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中科院电工所最新论文发表

发布时间:

中科院电工所最新论文发表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不好进。在只有一个名额前提下要保证专业成绩不能太低,非常困难。要清楚中科院包含很多研究所,每个所也是单独举办的,同学们需要关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所的官网,及时了解开放时间并进行申请。

不好发。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官网查询显示一区、二区刊物投稿难度较大,所以电气类中科院一区文章不好发。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成立于一九六三年,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中心区内,是中国科学院唯一从事电气工程领域研究的研究所。

还是不错的。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是以高技术研究发展为主的电工专业科研基地型研究所,是以发展电工电能新技术为学科方向的国家科研机构,在全国电工科技布局中具有独特的地位。除此之外,它的研究领域宽广,以促进电工及其分支学科的发展、提升我国电力生产和电工装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孕育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为己任。同时,注重电工学科的知识创新,注重电工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不断拓展电工学前沿领域,促进了电工学科内涵的更新和发展。

徐宇发表论文中科院电子所

我想中科院的老师都不会差的吧,只要你能进,随便哪个都很牛的

中科院电子所是我国最早开展微波成像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其应用技术的研究单位。近30年来,完成了几代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的研制和大量关键技术的攻关,并承担了我国第一部星载合成孔径雷达与处理系统等国家重大任务,已成为我国合成孔径雷达及其应用技术的重要研究基地。电子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微波器件与技术的研究单位之一,长期以来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急需的特种微波器件的研制任务,为我国卫星、雷达、导航、加速器等高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电子所长期以来致力于高功率红外气体激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特别是高功率高重复频率脉冲红外气体激光技术的研究一直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我国传感技术领域重要的研究基地之一和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方基地,电子所在生化微传感器和微系统及新型真空微电子器件等研究方面已形成特色,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并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电子所已同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和公司建立了密切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每年互访的专家学者达百余人次,共有200多名研究生和科技人员出国留学深造。电子所还多次成功地主办了国际和全国性的大型学术会议。编辑出版的《电子与信息学报》(原《电子科学学刊》)、《Journal of Electronics(China)》、《中国无线电电子学文摘》在国内外发行,享有较高的声誉。 电子所高度重视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目前有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两个一级学科(含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生物电子学等七个二级学科)的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有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两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研究生导师8 0多人,其中博导近4 0人。

国际著名太阳能电池研究单位有: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德国夫琅禾费研究所Fraunhofer-ISE,德国斯图加特大学Stuttgart University,美国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日本三洋Sanyo、京瓷、夏普,还有美国波音Boeing-Spectrolab,IBM T.J.Waston Research Center,Sandia National,Stanford,FhG-ISE,ISE-UPM,Radboud ,ZSW,United Solar, Spire Conductor,First Solar,Q-cell ……等等国内主要有:无锡尚德,保定英利,常州亿晶,保利协鑫,南京中电,江西赛维,中科院电工所,中科院微电子所,中科院半导体所,南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浙江大学,江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等等你可以在网上找到更多的

