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看您是正高还是副高,一般单位都有有要求吧,其次不同的学历对工作年限也有要求,我们单位中级要求是必须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省级以上的专业刊物上发表2篇。一般来说要求都应该差不多吧,你具体可以问一下你们单位的相关负责人或者人事局职称办的,中级要求都不是很严,我的文章是在壹品优刊网发的,指导意见也是问的他们,你也可以去问问,他们比较清楚。希望可以采纳
您到刊物网上看看,我今年5月在他们哪发的,我们评高工也只需要一篇,是建筑单位的,不知道你们是如何要求的了,网页输入壹品优 就可以找到的。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 2010年影响因子为9.771。
《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是与Nature、Science齐名,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综合学科文献之一,周刊。自1914年创刊至今,PNAS提供具有高水平的前沿研究报告、学术评论、学科回顾及前瞻、学术论文以及美国国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ProceedingsoftheNationalAcademyofSciences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ISSN:0027-8424。它作为一种权威综合性科技期刊,是为大家所熟知的。 PNAS收录的文献涵盖生物、物理和社会科学,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9.38,2009年影响因子为9.432。在SCI综合科学类排名第三位,因而已成为全球科研人员不可缺少的科研资料。 二:PNAS的投稿 PNAS的稿源有三类(TrackI,II,III)。细心的读者会发现PNAS文章在作者通讯地址的下方都会有一行以“Communicatedby...”、“Editedby...”或“Contributedby...”字样开头的文字。这是区分三类稿件的最直接方式。 其中“CommunicatedbyXXX”属于第一类稿件(TrackI),这类文章通常是由作者交与一个美国科学院院士(含外籍院士)交流,然后该院士再向PNAS推荐发表,这个XXX就是院士的大名。在推荐之前,该院士需要请两位论文相关研究领域内的专家进行审稿,并像所有的编辑部编辑一样处理审稿人与作者之间的联系,包括将审稿意见反馈给作者和将作者的回复、辩驳以及修改稿再返回给审稿人。按PNAS规定是不能将审稿人的身份透漏给作者的,但我们知道这通常是很难做到的。审稿结束之后院士必须将通过的稿件以及所有审稿人与作者之间联系的记录一起作为推荐材料交到编辑部,最终接收与否由编辑部决定。相比较与Nature、Science,国内还是又不少好的研究结果会发在PNAS上的,其中大都是生物类的文章,谈家桢老先生作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就曾经推荐过不少国内的文章。此类文章每位院士每年最多只能推荐2篇。 第二种途径是大家所熟知的自由投稿方式,但与其它杂志还是略有不同的。投稿时作者需要推荐3个编委,3个NAS院士和5个审稿人。杂志社收到稿件后,先由编委阅读并定性稿件是否属于前10%文章,这一关大约会有2/3的文章直接不送审而被拒掉。然后编辑部会给挑剩下的1/3文章指定一个NAS院士作为member-editor,这个院士也有决定文章是否值得送审的权利,通过之后就会找审稿人评审。接下来程序跟其它大多数杂志雷同,这一关会再拒掉一半,剩下的1/2,也就是整个TrackII途径稿件的1/6会被幸运录用。这个院士editor是何许人只有等到文章被接收并发表才会为作者所知晓。据PNAS网站说该类投稿占所有稿件的80%左右,但录用却只占40%。 第三类稿源属院士自己署名的文章(Contributedby)。此类稿件与TrackI的不同之处在于院士直接作为作者之一邀请2位审稿人给与评审意见并作修改,最后所有记录一并交于编委,并由编辑部决定录用与否。每位院士此类文章不得超过4篇/年。 三:投稿策略: 从上面的介绍看来PNAS沿用了早期学术论文发表的一些策略,即一些大牛尤其是诺奖获得者享有发表文章的优先权,不仅如此,其拥有的学术权威和声望也可以让其推荐的文章分量加重,从而获得发表的机会。以这些美国科学院院士的学识和眼力,他们投稿或推荐的文章应该算是上乘之作。但也不尽然。 一些学术界前辈的学术成就确实让人高山仰止,我们不盲目反对权威,但历史告诉我们绝对权威的存在不是什么好事。依我阅读文献的经历,PNAS文章看的多了,反而对PNAS越来越不感冒了,因为我发现我的研究领域内发表在该刊上的很多院士的文章往往并不特别突出,至少在我看来并没有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甚至是滥竽充数。说到这一点,我想跟PNAS这种特殊的稿件处理策略或许不无联系。院士可以通过TrackI和II投稿和处理审稿,这之间难免会出现猫腻。虽然PNAS对此两种途径审稿人的选择有要求,但不难想象院士们自己找审稿人还会给自己惹麻烦吗?熟人是必须的,熟人不添麻烦也是必须的,除了来点’a’改成’an’式的小意见,自然是溢美之词,尽数奉上,嗯嗯哈哈,一团和气。这样一来文章自然达不到水平,与TrakcII文章相去甚远了。情况大体就是这么个情况。 大多数院士会选择用满自己的4次投稿机会和2次推荐机会,这些文章是不是都被接收了呢?用上面提到的几个数据做个简单的计算吧:PNAS每期文章数大约在80-100篇,以100篇记,TrackII接收文章数应该是40篇左右,接受率为1/6,那么投稿数是240,这个数占总投稿数的80%,那么总投稿数为300,TrackI和II投稿数和为60篇(20%),这正好是文章总数与TrackII接收数的差值,也就是说院士们的文章100%悉数被接收,即使被拒也是六十分之一二。100%有时候就是绝对的代名词,美国人眼里院士的地位和绝对权威可见一斑。有人开玩笑说PNAS是PassedoverbyNatureAndScience或PapersNotAcceptedinScience,不知道是赞还是骂。家科学学会学术动态的报道和出版。
