓紧解决基本农田保护中基础工作有关问题,切实落实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第一款中明确提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要在基本农田保护区范围内落实到地块”和“由于基础工作不扎实,在划定基本农田时将其他用地误划为基本农田的,要进行调整,并补划同等数量和质量的基本农田。因现有耕地数量不足难以落实到地块的部分,可将土地整理复垦新增加且经验收合格的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这个规定允许通过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现有建设用地的整理复垦为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挂钩”政策的实施,其实从规划意义上讲,只能限于在规划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和一般农地区内开展(在规划建设用地预留区内开展“挂钩”,整理复垦出耕地毫无意义),就为我们在规划修编中充分利用“挂钩”政策,通过将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建设用地整理复垦为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相应在另外的区域换取规划建设空间扫清了政策规定上的障碍。 ③国土
本科时1983年公开发表1篇论文1984-1995年,发表30篇论文1995年进入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以来发表的主要论文Xiao huimin Zhang zhengheOptimal Control of Dynamic In-output Systems Model & control 国际刊物1995.1 EI张正河市场经济经济条件下粮食输出研究经济经纬1995年4期张正河物业管理的发展与问题探讨经济经纬1997年1期张正河赵慧清企业管理咨询与企业标本农村经济与社会1997年下卷张正河赵慧清政府与企业—父子关系的诀别郑州经济1997年11期张正河改变农民行为的方法研究郑州工作1997年12期张正河农村咨询产业的困境与出路农业技术经济1998年2期张正河河南省农民饮食状态分析河南农村报1998年4月张正河乡村城市化要素聚集和时空序列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5期张正河国际合作通则和新时期农业合作经济问题1998年7期张正河谭向勇小城镇难当中国城市化主角中国软科学1998年8期张正河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状态农村社会经济1998年下卷张正河谭向勇论中国乡城人口迁移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1期白军飞张正河中国乡村城市化研究农村改革与发展1999年1期张正河Rural Urbanization Strategy in China小城镇发展国际会议1999年6月张正河论农村人口和资金的准城市化经济问题1999年8期张正河东小西大是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城镇发展战略研讨会1999年张正河后发城市化的优劣势和初始条件经济学家2000年4期张正河谭向勇杨建仓21世纪初中国农业投资重点项目调研世界2000年9期张正河可持续发展与居民点演化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9期张正河论农村生产要素的准城市化经济学家2001年4期张正河 河南省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郑州晚报理论版2002年4月Zhang Zhenghe Marketing system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 Xinjing and Gasu, World Aquaculture 2002 April 2002张正河论家族企业的致命伤光明日报2002年6月Zhang ZhengheSocial-Economics Impacts of Rural-Urban Migration on China Rur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 Praxis2002.9 USA.张正河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整治海峡两岸公共行政改革研讨会2003年1月张正河 我国牧草产业综合开发分析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3年4期戎承法张正河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农业技术经济2003年6期张正河中国农垦综合开发的主导产业选择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3年5期田桂山张正河中外农技推广评价考核指标世界农业2003年7期张正河美国政府农业公共政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3年7期张正河 中国牧草产业市场与经营动物科学与医学2003年9期张正河我国农村产权改革设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2003年10期张正河村官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年会论文2003年12月张征张正河技术标准对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优秀论文集2003年张征张正河农业标准化的经济动力研究世界标准化研究2003年张征张正河等推进技术标准与科技研发协调发展策略研究世界标准化管理2003年增刊张正河中国牧区基层决策权结构研究管理世界2004年1期戎承法张正河主要粮食作物要素配置效率衡量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4年1期张征张正河等标准化对农业产业化推动机制的理论研究农业质量标准2004年2期张征张正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国软科学2004年4期黄映晖张正河DEA方法在小麦要素效率配置中的应用农业技术经济2004年5期张正河建立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财经周刊2004年6月张正河城中村的土地整理中国财经时报2004年6月黄映晖张正河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变动分析中国农村观察2004年6期张正河模式分析法在农业开发评介中的应用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04年10期张正河以公共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民工复旦大学2004年11月张正河农村家庭决策权代际传递与效率研究中国体制改革研究会年会论文2004年11月张征张正河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证研究第十五届(2004年)中国青年农业经济学年会论文集张正河 从七头黄牛到产业化龙头企业 农民日报2005年1月1日卢向虎张正河我国城乡差距扩大的原因与对策调研世界2005年3期张正河 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的思考 调研世界2005年4期句芳 张正河 我国粮食增产因素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5期王永刚 张正河 中国食用植物油的供需状态分析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年5期张正河 空心村宅基地的整治与增值 中部崛起理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5月卢向虎 张正河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内涵初探 调研世界2005年8期张正河 中国基层权力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 全国可持续发展大会2005年8月张正河 以公共政策角度分析中国民工 中国公共管理评论2005年9期常江 张正河 影响生产决策的两大因素:年龄与教育 农村·农业·农民 2005年10月杨虎峰 张正河 企业区位再选择能力研究 经济师2005年12期张正河 杨虎峰 北京远郊县区聚集分析:统筹城乡发展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张正河 杨虎峰 产业化过程中契约和违约行为分析 三农问题新探索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张正河 杨虎锋 产业化过程中的违约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农村经营管理2006年1期Zhang Zhenghe NGOs’ Successful model in Northwestern China Rural Livelihood Projects全球化与中国农业国际研讨会2006年2月王永刚 张正河 世界油料及植物油生产\贸易格局分析 中国油脂2006年1期卢向虎 张正河 中国农村劳动力迁移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1期王永刚 张正河 我国花生国际贸易结构比较分析与优化新疆农垦经济2006年1期张正河 农村宅基地土地整理研究 调研世界2006年1期王永刚 张正河等 我国油料及植物油贸易发展与价格整合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3期贾大猛 张正河 农民合作社对村庄治理的影响——基于对吉林梨树县百信农民合作社的实证调查 学海 2006年5期张正河 家庭决策权下移与农户经济效率 收录在《新重农主义》远东出版社2006年9月张征 张正河 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流转改革分析中国土地2006年3期贾大猛 张正河 合作社影响下的村庄治理 公共管理学报2006年3期苏保忠 张正河 行政管理改革思路综述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4期张正河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趋势 科技与企业2006年10期卢向虎 张正河 我国农村集体土地、资产股份化问题研究基础调研世界2006年11期句芳 张正河 设施农业的效益边界初探 农业经济2006年11期句芳 张正河 浅议黄灯理论 技术经济2006年11期张正河 城乡差距的表象、原因 人民日报财经版2006年11月21日李文陆 张正河 交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评述 理论与现代化2007年2期李文陆浅析现代交通运输对集聚的影响 商场现代化2007年2期 张正河 王英辉李文陆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经济“S形”发展差距态势的实证研究 技术经济 2007年3期 张正河 王英辉句芳 张正河 贾大猛 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分析 经济与管理2007年4期张正河NGO及其在中国西北农村发展运作分析(载全球化与新农村建设书中)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5月句芳 张正河 都市农业到底具备多少功能 北方农业2007年2期苏保忠 张正河 农村养老中的家庭支持力研究 中国农业经济评论2007年3期李林张正河产业结构与中国省际城市化进程差异分析管理现代化2007年3期张正河 现代农业的国计民生 领导之友2007年3期张正河 中国城市化专家谈 中国发展观察 2007年8期李玉恒 张正河 浅析传统农业折射下的中国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农学通报2007年10期句芳 张正河 高明华 创新培训理念、培育新型农民的几点思考 技术经济2007年11期苏保忠 张正河农村养老制度建设中的政府责任和边界分析 中国行政管理2007年12期苏保忠 张正河 西方国家农村养老制度及启示 当代经济2007年12期句芳 张正河 我国农户兼业时间影响因素分析农业技术经济2008年1期苏保忠 张正河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人口养老的困境与路径选择改革与战略2008年1期张正河 促进企业科技创新,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中国科技投资2008年3期句芳 