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考研一共考4科:思想政治理论;外语;业务一(356城市规划基础);业务二(447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其中政治和外语是所以专业考研统一的,而业务一和二是同济规划系专门命题开设的,主要以本科各课程的推荐教材为主。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的信息,2014年同济规划系考研的推荐书目有:《城市规划原理》,吴志强和李德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四版,2010;《中国城市建设史》,董鉴泓,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三版,2006;《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第二版,199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王景慧,阮仪三,王林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张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彭震伟,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孙施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另外,关于这些资料的获取途径,除了购买原书之外,还可以通过网络方式购买往届学生的试题,以及在同济大学本部西南八楼地下一楼打印店购买“同济规划考研一本通”。
2008年硕士招生简章明细 院系代码 010 院系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专业代码 081303 专业 城市规划与设计 研究方向 01 人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02 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 03 城市和区域规划理论与方法 04 城市交通与工程系统规划 05 城市设计、社区规划与遗产保护 06 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 拟招人数 80 政治理论 ①101 政治理论 外国语 ②201英语 202俄语 203日语 214德语 215法语 (任选) 业务课 ③603 城市规划原理 ④804 城市交通与基础设施规划 (研究方向不限) ③301 数学一 ④811 工程地质学 818 管理学概论 826 数据结构与算法 838 交通工程学(任选一门,只能选04方向) ③302 数学二 ④819 普通化学(只能选04方向) 复试科目 综合+城市规划设计快题 或初试没选:城市规划原理,为综合+城市规划原理 复试科目参考书 快题 6小时;大学本科相关教材 或初试没选:城市规划原理,同603 是否招收同等学历 不招 同等学历加试科目名称
很多同学在问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首先我们来看下什么是自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简称自学考试、自考,1981年经国家批准创立是对自学者进行的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而汕头大学是广东省主管部门和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官方自考主考院校,汕头大学是正规公办大学。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相信大家心里都是有答案的。与普通高考和成人高考在招生对象、考试时间及学制不同,自考是“宽进严出”。考生参加国家考试机构统一组织的单科考试,合格一门,发一门的合格证书,所有科目合格后,方可申请毕业。汕头大学自考包过可靠吗?首先先问问自己,所有的科目都能坚定能考过吗?自考是一种过程,一种经历,只有亲身体验过,尤其是只有其中一少部分善于自主学习的考生才是自考的最终胜出者。所以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看到这里,大家就应该知道,这个是比较难的。经过系统的学习后,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学位,汕头大学考核达到规定成绩,符合学位申请条件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并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大自考全国平均通过率一般在10%--30%左右,汕头大学自考通过率也可以参考。大自考即是完全通过自己自学,不借助任何辅导班的长线自考。问汕头大学自考难不难的朋友们,看下这个通过率,虽然数字不一定准确,但是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一些。自考独立办班俗称小自考。小自考就是人们一般说的短线自考。这种自考主要是参加一些办学单位组织的助学班,同时也就国家的政策即办学单位自己能够组织一些科目的考试,另一部分科目是参加国家组织的国家统一考试。汕头大学自考包过的说法是没有什么依据的,大家都要统一参加考试,只要是考试就会有不过的可能性。也就是说你的考试科目一部分来自汕头大学自学考试,一部分来自你在的办学单位,这种自考要相对简单些,基本上通过率在80%以上,这类小自考通过率相对高很多。自考很难通过率低是针对社会自学考试的考生,这部分考生大多数是有家有业的在职人员或待业人员,这一类人的学习时间少、精力有限,而且缺乏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因而通过率很低,但是对于各大高校为自考生组织的自学考试是不存在这样的问题的。但是大部分的人还是只能通过自学来考试,如果有人跟你说汕头大学自考包过,那么你就要打个问号了。另外,2023年汕头大学自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招生老师坐标汕头市,是多所学校助学合作办学点,关于汕头市成人学历提升有想了解的欢迎提问,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汕头大学自考自考报名入口:
孔抗美医学、管理学双硕士,教授,骨外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院长。省管专家,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医学会理事,广东省骨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脊柱外科学会常委,汕头市骨科学会主任委员。汕头市人大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优秀院长、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1982年起从事脊柱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的系列研究,致力于脊柱颈椎损伤的研究,先后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6部。杨伟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心胸外科主任,硕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汕头市“百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获得者。