中科院信工所白旭论文发表

科研获奖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至2009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获国家科技奖励12项、地方科技奖励53项、军队科技奖2项。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获国家、省部委及各类社会力量奖励77项。 国家级获奖获奖名称项目时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TRPC通道促进神经突触形成机制的研究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重要生理性状的调控机理与分子育种应用基础2014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DC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2013 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水稻复杂数量性状的分子遗传调控机理201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胶质细胞新功能的研究2010 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真菌杀虫剂产业化及森林害虫持续控制技术2009资料来源: 项目承担 根据2016年3月研究院官网显示,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争取到国家与地方各类科研项目989项。其中973项目10项,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13项,国家重大专项项目59项,863课题16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51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6项,创新群体9项,中科院创新重大项目7项,中科院重要方向性项目140项等。近三年到帐的科研项目经费达24.5亿元。 2014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80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41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17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7项,重点项目51项,面上项目225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9项,重大项目2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6项,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2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6项,新增的253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达4.04亿元。 2013年,上海生科院共有在研项目460余项,其中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含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项目26项、承担课题57项,主持(或承担) 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 课题5项,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4项,主持(或承担) 重大专项44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5项,重点项目48项,面上项目210 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项目32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主持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1项,承担项目4项,重要方向项目13项,承担国际合作项目51项,新增的230余项,各类项目合同经费52亿元。 论文发表 2014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7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386 篇),在cell、nature、science及其系列期刊等高水平杂志上发表论文102篇(第一署名单位论文58篇),申请专利114项,其中国际专利26项,专利授权70项,其中国际专利5项。 2013年,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发表sci论文864篇, 其中影响因子大于9分的52篇, 在《细胞》 (cell)、《自然》(nature)、《科学》 (science) 及其系列期刊上发表论文60篇,申请专利128项,其中国际专利28项,专利授权69 项,其中国际专利11项,通过与企业合作和成果转化, 签订合同金额3152万元,到账金额2597万元,其中技术转让和专利许可金额113 万元。 论文发表情况刊物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Science111113Nature12124Nature系列4751198Cell---4---1---2Cell 系列311433EMBO J---21---2---PNAS3889613Plant Cell164334合计133121292439资料来源: 《Cell Research》 《Cell Research 》(《细胞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与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生命科学期刊社承办,是一家以全英文形式出版、编辑和发行原创性研究论文、学科综述及快报的国际性学术月刊。 2013年7月30日,据美国汤森路透集团(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最新期刊引证报告(2013版)显示,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影响因子提升至11.981,在SCI收录的185种国际细胞生物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13位,在同领域亚太地区学术期刊中排名第一。 《Molecular Plant》 《Molecular Plant》( 《分子植物》)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和中国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会,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6.605,处于q1水平,在sci收录的196种国际植物科学领域期刊中影响因子排名第8,该杂志在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分子生物学) 同类期刊中的影响因子排名第43位。 《Acta Biochimica etBiophysica Sinica》 《ActabiochimicaetbiophysicaSinica》(《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创刊于2004年,月刊,被PubMed收录,被SCI收录,其研究领域为: 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和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2014年SCI影响因子:2.191。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4年SCI影响因子:6.771,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8.432, 处于q1水平。 《Neuroscience Bulletin》 《Neuroscience Bulletin》( 《神经科学通报》)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第二军医大学,2014年SCI影响因子:2.509。 《Cell Discovery》 《Cell Discovery》主办单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信息中心 、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 《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是由中国生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主办、科学出版社出版、中英文兼登的学术刊物,该刊为双月刊,主要刊登生理学和相关生命科学的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以本人研究工作为主的综述。该刊的前身是《中国生理学杂志》,于1927年创刊,是中国最早出版的生理学学术期刊。从1953年起,改名为《生理学报》。 《生理学报》被美国“Medline/PubMed”、“Biological Abstracts”、“Chemical Abstracts”、“Index Medicus”、 “BIOSIS Previews”、荷兰“Excerpta Medica”、“Scopus”、波兰“Index Copernicus”、“日本科技文献速报”,“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和“俄罗斯文摘”以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等国内外检索期刊或数据库收录,是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生物类核心期刊。 《生理学报》在1999年荣获国家期刊界最高奖项——首届“国家期刊奖”;2000年获中国科学院优秀科技期刊特别奖;2001年入选双奖期刊“中国期刊方阵”。2003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2005年荣获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科技期刊”。2009年荣获“新中国60年有影响力的期刊”称号。2005~2012年多次入选“中国百种杰出学术期刊”和“中国精品科技期刊”行列。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共同主办,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专业性学术期刊。该刊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学术期刊文摘等收录;国际上,被六大检索系统之一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同时,该刊被列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参考书目之一。 《植物生理学报》 《植物生理学报》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植物生理学通讯》由2011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期刊荣获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为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CA、AJ和JI等收录;入选2012年华东地区优秀期刊。2006~2012年连续7年被评为中国科协精品期刊。 《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隶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1988年创刊,原刊名为《生物学信息》内部发行;1992年起更名为《生命科学》,公开发行,CN31-1600/Q,大16开,96页,是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物科学部、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与教育局、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公开发行的学术性、综合类期刊。自2004年第1期起,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收录,即被评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 《生命科学》荣获第二届上海市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一等奖。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和“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收录。 《生命的化学》 《生命的化学》创刊于1980年,双月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中文核心期刊(2004版、2008版),已被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等数据库收录。

