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可穿戴设备期刊投稿

发布时间:

可穿戴设备期刊投稿

《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陈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

书名:可穿戴设备:移动互联网新浪潮

作者:陈根

豆瓣评分:5.3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4-10-1

页数:216

内容简介:

2007年,iPhone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2009年,Android对整个智能手机系统市场进行了全新洗牌;2014年,中国手机用户数量跃升至12.35亿,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的浪潮已席卷全球,占据了每个人的生活中心,深刻改变着每个人的交际、购物、出行、学习等方式。

如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PC的发展正在逐渐步入市场饱和期,许多人在猜测下一轮的商业变革何时到来,将以怎样的形式带来哪般颠覆。应时代发展所趋,可穿戴设备以其最全备的特点嵌入其中,将移动互联网、智能家居、人、物联网等连接在一起,成为嫁接方方面面最理想,也最具市场挖掘潜力的互联网智能设备。

本书并不是一本简单圆读者黄金梦的书籍,而是一本从可穿戴设备历史、产品、应用、投资机会、商业模式等全方面着手剖析得出的投资指南,使读者不仅能准确把握当下的投资机会,更能先于他人着眼于长远的投资计划,从一开始就抢占优势,做好战略部署,最后真正突出重围,囊获行业金牌。

本书将是从投资角度深入分析可穿戴设备行业的第一本书籍。作为目前可穿戴设备行业最具话语权的专家之一,陈根博士将借由本书与踌躇满志的创业者、手握资金的投资者、欲改变自身的传统企业家以及来自各行各业的可穿戴设备爱好者一起揭秘可穿戴设备领域的赚钱密码。

作者简介:

陈根博士

教授级高级经济师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智能穿戴产业专家、智能家居产业专家,产业变革专家、韩国企业管理专家,财经评论员,中文核心期刊《机械设计》审稿专家,国际创新设计与管理高峰论坛执行主席。

曾参与《大国重器》项目策划,三星集团产品战略规划项目,三峡二期机柜设计规划项目;曾参与美国通用电气、美国华尔街证券交易所、NASIDAQ、联合国企业全球协议研究中心、韩国三星、现代、瑞典爱立信、沃尔沃、西门子、奔驰、欧司朗、中国农业银行、中国人民保险、国家电网、长春一汽等公司的调研与讲课。

曾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共青团中央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年度先进个人;曾担任国资委下属企业品牌顾问,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能源集团副总裁等职。

主要研究方向:智能穿戴产业、智能家居产业、韩国经济与企业、产业升级与变革、互联网与智能穿戴、品牌与企业形象、营销与产品战略、设计与企业创新等。出版专著19本。

作者 | 张晴丹

你能想象0.2克的“绳子”可以提起5公斤重的物体吗?

没开玩笑,这是科研人员创造出的一种力学性能惊人的新材料。它不但具有很好的拉伸性能,拉伸长度能达600%,而且还非常坚韧。

近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博士后王美香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 Materials上发表论文,介绍了这款新材料。它属于离子液体凝胶的一种,在抗拉伸性能和韧性上创造了这类材料的最高纪录,也展现出比水凝胶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评审专家之一、麻省理工学院教授赵选贺认为,“这些透明的离子液体凝胶具有非常坚韧的机械性能,而且最大的亮点是制作简单,易于使用。”

1+1 10,凝胶界的“佼佼者”

“通常凝胶的机械性能很弱,比如豆腐。但在自然界中也有例外,比如人体内的软骨。一些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制造坚韧的凝胶,这启发了我们。”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负责人Michael D. Dickey告诉《中国科学报》。

此次创造出的离子液体凝胶含有超过60%的离子液体,主要包含丙烯酸和丙烯酰胺两种物质,前者是用于婴儿尿不湿吸水的主要材料,后者是用于隐形眼镜的主要材料。最后,混合材料兼具了聚丙烯酰胺和聚丙烯酸离子液体凝胶的优点,实现了1+1 10的效果。

王美香介绍,新材料透明度达90%以上,其内部的聚合物网络微结构使凝胶拥有极高的力学性能,可拉伸而且非常坚韧。拉伸的长度能达600%,模量有约50个兆帕,断裂强度约有13个兆帕。这是目前离子液体凝胶界的最高纪录。

论文中展示的是用0.2克的离子液体凝胶材料,轻松提起1公斤重量的物体。事实上提起5公斤的重量也不在话下,但因实验室没有5公斤的标准件,他们后来用5公斤的水桶做了实验,材料本身不会有任何破损。

离子液体这个溶剂本身不挥发,且具有很高的热稳定性和导电性。因此,创造出的这款离子液体凝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用于电池、传感器、3D打印、致动器和柔性电子设备等。”Michael D. Dickey说。

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是当下科学研究的热门之一,要同时满足可弯折、扭曲、拉伸等需求,所以对材料的要求极高。以往做展示用的较多的是传统柔性材料——水凝胶,但水凝胶稳定性是个大问题,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导致水分蒸发、性能受损。

“离子液体凝胶完全可以替代水凝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上的应用。首先它很稳定不挥发,不需要任何包覆;其次具有高导电性,不需要额外添加导电介质;可穿戴设备往往需要大变形,离子液体凝胶还可以用来开发应变传感器。”王美香说,“还有一点,它具有自愈合和形状记忆的特性。”

一步法轻松做成

长期以来,在凝胶材料领域最火的,非水凝胶莫属。

实际上,水凝胶在生活中已相当常见。比如,隐形眼镜、果冻、龟苓膏等都是水凝胶的“产物”。自62年前水凝胶横空出世,科研人员便绞尽脑汁地挖掘其力学性能,涌现了无数重大成果。