长期在“三甲”教学医院从事心胸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胸部肿瘤的防治和心脏外科等方面有丰富临床经验,擅长食管癌根治手术,胸腺瘤及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肺癌的外科综合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及瓣膜疾病的外科治疗。曾主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2项王朝翔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健康报社新闻宣传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理事。从事医院行政管理及党务工作二十年,先后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办公室副主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党委办公室副主任、主任。2005年~2006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医院管理EMBA研修班结业。刘峰医学硕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血液内科副主任,汕头市医学会肿瘤学会常委。汕头市“百名优秀医疗卫生工作者”获得者。从事临床医学工作近30年,在内科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擅长各种贫血性疾病、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各种出血性疾病、内科急危重症、某些疑难疾病的诊治。参编《会诊血液病学》专著一部,主持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两项。马廉医学博士,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儿科主任,第二届“汕头市十大青年文明标兵”,第十一批“汕头市优秀拔尖人才”获得者。擅长于小儿血液和肿瘤(各类贫血、出血、白血病、淋巴瘤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及危重病人的抢救,对川崎病、儿科临床输血有较深入的研究,主持完成的课题获汕头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和卫生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以第一作者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中国小儿血液、白血病杂志、中国输血杂志、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国外医学输血及血液学分册等杂志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方建新医学学士,中医主治医师,助理会计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卫生经济学会委员。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医疗系,获学士学位。1995年至1997年在职参加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研究生班学习。长期在三级综合性教学医院从事经济管理和内科临床工作,先后担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计财科副科长(主持工作)、科长等职务,2007年9月起任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副院长。
他的科研研究方向简单介绍就是废水资源回收,在环境领域不算是一个新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针对人类尿液中的氮磷,通过电化学法实现资源的选择性回收,希望从其中回收一些高附加值的资源。
这个是很努力的,基本花费很多的时间写论文,还是很优秀的
竟然看到了自己,稍微更正一些细节,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本组已经4年!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好几篇论文,特别是前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成果有点水,后面才慢慢入了门,开始发表一些更高的成果,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吧。
一、只能说很厉害了,这(论文水平)已经逼近优青 的水平了,单纯说代表作,一作+通讯总数至少要40 篇才有戏。 但是呢一般博士期间能发个1-2篇WR EST都属于开香槟庆祝的节奏,这个直接5篇起步,只能说博 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本身同济 就属于国内环境学科顶级梯队,清华-哈工-同济都是顶级的。一个是平台本身就很屌,发 WR EST也是家常便饭,再一个研究的课题也容易出文章。 我前面夸是针对论文水平,因为WR EST在环境领域就是顶刊。
看着题目是搞电化学的,这种做起来试验周期短,反应器又小,噱头比较足,再配合材料学科的各 种表征一顿操作,相比于你做传统环工当然是更容易发文章。有些电化学做的更屌的人已经不屑于 发WR EST了,他们一般会冲化学或者材料的顶刊,甚至子刊,相较而言发WR EST对他们来说已经 是次级选项了。 只能说,环境或者说给排水的领域太大而且交叉学科,很多人只能看到WR EST是顶刊,发了顶刊 就是流弊,却看不到这后面不同赛道的难易对比就是天壤之别。
二、我有朋友他们纯搞催化的,一堆 WR EST代表作甚至连青基 都申不上,至少要ACB起步~但是你拿5篇WR EST来卷传统水处理领域 绝对就是降维打击。当然,我甚至还有个师兄最好的代表作仅仅是BT和JCLP,结果人家居然一次就 中面上了。 说实话我这种老老实实做反应器的贼羡慕这种搞电化学搞催化的,一个是搞反应器费时费力费钱, 而且反应器偏工程,idea和novelty又不好找,论文也不容易发,吃力不讨好贼tm不爽,环境专业 的谁不想疯狂灌WR EST呢。 同济那边的大牛组里一般会有几个分工,比如有一波人专门帮大牛跑业务干实事,还有一波人专门负责写文章。
三、现在学生也不傻,我一个哥们就在同济当老师,某杰青老板门下,跟我吐槽那边硕士生博士生又不 是傻子,都抢着去跟电化学、催化的小老板混,WR EST随便发,谁特么愿意本本份份搞传统环 工,让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中试,你自己实验没做完,你同门都出2篇WR了。怎么说呢,也的确是科研密码。你说他水,他发的文章全是WR EST环境高质量顶刊,他博士毕业直接去211个副高都够了。 你要说他不水,他这个研究就是个偏材料的花头精,说得难听一点,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现在WR 已经不是当年Mark执政那个看重工程应用的WR了,现在各种材料催化的也疯狂收,占了赛道优势。
能发10篇以上的那种,如果不是灌水,你真的无法解释,一天就24小时,如果每篇都是干货满满, 那我就想问这试验是啥时候做的?雇人做的?那最后的大论文不得写个10万字。但是你会发现即使 博士期间发10篇SCI的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不过150-160页,博士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做的全 写进最后的博士论文,那为啥发那么多小论文,最后博士论文总量也还是那个量?那就只有一个可 能,就是每篇小论文的干货其实真没多少!
