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四川音乐学院陈洁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四川音乐学院陈洁论文发表

声乐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郎毓秀教授。她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的评委,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声乐权威之一。声乐系建系以来,有近百位教职员工在系上辛勤工作。在诲人不倦的教师中不乏业界知名专家,如郎毓秀、刘振汉、杜枝、陈希逸、刘亚琴以及著名旅美歌唱家范竞马的指导教师兰幼青、著名旅德歌唱家赵登峰的指导教师钱维道、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谭学胜的指导教师黄文宇等。在数十年辛勤耕耘中培养了无数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目前,声乐一系系主任为杨士华教授、副系主任为唐竹雅副教授、姜代康教授,党总支书记文雯副教授,副书记为李琴老师。我系机构设置分为:系办公室、美声教研室、民族声乐教研室、钢琴伴奏及副科钢琴教研室。专业教研方向为美声演唱方向和民族声乐演唱方向。专职教师49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海外留学从教人员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日本和俄罗斯。我系教师均有深厚的舞台表演经验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年培养的音乐人才中,有300余人次获得国际、国内声乐大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如唐竹雅老师、吴李红老师、张茂林老师、学生谭维维等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央视青歌赛、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日本莫扎特国际音乐比赛、国际歌剧比赛、“亚洲音乐艺术节”、全国“超女”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该系的一贯宗旨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监督,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使声乐一系成为严谨的教育基地。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拥有完整人格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能将自己磨砺成为拥有较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知识青年。在全球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系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如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温可铮教授、廖昌永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黎信昌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邹文琴教授来校讲学。注重与欧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联系,在学院举行大师班讲座,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该系坚持学院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教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化管理,以适应四川音乐学院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创建四川音乐艺术大学的目标,依靠精良的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精尖”和复合型人才。努力将声乐一系建设成为知名的声乐人才培养基地。

1999.9——2003.7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音乐学系,获文学学士学位。2003.9——2006.7 就读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伍国栋教授攻读中国传统音乐专业,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7至今 任教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研究方向: 中国传统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国近现代音乐史、音乐文献学主讲课程: 民间歌曲、曲艺音乐、戏曲音乐、中国传统音乐名作赏析著作《南京文化志》(参与“音乐志”条目编撰)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3《中国音乐理论书目大全(1949~1999)》(合作)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3《民国音乐史年谱》(合作)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论文2004年《中国军乐事业的奠基者——洪潘教授》,音乐与表演,收录于《鼓楼文化丛书——中国音乐名家与金陵鼓楼》,2004年12月出版2004年《小提琴艺术民族化的探索之路——记小提琴教育家、作曲家张靖平教授 》,音乐与表演2005年《为游荡的灵魂寻找精神家园》,音乐与表演2005年《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钟山风雨2007年《丝弦歌雅韵 学教灿华章——二胡演奏家、教育家钱志和教授 》,音乐与表演2007年《艺苑名师——作曲家乔惟进教授 》,音乐与表演2007年《春秋入弦,桃李同芳——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王登云教授 》,音乐与表演2008年《“推陈出新”是发展苏州弹词音乐的有效途径》 第二届“中国曲艺?江苏论坛”宣读论文

论文被改名。有些教授使用学生写的论文自己发表并署上自己的姓名。而此事也不在少数。多地大学都时常有发生。

川音钢琴系首任系主任何惠仙教授为钢琴系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任党总支书记王世才教授,系主任许兵教授,副系主任王雁副教授正带领钢琴系在新的征程上迅跑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钢琴系努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正迈着跨越式的步伐又快又好的发展。钢琴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人(含返聘6人),其中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军教授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秀美副教授获“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副高以上技术职称17人,中级职称32人,助教2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副博士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34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10人。客座教授3名,他们是:香港钢琴协会主席蔡崇力教授、著名钢琴家郎朗和著名的俄罗斯手风琴专家夏洛夫教授。钢琴系有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该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承认的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和优秀钢琴人才,钢琴主科能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课程,是近几十年来这批资深教授的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他们当中尤为突出的是前任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育家杨汉果教授和曾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他们对钢琴系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已退休的钢琴教育家郑大昕教授、郭幼容教授、李秀美副教授、顾馨副教授、彭时俊副教授、手风琴教育家吴守智教授等仍在该系任教,为钢琴系的继续腾飞而无私奉献。钢琴学术空气浓厚,对外交流频繁。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曾赴美国,郭幼容教授曾赴俄罗斯,均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讲学、进修一年。青年教师杨成刚留学美国十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教。吴驰、谢若莲、张静远、唐波、孙静雅等八位青年教师留学海外获硕士学位。郑大昕教授、许兵副教授、王雁副教授、杨成刚副教授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钢琴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系设钢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设手风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课程。2004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4年由杨汉果、郑大昕、李晓玲、李秀美、许兵五位优秀教师完成的《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钢琴主科教研室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钢琴系下设钢琴主科教研室、钢琴共同课教研室和手风琴教研室。开设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调律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除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艺术史》、《世界钢琴演奏流派》、《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室内乐》等课程。本科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从2008年开始),艺术硕士两年半,均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钢琴音乐周”。1998年举办了“‘美视’国际手风琴比赛”。2007年5月举办了中美国际钢琴节及中美首届钢琴年会。曾到钢琴系讲学的钢琴专家有: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罗文泰尔、罗斯、特鲁、斯兰倩斯卡、班诺维茨、维阿杜;德国钢琴家庞蒂、豪尔;中国钢琴家周广仁、殷承忠、李名强、蔡崇力、李民铎、潘洵、盛原等;手风琴专家有: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谢苗诺夫教授、功勋艺术家洛夫教授、德国汉诺威音乐与喜剧大学莫泽尔教授等。在科研方面,近几年,钢琴系教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奖论文十余篇,三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式立项。钢琴系的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的队伍。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全系师生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将我系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把钢琴系办成培养“高、精、尖”钢琴人才和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基地而努力。

