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首页 职称论文知识库 问题

青霉素论文发表篇数

发布时间:

青霉素论文发表篇数

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们的一大“天敌”,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一旦得上了传染病,那就意味着死亡,数代医学家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后来有研究表明,细菌才是导致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罪魁祸首,于是人们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消灭传染病细菌的方法,直到青霉素被发现,结束了一个传染病近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青霉素是一种可以消灭大部分真菌的抗生素,它是青霉菌分泌而来的一种物质,它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够有效地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菌作用。

青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

发现青霉素的是来自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1927年的一天,一篇关于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金葡菌变异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论文称,金葡菌在培养基上经历52天的温室培养后,会产生多种变异菌落,其中含有某种不知名的白色菌落。但文中并未解释这种变异菌落的用途,出于对该文的疑惑和其它原因,弗莱明决定弄清楚这些变异菌落的用途。

就这样,从1928年初到七月份,弗莱明一直在实验室中重复着“金葡菌”变异的研究,在这几个月的研究过程中,弗莱明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便不是为了观察变异菌落所做的培养基,也要在清洗之前置于室温条件下,做最后一次观察。弗莱明的目的也很简单,不放过任何一种可产生新的变异菌落的方法。

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可杀死细菌的“霉菌”

恰逢假期来临,弗莱明决定放松一下,在临走前,他将金葡菌置于培养皿中就出去度假了,几个月后,当他度假归来再次检查之前置于培养皿中的金葡菌时发现,金葡菌由于受到了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而这些霉竟能将周围的金葡菌全都“杀死”,原来生长旺盛的金葡菌在这些霉的作用下竟然都消失不见了!

弗莱明当即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霉刮出一点置于无菌的琼脂培养基上,结果发现在无菌条件下,这种霉菌繁殖得很快,形成一个个暗绿色的霉团。后经过鉴定,弗莱明发现这些呈暗绿色的霉团是青霉菌的一种,随后弗莱明又将这些霉团接种到含有各类细菌的培养皿中,结果发现,这些霉团不仅能“杀死”金葡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生活中常见的病菌都能被它所消灭,于是他将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青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青霉素”。

提取技术的问题导致无法大量生产

1929年6月,弗莱明针对“青霉素”发表了论文《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该论文随后被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但是,尽管弗莱明发现了可消灭大部分细菌的青霉素,但他提出将青霉素应用于人体上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提纯方法,提纯方面的问题,导致青霉素无法大量生产,无奈之下,弗莱明在1934年暂停了对青霉素的研究。

成功解决青霉素难以提取的问题,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伤员!

直到1939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于是两人开始合作做青霉素的提纯实验,重新研究青霉素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最终于1941年成功解决了青霉素难以提纯的问题,让青霉素能大量生产用于人体内。

当时正逢二战期间,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二战中无数的伤员,因此在二战结束后,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发明之一!弗莱明也因此登上了1944年美国《时代周刊》。

结束了一个传染病无法根治的时代,使人类寿命延长15年!

青霉素的实质应用,结束了一个传染病几乎无法根治的时代,使人类寿命延长了近15年。而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使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三人共享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毫不夸张地说,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发展抗菌药物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直至今日,青霉素仍是世界上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素,并且它引发了医学界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

1928年英国的弗莱明发现的,后来在1941年霍华德·弗洛里和钱恩研究出青霉素专攻的疾病。。。。后来于1945年问世,同时也是他们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年。。。 望!!!有帮助就好了。。。。

亚历山大·弗莱明。但是当时的条件无法提纯,所以无法大量生产。

青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发现青霉素的是来自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1927年的一天,一篇关于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金葡菌变异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论文称,金葡菌在培养基上经历52天的温室培养后,会产生多种变异菌落,其中含有某种不知名的白色菌落,但文中并未解释这种变异菌落的用途,出于对该文的疑惑和其它原因,弗莱明决定弄清楚这些变异菌落的用途