高明华 张正河 中原地区农户非农劳动时间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农村经济2008年3期苏保忠 张正河 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及其对农村养老的启示当代经济2008年11期张正河 承包权流转不会一蹴而就 中国土地2009年2期柳岩 张正河 农业科技推广主体间差异比较分析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3期张正河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 中国改革国际论坛论文集2009年3月张正河 苏保忠 中国农村养老保障的路径选择 甘肃行政学报2009年5期张正河 准城市化下空心村解决思路 中国土地2009年8期王健 张正河 我国中小企业双S区域划分与效率研究 中国软科学2009年9期张正河 农民工准城市化背景下耕地流转困境研究 学术研究2009年9期高明华 张正河 关于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途径 城市问题2009年10期张正河 发达国家支持农业发展的共性特征分析 中国科技投资 2009年11期张正河 农业产业化发展中龙头企业与小企业产业集群研究 中国农业产业化年会论文集2009年11月张正河 食物综合安全战略下农业科技的支持方向 中国非传统安全中粮食问题研究论文集2009年11月张正河 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庄发展战略思考 以书代刊三农中国2009年张正河 中国产业集群问题与对策 农业经济与管理2010年2期张正河 定单农业:悖论与突破 2010年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高层论坛(长春)张正河 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战略与策略 农村金融研究2010年11期张正河 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村庄发展战略与策略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11期张正河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村庄发展战略 新华文摘2011年3期张正河 我国涉农企业科技创新调查分析(上、下)中国种子(国家内参)2011年5、6期王小兵 张正河等 中国区域节能减排能力测度与政策推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6期张正河农业生产方式变迁与科技供求主体分析农村金融研究2011年9期张正河山区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经济日报 2011年11月7日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中有两个重要关系和四个重点工作: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四个重点工作: 一是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 三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是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其具体可措施的方针是: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增强耕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 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 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 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第二条按照《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分为一级和二级基本农田。其中旱涝保收产量较高的水稻田为一级基本农田,长期保护;保护区的其他农田为二级基本农田,保护期限到2020年。第三条县以上国土部门负责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的编制,保护区面积的划定,调整、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审查以及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行为的查处等管理和监督工作。县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基本农田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审查以及农田建设、土壤改良和地力保护等工作,协同国土部门进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规划和保护工作。第四条非农建设项目原则上不得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的土地。国家的交通、水利、能源、通讯等重点建设项目确实无法避开而需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除按国家建设用地审批程序办理外,还必须按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一、建设单位向县级国土部门提交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的申请书。申请书的内容包括:占用保护区土地的地点、范围、保护等级和占用面积、编号、该范围1:10000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分布图复印件。二、县级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实地审查,分别签署意见,连同保护区调整意见(含地点、土地种类、面积、地力状况等),上报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三、地级以上市国土部门会同农业、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分别签署意见后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并提交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审议,人民政府根据审议意见办理审批。超过权限范围的,再逐级上报省或国务院审批。第五条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审批权限:占用一级基本农田或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上的,报省批准;占用二级基本农田50亩以下的,由地级以上市批准,并报省国土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第六条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经批准被占用的,县级国土部门应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以及被占农田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按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划定程序,将同等数量和质量相当的非保护区农田补划入基本农田保护区,以保证保护区面积相对稳定。基本农田调整原则上在乡(镇)范围内调整,乡(镇)没有农田可调整的,应逐级申报,可在县(市、区)、市范围内调整,调整时应从收取的造地费中按每亩不低于2500元补偿给被调整的乡(镇),用于农田建设。第七条经批准占用一级基本农田的,其土地补偿费按我省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的高限增加2--4倍计算补偿;占用二级基本农田的,按现行土地补偿标准的高限增加2--3倍计算补偿。乡(镇)人民政府应将所增收的土地补偿费划出30%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建设。其余按土地补偿费管理使用的有关规定用于发展集体生产。经批准占用基本农田保护区内耕地的单位或个人,必须负责开垦与所占耕地的数量和质量相当的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以下标准缴纳或补足基本农田保护区耕地造地费(即《广东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基金,下同):一级基本农田每平方米18--20元;二级基本农田每平方米15--17元。具体标准经市、县物价部门审核后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第八条造地费由市、县国土部门代收,财政部门专帐单列管理。造地费实行分级管理使用,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海洋与水产、林业和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专项用于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各项设施维护建设,开荒造地,围垦造田。以国家投资为主兴建的水利、交通、能源、通讯、国防军工、公共福利等大中型建设项目经省计划、财政、国土、农业等部门签署意见,建设单位可以按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和《广东省基本农田保护区管理条例》的规定,申请减免造地费。第九条一级基本农田不得改挖鱼塘和改种水果等其他经济作物。确需在二级基本农田内改种木本水果的,应向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土部门审查分别签署意见后提交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每宗100亩以上的报省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每宗100亩以下50亩以上的报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批准;调整每宗50亩以下的由县(市、区)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土部门备案。第十条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做好本辖区的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保护区的农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并建立农田地力升降奖罚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有关环境保护和施用肥料等规定按国务院《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责任制,纳入各级领导年终政绩考核主要内容。实行年度检查制度,对在基本农田保护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因工作失职致使基本农田受到破坏的,要严肃处理。第十二条违反第五条规定,超越权限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对主要责任人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经批准,在二级基本农田保护区内种木本水果的,由农业、国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恢复原耕作条件或负责恢复原耕作条件所需的费用。第十三条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法律信息查、学、研、用,就到 北大法宝。北大法宝(pkulaw.com)是全面、及时、专业、智能的一站式法律信息检索平台。该平台1985 年创始于北京大学法学院,多年来稳定高质的提供法律法规、司法案例、学术期刊、律所实务、英文译本、检察文书、行政处罚文书等全类型法律数据资源检索,为法学及法律各界人士提供综合知识服务。现已形成企业法治、智能立法、法治政府、智慧司法、法学教研等业务领域应用,以及类案检索、风险透镜、知识图谱、智能问答等各类法律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竭诚服务法治中国建设,助力“智慧法治”发展。爱法律有未来!