四川音乐学院陈熹发表论文

芶。音gou,三声,做姓氏用,同“苟”。现代汉语少见。现代汉语辞典444页

芶gǒu姓。芶姓开放分类: 姓氏、姓氏文化芶(句、勾)[芶、句、苟、钩,读音作gōu(ㄍㄡ)]一.姓氏渊源:单一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帝少皞氏(少昊氏)之子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据史籍《山海经》、《路史》记载,“古有困民之国,勾姓,为此姓之始。”勾,又写作“句”,其姓最早见于《山海经》。相传,帝少昊的一个儿子名重,死后被封为木正,为五行神之一,主管山林草木,掌管天地间植物的生老病死,号称勾芒。重的后代中有用他的神职官名“勾”作为自己的姓氏者,也有后裔加上“艸”为部首,称芶氏。芶氏同宗的勾氏族人在南宋初期,为避南宋高宗赵构之名讳,将勾氏改为句氏,有的加草字头改为苟姓或芶氏,有加金旁改为钩姓。二.迁徙分布:今云南省的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四川省的古蔺地区,贵州省的金沙县岩孔镇唐家湾等地,均有芶氏族人分布。三.郡望:建宁郡:亦称益州郡、五尺道、味县、宁州、即曲靖市。曲靖在历史上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秦、汉时期的“五尺道”是最早开辟出的云南”内引外联“之通道,秦朝时期设益州郡。西汉五朝时期己在曲靖设置味县。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他派人入南荒,始知秦拓五尺道至西洱河而止于洱河口。张骞表奏汉武帝,以甸为滇,称西洱河为滇池,始于此。时庄有后人张仁果,为人忠厚,性慈,知其贤,立仁果为白王,以白崖(今弥渡红岩)为都。后传六王,改国号为建宁,迁都澄江(今祥云、宾川二县境)。至汉朝,位为大鬼主雍夺。公元225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杀雍,封龙佑那为建宁王,赐姓张,立铁柱于建宁城,并立碑标记,并在蜀汉建兴三年秋改改益州郡为建宁郡,移治至味县(今云南曲靖)。西晋王朝时期设为宁州,曲靖成为全国十九个州之一,其时辖地在今祥云、宾川县境内。之后的五百年内,曲靖一直是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曲靖地区行政公署。1997年撤地设市。四.家乘谱牒:宣威芶氏家谱,著者待考,民国年间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县双河乡割嘎村村民委员会。八.历史名人:芶 涛:(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句涛。著名南宋朝大臣。进士出身,长于政务,秦桧曾多次对其进行拉拢,他辞而不就,朝臣及皇帝皆叹其忠。芶中正:(生卒年待考),避帝讳改勾中正。著名南宋朝文字学家。与芶涛同朝的著名古文字学者,曾与徐铉一起校订《说文》。芶清泉:(公元1917~今),四川邛崃人。著名原子分子物理及高压物理与合成研究主要奠基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培养了博士二十余人、硕士三十余人。先后创建了中国科学院东北物理所、吉林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所、成都科大高温高压与原子分子科学研究所,均为首任所长。曾长期担任中国物理学会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及中国力学学会物理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从1984年起,任《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主编及国际重要刊物《固体的物理与化学学报》顾问编委。曾任《中国科学》编委及《高压物理学报》主编。曾任美国克里斯坦森公司超硬材料研究中心顾问。1990年左右曾三次应邀到日本筑波大学和日本科技厅无机材料所讲学。现为四川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学科学术领导人。长期进行原子解析波函数研究,总结写成《原子结构的变分计算》,获得了国家教委的优秀专著奖,深入研究人造金刚石,提出了创新性理论,写出了《人造金刚石合成机理研究》专着,对指导生产起到了很大作用,获得了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先后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出版了《芶清泉论文选集》。为科教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芶剑阳:(公元1937~今),四川成都人。著名颈椎病医学专家。现任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颈椎病研究所所长,中华医学会四川分会医学辩证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专家咨询中心传统医学研究会专家委员,四川省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成都老龄科学研究所特约老年医学研究员。少年时随师学习中医伤科学,继承了多种具有临床特效的中国传统医术,有四十年的临床经验和坚实的医学基本功。主治颈椎病,兼治伤科各病和有关疑难杂症。病员来自全国各省区,港澳台等地区,以及美、德、加、澳、瑞士和东南亚等有关国家,在全国和海外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声誉。在对人体危害严重,临床医疗滞后的颈椎病发病机理研究和临床医疗成就突出,理论上有创新,治疗上有突破。以手法为主的非手术治疗颈椎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医学成就和传略被评审收编入《世界名人录》以及《全国疑难杂症名医辞典》和北京市医药信息问讯中心信息库。发表论文十二篇,其中六篇被评审获全国、省、市优秀论文,三篇被全文收入《中国传统医学荟萃》、《医务工作者思维之华》、《97国际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选》等书中。多次出席国际、国内的学术会议宣讲论文。全国近四十家新闻单位向海内外作了报道介绍。他的医学成就受到了中央有关部委、有关省市和军区党、政、军领导,以及有关学者、专家的肯定。曾先后多次应邀赴北京和十余个大城市医疗讲学,受到各方面普遍好评。芶永森:(公元1938~今),四川重庆人。著名民族音乐家。1964年毕业于四川音乐等院民乐系,现为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三十年虔心钻研二胡演奏教学科学化,研创出“三点式”二胡持弓演奏法及“快速连顿弓”等高难技巧与其在二胡演奏中的实际运用,并将之结合应用于教学实践、从而获悉科学教学的程序与手段,均见成效。1985年参加在南京召开的“全国高等艺术院校二胡演奏教学经验交流会”,被选作《二胡演奏的科学》之一:《试论快速连顿弓演奏》学术宣讲并结合演奏示范。所教学生周钰、谭勇已成长为青年二胡演奏家,有多人次在国内、国际比赛中获奖。曾获院教学表彰奖状奖金。论文《二胡弓性能解析》和二胡曲《蜀乡春色》分别发表于院刊和《山峡随想曲》集;专著有《二胡演奏和教学的科学》。参加过二胡独奏、高胡三重奏、独唱重唱领唱及交响音乐《沙家浜》郭建光演唱等演出;曾由学院安排师从刘振汉教授学习美声唱法,所教声乐学生亦曾在国内比赛中获奖。芶大明:(公元1956~今),贵州遵义人。著名麻醉医学专家。教授,贵州遵义医学院麻醉系副主任,硕士学位,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贵州省麻醉学会常务委员,民盟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1983年遵义医学院医疗系本科毕业留校工作,198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已从事麻醉学教学、科研、医疗二十余年,主讲《麻醉药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持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项,参与教改项目四项。在省内率先开展对围手术期血液保护方面的研究,血液保护已成为我院麻醉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固定培养方向。共发表论文三十余篇,获多项科研成果奖,目前承担多项省、市、院级科研课题。1986年9月~1989年7月,在遵义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心血管外科硕士学位。2000年7月~2003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副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副主任。2003年7月~2005年7月,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学教研室主任,附属医院麻醉科主任。2005年7月~今,出任遵义医学院麻醉医学系副主任。2002年12月~2006年12月,担任政协遵义市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常委。2006年12月~今,出任遵义市第三届人大常务委员会常委。2006年8月~今,担任民盟遵义市委副主委。2005年11月~2005年12月,赴奥地利格拉滋心脏中心学习心脏移植麻醉,回国后主授《麻醉药理学》、《临床麻醉学》、《外科学》。主要研究PBL教学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作用。所担任的科研项目有:“自体血回收时红细胞的损害作用与保护措施的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注射用复合辅酶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心肌保护的实验研究”、“乌斯他丁体对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抑肽酶、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效果”、“多沙普仑对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等。发表论文有:“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犬血浆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及MDA水平的影响”、“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中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乌斯他丁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探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作用”、“西维来司钠对体外循环中血浆弹性蛋白酶、补体C3C4及尿NAG的影响”、“抑肽酶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L-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保护作用的研究”、“左精氨酸对体外循环中内皮细胞及红细胞的保护作用”、“硬膜外镇痛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糖的影响”、“多沙普仑、多巴胺对失血性休克犬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膜及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嗜铬细胞瘤摘除术的麻醉处理”、“多沙普仑对犬失血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Ⅱ及心钠素浓度的变化”、“辅酶Q10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等。编写教材专著有:《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在职培训指导手册》、《麻醉与心血管疾病》等。2001年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获得遵义医学院先进教师荣誉称号,2006年获得遵义市市管专家、遵义医学院教学名师、遵义医学院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遵义医学院授课评比“二等奖”,获得遵义医学院教案及讲稿评比“三等奖”。1989年“对小儿术前禁食后血糖情况的观察”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一等奖,1992年“肌苷和肌苷加SOD对体外循环下缺血心肌保护效”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3年“心肌再灌注损伤与缺血性损伤的预防”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四等奖,1999年“多沙普仑、纳洛酮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遵义市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999年度“辅酶Q10对体外循环中红细胞的保护效果”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2001年“多沙普仑对失学性休克等容输血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项目获得贵州省卫生厅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芶昭映:(生卒年待考),四川阆中人。著名食道癌症医学专家。

