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有以下几点。1、须在期刊上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至少3篇,其中至少发表有1篇被SCI检索的英文期刊论文,或者2篇被EI检索的英文(或第一外语)期刊论文。2、有自己的发明专利。3、在参加学校的重要的科研项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获得的科研结果已通过鉴定。
60%至70%左右。根据查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盲审官方统计相关信息显示,博士毕业论文盲审的通过率其实并不高,大概在60%以上70%以下。盲审是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为了保证审核的客观公正性,导师在审阅论文的时候不知道论文的名字,即匿名送审,这样打出来的分数作假率低,高校阅卷一般使用这个方法。
1998年7月,本科毕业于四川大学光电科学技术系,接着进入新型光电子器件国防重点实验室参与真空光电子器件的研制工作。2003年4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专业获取工学硕士学位;2005年12月,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光学工程专业获取工学博士学位,攻读博士期间获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术十杰”。现主讲研究生“光电成像系统仿真与评估”和“现代光电子技术实验”等课程。从事科研工作近十年,承担和参与科研项目共10余项,其中国际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防预研重点项目2项,博士点基金1项,863高技术项目1项,国防预研项目2项,及横向合作4项。在J. Opt. Soc. Am. A.、Applied Optics、Infrared Physics & Techn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红外毫米波学报、光学学报等国内外核心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检索14篇,EI检索20篇,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美国光学学会(OSA)会员、SPIE会员、中国光学学会会员、中国宇航学会光电技术委员会委员。 1、光电系统设计、建模、测试与评估——针对不同波段光电探测及成像系统,利用虚拟仪器技术研制数字仿真样机、半实物仿真平台、性能测试平台,评价及预测不同应用条件下的系统性能,从系统特征的结构、效应、技术及工艺等方面优化系统模块设计参数。2. 数字成像与新型遥感技术-研究多光谱成像遥感器系统集成设计理论、高分辨率影像关键技术、遥感图像融合、标定、探测、分类、定位及识别技术等。3. 微光机电成像与显示技术――研究微光机电成像系统的设计理论、制作工艺、驱动技术、表征技术及应用。4、光电对抗技术——研究多光谱侦察告警、新型激光雷达、对抗干扰等相关技术及评估理论。
吴成柯教授和李云松教授共同主持研制的实时图像压缩系统成功应用于“嫦娥一号”探月工程,“宽带无线网络WAPI安全技术”获得了2005年国家技术发明2等奖,并列入无线局域网国家标准。“十一五”年以来,学院教师共撰写并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52部,获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一、二、三等奖及优秀教材奖多部。12本教材入选“十一五”规划教材,“十一五”期间,该学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8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三大检索收录2100余篇,先后有25项科技成果在获省部级奖励,获得发明专利61项。在无线自组织网络及安全技术、高效图像压缩及高速信息传输技术、流星余迹通信、卫星抗干扰通信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十一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国家纵向研究(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863计划、国防装备预研、国防装备型号)项目540余项,横向研究开发项目520余项,五年内累计科研经费近2.5亿元。在宽带无线通信、密码理论与技术、网络信息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成果。 通信工程学院2006-2010年获奖概况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等级 获奖人员 获奖时间 高速信息网络的高速无线接入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李建东等 2006年 密码算法与安全协议的设计与分析 中国通信学会奖 一等 胡予濮、马建峰、李晖、高军涛、董丽华、王保仓、权益宁、陈杰、沈玉龙 2007年 异构无线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马建峰、郑志彬、吴昊、黄迎新、李晖、沈玉龙、裴庆祺、杨力、杨超、李兴华、马卓 2009年 FDMA/CWTDW卫星通信体制及其抗干扰通信系统 国防科学技术奖 三等 易克初、田红心、田斌、王永超 2009年 高效图像压缩技术及其在航天航空中的应用 国防科学技术奖 二等 李云松、谭贤红、刘凯、郑小松、肖嵩、李立、吴成柯、张建华、王珂俨、蒙红英 2010年 认知无线电技术研究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一等 李建东、刘勤、杨家玮、李维英、赵林靖、王小军、黄鹏宇、王陈春、李红艳 2010年 《串行级联空时码的研究与设计》 2007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李颖 2007年 《OFDM传输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2008年度陕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 任光亮 2008年 专利、著作及三大检索情况 年份 专利 著作 SCI EI ISTP 检索论文合计 2006 5 7 53 169 61 283 2007 7 15 60 228 42 330 2008 12 12 71 200 53 324 2009 17 8 114 436 83 633 2010 20 10 121 418 62 60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毕业要求有以下几点。1、须在期刊上发表与博士学位论文相关的论文至少3篇,其中至少发表有1篇被SCI检索的英文期刊论文,或者2篇被EI检索的英文(或第一外语)期刊论文。2、有自己的发明专利。3、在参加学校的重要的科研项目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获得的科研结果已通过鉴定。