但同为凝胶材料,离子液体凝胶领域的研究则发展较慢。例如力学性能研究还是一块空白,很难把它的力学性能做到与高强度水凝胶相媲美的程度。

在这篇论文发表之前,合成高强度离子液体凝胶的方法并不易。为了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一些研究人员采用多步法或者溶剂交换,整个过程耗时长、成本高,而且浪费资源。

挑战不可能,这是科研工作者骨子里的基因,恰好离子液体这个溶剂的“72般变化”也让王美香着迷。

“顾名思义,水凝胶用的溶剂只有一种,就是水,而离子液体凝胶用的溶剂是离子液体,有成千上万种,这正是它的魅力所在。”王美香对《中国科学报》说。离子液体在室温下是一种液态的熔融盐,里面含有正离子和负离子,只要熔融盐里的正负离子不一样,就可以实现离子液体的千变万化。

研究选材是从聚丙烯酸和聚丙烯酰胺的单体开始。

最初,王美香把两种材料分开来做。当把丙烯酰胺融到离子液体后,产生的凝胶跟她预想的完全不一样,不透明、发白,就像晒干的面条一样特别脆,一碰就断。随后她又试了丙烯酸,做出来的凝胶则超级软,透明度达到百分百。

完全就是两种极端!这让她无比兴奋,如果把三者混在一起,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把丙烯酰胺和丙烯酸融到离子液体里,再加入引发剂和交联剂,然后混匀,用高功率紫外灯照射,3分钟就能制作出论文中这种新型混合材料。”王美香说,“就是这么简单。”

一步法就这样诞生了!它为离子液体凝胶研究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

为实验蓄能,把理论变为现实

王美香在西安交通大学读博期间,就一直从事水凝胶研究。但她看到了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的巨大潜力,因此萌生了调整研究方向的想法。

2018年12月,王美香从西安交通大学获得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后,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Dickey实验室做博士后,主要致力于高机械性能凝胶材料的设计和制备,以及研究其在可穿戴柔性电子器件、全固态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传感器和驱动器等领域的应用。

在新的平台,王美香也顺利转换到新赛道,开始离子液体凝胶材料研究。

但是,王美香刚进入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新冠疫情就来了,一下打乱了研究计划,学校封闭,无法进入实验室。

她便利用这段时间查阅文献,为实验蓄能。在家“闭关”三个月后,终于等来复工的消息。王美香便一头扎进实验里,每天在实验室待八个小时,把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记录下来,晚上回家查资料来分析这些现象的成因。

幸运的是,这项工作从始至终都比较顺利,这篇论文投给期刊也很快被接收。并且,评审专家都对该成果给了很高的评价。

“接下来,我们将会做应用方面的拓展,想把离子液体凝胶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用于开发新型柔性机器人。”王美香说。

参与这项研究的一共有9位作者,其中华人学者就有4位。除了王美香,另外3位分别是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胡建,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生张鹏尧,以及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大学林肯分校研究助理教授钱文。

可穿戴式输液相关发表论文

便携式电子输液器的研制摘要】1 引言 输液在临床治疗、个人保健、特别是临床护理中是必不可少的措施,而通常的输液需用输液架以提高液位来保障输液正常进行,这对于被输液者来说存在着诸多不方便,它使被输液者的活动受到限制,给临床护理带来难度。病人在输液时要长时间保持卧床或静坐,有的长达十几个小时,特别是对老年病人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对其身心是一个折磨。长期下去,病人身体的恢复将十分困难,有的还因此增添了新病,病人治疗及护理的质量就要大打折扣。为此我们研制了一种价格低廉、操作简单、携带方便的便携式电子输液器,借以改善常见的输液方式带来的诸多不便,以提高临床医疗及护理的质量。2 装置结构 本装置是利用向输液瓶中加压的原理,使液体可由低位向高位供液,因此液位提升可达1m左右的高度,它主要由电子加压装置、输液瓶、充电器、电源变压器、电源线、背带等组成。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其中电子加压装置与放置输液器的固定架构成一体,充电器、电源变压器及电源线用于在病人卧床时直接使用交流电供电,同时给输液装置中的充电器充电。输液装置一次充电可连续工作4~8h,不但可以满足一般的临床医疗及护理的要求,同时也可满足临床抢救...【DOI】cnki:ISSN:1003-8868.0.2001-05-027

ICU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抢救生命是首要任务,因此,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关注生命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危重病人的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护理安全管理 方法 与途径的效果,方法:对危重病人转运前病情及风险评估,危重病人院内转运途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重视转运途中的病情观察及管道护理,做好危重病人口头、书面的交接,结果:提高了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护理的安全性,结论:实施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管理,可缩短转运时间,提高转运效率,减少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及意外事件的发生率。

【关键词】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4-4949(2014)02-0228-01

做好各种危重病人转运途中的安全护理工作,对病人的治疗、预后和康复都有一定重要性和必要性[1]。我院 2011 年 1 月以来,加强了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的管理,减少了不良事件和意外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重症医学科每年院内安全转运的危重病人600人,期中: 男 346例,女 254 例; 年龄 16 ~90 岁,平均45 岁; 内科病人80例,外科重大手术病人520 例,病情稳定后转回病房594例,死亡6例,.