四、一个博士,3-4年的科研时间,做出支撑2-3篇小论文的实验量是正常水平,你再努力姑且算你能做 出5篇的量,那最后怎么就能发10篇SCI,那不就是把本来一篇文章的试验量,拆成两篇或者三篇论 文来写嘛!这不就是灌水嘛,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 据我观察,身边的博士其实水平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明显的差距,但是博士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博士喜欢冲顶刊,恨不得穷尽整个博士只为出一篇science 和 nature,而有的博士则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凑点儿数据就发,1区中不了投2区,2区中不了投3区,3区中不了投4区,4区中不了投开 源,开源中不了投EI期刊,EI期刊中不了投EI会议,EI会议中不了投中文核心。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选第一条路的大多数铩羽而归,选第二条路很多都是春风得意!
五、一样的努力 一样的付出,结果的差距让人唏嘘不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打算博士毕业去企业,那你就 选第二条路,在一些HR眼里,你心心念念的顶刊在他那就是一个杂志,有很多HR根本不知道啥叫 SCI!即使你打算留高校任教,我也推荐你走第二条路,因为发顶刊真的很吃设备和资源,去一个一 般的学校,你再有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学校招你来就是来发文章的,你跟领导说,你这 设备不行我写不出来好文章,那领导就会请你走开!
还有一个误区,是博士生经常犯的错误,总是等着试验全做完了,数据都处理好了,才开始写论 文,实话说,当今卷到飞起的年代,你如果还是这个套路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没有实力,没有学术的追求,你就灌水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投!车轮战,让 你的所有论文一直处于审稿状态!灌水不可耻,毕不了业天天被导师骂,被师弟师妹看不起才可耻!
正常。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徐龙乾本人亲自下场回答了该提问。他表示,没想到竟然在知乎热榜看到自己,首先更正了一些细节,就是他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组里已经4年
他的科研研究方向简单介绍就是废水资源回收,在环境领域不算是一个新方向,目前正在开展的工作是针对人类尿液中的氮磷,通过电化学法实现资源的选择性回收,希望从其中回收一些高附加值的资源。
这个是很努力的,基本花费很多的时间写论文,还是很优秀的
竟然看到了自己,稍微更正一些细节,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本组已经4年!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好几篇论文,特别是前期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成果有点水,后面才慢慢入了门,开始发表一些更高的成果,可以说是循序渐进吧。
一、只能说很厉害了,这(论文水平)已经逼近优青 的水平了,单纯说代表作,一作+通讯总数至少要40 篇才有戏。 但是呢一般博士期间能发个1-2篇WR EST都属于开香槟庆祝的节奏,这个直接5篇起步,只能说博 士与博士之间的差距比人和狗还大。 本身同济 就属于国内环境学科顶级梯队,清华-哈工-同济都是顶级的。一个是平台本身就很屌,发 WR EST也是家常便饭,再一个研究的课题也容易出文章。 我前面夸是针对论文水平,因为WR EST在环境领域就是顶刊。