芶 gǒu 古同“苟”。

川音钢琴系首任系主任何惠仙教授为钢琴系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现任党总支书记王世才教授,系主任许兵教授,副系主任王雁副教授正带领钢琴系在新的征程上迅跑 。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钢琴系努力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在各级党组织的亲切关怀下正迈着跨越式的步伐又快又好的发展。钢琴系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4人(含返聘6人),其中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陈军教授为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李秀美副教授获“区永熙”优秀教育奖。副高以上技术职称17人,中级职称32人,助教28人,博士学位获得者1人,副博士1人,硕士学位获得者34人,从海外留学归来的教师10人。客座教授3名,他们是:香港钢琴协会主席蔡崇力教授、著名钢琴家郎朗和著名的俄罗斯手风琴专家夏洛夫教授。钢琴系有一批享有较高声誉的专家教授,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和高度的敬业精神为该系的学科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培养了一批受到社会承认的钢琴家、钢琴教育家和优秀钢琴人才,钢琴主科能成为学院的品牌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和省级重点课程,是近几十年来这批资深教授的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他们当中尤为突出的是前任钢琴系主任著名钢琴教育家杨汉果教授和曾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的著名钢琴教育家但昭义教授,他们对钢琴系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已退休的钢琴教育家郑大昕教授、郭幼容教授、李秀美副教授、顾馨副教授、彭时俊副教授、手风琴教育家吴守智教授等仍在该系任教,为钢琴系的继续腾飞而无私奉献。钢琴学术空气浓厚,对外交流频繁。杨汉果教授、李晓玲教授曾赴美国,郭幼容教授曾赴俄罗斯,均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出国举办《钢琴独奏音乐会》和讲学、进修一年。青年教师杨成刚留学美国十年获博士学位回国任教。吴驰、谢若莲、张静远、唐波、孙静雅等八位青年教师留学海外获硕士学位。郑大昕教授、许兵副教授、王雁副教授、杨成刚副教授多次赴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以及香港、台湾等地进行讲学及学术交流活动。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系师生的共同努力,钢琴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1989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该系设钢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01年设手风琴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995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课程。2004年钢琴专业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4年由杨汉果、郑大昕、李晓玲、李秀美、许兵五位优秀教师完成的《培养“高、精、尖”钢琴演奏人才体系的主科教学》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7年钢琴主科教研室被评为四川省首届“省级教学团队”建设单位。钢琴系下设钢琴主科教研室、钢琴共同课教研室和手风琴教研室。开设钢琴、手风琴、双排键电子琴和钢琴调律专业,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钢琴人才的需求,除必修课外还开设了《钢琴教学法》、《钢琴即兴配奏》、《钢琴艺术史》、《世界钢琴演奏流派》、《器乐伴奏》、《声乐伴奏》、《室内乐》等课程。本科学制四年,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从2008年开始),艺术硕士两年半,均面向全国招生。1997年成功举办了“国际钢琴音乐周”。1998年举办了“‘美视’国际手风琴比赛”。2007年5月举办了中美国际钢琴节及中美首届钢琴年会。曾到钢琴系讲学的钢琴专家有:美国朱丽亚音乐学院的罗文泰尔、罗斯、特鲁、斯兰倩斯卡、班诺维茨、维阿杜;德国钢琴家庞蒂、豪尔;中国钢琴家周广仁、殷承忠、李名强、蔡崇力、李民铎、潘洵、盛原等;手风琴专家有:俄罗斯人民艺术家谢苗诺夫教授、功勋艺术家洛夫教授、德国汉诺威音乐与喜剧大学莫泽尔教授等。在科研方面,近几年,钢琴系教师发表论文四十余篇。获奖论文十余篇,三项省级科研项目正式立项。钢琴系的青年教师是一支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希望的队伍。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全系师生将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将我系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迈上新的台阶,为把钢琴系办成培养“高、精、尖”钢琴人才和复合型钢琴人才的基地而努力。

