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江勇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江勇发表的论文

按照区教育局党委关于在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中开展创建“五好班子”的活动安排,我校在干部队伍建设中认真贯彻党委16号文件精神,加强领导班子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把“五好班子”的创建活动与学校的改革发展,与落实规范化管理联系起来,取得了较好效果。

一、重视理论学习,突出思想建设

为了促进干部队伍自身素质的提高,引导干部由经验型向思辩型转变,增强领导班子的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我校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为方向,深入开展各项学习活动,以学习来促进学校各项工作。

中心理论学习小组统一思想,精心安排,全学年度的政治理论学习都做到“有计划,分专题,定时间,提要求,抓落实,讲实效”,学习内容事先预告,主题发言做好准备,强调结合学校工作和个人思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主要党政领导干部坚持做学习笔记,撰写学习体会和论文。比如江勇同志撰写了《以科学为先导,建构绿色校园》、《顾全大局,摆正位置,秣马厉兵,再促发展》、《加强班子建设,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同志撰写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校长要善于教育经营》、《教学质量管理中以人为本的思想选择与实践探索》、《学习贯彻两个“条例”,争做廉洁自律表率》、《试论中小学党的作风建设》等,中层干部也有不少学习体会文章和论文发表或交流。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使党员干部队伍能够完整准确的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更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正如××校长在中心学习小组在理论研讨会的发言中所说:干部要做践行“三个代表”的表率,在学校就是要牢固地树立一切为了师生,一切为了教育教学的服务意识;对社会就是要千方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学校”。

除了有计划地学习政治理论外,我们还结合教育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教育在市场经济中面临的新挑战、学校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新任务等问题,学习《国际教育发展的新现象》、《基础教育的全球化趋势》等教育理论文章。研究讨论学校在新形势下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路,提出了“以人为本,质量至上”的办学理念,调整了主攻方向采取了一系列加强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措施,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二、党政协调,发挥班子整体功能

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增强“领导的号召力,班子的战斗力,事业的凝聚力”,关键是要有一支团结协作的好领导班子。

党政协调,分工合作,步调一致,形成合力,这是学校新的领导班子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的形成一是靠班子主要成员的自身素质,二是靠健全完善的制度约束。党政主要领导坚持政治上高标准,工作上严要求,廉洁勤政,以身作则,给群众带了好头。凡是要群众做到的,干部带头做好;凡是要求群众不做的干部决不去沾边,干部的表率作用和人格力量在群众中树立起了威信。党政干部之间坚持以诚相待、开诚布公。分工虽有不同,目标却是一致。无论是校长还是书记,大家都自认为是党内的普通一员,是领导集体中的'一份子,所以在学校工作中班子成员都能围绕发展主题,问题共商,担子共挑,责任共负。学校党总支始终把行政工作中的难点作为总支工作的重点,围绕难点找原因,围绕难点做思想政治工作,围绕难点开展党员宣传教育活动。学校校长也注重支持党总支工作,一方面对党员活动、政治理论学习、争创文明处室活动的开展确保时间、人员到位;另一方面为丰富宣传教育活动,支持工会、团委、民主党派活动和离退休党员活动,在经费上给予保障。校长××同志在学校中心理论小组学习研讨会上就落实民主集中制,协调党政关系时

说:党政工作都是学校的整体工作,虽然分工不同,但责任都一样,书记校长之间应该补位不越位文 秘 家 园,分工多沟通。

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从根本上讲,还需要完善制度建设。用制度来协调党政工作之间的关系,用制度来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

首先我们重视了领导制度的落实,比如坚持执行党政班子议事规则,采取集体领导、民主集中、分管部门酝酿、会议决定的办法,确保议事的规范,决策的民主。使领导班子功能的发挥得到可靠的保障。

其二是完善工作制度,坚持党政联席会议、行政办公会议。每次会议都是就阶段性重点工作进行通报、研讨,对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广泛听取意见,获取信息反馈,实行表决制或票决制。

其三是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民主监督制。凡涉及学校改革、发展和教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必须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讨论,经过教代会代表表决后形成决定才予以实行。我校一年当中召开了两次教代会,分别就学校可持续发展问题、规范办学行为问题以及教职工关心的福利待遇问题进行了讨论。通过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充分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在我校党政领导之间,工作不分内外,都以大局为重,相互支持不争权,密切配合不单干,保证监督不反感,大家相互信任,不搞背后议论,相互贬低,坚持用相容、相通、相补的原则来发挥好党政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从而不断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创新发展。

三、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学校党政一班人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坚持执行民主集中制,改进工作作风,下气力纠正群众反映大,危害强烈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性别:男出生年月:1958年1月最终学历:研究生职称:副教授学位:博士 职务 教研室主任目前承担的实践性教学主持的教学研究课题滴定计算分析基础理论研究及理科教材《分析化学》的编写同济大学理科发展基金 2003.9-2005.9同济大学十五规划教材出版基金(分析化学)同济大学教材出版基金2 002.9-2003.9本科优质课程建设项目 同济大学 2005.3-2006.32003年9月,出版了本科教材《分析化学》面向就业的“环境技术”与“建筑设备”专业融合教学改革 同济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2006年1月-2008年1月 项目 负责人发表的教学相关论文张 云. 吸光光度法测定中使用参比溶液消除反射与其它吸收的讨论[J]. 同济教育研究, 2001, 61(2): 21, 43编著教材《分析化学》,张云,主要编写者,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年获得的教学表彰/奖励编写的《分析化学》教材获“同济大学2005年度优秀著作二等奖”2007年1月,获 “2006年度同济大学教学奖励金教学系列二等奖”;2000年11月,获“2000年度同济大学上海三建奖教金”学术研究发表的学术论文张云, 徐刚, 江勇, 朱仲良.沉淀滴定计算分析同时测定溴酸根与碘酸根[J].分析化学,2002,30(5):605-607张云, 许圆, 江勇, 邓子峰.同时求出滴定剂与被滴定物质浓度的氧化还原滴定计算分析法[J].分析化学, 2002 30(12):1448-1450张云,杨立.单点滴定与双点滴定铈量法测定Fe(Ⅱ)[J].分析试验室,2003,22(4):21-24张 云, 谭 超. 沉淀单点滴定法与双点滴定法研究[J]. 分析试验室, 2004, 23(1): 9-12张 云, 许 圆, 杨 立. 铁(Ⅲ)的滴定计算分析法测定[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04, 40(3): 164-165,168张 云. 电动势测定误差对滴定计算分析法的影响研究[J]. 分析化学, 2004, 32(4): 464-468张 云, 于雪涛. 滴定计算分析法同时测定Fe(Ⅱ)与Fe(Ⅲ)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04, 20(6): 631-633张 云, 褚亮亮, 许 圆, 杨 立. 恒电位氟-铝配位滴定法测定铝的研究[J]. 分析试验室, 2005, 24(3): 44-47张 云, 李大鹏, 杨 立, 许 圆. 氟–铝络合滴定计算分析法测定乙醇–水溶液介质中的铝[J].分析化学, 2005, 33(7): 947-950张 云, 孙 健, 于雪涛, 李通化. 非平衡态-恒电位配位滴定法同时测定铁和铝[J]. 分析化学,2005, 33(12): 1764-1767张云, 刘婷婷, 孙健. 氟-铁恒电位配位滴定法测定铁离子的研究[J]. 分析科学学报, 2006, 22(4): 451-45312.张 云. 计算滴定分析法的分类及其进展[J]. 分析科学学报, 2006, 22(6): 731-736