这个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咨询自己的导师,看看自己这个方向的论文的深度一般发表在哪里,如果有推荐人,内容又非常好,肯定很容易发表。
我觉得壹品优刊不错的,我之前也是在那发表的
如果成功地解决了上一个阶段的问题,这一个问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了。投递文章要投一级杂志,因为这是要实现解决的问题。博士生被要求在一级杂志上发表论文,否则不能答辩。其它还要在CISSCI目录上的杂志上发表论文若干篇,这些杂志的面要比一级杂志宽一些,难度也要小一些,但也是不太容易的。有人说,现在在杂志上发表论文很难,特别是在一级杂志上,没有熟人是不可能的。因为一级杂志就那么几本,而全国有那么多博士生要发表文章,同时,杂志上发表文章的有许多的是“人情”和“关系”文章,还有名家名流和大官的文章,剩下的版面才比较公平的留给了自由投稿者。
尽管如此,我认为情况还没有想象的那么糟。有些问题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学术腐败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但是,只要文章写得好,即使是一级杂志,发表文章,甚至是发表多篇文章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譬如,有的博士生在入学一到二年中就在一级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了。当然,他们参加了一些基金类课题也是一个原因。在许多一级杂志上,是鼓励基金类课题的研究论文发表的。所以,同学们应该尽量参予一些基金类纵向课题的研究。另外,有模型的文章也更加容易发表一些。学校要求至少要在一级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但是,仅仅是一篇文章还只是刚刚及格,一般要发表两篇以上才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五、写作毕业论文在完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之后,就自然进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实际上,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本来也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表的论文是专题式的,还不是成体系的,需要把不同的专题研究联系起来,链接不同的部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论证系统。这就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毕业论文还是学校检验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方式,所以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问题。因此,除了学术创新之外,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对于文字语言的表达,知识面,论文结构组织和逻辑运用等有一定的要求。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大力借助于读书笔记。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读书笔记,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基本上就是从读书笔记中来的,或者说是读书笔记的更加系统的整理,深化和扩充而已。 小茶杯论文查重经验分享:论文查重怎么查?如何找到论文查重免费系统?每一个系统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在特定时期选择合适的系统才是硬道理,在确定系统安全的情况下、初稿时期选择性价比高的检测系统、像Paperccb论文查重免费版就是不错的选择, paperccb免费查重系统接近知网相似度,站内还有知网、维普、万方等多版本正品查重,还有自助修改、机器降重、在线报告等,更全面更安全的免费查重系统。百度搜索 paperccb
在完成了论文发表的数量和质量要求之后,就自然进入了毕业论文的写作阶段。实际上,在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本来也是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发表的论文是专题式的,还不是成体系的,需要把不同的专题研究联系起来,链接不同的部分,从而构成一个统一的论证系统。这就是毕业论文的写作。同时,毕业论文还是学校检验学生整体的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方式,所以还不是一个简单的研究问题。因此,除了学术创新之外,毕业论文的写作还对于文字语言的表达,知识面,论文结构组织和逻辑运用等有一定的要求。在写毕业论文的时候,要大力借助于读书笔记。根据前面已经完成的读书笔记,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特别是论文中的文献综述部分,基本上就是从读书笔记中来的,或者说是读书笔记的更加系统的整理,深化和扩充而已。
毕业的条件如下:1、修满规定的课程学分,并通过全部课程考核。2、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获得论文答辩委员会的认可。3、发表学术论文,满足学院和学校的要求。4、完成学校和学院规定的其他要求。
EMBA学位论文可以是结合管理实践的专题研究报告,案例研究等。
一、以普通招考方式报考博士生的基本条件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获得学士学位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5.科研成果等学术条件须符合报考学科(专业)的具体要求,具体请登录报考学科(专业)所在学院(中心、所)网站查询。