四川音乐学院陈熹论文发表

声乐系首任系主任是中国著名的声乐教育家、歌唱家郎毓秀教授。她多次担任国内外重大音乐比赛的评委,是中国最受尊崇的声乐权威之一。声乐系建系以来,有近百位教职员工在系上辛勤工作。在诲人不倦的教师中不乏业界知名专家,如郎毓秀、刘振汉、杜枝、陈希逸、刘亚琴以及著名旅美歌唱家范竞马的指导教师兰幼青、著名旅德歌唱家赵登峰的指导教师钱维道、著名民族声乐歌唱家谭学胜的指导教师黄文宇等。在数十年辛勤耕耘中培养了无数人才,为我国乃至世界声乐艺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小的贡献。目前,声乐一系系主任为杨士华教授、副系主任为唐竹雅副教授、姜代康教授,党总支书记文雯副教授,副书记为李琴老师。我系机构设置分为:系办公室、美声教研室、民族声乐教研室、钢琴伴奏及副科钢琴教研室。专业教研方向为美声演唱方向和民族声乐演唱方向。专职教师49人,其中高级职称1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11人,海外留学从教人员分别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日本和俄罗斯。我系教师均有深厚的舞台表演经验和丰富的课堂教学经验,在国内外学术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历年培养的音乐人才中,有300余人次获得国际、国内声乐大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如唐竹雅老师、吴李红老师、张茂林老师、学生谭维维等在中国音乐“金钟奖”、央视青歌赛、中国国际声乐比赛、日本莫扎特国际音乐比赛、国际歌剧比赛、“亚洲音乐艺术节”、全国“超女”等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该系的一贯宗旨是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本,加强监督,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严格规范管理,使声乐一系成为严谨的教育基地。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成长为拥有完整人格的人,会独立思考的人,能将自己磨砺成为拥有较高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的知识青年。在全球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的今天,我系与国内外知名音乐院校积极开展教育合作。如邀请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教授、温可铮教授、廖昌永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黎信昌教授、中国音乐学院金铁霖教授、邹文琴教授来校讲学。注重与欧美各兄弟院校的交流联系,在学院举行大师班讲座,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该系坚持学院人才强校和创新兴教的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化管理,以适应四川音乐学院的整体发展方向和创建四川音乐艺术大学的目标,依靠精良的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专业知识的“高精尖”和复合型人才。努力将声乐一系建设成为知名的声乐人才培养基地。

工作经验

曾参与多场独唱、合唱及器乐独奏音乐会的伴奏

在校期间曾被学院推荐参加 2007 年 9 月意大利钢琴家罗博特 ` 普罗赛达的大师班; 2007 年 10 月维也纳音乐学院钢琴教授,钢琴家克拉克 ` 托搏瓦的大师班和 2008 年 7 月意大利钢琴家,卡利亚里音乐学院教授默莱堤和奥利维罗夫妇的大师班接受技术指导学习与技能展示并受到好评。

2005 年至 2006 年:

获音乐学系“三大技能”比赛三等奖

获音乐学系班际篮球比赛三等奖

获音乐学系第四届钢琴大赛三等奖

2006 年至 2007 年:

获音乐学院第五届钢琴大赛第一名

获音乐学院班际篮球比赛三等奖

参与音乐学院元旦晚会暨迎新晚会演出中表现优异

2007 年至 2009 年:

以学院专业成绩第一名获福慧慈善基金会蔡荣森音乐学院优异奖学金

获音乐学院班际篮球比赛第二名

在广东省肇庆市移动公司合唱比赛中担任伴奏并获得第三名

获得优秀实习生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绘画/美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绘画/美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论文被改名。有些教授使用学生写的论文自己发表并署上自己的姓名。而此事也不在少数。多地大学都时常有发生。

四川音乐学院论文发表

1958年,张仁里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曾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现为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戏剧影视艺术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1989年,应新加坡艺术剧场之邀赴新加坡讲学半年,在新加坡出版《演员技巧基础知识百题集》。

1995年,应台湾艺术学院讲学半年。

主要著作由《演员技巧训练基础指示百题集》、《启程》、《漫论解放演员天性》等。还编辑了《论话剧表导演艺术》一书。

他负责编辑了《论话剧导表演艺术》(一)(二)辑(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多篇论文发表于《戏剧》、《中国戏剧》、《戏剧艺术》、《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表演艺术》(台北)等艺术杂志与报刊上。

张仁里教授的报告题目为《创造·技巧·修养》。

话剧《秋天的牵挂》获"文华奖 新剧目奖",

2001年,执导的形象报告展演《红岩魂》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张仁里为我国培养出大量戏剧和影视艺术表演人才。从事表演教学工作40余年。曾任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表演系59、64、73、80班班主任,培养出姜文、吕丽萍、刘斌、丛珊、岳红等一批著名演员。

本科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范文

引导语:护理专业的本科生,想知道毕业论文写作的格式与方法?来这里看看吧。

本科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范文

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

摘要:目的分析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方法12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护理方式上增加夜间护理干预。记录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住院天数、出院1年内出现出血次数,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2.325,P<0.05)。结论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康复和复发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晚间护理;消化道出血;影响;肝硬化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反复发作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1]。临床以肝功能损害为主要症状,上消化道出血是其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据有关研究报道,临床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发病晚间多于白天,对患此病的患者进行晚间护理干预对疾病的治疗和症状的缓解将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0例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4.2±5.1)岁。所有患者入院后经诊断,符合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标准,病理类型为:酒精性肝硬化50例,原发性胆汁淤积肝硬化70例;首次出血者85例,有出血史35例。排除患有心脏疾病,其他严重内科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出血史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在基础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病情基本观察,指导患者常规饮食、运动,适当心理交流与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护理方式基础上增加夜间护理干预,其具体干预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睡眠体位指导对出血严重的患者指导采取左卧位,一般性患者在睡眠时注意交替变换侧卧位、仰卧位,嘱咐患者起夜时动作放缓,避免动作过猛和弯腰。

1.2.2饮食护理患者每日饮食不可过饱,指导患者餐后2h后方可入睡,睡前不宜食用过多的食物,以免因肠道血流量增加导致消化道出血。

1.2.3湿化呼吸道建议患者每日饮用适量纯净水湿润咽喉、食道,保持室内湿度在60%~80%。预防患者呼吸道感染,避免夜间骤然咳嗽使静脉压升高致消化道出血。

1.2.4出院随访在患者出院一定时期内,通过定期电话、家访等方式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夜间护理指导,并督促实施晚间护理措施。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出血停止时间、住院天数、出院1年内出现出血次数,在出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满意程度评分。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本院护理效果评定标准将本次护理效果评定为显效、一般、无效。显效:出血停止时间≤12d,住院天数≤13d,出院后没有再出现出血症状,护理满意度≥90分;无效:出血停止时间≥25d,住院天数≥18d,出院后出血次数>3次,护理满意度≤70分;一般:介于显效与无效之间。综合有效率=(显效+一般)/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观察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63.3%,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χ2=12.325,P<0.05)。见表1。

