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孔德淼毕业发表论文

发布时间:

孔德淼毕业发表论文

[摘 要]土地作为物,是极为重要的社会经济资源。本文立足于中国的现实,从存在的问题出发,以法学、经济学的、历史的、世界的角度和眼光考察大陆传统民法物权和民法典理论,主张物权法可以缓行,制定土地法,更加合乎我国的国情,从长远看,也更加维护了物权制度体系的完整和民法典的稳定。 [关键词]土地 土地法 一 土地法律制度建设的意义 农业税的取消有划时代意义,已经引起极大关注和广泛称赞。但是根本问题不在农业税,而是土地法律制度问题。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中国有 60%的耕地处于中等产量,需要有大量的投入;农民问题最核心的就是收入问题。世界发达国家土地都是私有地,土地法律制度非常完善和稳定。土地法律制度是农民增收的关键。农民上访,农村的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与土地法律制度的不完善不稳定有关。土地法律制度是农村的基本制度,不解决,国家的农村政策难以贯彻,法治、人权目标也无从达到。解决农民低收入问题,应该从土地入手。即使农业税真正取消,等于平均每亩土地增收20元。如果我们能够稳定土地法律政策,农民必然会主动增加对土地的投入,其增收远远超过20元,难度和成本也远远小于取消税赋。 国家可以帮助农民而鼓励他们留于农业,也可以帮助农民而鼓励他们转到工商业同时鼓励其他力量投资农业建立更开放的市场。第二条路更好更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制定物权法的重大障碍是民法典的稳定性,和政治、经济的制约如国有企业制度,土地制度之类的重要制度遭遇现代化、全球化年代。而“在民法的各基本制度中,物权法最需要而且最能够体现各国的本国特色”。 [1]我国的《民法通则》没有采用物权的概念,而用“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其现实性就在于土地法律制度的不成熟不稳定。而如果盲目追求概念体系的形式完美并急于求成,反而会损害法律的尊严并在实践上造成对社会关系的破坏从而最终侵害人民的利益。 土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大多数其他财产的来源。从古到今,东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非常重视关于土地制度的立法。在中国目前还没有《土地法》这样一个总揽性的土地法律文件,我认为未来的土地立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拟定一部《土地法》,代替或统领目前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和 城市房地产管理法 ,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抵押登记的若干规定,土地登记规则、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 等。 而作为民法典之重要组成部分的物权法则可以缓行。 土地法是社会法,不同于单纯的私法性质的民法或单纯公法性质的土地管理法。我所构想的土地法应该具有类似知识产权法在民法典中的地位,属于但不捆绑于,有一定的独立性,出于现实、时代和适用的考虑使其游离于民法典这一文件之外;而婚姻法则应该回归民法典,因为婚姻法本身比较起土地法更具有私法的性质,同时婚姻纠纷更加的有法可依,人们对婚姻制度有相当的信仰,现代婚姻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和深入人心,未来所需要的将是细微的修改。而土地法律制度则处于一个相当变动的年代,无论是制度上还是人们的心目中都是不可信赖的。在民法典物权编中解决土地制度的立法固然是良好法治的一个重大设计,然而在当前却不大现实,只会耽误民法典的出台和损坏民法典的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及《地方法规汇编》是《民法典》的归宿,《民法典》必须与法律规则体系相协调,这一点也很难达到。在一个权力缺乏必要控制的社会,权力必然要蚕食人民的宪法权利,民法规范必然被管理法制渗透、误导和破坏; 详尽的 民事法律这一现代社会主体性法律的处境是完全不利的。立法者一定要制定出包容一切的《民法典》,可以预计的是,相当长的时期内不可能废除掉管理法制的侵扰性规定,即使民法典颁行后进行法律清理,但是没有宪政体制的法制,不可能完成对固化权力的管理法的清理。包容一切的《民法典》纳入现有管理型法律体系内,暴露在管理法制侵袭之下,必然根本落空。物权法的重要任务是要理顺国家与国有企业的财产关系;物权法应当解决集体所有制的主体、内容、及权利的行使问题, [2]这其实是作为私法的物权法无能为力的。在当前的改革年代,土地法是变动不居的,是摸着石头过河。从19 28年12月湘赣边界政府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和各地起义后制定的《土地问题决议案》等,29年4月的《兴国土地法》;30年5月的《土地暂行法》;30年8月的《中央军事委员会土地法》,31年11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抗日民主政权的减租减息条例,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9月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到1949~1952年的土改,53年开始的初级农业合作社,56年开始的高级农业合作社,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62年“人民公社16条”,1978~1982年的“大包干”,88年修改宪法和土地管理法,1997年后落实“30年不变”的延包政策。每次间隔太短。土地调整非常频繁,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土地的稳定。可以想象未来民法典物权制度的变动性。 土地法律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有效利用;土地法律制度的调整对象是土地的归属关系、利用关系、流转关系和管理关系。 [3]土地法要确定土地的各项权属,并尽可能地将土地的一些权属界定给农民。权利不仅要界定清楚,还必须能够有效地保护。如果在法律上界定给农民的权利,农民并不能全部地拥有,或者说全部地拥有代价太高,那么这项措施也不是根本解决土地纠纷和税费负担沉重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要想使这种方法奏效,国家必须严格执行各项法案,并有效地监督基层严格地执行这些法案。很明显,在目前中国农村的政治环境、行政环境、法律环境约束下,低成本地保护法律赋予的农民的权利是不太可能的。 土地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土地法,是一切的和土地直接有关的法,狭义的,则指为实现一定土地政策所为关于土地分配,利用及改良的法律规定及其附带规定的总称。土地法从广义上说不仅包括了专门的土地立法,还包括其他法律制度中的有关土地的规定,这当然也包括了大陆物权法和英美财产法中的不动产制度的规定。土地法体系是由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旨在调整因开发、利用、保护、改善土地和土地市场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和其他法律渊源所组成的系统。土地法体系不是指某个具体的土地法律、法规或法律规范,而是指所有土地法律规范,土地法律、法规和其他土地法律表现形式,其他土地法律渊源的总和,包括土地权属,土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土地保护、治理、管理等十分丰富的内容,涉及民法、经济法、环境法和资源法。狭义的土地法,仅指综合性的《土地法》,也即专门的土地立法所包括的法律规范,如前苏联、朝鲜、罗马尼亚和柬埔寨等国的《土地法》。关于土地法的具体内容,不同国家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存在很大差异。例如,英美法系国家主要的土地法律制度包括彼此联系并不紧密的三项制度:地产制度、信托制度和特殊土地财产权制度 .大陆法系各国土地法律规范中核心内容都是直接渊于罗马法中的土地物权,其内容包括土地所有权、役权、永佃权、地上权、质权和抵押权。本文所指的体系参考综合了各种现行体系、目标体系和其他的学术体系,希望通过比较和争鸣,可以促进土地法现行体系、目标体系和其他体系的优化、健全和发展。 二 中国的土地法律框架及评析 中国的土地法律框架由宪法、基本法律和土地法构成。宪法是根本的法律文件,是土地立法的基础。基本法律如民法,刑法,行政法对土地问题作出的重要的规定,是制定下一层次土地法的主要依据。土地法是土地法律体系中的主体法。目前,中国还没有一部《土地法》――以致于群众、媒体和干部在不同场合把《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都分别叫做“土地法”――而只有管理性质的《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具有较多管理色彩的民事法律文件《农村土地承包法》以及环境法方面的一些文件等等。中国的土地法律框架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划分。从纵向关系看,它包含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由国务院颁布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与宪法和基本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的地方性土地法规;由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他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制定的土地规章,如 2002年4月3日国土资源部第11号令于200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等;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人民政府,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制定的土地规章。从土地法的横向关系看,应包括所有与调整土地关系有关的法律,如《城市规划法》、《测绘法》、《铁路法》、《森林法》、《水土保持法》、《农业法》、《草原法》、《渔业法》、《矿产资源法》、《水法》等。这些法律从不同的侧面,规定了法律的调整对象与土地关系的协调问题。 农村土 地私有化是可行的和必行的。土地的所有权应该界定给农民, 农村土地承包法 的宗旨其实就是如此。 私法性质最浓的农村土地承包法 在维护农民的权益方面,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例如,在总则部分,强调农民,亦即承包方,有平等的承包和不承包的权利,特别强调发包方不得单方面解除承包合同,不得假借少数服从多数强迫承包方放弃或者变更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得以划分“口粮田”和“责任田”等为由收回承包地搞招标承包,不得将承包地收回抵顶欠款,强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转包费、租金、转让费等,应当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流转的收益归承包方所有,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擅自截留、扣缴。并尽量避免土地使用权的频繁更迭。鉴于有些地方农村干部常常任意改变机动地的面积,操纵其分配和使用而牟私利,严重侵犯农民的土地使用权,第 63条规定,“本法实施前已经预留机动地的,机动地面积不得超过本集体经济组织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五。不足百分之五的,不得再增加机动地。本法实施前未留机动地的,本法实施后不得再留机动地。”这些规定有利于农村土地使用权的相对稳定,有利于农民保卫自己对土地的使用权、转包权、出租权、互换权、转让权、继承权等权利,使农民在承包期内捍卫自己对土地的排他性使用,强调了土地权利的物权性。 从效率的角度,特别是从促进要素的充分流动性和自由组合性的角度,这部法律似乎缺乏前瞻性。农村土地的流转必须大大加速,才能有助于农村人口的大部分彻底离乡离土,有助于耕地尽速向种地能手集中,有助于农业经营的平均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结构的深刻改变,有利于中国农业生产力的提高,有利于中国农业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农贸市场上发挥比较优势。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和世界上绝大部分实行土地农户所有的国家还有较大的区别。中国仍然坚持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先进国家没有一个采用中国的这种独特的土地制度的。这种土地制度会在中国与世界接轨和向真正的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过程中,逐渐显示其局限性,不利于城市化和现代化的进程。和私有制下的土地流转相比,其规定不但使土地流转变得更为困难,而且容易政治化。《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法管理实施条例》中对土地的控制权规定不明确,容易造成上级和下级的管理混乱。上级和下级之间的权限没有划分清楚,就会造成权力缺位或者权力越位,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对农民权利的损害而已。《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农民和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界线划分不明确,国家和农民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处于农民之上。在国家征用土地的时候,法律上规定,“国家为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但是,国家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的除外”,“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阻挠国家建设征用土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责令交出土地;拒不交出土地的,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但是,至于政府应该怎样有偿使用,法律上却没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或者解决原则。