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目前已聘用岗位工作人员280多人,其中研究员26人,副高级职称研究人员45人;另有客座研究人员10余人,在站博士后8人,在读研究生约400多人(其中在册的博士研究生124人,硕士研究生178人,合作培养研究生约150人) ;拥有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信息内容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信息安全共性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数据与通信保护研究教育中心以及中共中央办公厅保密技术攻防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研究所科研队伍多年来在密码学、智能信息处理、网络安全、系统安全测评、数据安全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研究,承担了多项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重大项目,并取得了一系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主要开展信息安全技术及其应用研究,为国家信息安全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对基础性和前瞻性信息安全相关科学问题和技术进行创新性研究,以促进和推动学科发展;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信息安全核心关键技术和系统,以满足国家和行业部门的战略需求;引领我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级信息安全专业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密码理论与安全协议、信息智能处理、数据安全、通信与电磁安全、网络与系统技术、信息系统测试评估技术等。 研究所面向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前沿与国家信息化重大需求,凝练提出了自己的“一三五”战略科技目标,承担了“面向感知中国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先导专项、863重大科技项目、发改委专项等重大任务,在智能云电视产业链、海云安全防护体系、未来网络等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成果已应用于国家有关部门和地区的实际工作中。

今早地铁上被如下文字弄的泪眼婆娑: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二十二载求学路,真的,无人可以感同身受你在其中所遭遇的一切,所谓自己的路自己走,要相信这些泥泞的路上,留下了面向坚定方向的脚印,都会对未来的生活有积极的益处! 在网上找到了这封信原文,感受颇深!因为与作者有部分相同经历,因此心血久久不能平静!自己也是来自乡下农村,一步步跨越各种独木桥,才走到今天。 从已经倒闭的高庄小学,到毛村初中,因为小学学习特别不好,小升初语文和数学只考了92分,就像撮菜筐似的把我分到了只要给钱就可以上的菜中! 那个时候,吃饭需要用自己产的粮食换成粮票吃饭。吃饭时是分组的,因为分饭不均匀打架斗殴是常事!初一一整年,自己连26个字母都没有背全,也因为跟同学打架,班主任让我叫了父母。 父母归家后,只对我说是转学还是退学,退学就去工地干活。赤裸裸的两条路供我自己选择,很庆幸当时自己选择了转学~也是从那时候开始,自己开始拼命学习。从此高中、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下去,途中虽有一些波折,但是自己都坚持走了下来! 等到现在,发现对我自己,读书是唯一可以改变命运的机会,也是为数不多的公平机会! 期间,自己也受很多的人的帮助,才一路走下来!都说淋过雨的人,会更愿意为别人撑伞~我也愿意随时成为一名撑伞人!愿你我都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要相信世间的力量,自己一步一步走下去,要相信生活不会辜负你我的努力! 穿拖鞋的汉子 写于上海九号线地铁上

中科院之声最新论文发表

代词我们都不陌生,用来指代前文的话题,我们在言语的文段中也经常会看到代词的身影,尽管考生都知道言语中有个题型是专门考代词指代对象的,可是却经常忽视小小的代词也能帮助我们巧解题。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何巧用代词来解题。

一、主旨概括题

在主旨概括题中,如果我们发现文段的尾句是由代词引导的,并且这个代词指代的是前文的话题,那么代词之后的句子就是对文段重点的总结,即文段的主旨所在。

【例】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抖抖”爆红,这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量超过300万,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西安交大二院的一位医生谈唱“心电图之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6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这段文字主旨蕴含的道理是: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是金子总会发光

C.打铁还需自身硬

D.众人拾柴火焰高

点拨:文段尾句“这些科普力量”就是对省略号之前话题的指代,最后一句话即文段的主旨句所在,D项是对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二、语句填空题