2护理方法

2.1. 转运前的护理

2.1.1 转运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 自我介绍 ,解释转运的目的及必要性,取得他们最大的配合。其取得配合。

2.1.2. 转运前病情评估 重症病人病情复杂、凶险、变化快,转运途中可能有不同程度并发症及一些意外情况的发生。因此,护士在运送病人前准确地综合评估病人病情是安全转送的关键[2]。所有病人转运前当班护士必须对病情充分地了解和评估。根据评估的情况,做好相应的准备。

2.1.3对于有潜在危险性的病人,如重症颅脑外伤、大面积脑出血等病人,应尽量去除增加颅内压的因素,包括转运前吸净痰液、控制躁动,转运中抬高头部、妥善约束等,并带上便携式吸痰器;对于昏迷病人应备口咽通气管及人工呼吸皮囊、气管插管等用物,对于有气管切开者,应检查人工气道的固定情况,必要时加固,防插管脱落或移位。

2.1.4.检查静脉通路是否通畅,各处连接是否紧密,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确保转送途中保持有效的静脉通路。

2.1.5转运时所需物品、药品、仪器的准备 根据病人的病情准备不同的抢救药品,如肾上腺素、阿托品、盐酸利多卡因、尼可刹米、洛贝林、地西泮、乳酸钠林格液等。同时备好心电监护仪、氧气袋、简易呼吸气囊、吸痰器等,必要时准备便携式呼吸机。

2. 1.6 加强与ICU的有效沟通及协调 转运前应电话通知ICU做好相应的准备,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包括病人初步诊断、目前生命体征、需要准备的药物及仪器,以减少等候时间,为病人诊断、治疗争取时间。

2. 1.7转运过程的护理负责转运的护士应有较强的责任心、准确的判断力、并具有独立工作和应急处理问题的能力.若病人生命体征不平稳,转运途中至少需2名陪同人员,要求主管医生同往。

2.1.8 接收科室准备。接收科室的准备也很重要。转运前应电话通知相关科室做好相应的准备。如病人有人工气道且使用呼吸机,应提早通知,告知病人的基本情况。临出发前,再次确认接收方已做好相关准备,通知病人到达的时间或与检查科室联系确切时间,以保证随到随做。

2.2转运途中护理:

2.2 转运中的护理。

2.2.1监测生命体征。

严密观察各种管道的情况。查看各管道是否在位,并妥善固定。按从头到脚的顺序逐一检查管道固定是否稳妥,并要求接头、三通管连接处拧紧。保持各种管道通畅、有效、防止扭曲、受压、滑脱。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转运途中要确保静脉输液通畅,以便抢救时用药。对于可暂时关闭的引流管道如尿管、部分腹部伤口引流管等进行夹闭,并将夹闭的管道及引流袋固定于患者腹部。

2.2.2 转运时保持平车车速平稳,防止颠簸,保持头部在大轮端,可因大轮转速慢、稳而减轻震动。上下坡时患者头部始终在高处端,以免引起患者不适。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雨天为病人遮挡,盖好被子。对烦躁不安的病人,予以镇静、约束,以防病人发生坠落受伤。

2.2.3转运途中出现并发症的处理。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应就地抢救,同时与有关科室联系,以便得到专科的救治。

2.2.4 转运途中监测与记录,转运中应严密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病人的意识状态、呼吸频率与呼吸形态,同时应记录各项监测指标数值、意识活动状态、转运途中抢救和治疗经过等。

2.2.5认真做好交接班 到达接收科室后,与相关人员认真做好交接工作。交接的内容包括病人的诊断、意识、瞳孔、生命体征、氧流量、各种管道名称及植入深度、引流液的情况、特殊用药及皮肤情况等。

3 讨论

3.1危重病人院内安全转运管理的意义非常重大.危重病人的转运在治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操作得当, 既能融洽病人救治过程中的医患关系,还可以减少法律纠纷.作为护理管理,要把护理安全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有文献报道,急危重病人院内转运有 11. 6%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及意外情况.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可以明显减少坠床、脱管、病情恶化、心跳停跳等不良事件发生率.我们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有痰液时及时抽吸,防止痰堵引起窒息.颅脑外伤病人转运时要有安全合适的体位,例如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有脑脊液耳漏者头偏向患侧,有颈椎损伤的病人带颈托固定.搬动血气胸患者时,须将胸腔闭式引流管钳闭,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注意检查胃癌、肠癌术后患者身上的各种管道,保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脱落、打折、扭曲.病人回到科室后由高级责任护士或护理组长对患者进行再次评估,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固定好各种管道.

3.2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前及转运中预处理 对高风险的危重病人进行转运前和转运中预处理是降低风险保障转运安全的重要 措施 。转运前对气道内分泌物及误吸物的清除,呼吸困难或血氧饱和度较低患者应预先气管插管保持气道通畅,出血部位的有效包扎止血及输血,失血性休克病人的扩容,心衰病人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微泵调整,颅内高压病人的脱水剂的使用,血气胸状态下的胸腔闭式引流,骨折部位的固定等;转运中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处理气道分泌物,调整呼吸机模式,稳定血压(如加快输液、血管活性药滴数),纠正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颤等)以及各种管道、夹板的稳固。通过这些预见性的处理,明显提高了危重患者转运安全系数。

4 小结

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治疗和护理。院内转运可能导致病人生命体征的改变,甚至加重病情,引发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因此,转运病人必须采用合适、安全的护理方式,确保为病人提供的医疗护理服务安全有效。成功地运送对降低危重病人的病死率及伤残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冠敏,刘喜英.开胸手术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09,23(增刊1):129.