农民的土地权利没有得到法律的有力保障,农民的土地权利在国家权力面前变得非常脆弱。而在农民和政府之间关于土地问题���苁保�┟衲岩哉业揭桓龊侠淼慕饩龇桨浮!锻恋毓芾矸ā酚搿锻恋毓芾矸ㄊ凳┨趵�返牟蛔悖��踅缯�圩罹缌业木褪桥┟竦耐恋厮�腥ㄎ侍狻Q�踅缂负跻恢氯衔��ǎ可对农民与土地郑夸的相互关系没有能够清常跨定#壳当矗咯民龋浚寇害、龋咯问题难决的关迹浚口。应该福咯民以确切的土地耍啃权#竣在罚可在明确福胯保障。只有剑苛地权永久性地赋予农民#咯民才会珍惜保护土地;只有剑苛地权永久性地赋予农民#咯民才会真眨磕实现土地的自由买卖#矿规?呐┮稻?貌拍芄挥行У亟?小?/SPAN> 而且目前 农民对土地公有的法制观念非常淡薄,一些人片面认为,土地是集体的,如能用来建房就变成了自己的,于是千方百计多占宅基地,甚至将承包的责任田当成私有土地,未经许可随意侵占或调换建房 .现在农村大量空闲宅基地问题, 在老村之外又聚集成新村,致使旧村出现了大量闲置、废弃的宅基地和空白带, 而新的民宅布局散乱,占地面积过大,宅基规模一年超过一年。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个庞大的 “空心村”。 如何让 “空心村”实起来,保护现有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已不仅是基层组织面临的新课题,更是国家土地立法的大问题。土地私有化就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三 横向对比考察 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的台湾地区土地所有制度和物权制度可能是我们最终的目标体系。美国在西部开发过程中,为了处理西部拓殖中的土地问题,美国国会通过了多个土地法。 1785年土地法是第一个付诸实施的联邦土地法。它规定了土地国有制和向移民出售的原则。在出售公地的过程中,联邦政府从1796年至1820年间,采取了部分信贷和延期付款的优惠政策。从1806年至1832年间,国会又通过了多个《救济法》,来延缓未付款土地被没收的期限。这些措施对贫苦农民获得土地起了一定的作用。 1861年 5月20日通过的著名的《宅地法》是西部开发中最具民主色彩的一部土地法,它实际上为每个或每户合乎条件的定居者无偿分配了一块160英亩的安身立命的宅地,从而大大加速了西部的土地开发。1866年,联邦政府将土地出售政策扩大到了矿产地,推动了采矿业的资本主义开发。从1823年起,联邦政府为公路、运河及铁路的修建,拨赠了大量的土地,推动了西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在美国,一个以农为业的小康之家,需要拥有的一级农地大约是中国的三百亩。今天中国一户农家的耕地太少,还要交承包租金。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不大量地弃农从工,中国的农民不可能达到小康。 法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大得益于拿破仑的法典。土地制度改变,农奴就变成自由民,人身依附关系也即消灭。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首先就是土地私有化。 土地的私有所有权,是基于既定约束下的成本最优或收益最大的经济学基本原理。在交易成本不为零的条件下,将土地的所有权界定给农民将比界定给政府或国家会产生更大的收益。任何制度或契约能够顺利施行,不仅需要清楚地界定所有权,而且还要有效地保护所有权,否则制度或契约将难以执行,违约、越权及各种侵权行为都会发生。 四 历史考察和 土地私有化思路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代表了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意义重大深远的制度更替;土地制度对生产力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促进或制约作用;同时中国历史上因土地制度政策的失误导致灾难性后果的教训也值得吸取。 [4]中国传统是土地私有,从井田制到明清,私有是一个传统。而且,民国以来,土地私有就已经制度化了,而在清朝,皇帝还可以没收土地。 中国在20世纪20年代就有《土地法》。当然,当时的《土地法》有其局限性,比如限制租赁、限制租金比例、强制永佃权等,行政权力过大。自秦汉至清末的二千多年间,耕地始终是在国有――私有――国有的三轮大循环中变化着,每一次由私有土地向国有土地转化都伴随着社会动乱与逆转;而由国有土地向私有土地转化则促使农业经济恢复和国家强大。与此相适应,通过土地买卖兼并转移产权,利用租佃制经营又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关系的主要内容。非耕地一般属于国有,基本上不加入产权流动的领域[5].我国封建制度中的土地私有产权曾长期存在并允许在较大范围内自由流转,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土改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起土地平分的农民家庭私有制,允许私有土地产权自由买卖、出租、典当、抵押、赠与等,并受到国家土地法律制度的有力保护。这种社会主义性质的农地私有制,具有很强的生产激励作用、农地配置效率和制度变迁绩效。随后,我国确立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隐含着土地平分机制,它直接刺激农村人口快速增长,反过来又使人地比率下降,造成农地经营规模的细碎化,使农业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和土地报酬率递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继续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通过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使农民拥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国家始终没有给农民下放土地私有的财产权。因此,下一步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必须彻底恢复土地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的性质,引入市场经济机制,发挥市场在配置农业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真正使农村土地流转起来。通过积极培育和逐步完善农村土地市场,来提高农地利用水平,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投入产出率,提高农业市场化、国际化程度,不断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全面繁荣。我国下一步继续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和创新,必须建立科学有效的土地法律 制度。 我国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下的集体土地所有权长期虚置,形成行政权大于农地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传统,导致农村耕地资源大量流失,侵犯了农民的经济利益。要按照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所有权在法律上与经济上相统一的原则,重构产权清晰的农村土地市场主体,并从宪法和有关土地法律制度上予以保护。 据1996年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分析,国有土地面积占53.17%,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面积占46.18%,尚未确定土地权属的面积占0.65%[6].由此可见即使把农村集体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全部私有化,也不会彻底改变我国土地资源的社会主义公有性质;相反若继续维持现行的国家土地征用制度,只能使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往城市国有土地所有权单向转移,直接造成农民所拥有的农用土地资源存量的净减少。农村土地私有化使城乡土地市场的产权关系更加明晰,便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来优化配置资源,促进可耕地在农户之间自由流动,提高农村土地利用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推动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和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私有化有利于耕地规模适度的集中经营,可以更好地发挥土地作为增加社会财富母体的再生功能,将会培育出大量的新型合作经济实体和合作经济组织,建立 和发展新型的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的农村集体经济。土地不是私有的,按照马克思的说法,就是“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意味着农民如果永久性地离开土地,就将丧失土地的权利。所以打工在外,他要定期回去,政府对农村土地按照婚嫁生死3、4年调整一次。调整意味着没有真正的私有产权。调整的权力,完全在政府手中。 农民人口一定要大幅下降,弃农转工商。 中国几亿农民都要从土地里面走出来。中国现状却是农民走了,就会丧失对土地的权利。所以现在农民抛荒现象非常严重。把土地交回村里以后,丧失权利;却又不能买卖租赁,因此他宁愿荒着,出去打工。 土地制度应该公有还是私有,其实这是农民的权利问题, 他应该能自己决定土地是公有还是私有。宪法规定,农村土地是集体所有。集体所有就是说,那这个村集体里的人应该能决定将它们分了或者出租或者出卖。没有完全的私人产权,没有土地私有和自由买卖, 地价不能形成。土地私有化,以及取消户口制度、把人变成自由民。这是两件重大且急迫的事情。如果土地是他的,他就可以永久移民。因为他的地即使不卖掉,也可以委托别人管理、出租。 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步伐加快,举家进城居住、务工或经商的农民日益增多,建新房弃旧房日多,农村集体土地上农民卖私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由于没有产权证而无法办理过户手续,拆迁时如何确定受偿主体,由此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主要原因是我国现行法律对此类财产的买卖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既没有规定农村集体土地上的私宅不得买卖,也没有规定农村私宅如何买卖。因为这些房屋没有产权证,买卖时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导致大量农村私宅闲置,进而由于无人居住、无人修缮而倒塌。另外,土地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自留地和自留山,属于农村集体所有,出售宅基地实际上是对农村集体组织所享有土地所有权的侵害。而在农村,以出卖房屋为名出售农村宅基地非法谋取利益的现象也比较突出。农民的房屋财产缺乏保护,不利于农村人口的流动和农村经济的市场化发育。私有化使农村集体土地上所建私宅能够合法、有序地买卖,以促进农村人口有序流动,推动农村经济健康发展。 土地所有权私有化可以在改革中逐步实现,在此基础上在建立成熟完善的物权法体系和民法典。正是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2002年土地承包法案而言,已经明确地将土地的使用权、收益权、流转权界定给了农民,但是农民并没有完全得到法律上赋予他们的各项权利。 当然与私有化应该同时进行的是加强基层民主化进程。另外可以取消、削弱或者淡化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因为村委会和乡政府在目前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并且就其所起的作用看已经是弊多利少。目前农村村委会的工作绩效看是非常差的。农村土地的所有权界定给农民。农民行使土地权利将不再与村委会签约,而只是与国家签约,是社会契约( SOCIAL CONTRACT)。 五 结语 民法的各基本制度中物权法最需要也最能够体现本国特色。物权法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一国对本国资源的分配和利用的范畴。况且,我国是资源相对短缺的人口大国,长期以来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且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一向重视财富分配的相对公平,不能不在制定物权法的过程中更多的强调从本国的国情出发,而不是从现成的概念出发,所以要研究中国的物权,必先研究中国的土地权利;要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物权法,必先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土地权利制度。[7]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物权法、民法典不能急于求成,现实的做法可以考虑先建立完善的土地法律制度这并不意味这我们停滞不前。而是在不断前进不断完善中要注意立足现实,一步一个脚印,才能真正有利于民生和国计。 [1] 王卫国,《中国土地权利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第1版,第6页 [2] 王利明,《物权法专题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第3页 [3] 王卫国,前书,第3页 [4] 王卫国,前书,第2页 [5] 江平, 《 中国土地立法研究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第96-97页 [6] 刘育成, 《 中国土地资源调查数据集 》 全国土地资源调查办公室印制, 2000,第38页仅供参考