语句填空题的侧重点是考查句子之间的连贯性。那么,如何体现话题之间的连贯性呢?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方法就是话题一致。代词的作用是指代前文的话题,语句填空题中如果横线后面的句子是由代词引导的,那么横线处所填入的句子里就要包含代词的指代对象,利用这个方法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排除话题不一致的选项了。

【例】众所周知,人类被一个强烈的地磁场所保护着不受各种太空辐射的侵害。正因为这个地磁场的偏转作用,各种有害的辐射都被阻挡在外,无法到达地面。这个地磁场被认为是由地核周围的液态岩浆受热流动所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那就是,液态岩浆形成和流动都建立在炽热地核的基础上,而研究表明地核的年龄仅仅只有十亿年,但是维系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地磁场,却至少已经存在了四十亿年之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观点确实加深了人类对地球结构的理解

B.围绕地磁场的形成还有一种相反的观点

C.关于地磁场的一个悖论科学家们却一直未能解释

D.但人们对于地磁场的年龄还存在一些疑问

点拨:通过阅读横线后面的句子可知,代词“那”指代的是一种矛盾的观点。验证选项只有C项中的“悖论”符合,可以使“那”的指代对象。

三、逻辑填空题

在做逻辑填空题的时候考生往往把重点都放在了对选项的辨析上,却忽视了在文段中找提示。逻辑填空中的代词也是我们在做题时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提示点,如果逻辑填空的横线出现在代词前后,那么我们在阅读文段时一定要找出代词所指代的对象,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所要填入的词语修饰的对象是谁,从而从搭配的角度帮助我们排除干扰选项。

【例】千百年来,乡村承担着对村民行为的引导、规训与教育功能,让人们________、明辨是非善恶。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都是维系村落价值取向和有序运行的重要________,它们以________的形式不断强化人们的行为规范,并使之内化为人们的道德准则。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通情达理 载体 潜移默化

B.循规蹈矩 途径 喜闻乐见

C.与人为善 方式 言传身教

D.奉公守法 手段 耳濡目染

点拨:本题的突破口在第三个空。“它们”指的对象是“农事活动、节日庆典、民俗习惯、村规民约等”,能够与这些搭配使用的就只有A项中的“潜移默化”了,这样就快速排除了三个干扰选项。

综上所述,利用代词的特性,我们就可以巧妙的运用代词来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的选择答案了。希望考神都能掌握好这个小技巧,巧解题。

在芯片的生产过程中,光刻机是关键设备,而光刻则是必不可少的核心环节。光刻技术的精度水平决定了芯片的性能强弱,也代表了半导体产业的完善程度。我们国内一直希望在这方面取得领先的地位,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其实光刻机之所以这么难造,就是因为光刻技术实在是太复杂了,不仅需要顶尖的光源条件,还对精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目前,全球光刻技术市场基本上被美日两国垄断了,而我们国内正在努力攻克其中的技术难点。 那么光刻到底是一项怎样的工作呢?为什么能难倒这么多国家?大家都知道,芯片的衬底是半导体晶圆,而光刻就是在晶圆上制备芯片的第一步。在光刻过程中,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材料,名为光掩膜,没有它也就无法将集成电路刻画在晶圆上。 而且光掩膜也有高中低端的层次之分,通过高端光掩膜生产出的芯片更加先进,而低端的就只能用于生产普通芯片了。显然,高端光掩膜也是各个国家青睐的对象,但是这种材料的制备难度非常高,如果精度达不到要求,那么想要突破绝非易事!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在光掩膜市场还对国外进口存在一定的依赖,但是随着中科院的突破,这种依赖正在慢慢减轻,以后将会彻底消失。那么如今国内的光刻技术到底达到了何种水平呢?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中科院传出的消息,它被很多人过分甚至是错误解读了。今年7月份,中科院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内容是5nm光刻制备技术,而大部分人都以为这标志着中科院突破到了最先进的5nm极紫外光刻技术。 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据后来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刘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科院研究的5nm光刻制备技术针对的是光掩膜的生产,而不是光刻机用到的极紫外光。也就是说,中科院发表论文不等同于国产光刻机技术达到了5nm水平。 对此,很多国人都在想,难道国产5nm光刻技术不存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在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国产5nm确实还遥遥无期。此外,中科院紧急辟谣:5nm光刻技术根本不现实,国产水平只有180nm! 从5nm一下子掉到180nm,这个落差让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但需要知道的是,180nm才是国产光刻机技术的真实水平,就算不愿意承认,也必须得面对。如果连自身的不足之处都无法面对,那么何谈攻克技术难题?何谈突破? 毫无疑问,180nm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这也是国产芯片迟迟无法崛起的主要原因。光刻技术作为光刻机的核心动力,我们国内肯定不会轻易放弃,现在是180nm不代表以后也是180nm,现在无法突破到5nm也不代表以后突破不了! 所以说,我们应该对国产技术和半导体芯片充满信心,只有相信自己,才能不断地自我突破。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国内传来了很多好消息,光刻技术也不急于一时。 举个简单的例子,华为旗下的海思半导体正在转型为IDM模式的企业,不仅要掌握芯片设计技术,还准备进军芯片制造市场,成为像三星那样的巨头。此外,华为也宣布了全面布局光刻机的决定,有了它的加入,国产光刻技术将迎来更大的希望! 一项技术就算再难也有一定的限度,但是科研人员的智慧是无限的,所以在国内这么多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再难的技术都会被攻克,光刻和光刻机也不例外。相信以后国内一定能实现技术崛起的目标,取得领先的地位! 对此,你们怎么看呢?欢迎留言和分享。