[2]唐梅宗.危重病人院内转运的安全管理[J].护理研究,2010,24(1):105~106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危重病人施行肠内营养的护理措施, 总结 其治疗效果。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结论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关键词】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

研究证明,合理的营养支持是抢救和治疗危重病人必不可少的环节,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肠内营养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得到了长足发展,肠内营养不仅能够保护胃肠黏膜,维护胃肠功能,还能够维持正常的内脏血流。危重病人的身体状态处在高度分解代谢的状态下,场内营养可以为病人供给充分的能量,以纠正负氮平衡,还能够防止因细菌移位造成的肠源性感染。本文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的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的选取为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并施行肠内营养的68名危重病人。68名患者中,男性患者41名,女性患者27名;年龄最小的18岁,年龄最大的88岁,平均年龄为47岁。在所患疾病上,有39名患者诊断为重度胸腹复合伤,有14名患者被诊断为头胸复合伤,15名患者诊断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68名患者均存在肠胃功能问题,不能经口进食,经专业诊断需要进行营养支持治疗长达7天以上。

1.2方法患者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定期对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和血糖进行连续监测。

1.3营养支持给予途径①经鼻胃管途径:此种营养支持给予途径适用于肠胃功能状态正常,施行期间没有出现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尚且可以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的病人。②经鼻空肠置管喂养:若患者肠胃功能处于正常状态,且没有昏迷,或者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鼻饲给予营养途径到口服饮食这一过渡,那么可以使用此营养支持给予途径,此方式能够使因导管途径问题产生的误吸和返流发生几率降低。③经胃、空肠造口喂养:这种方式因其具有创伤性,所以适用于需要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的患者,这种方法需要运用手术造口的方式将营养管放置到胃或空肠内。

1.4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肠内营养的应用要充分考虑到患者的肠胃功能,可以选择要素型和整蛋白型两种肠内营养类型。要素型肠内营养剂:百普素、百普力。整蛋白型肠内营养:使用这类肠内营养供给的患者因要使用安素、能全素,所以患者的肠道功能要处于一种较为良好的状态。在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血糖和电解质的测定,询问患者胃肠道情况,根据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液的剂量和浓度。

1.5喂养方式①一次性投给:这种方式是把调配好的肠内营养食物一次性注入,这种方式存在诸多并发症。②间歇性喂养:就是分次给予所需的肠内营养食物,注入频率为3-4小时给予一次,若需重力滴注,注入频率为30-40分钟给予一次。③连续滴注:这种方式需要借助于肠内营养泵,对患者连续性20-24小时内进行滴注,因为此种方式需要时间较为长久,就要求患者能够具备较好的耐受力。④循环滴注:此种方式需借助于输液泵的控制,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持续泵入。

2结果

在资料所选取的68名危重病人中,有4名患者发生了较为严重的消化道出血而中止鼻饲,其余64名患者耐受性良好,68名患者在接受营养支持疗法后2周,测量患者血糖、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水平恢复到正常。

3讨论

3.1营养支持的基本概念营养支持是指为治疗或缓解疾病,增强治疗的临床效果,而根据营养学原理采取的膳食营养措施,又称治疗营养。所采用的膳食称治疗膳食,其基本形式一般包括治疗膳、鼻饲、管饲膳、要素膳与静脉营养。是维持与改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与代谢,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的主重要措施。肠内营养支持的适应证包括:①经口摄食不足或不能经口摄食者。口腔肿瘤、咽喉肿瘤手术后;营养素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如脓毒症、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及其化疗或放疗时、畏食、抑郁症;中枢神经系统紊乱,如知觉丧失,脑血管意外以及咽反射丧失而不能吞咽者。②胃肠道疾病。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短肠综合征;胰腺疾病、肠道准备。③胃肠道外疾病。肿瘤放疗和化疗的辅助烧伤和创伤;术前和术后营养支持;心血管疾病;肝病、肾病、肠外营养的过渡;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肠内营养支持的禁忌症包括胃肠道功能衰竭;完全性肠梗阻;严重的腹腔内感染。

3.2危重病人肠内营养的护理

3.2.1鼻饲管的护理鼻饲管的选择大多数为采用鼻肠胃管或者是鼻胃管,导管放置后,要注意对存在躁动或不配合的患者进行适当的约束,以防导管的意外拔出。导管的固定要使用无侵入性的固定方法,将长方形绷布的上端贴在鼻尖下端,然后再把绷布的下端撕开,左右交叉后螺旋粘于鼻饲管。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鼻饲喂养的时候,要注意检查鼻饲管的位置是否正确,并抽取胃液,这样能够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进行。为了防止导管堵塞,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如果持续性输注高浓度营养液,要每隔2-4小时用10-20毫升温开水对导管进行冲洗,间隔24小时要更换体外输注管。②如果需要经鼻饲管给予药物,要注意不同的药物区分输注,这样可避免药物和营养液混合。

3.2.2营养液输注的护理营养液的温度要有效控制在35-37摄氏度之间,如果天气寒冷,要输液时要先加温输注,输液增温器的使用应放置在输液管道上离输入口的段上,还要注意更换增温器的位置,以防局部温度过高。护理人员在进行营养液调配的时候,要注意检查营养液的外包装和出厂日期,避免把过期、污染的营养液输注给患者,在进行操作前,要注意对手部的清洁,营养液要摇匀。营养液开启后的放置条件是,2-8摄氏度条件下不超过24小时。输注营养液时的正确体位是取卧位,头部抬高30-45°,输注后半小时可调整体位。

3.2.3口腔护理经总结及研究,很多肠胃置管的病人,会发生口腔炎。这主要是因为一旦口腔腺体长时间缺乏食物刺激,口腔内唾液分泌会逐渐减少。所以,对于肠胃置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帮助其进行漱口,一般使用水或者漱口液,昏迷患者要用生理盐水对整个口腔进行擦拭。