弗莱明青霉素论文发表

亚历山大·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发现青霉素的是英国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1928年,弗莱明在检查培养皿时发现,在培养皿中的葡萄球菌由于被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而且霉团周围的葡萄球菌被杀死了,只有在离霉团较远的地方才有葡萄球菌生长。他把这种霉团接种到无菌的琼脂培养基和肉汤培养基上,结果发现在肉汤里,这种霉菌生长很快,形成一个又一个白中透绿和暗绿色的霉团。通过鉴定,弗莱明知道了这种霉菌属于青霉菌的一种,于是,他把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这种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 “青霉素”。接着弗莱明又把这种霉菌接种到各种细菌的培养皿中,发现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白喉杆菌等都能被它抑制。这极大地鼓舞了正急于找到一种治疗化脓性感染药物的弗莱明。经过一系列试验和研究,弗莱明认为青霉素可能成为一种可以全身应用的抗菌药物。 1929年,弗莱明发表论文报告了他的发现。但是青毒素的提纯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这使这种药物在大量生产上遇到了困难。 1935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侨居英国的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合作,重新研究青霉素的性质、分离和化学结构,终于解决了青霉素的浓缩问题。当时正值二战期间,青霉素的研制和生产转移到了美国。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千百万伤病员,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的三大发明之一。

因青霉素的发现和发明而获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的三位科学家是弗莱明、弗洛里和钱恩。

弗莱明发明了青霉素,但他并没有意识到他发现的是什么——对此他一无所知。后来是另外两位科学家——霍华德·弗洛里和厄恩斯特·钱恩从这个已被人遗忘的发现中挽救了有治疗效果的霉菌,证明了青霉素的功效,并把这项技术奉献给人类,从此开创了抗生素时代。

扩展资料:

到了1943年,制药公司已经发现了批量生产青霉素的方法。当时英国和美国正在和纳粹德国交战。这种新的药物对控制伤口感染非常有效。

青霉素属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β-lactams),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碳青霉烯类、单环类、头霉素类等。青霉素是很常用的抗菌药品。但每次使用前必须做皮试,以防过敏。正是青霉素的发现,引发了医学界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人类进入了合成新药的时代。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1928年9月15日:弗莱明发明青霉素

自古以来,传染病就是人们的一大“天敌”,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一旦得上了传染病,那就意味着死亡,数代医学家为传染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都作出了不懈努力。后来有研究表明,细菌才是导致传染病大规模传播的罪魁祸首,于是人们又千方百计地寻找消灭传染病细菌的方法,直到青霉素被发现,结束了一个传染病近乎无法治疗的时代。

青霉素是一种可以消灭大部分真菌的抗生素,它是青霉菌分泌而来的一种物质,它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烷,能够有效地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起到杀菌作用。

青霉素是怎样被发现的?

发现青霉素的是来自英国的亚历山大·弗莱明。1927年的一天,一篇关于导致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金葡菌变异的研究论文引起了弗莱明的注意,论文称,金葡菌在培养基上经历52天的温室培养后,会产生多种变异菌落,其中含有某种不知名的白色菌落。但文中并未解释这种变异菌落的用途,出于对该文的疑惑和其它原因,弗莱明决定弄清楚这些变异菌落的用途。

就这样,从1928年初到七月份,弗莱明一直在实验室中重复着“金葡菌”变异的研究,在这几个月的研究过程中,弗莱明养成了一个习惯,即便不是为了观察变异菌落所做的培养基,也要在清洗之前置于室温条件下,做最后一次观察。弗莱明的目的也很简单,不放过任何一种可产生新的变异菌落的方法。

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可杀死细菌的“霉菌”

恰逢假期来临,弗莱明决定放松一下,在临走前,他将金葡菌置于培养皿中就出去度假了,几个月后,当他度假归来再次检查之前置于培养皿中的金葡菌时发现,金葡菌由于受到了污染而长了一大团霉,而这些霉竟能将周围的金葡菌全都“杀死”,原来生长旺盛的金葡菌在这些霉的作用下竟然都消失不见了!

弗莱明当即意识到,自己可能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于是他小心翼翼地将这些霉刮出一点置于无菌的琼脂培养基上,结果发现在无菌条件下,这种霉菌繁殖得很快,形成一个个暗绿色的霉团。后经过鉴定,弗莱明发现这些呈暗绿色的霉团是青霉菌的一种,随后弗莱明又将这些霉团接种到含有各类细菌的培养皿中,结果发现,这些霉团不仅能“杀死”金葡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等生活中常见的病菌都能被它所消灭,于是他将经过过滤所得的含有青霉菌分泌物的液体叫做“青霉素”。

提取技术的问题导致无法大量生产

1929年6月,弗莱明针对“青霉素”发表了论文《关于霉菌培养的杀菌作用》,该论文随后被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但是,尽管弗莱明发现了可消灭大部分细菌的青霉素,但他提出将青霉素应用于人体上的请求却遭到了拒绝,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提纯方法,提纯方面的问题,导致青霉素无法大量生产,无奈之下,弗莱明在1934年暂停了对青霉素的研究。

成功解决青霉素难以提取的问题,拯救了成千上万的伤员!