中科院一区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且ssci的国际认可度也较高,虽然在国内可能由于意识形态原因认可度不高,但大多还是相当有说服力的并且还是中科院一区。

SCI:ScienceCitationIndex,科学引文索引SSCI:SocialScienceCitationIndex,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按照中科院分区分为一至四区,越靠前越牛逼。

sci期刊分为一区、二区、三区和四区。sci期刊位于一区,影响因素最高,属于相关领域的顶级期刊。它发表的论文必须有分量才能保持其在该领域的地位。因此,在sci论文发表中,sci区论文发表难度最大。

sci一区是国际顶级期刊,一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百分之五,相当于体育界的国际冠军,代表发表者的科研水平达到了本专业中的最高水平。sci是当代世界最为重要的大型数据库,被列在国际六大著名检索系统之首。

它不仅是重要的检索工具书,也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的一项重要依据。sci如今已经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具权威性的、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成果的重要评价体系。sci是评价一个国家、一个科学研究机构、一所高等学校、一本期刊,乃至一个研究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科院分区:

一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5%。

二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6%—20%。

三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前21%—50%。

四区刊是指各类期刊三年平均影响因子的后51%—100%。

西电机电院最新发表论文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学院有很多优秀的导师,但是最值得跟随的导师应该是在自己研究领域颇有建树且教学经验丰富的导师。这样的导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最先进的学术研究成果、严谨的科研方法和技能以及有趣而有效的教学模式。此外,这样的导师还应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帮助学生解决科研和生活中的问题。最后,这样的导师还应该具备耐心和毅力,能够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助力学生取得更好的成果。

西电机电学院好。学校的学习氛围好,无论是就业前景还是薪资待遇都很好,老师讲课也很认真负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前身可追溯到学校1960年成立的雷达技术系,1979年改称为电子机械系,1994年更名为电子机械学院,1999年,由原电子机械学院、原检测与仪器系、原电子工程学院的工业自动化、自动控制和电气技术三个教研室合并成立机电工程学院。

卫星通信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分析的论文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Ku频段卫星通信的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该馈源阵列可应用于单反射面或双反射面的卫星通信天线中,实现对通信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降低卫星天线对机械伺服结构精度和动态跟踪的要求,从而大幅降低伺服系统成本,拓展动中通卫星天线在民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馈源阵列;动中通;微带天线