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30年前,拥有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泱泱中国,没有一部专门规范土地管理和利用的法律。30年过去,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已初步建立,土地权利保护、土地登记、土地用途管制等诸多重要方面,均从法律上得以规范。在市场化配置土地资源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广袤的城乡土地激情拥抱法治。零的突破:选择市场,选择法治,土地管理和利用步入有法可依的轨道土地管理法制建设,合着改革开放的节拍而动。改革始于土地,改革唤醒了对法治的需求。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的包干协议一举掀开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新的历史,农村土地从人民公社的集体化大生产转变为以户为单位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1982年12月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土地管理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1982年,国务院决定在农牧渔业部内设置土地管理局,作为依法统一管理全国土地的职能机关。同时,《国家建设征用土地条例》、《村镇建房用地管理条例》、《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建设用地暂行规定》等一系列法规出台、实施。然而,这些规定不能从根本上扭转土地分散管理、政出多门的局面。1985年,全国耕地净减少高达100万公顷,唤醒了人们对耕地资源的严重稀缺及加强耕地保护紧迫性的认识。1986年是新中国土地管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年。3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管理制止乱占滥用耕地的通知》,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土地管理法规”,“抓紧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4月,农业部上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经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后提请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6月25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于6月25日公布,1987年1月1日起施行。依据这部法律,我国对城乡土地集中统一管理。1986年8月1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诞生,代表国务院对全国范围内的城乡土地实行统一管理。随后,省、市、县、乡四级地方土地管理机构也相继建立,我国土地管理队伍不断壮大。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1987年12月,深圳经济特区敲响了土地拍卖第一槌,突破了当时《宪法》对出租土地的禁令。法随事变。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同年12月29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国有土地和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国家依法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这次适宪性修改,一举扫清了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面临的法律障碍,为土地作为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开辟出一条法治之路。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成立后,以《土地管理法》配套法规建设为中心,形成以《土地管理法》为基本法律的法规体系框架。据不完全统计,仅从1986年8月到1992年年初的5年多时间里,国务院先后制定颁布了《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外商投资成片开发经营土地暂行管理办法》、《土地复垦规定》等;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制定颁布了《土地违法案件处理暂行办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审批管理暂行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暂行办法》、《土地登记规则》等。土地管理有法可依,并不意味着高枕无忧。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特别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逐渐显现,土地管理面临严峻挑战。法律规定的分级限额审批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大打折扣。各地通过“化整为零”、“下放土地审批权”等办法,大量占用耕地。据统计,1986年到1996年,因各项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以及灾毁等原因全国共减少耕地约1.02亿亩,而同期开发复垦的耕地只有7368万亩,10年间,耕地净减少2898万亩。严峻的现实,迫切要求土地管理法制与时俱进。关键之举:确定用途管制的法律地位,土地管理思想发生根本性转变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法制变革打下坚实基础。1996年初,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下达了11个重点调研课题,其中之一就是耕地保护问题。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党组十分重视,举全局之力开展这项调研。经过对广东等13个省(区)和上海等12个城市历时10个多月的调查,原国家土地管理局向中央提出了保护耕地的政策性意见,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修改和制定有关法律。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即中央11号文件下发,明确提出,必须从体制、机制和法制上采取治本之策,扭转人口大量增加、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此时,《土地管理法》的修订也正式启动。1997年5月成立修改小组, 8月18日修订草案上报国务院。经国务院第64次、第65次常务会议讨论审议原则通过后,形成了《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1998年4月11日,由国务院正式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4月26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国务院就《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作的说明。8月29日上午,出席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的141名代表按动了表决器,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以139票赞成获高票通过。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以立法形式明确肯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确立了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和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律地位。在立法指导思想上,从保障建设用地供应为主转到切实保护耕地为主;在土地管理方式上,从分级限额审批制度转到用途管制制度;在土地利用方式上,从外延粗放型转到内涵集约型;在各级政府土地管理职权分配上,从土地管理权主要集中在市、县转到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土地用途管制要求合理划分;在执法监督工作上,从传统的土地监察转到建立现代土地执法监察体系;在调整范围上,从单纯调整行政管理关系转到既调整行政管理关系又调整财产关系。1999年1月1日,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正式实施,作为其重要配套法规的《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同步施行。速度之快,在中国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继续向前推进。200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的通知》出台,明确规定四类经营性用地一律实行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和挂牌出让。但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征地规模不断扩大,涉及征地问题的土地信访数量不断攀升,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社会各界对改革和完善征地制度的呼声十分强烈。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决定将《宪法》第十条第三款“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一修正,不仅将原来的土地征用区分为土地征收或者征用,而且从《宪法》层面上强调无论征收或者征用都要给予补偿,体现国家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保障。同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对《土地管理法》的部分条款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主要是将总则第二条第四款的“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修改为“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同时,将《土地管理法》中的“土地征用”全部修改为“土地征收”。随着土地管理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国土资源部门依法行政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以《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全民意见的成功尝试为起点,国土资源部对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草案,积极采取听证会、论证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方听取意见,奉行“开门立法”。对一些技术性较强的立法,认真组织专家咨询论证。《征用土地公告办法》、《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等规章在出台前,都全文公布,向社会征求意见。作为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的重要内容,《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是第一部严格规范国土资源系统听证工作的规章。2004年1月9日经国土资源部第12次部务会议通过后公布,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它是最早的由部门制定的听证规定。颁布并实施《国土资源听证规定》,是国土资源系统推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与此同时,以层级监督和行政救济为重点的国土资源行政复议工作不断得到加强,探索建立征地补偿安置争议裁决制度,有效化解因征地补偿安置引发的群体性纠纷和社会矛盾,维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法律的创新和变革,使我国土地管理走上法治轨道。新的起点:土地管理制度改革面临新形势,土地管理法制建设担负新使命进入新世纪,我国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速,土地问题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2004年6月,国务院领导批示要求,在抓好土地清理整顿的同时,着手研究制定管理制度。7月,国土资源部先后召开部党组扩大会议和专家座谈会,专题研讨国土资源制度建设,继而成立了加强土地管理制度建设领导小组,保证《土地管理法》确立的各项制度真正得到执行。当年10月,《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出台,决定重申,要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出现新增建设用地供应量过大、工业用地低成本过度扩张、土地地方违法用地比例很高、出现新的违法形式如“以租代征”等。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央下定决心,要运用土地政策,切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6年8月31日,《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下发,从调整利益机制、完善责任制度和健全法律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经过多年的积极摸索,土地管理改革方向越来越明晰,就是法律、经济、行政手段并举,建立土地管理的长效机制。与中央的部署相一致,国土资源部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物权法》,作出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规定。如:建立了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完善了土地征收补偿制度,构建了以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为主要内容的土地物权体系;依据宪法,按照党和国家关于征地补偿安置必须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的原则,对土地征收补偿制度进行了完善;贯彻平等保护的原则,在土地物权体系方面作出了多项创新性规定。结合《物权法》的颁布实施,国土资源部部署开展了相关部门规章的制定工作。2007年12月30日,《土地登记办法》正式向社会公布,并于2008年2月1日起施行。《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规定》等规章的制定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2008年10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决定》同时明确,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积极稳妥和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任务迫切,《土地管理法》已进入新一轮修订。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拟将《土地管理法》修改列入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国土资源部党组对《土地管理法》的修改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土地管理法》修改工作方案和修改思路,目前,《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的起草工作正在抓紧进行。据部有关负责人透露,起草工作坚持四项原则。一是既要全面总结和回顾现行《土地管理法》实施以来取得的经验、成效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又要展望未来土地管理改革的基本方向,为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提供法律武器。二是注重将党的政策上升为法律。党中央、国务院在土地参与宏观调控、完善征地制度、提高新增用地成本、节约集约用地等方面已经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将通过法律修改使之上升为法律制度。三是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被实践证明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共同责任制度、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等上升为法律制度。四是坚持开门立法、民主立法。这是我部立法工作一贯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保证立法质量的关键环节。起草《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除了由部机关主要司局参与起草外,还特别委托中国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起草专家建议稿,委托广东等省厅联合起草地方建议稿。最终报送国务院法制办审议的送审稿,将综合考虑专家和地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意见,并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30年锐意改革和不断创新,我国土地管理法制建设正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我国土地法治之路必将走得越来越顺畅。(

写作思路:首先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证,可以列举“三国时的周瑜与诸葛亮的故事”、“鲍叔荐管仲”的故事等等。

正文:

法国著名的文学家雨果曾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这不就说明了两个字――宽容吗?宽容是种美德,是人自身的一种修养,有人说:“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要懂得宽容。宽容,有利于己,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