这个要看你是哪一类的职称,不同类别的论文发表的期刊是有区别的,以及你单位对刊物的要求,只要刊物是正规的,知网收录的,应该都没有问题的,评高级职称的话,还是建议你发表在权威一点的刊物上,比如湖南卫生厅主管的《健康必读》或者国家卫生部的《中国卫生产业》之类的,卫生厅的刊物肯定要好很多,我当时发的时候是找的鼎盛论文网的老师给代办的,现在都已经评上了,你可以去问问看。
院士做为高科技人才,对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大的作用。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院士(Academician)源于Academy, Academy是古希腊传说中的一位拯救雅典免遭劫难而牺牲的英雄。希腊人为了纪念这位智慧勇敢的英雄,建立了一个以Academy命名的幽静园林。在建园后的916年的时间内,受到Academy智慧勇敢感动的学者,纷纷在园内讲学,进行自发的学术活动,因此,其后的许多学术团体都自称为“Academy”。
1666年,法国成立了皇家科学院,到科学院工作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Academy”。此后,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纷纷使用“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这一称谓来命名自己国家最杰出的科学家。“院士”成为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 深专家。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
扩展资料
中国院士的选举程序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为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
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院士
院士是非常高的一个职位,他管的是整个研究院的一些工作,这个工作可不轻松,因为要应付非常多的事情。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所以,院士是一种称号,而不是一个职业或工作。
研究了一些病毒的感染机制,并且还研究了一些微生物的宿主传播,促进了对于疫情的研究,而且研究了一些病毒传染的机制,所以才能够获得奖项。
5月28日,澳门城市大学殊荣博士研究生授予庆典暨2021/2022学年度毕业晚会在澳门塔石体育馆隆重召开。澳门城市大学为逾1,500名应届生授予学士学位证书,并各自为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高福,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察哈尔学会会生韩方明,现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会余华,澳门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现任主席高开贤等四位优秀人员授于了不一样专业的殊荣博士研究生。
澳门城市大学周万雷副校诵读高福赞辞时表明,高福工程院院士是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在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他是产品研发全世界第一个临床医学获准应用的新冠病毒中和抗体和第一个获准应用的重新组合新冠病毒蛋白亚企业疫苗的先锋者。
除此之外,高福为国家制订禽流感疫情防治现行政策带来了关键科学合理基本,并带领第一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移动实验室检测队赴塞拉利昂抵御埃博拉,在国际援助行为中激发了主导作用。
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详细介绍,高福主要是针对微生物跨寄主散播、感柒体制与宿主细胞免役科学研究及其公共卫生服务现行政策与全世界身心健康对策科学研究。
高福依次在山西农业大学(1979-1983)和北京农业大学(1983-1986)得到学土和硕士,1995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得到博士研究生,陆续在英国牛津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哈佛医学院从业博士研究生科研工作中。2001-2004年在英国牛津大学任老师、实验室负责人、博导。2004-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优点。
高福于2005年得到国家优秀青年股票基金支助。曾依次组织多种国家重要科研课题,“973”新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自主创新科学研究人群”项目经理。在sci国际性期刊上发布数篇毕业论文(包含cell、nature、science、lancet、nejm、nsmb、pnas、plospathogens、immunity等)。