1引言

星地动中通天线系统满足了用户通过卫星在动态移动中传输宽带数据信息的需求,使车辆、轮船、飞机等移动载体在运动过程中可实时跟踪卫星,不间断传送语音、数据、图像等信息[1][2]。目前,动中通天线主要用Ku频段与固定轨道卫星进行通信[3],需同时覆盖上行/下行频段,其中上行频段为13.75-14.5GHz,下行频段10.95-11.75GHz、12.25-12.75GHz,上行和下行频段为双正交的线极化。为保证卫星与地面移动设备间的流畅通信,动中通天线要实时指向通信卫星,同时为避免天线发射时对邻近卫星的干扰,移动设备在运动中天线的跟踪误差要小于0.1°,并且馈源也要进行旋转跟踪,接收和发射间的极化隔离度要大于30dB[4][5]。国内外已有多家企业推出了动中通天线产品,如以色列RaySat公司的多组片天线、美国TracStar的IMVS450M产品等[6]。为满足天线对卫星的高精度实时跟踪对准的要求,上述动中通天线中均包含有自动跟踪系统,在初始静态情况下,由GPS、经纬仪、捷联惯导系统测量出航向角、载体所在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及相对水平面的初始角,然后根据其姿态及地理位置、卫星经度自动确定以水平面为基准的天线仰角,在保持仰角对水平面不变的前提下转动方位,并以信号极大值方式自动对准卫星。在载体运动过程中,测量出载体姿态的变化,通过数学运算变换为天线的误差角,通过伺服机构调整天线方位角、俯仰角、极化角,保证载体在变化过程中天线对星保持在规定范围内,使卫星发射天线在载体运动中实时跟踪地球同步卫星。高精度的伺服系统始终是传统动中通天线系统的关键部分。通常情况下,由于动中通天线具有较大的口径(一般约为0.8~1.2m)及重量,造成了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较高的成本。目前,应用于动中通天线的高精度伺服系统成本动辄数万、甚至超过十万,占整个动中通天线系统成本的很大部分,限制了动中通卫星天线在民用领域的广泛应用[5]。

2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

为了克服现有的动中通天线跟踪伺服系统所需精度高、成本高等缺点,我们开发了一种双线极化天线馈源阵列,可应用于单反射式或卡塞格伦式卫星通信天线中,结合后端的多通道数字波束形成(DigitalBeamForming,DBF)技术实现天线系统的机电融合跟踪,最终通过“大角度低精度机械跟踪”与“小角度多通道DBF精确跟踪”相结合,在实现天线系统对卫星的高精度跟踪对准的同时,降低对伺服系统的精度要求,从而降低伺服系统的成本。此馈源阵列为中心对称式结构,阵列的中心放置在单反射式或卡塞格伦式天线的焦点处,当对阵列中不同单元进行馈电时天线将辐射不同指向的高增益波束,此时再结合后端的高精度DBF技术可实现小角度范围内高精度的波束指向控制。馈源阵列采用基于微带印刷电路板的“法布里-帕罗”天线形式,阵列由三层结构组成,其中底层为带金属地板的微带反射板,中间层为微带形式的天线结构,顶层为一块起增强定向性作用的纯介质板。

2.1底层结构

馈源阵列的底层为一侧附铜并开有8个馈电孔的介质板,SSMA以及空心铜柱通过馈电孔焊接在底层介质板上,发射天线馈口和接收天线馈口分别有4个馈电孔。图2为底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2.2顶层结构

顶层介质板是将覆铜板全部刻蚀掉的介质板,构成了“法布里-帕罗”的上层结构。图3为顶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