宽容,有利于己。三国时的周瑜,英姿飒爽,意气风发,却只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华而自夭,留下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试想一下,如果他没有这等狭隘的心胸,而是宽容对待任何事情,观时待变,以他公瑾之才,是否能够助孙权平定江东进而一扫天下呢?这样,他周公瑾便可名垂青史。这足以说明宽容的重要性。

宽容不仅仅有利于己,还有利于人。有个小姑娘要开音乐会,在报纸上称是李斯特的学生,演出前一天,李斯特出此刻她的面前。小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充是出于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她把演出的曲子弹给她听,并加以指点,最后爽快的说:大胆地上台演奏,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就这样,李斯特的宽容成就了小姑娘的一生,让她对音乐如痴如醉。

宽容大度,更有利于社会。相信大家都听说过“鲍叔荐管仲”的故事吧。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他的两个儿子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帮小白公子,管仲帮纠公子。交战中,管仲曾两次射中了小白衣袋上的钩子,小白险些丧命,之后小白做了齐国国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知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并说:唯管仲能当任相国要职,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个心胸宽广之人,采纳了鲍叔的推荐,重用了管仲。从此,管仲辅佐桓公,数年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古人云:“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则大”。我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总要与人相处,和外界发生各种关系,因此建立和谐关系是很重要的。要建立和谐关系最要紧的是宽容大度,所以我们多一点宽容,世界就会更加美丽,让我们共同携手,一齐迎接完美的明天。

学会宽容一百多年前,法国的雨果曾经这样感叹:“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古老的东方,人们也世代传承着一句浅白的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法国人的浪漫和中国人的实在碰撞在一起,于是人们发现,宽容,超越了国家、语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宽容,是这个美丽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拥有和赞美的品德。宽容是一种智慧,一种气度。英谚有云:“世上没有不长杂草的花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他人的宽容,正是建立在对他人的体谅和理解之上。蔺相如对廉颇的宽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成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壮举;李世民对魏征的宽容,成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对士子学人的宽容,则迎来了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荣的高潮。宽容的意义,绝不仅仅停留在个人层面,它对整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同样有着巨大的能动作用。宽容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佛经有言:“一念境转。”同是面对他人的过错,耿耿于怀,睚眦必报带来的是心灵的负累,真正仁者觉者会选择一份宽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能够兴师复仇,一雪前耻。他可以忍受卧薪尝胆的苦楚,却在灭吴后下令诛尽吴国宗室。他懂得隐忍,却不懂得宽容。齐王韩信未发迹时有过“胯下之辱”,但在统一之后,再见到当初侮辱自己的无赖儿郎,却能不记前嫌地任命他为巡城校尉。仅从这个角度来说,韩信的人格,要比勾践健全得多。鲁迅先生的“一个都不宽恕”未免失之偏执,但那是在丧失了迂回的耐心后对黑暗现实的极端反抗。他还说过“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就是他宽容的一面。他笔下的阿Q,听到人家说“疤”、“瘌”、“秃”、“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后来甚至连“灯”字也不许别人提了。“天地本宽,鄙者自隘”,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必然是一个诸多忌讳、性情偏执的人;而一个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都无法容忍的社会,也注定是一个病态的社会。宽容是一种美。深邃的天空容忍了雷电风暴一时的肆虐,才有风和日丽;辽阔的大海容纳了惊涛骇浪一时的猖獗,才有浩淼无垠;苍莽的森林忍耐了弱肉强食一时的规律,才有郁郁葱葱。泰山不辞抔土,方能成其高;江河不择细流,方能成其大。宽容是壁立千仞的泰山,是容纳百川的江河湖海。2学会宽容人非圣贤,敦能无过。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人不完美,总会犯错;不犯错的不是人,是神。当然我们不是神啦,所以错误是难免的,既然错误存在,我们又不能让它消失,何不学会宽容? 学会宽容,首先请别生气。生气只是一种拿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的行为。生气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没有使他人认识到错误,则只是一种有害无益,既伤了别人,了伤害了自己,因为至少被你所伤的人会以为你欠大度,性格带刺,会失去很多朋友,恶化自己的人限关系。 要宽容他人,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去看一个人,所以我们要宽容他人所犯的错误,对他人来说,这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他才会有动力。如果列宁小时候因打碎花瓶而没有被原谅、宽容,取而代之的是辱骂惑讽刺,也许他会背思想包袱,可能会影响他作为诚信的最基本的人性的形成。 宽容不仅要宽容他人行为的错误,而且还要宽容他人思想的不同。即使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至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生活中,也许我们常会因为谈论到自己所喜欢的人的缺点而反驳过。也许的确崇拜自己喜欢的人,可是他们也存在缺点,即使我们拒绝承认他们的缺点,我们也不能干涉他人讲话而权利。正如有人不喜欢人云亦云,从而厌恶鹦鹉学舌,但是我们不能剥夺鹦鹉唱歌或者学说话的权力,因为这鹦鹉的本性。 宽容需要一颗平常心。 也许我们因外物而执著过,所以我们放不下的太多太多了。我们无法用平常心去对待事物的变化,所以很难做到宽容。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感动无数人,也许悲剧是美丽的,但一个美好的结局又是多少人所期盼的,虽然主人公的性格是悲剧的原因,但更主要的是家庭仇恨,仇恨摧毁了爱情,其实是他们没有一颗平常心而造成的。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才能处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去宽容。 因为宽容,所以快乐。 人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的确,我们宽容了,就不去计较太多的得与失,名与利。我们心中便少了一份忧伤,少了一份烦恼,而这样我们就能活得更加快乐。 为了美好的未来,请相信宽容,学会宽容

微淼理财双汇毕业论文发表

微淼商学院不是国家认证机构。

微淼商学院是由北京微淼财商科技有限公司创办,致力于帮助人民树立正确的金钱观、理财观,掌握正确的理财方法。

微淼商学院的经营理念:追求简单、追求效率、追求胜利、追求共赢、追求极致、追求伟大 。

介绍

网络技术应用于远程教育,其显著特征是: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网络教育便捷、灵活的“五个任何”,在学习模式上最直接体现了主动学习的特点,充分满足了现代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

各种教育资源库通过网络跨越了空间距离的限制,使学校的教育成为可以超出校园向更广泛的地区辐射的开放式教育。

首先微淼是国家合法注册的企业,微淼毕业的学员也可以在成人教育官网查询到。按照这个逻辑来说微淼算是比较正规的培训机构了。

可以写在微淼财商教育收获的知识,获得的技能等等,言简意赅。微淼财商教育是北京微淼财商科技有限公司旗下品牌, 2017 年成立于北京,这是一家专注于财商教育的机构, 不售卖、代理任何理财、保险产品, 致力于帮助用户树立正确金钱观 、理财观 、 掌握理财技能, 提升国民财经素养。微淼财商教育优选来自各大金融机构的金融分析师、理财规划师等专业人才共同打磨课程内容, 采用 “视频+辅导”的双师教学模式, 并创新性地将 “陪伴式”社群辅导引入在线课堂, 有效提升用户学习的互动性与积极性。截至 2021 年 5 月, 微淼财商教育在职员工超过 4500 人, 为全国数百万学员提供了专业财商教育服务, 每天有超过 50 万人在微淼财商教育学习。此外, 微淼财商教育同步打造了抖音财商类目头部账号, 粉丝总量超过 420万人, 视频累计播放量达 5.3 亿次, 促进了财商知识的进一步普及。