1) 失恋的人最寂寞,百无聊赖只好专心于琴棋书画电影 杂志 ,不知不觉自身修养和小资情调就培养升级了。
2) 下班了,爸爸一边喝茶,一边看 杂志 ,一边聊天。
3) 有些人认为 杂志 有趣,但是我觉得小说跟有趣。
4) 无论何时当你在网上或 杂志 里看到一则广告并认为“我需要它”时,强迫自己再考虑一下。
5) 写点东西吧?我经常写东西,你知道为什么?很多报纸 杂志 跟我约过稿子,每次,任何叫我写的人我其实都写了,但是都没最后给别人。
6) 销售代表必须多读些有关经济、销售方面的书籍、 杂志 ,尤其必须每天阅读报纸,了解国家、社会消息、新闻大事,拜访客户日才,这往往是最好的话题,且不致孤陋寡闻、见识浅薄。
7) 星期天,爸爸清理了架上的图书和 杂志 。
8) 为了写这篇论文,爸爸检阅了许多报刊 杂志 。
9) 凭借他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得到了众多创意 杂志 和广告代理的青睐。
10) 萨姆一边等着一边翻阅 杂志 。
11) 不过,你们编的 杂志 我看过和我的风格大相径庭。
12) 稿子寄出去一个多月了,还没有 杂志 社采用不采用的消息,他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的,吃饭不香,觉也睡不稳。
13) 橱中的天饰比起 杂志 上的照片更令人爱不释手,既精致又亮丽,辉煌灿烂。
14) 你好,首先声明我是借花献佛了,我在护肤 杂志 上面看到的。
15) 原来他在绝望中,气急败坏地向各 杂志 乱投递时,把它寄给了旧金山的社交周刊波涛。
16) 七零八落地散置着各种 杂志 、报纸、书籍。
17) 萨姆一边等着一边翻阅 杂志 。秋天来了,大雁向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
18) 他狠喜欢翻阅汽车 杂志 ,对各厂牌的车了如指掌,是个标准的汽车迷。
19) 有些报刊 杂志 ,为了赚钱,净登一些奇谈怪论,毫无科学性。
20) 她老爱看些八卦 杂志 ,所以对许多公众人物的私生活了如指掌,一跟她聊起来,她就如数家珍地说个没完。
21) 然而,那些 杂志 正为自己没有牵扯进黄氏事件而沾沾自喜,它们是否愿意接受这项建议,我们还将拭目以待。
22) 徐志摩才气横溢,风流倜傥,因其是名家,许多 杂志 都请他。
23) 这是疯狂的,毕竟,健康和健身 杂志 只字不提大豆有害。
24) 父母是教科书,朋友是参考书,爱人是工具书,邻居是报纸 杂志 ,美女是画报。
25) 我的精力有限,把本职工作做好,我就谢天谢地了,我希望做一个好演员,至于办 杂志 ,我可能没这方面的天分。
26) 个人认为此片的定位是偏向增取年纪较少的观众,无论人物化装或拍摄手法都很卡通化,剧情亦简单直接,作为一篇影评犹其是报章 杂志 的短评,如果硬要套入太多思考性问题入去抛书包,倒是自寻烦恼兼无病呻吟了点。
27) 这个展览给人一种怀旧感,令人回想起数十年前出现在官方光面 杂志 上的那种宣传丰衣足食的生活的情形。
28) 为这个"国家机密"精心策划的亮相方案反映了时装作为娱乐工具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无数次的奥斯卡红地毯走秀和 杂志 中的狗仔队照片,名人和设计师在激起公众对他们所穿衣服产生兴趣方面已经驾轻就熟。
29) 时间至2006年的2月,或许他们中的某个已经厌倦在情人家中喝阿二靓汤,厌倦在网络上看某个女孩脱下衣服,但经过报摊买下一本情人节的应景 杂志 时,他会发现,一本曾告诉过人们要摘下面具立即爱的杂志,已体察到世态炎凉,并呼吁在爱情的高危地带建起一个爱情保护区。
30) 现在社会上的商店,几乎全是为女人开设,出售着大量的衣服和化妆品,百分之八十的 杂志 封面刊登的是女人的头像,好像这个世界是女人的,其实这正是男人世界的反映。
31) 一个遵循犹太教饮食教规男人的奇怪 杂志 ,作者似乎收集了大量的食物配方,写起来得心应手。
32) 古人说“独木不林”,要办好这个 杂志 ,还得依靠大家的努力,光靠某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
33) 这种八卦 杂志 专玩含沙射影的卑劣手段,别在意。
34) 翻看当年 杂志 的楚原访问,进行地点若不在他经常打趸的咖啡屋,就是在片场,一派的谈笑风生,宾至如归。
35) 时尚与先锋似乎有点重叠。在 杂志 和T台上我在演绎时尚流行。在生活中我喜欢了解新鲜事物带给我生活的便捷之后再去尝试。
36) 事实上,对于那些在网络大潮中愁眉不展的新闻和 杂志 行业来说,现在是新闻报道的黄金时代。
37) 什么叫报刊文化?欣赏报刊的水平,写作报刊的水平。报刊 杂志 是一个信息量非常大、让人们了解社会和了解人的一个很好的载体。但是也容易使人没文化,或者是不追究文化。
38) 全国 杂志 挣得钱,还没有咱乡这几个矿主挣得钱多,文化的事我懂,开矿挣了钱,什么不靠谱的都投,什么电影大片,全国票房的,也就咱两玉米加工厂。
39) 你应该在报纸和 杂志 上不止一次的看到富人被袭事件,你也应该读过不少抨击富人的文章和社论,你还听说过有造谣生事之人谴责富人长达一小时之久。
40) 现在我们把先生散见于报刊 杂志 的文章汇集起来编印成册,关心青少年教育的同志们一定会先睹为快。