1.S.-T. Xia, F.-W. Fu, Y. Jiang, and S. Ling, On the probability of undetected error for binary constant weight codes.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vol. 51, no. 9, pp. 3364-3373, Sep. 2005.2.S.-T. Xia, F.-W. Fu, and Y. Jiang, On the minimum average distance of binary constant weight codes, Discrete Mathematics, vol. 308, pp. 3847-3859, 2008.3.Hai-Tao Zheng, Charles Borchert and Yong Jiang . A knowledge-driven approach to biomedical document conceptualiz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Medicine, 49 , 67–78, 2010.4.Yong Jiang, Jianping Wu, Proportional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for end-to-end traffic control,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LNCS) 3619, pp. 672-681, Aug. 2005.5.江勇, 胡松华, 丁晓乐. IP编码网络及其优化算法, 清华大学学报, vol. 48, no. 10, pp. 1679-1683, Oct. 2008.6.Yong Jiang, The OAM system in component router, ChinaCom ‘06, p. 4149981, Oct. 2006.7.Yong Jiang, Yanling Li, Implementation of the DiffServ-based multicast gateway. ChinaCom ‘06, p. 4149980, Oct. 20068.夏树涛, 江勇. 关于等重码不可检错误概率的界. 电子学报, vol. 34, no. 5, pp.944-946, May 2006.9.闫巧, 江勇, 吴建平. 基于免疫机理的网络入侵检测系统的抗体生成与检测组件, 计算机学报, vol. 28, no.10, Oct. 2005.10.闫巧, 吴建平, 江勇. 网络攻击源追踪技术的分类和展望, 清华大学学报, vol. 45, no. 4, pp. 497-500, 2005.