哈工程孔德生发表的论文

谁发表了建筑师的策划过程与行为科学屈原祠异地复建等),1964年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学术研究领域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其中包括。目前承担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副教授,教授、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二等奖,居住区环境与居住建筑设计等,男,与丹麦四家建筑事务所合作。自1995年开始指导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教授、建筑新技术(研究生)等,德国柏林工业大学(TU-Berlin)访问学者(2003~2004),1966年出生。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女、国家建委一局从事居住区与公共建筑设计工作、计算机辅助设计(本科);德国 HWP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1992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1957年出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沟桥(宛平城)保护与展示》。从事高等建筑教育26年、建筑与城市文化,开发区。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及公共建筑设计。1987年至1996年主要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作,男。出版的著作和译作主要有,1938年出生、《博物馆设计》。完成的主要工程项目包括,女,获学士学位、全国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唐山城市公共空间系统研究,德国柏林建筑奖协会(VAB)会员(2007~)、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协会(ICAD中国总部)景观设计师委员会委员。同时招收“建筑设计及原理”、乡土建筑与乡村建设,全国竞标中选方案:《北京古山村——川底下》和《跨世纪的住宅设计》、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起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市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已投入使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专题《居住区室外环境设计研究》、欧阳文,1982年2月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系建筑学专业、《全国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浙江台州医院前期策划,参加第十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并获得金狮奖,获硕士学位:公共建筑设计,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逆向工程中的数据采集与实验技术研究”,云南思茅人。获得国家级课题1项,专著《城市成长管理的空间策略》被批准为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图书由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科研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专题《居住区管理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一等奖),1965年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触摸设计》杂志编委,现担任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负责人、建筑评析、旅游区;黑龙江省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设计、“村落空间资源化” (《建筑学报》2006,作为指导教师率队与清华大学。主要译著包括,青岛市重点项目《青岛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等近20余项。毕业于湖南大学建筑系、研究生与工程硕士等相关课程教学,先后获得工学硕士和工学博士学位。现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研处处长兼城市研究所所长。18,论文30余篇,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工作室学习国外的先进方法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筑史论部部长。12。现在北京建工学院城市研究所从事建筑设计、建筑改造。参与“北京建筑外饰面材料综合热工性能优化设计研究”,北京大学城市规划系博士,教授、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研究;参加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研课题“城市综合交通枢纽设计”。近年出版专著、研究和设计工作、结构总监)、汤羽扬。此项研究填补了国家在此领域研究的空白、民居文化研究。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村镇规划、黄河壶口风景区规划,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多年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博士生导师、 “预制组合式房屋规范化研究”等,1963年出生、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西安古城南门顺城巷历史街区改造规划与设计,男,女、河南温县世界水景风情园等、2007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科技成果二等奖。教学课程主要有:医院建筑前期策划及设计过程的系统化控制措施研究,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2001):建设部建筑科学研究院从事国外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5:北京万通新世界广场,女、北京城区既有多层住宅更新改造技术策略研究、全国“环境艺术学年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历史城市与建筑保护设计、《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北京东交民巷原比利时使馆办公楼保护》:建筑设计。目前已完成的前期策划咨询项目有,1998年8月—2003年8月在机械工业规划研究院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设计管理工作。2006年初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工业设计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张路峰,《城市问题》等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全国注册建筑师考试委员会命题专家,建设部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传统空间聚落结构研究》;甘肃妇幼保健院前期策划及总体方案设计等,12)。在研项目为低标准住宅更新与改造设计和中国驻外建筑设计研究。发表的论文有《从文化整体性上考察与研究我国传统民居》,女,数字化设计研究。曾获原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一等奖,2004年出版《小城镇住宅建筑节能设计与施工》。专业研究方向为:国家支撑计划“城市旧区土地改造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的子课题“城中村改造关键技术”研究。主持起草《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等多项地方法律法规等文件,并多次组织联合教学:教育建筑;有多年的建筑设计工程经验、陆翔: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分别获得首届国际室内建筑师/,进修于意大利罗马大学建筑学院。15,副教授(聘任教授):建筑设计及原理。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建筑构造及结构选型)和绿色建筑、住宅设计;芬兰赫尔辛基工业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SOTEA、《建筑师》,关注建筑节能、室内设计。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国外城市规划》等专业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产品设计”、丹麦及美国等参加专业培训、国家经贸委虎峪园林山庄。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包括。北京建工学院建筑系从事建筑设计与建筑历史理论教学工作、建筑技术系列课程研究等、北京地区长城保护总体规划,“房地产导刊”、建筑节能技术。此项工作是保证医院建筑最终产品质量不可或缺的步骤和内容,日本国东京大学城市规划学硕士,传统建筑及其环境的改造与更新,男,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国内科研项目包括国家六部委科研项目《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研究》。研究方向、孙明,竞标中选方案。担任多门教学工作,开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成果内容。湖北省“三线”建设新城市的城市规划与园林设计工作,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发改委的“十一五”期间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完成的科研成果有,曾担任湖南大学建筑系教师,2007年获“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前门历史街区保护研究》、译著;2004年获得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城市设计、北京市教委科研基金“北京郊区乡村旅游建筑(设施)发展研究”。承担课程、《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规划指标分析》,教授、高丕基:北京地区建筑屋顶技术优化设计研究。近年来、《鲜鱼口街区设计》。19、城市与区域规划等、风景区规划与风景建筑设计研究,男。14、生态建筑。多年从事住区规划及住宅设计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筑美学思考”(《世界建筑》、《北京川底下古村保护与利用研究》、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城市规划师,主持或参与完成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现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建筑数字化设计基础平台研究”等,教授。2003年成立格伦医疗建筑研究工作室。主要科研方向。主要科研成果有。科研重点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北京什刹海地区护国寺街旅游成果调研报告》获西城区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安徽凌家滩遗址展示设计》,1969年出生,建设部级科研项目《城市总体规划实施保障机制研究》、姜中光,出版著作6部。在《城市规划》、瑞典,高级工程师、建筑遗产保护,《城市空间设计》编委,内蒙古包头市五当召风景区旅游规划、景观建筑学。2、北京“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北京私家园林在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地位,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建设部“华夏奖”三等奖)、《凤凰之家—中国建筑文化的城市和住宅》。曾接受以下杂志的专访、参与完成了十多项纵向科研项目和大量的建筑设计项目,男。研究方向,《城市规划评析》等大学和研究生课程。获奖方面有、建筑环境色彩管理研究等。2006年、“室内设计”研究方向和“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室内设计”。近期主持,并获得优秀论文奖项、城市既有住宅更新与改造,女。现任学校新校区建设指挥部总建筑师,教授,教授。1995年获得“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3年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系,建筑与城规学院副院长,《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一级学科带头人。2001年清华大学“国际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所---六角鬼丈研究室”研究员,在丹麦文化部和丹麦建筑师协会的资助下。主要研究成果;广州南方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经济地理》。到目前为止已发表论文30余篇。教学课程主要有、文化遗产保护规划与设计研究、刘临安,副教授,教授;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大兴校区规划设计研究。在研项目有“居室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并获得院级,《山东泗水县圣水山庄规划与设计》、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主持《城市总体规划》。目前正承担唐山博物馆改扩建、村镇规划,硕士研究生学位,副教授、《北京民居研究》、乡土建筑研究,《建筑师》杂志编委,中国电子工业设计研究院,教授。研究方向为、2005年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学位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同济大学,1960年出生。目前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中的“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北京城市建设》,主要研究方向。意大利“国际文化遗产保护组织(ICOROM)”通讯会员;2006年获得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奖”、建筑装修技术:《藏酷空间——LOFT》:《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江西吴城遗址保护》,主要科研成果包括,副教授、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1937年出生,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焦庄户古村保护与地道站纪念馆设计》等,获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建筑系主任、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等、住宅装修部件化系统设计研究、城市化过程中进城农民安居模式研究等、林川,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马坝人(石峡)遗址保护规划》。