41) 八卦 杂志 经常报导政商名流金屋藏娇的绯闻,使当事人深感困扰。
42) 经过五年奋斗,争取使我们这本 杂志 进入灿烂辉煌时期,成为全国发行量大,深受读者喜爱的杂志之一。
43) 从零食到书报 杂志 都可以分门别类的收藏起来。
44) 每个人的世界外面还有世界,从报章 杂志 看到的世界,从影视看得的世界,从商场街市买到的世界,从耕地餐桌吃到的世界,眼耳口鼻身意舌无时无刻不给世界包围。
45) 摄影与书法属半路出家,作品偶见报章 杂志 。
46) 读者们义愤填膺,不肯相信,认为那距离马丁的高妙水平太远,不是他的作品,而是那 杂志 拙劣的仿作,再不然就是马丁伊登学大仲马,在成功的高峰期请枪手代庖的。
47) 一些同学的作文充斥着空话、官话、套话甚至伪话,他们一本正经地说着与他们年龄不相称的大话,谈着自己也搞不明白的大道理。用报纸 杂志 、广播、电视中的语言作为自己的语言,用他人的认识和思想取代自己的认识和思想。
48) 在公共汽车里,你看到一位漂亮的小姐,如果她手里拿着一本 杂志 ,你不妨这样说:“你也喜欢这个杂志?它的确品味很高,每期我都不错过。”。
49) 阅一本 杂志 ,听一首老歌,坐一把摇椅,浇一朵花荷,养一只宠物,冲一杯莉茉,游一次池水,洗一身香波,发一条短信,赶一下酷热,送一份清凉,还有一个我。
50) 露天阳台上的一杯咖啡,浏览一本自己喜欢的 杂志 ,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朋友。
51) 我读了你给 杂志 写的文章,真是才华横溢。
52) 我百无聊赖,心绪不宁,随手拿起一本航空 杂志 ,漫无目的地读着上面假日旅店和机场服务设施的介绍。
53) 一位在一家发行量很大的 杂志 社任主编的朋友,名片上除了姓名和联系方式,没有任何头衔,只印有一行字:你微笑,世界也微笑。
54) 他这篇论文没有新意,都是从 杂志 上东抄西抄,七拼八凑来的。
55) 这份 杂志 老是报导一些八卦消息,无怪乎声名狼藉。
56) 杂志 不是信息时代的速食品或粗茶淡饭,而是具有丰富营养且美味可口的大餐。
57) 在这次作家大会召开之际,俄罗斯独立政治喜剧作品的蓬勃时代业已接近尾声 杂志 社纷纷关门,作家们噤若寒蝉。
58) 那些连篇累牍的文章读起来很让人头痛,但这本 杂志 里从头到尾都有非常有趣的漫画,不失为一个补偿。
59) 奶奶见到我回来喜出望外,连忙拉我坐下,絮絮叨叨地跟我说这说那。我却不耐烦,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旧 杂志 ,盼望着爸妈早点来接我回家。
60) 在本 杂志 上发表文章,作者请文责自负。
61) 书、摆设、 杂志 、玩具等等都擦干净,然后先把箱子藏到空闲的卧室或者其他客人们不会去的房间。
62) 想写出好文章,要多阅读报章 杂志 ,扩充视野增广见闻,使内容言之有物。
63) 他频繁地与死神擦肩而过,成了报章 杂志 的热门猛料。
64) 一本商业 杂志 近期发表了一则关于电视公司的报告。
65) 这不是开玩笑,脱口秀主持人泰拉?班克斯自称廉价女王,常常在钱包中存放从 杂志 广告页上取下的香水样品,留到快速补妆中用。
66) 玛丽坚决不同意,她反对公开出售某几类 杂志 。
67) 这个沙丘于是被困在了一股极端气流的地方,这个极端的气流是一股快速流动的空气流,而这股空气流是在平流层的下面的,根据自然科学 杂志 的说法,这个大沙球从此开始了环游世界。
68) 我努力使我的文体适合我所撰稿的 杂志 的要求.
69) 这本精选合集囊括了110年来所有国家地理 杂志 的插页地图.
70) 民族自治地方的广播、影视、图书、报纸、 杂志 ,也都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几种语言文字.
71) 不过现存的周刊、月刊、双月刊、季刊等 杂志 就有几千种,内容从园艺到流行音乐,应有尽有。
72) 关于这个题目的论著目前大都散见于许多国内外的期刊 杂志 中.
73) 伊丽莎白能够从报纸 杂志 上找到他父亲的踪迹.
74) 请邻居或管理员代收订阅的报纸、 杂志 .
75) 一个专门为时尚 杂志 供稿的自由撰稿人,在他常光顾的北京的一家沐浴中心。
76) 之后,赫夫纳除了亲力亲为办好 杂志 、款待家人以及影视圈好友和西洋双陆棋棋友外,一直在筹划这场婚礼。
77) 他们的工作将建立在医学 杂志 编辑国际委员会的要求基础上,也就是医学临床试验在有第一个参与者纳入之前必须公开的注册成功。
78) 温馨提示:在上传报刊 杂志 名称时,有时会漏掉一部分名称,如果搜不到您想要的刊名,请电话及邮件咨询!
79) 传染病学和社区健康 杂志 上认为营养不良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
80) 从表面的本质来看,翻阅书报 杂志 、听看广播电视、欣赏电影音乐,或是使用手机、上网等现代人维生之基本行为,都叫做媒体。
81) 滞纳金以及逾期未还物品的特赦期将持续至六月末,在此期间,图书馆用户可将未还的书籍、 杂志 、DVD以及其它的资料归还图书馆,只需一听罐头,便无需缴纳滞纳金。
82) 他在一家工厂看门,还兼收发报纸 杂志 .我读高二时,那家工厂减员,父亲失去了工作.
83) 同时,图书馆还收藏了大量的 杂志 ,语音带,培训资料和视频资料可供销售和租贷。
84) 这个 杂志 架在百货公司是根本买不到的!