以上澳门城市大学的荣誉博士是高福工程院院士最近得到的又一个殊荣。据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5月27日信息,2022年5月,英国皇家科学院(theroyalsociety)发布了新增加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者高福当选这届英国皇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本次新增加名册包含51名工程院院士、10名外籍院士和1名声誉工程院院士(honoraryfellow),以嘉奖她们在科学领域的巨大贡献。
高福现在已经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国家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非洲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和德国、巴西等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董事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者、(英国)牛津大学浏览专家教授、香港大学殊荣专家教授、香港城市大学高端研究者。
李兰娟院士在这次我国二月份武汉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亲临一线,为抗击疫情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她值得提名。
因为他发明了新冠肺炎的疫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韩国位于亚洲大陆东北部,是一个半岛。南北较长,东西南北的气候不同。整体上属于温带气候,与同一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年气候温差较大,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夏天炎热,春秋两季则天气晴朗,空所清爽,非常舒适。
韩国政府最近表示,将全力扶持韩国科学技术院2015年之前进入世界大学前10名行列。在今后5年内,政府将投资1000亿韩元对其予以资金支持。具体实施的项目包括招聘具有世界水平的教授、对成绩显著的优秀教授予以重奖。
韩国科学技术院12月22日宣布,韩国成功开发出新型智能机器人“HUBO”,其技术水平仅次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日本智能机器人。它身高125厘米,体重55公斤,步幅超过30厘米,每 小时可步行1.2公里。它能识别和合成声音,两只眼睛能转动并具有良好的视觉功能。它的41个关节能轻柔地转动,5个手指能单独活动,能与人握手,会玩 “石头、剪刀、布”游戏,还会跳布鲁斯舞。目前韩国机器人技术水平和普及程度排名世界第六。
韩国科学技术院
KAIST 的宗旨就是培养最优秀的科研人才,在这方面,学校没有什么自由度可言。也正因为如此,这里的年淘汰率高达2%。据介绍,2001年这里共有79名学生申请 退学,其中有博士生40人。同年,校方还劝退了76名学生,其中就有33名博士生。机械工程学系的一位曾经被学校劝退过的硕士生说,在 KAIST读书的感觉就是适者生存。没有闲暇时间,节假日也要考试,教授们给学分就像掏自己的腰包一样吝啬。他说,离开KAIST以后,他曾经到其他大学学习过,不过哪儿也没有像 KAIST这样好的学术气氛,所以他又咬紧牙关回来了。幸好, KAIST向学生提供重新学习的机会。
KAIST被誉为韩国理工科大学的麦加圣地。在这个圣地近7000名学生中,有2400多名博士生、1700多名硕士生。这里的勤奋精神闻名遐迩,韩国媒体经常把这里的学生称作 KAIST的"学习虫"。
在2009年高等教育研究机构QS(Quacquarelli Symonds)最新公布的首个亚洲地区大学排名榜,韩国科学技术院排名第7位。
科研水平
KAIST拥有具备国际水准的教育、研发设施,实施学士、硕士和博士连读制度,采用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高级人才,为?韩国的技术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据调查,该院毕业生大部分进入韩国民间大企业、研究所和教育机构、政府机关,用人机构满意度达90.3%;截至2003年,在全国总计20,821名教授中,有10%毕业于该院。
KAIST现建有尖端科学研究所、科学英才教育研究所、数学研究所、纳米科学技术研究所、机械 技术研究所和人工卫星研究中心、脑科学研究中心、半导体设计教育研究中心等共9家研究所、34家研究中心(国家指定的研究中心有9家)及62家不同领域的 研究室,堪称韩国基础和高技术研究的摇篮。2003年该院研究经费为1,151亿韩元(约合1亿美元),研究课题973个,教授人均科研经费2.47亿韩 元。截至2003年末,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33,114篇,其中国外刊物22,077篇;2003年在SCI发表论文1,577篇,教授人均4 篇。2003年注册专利261项,其中国内和国外分别为181项和80项。该院建有技术创新中心和新技术事业支援团及专业孵化器,迄今毕业生成功地创办了580余家高技术风险企业。
合作企业
KAIST既承担国家课题研究,同时也接受企业委托开发,与三星电子、现代电子、LG半导体、SK通信等多家著名企业建立了产学合作关系,根据企业需求从事课题共同研究和定向人才培养,所需经费由相关企业提供。虽然KAIST的历史不长,但是其毕业生活跃在[1]?韩国的三星电子、LG电子、现代汽车、电信等很多大企业。
KAIST与美、日、法、德、中国等世界22个国家的57所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包括中国的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天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美国的MIT、Stanford、Michigan等高等院校,每年频繁地开展学者互访、学生交换、信息互通和合作研究。