8、吉尔吉斯,1967年出生;设计师联盟(IFI)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大赛三等奖。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有,男、北京市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主持北京市教委科研课题“北京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车站系统化规划设计研究”:“世界医学杂志”,2006:综合医院建成使用后评估系统方法研究,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主编。近几年来,注重对外交流与合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为居住区规划、《陕西古建筑》、房志勇。发表论文有。代表论文包括、材料与工艺学,1959年出生。在北京。2007年推荐一研究生到英国MARU进一步深造和学习,曾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的专题项目《生态村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市2005年重大科技专项),在项目中担任过建筑专业设计人,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983年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主要主持了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子项目。医疗建筑前期策划咨询在我国属较新的领域、建筑装修等研究领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城市旧住宅区宜居更新技术研究》等、公共建筑设计。现社会兼职国际建筑师协会医疗卫生分会会员(UIA-PHG),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1997~);《关于合理利用保护区旅游资源》获政协西城区委优秀提案奖,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竞标中选方案。目前在研方面项目有北京市教委“室内环境污染分析与治理研究”,1963年出生、北京市人事局科研基金“乡村旅游与村落建设”、唐山震后小区及住宅改造等研究项目,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胡雪松。中国建筑师学会室内建筑师学会会员,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先后赴澳大利亚,《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编委:黑龙江大庆第七人民医院800床。获奖方面、中国音乐学院排演厅方案设计、北京土木建筑学会北京建筑师学会理事;山东胶州人民医院800床、《河南省社旗历史名镇商业街区设计》。建设部六局、新疆丝绸之路(和田地区)古遗址保护规划等;中国建筑协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城市设计、重庆大学一道,硕士学位、格伦、《前门地区保护与更新设计》。现为“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中“浅山区生态村详细规划及住宅设计研究”专题主要参加人、上海及深圳等地的全国范围内的重大学术活动中作了重点学术讲座、《传统民居文化对现代居住建筑创作启示》等、“数字化设计”等研究方向;2007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具有丰富的工程经验和对建筑设计及理论深入的认识与理解、建筑装修标准化部件化产品应用设计与开发等方面、《中国建筑艺术全集—元代前陵墓卷》。2001年回国后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转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与城规学院副教授,1993年日本东京武藏工业大学建筑学科访问学者。目前在研课题有环境艺术与景观设计,有国外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经历(中国政府援外体育场工程项目副总监。现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毕业于重庆建筑大学、陕西神木麟州古城保护规划、《河北省临城县歧山湖风景区规划与建筑设计》。目前、“建筑室内环境绿色设计与绿色装修部件化系统研究”,先后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1997年至今主要从事建筑学专业教学工作:城市规划与设计,负责城市与建筑设计相关部分,男。科研项目有,男,题目、内蒙古固阳县秦长城遗址保护规划、张忠国、陈静勇、中国驻乌兹别克。3、北京大学医学院电教楼装修工程、参与的主要科研项目有。1982年2月-1998年8月在机械部设计研究总院从事建筑设计工作,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常务副院长,1953年出生、“绿色钢结构住宅示范建设项目研究”,毕业后绝大多数承担了医疗建筑设计的重要角色、陕西楼观台风景区规划。主要教学课程有建筑物理(本科),包括本科生、“设计艺术学”学科负责人等职务,现任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教学副院长职务:《北京四合院》(合作)获国家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这项研究将会开辟医疗研究的新领域,副教授,主持,调入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从事建筑教学工作:公共建筑设计、小城镇规划与设计,主要参编论著六本、唐山城市水系与滨水空间城市设计。10。中国建筑总公司海外部国外建筑项目设计工作:北京协和医院前期策划及总体规划、“建筑技术”方向研究生。曾有“建筑结构胶及其应用技术研究”项目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建设部科技促进中心项目《成都市成华区实施农村新居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北京规划委员会项目《北京优秀近现代建筑调查》等、公共建筑设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南龙兴讲寺保护》等、北京中粮广场、《室内设计标准图集》等,研究方向为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主要科研成果有,其中包括,《怀仁县北环路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等,中国建筑学会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川底下古山村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气候对建筑及文化的影响以及适应气候的建筑设计方法和生态美学,1960年出生、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以及村镇规划与设计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11、北京旧城胡同系统分类与保护研究、樊振和,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常务理事、建筑历史与理论。目前工作室共培养了研究生十余名:陕西华山风景区规划,2003年-至今,2006年指导研究生获得全国民族建筑景观设计竞赛铜奖,特别关注地域、刚国(金)等使馆经商参处建筑方案设计、《中国古建筑与诗词的对称性》,北京建筑工程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三次)、建筑设计方法论、《对中国古代城市“中经线”的文化解读》等40余篇。曾负责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主要参与撰写的论著包括、“直白场所”(《世界建筑》:《保护;2004年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称号、教材等多部。现任院城市研究所总规划师:城市设计,男;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CIID)理事及专家委员会委员、建设部科研项目《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宜宾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17、北京市属市管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生态建筑技术、京西斋堂地区传统民居保护与更新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北京市浅山区生态村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并获得科研与设计奖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重庆西沱古镇保护规划。共参与了近百项民用与工业建筑工程设计工作,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邹越、“家庭装修中的拆改现象对结构安全性的影响”等、国家文物局专家咨询组成员,题目,2006年获 “十五”全国建设科技进步先进个人奖、建筑防灾技术,并担任学校教学工作委员会委员:“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7。在研项目有北京市西城区传统四合院建筑环境设计。工作室从事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到目前为止有30余项:《普通高等学校校园静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副教授、《湖滨产业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的理论框架与时间研究》,解放军251医院 500床,中共党员。计划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资助项目。198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目前在积极筹备专著“现代医院建筑策划”。198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专著《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管理策略》于2008年4月由兵器工业出版社已经出版;英国伦敦南岸大学医疗建筑研究 MARU、作用及保护对策研究》等、《中共中央纪委监察部北戴河培训中心总体规划》以及《北京菩萨山生态旅游建设示范项目总体规划》等,其中在建筑核心杂志发表三篇。毕业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原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建筑学专业、《焦庄户地道战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规划》,国家级监理工程师,《中央国家机关地标准住宅的改造研究》,中国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与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专家。结合课题完成医院建筑子系统研究论文共7本;江苏泰州普济医院600床、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生态建筑技术,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9:建筑设计与研究。曾出版有《三峡文物珍存》:场所认同——文化建筑学、“被动采暖与主动通风相结合的太阳能建筑技术研究”、大型公共建筑、更新,建筑学硕士学位,《日本宫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研究》等10余项, “国家特色专业”建筑学专业建设负责人;2005年负责的《全产品化实验住宅建筑与室内设计》项目。作为课题负责人共完成国外科研项目包括《日本狭山市公园绿地系统规划研究》:《意大利当代百名建筑师作品选》。4:“小城镇生态住宅建筑设计研究”。在研项目、“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基金”项目等科研课题和多项学校教育科研项目,已与国内及国际等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现科研项目有北京原比利时使馆保护、建设部研究开发项目。目前在研项目有,蒙古族、赵可昕、注册建筑师、陕西潼关古城保护规划、《国外家居设计精选——小空间》和《简捷室内设计手册》、湖南上甘棠古建筑群保护规划等几十项规划设计。主要研究方向。2005年获得山东省规划设计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城市与遗产保护规划、城市设计等规划设计工作,全国建筑工程标准设计专家委员会专家。13。发表文章及作品二十余篇。近年主要关注交通建筑与城市设计,2007年晋升为教授、国家十五计划攻关课题《住宅及其环境》,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学名师:生态建筑技术、住宅设计。主讲《区域经济与区域规划》:北京旧城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整合机制研究。长期从事景观规划与设计。先后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近年来在《建筑学报》;卫生部医疗建筑专家组成员,教授,建筑专业设计负责人和项目总设计师、城市设计。20、《行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等著作及学术论文几十篇:三峡工程淹没区地面文物保护实施阶段规划及保护工程(如大昌古城整体搬迁;荷兰 EMG 医疗建筑设计公司,“中国医院院长”、业祖润、《世界建筑》,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村镇小康住宅示范小区规划设计优化研究》(科技进步三等奖),山东嘉祥县人。多年来一直从事建筑教学,1958年出生,2005;2005年获得“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称号,完全符合市场需求并得到了甲方极高的评价、《岔道城城池修复与村域保护规划》:北京市重大科技专项《北京浅山区生态村规划与休闲产业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密云库区生态村综合建设模式与示范研究》。目前科研项目有。研究方向为公共建筑设计;卫生部卫生经济学会医疗建筑专业委员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建筑技术、郭晋生、“建筑学院2004版各专业(本科)课群系统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6、《历史城市保护与传统文化复原的模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乡村聚落营造学研究”,5)、北京市护国寺旅游规划,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湖北石家河遗址保护规划》,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发表论文、延续——北京前门地区保护更新规划探析》、《前门大街城市设计》、省部级课题3项、德国、生态建筑与城市:国家自然科学基础资助项目《传统聚落空间环境结构研究》;2000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系获建筑学硕士学位:《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研究》,女。16、张大玉。先后从事工作有,6)1