松江勇次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董海涛,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特级教师,E-mail:(上海,201600),享受上海市松江区区政府津贴。曾先后获得安徽省特级教师、安徽省优秀班主任、阜阳市首届学科带头人、首届名师等荣誉称号。曾获安徽省青年教师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和阜阳市青年教师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在各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余篇。一、中学教师撰写论文的意义 很多一线教师都发出过这样的疑问:作为教师,把课上好,让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不就行了吗,为什么还要撰写教育科研论文呢?有些年轻教师感叹:“我也想写论文,可论文太难写,这可如何是好?”经验老成的教师在随手翻阅期刊时可能会嗤之以鼻:“案例文章编故事,解题文章堆数字。这样的论文谁都能写,只是我不屑去写而已。”那么,教育科研论文究竟是什么?教师是否需要写论文?如果需要,又该如何选题呢? 要回答以上问题,首先要明白何为论文。英国思想家培根说:“阅读使人充实,写作使人精确。”写作是作者善于倾听、强化反思、广泛阅读、深化认知、凝练语言、字斟句酌的综合体现,而教育研究论文则是教师教学研究智慧的结晶,是对智力劳动的浓缩记录,是对教学研究经验的提炼与升华。一篇好的教育论文同优质教学一样,反映了教师的责任心,展现了教师的个人兴趣和教育研究成果,而非教学琐事的简单累积或堆砌。一篇好的论文有助于阅读者深入思考、强化交流、拓展视野。所以,中学教师的论文写作,不仅是开展教育科研的需要,也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最好抓手。1. 撰写论文是教育实践的需要 中学一线教师撰写论文,是备课、教学之外更深层次的思考,是与自己心灵的对话,是一个梳理思路、总结得失、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时,如果能够及时地将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记录下来,并结合教育理论和课程标准进行适度的反思、升华,将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实践素材。此外,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效果、学科育人效果与教师的语言魅力息息相关,论文写作同样也是对课堂语言的升华,更是传承教育成果的重要工具。 2. 撰写论文是教师自我成长的需要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说过:“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坚持写三年的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中学教师的论文写作是把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困惑或成功,通过自己的思考,撰写成文,与更多同行分享交流,让更多学生受益提升。无数名师的成长案例表明,教研写作是一线教师教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支点和独特路径,也是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自我成长的必然需求。 3. 撰写论文是克服职业倦怠的抓手 中学教师始终奋斗在教学一线,长期单调、重复的学科教学工作可能容易使其产生职业倦怠。通常情况下,教师在工作10年后基本熟悉了教材,也获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可能更容易迷失方向,忘记初心;而工作20年的“老教师”,更容易达到职业发展的天花板,失去发展的目标。那么,如何突破教师职业发展的瓶颈呢?论文写作便是一个重要抓手。当教师看到自己思考研究的成果变成了铅字,得到了同行的认可,自豪感和成就感就会油然而生,并会对相关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探究,从而产生职业幸福感,有效克服职业倦怠。4. 撰写论文可积累丰富的研究素材 一线中学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接触了大量丰富、真实的教学案例,而这些真实的课堂生成,是教育专家在进行理论阐述时的重要素材,也是教材编写专家进行教材编写时的重要借鉴。这些真实的课堂生成,也是中学教师得天独厚的写作资源与优势,将为基础教育研究提供丰富的原始素材。二、中学教师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策略 教而不研则怠,研而不教则空。中学教师擅长课堂教学,因此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时要基于课堂实践,立足解决教学中的困惑、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服务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论文的选题方向是衡量一篇教学科研论文水平的重要依据,并决定着论文的意义和价值。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总结了一些撰写教育科研论文的选题策略。 1. 追踪热点 热点是指受广大家长、学生和教师广泛关注的事件或问题,因此具有较高的研究和思考价值。所以教师在进行论文写作时要利用热点酝酿选题,同时把握规律,踩准节奏,在经过深入的思考和创新后,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方案,做到追踪而不追风。跟风是人云亦云,跟踪则是关注与思考;跟风是步人后尘,跟踪是变化与创新。 例如,由章建跃博士领衔的《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的结构体系及其教学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课题组,曾探讨了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而这一观点恰好与笔者的教学理念十分契合。于是“如何进行概念教学”便成为笔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同时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数学概念的教学要追求自然》《数学概念教学要讲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两篇论文,系统阐述了对数学概念教学的理解。相关论文相继发表于《中小学数学》杂志。 2. 发挥特点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和教学风格,有人擅长课堂教学研究,有人专于竞赛辅导,有人在优质课大赛中如鱼得水,有人在解题教学中左右逢源。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无限地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是无限地发挥自己的长处。所以教师应针对自己的特点,撰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悟与同行分享,展示自己的长处与同行互相交流、学习与借鉴,这也是精彩论文的重要部分。 从教26年,笔者一直视课堂教学为自己的生命,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也有较多体会。笔者还参加了省级高中数学优质课大赛或参与了学校年轻教师参赛过程中的备课,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更深的领悟。基于此,笔者连续撰写多篇论文阐述了高效课堂教学的真谛,其中包括《将“过程”还给学生,让“告诉”远离课堂》《数学教学应是过程的教学》《精彩的讲解代替不了思维的活动》《数学课堂教学应因生成而精彩》《注重过程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教学》等,这些论文先后发表在《数学通讯(教师刊)》《中学数学研究》《福建中学数学》《中小学数学(高中)》等数学期刊上。3. 抓住小点 一线教师由于理论学习有限,时间与精力亦有限,所以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否则必然会因为选题太大而造成内容空泛。因此,教师在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时,应聚焦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解题研究、学法指导等日常教学内容,这样的选题既容易入手也容易写出新意,能够写深、写透。但有些教师可能会产生这样的误解,既然是“抓住小点”,论文标题就可以冠以“浅谈”“浅析”“之我见”等。事实上,这些只是作者一种谦逊的表达方法,如果教师真的只是“浅谈”就不要谈了,“抓住小点”就是为了“深谈”。 笔者最初开始撰写论文时,都是两千字左右的小论文,集中精力解决一个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或对教材某一个细小的地方提出编写建议。逐渐地,随着写作水平的提高,笔者撰写的论文字数渐渐能够达到四千字左右,最多时可达五千字。但笔者给自己写作提出的要求并不在于字数,而是深信“浓缩的才是精华”。字数的增加,只是因为有话可说。 4. 攻克难点 每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既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也有自己的短板,写自己之所长固然是对的,但是也要在自己的短板上勇于突破,这样才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成长为有一席之地的学科名师。 在笔者曾经工作过的一所学校,生源并不理想,这就要求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难度,这也使笔者的数学解题能力受到一定的影响。为此,笔者决定给自己加压,并主动研究专业数学杂志中与解题相关的论文,同时结合日常教学,研究高中数学解题策略。近年来,笔者亦陆续有解题类的专业论文见诸报端。 5. 开发盲点 教师对教材中的经典内容都会进行重点研究,所形成的研究成果也相对丰富,典型案例也亮点纷呈。因此,除非有特别的设计和亮点,相关论文被发表的机会并不大。实际上,更值得教师探讨的是新课程中新增加的内容,或者一些普遍不被教师们重点研究的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由于比较缺乏教学成果,教师在这些方面的选题会更有意义。同时,如果一线教师能够对教学“盲点”产生教学心得或教学体会,然后再撰写成文,将有更多机会在各类报刊发表自己的见解。 例如,高中数学的“统计”部分,被大多数教师认为“简单”而快马加鞭地在教学中一带而过。这部分内容也不常被大家拿来当做论文选题。但在高三模拟考试中,统计部分往往错误率较高。这一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深刻思考,于是便针对相关现象撰写了《认真挖掘“简单”内容的育人价值》一文,并最终发表于中学数学教学委员会会刊《中国数学教育》。选修部分同样是写作选题的冷门,笔者曾针对选修内容撰写了《对直线参数方程的认识及应用举例》《利用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巧解距离问题》两篇文章,并相继发表于《中小学数学(高中)》和《高中数学教与学》。三、结语 研究无边际,即可贴地而行又可于云端跳舞;教学要有度,充分理解学生方能深入浅出。教师们只要勤于积累,资源俯首皆是;只要勇于思考,想法不请自来;只要勇于实践,感悟自然深刻透彻[1]。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们从普通论文写作进阶到真正的学术论文撰写,思如涌泉、文如行云流水的状态也就为时不远了。更重要的是,随之而来的思维深度、广度和灵活度的提升,视野的开阔,将使教师们更好地驾驭课堂教学。