三、讨论

肝硬化是常见的慢性消化道疾病,消化道出血是其严重的并发症。肝硬化消化道出血多数是因为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导致,临床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若出血量过多还可能引起休克、致死[2],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临床研究分析,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时间具有一定规律性,夜间出血的可能性明显高于白昼[3],因此,加强夜间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护理效果。

夜间护理干预是在基础护理的前提下引入体位、饮食、呼吸道湿化及出院随访等方面内容,以全面提高晚间护理质量。在体位护理上,主要是指导患者卧姿及起床的相关注意事项,避免不正确的卧姿及起床用力过猛等原因导致消化道出血。饮食护理意在提醒患者晚餐不宜过于丰盛,睡前2h应当禁食,食物的过量摄入将使胃部周围血管受压过高容易诱发出血。消化道及空气湿化可以缓解患者因药物服用导致的呼吸道干燥感,减少晚间咳嗽的发生率,避免并发出血症状。最后定期随访可以帮助患者加强晚间护理意识,并指导患者采用科学、合理的晚间护理方式,从而达到延长护理效果的目的,也有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本次调查研究显示,观察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88.3%,对照组护理综合有效率为63.3%(P<0.05),可见多角度的晚间护理可以减少出血时间和住院天数,并能有效减缓出院后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较高。

综上所述,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晚间护理干预,效果明确、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运用。

参考文献:

[1]陈茹,程丽.探讨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大家健康(中旬版),2014(7):219.

[2]鲁曼云.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影响.中国当代医药,2014,21(8):134.

[3]李君.晚间护理干预对肝硬化消化道出血患者影响的研究.中外医学研究,2014(33):120.

[知识拓展]

毕业论文范文写作要求

一. 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由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和《四川音乐学院绵阳艺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分阶段实施记录表》组成;需要答辩的专业(方向)还需填写《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情况及成绩评定表》。

二. 毕业论文(设计)正文的要求:

(1)论文(设计)要求文笔流畅,字迹工整,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2)论文(设计)字数:音乐表演专业中的钢琴调律和提琴制作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录音艺术、音乐学、广播电视编导、公共事业管理、戏剧影视文学、美术各专业字数要求8000字;音乐表演(不含钢琴调律和提琴制作方向)、播音与主持艺术、表演、舞蹈学专业字数要求5000字。

(3)论文(设计)交打印稿一式三份,两份交教务处 ,一份打印稿本系留存。

(4)论文(设计)正文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

三. 毕业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应准确地反映论文的特定内容和研究范围、深度。

2.目录

目录的目的在于方便查询及对已装订成册的论文内容做出说明,应单独成页。

3.摘要

摘要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摘要的内容包括论文目的、对象、观点、主要方法、结果或结论等。叙述要准确、简明、概括而不加解释,字数在300字左右。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提供文献索引和检索使用而选取的能反映主题内容的词或词组,一般每篇论文选3-8个。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5.正文(含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正文是论文的核心,应实事求是,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1)层次与段落

层次是论文的内容所表现的次序,也称意义段;段落是构成论文的最小单位,也称自然段。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前后呼应,注意行文格式,若以自然段起行,开头要左空两格。

(2)标题

标题要简短明确,并连续编号,数字之间用间隔号,末位数字后面不加标点,如“一、”“1”、“2”、“2. 1”等,用以区别不同层次的标题。

确定层次标题要注意文章整体性,划分层次,提炼标题,切忌小标题过多,使论文变得零散、繁琐。

标题需左空两格起。

(3)文字

论文用的汉字要采用国家规定的毕业论文范文标准汉字,要字迹清楚,书写工整,切忌潦草和错别字、自造字。外文字符要分清文种和大小写。

(4)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图表

图要有图号、图名,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在图的下方。若论文仅有一图,不必编号,可用“附图”字样标出。

表格要有表号、表名,标在表的上方,表号要连续编号。文中只有一个表时,可用“附表”字样标出,不必编号。

注意表文关系,先文后表,文字叙述和表格不可相距过远。

(6)单位

单位及符号采用国标。在文中出现数字量与单位的组合词时要用阿拉伯数字。

(7)公式

公式要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并加圆括号“()”写在公式右端。右空两格,公式一律左空六格起行。公式转行不可将计算的数字分开,一般是将运算符号及其后的内容一同转入下行继续书写。

(8)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和各种计数与计量均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77年不可写成77年。

计算结果要写出实数与有效数字,注明有效数字的位数。

6.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主要结果和论文的总体概论,应准确、简明、完整。如果论文没有导出结论,也可没有“结论”而只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中提出建议、设想、改进意见或有待解决的问题等。结论需另起页。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论文的科学依据,也表明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参考文献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并是正式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列于论文的最后。参考文献至少10个。格式见于上学期我院所下发的毕业论文相关文件。

8.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曾给予他构思、撰写以指导,或提供资料、信息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的文字,应简明扼要,放在结论之后,并相隔一行。

9.附录

附录是论文的附件,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可包括论文正文部分内容的详尽推导、解释、说明或其它辅助资料等。

四. 毕业论文(设计)装订顺序及标准:

(1)毕业论文(设计)按《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分阶段实施记录表》、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附录、参考文献、致谢和《四川音乐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情况及成绩评定表》的顺序装订成册。

(2)装订一律采用左侧、三颗钉装订。

五. 打印标准(A4规格):

标题:三号黑体

目录:四号宋体,独立成页

摘要、关键词:小四号黑体,独立成页

正文:小四宋体,行距20磅,每行34个汉字

一级标题:小三号黑体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

四级标题:小四楷体

附录、致谢、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图、表名称:五号黑体

图表内容:五号宋体

自目录起,每页必须编号,页码编号在右下角,小五号宋体。

六. 对于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设计)中的不规范内容,指导教师负有指导责任。

七.范文如下:

四川省藏族音乐论文发表

李绍华,女,原名李翠萍,为上海京剧院演员,工旦角。

1.科研工作:

独立承担省重点科研课题《器乐教学》《体态律动》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市级科研成果奖2次,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三十五年来,多次去外地学习进修,聆听大师们的授课、演奏,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