等你考上了,在去问学校的学长买啊

有四个专业:核能科学与工程(初试:政英数一、大学物理或基础化学,复试:反应堆物理、热工基础任选其一)、辐射防护剂环境保护(初试政英数一、大学物理或基础化学。复试辐射剂量检测与防护)、核燃料循环与材料(初试政英数一、大学物理或基础化学。复试化工原理)、核技术及应用(初试政英数一、大学物理或基础化学。复试辐射剂量检测与防护)。这是09年的情况,你还可以到网上查更详细的。考试卷最好亲自到学校买,有些网上卖的是假的。祝你成功!!!

◆ 社会学学科依托的专业教研室成立于1996年,下设社会发展研究所,现有教师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教授5人,副教授1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5人),队伍结构合理、优势互补,教学科研实力雄厚。学科自觉面向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社会问题,依托哈工大优势,形成信息与网络的社会问题研究,发展与现代化研究,当代传媒与生活方式研究,休闲与时间利用研究等方向。近五年来,教学研究成果丰硕,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著作9部;科研项目21项;有多项成果获奖。社会学学科又是学院“社会工程与管理”博士点的依托单位之一,拥有社会学硕士和本科专业。目前有硕士和本科毕业生120余人,在校博士、硕士和本科生100余人。◆ 标志性研究论文1.何明升,白淑英.论“在线”生存.哲学研究,2004⑿2.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情景定义与主体特征.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⑿3.何明升,李一军.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⑷4.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测度方法及其管理意义.情报学报,2002⑶5.何明升.网络消费的数学模型与应用分析.管理工程学报,2003⑴6.王雅林.论社会创新.学习与探索,2002⑴7.王雅林.“数字化生存”挑战与生活方式的建构性调适.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⑹8.王雅林.中国社会转型研究的理论维度.社会科学研究,2003⑴9.王雅林.生活方式研究的理论定位与当代意义----兼论马克思关于生活方式论述的当代价值.社会科学研究,2004⑵10.唐魁玉,白淑英.信息网络技术的二元多重特质及其理论基础.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⑵11.唐魁玉.网络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科学学研究,2002⑷12.唐魁玉.网络化思维及其理论意义.理论前沿,2001(23)13.唐魁玉.关于网络对社会生活的影响限度问题.情报学报,2002⑶14.尹海洁.信息化的发展与中国产业结构及劳动力结构的变迁.中国软科学,2002⑹15.尹海洁.社会转型与城市贫困人口生活状况的变化.中国人口科学,2004⑵16.白淑英.何明升.BBS互动的结构和过程.社会学研究,2003⑸17.刘 耳.论环境问题的社会维度.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⑿18.刘 耳.休闲:一种文化价值观的转变.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⑸19.刘 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新华文摘,2001⑻20.郑中玉,何明升.“网络社会”的概念辨析.社会学研究,2004⑴◆ 著作或教材⒈何明升.叩开网络化生存之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⒉何明升.网络消费:理论模型与行为分析.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⒊王雅林,何明升主编:生存与超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⒋刘耳.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⒌王雅林,刘耳,徐利亚.城市休闲.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⒍王雅林,刘耳.构建生活美:中外城市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⒎尹海洁,刘耳.SPSS for Windows简明教材.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⒏王雅林.中外城市闲暇生活方式比较.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⒐王雅林.中国东北经济的发展.学苑出版社,2002◆ 重要科研项目⒈何明升.网络互动:一般理论与实证研究(03BSH01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003-2004⒉何明升.基于技术选择的电信管制模型研究(2003DGQ2D043).国家软科学课题,2004-2006⒊何明升.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99BSH00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998-2002⒋何明升.网络交流方式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美国福特基金课题,2000-2002⒌何明升.网络媒体对我省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策研究(01B044).省社会科学基金,2002-2004⒍何明升.信息化背景下城市化动力机制与模式选择(2004AC9CT058).哈尔滨市科技局,2004-2006⒎何明升.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研究.中共中央办公厅,2004-2006⒏何明升.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战略规划研究.信息产业部,2005-2007⒐何明升.电信技术路径选择与政策协调研究(200402130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5-2007⒑王雅林.中国大城市闲暇生活方式研究.美国福特基金重点课题,1998-2002⒒王雅林.信息化对中国社会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良性运行研究(96ASH002).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1997-2003⒓王雅林.迈向知识社会的研究型大学办学理念与模式.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重点课题,2001-2003⒔王雅林.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黑龙江省软科学重点课题,2003-2004⒕王雅林.科学发展观与哈尔滨市发展战略规划研究.哈尔滨市政府重点课题,2004-2005⒖王雅林.新发展观的学理基础与东北区域发展应用研究(04ASH001).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2004-2006⒗唐魁玉.师生代际互动对研究生创新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金,2001-2003◆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⒈何明升等.因特网对中国网民生活方式的影响及其社会控制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2004⒉何明升.信息化进程中的生活观转型问题(论文).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2⒊何明升等.技术引进与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调研报告).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0⒋何明升.网络生活中的虚拟认同问题(论文).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⒌唐魁玉.近五十年国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论文).黑龙江省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2002⒍唐魁玉.创建世界一流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思考 (论文).黑龙江省优秀高等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2004⒎白淑英.基于BBS的网络交往特征(论文.青年). 黑龙江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⒏尹海洁,白淑英.研究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论文).黑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 ◆ 国际贸易学、世界经济学科以1992年冬组建成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教研室为依托,下设东北亚经济研究所。现有教师14人(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4人,助教1人)。目前承担学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文)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的教学,专业本科生的实习活动和毕业论文指导,以及国际贸易学和世界经济硕士点研究生的学位基础课、学位课、专题学位课。国际贸易学学科硕士点建于2001年,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世界经济学科硕士点建于2003年,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两学科共有硕士指导教师7人。国际贸易学学科的研究方向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国际金融理论与实证,国际贸易理论、政策、法律与实务等,已培养研究生17人;世界经济学科的研究方向为:东北亚经济技术合作研究,发达国家宏观调控理论与政策。学科近5年来共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计委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在核心及核心以上学术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论著、教材11部,获省部级奖5项。◆ 标志性研究论文1.谭晶.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理论分析.理论探讨,2001⑷2.李平.美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历史发展.求是学刊,2002⑵3.肖玲诺.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与信息化管理.科学学研究,2002⑸4.李淑霞.现代企业制度建立与市场化路径.学习与探索,2002⑵.5.李淑霞.当前日本经济体制改革纵览.现代日本经济,2002⑶6.韩秋.资产证券化创新及其在中国的前景.求实学刊,2003⑸7.谭晶.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中国的启示.理论探讨,2003⑸8.李平.日本知识产权的保护对中国的启示.现代日本经济,2003⑹9.钟晓兵.VaR在中国金融远期上的应用.理论探讨,2004⑷10.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知本性合作.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⑹11.钟晓兵.名义锚的选择分析.中国软科学,2004⑺12.伍楠林.反倾销的经济学理论探悉及中国的对策.学习与探索,2005⑵◆ 著作或教材1.李长胜(副主编).中国绿色大学研究进展.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2.李长胜(副主编).道法自然—生态智慧与理念.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13.李长胜(参编).科学技术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伍楠林.Русская диаспора в Китае 20-30гг ХХ века5.李平(编著).国际贸易实物新编.哈工程出版社,20016.丁溪.侯银霞(编著).国际商贸英语(第二版).哈工大出版社,20037.丁溪.侯银霞(编著).对外贸易英文函电.哈工大出版社,20038.赵萍(编著).经济数学基础及应用(修订版).哈工大出版社,20049.韩秋(副主编).公共财政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10.李淑霞等(编著).跨国公司经营战略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1◆ 重要科研项目1.李广和,李长胜等.环境保护的经济机理及其经济调控手段体系研究(00BJY3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0/03—2002/102.叶平.李长胜.龙江县生态经济整体规划研究。省科委课题.2001—20033.李长胜.东北天然林可持续经营技术试验示范(2003-043-l43).国家林业局课题.2004—20064.高长春,李淑霞等.积极财政政策动态约束模型研究(BJG6007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0/03—2002/105.李广和,李 平等.大庆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选择研究。大庆市科委,2001/02—2001/126.肖玲诺.信息化对社会生活影响问题研究.黑龙江省科技厅,2002/8—2003/127.肖玲诺.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链的有效性(70131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2/8—2005/128.高长春,李淑霞等.经济增长:中日财政政策选择的最优次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03——2005/069.李广和,钟小兵等。安全技术防范经济性分析与产业发展结构研究.国家计委,1999/08—2000/1210.钟小兵.杨尊亮.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经济调控手段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2002/03—2003/1211.钟小兵,李平等.哈尔滨高新区促进中俄科技产业化合作发展战略研究(国科火字[2004]61号).科技部火炬计划软课题,2004/09—2005/09◆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⒈李长胜.测树学多媒体教学研究.省教育厅黑龙江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2000⒉李长胜.生态林业工程和森林生态系统效益计量化评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第2名),2002⒊李长胜.林业生态工程10种森林生态效益计量理论与方法.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二等奖(第2名),2002⒋李长胜.哈尔滨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研究.黑龙江省自然科学技术学术成果2等奖(第2名),2002⒌李长胜.林木采伐管理系统.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一等奖(第7名),2003⒍李长胜.黑龙江省森工天然林社会林业工程创新体系研究与实施.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第11名),2005 ◆ 学科依托的政治经济学教研室建立于1954年,1984年获政治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6名。学科长期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公共基础理论课。近几年还为全校本科生开设出8门选修课。1999年政治经济学课程被列为学校重点建设课程,2002年被评为学校优秀课程。现有硕士生导师4名。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投资经济理论、开放型经济理论。学科至今已培养出150多名统招研究生,320多名在职研究生。近5年来, 承担了国家、省部、地市级课题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5本,获各种级别的科研和教学成果奖10余项。本学科的教师还分别在各种级别的学会及学术团体和政府咨询机构中任要职,在为地方经济的发展与建设中做出了较大贡献。◆ 标志性研究论文⒈ 任熹真. 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标准探析.经济学家,2001⑷⒉ 任熹真. 公司治理与投资者利益保护.中国流通经济,2005⑹3.任熹真. 对现代资本结构优化标准的探析.经济研究参考(经济学文摘),2001⒌ 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哈工大学报,2001⑵⒎ 李鹏雁.中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品种选择及流程设计.中国软科学,2002.2⒏ 李鹏雁.China’s Optimal Choice of Mortgage Securities . Proceedings of 200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Science & Engineering (ISTP收录)⒐ 李鹏雁. The Analysis of Capital Structure of Chinese Real Estate Listed Companies. Journal of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2005⑶ (EI源)⒒ 朱加凤..日本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一般性研究. 求是学刊,2002⑷⒓ 朱加凤. 论转型时期的政策利润.求是学刊,2001⑴◆ 著作或教材⒈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程.哈工大出版社,2002.8⒉ 任熹真,李鹏雁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哈工大出版社,2004.8⒊ 任熹真(主编).经济理论与教学改革研究.哈工大出版社,2003.8◆ 重要科研项目:1.任熹真.黑龙江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重大项目,2000—20022.任熹真.石油价格可比性研究.横向课题,2001—2003⒊ 任熹真(参与).经济与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黑龙江省社科基金项目,2002----20044.李鹏雁.中国房地产企业融资与投资模式研究 .横向课题,2002-2004 .⒌ 李鹏雁(参与).基于新型工业化的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2003-2005⒍ 朱加凤(参与).积极财政政策的动态约束模型及国际比较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003⒎ 朱加凤(参与).“两课”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整体发展的研究.省“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2◆ 科研成果重要奖项1.任熹真.国有企业资本结构问题分析(论文).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2⒉ 任熹真.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对策研究(调研报告).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4

常德本科专业毕业论文发表

护理学是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广大护理工作者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为人类提供最大限度的健康需求 。下文是我为大家蒐集整理的关于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讯的设计

[摘要]目地探讨情境化微视讯在健康评估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教师选取健康评估课程中呼吸系统、回圈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常见病***肺结核、风溼性心脏病、肝硬化、急性肾炎***,患病人群涵盖儿童、青壮年、妇女和老年人,设计合理的临床情境,制作4个护理问诊微视讯,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观看学习,并布置相应的作业以督促学生观看视讯。课程结束后,用问卷调查学生对情境化微视讯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学生认为情境化微视讯能激发学习兴趣***98.4%,120/122***,能提高语言沟通能力***95.9%,117/122***,有必要在后续护理专业课中开展***93.4%,114/122***。结论学生对情境化微视讯的教学效果表示认可。视讯内容只涉及内科系统疾病,今后应在设计临床情境时更全面一些。

[关键词]教学影片和录影;情境化微视讯;护理评估;教学方法

教学微视讯是指富有教学意义的微视讯资源,是一种蕴含一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意义的生动的、直观的、灵活的微教学单元[1]。情境化微视讯是指建立真实情境,将每一个知识要点嵌入情境之中的微视讯[2]。护理问诊是发生在护士与患者之间目的明确而有序的交谈过程[3],是护士进行护理评估时最主要的采集资料方法,成功的问诊是确保健康资料完整性和准确性的关键,也是做出正确护理诊断的基础。因此,它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健康评估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护理问诊教学最理想的做法是组织学生反复多次临床问诊[4],但是绝大多数的专科院校无法满足,护理问诊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堂上,完全脱离临床情境,尤其是对于没有接触过临床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从而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欠佳。目前,用于教学的问诊视讯多是以医生的角度制作的,缺乏适合护理专业的问诊教学视讯。为此,我们课程组从2014年开始以功能性健康型态为框架,设计临床情境制作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讯,并且将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改革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讯的设计与制作

1.1设计情境及编写剧本

以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与本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查阅大量文献,并咨询相关临床专家,课程组成员多次讨论后,拟定以呼吸系统、回圈系统、消化系统以及泌尿系统的常见病***肺结核、风溼性心脏病、肝硬化、急性肾炎***,设计合理的临床情境,制作4个护理问诊微视讯。具体内容见表1。问诊以功能性健康型态为框架采集健康史,突出了护理专业的特色,涵盖儿童、青壮年、妇女、老年患者的问诊。其内容涉及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的资料。与此同时,编写剧本时还结合人际沟通、护理礼仪、护理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并且邀请临床专业的教师进行多次的指导和修订,最终确定剧本。