序号 项目名称 颁奖部门及文件号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主要获奖人员 备注 1 伊春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 黑建规【2005】21号 一等 2005 郭恩章﹑吕 飞﹑徐苏宁﹑戚建峰﹑赵延飞﹑张 威 2 哈尔滨市道外区中部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黑建规【2005】21号 一等 2005 郭恩章﹑陆 明 3 哈尔滨市城市建筑风格控制性规划 黑建规【2005】21号 二等 2005 徐苏宁﹑吕 飞﹑刘生军﹑陈苏柳﹑段 毅 4 牡丹江望园居住小区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5】21号 三等 2005 赵志庆﹑李罕哲﹑刘 磊﹑张毓渤﹑王雨冰﹑赵 杰 5 基于“冬季生态”的寒地城市规划设计研究 黑建函【2006】156号 一等 2006 冷 红﹑袁 青 同时获第十五次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论文一等奖 6 严寒地区村镇住区规划的气候应对策略研究 黑建函【2006】156号 二等 2006 袁 青﹑冷 红﹑李 卫 同时获第十五次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论文二等奖 7 城市的健康与安全 黑建函【2006】156号 二等 2006 徐苏宁﹑吕 飞﹑赵志庆 同时获第十五次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论文二等奖 8 对哈尔滨城市设计历程的认识 黑建函【2006】156号 二等 2006 郭恩章﹑吕 飞 同时获第十五次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论文二等奖 9 哈尔滨市学府路地段城市设计 黑建规【2006】34号 一等 2006 赵天宇﹑袁 青﹑冷 红﹑程 文﹑李惟科﹑杨 扬﹑孙青林﹑周海涛 10 河北省涉县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黑建规【2006】34号 二等 2006 徐苏宁﹑吕 飞﹑郭恩章﹑吴远翔﹑张 桓 .付卫军﹑孟新波﹑高全平 11 绥化市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 黑建规【2008】2号 一等 2007 陆 明﹑邢 军﹑曲学军﹑李树华﹑赵曼丽﹑李冬梅﹑鲁英灿。晁 军 12 长春汽车产业开发区核心区总体设计及外部环境景观设计 黑建规【2008】2号 一等 2007 徐苏宁﹑赵志庆﹑曲国辉﹑刘生军﹑于 英﹑陈苏柳﹑林 松 13 哈尔滨遁园详细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号 二等 2007 徐苏宁﹑赵志庆﹑李 卫﹑单 丹﹑裘 知﹑马 聃 14 方正县总体城市设计及重点地段环境整治规划 黑建规【2008】2号 二等 2007 徐苏宁﹑吕 飞﹑黄世波﹑吕洪波﹑张 望﹑林朝晖﹑于振波﹑ 罗 维 15 绥化市市民休闲中心修建性详细规划 黑建规【2008】2号 三等 2007 邢 军﹑陆 明﹑张晓峰﹑蔡籽焓﹑王 勇﹑李冬梅﹑鲁英灿﹑晁 军 16 牡丹江莲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号 三等 2007 赵志庆﹑刘晓光﹑金 凯﹑王雨冰﹑张毓渤﹑刘玺君﹑桑晓磊﹑张丽燕 17 牡丹江江南新城滨水绿带景观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5号 一等 2008 李罕哲﹑王雨冰﹑赵志庆﹑张毓渤﹑顾 雪﹑王 鹏﹑刘玺军﹑裘振华 18 北京市延庆县康庄镇大王庄村新农村规划 黑建规【2008】25号 二等 2008 冷 红﹑袁 青﹑程 文﹑段 刚﹑吴广军﹑付玉华﹑诸 筠﹑刘晓燕 19 黑河市西部城区详细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5号 二等 2008 陈柏安﹑孙青林﹑郑树强﹑方 旭﹑周海涛﹑朱燕飞﹑隋家旭﹑关 巍 20 铁力市景观风貌特色规划 黑建规【2008】25号 二等 2008 郭 嵘﹑赵丛霞﹑邢 军﹑苏万庆﹑崔 禹﹑常 兵﹑杨安生﹑韩天祥 21 吉林省桦甸县河东新区概念规划及生态岛景观规划 黑建规【2008】25号 二等 2008 徐苏宁﹑吕 飞﹑王海军﹑韩 涛﹑单 丹﹑马 聃 .刘生军﹑于振波﹑ 22 大安市嫩江生态旅游度假风景区规划 黑建规【2008】25号 三等 2008 袁 青﹑冷 红﹑程 文﹑王吉勇﹑易维良﹑王 昊﹑田 禹﹑陈万军﹑ 23 通河岔林湖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5号 三等 2008 赵志庆﹑许洪江﹑李继明﹑李福森﹑黄一滨﹑李 卫﹑段全猛 任欣欣 24 涉县玉带河滨水景观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5号 三等 2008 吕 飞﹑徐苏宁﹑刘生军﹑单 丹﹑马 聃﹑董文丽﹑韩伟捷﹑孟新波 25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碧霞山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黑建规【2008】25号 三等 2008 刘晓光﹑齐 君﹑赵志庆﹑刘艳芳﹑李罕哲﹑席靖雅﹑朱慧超﹑刘 畅 26 重庆市西永副中心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三等 2009 宋聚生、王耀武、金广君 27 哈尔滨市学府路地段城市设计 中国城市规划协会 三等 2009 赵天宇﹑袁 青﹑冷 红﹑程 文﹑李惟科﹑杨 扬﹑孙青林﹑周海涛 28 基于紧凑城市理念的城市土地利用规划研究---以哈尔滨市群力新区为例 第十六届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一等 2009 郭 嵘、卢 军 29 基于循环文化观的旧城区空间保护与再利用 第十六届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二等 2009 于 英、徐苏宁 30 寒地城市环境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对策 第十六届东北三省城市规划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 二等 2009 邢 军、陆 明、蔡籽焓 31 北京市延庆县张山营镇下营村村庄规划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等 2009 冷 红、袁 青﹑程 文﹑王 玲、吴广军、刘友晨、付玉华、赵 楠、 32 中国雪乡旅游风景区详细规划设计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等 2009 程 文﹑赵天宇﹑马 力、袁 青﹑何湘源、顾莉莉、金 香、 33 大庆市林源新城概念规划设计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等 2009 金广君、赵志庆、李罕哲、薛滨夏、张丽燕、胡佳勇、胡金萍、吴晓洁、 34 北京市延庆县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控制规划研究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一等 2009 袁 青﹑冷 红、程 文﹑张志光、邢少华、吴广军、刘友晨、罗丽娥 35 嫩江县中心城总体城市设计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等 2009 邢 军、陆 明、郭 嵘、孙景江、闫春梅、梁为公、吴远翔、杨胜男、 36 松花江沿江风景带城市设计景观提档升级规划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三等 2009 苏万庆、郭 嵘、赵从霞、刘生军、杨安生、李旭峰、王 璠、吕大伟、 37 哈尔滨松江绿苑生态住区城市设计 黑建规[2010]55号 二等 2010 刘生军、薛滨夏、张丽燕、李爽、刘洁新、任欣欣、王继成、王清恋 38 汤旺河中心城区总体城市设计 黑建规[2010]55号 二等 2010 徐苏宁、吕飞、刘学进、秦凤友、马敬军、刘生军、王继成、王作为 39 方城县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荣玥芳、郭思维、赵天宇、王成恒、占晓林、于保才、崔太海、杜东方 40 哈尔滨市城市公共艺术规划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苏万庆、郭嵘、李仂、常兵、李旭峰、邱天怡、范云飞、高野 41 哈尔滨道外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发展规划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陆明、邢军、周志宇、王岩、李冬梅、崔婧琦、康君、金春花 42 保定市长城汽车产业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赵志庆、张国涛、刘生军、姜洪涛、胡佳勇、刘洁新、吴凤婷、于波 43 吉林农业大学校园修建性详细规划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冯志行、宋聚生、赵天宇、邢军、余洋、陆诗亮 44 哈尔滨征仪路及周边城市设计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赵志庆、刘生军、李罕哲、胡佳勇、张丽燕、李爽、胡金萍、金鹏 45 尚志市东浦新区城市设计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苏万庆、郭嵘、常兵、李仂、吕大伟、王璠、范云飞、高野 46 安徽省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千亩苑”居住区规划设计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刘生军、赵志庆、胡建辉、昌盛、耿嘉蓉、夏鑫、练超、王锐 47 北京市延庆县妫河沿线村庄乡村风貌研究 黑建规[2010]55号 三等 2010 袁青、冷红、张志光、赵继红、甄玮、吴广军、刘友晨、付玉华 序号 姓名 颁奖部门及文件号 获奖等级 获奖时间 备注 1 赵志庆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全省城乡规划设计先进工作者 2010 2 吕飞 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全省城乡规划设计先进工作者 2010