直到1939年,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化学家钱恩,在查阅资料时看到了弗莱明关于青霉素的论文,于是两人开始合作做青霉素的提纯实验,重新研究青霉素的分离和提纯方法,最终于1941年成功解决了青霉素难以提纯的问题,让青霉素能大量生产用于人体内。

当时正逢二战期间,青霉素的大量生产拯救了二战中无数的伤员,因此在二战结束后,青霉素与原子弹、雷达并列第二次世界大战三大发明之一!弗莱明也因此登上了1944年美国《时代周刊》。

结束了一个传染病无法根治的时代,使人类寿命延长15年!

青霉素的实质应用,结束了一个传染病几乎无法根治的时代,使人类寿命延长了近15年。而这一造福人类的贡献,使弗莱明、钱恩和弗洛里三人共享194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毫不夸张地说,青霉素的发现是人类发展抗菌药物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直至今日,青霉素仍是世界上流行最广、应用最多的抗菌素,并且它引发了医学界寻找抗菌素新药的高潮!

亚历山大·弗莱明。但是当时的条件无法提纯,所以无法大量生产。

争光霉素发表论文

【 摘 要 】博来霉素属于抗生素类抗肿瘤药栏目,主要讲述了 药物名称 博来霉素 药物别名 争光霉素、博莱霉素 bleocin,bl 英文名称 bleomycin 说明 粉针剂:10mg。 功用作用 头颈部、食管、皮肤、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其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银屑病。淋巴瘤病人易引起高热、过敏、休克,用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本文重点关注博来霉素 药物 霉素 淋巴瘤 等内容,您可以在本页对博来霉素进行讨论 【关键字】抗生素类抗肿瘤药;博来霉素;药物;霉素;淋巴瘤;博来霉素【 全 文 】 药物名称 博来霉素药物别名 争光霉素、博莱霉素 bleocin,bl英文名称 bleomycin说明 粉针剂:10mg。 功用作用 头颈部、食管、皮肤、宫颈、阴道、外阴、阴茎的鳞癌和霍其金病及恶性淋巴瘤、睾丸癌等,亦可用于治疗银屑病。 用法用量 肌内、静脉及动脉注射,成人15mg/次,1次/日或2次~3次/周,总量不超过400mg;小儿每次按体表面积10mg/m2。第1次用药时,先肌注1/3量,若无反应再将全部剂量注射完。静脉注射应缓慢,不少于10min。 注意事项 妊娠d类,孕妇与哺乳期妇女禁用。70岁以上老年病人、肺功能损害及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发热病人及白细胞低于2.5×109/l者禁用。不宜用于肺部放射治疗病人。淋巴瘤病人易引起高热、过敏、休克,用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

青蒿素论文发表

反正是屠呦呦获奖了

青蒿素的专利产品的销售权是瑞士诺华公司。1994年,军事医学科学院与跨国制药巨头瑞士诺华公司签署专利开发许可协议,后者负责复方蒿甲醚在国际上的研究和开发,前者则收取一定的专利使用费。这一协议,帮助复方蒿甲醚在世界多个国家获得专利,但与此同时,也宣告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弃了复方蒿甲醚国际市场的销售权,诺华坐享其成。

青蒿素的期刊论文最早的时间在 1977年2月15日。

青蒿素(Artemisinin)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相对分子质量282.34。

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它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

青蒿素是治疗疟疾耐药性效果最好的药物,以青蒿素类药物为主的联合疗法,也是当下治疗疟疾的最有效最重要手段。但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

青蒿素其它作用也越来越多被发现和应用研究,如抗肿瘤、治疗肺动脉高压、抗糖尿病、胚胎毒性、抗真菌、免疫调节、抗病毒 [ 、抗炎、抗肺纤维化、抗菌、心血管作用等多种药理作用  。

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的贡献,与另外两位科学家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疟疾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迄今依然还是一个全球广泛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