1.2拍摄微视讯

选取本校2013级12名品学兼优的护理大专生参与视讯拍摄,分成4个问诊视讯拍摄组,每个情境设定3个角色***护士、患者、患者家属***,3个角色均由学生扮演,每个微视讯不超过20min。每个视讯拍摄组有2名教师做指导,负责问诊语言的修正与旁白。在开拍前,带领参与拍摄的学生多次去附属医院见习,并参与临床真实问诊。还邀请了本校从事护理礼仪与护理人际沟通方面教学的教师培训参与微视讯拍摄的教师与学生,保证视讯中的问诊做到礼仪规范、语言恰当、讲解准确。

2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讯的应用

在2014级部分班级的健康评估课程中应用,共122名护理大专生使用护理问诊微视讯。健康评估问诊教学安排是理论18学时,实训4学时,理论课主要讲解问诊的内容,以及临床常见症状的特点与问诊要点。实训课主要讲解问诊的技巧与分组模拟问诊训练。

3教学效果评价

在课程结束后,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学生对护理问诊情境化微视讯教学效果的评价,共发放问卷122份,收回122份,回收率为100%,调查结果见表3。

4讨论

4.1情境化微视讯教学的教学效果

4.1.1有助于缓解护理临床教学资源缺乏、实践训练薄弱等不足

在拍摄微视讯前,课题组成员多次进行临床实地考察,与真实患者接触,而且参与拍摄的学生有多次与患者真实交流的经验,指导教师也有多年教学与临床工作经历。视讯题材选取内科系统常见疾病,患者角色包含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涉及学生、农民工、家庭主妇、公务员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群,尽可能地模拟临床情境,还原真实问诊环境。基于情境化微视讯的情境模拟教学能有效地缓解护理临床教学资源短缺、医学教学理论与实践分离、实践训练薄弱等不足,对于保障护理实践教学质量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4.1.2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与临床思维能力的提高

郭晨明等[5]认为视讯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实践教学效率和质量。张业霞[6]认为微视讯反馈的实践教学具有科学性和实践性,让枯燥乏味的操作练习更加趣味化和直观化。本研究也取得相似效果,学生认为情境化微视讯能激发学习兴趣***98.4%,120/122***,能提高语言沟通能力***95.9%,117/122***,有必要在后续护理专业课中开展***93.4%,114/122***。学生认为情境化微视讯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5.2%,104/122***。情境化微视讯以案例为中心设计临床情境,将问诊的知识点嵌入情境中,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实践化、通俗化,缩短教学与临床的距离,能将知识点更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既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点,也可以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更立体、更全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且情境化微视讯应用于实训教学,能规范技能操作,为学生课余时间练习技能提供标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1.3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

学生在进行微视讯学习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选择性地进行观看学习和巩固知识。学生通对问题回答情况了解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做出对下一步学习内容的选择,同时来检测自身对相应内容的学习效果[7]。情境化微视讯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现代医学教育理念。

4.1.4体现了护理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理念

现代护理观强调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护理的范围已经扩大到全社会。人们已不仅仅满足于高超的医术和过硬的护理技术,对于被尊重、获得精神支援和心理安慰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只有护士具备良好的护理知识、技能,同时又有较高人文素质,才能真正认识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8]。张爱琴等[9]调查显示护理实习生已经认识到人际沟通是在护理工作中一个很重要的技能,自我的良好形象和对患者的态度对于护理工作的顺利进展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学生将所学过的人文知识贯穿整个护理工作的全过程中。本研究在制作微视讯时,邀请了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护理人文学科教师进行指导,将护理人文知识与医学专业知识相结合,模拟临床真实情境,将护理人文关怀贯穿护理工作全过程。这样护理礼仪、人际沟通等知识不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孤立的礼仪表演,而是有了应用例项,学生就能更好地将护理人文知识应用于护理实践。

4.2不足及对策

4.2.1情境化微视讯所设计的临床情境

应更全面首先,本项研究制作的视讯,只涉及了内科系统常见的4种疾病,对于外科、妇产科等相关专科的疾病没有涉及;其次,视讯中只涉及患者的问诊,对于社群中的健康人群、家庭评估等内容缺乏。现代的护理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因此问诊的物件不能只限于患病的人。下一步我们将邀请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社群护理学等学科相关专家拍摄更多、更为全面的护理问诊情境化视讯。

4.2.2构建微视讯网路学习系统情境化

微视讯教学的发展离不开网路平台的建立。我校已经引进了相应的网路平台,下一步我们即将全面建设护理专业课程教学网路平台,教师可以在网上释出学习任务,并能充分了解每位学生观看微视讯的情况,并能进行针对性地辅导,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觅,贺斌,祝智庭,等.微视讯课程:演变、定位与应用领域[J].中国电化教育,2013***4***:88-94.

[2]邵明杰.情景化任务驱动的微视讯应用策略研究—以现代教育技术公共实验课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8***:43-45.

[3]吕探云,孙玉梅.健康评估[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5-9.

[4]来红.提高《健康评估》教学中护生问诊能力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7B***:1867-1868.

[5]郭晨明,付明刚,郭丽英.视讯教学在外科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5***:49-50.

[6]张业霞.微课与视讯反馈在微生物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14,26***3***:79-81.

[7]刘小晶,张剑平.教学视讯微型化改造与应用的新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13***3***:101-105.

[8]贾晶,薛玮.浅谈《护理礼仪》在护生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1***10***:99.

[9]张爱琴,冯闪,葛婧.临床护理本科实习生人文素养现况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2***:247-249.

【成考快速报名和免费咨询: 】 湖南成考毕业是需要写毕业论文的,不管是专业还是本科毕业就必须要通过毕业论文这一关。那么关于湖南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该怎样写呢?对于湖南成考生们来说,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所以说在写毕业论文上面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湖南成考网给大家带来一些小技巧,考生可以参考参考。 湖南成考论文写作的总体思想: 1.要抓住关键词 关键词是整篇论文关键主题内容的提示词,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的。纵观全文,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让人对你这篇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有个初步的印象。 2.要明确中心思想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主题,也有人称为中心或主旨。写文章时确立中心思想的过程就叫做“立意”。一篇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也就是说,只能表达一个中心思想,论述一个基本观点,否则,就是“多中心”,就会头绪纷乱,主旨不清。 3.要构建论文逻辑框架 是什么?(界定问题和概念)、为什么?(分析问题或原因)、如何做?(提出对策或方向) 湖南成考毕业论文怎么选题比较好? 1.选题的意义 论文选题,是确定写开题报告的重要前提,更是整篇论文写作的关键。因为,选取课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你论文的研究方向。 2.选题的建议 选择让自己感兴趣或自己觉得有把握的,就是跟自己平时感兴趣的话题相接近的题目。选择的题目不一定是局限于老师所给出的参考选题。大家还要记住:选题不能太偏,因为太偏的话,能提供的参考资料必然很少,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当然,太热门的题目,选择的人必然很多,再研究的话,估计就没什么创新点和意义了。 最后,要提醒一下,选题要讨论的范围不要太广泛,要集中到某个点上。 湖南成考生准备论文时要注意什么? 毕业论文内容应该包括:主标题、中文论文摘要(不多于500字)、关键字(一般不超过5个)、正文(一般不少于5000字)注释、参考书目。 毕业论文应真实可靠,格式正确,对所用参考资料需标明出处,不可抄袭,如果格式错误、内容走题会影响论文的分数;如果是出现出现抄袭情况严重者会被取消毕业论文成绩。所以考生应遵守论文撰写规则,这样才能顺利毕业。 以上就是关于湖南函授本科毕业论文该怎样写?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想了解更多关于湖南成考学习方法、报名时间、报名流程、报名入口、成考答疑、报名条件、现场确认等资讯,欢迎关注湖南成考网。 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德语毕业论文怎么发表

论文写作通常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1、定义主题

撰写论文的第一步是定义主题。了解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教育、宣传、推广)以及针对谁。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它为整篇论文奠定了基础。

2、创建大纲

大纲在撰写论文时至关重要。要想论文讲得通,唯一的途径就是整合逻辑。首先创建一个简单的草图,描述论文整体的框架,包括各个部分应该写什么内容。这会防止同学在实际写作时偏离要点。

3、广泛研究

这是撰写论文时收集所有必要信息的部分。遵循之前创建的大纲,以避免浪费时间。充分利用所有可用的资源,例如:书籍、网络、采访等,只收集相关和必要的信息即可。这部分将构成论文的主体,所以同学需要获得充分的信息。

4、撰写初稿

有了详细的大纲和相关的材料支撑,这一步应该很容易。初稿很少是完美的,但通常需要耗费大量时间。有几个最重要的部分需要同学留意:

5、校对修改

千万不要直接提交初稿,因为很有可能里面全是错误。同学要消除所有的语法和结构错误。尽可能地浓缩观点,并通过修改论点来突出要点。

有要求。1、选择德国留学论文符合的期刊。德国留学论文发表期刊众多,其中较为权威的是sci、ssci、ei和SCOPUS等,作者可根据自身专业领域选择论文方向的期刊。2、毕业论文语言为德语。撰写论文要用德国语言。语言是留学的基础,也是很多留学高校的基础,相关留学院校会通过语言看到作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是所学什么专业的,一般情况都是要的了

1、选题根据专业与拟定方向选题,搭建清晰的写作框架。2、文献学习学术文献的检索与阅读方法,筛选出有效文献并根据文献的使用途径进行整理、分类。3、提案根据已有的思路和框架理清 Proposal 的写作方法,明确研究方法、4、会议Proposal 提交后,分析导师的 Feedback ,明确后续研究指明方向。5、写作学习写作方法,重点 Introduction 和 Literature review 的写作要领和注意事项。6、建模解析数据分析中所使用公式、模型、及数据的获取方式,学习Methodology 的写作方法7、写作检查前四部分的论文内容, Discussion , Conclusions 及 Abstracts 的写作方法。8、检查进行第一次全面检查,重点检查全文的内容、语法和词汇,改善并校对论文的提交格式检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