3.2.4心理护理有的危重病人实施了气管切开,多个引流管会对患者产生刺激,引发疼痛;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过程中,患者也会发生反复性的腹胀和腹泻,这些原因都会使患者对治疗产生抗拒心理,不愿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这时候护理人员要耐心解释相关知识给患者及家属。诸如肠内营养的优点、在进行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并发症等,要及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详细介绍并进行详细沟通,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使患者能够信任和依赖于护理人员。

4小结

危重病人是临床营养支持最重要的群体之一,这是因为患者出现的应激性分解代谢增强,危重病人因为疾病原因很多还实行了机械通气、气管切开等,其能量消耗增大,对营养的需求也就随之增高;另一方面,危重病人的肝肾功能不全,营养负荷地下,会出现代谢紊乱现象。经研究,临床上及早给予患者胃肠营养支持并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内环境紊乱明显降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使患者死亡率降低。

参考文献

[1]严海萍.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应用及护理[J].青海医药杂志,2006(36).

[2]张水娇.危重病人的肠内营养支持[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

[3]陈素坤.临床心理护理指导[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38.

你要的可是这篇?????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及其应用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对流体的流量或流速进行精确控制,如化工领域里对微量化学元素的检测和分析常需精确控制流量。医疗保健领域中药液的流量与流速有时也要精确控制。静脉输液是一种最常用的临床治疗方法,是护理专业的一项常用给药治疗技术。临床上应根据药物和患者情况不同配以适当的输液速度。输液过快,可能会导致中毒,更严重时会导致水肿和心力衰竭;输液过慢则可能发生药量不够或无谓地延长输液时间,使治疗受影响并给患者和护理工作增加不必要的负担。常规临床输液,普遍采用挂瓶输液,并用眼睛观察,依靠手动夹子来控制药滴速度,不易精确控制输液速度,而且工作量大。癌症病人的化疗和病危病人的抢救治疗需要使药物以恒定的速度灌注,通过调节输入的速度和时间将化疗药物均匀持续地注入,既达到化疗的最佳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糖尿病人遭受病痛的折磨,需要以一定的速度给他们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以往的做法基本上是一次注射较大剂量的胰岛素,这不仅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药效作用时间也较短,因此极需一种流量和流速能控的持续输送装置,来输送少量的药物并精确控制其输送速度和流量。对老人、儿童和体质较弱者输送某些特殊药物,如麻醉药、降压药硝普纳、TPN(三磷酸吡啶核苷酸)等时,输液速度和用药量尤其需要认真精确控制,否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血液非常容易凝固,输血时很容易阻塞输液管。要保证血流速度大于某一值,才能顺利输血。另外,不管是输液还是输血,普通输液器对输液完毕和输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故障,如气泡、阻塞等都不能自动报警,也不能及时切断输液通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应该及时处理,以避免血液倒流或其他后果。因此需要用智能型输液泵来控制药液的输送,并进行异常报警。二、智能型输液泵的功能智能型医用输液泵可满足多种功能的需求,归纳起来,输液泵能实现以下功能:(1) 可精确测量和控制输液速度;(2) 可精确测定和控制输液量;(3) 液流线性度好,不产生脉动;(4) 能对气泡、空液、漏液、心率异常和输液管阻塞等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并自动切断输液通路;(5) 实现智能控制输液。三、智能型医用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智能型输液泵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微机系统、泵装置、检测装置、报警装置和输入及显示装置。图1是智能型输液泵的系统结构框图。1. 微机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大脑”,对整个系统进行智能控制和管理,并对检测信号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单片机系统。2. 泵装置: 是整个系统的“心脏”,是输送液体的动力源。目前有很多种泵装置,在后面进行详细说明。3. 检测装置:主要是各种传感器,如红外滴数传感器(负责对液体流速和流量的检测)、压力传感器(负责堵塞及漏液的检测)和超声波传感器(负责对气泡的检测)等,它们可感应相应的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放大处理后,送入微机系统进行信号处理,并得出控制指令,然后进行相应的控制操作。4. 报警装置:传感器感应到的信号经微机处理后,得出报警控制信号,再由报警装置响应,引起人们的注意,同时进行正确的处理。主要有光电报警(发光二极管)和声音报警(扬声器和蜂鸣器)等。5. 