2.艺术经历

1953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198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

先后随张敏智、郭仲丽、舒昌玉、华华、刘秀荣等老师学戏,1996年主攻张派青衣,师承张君秋先生入室弟子陈小燕老师和王婉华老师,曾在新编历史京剧《贞观盛事》中扮演西域女子月娟。

扩展资料:

李绍华的艺术特色:

她扮相清秀、台风雍容大方、表演投入、嗓音圆润、音色甜美、韵味清淳。

关于九寨沟: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以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及其自然生态环境,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

九寨沟又是以高山湖泊群、瀑布、彩林、雪峰、蓝冰和藏族风情并称“九寨沟六绝”,被世人誉为“童话世界”,号称“水景之王”,九寨沟还是以地质遗迹钙化湖泊、滩流、瀑布景观、岩溶水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李绍华

中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狭义上的中国民族音乐指的是汉族音乐,简称“民乐”。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却有着更多的样式和内容,如藏族音乐、蒙古族音乐、壮族音乐等。 汉族音乐 汉族音乐代表<<中国婚礼进行曲>>也被称为中国的<<亲嘴歌>>.是中国农村地地道道的娶媳妇歌,歌词是以北方方言<包括河北,北京,天津,黑龙,吉林 辽宁 ,山西,山东,内蒙古自治区 ,河南 等地方>为主,是用咱中国传统的乡音演唱的,让人一听就有亲切感,尤其最前面的那一段童谣会勾起许多中老年人的美好童年回忆,让人感慨万千,让人回味无穷.歌曲虽然是土了一些,可以说是土的掉渣,可是这个土恰恰是歌曲的特色,优点和耀眼之处,也是歌曲最有价值和意义的地方.因为咱们就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咱们离不开土.土是一种美,土是一种自然,土是一种淳朴,是我们中国人灵魂和本质的体现和象征. 其它代表音乐歌曲有茉莉花 , 牧羊歌,兰花草, 小白菜, 兰花花,刨洋芋走绛州, 苏武牧羊, 北京的金山上 ,北京有个金太阳 ,凤阳歌 ,凤阳花鼓 ,收秋 ,大红枣儿甜又香等。 藏族音乐 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歌曲旋律优美辽阔、婉转动听。藏族音乐大体上可以分为佛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佛教音乐中最著名的是喇嘛唱的无词的歌颂曲调。 藏族民歌高亢嘹亮,听起来就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曲调悠扬,但也是以五声为主。歌舞形式有“果谐”、“果卓”(锅庄)等。藏族音乐的一些元素被汉族和西方音乐所吸收。有一些汉族歌曲作者模仿藏族音乐的特点创作了一些诸如《逛新城》、《青藏高原》一类的歌曲。近年来,西藏的藏族歌曲也融入了其它音乐的元素。著名的藏族歌手除了才旦卓玛和主要演唱汉语歌曲的韩红外,还有容中尔甲、亚东、琼雪卓玛等大量在藏区知名度很高的歌手。 正规戏剧方面,现在已经挖掘整理演出了藏族传统歌剧《格萨尔王》。 满族音乐 中国的东北和北京等地是满族的聚居地。满族最有名的民间乐器是源自清朝的八角鼓。满族的摇篮曲《悠悠扎》等作品很著名,经常被用现代的汉语翻唱。 蒙古族音乐 蒙古族民歌分“长调民歌”和“短调民歌”。 “长调”有许多无意义的谐音字拉长唱腔,有草原空阔的风格。最有特色的乐器是马头琴,是一种拉弦乐器,由于琴柱上一般都雕刻一个马头装饰,所以由此命名。 壮族音乐 壮族聚居区广西是民歌的故乡,男女青年经常对歌,有人甚至说壮族人一生唱歌的时间比说话的时间长。壮族民歌基本和汉族音乐风格相似,以五声音阶为主。歌词有明显的对仗格式,内容则以象征、比喻等手法表述,以生活中的交流为主,有时歌词也引用中国古典故事和典故。 壮族音乐可以在电影音乐剧《刘三姐》中一窥其妙。 傣族音乐 傣族音乐和南亚地区缅甸、泰国的音乐风格类似,曲调婉转柔美,典型的乐器是葫芦丝和象脚鼓,葫芦丝独特的音色一演奏就是傣族的音乐风格。 纳西古乐 纳西古乐是在云南丽江纳西族老人中间演奏的音乐,据说是从明朝时中原地区传入的,由于当地原来交通不便,和外界交往不多,始终原汁原味地流传下来,现在只有一批老人乐队可以演奏,正在培养接班人,是中国14世纪音乐的活化石,受到音乐界的广泛关注。 侗族音乐 侗族“大歌”是中国唯一采用和声的民歌系统,基本为女声无伴奏合唱,由各声部嗓音的和声配合非常和谐,曾在国际引起轰动,并多次获奖。 维吾尔族音乐 维吾尔族音乐基本是阿拉伯音乐风格,非常注重节奏,用手鼓可以打出多达几十种不同的节奏,乐器主要是适合在马上弹奏的都它尔和热瓦甫,最大的是冬不拉。维吾尔族的传统音乐《十二木卡姆》包罗万象,是许多民间音乐的源头。 塔吉克族音乐 塔吉克族音乐和汉族音乐有较大的区别,善于运用半音,旋律婉转多变,如同山鹰高鸣,最典型的是作曲家雷振邦为电影《冰山上的来客》配的歌曲,完全运用了塔吉克民歌的旋律。 朝鲜族音乐 朝鲜族音乐和朝鲜、韩国的音乐基本相同,主要乐器有长鼓和伽倻琴。伽倻琴类似中国古代的筝,比现代的筝小,弹法也不一样,是放到盘坐的膝盖上弹。音乐旋律有其独特的风格。

李绍华,女,1953年5月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学院艺术系音乐专业,1985年7月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音乐专业。现任牡丹江市校外音乐教育专业委员副会长、牡丹江市教育学院音乐教育副研究员、中国音乐教育学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牡丹江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市钢琴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学院全国社会艺术水平考级键盘高级考官。 独立承担省重点科研课题《器乐教学》《体态律动》获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市级科研成果奖2次。 担任黑龙江省中学音乐教材教学参考书副主编2册;参加编写黑龙江省中学音乐教材编写2册;发表论文10余篇(省、市级)。 曾获省市级优秀音乐课指导教师奖16次;省优秀教研员3次;省级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优秀指导教师园丁奖3次;市级钢琴大赛园丁奖,优秀指导教师奖7次;培养的学生曾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比赛中多次获奖;向全国各地大专音乐院校疏送了大批学员。 从事音乐教学工作三十五年来,多次去外地学习进修,聆听大师们的授课、演奏(鲍惠侨、周广仁、但昭义、周铭孙、刘诗昆)等。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理论、教育观念。