1631年,意大利传教士萨鲁布里诺(AgostinoSalumbrino)从南美洲秘鲁人那里获得了一种有效治疗热病的药物——金鸡纳树皮(cinchonabark)并将之带回欧洲用于热病治疗,不久人们发现该药对间歇热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820年,法国化学家佩尔蒂埃(PierreJoseph)和药学家卡文托(JosephBienaiméCaventou)从金鸡纳树皮分离治疗疟疾的有效成分并将之命名为奎宁(quinine)。

屠呦呦在学术期刊发表了108份论文。

拓展:简介

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  ,汉族,中共党员,药学家。1951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生药专业。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今北京大学医学部)。

毕业后接受中医培训两年半,并一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2005年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工作,期间晋升为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科学家, 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 ,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多年从事中药和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1972年成功提取分子式为C15H22O5的无色结晶体,命名为青蒿素。2011年9月,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拉斯克奖和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

青蒿素论文发表时间

反正是屠呦呦获奖了

一,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Artemisinin),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引起人们对参与青蒿素研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周维善院士等人全合成青蒿素,得到媒体大量报道。1970年代初,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了青蒿素。1979年上海生物物理所确定了蒿素青的绝对空间构型。1977年报道了青蒿素结构。[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通报,1977,(3):142.] 1979年12月以英文公开报道青蒿素抗疟作用。[Qinghaosu Antimalarial Coordinatiing Research Group, Antimalarial studies on qinghaosu.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1979, 92(12):811-816.](It remained largely unknow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 about seven years, until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in 1979.The report was met with skepticism at first, partly becaus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artemisinin, particularly the peroxide, appeared to be too unstable to be a viable drug.)    二,青蒿素的合成全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已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半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另一个未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全合成在有机合成史中非常重要,几百年来创造许多经典的合成方法及技术等。奎宁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青蒿素的前一代药物,从树皮中提取.大约在1850-2000年之间,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全合成奎宁化合物,涌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开创一个又一个研究领域.[1],1983年1月,Schmid G, Hofheinz W.发表青蒿素全合成论文.[Schmid G, Hofheinz W. Total synthesis of Qinghaosu. J Am Chem Soc, 1983, 105(3):624~625].反应示意图见上面.以(-)-2-异薄荷醇((-)-Isopulegol)为原料,巧妙的设计,最后得到青蒿素.反应物(11)>>反应物(12)>>青蒿素是最后两步关键反应,其他研究者都参照该步骤.[2],1983年6月,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发表了青蒿素半合成的论文.[许杏样,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构造和合成的研讨. X. 从青蒿酸立体操纵合成青蒿素和脱氧青蒿素. 化学学报,1983,41(6):574-575].系列论文研究之一,参考论文[1],大约经过5步反应,最后两步借用论文[1],没有独创性.由已知开始物一步一步合成到最后的未知物,这篇论文却把最后5步先合成了,而且关键的两步还是借用论文[1],有疑团丛丛之感!!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XXB198306015.htm(《化学学报》 1983年06期,中文摘要)http://sioc-journal.cn/Jwk_hxxb/CN/abstract/abstract335886.shtml(化学学报(Acta Chim. Sinica),英文摘要)[3],1984年5月许杏祥等报道以香草醛为原料合成双氢青蒿酸甲酯.[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结构和合成的研究 XVII.双氢青蒿酸甲酯的立体控制性合成-青蒿素全合成,化学学报,1984,V42(9): 940-942].结合论文[2],构成青蒿素的全合成.但至今为止,没被研究者引用过,不知什么原因,无法重复?既然是全合成,为什么不直说哪?玩弄文字游戏? [4],论文[3]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84年02期,Studies on structures and syntheses of arteannuin and its related compounds——ⅩⅦ.The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methyl dihydroarteannuate—T

青蒿素是从复合花序植物黄花蒿茎叶中提取的,其分子式为C15H22O5,由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1971年发现。

青蒿素是继乙氨嘧啶、氯喹、伯喹之后最有效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于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具有速效和低毒的特点,曾被世界卫生组织称做是“世界上唯一有效的疟疾治疗药物”。

扩展资料

黄花蒿产地生境:遍及中国全境;东半部省区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地区,西北及西南省区分布在2000-3000m地区,西藏分布在3650m地区;生境适应性强,中国东部、南部省区生长在路旁、荒地、山坡、林缘等处。

其他省区还生长在草原、森林草原、干河谷、半荒漠及砾质坡地等,也见于盐渍化的土壤上,局部地区可成为植物群落的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蒿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花蒿

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而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