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地质环境专业期刊投稿方式

发布时间:

地质环境专业期刊投稿方式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还在审核中。《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季刊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在市民投稿后,是需要经过审核期的,在若审核期通过了或者被刷下来了,都会有邮件进行通知的,若没有邮件则是因为还在审核中。《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杂志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省级期刊,是一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季刊。

朋友说的这些刊物太专业,一般人做不了

1.本刊采用电子邮件添加word附件投稿的方式,投稿时请在邮件标题和所挂附件名称上标明“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日期”,在您来电询问时,编辑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查到您的稿件;2.稿件应以第三人称撰写,篇幅控制在3000~5000字为宜;3.稿件需要有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中文关键词,一般可选3~5个反映主要内容的术语作关键词,每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以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李晓东, 张庆红, 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5(1): 101-106.[2]余敏. 出版集团研究[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 179-193.[3]昂温G, 昂温 PS. 外国出版史[M]. 陈生铮, 译.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88.[4]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陈晋镶, 张惠民, 朱士兴, 等. 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6]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 [出版者不详], 1990.其余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4.文章层次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2级以内(包括2级),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也可用序号表示,如:1、1.1……;5.文章中的图、表要精选精简,图上坐标名称、符号和单位必须齐全,图中数字、符号要非常清晰,以免造成错误;6.投稿邮件中需要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箱;7.请作者不要将投来的稿子在未通知我社的情况下另投其他杂志社,勿一稿多投、多稿一投(同一作者在一篇稿件未处理前不要再次投稿),同时投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稿件,本社一律不予审阅;8.自稿件投递之日起30日(含休息日)后,可致电至编辑部查询审稿结果;9.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作同意入库,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加入网络数据库,请在来稿中注明。

地质环境专业期刊投稿

evements you have habitually underrated you

还在审核中。《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季刊创刊于1990年,由成都理工大学主办,在市民投稿后,是需要经过审核期的,在若审核期通过了或者被刷下来了,都会有邮件进行通知的,若没有邮件则是因为还在审核中。《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杂志是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的省级期刊,是一本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季刊。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已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地质学和建筑科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在国外检索系统中,已被俄罗斯《文摘》检索系统、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材料信息系统(MI)收录。《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于1957年创刊,由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主办,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专业领域权威性、综合性学术刊物之一。 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及时反映国内外本专业发展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方法和水工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研究的新动向,促进学科的发展、交流与推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 (1)水文地质学科基础理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地下水资源评价模型、同位素技术在水文地质学科中的应用、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地下水开采诱发环境地质问题(2)工程地质学科基础理论、重大工程地址区域稳定性研究分析、重大工程场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重大工程场址区地(坝)基工程处理、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等的试验与分析、地质灾害监测与预测预报理论及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地质遗迹旅游开发与保护、工民建中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桩基础设计与应用、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应用(3)城市环境地质、矿山环境地质、农业地质、废弃物卫生填埋的环境地质、特殊生态区(湿地、三角洲、沙漠等)开发中环境地质(4)物化探技术在水工环专业领域中的应用等。 (1) 论文题目明确、精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可加附标题,英文题目不超过10个实词。(2) 论文属基金项目资助时,应注明资助项目名称(编号)。(3) 作者信息齐全:姓名(生年-),性别、职称、从事工作或研究方向,联系方式(Tel、E-mail)。(4) 中文摘要: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简明扼要交待清楚论文的目的、主要研究方法、主要证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不超过500个汉字,英文摘要视具体情况可适当增加。但综述、论评性论文可写成指示性文摘。(5)关键词:必须是意义明确的术语,中、英文对照关键词3-5个。(6) 正文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汉字(4个版面,包括图、表,重大基础与专题类论文可不受版面限制)。论文主要结构应有地质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讨论、结论等几个部分。(7) 论文写作要求:符合科研论文体裁,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述严谨,结论可信,语句通达,逻辑严密。(8) 正文采用3级标题,即,一级标题如“2 模型建立及计算方法”;二级标题如“2.1 模型建立”;三级标题如“2.1.1 模型建立基本原则”或“(1)模型建立基本原则”。 按正文中引用顺序,用[序号]形式标注于引用之处。(1) 专著、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专著[M]、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2) 期刊文章:[序号]主要作者.论文题目[J].期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 .(3) 论文集、会议文集:[序号]论文作者.论文题目[A].论文集编著者(任选).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5) 各类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 [S].(6) 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 (1) 自收稿日起3个月内,书面通知作者论文处理结果。来稿一经录用,作者需按要求修改论文。作者收到修改通知1个月内返回修改稿。超过1个月,编辑部催问1 次,催问1个月后仍未返回修改稿,视为自动撤稿(特殊原因且已向编辑部说明者除外)。文责自负,请勿一稿多投。(2) 录用稿件将酌收版面费,稿件一经刊用,即付稿酬(含印刷版、光盘版和网络版),赠送当期刊物2份,超过2位作者,每位作者一份。来稿请寄: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20号,《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编辑部,邮编:100081(投稿邮箱请点击下面的链接,这里百度不允许放投稿邮箱和查询电话)