85) 电视在报纸, 杂志 ,广播四大媒介中属于后起之秀,作为广告媒介,却快速超越其它三个跃居第一。
86) 由于出版了不计其数的教人自己动手做事的书报 杂志 ,没有人再能说对某事一无所知。
87) 网上耳鼻喉新闻,双月刊,提供耳鼻喉及相关领域的最新文献,以交互式的形式为相似内容的 杂志 提供了补充。
88) 排在第14位的是1960年10月31日的封面,标题为对魑魅魍魉的万圣节献礼,被生活 杂志 描述成是,看了之后直做恶梦。
89) 学界的研究多散见各种报刊 杂志 ,缺乏系统性、探讨性.
90) 他拒接透露和出版商结束合作关系的原因,据猜测,许多出版商不愿意出版由他经营的 杂志 是因为他的“叛逆”。
91) 将此项研究的成果扩大运用在其它教学手段上,如电视教学、 杂志 和音像教学等方面,科学合理的安排于教学活动当中,也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92) 来自科学 杂志 的2011年4月29日刊,再版得到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的许可。
93) 他们会在你家堆满 杂志 ,或者随便什么有唱神曲忐忑的鹩哥着图画的东西。
94)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根据英国皇家学会 杂志 的一项新研究,动物们自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办法。
95) 此彩票得到各方媒体的大力支持,包括电视、报纸、 杂志 、网站和销售点.
96) 这一观点已发表在内科医学概论 杂志 上.
97) 我在一家 杂志 社任编辑,像我一样,社里的许多员工都是职业母亲.
98) 在这本 杂志 当期封面上,耶稣怀抱一个赤裸上身并有纹身的女模,里面更是各种裸女围绕耶稣。
99) 温芙瑞的“媒体帝国”包括一份 杂志 ,她还持有菲尔?麦克格劳博士和雷彻尔?雷伊日间脱口秀节目的股份。从去年6月至今年6月,奥普拉共赚得约2.6亿美元。
100) 她们获得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主要来自电视广播和书刊 杂志 。
101) 作为业内唯一的独立 杂志 ,其目的是告知和激励人才在各个层面,包括传统的花卉,高端趋势二传手,而且是多方面的批发商。
102) 北方佬对南部联盟各州港口已加紧了封锁,因此茶叶、咖啡、丝绸、鲸须衣褡、香水、时装 杂志 和书籍等奢侈品,就既稀少又很贵了。
103) 假 杂志 出版的首位合作摄影师孙彦初入选了2011年连州摄影节,这是他从连州展览现场为我们发来的图片。
104) 地区出版品及地域 杂志 必须在适当的财务制度下运作.
105) 医学索引:此索引是医学 杂志 的目录索引,并列出各种有关药物的期刊。
106) 所有的报刊 杂志 都应在阅览室里阅读.
107) 组织者透漏了什么 杂志 会角逐该奖项.
108) 这些明信片是如此整齐划一的荒诞,以至于我拿去结账时,都觉得尴尬,好像我在买下流 杂志 ,还企图装出不是给自己看的表情。可是结账的那位女士却从容不迫又饶有兴致地翻阅了每一张――说起来,正像她们对待下流杂志一贯的态度那样。比尔?布莱森
109) 即使这钱只可以买一本平装书或是每个星期一本 杂志 ,你也是在鼓励他们阅读。
110) 报纸和 杂志 列出了一个惊跑者所需要物品的清单,这些商品的价格通常都非常昂贵。
111) 这类国际版权合作女性时尚 杂志 ,目前在中国女性期刊市场上雄霸一方。
112) 食尚是汇集美食与优质生活的 杂志 ,是饮食业、时尚美食爱好者互动的一个平台。
113) 时尚类 杂志 是时下期刊市场上畅销的杂志品种之一。
114) 因为这些成就,默克公司囊获了2008药品广告和营销优秀奖,“加德西”被制药企业执行官 杂志 选为年度品牌。
115) 一天在一个工艺商店里,希曼在一个 杂志 上看到了一篇关于软陶的文章,她在那里买下了一些软陶工艺品。
116) 许多 杂志 用哗众取宠办报作风来增加销售量.
117) 列车员:我们有很多图书、 杂志 和画报.
118) 九十年代末,DM 杂志 这种在西方国家流行多年的广告媒体首次登陆中国。
119) 方法:根据中华内科 杂志 编委会专业组于1992年拟订的慢性肾炎诊断标准,取慢性肾炎患者做为本课题的研究对象。
120) 他和妻子商定举办一次宴会。全部按着一期妇女 杂志 的内容来安排。
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蔡亚港【摘 要】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益减少,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从保护耕地、依靠科技进步等八个方面介绍了保障粮食安全的对策措施。【期刊名称】福建稻麦科技【年(卷),期】2011(029)001【总页数】2【关键词】保障;粮食安全;对策目前,粮食安全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中国人口持续增长,耕地日益减少,水资源严重缺乏,生态和气候环境不断恶化,台风、水灾、干旱和病虫鼠草危害不轻,粮食生产的制约因素很多,而且粮食储备在减少,要在不足世界10%的耕地上养活22%的人口,任务艰巨,迎接粮食安全的严峻挑战尤其显得十分迫切。粮食是安天下的特殊产业,是不可替代的战略商品,保持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保障粮食安全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1 强化责任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周密部署,维护粮食安全。继续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完善省、市、县三级行政首长粮食工作负责制,将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粮食播种面积、粮食总产量、粮食种子储备可供种植面积、粮食储备量、粮食风险基金、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盈利情况、市场供应稳定情况等项指标纳入对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建立有效的粮食安全监督检查和绩效考核机制。2 保护耕地要切实保护耕地,积极落实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度,基本农田保护区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要加强对非建设性占用耕地的管理,推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严格执行征地听证和公告制度,强化社会监督,健全土地督察制度,严格土地执法,切实遏制耕地过快减少的势头。要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培育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产出效率。3 依靠科技进步要努力转变农业生产增长方式,建立起科技支撑的长效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科技含量。要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多渠道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增加对农业(粮食)科研的投入。大力推进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力争粮食单产有大的突破。大力促进科技创新,进一步加大粮食种子工程建设力度,实施新品种选育、粮食丰产等科技工程,力争在粮食高产优质品种选育、高效栽培模式、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加快培育一批高产、优质、抗性强的粮油品种。要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形成以技术指导员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的技术传播网络。建设完善一批粮食作物种子繁育基地,强化实用增产技术和超级稻的示范推广,着力培育科技大户,发挥对农民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加强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应采取多种形式,完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帮助和指导,调动农民学技术、用科学的积极性,提高农民种粮本领,切实提高科技兴粮力度。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1997.可持续发展词语释义 [M] .北京: 学苑出版社
国家环境保护局自然保护司 .1995.中国生态环境补偿费的理论与实践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摆万奇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动态趋势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5 (2): 112 ~116
摆万奇,赵士洞 .1997.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研究模型综述 [J] .自然资源学报,12 (2): 169 ~175
毕晓丽,洪伟 .2001.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J]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17 (5): 122 ~125
卞建民,林年丰,汤洁 .2002.土地盐碱荒漠化预警理论及实证研究 [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2 (2): 207 ~209
蔡运龙 .2001.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研究: 寻求新的综合途径 [J] .地理研究,20 (6): 645 ~652
常庆瑞,蒋平安,周勇等 .2004.遥感技术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畅军庆,张荣南 .1997.南水北调湖北库区水环境现状及问题分析 [J] .环境科学与技术,(2): 1 ~4
陈百明 .1997.试论中国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及其人类驱动力研究 [J] .自然资源,(2): 31 ~36
陈国阶 .1996.对环境预警的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18 (5): 1 ~4