代表人物有高旭、柳亚子、陈去病等。

南社是一个曾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化团体,1909成立于苏州,其发起人是柳亚子、高旭和陈去病等。

1、高旭:他出身于地主家庭,1904年留学日本,1906年归国后,在上海创办健行公学,提倡革命,并为中国同盟会江苏支部部长。高旭早年即愤慨于"伪韩为杜"、"吟花弄鸟"的腐朽诗风

2、柳亚子:1906年,参加中国同盟会和光复会。1907年游上海,便与陈去病、高旭等酝酿南社。1909年南社成立后,他做了很多实际工作,表现了更多的热情。

3、陈去病:最初受康梁维新运动的影响,后来转向革命。在南社成立前,他就是一个活跃的革命分子。

扩展资料

南社最初酝酿于1907年,正式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在第一次“雅集”的17人中,有14人是同盟会会员。它以提倡民族气节号召,以应和民族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种族压迫和专制统治。

南社成员大多属于新起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其中,不少人是革命派文化宣传队伍中的积极分子。1903年﹐高旭在松江发刊综合性杂志《觉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南社

中江王勇老师发表论文

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

现如今,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与措施分析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工程施工期间,工程档案资料具有监督作用,工程竣工验收中档案资料的验收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除此以外,当出现安全质量事故以后,档案资料是事故原因分析的重要依据,档案资料对于建筑后期的检修和维护也有着较大的作用。本文对工程档案资料管理进行了研究,探讨资料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科学合理的措施。

关键词: 工程档案;技术资料;项目施工;

工程档案资料设计的范围很广泛,持续时间长,管理起来复杂。项目立项开始到项目竣工结束,都涉及工程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程档案资料主要记录了施工过程,能够正面反应出项目质量、项目管理情况,对工程具有很大的意义。

1、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的作用

1.1监督作用

工程项目持续时间长,施工工序复杂,每道施工工序验收合格以后才可以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施工过程以及验收过程都有记录资料。现阶段使用的验收表单涵盖了验收的内容、标准以及规范要求。

1.2验收作用

目前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规定,单位工程验收的基础是分部分项质量验收合格,分部分项工程技术资料合格,建筑工程使用功能符合要求,工程感观质量合格。由此可见,档案资料是规范要求,档案资料不符合要求,工程验收就不能通过。

1.3在工程事故分析中的作用

档案资料是施工过程的真实记录,档案资料的内容包含了施工准备工作,施工实施过程,验收情况等,这些内容为工程事故分析提供了主要依据。

1.4建筑工程检修和维护作用

建筑工程使用年限久,建筑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质量问题,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档案资料是检修维护的重要参考依据。除此以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不能满足使用功能,工程需要改建或是扩建以满足使用需求,这种情况下施工技术资料可以提供工程各安全功能状况、工程的耐力及荷载取值、工程管线走向、位置等各项需要的信息,为扩建、改建等工作提供基本依据。

2、建筑工程档案资料管理中的问题分析

2.1工程档案资料管理现状

在以往的资料管理中,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是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字数资料收集不完整,缺乏较多的资料,且资料收集的时间不及时,甚至存在资料与现场实际情况不符的现象。具体表现为:没有专门的技术资料员,技术资料的收集与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想起来就收集,忘记了就算了的现象;现场施工完成以后才开始补技术资料,导致技术资料与现场实际的情况存在出入;检验批资料原始记录实测值数据不去现场测量,由填写人员随意填写,数据不能反映真实情况;施工技术资料的收集随意性很大,没有根据规定的要求进行。

2.2工程档案资料管理问题原因分析

经过分析发现工程档案资料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首先是项目领导不重视技术资料的收集,且工程施工合同没有对技术资料的提交质量和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技术资料被忽略。技术资料不仅只是施工单位的事情,还涉及监理单位、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需要各个单位协调合作。由于各个单位沟通协调不顺畅,给技术资料收集管理增加了很多的阻碍。例如监理拖延签字,导致施工不能正常进行;质监站给的整改通知单甲方不配合盖章等。

其次是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制度,管理人员监管不得力。该项目没有专门的资料员,资料工作有技术员和施工员以及各个分包单位代管,各分包单位收集整理的资料没有统一的规定,由于资料收集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素养较低,水平有限,档案资料的收集十分混乱,已经有的资料也不规范。为了应付资料验收,施工单位雇佣临时的资料员时候补资料。由于资料没用很好的归整,检查时经常手忙脚乱。

3、档案资料管理措施

技术资料的收集首先要在表格、形式上实现统一,必须能够反映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质量管理、施工管理等内容在档案资料中得到真实的反映。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措施规范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

(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时,合同内容明确档案资料交付的要求,时间、分数以及所需经费,并要求施工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条款,保证档案资料的质量。

(2)施工单位必须安排具有资料员证的,有一定项目经验的资料员负责档案资料管理工作。明确资料员的职责,定期进行资料检查,要求档案资料必须齐全且能够反应项目实施的实际情况。

(3)材料进场报验、施工检验批、隐蔽工程检查等是档案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必须做到真实、有效。材料入场前必须提供合格证且经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验收以后方可进场。入场的材料需要取样、送检,等检测报告出来合格以后,材料才能使用。不合格材料需要复试以后才能使用。送检需要填写取样委托单,注明材料的批号、规格、型号以及使用部位,检验合格以后材料方可用于现场施工。

(4)技术资料员的工作不仅是资料的收集,还必须做到对现场的.全面了解,且熟悉施工的过程,做到档案资料与工程施工实际情况是一致的。根据现行的技术规范要求,收集资料。技术资料岗位人员必须做到能够熟悉相关规范,施工单位负责定期对技术资料员进行培训学习,及时学习新出的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深入现场,了解施工过程,项目管理过程,基于以上情况,资料员才能掌握行业信息,做到档案资料符合国家、行业的规范要求且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工程竣工验收时,资料能够顺利通过验收。建筑工程投入使用以后,如若需要维修、扩建等,技术资料能够提供真实有用的一手资料。