输入及显示装置:输入部分负责设定输液的各参数,如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等。显示部分负责显示各参数和当前的工作状态等,多采用LED数码管显示和LCE液晶显示。四、泵装置泵装置的种类很多,分类也多种多样,就驱动原理来说可分为电磁泵、气动泵和压电泵等;就结构来说有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等。医用输液泵需要精确控制液体的流量和流速,有些类型的泵很难做到这一点的,而且考虑到输液管要安装方便,药液不能污染泵装置等因素,因此用得最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1. 指状蠕动泵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指状蠕动泵(Finger-like Peristaltic Pump),又称线性蠕动泵(LinearPeristalticPump),它体积小,重量轻,定量准确,使用方便,输液管安装方便。如图2所示,这种泵有一根凸轮轴,凸轮轴上有多个(一般为12个)凸轮,这些凸轮的运动规律相差一定的角度,每个凸轮与一个“手指”(即滑块)相连。工作时,由步进电机带动凸轮轴转动,使滑块按照一定顺序和运动规律上下往复运动,像波一样依次挤压静脉输液管,使输液管中的液体以一定的速度定向流动。这种泵比较精确,容易控制。输液时不希望产生脉动,要求泵的线性度好。泵的线性度与“手指”的数目有关,当“手指”数目超过8个时,就有很明显的线性度,脉动也明显减少。2. 盘状蠕动泵这种蠕动泵具有圆弧形内周面的泵壳,有一中心轮,中心轮的边缘呈轴对称分布安装着一定数量的可转动的挤压轮,输液管夹在挤压轮和泵壳的圆弧形内周面之间。工作时,步进电机带动中心轮转动,中心轮又带动其周围的挤压轮转动,中心轮像“恒星”,挤压轮像“行星”,挤压轮既绕中心轮公转,又绕自己轴线自转。几个挤压轮沿着中心轮顺序挤压输液管,使液体以一定的方向流动。如图3所示。3. 注射泵这种泵由步进电机及其驱动器、丝杆和支架等构成,具有往复移动的丝杆、螺母,因此也称为丝杆泵。螺母与注射器的活塞相连,注射器里盛放药液。工作时,单片机系统发出控制脉冲使步进电机旋转,而步进电机带动丝杆将旋转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推动注射器的活塞进行注射输液,把注射器中的药液输入人体。示意图如图4。4. 弹性输液泵这种输液泵靠的是机械力,它由气球状容器、输液管和输液调节器组成,如图5所示。气球状容器即是泵体,其内层膜是合成弹性橡胶(不是乳胶)。工作时,先用注射器往泵体里注进药液,然后使泵体密封,这样泵体里就有正压力,打开输液调节器,利用合成橡胶的弹性挤压作用,就可把药液连续或间断地输入到人体。这种泵可以随身携带,使用方便,多用于长时间或间断地输液。五、产品简介及发展趋势现在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输液泵,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固定点泵(Stationary)和非固定点泵(Ambulatory);标准泵(Standard)和便携泵(Portable); 体外泵(External)和可植入泵(Implantable);机械泵(Mechanical)、电子泵(Electronic)和重力泵(Gravity);容积泵(Volumetric)和蠕动泵(Peristaltic) ,如图6所示。固定泵控制精确,报警齐全,但体积较大;便携泵体积小,病人可随身携带,用电池作为电源,只适用于小量输液;可植入泵使用方便,输液时病人移动不会产生影响,但需要外科手术;机械泵用正压力来输送药物和液体,没有电源(电池或交流电),体积小,可携带,主要用于输送小体积,长时间或间歇输液,通常用于化学医疗、止痛或抗生药类的输液;电子式泵输液速度可达999mL/h,可实现智能控制。国外对智能型输液泵的研制较早,如日本、美国和德国等国家上世纪80年代末就进行了输液泵的研制。现在市场上流行的大多是国外产品,类型多样,性能较好,如日本JMS株式会社的OT-601型输液泵(控制精度为10%)和SP-500型注射泵,美国IMED公司GeminiPC-2TX型输液泵可实现四路控制,还有德国贝朗(B|BRAUN)公司的Multifuse型、PerfusorCompact型(控制精度可达到2%)、Infusomat P型和InfusomatfmS型,型号众多,以色列也有相应的产品。国内对输液泵的研制起步较晚,大都在9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市场上也有一些国产输液泵,如北京科力丰高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的ZNB系列产品,深圳康福特公司也有输液泵产品。不过总体说来,种类较少,性能也需改进。输液泵将向更小型化、更便携化、控制更精确、更安全可靠发展。如用于糖尿病治疗的胰岛素泵现在可随身携带而不影响大多数日常生活,甚至可带着泵洗澡或游泳,如MiniMed公司的507型产品。输液泵还向更智能化方向发展。如以后将在糖尿病患者皮下植入连续血糖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一个小型传感器,它每隔一段时间检测皮下体液并获得血糖数据。当血糖过高时,系统将发出警报。胰岛素泵根据血糖传感器测得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然后自动控制泵向患者体内注射胰岛素,真正实现智能输送。六、结论智能型医用输液泵能精确控制输送药液的流速和流量,并能对输液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同时及时自动切除输液通路。智能型输液泵的应用有助于减轻医护工作强度,提高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并提高护理水平。输液泵可广泛应用于内科、外科、儿科、心血管科、急诊科和手术室,尤其适用于ICU和CCU病房的输液治疗。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对精确控制药液的流速和流量,智能型输液泵将有广泛的发展前途,她将成为精确输液中一朵瑰丽的奇葩。