陈国阶 .2002.论生态安全 [J] .重庆环境科学,24 (3): 1 ~4
陈国阶,何锦峰 .1999.生态环境预警的理论和方法探讨 [J] .重庆环境科学,21 (4): 8 ~11
陈美兰,吴延熊,周国模等 .1999.预测、监测和预警关系的初步探讨 [J] .浙江林学院学报,16 (1): 10 ~13
陈佑启,PeterHVerburg.2000.中国土地利用-覆被的多尺度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J] .地理科学,20 (3): 197 ~65
陈治谏,陈国阶 .1992.环境影响评价的预警系统研究 [J] .环境科学,13 (4): 20 ~26
丁一汇,王守荣主编 .2001.中国西北地区气候与生态环境概论 [M] .北京: 气象出版社
窦明,左其亭,胡彩虹 .2005.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J] .郑州大学学报 (工学版),26 (2): 63~ 66
方创琳,张小雷 .2001.干旱区生态重建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J] .生态学报,21 (7): 1163 ~1170
傅伯杰 .1991.区域生态环境预警的原理与方法 [J] .资源开发与保护,7 (3): 138 ~141
傅伯杰,陈利顶 .1996.景观多样性的类型及其生态意义 [J] .地理学报,51 (5): 454 ~461
傅伯杰,陈利顶,刘国华 .1999.中国生态区划的目的、任务及特点 [J] .生态学报,19 (5): 591 ~595
傅伯杰,陈利顶,马克明等 .2001.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更和 .200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源头区水土流失及其治理———南阳市汉水流域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3): 65 ~68
高志强,刘纪远,庄大方 .1999.基于遥感和 GIS 的中国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现状研究 [J] .遥感学报,3 (2): 134~ 139
顾朝林 .1999.北京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07 ~312
关文彬,谢春华,李春平等 .2003.荒漠化危害预警原理与评价方法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5 (3): 79 ~83
关文彬,谢春华,孙保平等 .2001.荒漠化危害预警预景指标体系研究 [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3 (1): 44 ~47
郭中伟 .2001.建设国家生态安全预警系统与维护体系———面对严重的生态危机的对策 [J] .科技导报,(1): 54 ~56
胡安焱,郭生练,刘燕等 .2006.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7 (2):69 ~ 73
黄秉维 .1996.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科学基础 [J] .地理学,51 (4): 289 ~294
惠映河,蒋晓辉 .2001.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水土保持通报,21 (1): 30 ~34
蒋国富,白耕勤 .2004.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生态环境问题探析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3(9): 72 ~ 76
金岚主编 .199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靳英华,赵东升,杨青山等 .2004.吉林省生态环境敏感性分区研究 [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36 (2): 68 ~74
康慕谊,江源,石瑞香 .2000.NECT 样带 1984 ~1996 年土地利用变化分析 [J] .地理科学,20 (2): 115 ~120
李红鹰 .2000.层次分析法在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监测与环境,(7): 30 ~31
李峻,董立克,慕金波等 .2000.区域环境质量预警研究 [J] .山东环境,(3): 19 ~20
李平,李秀彬,刘学军 .2001.我国现阶段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的宏观分析 [J] .地理研究,20 (2): 129 ~138
李如忠 .2001.巢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初步研究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4 (5): 987 ~990
李崧,邱微,赵庆良等 .2006.层次分析法应用于黑龙江省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研究 [J] .环境科学,27 (5): 454 ~461
李晓兵 .1999.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 [J] .地球科学进展,14 (4): 395 ~399
李晓秀 .1997.北京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初探 [J] .自然资源,(5): 31 ~35
李秀彬 .1996.全球环境变化研究的核心领域 [J] .地理学报,51 (6): 553 ~556
李祚泳,邓兴民 .1995.综合环境质量的 B-P 网络二级评价 [J] .环境科学研究,8 (3): 32 ~35
李祚泳,彭荔红 .1999.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农业病虫害预测模型及其效果检验 [J] .生态学报,19 (5): 759 ~762
林年丰,汤洁 .2000.GIS 与环境模拟在环境地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 [J] .土壤与环境,9 (4): 259 ~262
刘昌明 .2002.南水北调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J] .海河水利,(1): 1 ~5
刘昌明,沈大军 .1997.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影响 [J] .大自然探索,16 (2): 1 ~6
刘彦随 .2001.山地土地类型的结构分析与优化利用 [J] .地理学报,56 (4): 426 ~436
陆登櫆 .1997.遥感技术在农业工程中应用 [M] .北京: 科技出版社
罗先香,邓伟 .2000.松嫩平原西部土壤盐渍化动态敏感性分析与预测 [J] .水土保持学报,14 (3): 36 ~40
马乃喜 .1998.区域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几个理论问题 [J] .西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8 (4): 330 ~334
毛汉英 .1996.山东省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J] .地理研究,15 (4): 16 ~23
梅宝玲,陈舜华 .2003.内蒙古生态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6 (3): 384 ~393
苗鸿,王效科,欧阳志云 .2001.中国生态环境胁迫过程区划研究 [J] .生态学报,21 (1): 7 ~13
牛文元 .1994.持续发展导论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3 ~16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 .2000.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初步研究 [J] .生态学报,20 (1): 9 ~12
冉圣宏,金建君,薛纪渝 .2002.生态脆弱区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J] .自然资源学报,17 (1): 117 ~122
任志远,张艳芳 .2003.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安全评价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邵东国,李元红,王忠静等 .1996.基于神经网络的干旱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预警方法研究 [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6): 10 ~ 12
盛连喜,冯江,王娓 .2005.环境生态学导论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史德明,梁音 .2002.我国脆弱生态环境的评估与保护 [J] .水土保持学报,16 (1): 6 ~10
史培军,陈晋,潘耀忠 .2000.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机制分析 [J] .地理学报,55 (2): 151 ~160
史培军,宫鹏,李小兵等著 .2000.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方法与实践 [M] .科学出版社
史培军,江源,王静爱等 .2004.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响应机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苏维词,李久林 .1997.乌江流域生态环境预警评价初探 [J] .贵州科学,15 (3): 207 ~214
孙希华 .1999.山东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发展策略 [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14 (2): 161 ~165
汤洁,林年丰,卞建民 .1999.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以吉林省乾安县为例 [J] .世界地质,18 (2):89 ~ 94