藏族 舞蹈 ,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 文化 内涵、优美而潇洒的翩跹舞姿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形式。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藏族舞蹈的 历史 介绍,希望你喜欢。 藏族舞蹈的历史渊源 不同地区的称谓不同。萨迦地区称之为“索”,工布地区称之为“波”“波强”,藏北牧区称为“卓”或“锅庄”。《果卓》是古代人们围篝火、锅台而舞的圆圈形自娱性歌舞,其中包括“拟兽”、表示爱情等舞蹈语汇。农、牧区舞蹈风格不同,各有特色。舞时男女分站、拉手或搭肩,舞者轮流伴唱共舞,不时加入呼号,这是《果谐》融入羌族原始舞蹈形式的鲜明特点。动作以身前摆手、转胯、蹲步和转身等为主,活泼而热烈。 地势高耸的日喀则以西至阿里整个地区的圆圈舞,后来逐渐盛行于拉萨。这是最早出现的由六弦琴 乐器 伴奏的舞蹈。《堆谐》后来逐渐演变成了在小型乐队伴奏下的、以踢踏步为特色的男子表演舞蹈《踢踏舞》。而传统的《堆谐》,则在舞时以男女体前或体后交叉拉手区别于其他圆圈舞形式。这与羌族的《洒朗》和古格王朝宫堡遗址 壁画 中的舞蹈形式相同。可见公元10世纪时已有《堆谐》舞蹈存在。 因由男舞者边领舞边以弦乐 二胡 或牛腿琴伴奏而得名。藏语称之为“叶”或“康谐”,流行于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及青海、甘肃等地,尤以四川省巴塘地区的《弦子》最为著名。各藏族地区的《弦子》形式相同,动作缓慢舒展,细腻流畅。 《卓谐》和《热巴卓》是藏族舞蹈《卓》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舞蹈。《卓》以表演各类圆圈“鼓舞”为主,其中也有以原始“拟兽舞”为素材,加工整理后所形成的表演舞蹈。在《卓》的整个舞蹈中以歌时不舞,舞时不歌为特点,技巧性表演占舞蹈的主要地位。 上千年来,祭祀活动的延续,使多种“鼓舞”世代相传。从日喀则地区《大鼓舞》的领舞“卓本”的装束上,即可寻找 到古代藏族祭祀活动和游牧生活的痕迹。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被称为“司马卓”的日喀则地区司马旺堆乡的《大鼓舞》中所使用的鼓,与其他地区的鼓差别显著,鼓形之大是其他地区鼓的两倍,而且附有木制长柄,斜插于身后。《卓谐》的表演共分为三段,在表演中穿插歌曲,由全体舞者演唱。此外,有大段技巧与队形变化的“鼓舞”表演。所 唱歌 词现在多以祝福吉祥如意、五谷丰登和生活幸福为主,祭祀成分逐渐减弱。《大鼓舞》多在“望果节”等喜庆时表演。 拉萨、山南等其他地区的《卓谐》的鼓面小,侧系腰间,无长木柄。这种“鼓舞”形式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各寺庙壁画中就有《卓谐》的形象,在桑耶寺金成公主殿壁画《桑耶寺落成庆典图》中,也可见到它的风采和“卓本”的姿容。 铃鼓舞”和有一定情节的“杂曲表演”的三位一体的表演形式,流传在西藏自治区的昌都、工部地区和云南、四川省藏族聚居地区,是过去流浪艺人以此卖艺为生的杂艺歌舞节目。而《热巴卓》,则是一种由男女艺人共同表演的双人“铃鼓舞”,现在,人们所说的《热巴卓》和《热巴》,基本上都是特指其中的《铃鼓舞》而言。《铃鼓舞》是《卓》中颇具特色的一种“鼓舞”。 除民间自娱性舞蹈外,从公元15世纪噶丹颇章王朝起,藏族开始有了专门在王宫表演的专业性歌舞。 供藏族宫廷和上层贵族欣赏的《囊玛》,在18世纪末,八世__时,融入了内地乐曲和江南舞姿。舞蹈由慢速到快速两部分组成。随着时代的前进,《囊玛》经过增添和改编,现已成为表演舞蹈呈现在舞台上。 此外,《噶尔》是由被称为“噶尔巴”的男性 儿童 表演的“乐舞”。多用于驱邪迎祥、歌颂政教等方面。从这种舞蹈的伴奏乐曲、乐器和舞姿、服饰上看,《噶尔》明显地受到过中原和西域“乐舞”的影响。 除以上介绍的民间舞蹈外,历史悠久的“藏戏”中的舞蹈也值得一提。藏戏曲调高亢,舞蹈性强, 节日 剧目《朗萨姑娘》、《顿月顿珠》、《苏吉尼玛》、《卓瓦桑姆》等,深受民众喜爱。在拉萨唐代所建大昭寺大经堂的“寺庙落成庆典图”壁画上,就绘有一位头戴白色面具、手持法器的戏人,正在边作舞边全神贯注地逗引着两头由人披兽皮装扮的“牦牛”,一旁还有击鼓作乐的伴奏者,其神态个个栩栩如生。这幅“寺庙落成庆典图”上的“戏兽舞”形象,不但说明早在千余年前的西藏已有“戏兽”表演,而且经历各个时期延续至今的“白面藏戏”和它的唯一传统剧目《西容仲孜》(藏语意为:西容县斗牦牛)在唐代已是十分成熟的节目。图为20世纪30年代,在广场表演的《牦牛舞》。 藏族舞蹈的主要特点 在白面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蓝面藏戏”,不但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而且继承和保留了在古格王朝时已有的《布马》等民间舞蹈形式。使民间的 广场舞 蹈进入了程式化的藏族戏剧,同时还引用了藏民喜爱的民间音乐,使藏戏流传于藏族民间长盛不衰。 为符合藏族“多神崇拜”的信仰特点,人们在祭祀 礼仪 中,创编了使用各种神祇面具,并含有大量藏族土风舞成分的程式舞蹈。这种祭祀舞蹈被后来盛行的藏传佛教黄教教派所采用,称其为《羌姆》,流行于西藏、内蒙、甘肃、青海、四川等省区信仰黄教的广大地区。