根据对象的不同技术资料可以分为检验批资料、分项工程资料、分部工程资料以及单位工程资料,检验批资料是分项工程资料形成的基础,分项工程资料是分部工程资料形成的基础,单项工程资料由分部工程资料形成,因此检验批资料是档案工程资料的基础。以微软大厦幸福里为例,检验批资料包含了:检验批质量报验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施工记录、材料的出厂合格证及进场复验单、验收结论及处理意见以及检验批验收,不合格的地方要有处理记录,监理工程师签署验收意见。

(5)工程项目完工以后,根据当地规范要求,将技术资料整理归档,并且提交给相关的单位。

4、结束语

档案资料管理是建设工程项目的重要部分,不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着很大的作用,项目投入使用以后,如若出现质量问题,或是项目需要改建或是扩建,档案资料都能够提供参考依据。根据微软大厦幸福里档案资料管理的实际情况,我认为,档案管理的主要贯穿于项目实施过程中,首先项目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档案资料的管理,将档案资料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档案资料收集管理制度,技术负责人定期对档案资料进行检查,如若发现不合格或者是缺资料的情况,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保证档案资料能够跟上项目的进程,保证资料的真实有效性,为项目竣工验收提供条件。项目施工人员熟悉行业规范要求,能够准确的形成质量验收、施工管理、施工试验、材料送检等技术资料,技术资料与安全管理、进度管理和质量管理相结合。档案资料岗位从业人员充分认识到档案资料的重要性,工作的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工作,将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与施工现场的管理结合起来。一个优秀的工程是高素质的领导、管理人员、施工人员共同的劳动成果,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应是每一位工程项目施工档案资料管理人员的不懈追求。

5、参考文献

[1]付菁燕.基建工程项目管理中档案资料管理与监控的重要性[J].城建档案,2018.

[2]王勇.大型工业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划的作用与编制[J].城建档案,2018.

新闻学是在文学的基础上产生的,与逻辑学、语言学、美学等多种学科相关。新闻学是当前最有前途、最有影响、最有时代特点的学科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新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网路新闻编辑对网路传播现状的改进

摘要:随着网路时代的全面来临,网路新闻编辑这一职业也应运而生。网路新闻编辑作为媒介资讯的“把关人”,要想在媒介融合时代改变网路传播现状,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提高对网路资讯的选择、分析、评价和创造性传播的能力,表达出新闻的真实内涵,实现网路新闻的价值。

关键词:网路新闻编辑;职业素养;媒介融合;网路传播现状

一、网路传播现状

有的网站为了迅速发新闻、争“独家”报道,仅仅靠网路上的海量资讯来写作新闻,所以大量未经认真采访和核实的新闻稿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结果稿件中错误百出,逻辑混乱、连篇错别字出现、虚假新闻等现象随处可见。当今虽然进入了媒介融合的时代,但是很多网路媒介并没能很好地发挥自己的功用,仍然依赖于传统媒体,导致网路新闻千篇一律,难以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网路新闻编辑需要如何改进

一提高网路新闻编辑的选择能力

现在很多网路新闻编辑每天的工作只是将纸质版的文字转化为电子版,然后加上一个显目的标题,这样就完成了日常的工作。网路资讯的庞大冗杂,受众需要在最短的时间里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有用资讯,而且由于各种社交软体的涌现,网路编辑获取资讯的来源越来越广,甚至有的资讯是从普通网民的释出中获取的,所以讯息的真实性就难以保证,这种情况下,网路新闻编辑就需要具有收集、分析、鉴别的能力,这就是一种选择的能力。[1]网路新闻编辑要在接触社会的资讯后,筛选出有价值的资讯进行释出,这样不仅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吸引受众阅读,也能让新闻正确引导受众,正确地影响和引导舆论。

二对网路媒体自身及受众的清晰定位

网际网路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媒体网站建设的需求增加,然而很多入口网站在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后却没有收到实质性的效果,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展示作用。很多网路媒介之所以得不到大众的关注,主要原因在于对自身的定位以及对受众群体的定位不清晰,一味地大面积、大领域释出资讯,又怎么能获得自己的忠实受众呢?网路媒体在受众市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但由于媒体对受众调查不够,一些媒体不顾自身优劣,也不管自身释出内容的取向,就随意释出资讯,所以其受众定位存在高度重叠和盲目性。而现代社会,人们在受教育水平、职业、兴趣取向、收入水平、生活享受意识等方面的差异越来越明显,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网路媒体的受众也出现了群体分化,需求也由过去的较为同一转为分化,必须要了解其中的差别,进行“差异化”受众定位。因此,只有在较长时期内向受众传达差异性的资讯产品和服务,满足其特殊需求,形成媒体的特有受众群体,才能形成竞争优势。

三根据时代的发展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

新闻学给我们的是一种从事新闻的工作思维,让我们去发现新闻、挖掘新闻,给了我们从事新闻工作的基本技能,但是要观察现实,评价事实的是非曲直、利弊得失,还需要从其他学科以及社会实践中吸取养料。网路的普及,在政治、法律、文化等方面给大众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不少便利,但是资讯的释出具有不可控性,网路新闻编辑如何正确识别并独立地作出判断呢?网路新闻传播打破了原来的地域与行业的限制,与世界联通,所以要求网路新闻编辑要改变自己传统的思维方式,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扩充套件自己的全球视野。现在的网路新闻受众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水平,在网上查询相关资讯时,人们一般更倾向于阅读专业所需要的资讯,面对这样的受众,网路新闻编辑就必须有更丰富的知识积累,具备更高的文化修养。因此,网路新闻编辑不能只学习新闻学科,还应该涉及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哲学和自然科学等各方面,建构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只有这样,网路新闻编辑才能对新闻线索作出正确的选择。

四运用数字化工具来进行特色报道

网路新闻传播运用高科技进行讯息传播,网路新闻的表现形式将逐步由静态转向动态。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媒体将新闻资讯编写由简单的“文字+图片”的形式,发展成为集视讯、音讯、文字以及大量相关资讯连结的立体报道形式。今后,网路新闻采访中还会更多地运用视讯采访等手段,远距离实现“面对面采访”。[2]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网路新闻工作者不仅要会用高科技,而且要能熟练地掌握现在的媒介工具,只有不断学习网路知识,加强网路传播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媒介素质,善于利用各种软硬体装置,才能开创一片新天地。这个网路媒体云集的时代,竞争异常激烈,这种竞争不仅包括新闻内容的竞争、讯息可信度的竞争,也是网路新闻编辑自身素质的竞争。编辑应该充分利用网路的互通性,不能只求自己的发展,要与其他不同型别的网路媒体相互配合,互相促进,这样才能使自身竞争力有更大的提高,才能改善网路传播现状。