百度里面就有啊。

电力设备期刊投稿

绝对不可能,CN刊号一本期刊只能有一个,这是国家的规定,你可以改名字,但刊号绝对改不了。知道期刊的名字自己去中国知网查,如果用稿通知单上的刊号与知网信息不符,你八成是遇到了,千万不要转钱过去

《中国电力》《华东电力》《陕西电力》《华北电力技术》等等,仅供参考

大概一周左右。一般期刊投稿流程是:投稿-审核-出刊(纸质刊物)-网络检索,也就是先出版纸质刊物,再将电子版数据上传至合作的数据库;而网络首发的流程是:投稿-审核-网络检索-出刊(纸质刊物),而网络首发则是先将数据上传至网络首发平台,再出版纸质刊物。

TM 电工技术 1.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 电力系统自动化 3. 电工技术学报4.电网技术 5. 电池6. 电源技术7. 高电压技术8. 电工电能新技术9. 中国电力 10. 继电器(改名为: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11. 电力自动化设备12.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13.电力电子技术 14. 高压电器15. 微特电机16. 电化学17. 电机与控制学报18.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19. 变压器20. 微电机21. 电气传动22. 磁性材料及器件23.电机与控制学报 24.华东电力25.绝缘材料 26低压电器. 27. 电瓷避雷器28.蓄电池29.电气应用30.大电机技术31.电测与仪表 32.照明工程学报TN 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 1.电子学报 2. 半导体学报3. 通信学报4. 电波科学学报5.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6.光电子、激光 7. 液晶与显示8.电子与信息学报9.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0.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11. 现代雷达12.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13. 信号处理14. 红外与激光工程 15半导体光电16. 激光与红外17. 红外技术18. 光电工程19. 电路与系统学报20.微电子学21. 激光技术 22. 电子元件与材料23.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 24.电信科学25.半导体技术26. 微波学报27.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8. 光通信技术29. 激光杂志30. 光通信研究31.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改名为: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2.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33.光电子技术34. 应用激光35.电子技术应用 36. 数据采集与处理37.压电与声光38. 电视技术39.电讯技术 40.应用光学 4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42.微纳电子技术43.电子显微学报以上都是电力杂志,你可以选择投稿。至于稿费吗,我想每一家都会有的。

装箱设备投稿期刊

论文写的好、有创新就可以发表

是的,江阴港,福州繁忙的货运码头,一辆卡车拖着装满进口货物的集装箱,缓缓驶入机检查验通道。距通道不远处的福州海关集中审像中心里,审图关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监控大屏幕,随着扫描车辆的移动,X光扫描图像逐渐出现在操作电脑屏里,审图关员点击“扫描结束”按钮,一张清晰的机检图像传输到审像屏幕上。

经智能审图系统先行分析,发现是酒类,系统提示进一步人工判别,审图关员通过对数变换、边缘增强等图像处理手段,发现申报商品为“进口罐装啤酒”,未见异常。申报包装为“木托盘”,与申报不符,最后,审图关员在电脑中录入查验记录,发送“发现异常,转人工查验”的指令。整个过程耗时不到10分钟。

智能审图系统是中国海关对集装箱货物实施非侵入式查验的人工智能核心分析系统,它可独立或结合货物、物品、运输工具等相关信息,对相应机检扫描图像进行自动识别和提示,辅助人工进行图像判别,并通过不断优化,逐步实现机检图像分析“机器代人”。

“有了H986查验设备和智能审图系统,无需开箱就能完成进出口货物智能查验分析。由系统自主对碰标准商品图库,判断集装箱内货物品名,判别是否有夹藏或禁限物品,并在扫描图像上准确地指出违禁品的位置,以不同颜色的灯对不同风险层级做出相应预警提示。整个查验过程又快又准。”福州海关所属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查验三科负责人介绍。今年1至9月,福州江阴口岸共实施智能审图1794票,占该港区全部报关单货物查验量的90%以上,对进出口商品的有效识别率达到了98%,对毒品、枪支等的识别率更是高达100%。其中智审直放787票,同比增长36.63%,直放率达43.87%;机检转人工查验查获91票,移送立案54票,涉案金额2190.26万元。

智能审图平均用时节省97%

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口岸营商环境对外贸经济发展尤为重要。这就对海关口岸监管提出了“既要管得住,又要通得快”的更高要求。智能审图不但实现了货物的快速通关,而且能够精准识别禁限类商品并有效拦截,在强化口岸监管、提升通关效能、优化口岸营商环境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福州海关将智能审图系统试点作为“智慧海关”建设的重要突破口,通过强化统筹协调、顶层设计、整合集成和模式创新,将“H986机检查验系统”和“智能审图系统”两者有机结合,建立起“智能集中审像”模式。

工作中,福州海关通过“两步走”稳步推进“智能集中审像”模式的实施:一是整合优化关区H986设备资源,成立福州海关H986联网集中审像中心;二是应用智能审图系统对集装箱货物实施智能分析识别。关区各口岸利用H986等大型集装箱检查设备对货物实施非侵入式查验,相关机检图像通过设备联网汇总至福州海关集中审像中心,实现集中智能审像作业。

为此,福州海关抽调业务骨干,成立了智能审图业务专家小组,该专家小组日常工作由该关所属榕城海关驻福清办事处承担,负责H986智能审图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落实和联络协调,统计关区H986智能审图系统应用和查获情况,维护、更新本关区机检图像库,拟定关区H986智能审图拟新增有效识别商品清单,结合关区机检查验需要、商品结构等情况提出拟重点学习商品清单。专家小组实行“每月业务情况报送,定期碰头会议总结”的工作模式,确保智能审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今年1至9月,已收集标准图像5000多张,拟新增有效识别商品90种,拟向海关总署上报重点学习清单9批次、12种商品。

同时,专家小组还创新“智能审图+人工判图”的风险分析机制,对进出口集装箱货物的机检图像实施风险研判。应用智能审图系统,对集装箱货物实施商品品名自动识别、商品风险“机器+人工”研判的监管方式,进一步提升了货物通关效能。原本对一张机检图像的品名识别和风险分析人工用时为2~3分钟,而应用智能审图系统以来,对一张机检图像的品名自动识别和商品风险分析的平均时长缩短至3~5秒,节省时长97%。今年该关查获的一起夹藏洋酒情事,智能审图系统先行提示货物申报为“酒”,再经审图关员通过直方图均衡、边缘增强等图像处理功能进一步的图像分析,最终发现该票货物夹藏多种洋酒。此外,福州海关还自主研发了“海关通关预约平台”,融合关检现场查验作业和检疫处理内容,促进“统一申报单证、统一作业系统、统一风险研判、统一指令下达、统一现场执法”在口岸查验一线的有效落实,实现新海关执法动作“1+1<2”,改革效能“1+1>2”的目标。同时创新“先机检后熏蒸”举措,货物从传统的“卸船-熏蒸-机检-回熏蒸区”4次调柜,变为现在的“卸船并机检-回熏蒸区”2次调柜。这些举措实现了对进口集装箱货物的顺势监管,大大降低了港区的人力、设备成本,为企业减轻了负担,进一步优化了口岸营商环境。