看着题目是搞电化学的,这种做起来试验周期短,反应器又小,噱头比较足,再配合材料学科的各 种表征一顿操作,相比于你做传统环工当然是更容易发文章。有些电化学做的更屌的人已经不屑于 发WR EST了,他们一般会冲化学或者材料的顶刊,甚至子刊,相较而言发WR EST对他们来说已经 是次级选项了。 只能说,环境或者说给排水的领域太大而且交叉学科,很多人只能看到WR EST是顶刊,发了顶刊 就是流弊,却看不到这后面不同赛道的难易对比就是天壤之别。
二、我有朋友他们纯搞催化的,一堆 WR EST代表作甚至连青基 都申不上,至少要ACB起步~但是你拿5篇WR EST来卷传统水处理领域 绝对就是降维打击。当然,我甚至还有个师兄最好的代表作仅仅是BT和JCLP,结果人家居然一次就 中面上了。 说实话我这种老老实实做反应器的贼羡慕这种搞电化学搞催化的,一个是搞反应器费时费力费钱, 而且反应器偏工程,idea和novelty又不好找,论文也不容易发,吃力不讨好贼tm不爽,环境专业 的谁不想疯狂灌WR EST呢。 同济那边的大牛组里一般会有几个分工,比如有一波人专门帮大牛跑业务干实事,还有一波人专门负责写文章。
三、现在学生也不傻,我一个哥们就在同济当老师,某杰青老板门下,跟我吐槽那边硕士生博士生又不 是傻子,都抢着去跟电化学、催化的小老板混,WR EST随便发,谁特么愿意本本份份搞传统环 工,让你辛辛苦苦做一个中试,你自己实验没做完,你同门都出2篇WR了。怎么说呢,也的确是科研密码。你说他水,他发的文章全是WR EST环境高质量顶刊,他博士毕业直接去211个副高都够了。 你要说他不水,他这个研究就是个偏材料的花头精,说得难听一点,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现在WR 已经不是当年Mark执政那个看重工程应用的WR了,现在各种材料催化的也疯狂收,占了赛道优势。
能发10篇以上的那种,如果不是灌水,你真的无法解释,一天就24小时,如果每篇都是干货满满, 那我就想问这试验是啥时候做的?雇人做的?那最后的大论文不得写个10万字。但是你会发现即使 博士期间发10篇SCI的博士,他的博士学位论文也不过150-160页,博士都是恨不得把自己做的全 写进最后的博士论文,那为啥发那么多小论文,最后博士论文总量也还是那个量?那就只有一个可 能,就是每篇小论文的干货其实真没多少!
四、一个博士,3-4年的科研时间,做出支撑2-3篇小论文的实验量是正常水平,你再努力姑且算你能做 出5篇的量,那最后怎么就能发10篇SCI,那不就是把本来一篇文章的试验量,拆成两篇或者三篇论 文来写嘛!这不就是灌水嘛,有啥不好意思承认的呢! 据我观察,身边的博士其实水平都大差不差,拉不开明显的差距,但是博士的偏好不一样!
有的博士喜欢冲顶刊,恨不得穷尽整个博士只为出一篇science 和 nature,而有的博士则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凑点儿数据就发,1区中不了投2区,2区中不了投3区,3区中不了投4区,4区中不了投开 源,开源中不了投EI期刊,EI期刊中不了投EI会议,EI会议中不了投中文核心。 惨痛的事实告诉我们,选第一条路的大多数铩羽而归,选第二条路很多都是春风得意!
五、一样的努力 一样的付出,结果的差距让人唏嘘不已。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如果你打算博士毕业去企业,那你就 选第二条路,在一些HR眼里,你心心念念的顶刊在他那就是一个杂志,有很多HR根本不知道啥叫 SCI!即使你打算留高校任教,我也推荐你走第二条路,因为发顶刊真的很吃设备和资源,去一个一 般的学校,你再有水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人家学校招你来就是来发文章的,你跟领导说,你这 设备不行我写不出来好文章,那领导就会请你走开!
还有一个误区,是博士生经常犯的错误,总是等着试验全做完了,数据都处理好了,才开始写论 文,实话说,当今卷到飞起的年代,你如果还是这个套路的话,真的是前途堪忧。没有实力,没有学术的追求,你就灌水吧,只求数量不求质量,一篇文章拆成两篇投!车轮战,让 你的所有论文一直处于审稿状态!灌水不可耻,毕不了业天天被导师骂,被师弟师妹看不起才可耻!