五记者应具备更强的道德意识

网路新闻工作者在资讯传播中,必须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对发出的每条讯息负责。新闻工作者还要积极利用自己掌握的资料,发现并谴责不道德的资讯传播现象,以保证资讯传播的有效性和纯洁度,从而增强传播的效果。记者一定要有精品意识,在努力增强责任感的同时,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尽可能地减少稿件中差错的发生。总之,网路记者应重视整体道德修养的提高,树立良好的整体职业形象,以顺利完成资讯时代新闻传播者角色的转换。

三、结语

网际网路作为第四媒体,已经得到大众的认可。网路新闻编辑作为这个拥有海量的网际网路资讯海洋里的瞭望者,在这个有害资讯滋生并可迅速传播的温床里,不仅要扮演好瞭望者的角色,利用自身优势及时传达新闻资讯,还要扮演好“把关人”的角色,让虚假、有害资讯止于网路之外,还受众一个干净的网路新闻传播环境,改善现在纷乱繁杂的网路传播现状。

参考文献:

[1]赵振杰.浅论网路编辑的文化修养[J].出版发行研究,20025:26-27.

[2]王巨集.网路编辑应具备的素质[J].新闻爱好者,200511:45.

二: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策略

摘要:媒介融合时代的来临对新闻传播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体育新闻传播人才亦是如此。本文立足于媒介融合时代的新特点,对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创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运用定量与定性、文献资料法、内容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结合媒介融合时代的特点,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案提出了新的观点。笔者对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创新探讨,旨在为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使其能够满足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使本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媒介融合;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

随着时代的进步,网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并在传媒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应用。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新旧媒体的界限日渐模糊,媒介受众也由大众化向分众化转变,媒介融合时代悄然来临。媒介的融合发展对传媒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在更加娱乐化的体育新闻报道中。因此,探索更加适合媒介融合时代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方案势在必行。

一、媒介融合时代传媒融合的特点

21世纪是媒介融合时代,网路、手机等新媒介出现并逐渐成为人们获取新闻的重要媒介。同时,人人都可以是新闻的传播者,现代传播成为平民化甚至是全民化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使得资讯传播渠道更加开放与多元,传播渠道的多元使受众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受众向分众化转变。随着数字技术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的融合成为趋势。但同时,随着媒介融合时代的到来,传媒发展中也存在诸如新闻真实性存疑、传媒公信力降低、受众选择性困惑等问题,仍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规范。

二、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新要求

相较于其他新闻传播者而言,受众对体育新闻传播者的要求更高。体育新闻传播者不仅要懂体育、爱体育,拥有海量的体育知识,同时还要拥有敏锐的判断力与独到的见解。媒介融合时代对体育新闻传播者提出了新要求。

一运用多种媒介蒐集与整理资料

资料的蒐集与整理是一名合格的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海量的体育资料与丰富的体育知识是体育新闻报道的先决条件。一篇好的体育新闻报道,不仅要有记者的观点与见解,同时还需要大量的资料支撑。大资料的来临使得资料的蒐集与整理不再复杂,在网际网路平台上,可以进行各种资料的蒐集、整理分析。所以,运用各种媒介蒐集、整理与分析资料,是一名体育新闻传播者应掌握的基本能力。

二综合应用多种媒介渠道传播体育新闻

媒介融合时代,多种媒介使用统一的以网路平台为基础的数字工具和数字语言,形成了大众传播特性、艺术表现形式和数字技术平台紧密结合的融合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综合运用各种传播手段,实现传播效果的优化,体育新闻传播者亦是如此。体育新闻传播的特性要求体育新闻报道风格的娱乐化与内容的专业性。所以,体育新闻传播者在进行体育新闻报道时,既要hold住官方文章,又要能报道街边趣闻,同时还要善于捕捉竞技场上潜在的新闻。使用资料工具与资料语言进行多种媒介渠道的报道,是体育新闻传播者必备的能力。利用多种媒介进行报道,要求体育新闻工作者写出适合各媒介传播特性的各种风格与体裁的文章,同时还要有一定的新闻策划能力,策划出适合各种自媒体传播的“萌文”。当然,图文的处理与音视讯的制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三、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的现状分析

中国的体育新闻专业教育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最早要追溯到1983年上海体育学院试办体育新闻专业方向。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方向点已达20个左右,主要分布在体育院校、综合性大学的体育学院以及民办学校和其他社会办学机构。其课程设定大多以体育新闻评论、体育新闻学、广播电视概论、网路传播理论与务实、电视新闻务实、新闻摄像、体育新闻传播学等为主。但随着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现有的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亦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体育新闻≠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专业成立至今已经培养了几代优秀的体育新闻人才,但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仍然存在课程设定问题及教材问题。目前,国内有的体育新闻专业教材包括郝勤的《体育新闻学》、毕雪梅等的《体育新闻学概论》等。虽然弥补了体育新闻专业教材方面的空白,但是部分院校仍然将体育新闻专业停留在新闻传播学理论与体育简单叠加的层面,缺乏课程设定的专业性。

二师资结构有待调整,师资力量亟待加强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虽然已有30多年的历史,但体育新闻教育仍相当于起步阶段。随着新闻媒体的更新换代,专业教师仍处于较为缺失的状态。绝大部分院校的体育新闻学教师由高校新闻学或专业专案教师担任,缺乏体育新闻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深度。

三理论教育与实践脱节

由于师资结构存在问题,学生能接触到的有体育新闻实践经验的教师数量较少,使得目前我国体育新闻教育实践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师资方面的问题,还使学生最后的实习环节受到影响。首先,部分院校没有设定实习部分,即使设定了,对学生的实习地点等也没有做过多要求。其次,部分院校设定了对口的实习基地。此举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实习难的问题,但部分实习基地的建设尚未落实,或者无法跟上时代要求,这也成为制约体育新闻专业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四、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创新研究

为应对媒介融合发展的需要,满足当前体育新闻报道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对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创新性改革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当前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应该以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主。我国高校的高等教育一直以来存在着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培养的学生多是理论知识掌握得多,而实践能力相对较差。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亦是如此。如何进行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笔者有以下建议:

一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增开融合型技能专业课程

当前,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进行专业设定时,体育新闻学、体育电视编导、体育广告学、体育播音主持等相关专业都是分而立之,各专业的课程设定与安排也都是基于该专业设定形式而形成的。这种专业和课程设定模式造成了各专业之间人才培养的割裂,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必须要打破专业壁垒,调整课程设定,才能够真正培养出基础扎实、技能多样、适应媒介融合发展需要的传媒人才。同时,为了适应媒介融合时代网际网路、手机等新兴媒介主流化发展的趋势,在课程设定方面,除了传统体育新闻专业开设的采、写、编、评、摄等核心课程之外,还应开设摄影摄像基础、计算机图形影象设计与制作、网页设计以及包含有音视讯与图文立体互动设计的多媒体互动设计课程,使学生全面掌握网路、手机新闻的采编、制作能力。同时,还可以进行网路传播用语与网路受众特征等方面的课程培训,使学生快速掌握网路受众的特性,方便学生在网路传播的实践中,尤其是在娱乐化的体育新闻传播实践中快速上手。

二优化师资队伍,加强媒介融合技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现阶段,在我国的体育新闻专业中,与媒介融合相关的课程教学工作做得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缺少拥有媒介融合技能的高素质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体育新闻传播人才的关键所在。由于传统的专业与课程设定的弊端,院校现有的教师往往只对某一类媒体有较深的认知和了解,对其他媒体尤其是新兴媒体的认知和研究则相对缺乏,对新媒体技术的了解与掌握更是少之又少。体育新闻传播者独有的体育属性要求体育新闻专业的教育与普通的新闻学教育不尽相同,体育新闻专业的教师更加侧重对体育专案的熟悉与了解。因此,教师在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该时刻关注体育比赛与体育新闻,对某个或多个体育专案进行深入了解,以便在教学中随时随地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领学生对体育的爱好与关注,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与思考。

三整合实践平台,建立媒介融合实验室

对于传媒专业而言,完备的教学实践平台是培养传媒人才所必需的,体育新闻也是如此。早在2008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就投资数万元建设了模拟媒体生态环境的媒介融合实验室,并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本科媒介融合专业。其培养目标就是培养发展型、复合型、应用型传媒人才,特别强调理念和技能双管齐下的培养模式。当然,就现实情况来说,建设媒介融合实验室需要高昂的费用,这对于国内很多体育院校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幸运的是,媒介融合本身也为教学实践平台的建设提供了便利。例如,电脑PC机和智慧手机等网路数字技术的普及,使得学生能够自己开设个人网页、个人部落格、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并在上面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PR、EDIUS等软体工具进行音视讯的制作,并通过网路相互转发与评价,在互评中得到提高。还可以将这种平台与学院已有的教学实践平台相连线,大大强化学生各种媒介技能的训练,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玉梅,杨颖.新媒体时代传媒人才实践培养模式研究[J].新闻传播,201514:55+57.

[2]王勇.媒介融合背景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3]张丁丁.我国体育新闻教育的现状与问题解析[J].视听,201407:119-120.

【2009中国交通企业管理十大杰出人物】1984年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本科毕业,2003年7月取得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历任中铁二局施技处科长,副总工程师,工程部总工程师、部长,中铁二局机筑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现任中国中铁昆万铁路筹备组副组长,工程组组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获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首届科技大会优秀科技工作者”,“青年科技拔尖人才”,铁道部“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在有关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

江南大学徐勇将论文发表

该院目前在校学生170多名。现有教职员工80名,专任教师66名,平均年龄36.1岁,其中教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等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22名,占33.3%,博士、硕士研究生及同等学历人员28名,占42.4%,国家级裁判4人。基本构建成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学校重视体育设施条件建设,在蠡湖新校区的总体建设中,实施完成了高起点、高标准体育运动设施建设,其中包括能容纳4500人面积为12700平方米的体育馆,13000座位的中心运动场,以及现代化的室外游泳池和一大批篮、排、网球场和现代新兴的心理拓展训练基地的攀岩、定向越野等运动设施。体育学院非常重视组织开展科学研究,科研经费逐年大幅增长。近年来承担包括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研究、校级青年基金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30余项。教师公开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刊物20余篇,国际学术刊物2篇,主编和参编教材8部。体育学院积极探索体育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适应性,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的全面综合发展。

20多个博士生导师,都很牛!王洪新,1964年2月生。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共党员。1991年毕业于无锡轻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并获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粮油学会会员、中国生物工程学会会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江苏省食品与生物工程协会会员。荣获94’国内贸易部无锡粮科院优秀党员,97’国家轻工总会先进个人和无锡轻工大学校优秀教育工作者,99’省教育系统科技先进个人、2000年无锡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和2000’无锡市十佳青年企业家,2002年度蠡园经济开发区优秀党员及2005年江南大学优秀党员等称号。长期从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新产品开发及科技产业化管理实施工作。发表了60余篇科技论文,主编《食品新资源》一书39万字,参编《食品分离重组工程》二章共7.5万字。主持或作为技术负责人承担并完成“茶叶茶黄素的酶法多相态工业化生产技术” 、“食品天然抗氧剂——茶多酚” 、“高纯度茶多酚及儿茶素单体” 、“燕麦茶奶、豆茶奶”和“茶叶儿茶素单体的提取研究”等6项省部级科技攻关和科技发展项目。科技成果均经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或国家轻工总会等成果鉴定,达国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主持和参加了十余项生物工程和食品科学的其他项目。“高纯度茶多酚及儿茶素单体的研究开发”获江苏省2002年科技进步三等奖。“茶叶茶黄素的酶法多相态工业化生产技术”获2006年度国家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无锡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茶多酚天然抗氧剂”新产品先后获省、全国科技新产品金、银奖;“茶多酚对精炼菜籽油的抗氧化作用”获无锡市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一种从茶叶中制取茶多酚的方法” 已授予发明专利。从1996年起担任无锡轻工大学食品学院硕士导师,2006年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博士生导师。已招收指导培养27名硕士生,13人已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其中6人考取著名大学博士深造,协助指导博士生2名。

骆勇发表的论文

骆勇以前是我们的专业指导老师。前年(2011年)已经调走了。现在交通工程的系主任是李慧。

还在的。 骆勇,工学硕士,交通运输系主任。1993年毕业于西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汽车与拖拉机设计制造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99年4月在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研究生毕业获工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和智能运输系统(ITS)。作为主讲教师主要讲授《计算机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汽车测试技术》,《道路交通安全》,《交通工程》,《客运场站枢纽设计》,《城市交通规划》《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其沿线设施设计》等多门本科学生的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并指导本科学生毕业设计若干名。现承担省级科研课题两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8篇(其中公开发表4篇,在国际交通学术大会发表英文论文1篇)。成都市交通工程专委会会员。

男,工学博士,教授 ,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交通运输节能减排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四川省及成都市交通工程专委会理事。主讲《交通工程学》、《道路工程基础》》、《城市交通规划》等课程。同时从事交通安全和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方向研究工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