2.3中间层结构

中间层电路板两侧分别刻蚀了发射天线、接收天线及其附属馈电线路,其中,为焊接方便,焊盘均在一侧。为隔绝表面波对天线方向图的影响,天线阵列由格状金属条带分割,电路板两侧均有金属条带,并由金属化通孔相互导通。图4为中间层电路板结构示意图。中间层电路板上的微带阵列单元采用一对交叉的金属偶极子结构分别实现收/发的功能,两金属偶极子分别印刷于中间层微带介质板的正面与背面,分别工作于收/发(下行/上行)频段,并且交叉偶极子结构可对应实现收/发所要求的两正交线极化。阵列单元通过同轴底馈的方式实现馈电,其中偶极子的两臂分别与同轴接口的内芯以及外壁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这里采用细导线以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的影响。为进一步减小馈电结构对收/发间隔离所带来的影响,在设计中将同一位置处的两偶极子结构通过一段印刷细导线相连,通过其长度、粗细等参数可利用合适的对消手段来实现收/发之间的高隔离。通过在阵列单元周围引入一圈密集的金属化通孔结构,并且在电路板上设计金属附加结构以隔离介质中的表面波,从而降低阵列单元间的互耦。

2.4馈源阵列的装配

馈源阵列的三层电路板由数个尼龙螺柱进行固定,图5是馈源阵列的立体分解及整体装配示意图。在馈源阵列结构中,通过调节金属偶极子的'臂长,可调节天线的工作频率。通过调节顶层介质基板与中间层电路板间的距离,可方便地调节辐射增益以适应不同反射面尺寸及焦距的需求。

3仿真及实测效果

馈源阵列的端口1、端口3、端口5、端口7为接收端口,端口2、端口4、端口6、端口8为发射端口。图6是馈源阵列的仿真和测试回波损耗结果图。由图6可见,接收端口和发射端口回波分别在12.25-12.75GHz和13.75-14.5GHz范围内小于-10dB,达到了良好匹配。图7是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2.5GHz的仿真及实测接收方向图。由图7可见,工作于12.5GHz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0dB(仿真)/18dB(实测)。图8是馈源阵列在工作频点14.1GHz的仿真及实测发射方向图。由图8可见,工作于14.1GHz时,天线在天顶方向的增益为15dB,副瓣比主瓣低11dB(仿真)/10dB(实测)。

4结束语

本馈源阵列采用微带印刷电路板结构,简单紧凑、工艺成熟、加工简单、成本较低且适用于大规模生产。相比于传统的波导口、波导喇叭等馈源结构,可在较小的面积内实现多个单元以及收/发通道,从而利于实现更高精度的波束指向控制。同时,馈源阵列采用的对消技术可在天线结构端实现同一位置处接收/发射通道之间30dB的隔离度,减轻了后端器件的压力。从实际应用来看,天线馈源阵列与主反射面配合,实现了动中通卫星天线对Ku频段通信卫星的小角度、高速、高精度电子波束扫描和跟踪。采用这种技术,大幅降低了天线对伺服系统精度和动态反应速度的要求,把伺服系统的成本降低了一个数量级,有助于推动卫星天线在天地一体化通信中的规模应用。

参考文献

[1]徐烨烽.创新引领、精进发展、规模应用-谈动中通天线发展新趋势[J].卫星与网络,2013,09:39-40.

[2]LouisJ.,IppolitoJr著.孙宝升译.卫星通信系统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3.

[3]MiuraA.,Yamamotos,Huan-bangLi,etal.Ka-BandAeronauticalSatelliteCommunicationsExperimentsUsingCOMETS[J].IEEETra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02,51(5):1153-1164.

[4]刘昌华.移动载体卫星通信系统天线跟踪技术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3-4.

[5]汤铭.动中通伺服系统的设计[J].现代雷达,2003,25(4):51-54.

[6]阮晓刚,汪宏武.动中通卫星天线技术及产品的应用[J].卫星与网络,2006,3:34-37.

院校简介:

西安电力机械造公司机电学院成立于1957年,隶属于我国最大的高压、超高压交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制造企业—中国西电集团,是一所可以独立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的普通高等专科证书的成人高等学校。建校半个世纪以来,学院狠抓教学管理、突出综合素质教育,强化专业技能,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多年来,学院学生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大多数学生尚未毕业就被企业预定。目前,学院的毕业生已遍布全国各地,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企业的技术、技能骨干或高层管理人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作为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的机电学院,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该学院拥有高水平的教师团队和完善的教学设施,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和机会。

同时,该学院还与企业紧密合作,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为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总之,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机电学院是一所非常优秀的学院,值得大家前来就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