核心期刊最快也是需要半年左右的样子

广西环境地质期刊投稿方式

《环境保护》杂志,是国家环境保护部主编的国家级权威性刊物。具体情况可直接查询《环境保护》编辑部。现在各分栏目都是编辑的联系方式,说不准真假。

这是网站上的杂志信息仅供参考: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

主办: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出版:《环境保护》杂志社

作者在投稿时,请提供作者简介、稿件的内容简介或是稿件目录、稿件正文1~2个章节(约5000字左右)、作者的详细联系方式(包括电话、通信地址或电子邮箱)。为避免遗失,作者最好不要邮寄手写的原稿。工作流程:作者投稿--→收稿回复--→办理版面费用定金--→编辑审核稿件--→作者修改补充--→通知审稿结果(邮寄用稿通知或发送电子版通知)--→ 作者支付剩余版面费用--→出版并给作者邮寄样刊(免费).这个在环境保护里也算一个核心期刊 一般象这样的 很大程度上是要看你出身的 即使是你稿子很好 稿件处理 收到作者所邮寄或电子邮件后,我们会安排相关编辑审读,如果我们认为稿件的内容适合在我社出版,会及时和作者联系,另请作者提供稿件全文;如果20天内我们没有和作者联系,则表明我们认为稿件不适合在我社出版,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周期长? 看人家心情喽 呵呵