发展目标
KAIST的未来发展目标,是通过不断增加投入,改革体制、更新设施和提高教研质量,到2010年把KAIST建成世界超一流的研究中心大学。目前韩国科学技术院共出版四种世界一流科技杂志,计划在2010年增至八种。韩国政府最近表示,将全力扶持韩国科学技术院在2015年之前进入世界大学前十名行列。在今后五年内,政府将投资1000亿韩元对其予以资金支持。具体实施项目包括招聘具有世界水平的教授、对成绩显著的优秀教授予以重奖等,同时进行课程改革,将增设艺术、商务、医学、法学等专业课程。
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数学、应用数学、化学、机械工程、工业工程、材料工程等。
研究生专业:物理学、化学、生物工程、航空航天工程、工业设计、工业管理、医学、金融、传媒等。
韩国科学技术院
学制
一年两个学期,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春季学期三月到六月中旬,秋季学期九月到十二月中旬。本科四年,最长六年。硕士五年,博士七年。如果不能按期毕业,将被退学。
申请奖学金
KAIST以奖学金的形式资助学生缴纳全部或部分学费及生活费。由奖学金评审委员会决定奖学金数额和享受奖学金时间。KAIST有两类奖学金可供本科生和研究生申请,一种是校内奖学金(KAIST scholarship program),一种是校外奖学金(External Scholarship Program)。
除了学校提供的奖学金外,还有一些政府提供的奖学金项目。韩国为补足韩国本地学员不足的情况,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并拉近与欧美等国的科研实力差距,保持通信、科技等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以及配合?韩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以大中华地区为主要目标市场,培养了解韩国文化与懂得韩国科技的复合型人才的目的,为理工科研究生提供了丰富的奖学金优惠。[1]?韩国的理工科研究生奖学金作为一种普及型福利型制度,申请非常容易。成功入学的申请人将有97%以上的可能性得到奖学金。而得到奖学金的申请人绝大部分是拿到了包括生活费在内的全额奖学金。
奖学金包括:国际机票 生活费 学费 研究费 住宿费
奖学金来源:韩国政府 韩国大学 韩国企业
图书馆
国家数字科学图书馆成立于2001年5月,是韩国国家电子图书馆成员之一,截至2003年11月,已有注册读者50,000人。馆内收藏了40,000多种学术杂志,可供检索的科技资源极其丰富,时 刻与世界科技发展保持同步,为师生们的科研工作提供帮助。数字科学图书馆共有五层,可以提供1,291 个座位。实行开架借书制度,读者可以自己找到所需要的资料。教工每次至多可以借20本书,借期30天,学生每次可借10本书,借期15天。
不可以。一般而言,韩国大学院除了少数硕士毕业条件有必须发KCI论文以外,多数都是博士需要至少发表2篇KCI论文才可以毕业(具体学校情况比较复杂,这里就只是通常情况下)。
一般学校规定的是硕士研究生必须至少在省级公开刊物发表一篇毕业资格论文,这就是说需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省级刊物,就是其主管单位是省级机构;二是公开刊物,就是有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的刊物。查询刊物是否正规可以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上期刊查询,输入杂志名字就能查到相关情况,查不到的就是非法刊物。发表论文要尽量与杂志社直接联系,图书馆的杂志上、中国知网上都能查到相关联系信息,这样最可靠。我就是学术杂志的编辑,有不懂可以再问我
如果是职称论文那就要找期刊社了,别搞错了,可以把单位的要求了解清楚以后去壹品优刊网。
中科院院士是一个名誉称号,并不表示他就是中科院的员工,中科院只是作为中科院院士的评选单位而已。如果你本身并非中科院的员工,又有什么可能以中科院的名义去发表文章呢。
1,需要在国家重点扶植的重点攻关项目上有突出业绩.要迎合国家的大形式.2,在国际上的知名学术期刊上有著作收录并引起一定反响.国内著作和在一类期刊发表文章也不能少.3,成果对生产生活具有指导意义,而不是仅仅的项目攻关,技术突破.估计能达到这个境界,从事本职工作起码30年吧,不可以急功近利.
一是本职,一是兼职性的荣誉职位。北大教授是他的第一身份,署名时用本职(有特别意义,需要把本兼各职写明的情况极少,发表论文时纯无必要)。自己在题下标出“院士”,和小学生作文后面括注“去年被评为三好学生”,民企经理名片上打上“优 秀 党 员”几个字一样,5分霸气,5分寒酸气。寒酸气不是寒酸的人才会有的,权贵的寒酸气更让人肉麻。
院士是评出来的,各个领域里,大家公认的权威人士才有可能被评上,候选人是来自各个不同单位象学校,研究所,军队,医院,等各个地方,其中以大学 和研究所最多,候选人要先被单位推荐报告中央,自己提供自己科研方面的成果,曾有什么发明重大发现,科研能力,在权威刊物发表的论文(如科学与自然)等等,再由国家考核调查。最后通过。。。所以很多大学有几个院士并不奇怪,就连一些名气不高的学校都有几个院士。其中院士又分为中科科院士和工程院院士,一般来说中科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都是中国各个领域的权威,当然我个人认为院士大多年龄很大了(也有特别的牛人不到40就当院士),院士这名称很大部分只能说明他们过去的成就和权威(当然不能说现在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