汤丽妮,张礼清,王卓 .2003.人工神经网络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2 (3): 69 ~72
唐剑武,叶文虎 .1998.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J] .中国环境科学,18 (3): 227 ~230
陶骏昌主编 .1994.农业预警概论 [M] .北京: 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1 ~10
王根绪,钱鞠,程国栋 .2001.区域生态环境评价 (REA)的方法与应用 [J] .兰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37(2): 131 ~ 140
王立群 .1991.关于建立我国森林资源预警系统的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5): 16 ~19
王良健,刘伟,包浩生 .1999.梧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研究 [J] .经济地理,19 (4): 74 ~79
王龙 .1995.山西煤炭开发与生态环境预警初探 (J).生态经济,(5):
王桥,杨一鹏,黄家柱等 .2005.环境遥感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王让会,樊自立 .1998.塔里木河流域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 [J] .干旱环境监测,12 (4): 218 ~323
王思敬,戴福初 .1997.环境工程地质评价、预测与对策分析 [J]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8 (1): 27 ~34
王秀兰 .1999.基于遥感的呼伦贝尔盟农牧业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地区农业持续发展影响 [J] .地理科学进展,18(4): 322 ~ 330
文传甲 .1997.三峡库区大农业的自然环境现状与预警分析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6 (4): 340 ~345
文传甲 .1998.三峡库区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预警分析 [J] .山地研究,16 (1): 13 ~20
伍黎芝 .2000.生态脆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 [J] .中国土地科学,14 (2): 13 ~16
武永峰,任志远 .2002.陕西省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研究 [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16 (2): 10 ~14
夏军 .1999.区域水环境及生态质量评价 [M] .武汉: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出版社
谢志仁,刘庄 .2001.江苏省区域生态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1 (3): 85 ~88
徐福留 .2001.城市环境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J]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4 (2): 13 ~15
徐正春 .1993.森林资源预警系统初步研究 [J] .林业经济,(1): 58 ~62
许学工 .1996.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评估和预警研究: (J).生态学报,16 (5): 461 ~468
阎积惠,康慧,陈怀亮 .1995.TM 图像地质应用原理与方法 [M] .北京: 冶金工业出版社
颜卫忠 .2002.环境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J]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17 (3): 87 ~90
杨桂山 .2001.长江三角洲近 50 年耕地数量变化的过程与驱动机制研究 [J] .自然资源学报,16 (2): 121 ~127
杨天柱 .2005.丹江口库区生态林现状与建设对策 [J] .河南林业科学,25 (2): 38 ~40
杨伟光,付怡 .1999.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J] .监测与评价,(2): 42 ~43
杨志峰,徐俏等 .2002.城市生态敏感性分析 [J] .中国环境科学,22 (4): 360 ~364
姚建 .1998.AHP 法在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重庆环境科学,20 (2): 11 ~14
姚建,王燕,雷蕾等 .2006.岷江上游生态脆弱性的模糊评价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3 (2): 90 ~92
叶文虎,栾胜基 .1994.环境质量评价学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亚平,刘鲁君 .2000.中国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J] .环境科学研究,13 (3): 33 ~36
喻良,伊武军 .2002.层次分析法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J] .四川环境,21 (4): 38 ~40
张大任 .1991.洞庭湖生态环境预警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7 (2): 42 ~44
张合平,刘云国 .2002.环境生态学 [M]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张明 .1999.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及其驱动因子的统计分析 [J] .自然资源学报,14 (4): 381 ~384
张天义,张兴辽,张克伟等 .2003.遥感 .河南省国土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 [M] .北京: 地质出版社
张峥,张建文,李寅年等 .1999.湿地生态评价指标体系 [J] .农业环境保护,18 (6): 283 ~285
赵跃龙 .1999.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分布及其综合治理 [M]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赵跃龙,刘燕华 .1994.中国脆弱生态环境类型划分及其范围确定 [J]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6 (2): 34 ~44
赵跃龙,刘燕华 .1996.中国脆弱生态环境分布及其与贫困的关系 [J] .地球科学进展,11 (3): 245 ~251
赵跃龙,张玲娟 .1998.脆弱生态环境定量评价方法的研究 [J] .地理科学,18 (1): 73 ~79
郑新奇,王爱萍 .2000.基于 RS 与 GIS 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J] .环境科学学报,20(4): 489 ~ 493
朱东红,上官铁梁,苏志珠等 .2000.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 64 ~67
朱发 .1999.层次分析法在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评价中的应用 [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1): 66 ~68
朱晓华,杨秀春 .2002.层次分析法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18 (5): 43 ~46
庄锁法 .2000.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模型 [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3 (4): 582 ~590
左伟,王桥,王文杰等 .2002.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与标准研究 [J]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8 (1): 67 ~71
Annemarie.1997.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the LUCC Science Plan in Europe [M] .LUCC new sletter,(1): 7 ~ 10
Barnthouse LW.1992.Tlne role of models in ecological risk assessment.Environ Toxicol Chem,(11): 1751 ~ 1760
Blaszczynski J S.1997.Landform Characterizatio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Photogrammetric 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3 (2): 183 ~ 191
Boughton DA,Smith ER and O'Neill RV.1999.Regional vulnerability: A conceptual framework.Ecoyst Health,(5): 312 ~322
Edwards G, Lovwel.K E1996.Modeling Uncertainty in Photointerpreted Boundaries.PhotogrammetricEngineering and Remote Sensing.62 (4): 377 ~ 3
Farina A.1988.Principles and Methods in Landscape Ecology [M] .London: Chapman & Hall,1 ~ 130
Lambin E F,Baulies X etal.1999.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A] .IGBP Report No.48 & IHDP Report No.10 [C] .Stochkholm: IGBP,11 ~ 16