一、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资料可靠,文字简练。论文必须包括:1)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政编码;2)文首的中文摘要(约500字),关键词3—8个;3)首页地脚处的第一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职称、从事专业和E-mail地址)、资助来源(注明编号);4)文末的参考文献;5)文后所附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对应一致。2.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20 000字。文中的量符号一律采用斜体字母;矢量、张量符号一律用黑体斜体;计量单位一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有关地层名称和地质时代,须按全国地层委员会《中国地层指南》的规定处理。外国人名用原文全称。本国地名以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为准,外国地名按《世界地名译名手册》,手册上查不到的请加注原文。3.文稿一律使用电子文本,其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字符和符号。4.正文中的各级标题一律左起顶格写,层次划分形式用:1;1.1;(1);1)等表示,后边空一字距再写标题。引言和结论也按序编号。5.文中图、表应在所述自然段之后列出,附图切勿过大。图、表名应附相应的英文名。附图力求简明清晰,墨色要黑,线条要匀,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必须写清,并与正文一致。计算机绘制的图可按印刷时的实际尺寸绘制,长×宽最好不超过25cm×17cm,保存为tif文件形式。照片要求图像清晰,保存为jpg格式。6.参考文献书写格式:1)文中引出的文献标注以“作者,出版年”形式表示。参考文献表中按中文(中文对应翻译的英文)、西文、其它,顺序排列;2)作者一律姓前名后,中文以汉语拼音为序,西文作者以字母顺序排列;3)多个作者要求列上前三位作者,用“,”分开,三位以上用“等”或“et al.”;4)外文作者,姓或名和名与名缩写字母之间“空一字距,不加缩写点”;5)标点符号如下:a. 期刊:作者.出版年.题名.期刊名,卷号(期号):起止页码.b. 书:作者. 出版年.书名. 出版地:出版社. 起止页码.c. 文集、会议录、论文汇编:作者. 出版年. 题名. 见:编者(Ed./Eds.). 文集名、会议名. 出版地:出版社.起止页码.d. 学位论文:作者.发表年.题名(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地点:单位.起止页码.文末参考文献的中文需要中英文对照,必须按原发期刊英文形式标注(包括中文文献中的英文作者姓名、英文题目、英文期刊名等);原发刊物不含英文题目,注意翻译正确。二、审稿本刊遵循公平公正、符合本刊宗旨、择优选用的原则。采取编辑部初审、同行专家评审、主编终审的三审制度。投稿者可建议3~5名审稿者(请注:职称、研究领域、单位、通信地址、E-mail地址或电话),供编辑部参考。要求回避的审稿者不得超过1~2人。三、投稿约定1.文稿不得一稿两投。凡在国内外发表过的文稿,本刊不再接受。2.来稿经编辑部送有关专家审阅和主编、编委会讨论,原则上将在4个月内决定采用与否。超过4个月后作者又未收到编辑部的信函提出延期,可自行处理,此期间内收到复函和录用通知者,不得另投它刊。3.来稿必须提交文章电子版。如不符合上述要求则退还作者修改后再投,达到要求后再接受送审,并以稿件符合要求提交到编辑部的时间作为收稿日期,自留稿件底稿,刊用与否恕不退稿。4.稿件文责自负。编辑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实质性内容修改须征得作者同意。5.来稿一经发表,需按规定交纳版面费,发表后付给作者一定稿酬,并赠送抽印本30份及样刊1册。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是一份具有参考价值的国际期刊,专注于交流与世界各地工业、政府和大学应用的专家和智能系统相关的信息。该期刊的主要目的是发表有关专家和智能系统的设计、开发、测试、实施和/或管理的论文,并为这些系统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实践指导。本刊将发表专家和智能系统技术及应用方面的论文,包括但不限于:财务、会计、工程、市场、审计、法律、采购与合同、项目管理、风险评估、信息管理、信息检索、危机管理、股票交易、战略管理、网络管理、电信、航天教育、智能前端智能数据库管理系统、医学、化学、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本、商业、生产管理、考古、经济、能源和国防。有关多智能体系统、知识管理、神经网络、知识发现、数据和文本挖掘、多媒体挖掘和遗传算法的论文也将发表在该杂志上。拓展资料:1、普通期刊投稿有以下三种方式:为官网投稿。目前,大多数期刊都可以在线投稿。需要找到相应期刊的官网,有“在线投稿”窗口。准备好PDF或latex格式的稿件,按要求操作,非常方便。如果提交成功,它将立即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回执。几天后,编辑部将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正式收据,给出稿件的正式编号。您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查看您稿件的当前处理状态。在线提交时,记得找正确的官网。有很多假的官方网站。如需登录,只需按要求登录即可。无非是提供一些个人信息。这很简单。记住您的登录号码和密码下次可以直接登录。2、可以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的期刊很多。一般在这个期刊上都能找到邮箱地址。发送时应注意需要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PDF”文件或“PS”文件。不要发送“DVI”文件,因为这个文件会显示不正确。另外,学习保护您的知识产权。除非收到您的手稿,否则不要轻易将“tex”文件发送给个人。3、邮寄投稿一些期刊要求将稿件的“硬拷贝”直接发送到编辑部,从 3 到 5 份不等。一般在“作者须知”中有相关说明。邮寄稿件时,您应该清楚地看到邮寄地址。寄往国外的稿件一般不需要注册。国内部分杂志要求在邮寄稿件的同时寄送稿件听证费,否则不予受理。如果是通过电子邮件或邮寄方式提交的,通常会在一个月内给您一个收据和您的稿件编号。如果您没有收到收据,您应该去电子邮件或信件查询。如今,电子邮件丢失是很常见的。即使通过电子邮件作为附件发送,也可能作为垃圾邮件被删除。4、不管你怎么投稿,我都建议你写一封求职信。这是很多同学会忽略的一个细节。简洁的投稿信会给编辑对你文章的第一印象加分不少。它还可以节省您的文章审阅周期,提高论文接受的概率。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百度、谷歌、360、搜狗等搜索引擎搜索目标期刊杂志。最常见的方式是使用“期刊名称”+“投稿方式”或“联系电话”查找相关期刊的联系方式。这种方法最大的好处是我们可以查询大量的目标期刊信息。通过筛选和不断的确认,我们最终可以定位到我们的目标期刊。但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费时费力。5、其次,中国知网、万方、VIP三大数据库平台不仅收集了大量的期刊杂志全文,还对收录的期刊进行了分类整理。一些期刊的联系方式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找到。如果某些期刊找不到自己的联系方式,可以在检索此类数据库时使用组合查询。比如以“中国远程教育”+“投稿”的形式,获取期刊发表的投稿通知。(操作环境:QQ邮箱6.0.0,google版本 92.0.4515.131,CNKI手机知网appV8.0.3,万方数据手机版 v1.10.5 )