《羌姆》舞蹈多由《拟兽舞》、《法器舞》混杂而成。在表演时,很少歌唱,气氛庄严、肃穆。 每逢重大宗教节日,喇嘛寺都要举行“跳神”活动。在唢呐、蟒筒、长号、鼓钹齐鸣之中,表演者头戴面具、手持法器或兵器,装扮成众神列队绕场一周,揭开序幕。然后陆续表演《凶神舞》、《骷髅舞》、《牛神舞》、《鹿神舞》、《喜乐神舞》和《护法神舞》等,每段舞蹈都有一定的宗教内容。在各段舞蹈之间,还穿插喇嘛们表演的 摔跤 、角斗等,以 娱乐 观众。有时还表演“舍身饲虎”之类的佛经 故事 和表现乐善好施、长命富贵的《寿星舞》、《仙鹤舞》等。今天,黄教的祭祀舞蹈《羌姆》与清代、民国时期的《羌姆》,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没有大的改变。《羌姆》的最后一场是驱鬼,众神兵天将把用酥油和糌粑制做成想象中的鬼首——“朵玛”押送到寺外旷地点火焚烧,以此逐一年之邪,祈一年之福。 在西藏各大喇嘛寺院中,都保留有专门供跳《羌姆》时使用和供经堂壁挂的各种神祇面具。在桑耶寺中,至今珍藏着创建西藏喇嘛教的印度高僧莲花生的空体半身像,为在宗教节日举行《羌姆》时,套于表演者身上作祭祀之用。全国各大喇嘛教寺院,每年都选出刚入寺、具有歌舞素质的小喇嘛,由老喇嘛以《羌姆》舞谱为依据,口传心授《羌姆》舞蹈的各种舞姿。小喇嘛经过长期的的学习,成年时即为优秀的《羌姆》表演者。 生活在四川省茂汶地区被称作白马藏的藏族支系民众,每年在藏历新年时要用两三天时间,对最大的神灵——山神进行祭祀。当祭祀者在山上祭祀回来后,人们便头戴各种神兽面具,在村中围圈按一定程式跳舞,向神灵祈求丰收与福安。 藏族舞蹈的差异 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朵奇葩,作为藏族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藏族服饰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独具魅力。 藏族服饰的最基本特征是肥腰、长袖、大襟、右衽、长裙、长靴、编发、金银珠玉饰品等。由于长期的封闭性生存,总的来说,藏族服饰发展的纵向性差异不大,其基调变化亦小。藏族服饰的形制与质地较大程度地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藏装的地域性特征明显。 拉萨为中心地区的农民通常穿白色圆领右衽氆氇长袍,领子、袖口、袍边镶红、黄、蓝色带十字花纹的花边,长袍略长于人身高,穿时用一条绳子将袍子折短系于腰间,使袍子刚过膝盖,腰部形成一个口袋以装日常用品,出门时,夜里袍子可当被子。 拉萨为中心地区城镇藏族服装与农民有些差别,特别是妇女着装。夏天,拉萨妇女穿无袖长裙,色彩、面料的选择全然不同于牧民和农民。拉萨人喜欢用质地比较好的绸缎、哔叽等面料做藏装,偏重选择素净、淡雅的颜色,与农牧民喜爱的大红大绿强烈对比色彩恰恰相反。近年来城镇居民着西装革履者越来越多,就连拉萨近郊的农民穿传统藏装的也越来越少,汉装、藏装、西装混穿现象普遍。 藏北牧区的牧民,一年到头几乎都穿皮袍。皮袍光面朝外,前襟、后背、袖口用彩线缝出大幅图案。一般男子皮袍处理较简单,妇女的藏袍较复杂,要用许多条宽大的色带饰边,并排饰于后面,有黑、红、绿、紫等颜色,数量大多为五至七条,也有的把皮面饰满。藏北妇女还习惯将头发分辫成无数根小辫,因为藏北寒冷,人们一年半载也难洗涤梳理几次头发,而且她们还将松耳石、玛瑙、珊瑚、琥珀等直接穿串固定在发辫中,这在农区和城镇难以见到。 东南地区的工布服装最典型的特征是男女皆穿“谷休”,即宽无袖袍。男子的“谷休”从腰部束扎,下摆不过膝,女装“谷休”却下垂至脚面。“谷休”大多是用氆氇制做的,也有用毛皮做的。工布男子都戴帽,特别喜欢戴一种从山南桑昂曲林传去的用彩缎作装饰的桑林帽。工布人的靴子也很讲究,有“那刀”、“日局”两种,男女均穿。“那刀”分上、中、下三等,“日局”靴是节日盛典才穿的。 西边的阿里普兰地区盛行羔皮袍,制做精细、装饰典雅。羔皮袍的面料以毛呢为主,领、袖、襟底镶水獭皮,外套绸缎,这在整个藏区都是较具特色的。而普兰服装的最精美、最独特的却是妇女的“孔雀”服饰,它与阿里孔雀河的美名紧紧联系在一起。孔雀河源头似孔雀,它是美丽和吉祥的象征,为了使孔雀般的美丽和吉祥永生永世地存在于这块土地上,妇女们的装饰便模仿孔雀而流俗于今。妇女戴的帽子叫“町玛”,是棕蓝色彩线氆氇制做的圆筒帽,帽的底边截一段为留辫子处,妇女的耳坠以珊瑚及珍珠连串而成,长约15厘米。独特的帽子及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妇女背部系“改巴”,即背部围裙,“改巴”用毛色纯白光滑的山羊皮制作,正中部镶嵌带有圆形花纹的棕蓝色氆氇,是婀娜多姿孔雀的翅膀,底部开的三道叉口便是孔雀的尾羽。有的“改巴”皮面夹有色彩绚丽的绸缎,更具有非凡的风姿,犹如开屏孔雀临现眼前,美丽多姿。 总之,由于 自然 条件、生产方式的不同,藏族服饰丰富多彩,差异颇多,不胜枚举。有些地区,县与县、乡与乡之间都有较大区别。目前已发现的服饰类型已有200多种,居中国少数民族之首。藏族舞蹈的历史介绍相关文章: 1. 藏族舞蹈知识 2. 藏族纹饰的历史文化 3. 藏族舞蹈审美特征略探论文 4. 拉萨八廓街历史介绍 5. 藏族饮茶的历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