TurnerⅡBL,Skole D,Sanderson S et al.1995.Land-use and land-cover change science / research plan [M] .IGBP Report No.35 and HDP Report No.7.Stochkholm: IGBP
Turner I BL,David Skole, Steven, Sanderson.1995.Land Use and Land Cover Change (LUCC ): Science / Research Plan[R] .IGBP Reports,No.35
Turner II BL.1990.Two types of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s: definitional and spatial scale issues in their human dimensions[J] .Global Environmental Change: Humanand Policy Dimension,1 (1): 14 ~ 22
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是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其中有两个重要关系和四个重点工作:两个重要关系:一是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二是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四个重点工作: 一是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进一步完善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不下降。 二是要调动和保护好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产区政府抓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可得实惠。 三是要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 四是要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浪费惊人的现实要求节约粮食,着重解决收储、销售、加工过程中的粮食浪费问题,形成节约粮食的良好风尚。其具体可措施的方针是:一是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增强耕地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要提高耕地质量和水平。 四是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 五是加强农业科研攻关和技术推广。 六是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市场调控体系。 七是强化粮食生产发展支持政策。
粮食安全涉及到国内粮食生产、国家粮食储备、国际粮食贸易及节约粮食举措等方面。其中,国内粮食生产是决定粮食安全最重要因素。 增加国内粮食生产,减少粮食进口,逐步减小对别国粮食进口依赖,保证我国粮食安全,解决粮食“紧平衡"、“结构性短缺”,已经势在必行、刻不容缓。首先,保生产需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一要严守耕地红线。持续加强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对已经确定的耕地红线绝不能随意突破,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绝不能随便占用,同时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耕地质量。二要强化约束激励机制。明确将粮食播种面积作为地方约束性考核指标,压实省长责任制,加大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提高重点农产品最低收购价格保护力度,切实调动和提高地方政府和农民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其次,保生产需要提高粮食生产质量。目前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失衡,部分农产品阶段性过剩与优质农产品供不应求并存,生产出来的农产品如果不对路,反而会加大供需矛盾,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粮食质量要把增加优质供给作为方向,通过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加大优质品种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第三,保生产需要完善监测预警体系。面对日益频繁的农作物病虫害、气象灾害和其他重大突发风险,要完善防控预案,备足防控物资,同时加强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建立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风险研判、监测、预警体系,增加监测频率,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前瞻性,提升粮食安全风险管理能力和水平。完善农业统计,提升数据质量,尽早发现苗头性问题,以提前准备启动应急预案。
《中国土地科学》论文格式规范 为进一步提高《中国土地科学》刊物质量,规范论文格式,按照国家对学术期刊编排的要求,本刊对所有来稿格式规范要求如下,敬请热情支持《中国土地科学》的各界作者严格执行。1 投稿 本刊只接受电子版稿件,不接受纸质稿件。稿件格式为Word 2003.2 第一页 (1)题名;(2)作者名;(3)详细单位名称、省及城市名称、邮政编码;(4)摘要;(5)关键词;(6)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7)将以上(1)—(5)项的内容对应译成英文;(8)页末分列收稿日期、基金项目、第一作者简介。相应格式模拟如下:耕地保护理念的创新研究(2黑)丁洪建1,吴次芳1,梁留科2(小4楷)(1. 浙江大学东南土地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29;2. 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5楷)摘要(小5黑):(以下为小5宋):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研究结论:×××。关键词(小5黑):(以下为小5宋)××××;××××;××××中图分类号(小5黑): 文献标识码(小5黑): 文章编号(小5黑):TheInnovation of the Idea of Cultivated Land Protection(3号TimesNew Roman)(以下为5号Times New Roman)DING Hong-jian1, WUCi-fang1, LIANG Liu-ke2(1. College of Southeast LandManagement,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9, China;2. College of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Henan University, Kaifeng 475001,China)Abstract: ×××××××××××××××××××××××××××××××××××××××.Key words: ××××; ××××; ××××;××××××××××××××××××××××××××××××××××××××××××××××××××××××××××××××××××××××××××××××××××××××××××××××××××××××(正文为5宋)收稿日期(小5黑):(小5宋)2002-07-30修稿日期(小5黑):(小5宋)2002-09-02基金项目(小5黑):(小5宋)基金项目名称(项目编号)。第一作者(小5黑):(小5宋)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籍贯,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箱,电话,身份证号码。3 正文 (1)层次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顶行书写,层次号后面空1格。(2)图。图须有序号、图题、图例、量和单位。图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与图题空1格,写在图下方,并标有英文图题。(3)表格。采用3线表,表头线和表尾线为粗黑线,表两边不要串写文字。表序号须用阿拉伯数字,与标题空1格,写在表上方,并标有英文表题。(4)计量单位。一律使用法定计量单位。本刊只使用量值的国际符号(按规定使用大小写),数与符号间必须间隔1/2字距。常用计量单位国际符号如:km(千米)、m(米)、cm(厘米)、mm(毫米)、kg(千克)、L(升)、hm2(公顷)等。文中均不得使用上述括号中的中文名称。(5)数字。应尽量使用阿拉伯数字。3以内的数字视情况可用汉字。(6)公式。要求准确清晰,肩标、脚标标注准确,公式后标注(式×)。(7)参考文献。本刊实行实引制,内容要注全,标点要正确,每条参考文献末尾用“.”。文献名后请标注:[M] 专著、[C] 论文集、[N] 报纸文章、[J] 期刊文章、[D] 学位论文、[R]报告、[S] 标准、[P] 专利、[DB] 数据库、[CP] 计算机程序、[EB] 电子公告、[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M/CD] 光盘图书、[J/OL] 网上期刊、[EB/OL] 网上电子公告。模拟格式如下:参考文献(References):(小5黑)[1] 浦瑞良,宫鹏.高光谱遥感及其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56-60.[2] 李海涛,张继贤,等.成像光谱技术及其在土地动态监测中的应用[J].中国土地科学,2002,16(3):23-26.[3] 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http://www.cajcd.edu.cn/pub/wml.txt/980810-2.html,1998-08-16/1998-10-04.[4] 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然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伟.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