地质环境专业期刊投稿费用

【地质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关系最密切的岩石圈表层所有组成部分,包括岩石、土壤、地下水、地质过程和现象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积极与大气、水、生物圈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的环境子系统。地质环境是有空间概念的,它的上限是岩石圈的表面,下限位置,决定于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以及进入岩石圈内部的活动深度。

【地质资源环境】是指除矿产资源以外,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地质环境中对人类有用的一切物质。包括地下水、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类景观等。

【地质环境行政管理】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国务院赋予的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职能范围内,采用法律、经济、技术、行政、教育等手段或措施,对地质环境保护、治理活动中的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通过管理,防止、控制和减轻地质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生存活动方向发展,预防和治理各种地质因素与过程对人类生存、生产和生活的危害和破坏;鼓励人类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达到既能发展经济满足人类需要,又不超出环境容许极限的目的。

【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是指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承担的对地质环境保护的职能,和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职责。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组织监测、防治地质灾害和保护地质遗迹;依法管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查和评价工作;监测、防止地下水的过量开采与污染;保护地质环境;认定具有重要价值的古生物化石产地、标准地质剖面等地质遗迹保护区等。

【区域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是指在自然地理单元或社会政治经济单元划定的地域内开展地质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工作,其目的是努力使区域开发建设活动与资源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质量的保护和改善相适应,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服务。

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区域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的基础和前提。要全面了解区域社会经济总体发展规划,调查评价区域资源态势,划定区域地质环境功能区,判定区域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论证开发建设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地质环境预测与风险分析,确定区域地质环境容量和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利用与防治方案。

区域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服务层次高,它必须落实到区域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建立区域地质环境管理体系包括:区域地质环境保护规划、有关政策与法规、对策与措施、监测预报信息系统以及有关管理制度等。

【城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城市地区国土开发强度最大,地质环境变化显著。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和人为不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环境地质问题突出,有的已构成地质灾害,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城市地质环境监督管理工作要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中。从总体上看,要抓好6个重点工作:①城市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②地基稳定性评价;③供水条件和水资源保护问题;④城市废弃物外置的地质条件评价和监测;⑤地质景观资源和建筑材料的调查和评价;⑥城市地质灾害的评价、监测和预测。

加强城市地质环境保护,首先要制定相应的城市地质环境管理配套法规,明确城市规划要有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区划为依据;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必须充分考虑地质环境的可能容量及承载力;提出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灾害的整治意见以及预测、预报信息,有关部门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保护性措施。