瞄准图像分析“机器代人”

据福州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福州海关智能审图系统的应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它仍处于发展初期,需不断学习海量的机检图像样本来优化算法。为了进一步发挥智能审图系统功效、释放更多科技红利,福州海关将继续在监管链条上齐发力,在反馈回路上舒经脉,在改革创新上敢作为,积极打造“智慧海关”,逐步实现图像分析“机器代人”,推进更深层次的科技监管新常态。

根据进出口企业不同信用等级,福州海关将充分发挥源头把控和后续监管职能,在监管链条上齐发力。

企业管理和稽查部门从源头入手,利用企业认证管理和后续监管工作,对逃避监管企业加大打击力度,让企业对进出口违法行为不敢犯、不愿犯。

口岸监管部门从职能入手,做好口岸监管查验一线的指导工作,组织牵头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口岸货物通关全链条的监管工作。

风险防控部门从风险入手,做好查验布控指令的上传下达工作,在新一代风控系统的基础上,依据进出口货物的实际风险,做好布控指令的上传下达工作,让布控指令查得准,提升布控有效率。

现场查验部门将在口岸监管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布控指令严格执行和反馈工作。严格按照布控指令要求实施查验,加大进出口违规情事的查发力度。立足现场查验货物的优势,提升对进出口货物风险的自主研判能力,对不合理的布控指令及时向风险防控部门反馈沟通,从而形成“布控-查验-再布控”的良性循环。

审像中心将以优化智能审图系统算法为核心,在日常审图作业中积极探索创新风险捕获、审图作业、制图模式等,为提高智能审图系统的有效识别开山铺路:一是及时纠正智能审图系统的误报情事,同时强化提升图像分析员的自主风险研判能力;二是在图像分析作业中敢于创新风险研判方式,敢于设想各种风险情境,提高风险捕获能力;三是根据现场查验部门的查验结果反馈信息,做好标准图像和典型案例的图像收集、整理和汇总上报工作,及时做好智能审图系统的算法优化工作。

新型自动开箱装箱生产线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和减少劳动强度,从而满足现代制造业对于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等方面的需求。具体来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传统的开箱装箱方式需要大量人力投入,且速度较慢。而采用自动开箱装箱生产线可以实现快速高效地完成这一过程,从而提升整个生产线的运行效率。2. 降低人工成本: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企业需要寻找更加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使用自动开箱装箱设备可以节省大量人力资源,并且在长期运营中也会带来显著的经济收益。3. 减少劳动强度:手工操作容易引起职业病和身体损伤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健康和安全。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作业,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发生。4. 推进智能制造:新型自动开箱装箱设备通常配有先进控制系统和传感器技术,可实现数据采集、分析以及远程监控等功能。这将推进企业向数字化转型,并促进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综上所述,新型自动开箱装箱生产线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优化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并将在未来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

高考 填报志愿 时,集装箱运输管理专业 就业方向 与 就业 岗位有哪些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朋友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相关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就业方向与就业岗位

面向集装箱装卸与运输业务管理、集装箱货物运输代理等岗位(群)。

2、主要专业能力要求

具有潮汐表、船期表、船舶规范、船图等信息的识读能力;

具有集装箱港口、铁路场站等的作业计划的编制能力;

具有托 书 、提单、码头十联单、集装箱设备交接单、作业申请单、危险品申报单、装箱证明书等单证的缮制与审核能力;

具有各类集装箱运输进出口业务单证流转的能力;

具有运输代理揽货、报价、订舱配货的能力;

具有运输代理单证操作及客户服务的能力;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

具有相关数字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能力;

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有探究 学习 、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职业类 证书 举例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

冶金设备期刊投稿

钢铁钢铁研究学报钢铁钒钛

钢铁研究 双月刊世界钢铁 双月刊《中国钢铁业》杂志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管主办,全国钢铁行业唯一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月刊。国际刊号:ISSN1672-5115 国内刊号:CN11-5016/TF。本刊将坚持为企业服务、为钢铁产品用户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其工作导向性、政策导向性、技术导向性和市场导向性作用。努力成为在反映中国钢铁行业经济运行、技术进步、行业发展等方面具有影响力的期刊。

是科技核心,不是中文核心期刊《特钢技术》期刊(原内刊名《长城技术》,始创于1975年)正式创刊于1993年。国内统一刊号为CN 51-1444/TF,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 1674-0971,系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刊、万方数据库源刊、维普资讯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入期刊,可以通过数据库及互联网提供全文或题录检索。 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管、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主办的冶金工业类学术性科技期刊杂志。以促进中国特殊钢科技进步、提高特殊钢材料水平为宗旨,重点报道特殊钢工程化领域中有关特殊钢科研、生产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技术攻关、先进工艺与设备、试验检测及相关技术管理经验等。 主要栏目有综述、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工艺研究与生产实践、理化检测与控制、冶金设备与技术改造、管理及其它等6大类。热诚欢迎特殊钢行业从事特殊钢冶炼、铸造、压加、材料研究、技术管理与应用等工作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人员,从事冶金科研与教学工作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教学人员及相关科技界人士积极投稿和订阅。

《科协论坛》《中国科技博览》《科技创新导报》《中国水运》《湖南农机》《企业技术开发》《化学工程与装备》,可代发,价格在300以上,看字数多少,一般能发9月份以后的,有需要可联系另外,还有学报类自然科学版也可发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