6.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须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而且已在报考学科或相近研究领域高水平期刊上公开发表论文两篇(第一作者)。7.山西大学2021年博士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中注明“不招收同等学力考生”的专业,不接受同等学力考生报名。8.在职人员录取为我校博士研究生后能够全脱产学习。9.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10.须符合各学院(中心、所)提出的其他要求。
行龙,1958年生于山西新绛。中国人民大学史学博士,山西大学博士后,山西大学副校长,兼任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1993年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994年破格晋升教授。山西大学中国史、经济史博士生导师。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山西省首批中青年学科带头人,优秀创新团队带头人。主要社会兼职:中国史学会理事,山西省历史学会会长,国家社科基金委员会会议评审专家,教育部历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副会长,山西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委员会委员等。教书育人,为师天职。1985年留山西大学工作后,一直坚守教学一线,坚持为本科生授课,先后主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社会史、社会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课程。1992年,“创建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合作)获前国家教委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3年、2010年两次获山西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主讲“区域社会史导论”获教育部精品课程,次年,该教学团队获国家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10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2年,主讲“区域社会史导论”列入教育部第一批精品视频公开课计划;1995年以来共指导培养硕士生、博士生50余名,其中,胡英泽博士论文获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多人获山西省优秀博士、硕士论文奖;山西省首批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主持教育部规划教材《中国近代社会史概论》的编写。著书立说,耕耘不辍。近30年来,共出版学术著作10余种(含主编、合著),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其中多数在国内外一级刊物发表。代表作《人口问题与近代社会》(1992)被誉为“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近代人口问题的专著”;《近代山西社会研究》(2002年)“代表了社会史研究的一个方向”;《走向田野与社会》(2007年)被称为“社会史研究中国化的代表作”;《阅档读史——北方农村的集体化时代》(2011年)“是一部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很有学术价值的著作”;1988年开始主持山西省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先后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国家清史编撰委员会项目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际合作项目3项;主持国家出版总署规划项目“当代中国基层农村档案资料”(101册)及中日合作研究项目。发表山西大学第一篇CSSCI论文。专著及论文先后4次获山西省优秀社科成果一等奖。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等刊全文转摘。先后赴美国、英国、澳大利亚、香港、台湾等地讲学与访问。鉴往知来,服务社会。创建全国第一个“集体化时代的农村社会”展览馆,被列为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山西藉学者第一个登坛“文源讲坛”,为领导干部讲授“水资源与山西社会变迁”;多次为山西省委组织部干部自主选学班授课,学员反响热烈;专著《山西何以失去曾经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历史读本”;主持山西大学百年校史系列丛书,《山大往事》(2002年)坊间流行甚广。1979年考入山西大学历史系,1982年大学提前毕业考取研究生。1985年至1997年山西大学历史系教师;1998年至2002年山西大学研究生处副处长,处长;2003年起任山西大学副校长,先后分管社科研究、人事、教学、审计、职称评审、学生工作、就业分配、师资培训、图书馆、网络技术等工作。 1979.09-1982.07山西大学历史系,学士;1982.09-1985.07 山西大学历史系,硕士;1995.09-1998.07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博士;2000.06-2002.03 山西大学科技哲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研究工作;1985.08-1986.09 山西大学历史系助教;1986.09-1991.07 山西大学历史系讲师;1991.09-1994.08 山西大学历史系副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副主任;1994.09-2000.07 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社会史研究中心主任;2000.07-至今 山西大学中国近现代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