【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督管理主要包括:①制定和完善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法规,依法进行监督管理;②根据矿业生产特点,制定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和管理办法,要把地质环境的勘查、评价、治理、监督贯穿到矿山勘探、设计、建设、生产的全过程中;③对新建矿山要执行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制度;防治污染和其他地质灾害的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④采取措施,加强对矿山“三废”的综合开发利用,逐步实现尾矿、矸石及矿坑排水资源化;⑤建立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站网、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提出预防灾害措施;⑥建立完善监督管理机构。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编制并组织实施地质灾害防治规划、计划;②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年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划定危险区并对其监督管理;③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申请建设用之前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由省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认定后,方可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④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制定治理方案并组织实施;⑤负责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承担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监质管理;⑥进行地质灾害责任鉴定和纠纷调处。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划分为以下七类:

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地层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 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念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保护区分级】对具有国际、国内和区域性典型意义的地质遗迹,可建立国家级、省级、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段、地质遗迹保护点或地质公园,以下统称地质遗迹保护区。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分级标准;

国家级:①能为一个大区域甚至全球演化过程中,某一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或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②具有国际或国内大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③具有国际或国内典型地学意义的地质景观或现象。

省级:①能为区域地质历史演化阶段提供重要地质证据的地质遗迹;②有区域地层(构造)对比意义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③在地学分区及分类上,具有代表性或较高历史、文化、旅游价值的地质景观。

县级:①在本县的范围内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剖面、化石及产地;②在小区域内具有特色的地质景观或地质现象。

【地质公园及其分级】地质公园(Geopark)是指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并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迹发育区。它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游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因此,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向公众普及地球科学知识和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地质公园可划分为三级,即国家级、省级和市级。

【古生物化石】是指人类史前地质历史时期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是地球历史的鉴证,是研究生物起源和进化等的科学依据。古生物化石不同于文物,它是重要的地质遗迹,是我国宝贵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它具有综合价值:①为国内乃至国际研究动植物生活习性、繁殖方式及当时的生态环境,提供十分珍贵的实物证据;②对研究地质时期古地理、古气候、地球的演变、生物的进化等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③探索研究地球生物的大批死亡、灭绝事件,提供罕见的实体及实地;④有些特殊、特形化石其本身或经加工具有极高的美学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因此,在一定意义上,它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旅游资源和旅游商品资源。

国家对下列古生物化石和古生物化石产地实行重点保护:①已经命名的古生物化石种属的模式标本;②保存完整或者较完整的稀有的古脊椎动物化石;③国内稀有或者在生物进化及分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化石;④大型的或者集中赋存的重要古生物化石产地。

【古生物化石采掘管理制度】古生物化石的采掘管理制度是国土资源部第13号令发布施行的《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的核心内容。考虑到古生物化石所具有的较强的专业性,《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建立了专家评审与事后备案相结合的古生物化石的采掘管理制度,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为了科学研究、教学和科学普及的需要,在国家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内采掘古生物化石的,由国土资源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采掘古生物化石或者在省级古生物化石保护区外采掘重点保护的古生物化石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组织古生物化石专家评审。同时要求其在采掘活动结束后30日内,要将采掘获得的全部古生物化石清单报采掘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古生物化石与文物的区别】化石不同于文物,主要在以下几方面:

(1)在属性上,古生物化石指地质时期由于地质作用形成并赋存于地层中的生物遗体和活动遗迹,包括植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等化石及其遗迹化石。它们是经过漫长地质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的自然遗产。而文物是人类生产、生活保留下来的遗物。

(2)古生物化石的时间跨度是“史前”的地质时期。而文物的时间跨度是指“人类历史以来”。

(3)在保护方法上,由于古生物化石与文物自然属性以及保存状态的差异,古生物化石除了保护实体外,更侧重于产地保护,如建立保护区等,提供科学家研究生物及生活及埋藏环境。而文物侧重于实体保护和博物馆保护。

(4)在科学研究范畴上,文物研究属社会科学类,而古生物化石研究属自然科学类,前者属考古学,后者属古生物学。

(5)在科学研究用途上,古生物化石是地球历史演变和生物演化的重要鉴证,而文物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见证。