正常。电化学实验可以同时进行好几个,因此效率相比传统环工出数据更快,这是毋庸置疑!徐龙乾本人亲自下场回答了该提问。他表示,没想到竟然在知乎热榜看到自己,首先更正了一些细节,就是他本人18年毕业后申请同济大学没录取,在导师的帮助下在实验室当科研助理,等了一年再上的同济,因此至今在组里已经4年
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等要求。
申请博士学位者,应以第一作者(包括导师第一作者,申请者为第二作者)或国际学术期刊的通讯作者,且申请人署名单位为同济大学,至少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的论文”是为在国内外有正式刊号的期刊或有正式刊号的会议论文集。
学位论文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三等奖及以上奖项的(有申请者个人获奖证书,获奖单位署名同济大学),或获得国内外发明专利(排名前3名),相当于前述1篇论文。同等学力申请学位参照此规定执行,申请专业学位者按有关规定执行。
扩展资料:
同济大学博士毕业的相关要求规定:
1、申请理学、医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或SCIE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或SCIE检索(或有2篇发表在EI收录期刊源上,或被EI检索 )。
2、申请工学学科门类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论文发表在SCI、SCIE、EI收录期刊源上,或已被SCI、SCIE、EI检索。
3、申请哲学、法学、文学、管理学学科门类,及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者,应有1篇学术论文发表 SSCI、A&HCI、CSSCI 期刊源上,或全国性学科专业指导机构认定的学术期刊上。
参考资料来源:同济大学-关于硕士学位申请者发表学术论文的规定
5月。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来发表过论文的研究生每年的3、4月份见刊或已经拿到刊物是比较合适的时候,最晚不能过5月,6月就要用了,同济大学硕士毕业论文最晚在5月。见刊毕业论文的质量高低直接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这个是很努力的,基本花费很多的时间写论文,还是很优秀的
蔡雪峰教授主要论著1.《建筑施工---桩基工程施工与质量事故处理多媒体课件》,主创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7,教育部“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建筑工程施工组织管理》,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五”规划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73.《建筑施工组织》, 主编,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14.《网络计划技术及施工设计》, 副主编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2。 蔡雪峰教授近5年正式发表的科研教研论文1.钢管扣件节点抗滑性能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 (EI).2009.32.“北京地铁暗挖施工技术灰色聚类评估分析”《土木工程学报》(一级)2004.12第一作者3.Xue-Feng Cai,Jin-Ping Zhuang.Ji-Zhong Zhou. RESEARCH ON SLIP OF JOINT FOR FASTENER-STYLE STEEL PIPE FORMWORK SUPPORT. Proceedings of the Ten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uctural Engineering foy Yong Experts. (ISTP),2008.10.4.“灰色关联在桥梁施工设计评审中应用研究”《公路交通科技》(核心)2004.10第一作者5.“ 胶合板模板设计软件的研制及应用”《施工技术》2004.12(核心)第一作者6.“分级网络法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4.11第一作者7.“建筑施工脚手架方案分析及相应软件设计”《施工技术》2004.12 (核心)第一作者8.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软件研制及应用”《燕山大学学报》2005.3 第一作者9.“数字化教材研究与应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9.1 第一作者10. “塔吊基础设计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5.3⑴第一作者11.“双师型教师在应用型教育中的作用”《中国大学教学》(核心)2005.6 第一作者12.“软弱土层中塔吊桩基础设计软件研制与应用”《长春工程学院学报》2004.12第一作者13.“胶合板模板设计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5.2 第一作者14.“复杂几何建筑体平面施工测量训练研究”《福建建筑》2005.7⑺第一作者15“Crack-tip Stress Fields in FGMs under Anti-plane Shear Impact Loading Using the Non-local Theory”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acture and Damage Mechanics (FDM2007)Madeira,Portual.(EI收录) 16.“土木工程施工综合应用能力培养的研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 第二作者, 2008.1017.贝壳形钢屋盖大悬挑结构的有限元验算分析[J].土木工程学报(EI收录).2007.40⑾.18.“土木工程施工立体化教学研究与实践”,《福建工程学院学报》,第一作者,2008.1019.“北京地铁五号线项目中期评价研究”《土木工程学报》 (一级刊物)2004.11 第三作者20.“北京地铁五号线暗挖施工技术方案优选探讨”《土木工程学报》2004.9第三作者21.“扣件式钢管脚手架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与应对”《施工技术》2008.2(核心)第二作者22.“管井降水在深基坑工程中的应用”《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3.12 第三作者23.“高层建筑施工测量质量控制” 《福建建筑》2005.3,第二作者24.“扣件式脚手架大模板支撑安全事故分析与控制”《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8.2第二作者25.“浅埋连拱隧道地震反应分析”《中南公路工程》(核心)2006.6⑶第二作者26.“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风险评价”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12⑹第二作者27.“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及应用” 《福建建筑》2005.8⑻第二作者28.“工程项目成本分析研究” 《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6.2⑴第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