【古生物化石出入境管理制度】古生物化石的出入境管理是有效制止古生物化石流失国外的必要环节。为打击各种走私贩卖古生物化石的活动,国土资源部第13号令发布施行的《古生物化石管理办法》规定,因科学研究、教学、科普展览等,需将古生物化石运送出境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对临时入境、复带出境的古生物化石的查验、复验,由国土资源部指定的机构负责;查验、复验相符的,由国土资源部发放出境证明。

【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地质环境监测是有效实施地质环境保护与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并保障其正常运行,提供优质服务,已成为一项十分必要而紧迫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是以城市、重要经济、重大工程区、矿山和地质灾害威胁较严重的地区为重点,以地下水位、水质和地质灾害为主要监测对象,以调查——规划设计——调整建设——日常监测与维护——信息数据处理——综合评价——信息管理与发布为主线,最终形成与气象、水文、海洋、地震和环保具有同等地位的全国六大公益性监测网之一,实现全国地质环境的有效监控。

地质环境监测要实现地质灾害与地下水监测并重;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功能监测并重;地质灾害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监测成果面向政府,为地质环境管理与保护服务,为国家重大决策提供基础支持;面向社会,为防灾减灾提供信息服务,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促进调查评价与监测相结合,调查评价为监测提供背景条件,监测为调查评价提供基础支持,形成三大监测网络、2个信息系统:

三大监测网络:以国家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为龙头,带动形成全国地质环境3级监测体系: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重要地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地质灾害易发区群测群防监测网络。

两个信息系统:通过地质环境基础数据库、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库、缓变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数据库的建设、完善与集成,建立基于GIS的预警与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和基于网络的监测信息分级管理与发布系统。

地质类期刊排名介绍如下:

中国地质期刊排名

1. 岩石学报

2.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3. 地质论评

4.地学前缘

5. 地质学报

6. 地球化学

7. 地球科学

8.矿床地质

9. 沉积学报

10. 地质科学

11. 中国地质

12.地球学报

13. 现代地质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6. 第四纪研究

17.地质通报

18.岩石矿物学杂志

19. 地质与勘探

20. 矿物学报

21. 地层学杂志

22. 地质科技情报

2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24.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5.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6. 矿物岩石

27.物探与化探

28.古地理学报

29.新疆地质

30.地球与环境

年度发表论著及出版期刊

2014年全院发表学术论文1117篇,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作者SCI检索论文371篇(同比增长64.89%)、EI检索论文114篇。出版专著25部。

中国地质科学院(院属单位)和中国地质学会(办事机构挂靠中国地质科学院)主办10种学术期刊,包括《地质学报(英文版)》(SCI检索刊物)、《地球学报》(EI检索刊物),《地质学报(中文版)》、《矿床地质》、《地质论评》。

《中国岩溶》、《岩矿测试》(CA收录刊物),《岩石矿物学报》、《地质力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地下水科学与工程》(英文版)。

地质环境专业期刊投稿要求

难。这一权威的刊物审核比较难,通过率比较低,全国基本为百分之36.4,职称和学历都有要求。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创刊于1991年,是经原国家科委正式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主管,中国地质灾害研究会主办,中国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等9单位协办,反映地质灾害学科,并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刊物。

1.本刊采用电子邮件添加word附件投稿的方式,投稿时请在邮件标题和所挂附件名称上标明“作者姓名+文章题目+日期”,在您来电询问时,编辑可以更快更准确地查到您的稿件;2.稿件应以第三人称撰写,篇幅控制在3000~5000字为宜;3.稿件需要有中文摘要,字数控制在100~200字,中文关键词,一般可选3~5个反映主要内容的术语作关键词,每词之间用分号隔开,以及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格式如下:[1]李晓东, 张庆红, 叶瑾琳. 气候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9, 35(1): 101-106.[2]余敏. 出版集团研究[M].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2001: 179-193.[3]昂温G, 昂温 PS. 外国出版史[M]. 陈生铮, 译. 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 1988.[4]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0.[5]陈晋镶, 张惠民, 朱士兴, 等. 蓟县震旦亚界研究[M]//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震旦亚界.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56-114.[6]中国力学学会. 第3届全国实验流体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 天津: [出版者不详], 1990.其余参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4.文章层次不宜过多,一般控制在2级以内(包括2级),同一层次的格式须统一,也可用序号表示,如:1、1.1……;5.文章中的图、表要精选精简,图上坐标名称、符号和单位必须齐全,图中数字、符号要非常清晰,以免造成错误;6.投稿邮件中需要附作者信息,包括:作者单位、职称、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电子邮件箱;7.请作者不要将投来的稿子在未通知我社的情况下另投其他杂志社,勿一稿多投、多稿一投(同一作者在一篇稿件未处理前不要再次投稿),同时投寄两篇或两篇以上的稿件,本社一律不予审阅;8.自稿件投递之日起30日(含休息日)后,可致电至编辑部查询审稿结果;9.本刊已加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凡向本刊投稿者均视作同意入库,若作者不同意将文章加入网络数据库,请在来稿中注明。

1. 来稿应包括封面页和正文封面页包括题目(中英文)、作者(中英文)、作者简介(中文,100字以内)、所属单位(中英文)、通讯地址、电话和Email地址等。正文包括题目、摘要(中英文)、关键词(中英文)、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结论和参考文献等部分内容。(不要包含作者姓名、单位等作者信息)来稿(包括图表、参考文献),以5000-8000字为宜。2. 题目、摘要和关键词题目简洁明了,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摘要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部分,其中中文摘要约300字,英文摘要约600-800字。关键词2至5个(中英文)。3. 正文正文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应内容充实、逻辑清晰、表述规范。请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符号以及标准化、规范化的名词和术语。标题层次一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不同层次的数字之间加下圆点相隔,最末数字后不加标点,如第一级标题用“1”、第二级标题用“1.1”、第三级标题用“1.1.1”等。编号应顶格书写。有标题时,在编号后空一字再写标题,另起一行写具体内容。无标题时,编号后空一字写具体内容。表格命名应有中英文对照,如“表1.……(Table1.……)”,要求设计科学,简洁明了,请尽量使用三线表,表格不用竖线。插图都要命名,应有中英文对照,如“图1.……(Figure1.……)”,图的名称标在图的下方,与插图形成统一的整体。图表编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图表标号依次排列,如表1、表2、表3,图1、图2、图3,图中的各部分中文或数字标示应置于图标题之上。引文标示应全文统一,采用方括号上标的形式置于所引内容最末句的右上角,引文编号用阿拉伯数字置于半角方括号中,如:“……模式[3]”。各级标题不得使用引文标示。正文中如需对引文进行阐述时,引文序号应以逗号分隔并列排列于方括号中,如“文献[1,2,6,9]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无特别约定情况下,一般均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年份一概用4位数字表示。小数的表示方法,一般情形下,小于1的数,需在小数点之前加0。但当某些特殊数字不可能大于1时(如相关系数、比率、概率值),小数之前的0要去掉,如r=.26,p<.05。统计符号的字形格式,一般除μ、α、β、λ、ε以及V等符号外,其余统计符号一律以斜体字呈现,如ANCOVA,ANOVA,MANOVA,N,nl,M,SD,F,p,r等。注释是对论文中特定名词或新名词的注解。注释可用页末注或篇末注中的一种。选择页末注的应在注释与正文之间加细线分隔,线的长度不应超过纸张的三分之一宽度。同一页类列出多个注释的,应根据注释的先后顺序编排序号。注释序号以“①、②”等数字形式标示在被注释词条的右上角。页末或篇末注释条目的序号应按照“①、②”等数字形式与被注释词条保持一致。缩略词的使用应采纳本学科、本专业的权威性机构或学术团体所公布规定的或是约定俗成的缩略词,不得引用某些不是公知公用的、且又不易为同行读者所理解的、或系作者自定的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时,应在首次出现时说明,给以明确的定义。无论是中文缩略词,还是外文缩略词,全文应当统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